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設計 >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通用7篇)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4-02-01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通用7篇)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光盤。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談話:這是同學們在文具商店購物的畫面。你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交流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下面的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1)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個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課題。

  提問:同學們不但提出了許多的問題,還列出了算式。請大家觀察這些加減法算式,你能發(fā)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

  談話: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二、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問。

  談話:你能用豎式計算“4.75+3.4”嗎?先試一試,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討論:你是怎樣計算的?又是怎樣想的?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解釋思考過程。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2、教學例1的第(2)問。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那么怎樣計算小數減法呢?

  學生完成后,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再進一步追問: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時,為什么要把被減數和減數的小數點對齊?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學“試一試”。

  談話:這里還有兩道題,你能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自己算出結果嗎?

  學生計算后,再要求說一說是怎樣算、怎樣想的。然后提出把計算結果化簡的要求,讓學生說一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

  4、總結和歸納。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學會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你能說一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然后組織機交流。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并組織交流。

  3、完成練習八第1題。

  4、完成練習八第2題。

  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適當加以點評。

  5、完成練習八第3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今天學得怎么樣?

  五、延伸。

  同學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出了許多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其中,有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下節(jié)課在繼續(xù)研究。

  六、課堂作業(yè)

  《補充習題》

  學生回答。

  學生根據條件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學生口答算式。

  學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數。

  學生用豎式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同學間交流自己想法。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學生交流后明確。

  學生獨立計算,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同學們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都要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學生各自在書上填出得數,并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結合線段圖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

  學生交流。

  問題的提出來自學生本身的思索,這讓學生更有興趣去探索、嘗試。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比較“數位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和“小數點對齊”,最終讓學生明白“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教師鼓勵分小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進而探討小數加、減法的基本算理。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聯系以前學過的整數加、減法,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形成比較完整的認識。

  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既鞏固了本課的相關知識點,又提高了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71、72頁《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

  教學

  目標

  1、經歷探索位數相同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2、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含各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以及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筆算下面各題。

  4257+4305 = 8350-737 =

  結合上面兩道算式,復習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師:計算整數的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小數,現在來復習跟小數有關的內容。

  2、填空。

  在小數中,小數點左邊是部分,右邊是部分。

  3、化簡下面各數。

  7.150 =3.00 =0.200 =

  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兩位小數。

  1.2 =14 =

  這兩題都是根據什么來做的?一起告訴我什么是小數的性質?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1)嘗試筆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師:大家同意這樣寫豎式嗎?

  (3)比較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異同:計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對著一位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于小數點,蓋住小數點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數減法了。

  (4)小結:從這兩個算式我們看出小數加減法和整數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數點。

  2、計算:1.25+0.45 4.38-1.28

  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出現什么了?像這樣的情況你知道還可以怎么寫嗎?根據是什么?

  3、小結:當小數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出現0的時候,我們要對結果進行化簡,向橫式匯報的時候就寫最簡結果就可以了,這也是我們數學簡潔美的一種體現。

  (三)鞏固練習

  完成P72做一做1、2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設計

  教材第74頁練習十七第2、4題。

  板書設計

  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

  從末位算起。

  得數的小數點應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

  得數里小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加法運算定律的基礎上,把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加法。使學生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并會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關于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是對小數加法和加法運算定律的鞏固和加深。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滲透轉化思想以及自覺進行簡算的意識,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39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5人。絕大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積極性較高,但個體差異很大。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同學能很好的掌握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并能靈活應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較強;有三分之二多的同學對于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還不能靈活應用,而且計算時也比較容易出錯;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前面三分之一的同學,可以做到一點即通,而主要障礙點來自后面的三分之二的`同學,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相對較差,需要反復的教,反復的練,甚至要一個個的手把手的教,點對點的練。所以在本節(jié)課應該采用集中學習,分組輔導,點對點練習的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同樣適用,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增強優(yōu)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教學難點: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yōu)化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引導學生復習運算律: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有哪幾個?用字母怎樣表示?

