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點撥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課文第一部分,古代小說的發展。
教學目的:
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發展的脈絡和線索。
2.聯系學生課外閱讀,引導他們系統歸納整理,復習鞏固古代小說知識,這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來說,具有實際的意義。
教學流程:
一、布置預習,掌握大意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第一部分(開頭至“中國小說發展的脈絡及特點,大致就是如此,”)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過程,并思考課后〔思考和練習一〕的表格填寫。
〔這是一篇新教材,論述的是比較專門化的知識,內容比較多,時間跨度大,讓學生預習,了解大概,這既能節省課堂上的時間,又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
二、提問激趣,投石尋機
板收: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了吳組緗先生的這篇文學評論文章,下面我想聯系課外閱讀的情況,請大家來談談自己在課外看過哪些古代小說?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老師把學生列舉的作品一一寫在黑板上):西游記、水滸、鏡花緣、西廂記、七俠五義、紅樓夢、三國志、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說岳全傳、老人與海、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聊齋志異……(學生回答中的錯誤,老師不需馬上糾正,照樣抄在黑板上,留待下面處理。)
〔由提問導入 ,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擴大知識面,使課內課外相結合,給講述小說發展提供充分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從學生的回答中尋找問題,有了問題,才有突破口,才能實施點撥教學,所以它能起一石三鳥的作用。〕
三、引議釋疑,直逼關鍵
師:同學們列舉了這么多的作品,說明大家在課外看了很多書,閱讀面很廣泛,非常好。但是,在你們列舉的作品中有沒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有。《老人與海》不是中國小說,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寫的。
師:對,我們回答問題,要注意它的針對性。(用黑板擦擦掉《老人與海》
生:《西廂記》是戲劇,不是小說。
師:對,我們還要注意文學樣式的不同。(擦掉《西廂記》)
生:還有《三國志》,它不是小說。
師:對!(這個問題可以直逼關鍵,不能輕易放過,要重錘敲打。)你說不是小說是什么?
生:是歷史著作。
師:說得很對。小說屬于文學作品,歷史著作則不是。那么,你能說說文學作品和歷史有什么區別嗎?(是關鍵,要重點問。)(這位同學若回答不出,可另請其他同學回答并補充。)
〔弄清文學和歷史的區別,才能理解課文所論的小說前后期的發展,它是本文的一個關鍵。學生把《三國志》誤認為小說,這給老師提供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契機,應該抓住不放,深入追問。〕
四、回扣課文,突破難點
師:(針對學生疑惑,適時予以點撥誘導):要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確實有一點難度。不過沒有關系,課文中間有一段話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仔細看看課文,把這段話找出來,怎么樣?(學生看書)
生:老師,我找到了!課文第3自然節,蕭統給文學下過一個定義,就是“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
師:你把這句話再具體解釋一下好嗎?
生:“事出于沉思”指的是虛構、想象,“義歸乎翰藻”指的是講求文采,就是說文學作品不僅要虛構想象,還要講求文采。
師:說得很好,那么歷史呢?
生:歷史要求忠實于史實,不能虛構夸張。
師:說得對。文學和歷史的區別之一就在一要虛構想象,講求文采;一要據史實錄,不虛夸,不溢美,所以說《三國志》是歷史,而《三國演義》才是小說。(擦掉《三國志》)
〔蕭統的文學定義是難點也是重點,下功夫突破它,其余的內容就能迎刃而解;另外,要同學看課文,是把教學從課外再拉回到課內,這樣教學才扎實,才不至于脫離課本天馬行空。〕
五、逐段概括,理清線索
師:按照蕭統給文學下的定義,我國古代小說可以分成前后兩期,前期離不開史實記載,后期才逐漸脫離歷史真正成為文學創作。請說說前期小說包括哪些?
生:神話傳說和志怪、志人小說。
師:“志”是什么意思?
生:是記錄的意思。
師:后期小說又包括哪些?
生:傳奇、話本和明清小說。
師:劃分得很正確。同學們恐怕已經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一個特點,就是在論述小說的發展時,基本上是一個自然節論述一個發展階段,而且非常簡明扼要。下面我們試著逐段概括一下。
(讓學生逐段概括,并明確)
第1段,論述小說的起源——神話傳說;
第2段,論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志怪、志人小說;
第3段,論述唐代傳奇;
第5段,論述宋元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
第6段,論述小說發展的頂峰——明清小說。
〔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進行歸納,既可以讓他們熟悉、掌握課文,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六、呼應開頭,完成練習
師:經過上面的概括,我們對古代小說發展的線索已經弄清楚了。下面我們來共同完成〔思考和練習一〕。(出示畫有表格的小黑板)補充說明一下,我在原表格上增加了一欄“作品舉例”,大家可以從課本上和黑板上(指黑板上寫的同學列舉的作品)各舉一兩部作品填入欄內。
(學生回答,老師把答案一一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內)
〔這一教學環節照應了課前預習,做到教學嚴謹,起迄相應。另外,通過填表格的形式不僅使課內外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起到了復習鞏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