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空氣 氧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新編化學教材
第一章 空氣 氧
§1 空氣
教學目的: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了解空氣的組成及空氣污染與防治。
教學方法:實驗探討法、課堂討論啟發式講解法。
教學用具: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
酒精燈;藥品:紅磷、水,火柴。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旨 |
【引入】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氣體? 空氣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種物質組成還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呢?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 【板書】第一章 空氣 氧 第一節 空氣 【板書】一、空氣的組成 【提問】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嗎? 2.空氣是一種單的一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呢? 【演示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課本p.7圖1-1)。 介紹儀器名稱,操作順序,提示學生觀察要點:紅磷燃燒的主要現象和水面變化的情況。 【學生分組的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教參p.7圖1-1)。 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操作操作順序,注意事項。 用燃著的火柴檢驗瓶內剩余氣體。【分析討論】啟發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1.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說明紅磷燃燒所消耗的是空氣中的什么氣體? 2.為什么紅磷燃燒時只消耗了鐘罩或集氣瓶內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著的火柴伸入鐘罩或集氣瓶內,火柴熄滅說明了剩余氣體具有什么性質? 【板書】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它不是單一的物質,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空氣中主 | 思考、回答問題。 回憶什么是物理性質,思考回答問題。 填寫觀察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 生成,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 ,等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后,鐘罩內水面上升了約 積極,剩余氣體約占總體的 。 用燃著的火柴伸入鐘罩內,火焰 。 實驗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 生成,打開彈簧夾后,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約占瓶容積的 。 火焰 。 分析、思考、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理解記憶 閱讀課本p.7~p.8 學生活動 | 激發學生學興趣,引入課題。 復習緒言中物理性質概念,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引入空氣組成的討論。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實驗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育。 |
要成分是氧氣和氨氣。 【講述】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利用投影掛圖講解)。 【小結】空氣的成分其積極分數: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檢查】課堂練習一指導學生做練習。 【問題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氣的是哪些物質?來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氣的污染嗎?(結合掛圖、舉例討論)。 【板書】二、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1.污染空氣的性質:粉塵、有害氣體。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礦物燃料、化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3.防治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消除、減少污染源。 【檢測】課堂練習二。指導學生做練習 【課后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了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與防治,認識到保護環境是重要的,是每個公民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練習】專題設計 | 準確記憶 做練習一 思考、看投影片討論。 閱讀課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討論、歸納、綜合、記憶。 做練習二 歸納、總結 獨立完成檢測題 | 鞏固加深理解記憶。 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加強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鞏固已學知識。 學生歸納總結,老師補充完整。達到本節教學目的。 及時反饋 |
課后反思: |
TEST:
1.將下列數據(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序號填入有關物質后面的括號內。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氣( ) (3)氮氣( ) (4)稀有氣體(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占21%,氮氣占78%
(C)在通常狀況下,無色、無味氣體一定是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