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
一、教學理念
化學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發揮學科自身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潛能。為此,在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我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注重以生為本,給學生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實踐。由實驗的過程,到重難點的突破,教師始終關注每位學生,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完成教師角色的改變,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咨詢者與合作者,只有完成這樣的轉換,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實踐能力。
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本節課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學習化學的親身體驗,進而內化為化學思維方式及化學觀念,盡力做到使學生感悟到、體驗到、經歷到和收獲到,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上看,初中學生對化學的學習還處于啟蒙階段。這就需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成科學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從能力水平上看,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一些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進行簡單的化學實驗。因此,我們可以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教材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一課在初中化學體系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還具體學習了氧氣有關的化學反應,這些知識都為本節教學提供了知識基礎。本節課的教學將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以及利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做好理論準備,因此本節課學習的質量守恒定律,對全部初中化學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教學環節
重點的突出:我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了兩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去體驗、去感受。這更好的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使學生能通過簡單的化學實驗驗證質量定恒定律。
難點的突破:通過讓學生觀察白磷和鎂帶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的微觀的模擬過程,幫助學生搭建起宏觀物質和微觀世界的橋梁。通過此過程,大大的降低了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難度。讓學生從微觀的角度理解了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
為此,我將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六個環節:
(一)精彩導入
通過一則偽科學廣告:“水變汽油、柴油,經濟收入驚人,技術轉讓,請有識之士加盟!奔偃缒闶抢习,你是否加盟?請談一談你有何想法?
(二)創設情景
同學們各抒己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定會做出科學的、準確地選擇。前面我們學習了很多化學反應,例如,磷+氧氣→五氧化二磷,此式只能表示出參加反應的及反應后生成的是什么物質。卻不能表示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量的關系。那么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猜想一下?設置探究問題的情景。明確探索的內容,此時學生將會表現強烈的求知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我們用事實說話。用實驗來探究和驗證。
(三)實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