  板書: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①35+26=26+35 ②(27+38)+62=27+(38+62)

  3.導入本課學習: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適用于整數和分數,是否也適用于小數加法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研究。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已學過的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以舊引新,說明過去學的都是整數的運算定律,今天開始學習小數的運算定律 從而揭示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3。

  2.引導學生讀懂題目,弄清題意:這里要求什么?怎樣形式?為什么?

  讓學生自主探究,最后得出:

  一共用了多少錢,就是把買文具所用的錢相加。

  8.9+3.6+6.4+1.1=_____(元)

  【設計意圖:讓學生想出解決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索思維。】

  3.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聯系整數計算以方法想一想,怎么計算?有哪些方法可以計算?有沒有簡便一點的方法?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生完成探究后,每組代表匯報小組探究的結果。可能有兩種:

  (1)8.9+3.6+6.4+1.1

  =12.5+6.4+1.1

  =18.9+1.1

  =20(元)

  (2)8.9+3.6+6.4+1.1

  =(8.9+1.1)+(3.6+6.4)

  =10+10

  =20(元)

  4.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想一想,你會選擇哪種?哪種算法好?為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到第二種算法更好,用到了加法結合律,更簡便。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合作意識,讓學生明白整數加法運算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包括兩層意思:同樣存在和同樣應用。這里讓學生計算四個小數相加的和,列出算式以后,有些學生會按運算順序依次相加,也會有學生調換加數的位置,另行組織相加的順序。各種算法的最后得數相同,說明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

  5.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整數加法運算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小數連加也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也可以把加數結合相加,計算結果不會改變。即小數加法同樣有交換律和結合律,應用運算律使算法更簡便。

  【設計意圖:總結,加深印象】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習”第1、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說怎樣用簡便方法計算。

  2.完成練習九第2題。

  學生練習后,提問:比較每組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

  指出:整數減法里的一些規(guī)律,小數減法里同樣適用,也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對自己的學習表現怎樣評價?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54頁練習九第3~5題。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a+b=b+a

  (a+b)+c=a+(b+c)

  ①35+26=26+35 ②(27+38)+62=27+(38+62)

  8.9+3.6+6.4+1.1=_____(元)

  (1)8.9+3.6+6.4+1.1

  =12.5+6.4+1.1

  =18.9+1.1

  =20(元)

  (2)8.9+3.6+6.4+1.1

  =(8.9+1.1)+(3.6+6.4)

  =10+10

  =20(元)

  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

  阿爾法趣味數學小課堂:教學反思

  學生在本課學習之前,已經理解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減法的運算律,并能應用于整數加、減計算。本課的教學是對原有的知識的一種遷移,所以在教學新知識前,我先讓學生復習整數運算律的運用,為新知的探究打下基礎。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對運算律在小數中的運用作出探索,先列出算式,再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經過比較得出的兩種算法中選擇最簡便的,從而得出結論:整數中運用的運算規(guī)律同樣也適用于小數。這樣安排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學得更主動,掌握得更牢。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光盤。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談話:這是同學們在文具商店購物的畫面。你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交流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下面的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1)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個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課題。

  提問:同學們不但提出了許多的問題,還列出了算式。請大家觀察這些加減法算式,你能發(fā)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

  談話: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二、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問。

  談話:你能用豎式計算“4.75+3.4”嗎?先試一試,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討論:你是怎樣計算的?又是怎樣想的?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解釋思考過程。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2、教學例1的第(2)問。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那么怎樣計算小數減法呢?

  學生完成后,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再進一步追問: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時,為什么要把被減數和減數的小數點對齊?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學“試一試”。

  談話:這里還有兩道題,你能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自己算出結果嗎?

  學生計算后,再要求說一說是怎樣算、怎樣想的。然后提出把計算結果化簡的要求,讓學生說一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

  4、總結和歸納。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學會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你能說一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然后組織機交流。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并組織交流。

  3、完成練習八第1題。

  4、完成練習八第2題。

  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適當加以點評。

  5、完成練習八第3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今天學得怎么樣?

