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質量守恒定律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一:質量守恒定律.我說課的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學生狀況的分析
學生經過前四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并且也具備了一些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同學們對該課題有著濃厚的興趣,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過探究,解決問題。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是師生的互動,也是由課堂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決定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用一句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二、 教材分析
1、 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會判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發生了
質的改變的基礎上而展開的。開始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方向過度,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從量的方向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學好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從而也完善了化學用語的教學。
2、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認識質量守恒守恒定律,能判斷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能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②過程與方法
A、使學生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進行積極
的探究活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不同化學反應的定量研究推理幫助學生認識永恒運動
和變化著的物質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和自然科學方法的教育。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應用
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三、 教學策略
教法:情景式教學、興趣教學
學法:實驗探究法、體驗式分析歸納法
教學手段:通過實驗和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提出問題:創設情境,激活學生興奮點 | 蠟燭燃燒屬于什么變化?蠟燭燃燒前后的質量有什么變化? | 學生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有增加、有減少、還有說不變的。 |
猜想與假設 | 究竟是增加、減少還是不變呢? | 學生思考 |
制定計劃 | 教師指導學生制定探究計劃:確定四個實驗方案一、白磷燃燒、 二、鐵與硫酸銅的反應 三、蠟燭燃燒 四、鎂帶燃燒 | 發揚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學生參與并完成實驗方案, |
進行實驗 | 教師巡視指導 | 學生以三個人為一組進行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一人操作、一人記錄、一人準備匯報、互相合作,并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觀察思考 |
收集證據 | 教師指導 | 學生觀察、記錄、或用圖表的形式表述等 |
解釋與結論 | 教師指導 | 學生分析得出初步結論 |
表達與交流 | | 小組代表匯報 |
反思與評價 | 教師參與 | 學生四個小組互評、師生互評,通過交流和四組實驗的比較得出結論 |
思維拓展 | 一則“點石成金”的虛假廣告 | 學生討論 |
挖掘質量守恒定律實質: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加以解釋 | 多媒體展示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組合 | 激發學生強烈的求新、求知的欲望 |
總結 | 教師指導 | 學生談體會 |
板書設計 | 見課件 | |
課后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