課題2 燃料和熱量
課時教案
課題: 課題2燃料和熱量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意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知道石油煉制出的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⒉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⒈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學變化中能量的變化
難點⒈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意義
⒉化學變化中能量的變化
三、教學模式(或方法):探究活動與教師講述結合
四、教學過程
復習課題1燃燒的條件⑴可燃物
⑵氧氣(或空氣)
⑶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教師強調可燃物有許多是燃料,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第一小節,引出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
一、煤、石油和天然氣
煤:是非常復雜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元素組成,還含有氮、硫等元素,討論回答課本上有關煤的知識中的探究問題。
教師小結。
石油:是非常復雜的混合物,主要由碳、氫元素組成,通過一些方法可以煉制得到許多產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石蠟等;討論回答課本上有關石油的知識中的探究問題。
教師小結。
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學式為ch4,
做甲烷燃燒的探究實驗,提醒學生一定要檢驗氣體的純度,讓學生觀察現象,并根據現象判斷出甲烷燃燒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并根據該實驗推斷出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介紹“可燃冰”
二、燃燒中能量的變化
做探究實驗——鎂帶和稀鹽酸的反應。
現象:有氣泡生成,試管壁發燙。
結論:鎂帶和稀鹽酸的反應時要放出熱量。
有的化學反應放熱,如物質的燃燒、金屬和酸的反應
有的則吸熱,如碳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木炭還原氧化銅等。
要使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氣
二是要和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教師小結: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知道石油煉制出的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