  五、延伸。

  同學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出了許多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其中,有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下節(jié)課在繼續(xù)研究。

  六、課堂作業(yè)

  《補充習題》

  學生回答。

  學生根據條件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學生口答算式。

  學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數。

  學生用豎式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同時指名板演)

  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同學間交流自己想法。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學生交流后明確。

  學生獨立計算,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同學們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都要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學生各自在書上填出得數,并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結合線段圖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

  學生交流。

  問題的提出來自學生本身的思索,這讓學生更有興趣去探索、嘗試。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比較“數位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和“小數點對齊”,最終讓學生明白“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教師鼓勵分小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進而探討小數加、減法的基本算理。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聯系以前學過的整數加、減法,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形成比較完整的認識。

  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既鞏固了本課的相關知識點,又提高了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內容: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二、三維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

  ②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做事認真、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和團隊合作意識。

  三、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

  四、教學過程:

  1、復習:看哪組算得快。(開火車比賽。比賽規(guī)則:每列的第一個同學做完后第二個同學接著上來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學邊看邊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6.7+2.5= 4.4+3.7=

  6.22+0.78= 1.16+4.84=

  0.78+5.22= 4.83+1.17=

  (6.4+1.3)+8.7= (2.8+5.5)+4.5=

  6.4+(1.3+8.7)= 2.8+(5.5+4.5)=

  2、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出示課件):芳芳想買一支鋼筆6.60元、一個卷筆刀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鉛筆0.55元,該帶多少錢?

  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學板演。思考:

  你是怎樣算的?

  這樣算有什么好處?

  同學們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

  3、揭示課題。

  《把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4、歸納。

  分小組討論:小數加法簡便運算的解題步驟有哪些?(先觀察數的特點,看能不能湊成整數,再根據定律選擇合適的.算法,然后進行計算,最后還要檢查。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查數字是否抄錯,查每一步的計算結果是否有出錯。)

  5、課堂練習。

  (出示課件:)任選一組文具計算它們的總價。

  (1)、圓珠筆1.47元 圓規(guī)2.16元 直尺0.53元

  (2)、彩筆12.89元 橡皮0.52元 涂改帶3.48元 別針1.11元

  (3)、圓規(guī)2.16元 卷筆刀6.60元 橡皮0.52元 訂書機5.84元 墨水2.40元

  6、拓展練習。

  (1)、判斷下面各題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能的在里打“√”,不能的在打“×”。

  8.5+3.85-5.13 ( ) 6.02+4.5+0.98( )

  2.7+6.6+3.4( ) 6.17+28+3.2( )

  (2)、填上一個數,使計算簡便。

  32.54+2.75+( )

  7.58-2.66-( )

  (3)、運用今天的知識出一道題考考同桌。

  7、:

  同學們,這節(jié)課咱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大家想一想還有什么問題嗎?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和“小數連加、連減和混合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密切聯系生活。以同學們購買文具為主線。在計算中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得到情感體驗。

  2、改變學習方式。從問題出發(fā),提出猜想,通過自主舉例、驗證,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法的運算,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及應用意識等多元目標。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和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認識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究,比較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標: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注意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體育比賽嗎?

  生:喜歡!

  師:其實在比賽過程中也有許多關于數學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課件播放20__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第一輪錄像]

  師: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輪中國隊的勞麗詩、李婷獲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獲得了49、80分。

  生:中國隊比分高一些。

  師:不錯,那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

  師:求“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生:求“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應該用減法計算。列式:53、40-49、80=

  師板書:53、40-49、80=

  師:計算這道題用我們以前所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怎樣擺豎式?請大家小組討論一下。

  ……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課件繼續(xù)播放第二輪比賽畫面)

  師:你又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輪比賽中國隊獲得58、20分,意大利隊獲得49、20分。

  生2:中國隊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隊的比分高。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生2: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生3: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生4:第二輪比賽完成后,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真多,這些問題的解答方法一樣嗎?豎式該怎樣寫?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問題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該怎樣解答。

  生匯報:

  生1:我算的是“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用減法計算,列式: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49、80+49、20=99、00

  49、80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輪比賽完成后,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要用兩隊的成績相減……

  投影展示學生計算方法。

  師:大家算得都很好,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對位?

