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邶風·靜女》課堂實錄
鹽城師專附中 陳禮林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一、導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詩歌·衛風·氓》和《秦風·無衣》,知道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和賦比興、重章疊句、微言大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邶風·靜女》,看看它有什么特色,這首詩的詩味、詩性與詩情、詩美在何處?
二、自習
師:下面請同學自由朗讀原詩,你發現這首詩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有趣、激動與驚奇?請你在書上劃下來或寫下來,等一會兒我們來交流一下。
三、交流
生自習完畢,請學生交流發言。
生1:這首詩采用了重章疊句的寫作方法。
師:體現在何處?
生1:靜女其姝-靜女其孌
師:《秦風·無衣》的重章疊句可是一疊到底,這首詩第三章是否與前二章構成重疊?
生2:就其表面而言不是,但內在是一樣的。因為它仍然是寫靜女。
師:如此看來,這首詩在寫作方法上還有一定的創新,它是一種重章疊句的變式。
師:既然大家都認為,此詩仍然用了重章疊句,我們在前面講過,這種寫法有利于背誦和歌唱,同時,也具有極高超的暗示技巧,即大框架一樣,里面個別地方稍作改變,以此推動整個思想線索或故事情節向前發展,從而抒發詩人濃郁的思想情感,我們認為這叫微言大意。
依照我們對《秦風·無衣》的解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同澤-同裳。王于興師,修我戈矛-矛戟-甲兵,與子同仇-偕作-偕行。”請同學們找出其內在的同型結構,并破譯其情節發展的線索。
生3:其姝-其孌-其美,俟我城隅-貽我彤管-歸我牧荑
師:能說出它們內在的發展線索嗎?
生4:這首詩其實跟《秦風·無衣》一樣,描寫了三個鏡頭,采用了蒙太奇手法(這是上堂課講的)。第一章主要約會,或者說是初戀,第二章是熱戀,第三章應該是結婚。
師:前兩章,我們一看便知,第三章如何說是結婚?
生5:不是結婚。
師:為什么?
沉默……(看來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
師:也許這個問題帶有難度,但只要我們看一看注釋12就明白了。不是有個成語叫結草銜枚么?大概就是與此相關的。但同學們要注意,第三章是寫結婚么?
生6:不是,只是表示求婚。
師:你看書很仔細。你覺得是寫結婚好,還是寫求婚好?
大家熱火朝天,莫衷一是。
師:為何不是結婚?我這里給同學介紹一個概念,叫“最富孕蘊性的瞬間”,是德國美學家拉辛在《拉奧孔》中提出來的。他曾經舉米隆的《擲鐵餅者》為例來說,這個雕塑表達的是運動員快要擲出鐵餅的一霎那,這時他的肌肉是結實,一旦擲出去,肌肉就會松馳下來,就無法表現力度美了。雖然詩歌藝術與雕塑藝術有些不同,但它也是要塑形象的,此處如果寫結婚,感情上就會有一定的松馳,從而把我們完全拉回到現實中。
師:如此看來,這三組鏡頭,三幅畫面,如烘云托月般推出了一個形象——靜女。請同學們概括一下靜女的性格特點,我請幾個同學到黑板來寫。
請四名同學上臺板書,他們依次寫下了:俏皮,害羞,細膩,熱情,主動,忠貞……
師:請上臺的同學說說你為什么寫這些詞?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四、欣賞
師:同學們覺得這首詩還有哪些絕妙之處嗎?
生7:我覺得這個靜女主動約人家來,又藏起來,很好玩。
生8:我覺得靜女很會送東西。“彤管”從顏色上看,是鮮艷的,熱烈的,令人心旌搖曳的,給人視覺上的喜悅感;另外,那時沒有手機與電話,約會自然很不方便,于是靜女想起一個主意,給他支樂管,要約會則吹起他們熟知的樂曲,對方不就知道了嗎?
生9:他們約會選的地方也很好,很幽靜,很浪漫,沒人打擾的。
師:我覺得同學們講得非常棒,我在讀這首詩時,常常不自覺地將其與《衛風·氓》對比起來。同學們能對比一下嗎?
