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在基于計算機的輔助教學軟件系統中的應用實例分析
一、摘要/關鍵字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計算機在人們心目中“專業化”的印象,它使計算機走向社會、走向家庭,深入到每一領域,使普通人使用計算機成為可能。多媒體教育軟件的出現不僅對現在教育手段是一種沖擊,而且將對人們的教育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眾多的教學軟件中,也魚目混珠,水平參差不齊,能否體現教學設計將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可以這么說,一個教學軟件如能較好地體現出教學設計,那么該軟件應該說是一個較成功的教學軟件。
關鍵字:教學設計 多媒體教學軟件 CAI
二、背景/引言:
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換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現在在市場上出現不少商業教學軟件,還有不少教師自制的教學軟件,有相當一部分是“課本搬家”或“板書搬家”,這些教學軟件在教學中能否發揮出較好的作用,這是廣大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如果將教學設計的思想融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開發中,是否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呢?
三、研究方法:
針對所見用過的及自己編寫的教學軟件,運用教學設計的思想進行分析,這些軟件有:
A 某商業教學軟件《初中三年級政治課》:該軟件是比較明顯的“書本搬家”的一類。它將初三政治課本共二十多課制成一張光盤,有課文朗讀,即與書本一模一樣;有“史畫廊”,這部分是書本的補充,以照片和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一些背景知識,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這是該軟件較好的一面。但該軟件沒有練習題,無法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
B 某商業軟件《電腦入門》:知識量大,講解透徹,演示具體,動畫效果較好,配有大量的練習題。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們經常“較勁”,跟自己“較”,跟別的同學“較”,學生十分喜歡,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C 自制的教學軟件《初中數學應用題—相遇、追擊問題》:是為本校某位數學教師為作一節公開課而匆忙編寫的,比較注重動畫效果,用一輛快車和一輛慢車在跑,形象地反映出“相遇”和“追擊”的本質。但本軟件無練習題,無法實現與學生的交互。
以上三個教學軟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想就教學策略應用與實現、教學媒體的編輯與制作這二方面進行分析。
四、實驗過程及實驗數據:
1、 教學策略應用與實現
教學策略一般由兩種方式:一種是以教為主的教學策略,一種是以學為主的教學策略。
以教為主的教學策略,以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為重點,就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具體體現,即通過適當的語言文字表述或通過某種媒體呈現出來的、與當前所學內容相關的“原有觀念”。
以學為主的教學策略,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
支架式教學策略有搭腳手架,即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進入情境,即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的某個層次);獨立探索,即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 并將這些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
拋錨式教學策略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創設情境:即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確定問題:即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拋錨”;自主學習:即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以及現實中專家類似問題專家的探索過程等),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隨機進入教學策略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呈現基本情境:向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的基本內容相關的情境;隨機進入學習:取決于學生“隨機進入”學習所選擇的內容,而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的不同側面特征相關聯的情境;思維發展訓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應在“元認知級”進行,要注意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即要了解學生思維的特點,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A教學軟件較多地體現了以教為主的教學策略,把書本知識搬家到屏幕上,該講的都講了。以學這主的教學策略有一些體現,但不多。如“史畫廊”體現了“自主學習”、“呈現基本情境”、“隨機進入學習”的教學策略。
B教學軟件能較好地體現以教學為主的教學策略和以學為主的教學策略。如重點突出,講解清晰透徹,知識點明確,圖文并茂;通過屏幕上的“?”引導學生不斷思索,帶入問題的情境中,并通過練習題去思考問題的答案,自己去解決。還有一些相關的知識的鏈接,可以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識,以擴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該軟件的教學策略動用得非常好,在這兩方面的教學策略體現得都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