  生1:為了相同數位對齊。

  生2:……

  師:“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的小數點對齊。

  師:計算結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為什么?(生討論)

  ……

  生1:把0去掉,因為這些0都在小數末尾。

  生2: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看來大家學的都不錯。那上面的計算結果還可以怎樣寫?

  (生試做)

  三、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練習八”第1題。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2題。

  2、完成“練習八”第2題。

  3、作業(yè):練習八第3題。

  教學反思:

  教學伊始,教師運用回放錄像與解說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20__年雅典奧運會的情境,真實、親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學生進入學習活動。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賞中國跳水運動員在比賽中珠聯璧合的完美發(fā)揮,回味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創(chuàng)造的輝煌成績,感受競技運動帶給人類的無窮樂趣。同時體會小數加減計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會到若不學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學不行。有了這種感受,學生才會將“要我學”轉換為“我要學”,才會積極主動,興趣盎然地加入到學習中去。

  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所有信息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眾多信息中選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問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處理信息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過程。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做鋪墊,教師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嘗試,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交往、互動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群體智慧共享。學生在這種人格平等的`環(huán)境中,自發(fā)釋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樂的學習生活,從而更自覺地承擔學習任務。

  通過教學我深刻認識到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互爭論、共探究,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方法的研究,應該著眼于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并能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在活動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及責任感、終身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鑒于此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數學課堂教學,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流程。在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下,構建一個以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現象為切入點,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為核心,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數學課堂教學程序和策略。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尊重學生的思維進程。

  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分析、解決;

  概念由學生歸納、概括、提煉;

  規(guī)律由學生探索、發(fā)現、揭示。從而達到“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有機統(tǒng)一。圍繞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提問導入,探究應用中教師精問、巧問,生成追問等方面來體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教學設想】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第一,緊密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借助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興趣。讓學生從超市購物入手,自由選取物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設置買教室裝飾物的問題情境。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由學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超市購物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首先根據購物單尋找信息,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提出的,所以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動力也就更大。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內容】

  48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教學準備】

  在黑板上的板書、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體育比賽嗎? 生答

  師:其實在比賽過程中也有許多關于數學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課件播放20xx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第一輪錄像]

  師: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答。

  師:不錯,那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答

  師:求“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生答

  師板書:-=

  師:計算這道題用我們以前所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怎樣擺豎式?請大家小組討論一下。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課件繼續(xù)播放第二輪比賽畫面)師:你又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答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答

  生成問題:1: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2: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3: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4:第二輪比賽完成后,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真多,這些問題的解答方法一樣嗎?豎式該怎樣寫?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問題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該怎樣解答。

  生匯報:

  生1:我算的是“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用減法計算,列式: -=

  -

  生2: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 +=

  +

  生3: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 += +

  生4:我算的是“第二輪比賽完成后,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要用兩隊的成績相減……

  情景導入二:

  (1)師:這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和小數打交道,同學們對小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經常能夠用到小數?

  (2)師: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經常能夠用到小數,哪些同學有過購物經驗?

  師:非常好,大家都有買東西的經驗。在購物過程中,我們不但會遇到小數,還會遇到小數的計算。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板書)

  師:希望大家開動腦筋,大膽猜想,看誰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發(fā)現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并說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鋪墊

  1、小黑板出示: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一本筆記本和一個講義夾共多少錢?

  2、根據生回答板書:8元1角5分

  3、提問你是怎樣算到的?

  4、把這三個數據化成用“元”作單位分別是多少?(板書:元 元 元)

  5、根據這三個數據,你可以得出哪些數學算式?

  板書:+=(元)=(元)=(元)

  6、這些算式,你能發(fā)現他們有什么特點嗎?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它與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有沒有相同之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豎式的方法得到+=嗎?

  學生嘗試在自備本上列豎式。兩名學生板演。

  你是怎樣列的?在列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板書:小數點對齊 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2、探索減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師:剛才通過自己探索,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再蒜,那么怎樣計算小數減法呢?請同學們試著列列這道題,看看怎樣列結果才能等于。

  學生嘗試列豎式。一名學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沒有不同的列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化簡的探索

  =這道直接請學生起來說怎樣列,老師板演。

  提問:列豎式計算的結果是,我們算的對嗎?為什么?

