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酸的通性 pH值
第三節 酸的通性 ph值
(2課時) 一.知識教學點1.酸的分類、命名。2.酸的通性。3.金屬活動性順序。4.ph——酸堿度的表示法。5.堿性氧化物。6.中和反應的概念。二.重、難、疑點及其解決辦法1.重點:酸的通性,金屬活動性順序以及溶液的ph值。2.難點:使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3.疑點:(1)金屬活動性順序。(2)酸堿性與酸堿度。4.解決辦法:(1)通過復習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讓學生了解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又培養了他們的比較、歸納能力。(2)通過學生分組做實驗8-19,理解金屬的活動性是不同的,進一步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3)通過學生自學第三節有關ph值的內容和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使學生了解溶液的酸堿性和酸堿度。三.教學過程[導入]:復習第二節的內容。[板書]:一.酸的分類和命名[教師活動]:課前準備一些習題,上課時讓學生完成下列習題:
[練習]:寫出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hcl、hno3、h2co3、h2s、h2so4、h3po4[教師活動]:通過學生寫出上述物質的電離方程式,引導學生可按酸的組成情況抓住共性來考慮怎樣分類。酸可以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為含氧酸和無氧酸;或者按電離時能生成氫離子的個數,可以分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兩種方法進行分類。最后從熟悉的含氧酸和無氧酸的名稱抽象出酸的命名方法。[板書]: 含氧酸:hno3、h2co3、h2so4、h3po4(某酸) 無氧酸:hcl、h2s、hi、hbr(氫某酸) 一元酸:hcl、hno3、hi、hbr 二元酸:h2co3、h2s、h2so4 三元酸:h3po4二.酸的通性[教師活動]:通過復習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概括出它們的共性——即酸的通性。[板書]:1.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使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2.酸+活潑金屬=鹽+水 3.酸+堿性氧化物=鹽+水 4.酸+堿=鹽+水 5.酸+某些鹽=新鹽+新堿三.金屬活動性順序[演示實驗]:做實驗8-19,銅、銀、鋅、鎂、鐵與稀硫酸反應,由實驗現象討論其實質,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不同種金屬其化學活潑性是不同的,由此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教師活動]:組織學生通過看書閱讀得出以下兩點:[板書]:(1)金屬活動性是指金屬原子在水溶液中丟失電子的能力,金屬的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丟失電子變成離子,它的活潑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則不能。[教師活動]:最后強調:“酸+金屬=鹽+氫氣”中:①金屬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的前面;②酸不包括濃硫酸和硝酸;③金屬如果是鐵,則生成亞鐵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