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教案
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常識,使學生了解水的重要性;使學生初步了解水污染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加強環保意識。
2.知識技能:讓全體同學充分參與整個水的教學過程,全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3.科學品質:通過本節的學習,建立節水、愛水,愛我家園的環保意識中。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節水與防止水污染。
2.難點:節水與防止水污染。
教學用品
掛圖、小黑板、幻燈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空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空氣中的氧氣與我類有什么關系?
二、引入新課
(講解)空氣是人類和動植物生存不可少的物質基礎。還有什么物質在人類和動植物生存中所占的地位可與空氣相比呢?這是本節所要講解的另一種重要物質--水。
三、新課講授
(引入)本節主要介紹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水與式農業的關系;水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節約用水的重要性;水污染的嚴重后晨及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閱讀)本節 閱讀為主,然后圍繞以下問題進行發言。
(投影)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水與人類的關系及保護水源 。
2.本地區缺水情況的調 查報告。
3.水質污染的果及防止水污染的意義。
4.學校學生用水現象,包括節約和注費兩種情況。
5.《水法》的主要內容(簡介)和頒布實施的意義,節水徽記的含義。
(分析)以上1--5題可由學生閱讀完有關教材后,指定一個學生回答,其他同學作相應的補充。特別是2、4兩題,與他們日常生活、所處的環境聯系比較緊,這樣通過討論、歸納,更加增強他們節約用水的意識。第5題進行講爭時,結合"節水徽記"的掛圖,投影出示《水法》的主要內容,這樣使學生印象深刻、強烈。最后歸納總結本節的主要內容。
(小結)(小黑板出示)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1)地球表面3/4覆蓋著水,但地球上淡水量還不到總水量的1%,而且分布十分不均勻。
(2)大氣中售有大量的水蒸氣。
(3)動植物體內含有大量的水。
2.水與工、家業的關系
3.保護水資源
(1)淡水資源不足。
(2)淡水分布不均勻,需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水污染嚴重。
(4)淡水污染 的危害性及保護措施。
四、典例分析
例1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是()
a.工業生產中"三廢"的任意排放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家業生產中化肥、家藥的使用
d.以上三項都 是
(分析)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水、廢氣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及家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都會造成水污染。
如何預防:①加強對水質的監測;②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后再排放;③農業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例2 下列預法中,正確的是()
a.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b.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們的日常飲用
c.凡是無色透明的水都是能飲用的
d.工農業用水也主要是淡水
(分析)地球上的水盡管很多,但淡水量不到總量的1%,
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農業用水都主要是使用淡水。水是不能再生的,所以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的。不光人們日常飲用水,工農業生產上的用水遠遠大于生活用水。無色透明的水不一定都能喝,飲用水必須經過嚴格的凈化、消毒、軟化等處理后,再經化驗有害萬分,其他指標均在規定范圍內,這樣的水才能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