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教案
化學教學案
章節 | 第十單元 | 課題 |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 | ||||
課型 | 新授 | 教學 方法 | 綜合法 | 教學 媒體 | 投影 | ||
教 學 目 標 | 知識 目標 | 知道幾種常見酸和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認識酸堿的腐蝕性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 |||||
能力 目標 | 學會通過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對比,認識事物本質的科學方法,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初步學會鹽酸和稀硫酸的檢驗技能。 | ||||||
教育 目標 | 通過學習酸堿的化學性質,認識事物現象與本質的關系。 | ||||||
教學 重點 | 幾種常見酸和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鹽酸和稀硫酸的檢驗技能。 | ||||||
教學 難點 | 鹽酸和稀硫酸的檢驗技能。 | ||||||
課時安排 | 3課時 | 教具 | 實驗儀器、投影儀 | ||||
教學環節 | 教學內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講 授 新 課 | 復習引入 指示劑 [實驗10-1 ] 向溶液中加入酸堿指示劑 講述酸堿指示劑 [活動與探究] 第49頁 舉幾種常見的酸? 一、常見的酸 1、幾種常見的酸 [實驗10-2] 酸的用途 2、濃硫酸的腐蝕性 [實驗10-3] 濃硫酸有腐蝕性 [實驗10-4] [實驗10-5] 濃硫酸稀釋的正確操作 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延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且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 3、酸的化學性質 [活動與探究] (1)與指示劑作用 (2)與金屬反應 (3)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4)與金屬化合物反應 HCl + AgNO3= H2SO4+ BaCl2= 二、常見的堿: 引入: 1、 幾種常見的堿: (1)氫氧化鈉(NaOH) ①白色、片狀固體,極易溶于水,放熱 ②易潮解—做干燥劑 ③俗名:火堿、燒堿、苛性鈉 ④有強烈的腐蝕性 (2)氫氧化鈣[Ca(OH)2] ①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②俗名 熟石灰 消石灰 ③制法: CaO+H2O==Ca(OH)2 2、 堿的化學性質: (1)、跟指示劑反應 (2)跟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CO2+CaOH)2=CaCO3 +H2O CO2+2NaOH=Na2CO3 +H2O SO3+2NaOH=Na2SO4 +H2O 小結:堿有哪些化學性質? 引入 3、 酸、堿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 布置作業 :課本:P58 目標:P50 | 舉幾種常見的酸、堿的例子,引入課題 引導思考: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如何變色?是什么物質使之變色? 演示實驗 實驗,引導分析 提前分組,上課前準備好研缽、紗布、燒杯等儀器 及上述實驗中的四種溶液 讀名稱 引導觀察 簡介 將紙、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實驗: 我們在使用濃硫酸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實驗 提問:為何要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思考:如果將稀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是否也要進行這樣的處理?為什么?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有關酸的化學性質? 回憶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與酸發生置換反應的規律 演示實驗 引導討論 設問:如何區分兩瓶無色的溶液是稀鹽酸還是稀硫酸? 演示實驗: 進一步問:如何區分兩瓶無色的溶液是稀鹽酸還是稀硫酸? 總結 聽寫幾種物質的化學式,它們屬于哪類物質? 展示樣品 將氫氧化鈉固體 放在表面皿上 做溶解實驗 啟發設問 演示實驗:將雞爪放于氫氧化鈉溶液中 設問:根據這一現象,你能提醒大家在使用NaOH時要注意什么?萬一沾到皮膚上,應如何處理? 展示樣品 演示實驗 指導,對比酸的實驗 設問:實驗室如何檢驗二氧化碳? 補充實驗: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聯系生活,創設問題: (1) 制作型煤時要在煤中加入熟石灰,為什么? (2) 建筑業上,砌磚、抹墻時要用熟石灰、粘土、沙子混合?為什么? 設問:你能根據堿的性質,說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有哪些用途嗎? 總結、對比酸、堿的化學性質,啟發思考 演示實驗 啟發設問:酸、堿的溶液為什么能導電? 金屬為什么能導電? 指導學生看書 |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觀察現象,記錄,討論 分析出四種物質中,哪些是酸溶液,哪些是堿溶液。 提前按要求準備好植物的花瓣或果實,進行探究 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比較所制得的指示劑中,哪些在酸或堿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效果較好。 書寫化學式 觀察現象、記錄結果 閱讀書51頁 觀察現象 思考回答 閱讀書53頁 分組討論 分析回答 討論回答 思考回答 實驗、交流 思考回答 完成53頁表(2) 觀察現象,完成化學方程式 第54頁 分組討論、交流 觀察現象,完成化學方程式 思考回答 練習,思考 觀察,回答 觀察現象 觀察、回答 觀察思考 討論,發言 觀察,回答 觀察 分組實驗,觀察現象 回答,書寫化學方程式 觀察現象,討論原因 充分討論,回答 練習書寫化學方程式 思考回答 思考 觀察現象 思考,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