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3 制取氧氣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實驗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分解反應及其化合反應的區(qū)別;了解氧氣的工業(yè)制法;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 1、實驗探究法、2、講練結合 四、教學用具 實驗藥品: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實驗儀器:鐵架臺(帶鐵夾)、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水槽、集氣瓶、酒精燈、試管夾、藥匙。 其它:火柴。棉花。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問題引入】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板書】一、氧氣的工業(yè)制法 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 【問題】這個變化屬于什么變化?為什么? | 答: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可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答:工業(yè)制取氧氣是物理變化。因為沒有新物質生成。 | 通過復習空氣的組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離空氣制氧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 【設問】實驗室用什么方法獲得氧氣?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實驗】分別用酒精燈同時加熱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片刻后用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 【小結】用酒精燈加熱過氧化氫溶液時產生氧氣。加熱二氧化錳不產生氧氣。 | 觀察記錄:過氧化氫溶液是無色透明液體,二氧化錳是黑色粉末。過氧化氫溶液加熱后產生少量氣體,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同時加熱的二氧化錳不產生氣體,帶火星木條沒有變化。 | 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將試管內的二氧化錳倒入過氧化氫溶液中,把帶火星木條伸到管口內觀察現(xiàn)象。 | 觀察記錄: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 學會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對比。 | 【實驗】待試管內不再產生氣體時再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木條伸入管口內觀察。 【討論】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有無變化。 | 觀察記錄:試管內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答:二氧化錳可以加快過氧化氫溶液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反都不發(fā)生變化。 | 通過認真分析實驗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條件,找出規(guī)律,找出規(guī)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 【板書】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過氧化氫 ------->水+氧氣 催化劑:課本p.35 催化作用:課本p.35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時選用哪些儀器? 【問題】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氣?選用哪些儀器? 【板書】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氣法(氧氣比空氣略重或密度比空氣略大) 【問題】用排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驗滿? 【問題】如何檢驗氧氣? 【板書】 3.操作要求 4.驗滿方法 5.檢驗方法 | 記筆記 領悟 答:實驗室制氧氣需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導管的單孔塞。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選用的儀器有水槽、集氣瓶、玻璃片。 從氧氣的物理性質思考、認識問題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口驗滿。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中檢驗。 記錄并加深理解。 | 記住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文字表達式。 知道催化劑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認識物質的性質與制法的關系。 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理解。 |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 做練習一 | 加深理解 |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2)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指導學生如何完成探究實驗報告表,引導學生討論實驗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如儀器的連接?怎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何裝入固體試劑?試管口內為什么要放一團棉花?試管口為什么要稍向下傾斜?怎樣用酒精燈給試管加熱等。 | 答:加熱高錳酸鉀 【活動探究】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完成探究實驗報告表。 |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
【問題】給試管中固體加熱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問題】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操作? | 答:(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試管。 (2)試管夾應夾持試管中上部。 (3)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短。 (4)先均勻加熱,再將火焰固定在約品處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完畢時,應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停止加熱,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試管。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應伸入到接近瓶底。 | 培養(yǎng)正確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了解物質的性質與實驗操作的關系。 |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什么變化?這兩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征?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qū)別? 【板書】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課后小結】通過本節(jié)學習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業(yè)制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分解反應。 | 答: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化學變化,這兩個反應都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幾種不同物質的反應。它與化合反應不同,化合反應是幾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做練習二。 回憶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業(yè)制氧氣的原理。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 培養(yǎng)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思維能力。通過對比兩個反應,得出正確結論。 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確本節(jié)知識內容及要求。 |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3) | 獨立完成檢測題 | 及時反饋 |
附1:課堂練習一 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氣的是 ( ) (A)二氧化錳 (B)過氧化氫(C)空氣 (D)氧化鎂 2.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點 (B)用帶火星木條接近氣體 (C)用鼻子去嗅氣味 (D)用天平稱量 3.下列有關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過氧化氫受熱后,也不放出氧氣 (B)要使過氧化氫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 (C)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保持不變 (D)二氧化錳是一切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附2:課堂練習二 1.實驗室制取氧氣時,裝高錳酸鉀的大試管口應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傾斜 (D)略向上傾斜 2.實驗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需將導氣管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這個操作應在( ) (A)加熱固體藥品前 (B)與加熱固體藥品同時 (C)開始有氣泡放出時 (D)氣泡連續(xù)并均勻放出時 3.下列變化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 (A)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 (B)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C)蠟燭燃燒 (D)粗鹽提純 4.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所用主要儀器名稱是: 、 、 、 、 。 5.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直到氣體不再產生,試管內固體剩作物有_,改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加熱到沒有氣體產生時,試管內固體剩余物有 。這兩個反應的固體剩余物中都有 ,但它在兩個反應中的作用不一樣,在過氧化氫分解中它是 ,在高錳酸鉀分解中它是_。 附3:隨堂檢測 1.工業(yè)上制取大量氧氣的方法是 ( ) (A)加熱氯酸鉀 (B)加熱高錳酸鉀 (C)分離液態(tài)空氣 (D)加熱二氧化錳 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B)使生成物質量增加 (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3.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其共同點是 ( ) (A)都是給固態(tài)物質加熱 (B)都使用二氧化錳催化劑 (C)都發(fā)生了分解反應 (D)都生成了兩種物質 4.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 (2)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