生10:《氓》是悲,《靜女》是喜。《氓》是對愛情的怨歌,《靜女》是對愛情的戀歌。
師:同學們,人生沒有美好的愛情來支撐,這是最遺憾的。玫瑰花是美的,然而它如果開錯了季節,是要枯萎的。如果缺少精心呵護,即使開對了季節,也是要凋謝的。我想,靜女,作為牧女;《氓》中的女主人公作為蠶娘,他們都是社會化的成人,而不是像我們這么大的在校生!祝愿同學們擁有生活的詩意!
五、背誦
師:下面請同學們嘗試背誦一下這首詩,看看有什么訣竅?(我一貫要求學生找背誦訣竅)
生11:抓重章疊句的線索。
生12:抓押韻。
生13:抓修辭方法,如第二章“彤管”頂針。
生14:還有第二章與第三章內在的“回環”——“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師:所以,我們背到第二章,背第三章時,倒過來,從后面往前背,這樣便于記憶!
師生齊背。
六、作業
1、 課后用現代詩的形式改寫或擴寫《靜女》。
2、 綜合《氓》《無衣》《靜女》,歸納詩經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 《詩經》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詩經·關雎》教學設計(一課時)一、導——文化常識“四書五經”是什么?略《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編為“風”、“雅”、“頌”三部分。...
- 《詩經》教案設計(精選15篇)
24 《詩經》兩首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詩經》的基本知識。2、反復朗誦詩歌,理解詩歌中蘊涵的思想感情。3、揣摩體會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教學重點:1、反復朗誦詩歌,并能背誦詩歌。...
- 詩經原來是詩不是經的閱讀答案
《詩經》原來是詩,不是經,這在咱們今天是很準確的。但在封建社會里,詩三百篇卻被尊為經,統治階段拿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詩經原來是詩不是經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詩經原來是詩不是經閱讀材料《...
- 《詩經》精品教案三篇
《詩經》三首教案1[教學目標] A、理解三首詩歌反映的古代社會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詩經》概況、代表作及其賦比興的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C、背誦課文,默寫名句。 D、了解四言詩的節奏和押韻。...
- 文化常識 《詩經》
教學目標:了解《詩經》的主要內容和藝術手法; 通過學習《蒹葭》、《關雎》、《碩鼠》、《相鼠》體會《詩經》的藝術手法。教學重、難點:知道《詩經》的基本常識;四首詩中情感的體會與藝術手法的運用;把握誦讀要領,掌握背誦技巧。...
- 《詩經》教案設計3
24 《詩經》兩首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詩經》的基本知識。2、反復朗誦詩歌,理解詩歌中蘊涵的思想感情。3、揣摩體會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教學重點:1、反復朗誦詩歌,并能背誦詩歌。...
- 《詩經》教學設計2
《詩經·關雎》教學設計(一課時)一、導——文化常識“四書五經”是什么?略《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編為“風”、“雅”、“頌”三部分。...
- 《詩經》三首教案設計(通用12篇)
導標顯示屏幕 1.學習掌握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和其現實主義的風格; 2.學習掌握《詩經》四言詩的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節奏特點; 3.理解三首詩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敘述的手法; 4.背誦課文。...
- 《詩經》兩首學案(精選16篇)
教材分析《詩經兩首》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也是高中階段接觸的第一篇古典詩歌。《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開創了賦比興的手法,在教學中要對這兩個方面做一些引導分析,以達到鑒賞的培養目標。...
- 詩經兩首的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能力目標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 《詩經》二首優秀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的]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向往追求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即《詩經》的表現手法。[教學重難點]1、把握誦讀的要領,掌握誦讀技巧。2、《詩經》的內容理解。...
- 第三冊《詩經》三首(精選17篇)
◆教學目的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會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2、運用聯想、想象的思維方式,培養創新能力。3、領悟“我”的形象塑,把握藝術技巧。◆教學重點1、形象思維及人物形象。2、典型情節及精練語言。...
- 《詩經》兩首人教七上(通用14篇)
24、《詩經》兩首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能力目標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 《詩經》兩首 《采薇》教案(精選16篇)
【學習目標】1、 疏通課文,鑒賞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2、 了解《詩經》的藝術特點,深入理解詩歌中反映的社會生活和作品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
- 第二十四課、《詩經》兩首(精選15篇)
關雎【教學目的】1、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理解《關雎》所表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手法【教學重點難點】詩歌的反復吟唱所表現出的情感比興手法的運用【...
- 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