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目標
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化合物的溶液的反應。
通過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學習,能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實驗現象的良好行為習慣、從細微實驗現象差別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重點和難點
金屬與氧氣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置換反應的判斷
實驗準備
教師:鎂條、鋅片、鐵片、銅片、稀鹽酸、稀硫酸、鋁絲、鐵絲、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和多媒體課件。
學生:鑷子、試管夾、試管架、試管、砂紙、火柴、酒精燈、小木條。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點評第 一 課 時創設情境引入多媒體展示下列實物照片:黃金項鏈、銀戒指、鐵匠鋪剛打制出的鐮刀、鎂條。從學生熟悉的裝飾品入手,有力地激發了學生尋求“金屬為什么會變色”的欲望。問題是否為各種金屬的本質顏色?不是本質顏色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活動①學生討論并填寫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選兩種)物質本色觀察到的顏色是否變色原因
(猜想) ②猜想鎂條、鐮刀變色的原因。③鏈接民間諺語:“真金不怕火煉”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學生討論、小結:有的金屬能與氧氣發生反應,有的不能。如(化學方程式):3fe+2o2fe3o4。從生活中的普通現象得到金屬能與酸反應這一性質,無生硬感和灌輸感,可謂水到渠成。銜接生活小知識綠豆在鐵鍋中煮熟后為何會變黑?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綠豆在鐵鍋中煮了以后會變黑;蘋果、梨子用鐵刀切了以后,表面也會變黑。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教師講解:這是因為綠豆、蘋果、梨子與多種水果的細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鐵反應,生成黑色的鞣酸鐵。綠豆在鐵鍋里煮,會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鐵,所以會變黑。問題: 從剛才的生活小常識中你有什么啟示?過渡自然。由生活常識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語過渡更具“挑逗性”,學生也覺得“學習化學真有用”。學生猜想:金屬與酸可能會發生反應。活動與探究:探究金屬能否與酸反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金屬是否有氣體產生速度用燃著的木條放在
試管中,有何現象
學生完成表格,討論、交流。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想→探究→交流→分析歸納→小結,使學生覺得金屬活動性順序好像是自己剛發現的,既有所獲,又體驗了成功感。知識情景再現①觀察漫畫。②補充素材:多媒體展示銀戒指、鉛、白金戒指與硫酸反應的現象。問題:從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發現或有哪些收獲?學生回答:①不是所有的金屬都可與酸發生反應。②金屬種類不同,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一樣。③產生的氣體能燃燒,經檢驗是氫氣。學生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演)(教師指導)①mg+2hcl=mgcl2+h2↑②zn+2hcl=zncl2+h2↑③fe+2hcl=fecl2+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