  那你覺得在橫式上寫哪個比較簡便?

  小結:所以有時我們計算的結果能化簡的要化簡。

  4、比較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內容:小數加法和減法,你現在能說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

  引導學生歸納: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都要把相同的數位對齊,然后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

  四、鞏固練習

  1、48頁練一練第1題

  運用剛才學的,四大組進行比賽,看哪一大組做的又對又快。四人板演。

  全體校對。2、48頁練一練第2題

  看誰的眼睛亮,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小黑板出示)

  你們覺得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些什么?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再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能化簡的要化簡。

  3、練習八1-3題

  4、歸納總結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么相同點?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一樣,都有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小數加法教學設計(通用7篇) 相關內容:
  • 《小數認識》教案(精選7篇)

    教案設計設計說明通過學習“年、月、日”的知識,使學生建立了時間觀念。小數的初步認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這些知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點:1、對每個知識點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復習。...

  • “比較小數的大小”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教科書102-103頁[教學目標]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2. 通過應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 一個數乘小數(通用7篇)

    教學目標1.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法則.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教學重點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一)說出下面各...

  • 整數乘小數(通用4篇)

    設計者 何利明一、教學內容浙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五年級上冊P3頁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2、掌握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 《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通過親自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兒童自己主動建構起來的,是兒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屬于兒童的。我想:數學課的本身應該是把過程本身作為一個課程目標,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預習的內容去經歷猜想、驗證、反...

  • 小數和復名數(精選8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單名數”和“復名數”的概念.2.掌握把低級單位的單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單名數的方法.3.掌握復名數改寫成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單名數的方法.教學重點單名數或復名數轉化為小數的改寫.教學難點復名數改寫成...

  • 一個數乘以小數(精選8篇)

    教學目標(一)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二)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難點:理解的算理。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準備1.說一說。...

  • 生活中的小數(通用4篇)

    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名數、單名數和復名數,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把高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的名數。2、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教學重點:會進行名數的改寫。...

  • 《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大數目》說課稿

    一、說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上冊39頁的例8把較大數改寫成用萬、億做單位的數,及試一試當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并完成相關習題。二、說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把大數目改寫成整萬、整億數和認識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 用“萬”“億”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大數目

    教學內容:p.39的例8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合作學習探索出把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的方法。...

  • 整小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p79-80頁練習十五1-8題,p83—84頁1—14題。【復習要求】1、掌握整、小數四則運算的意義。2、能熟練進行整小數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3、學會應用四則運算的關系式對加、減、乘、除的計算進行驗算。【復習重點】四則運算的法則。...

  • 《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

    下面是關于《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鑒!《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一)本節(jié)課的《小數大小比較》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同時也是對小數大小比較方法的總結,因為在三下小數的初步認識之后也學過大小比較,這...

  • 《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范文

    下面是關于《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本節(jié)課的《小數大小比較》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同時也是對小數大小比較方法的總結,因為在三下小數的初步認識之后也學過大小比較,這次教學安排在小數的意義和讀寫...

  • 《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2篇】

    下面是關于《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一)本節(jié)課的《小數大小比較》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前面所學的整數大小的比較有內在聯系。...

  • 生活中的小數 2

    生活中的小數 內容:小數的意義 課時: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制分數的關系,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的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 教學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田阳县| 花莲市| 来安县| 建湖县| 景泰县| 青神县| 昆山市| 平原县| 吉隆县| 青铜峡市| 抚宁县| 通河县| 阿拉善右旗| 定远县| 武城县| 渑池县| 临清市| 右玉县| 临西县| 横山县| 仁怀市| 远安县| 章丘市| 锦州市| 和田市| 利辛县| 宜兰县| 平塘县| 嘉祥县| 苏尼特左旗| 杨浦区| 方正县| 黎平县| 汶上县| 平罗县| 永宁县| 昆山市| 普兰县| 潜山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