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人教九上)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教材分析:
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是九年級化學入門的三種重要化學用語,只有掌握了它們,才能為我們今后更好地學地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本單元起,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將由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展開,本單元有三個課題。課題1通過一系列探究轟動,引導學生能夠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這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課題2介紹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方法和步驟,說明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課題3從量的方面研究物質化學變化的過程,是化學方程式的具體應用。
教學重點: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配平
教學難點: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化學方程式的解題方法、書寫格式、計算步驟。
教學思路:
1、初步嘗試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學反應的方法。即通過大量事實和親自實驗,分析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應用?珊唵蔚母爬椤皩嶒灐治觥獞谩
2、運用對比法弄清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讀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運用口訣法和練習法,達到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格式的規范化和程序化。
中考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現在中考試題中,命題范圍將包括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以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預測今后中考中,結合化學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科學實驗及社會等方面的知識,運用綜合、對比、遷移等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根據要求書寫化學方程式將作為新型考查方式,而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同樣是中考的必考內容,今后中考命題熱點將是含雜質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計算和有關天平問題、多學科綜合計算和新情境與計算綜合類試題。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在以前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反應前后物質量的關系卻不清楚,本節課就是帶著這個問題共同研究適合于任何化學反應的定律——質量守恒定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增加學生探究性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操作、觀察,組織討論,總結規律。
(2)加強實驗中的各個環節的教學,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定量研究、推理,幫助學生認識永恒運動和變化著的物質,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和自然科學方法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三、教學難點:
1.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思路:
增加學生探索性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邊操作邊觀察、組織討論、總結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