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長相思教學設計(精選2篇)
納蘭性德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長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可以說都是游子們思鄉懷鄉的絕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表達了羈旅懷鄉的主題。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結合注釋讀懂詩詞大意,進一步學習品味有畫面感的詞語,體會詩人情感的閱讀方法,學習詩人融寫景和抒情為一體來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背誦復習,初步感知
(一)、背誦《泊船瓜洲》、《秋思》
1、導入: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愁又是什么呢?
2、板書課題,理解“長相思”,初步了解詞(又稱長短句,分上下闕而詩每句字數一樣。),問: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呢?(憶江南、漁歌子。)
3、了解作者。納蘭性德:本名為成德,后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著有《飲水詞》、《通志堂集》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
(二)讀詞《長相思》,要求
1、自由讀兩遍詞,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聒讀音和寫法)和多音字(更)的正確讀音。)
2、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自由讀兩遍。
(三)結合誦讀穿插討論——“更”為什么要讀平聲?——什么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著什么?——“風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風,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二、聯系插圖,讀懂詞意
(一)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詞向我們展現那些景物并蘊含了怎樣的感情:
山、水、榆關——不舍
千帳燈——孤獨
風、雪——失眠
故園——思鄉
(二)讀后討論:作者的“身”在哪里?長相思讀完你看到了那些畫面?(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看到了風雪交加的畫面。
——看到了刀光劍影的畫面。
——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看到了眺望家鄉的畫面。
師:這里站著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著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板書:身在征途)
(三)作者的“心”又在哪里?你們是從哪兒讀懂的?
(板書:心系故園)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長相思讀到這里你讀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四)小結。師: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懷著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
三、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一)配樂朗讀,想象詞中的情境
走進作者的心中。配樂《愴》,師生輪讀《長相思》,想象意境。
(二)自由朗讀詞展開想象,配樂《琵琶語》
師: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畫面、一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播放音樂、畫面)
師: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暢談著……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茶,嘮家常……那還可能是(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好一幅恬靜安閑的村居圖。故鄉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針針納入寒衣的線啊!故鄉就是妻子那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啊!一個多么寧靜、多么美好的團圓之夜啊!故園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樂融融的生活。
(三)對比引讀
師: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學生朗讀詞下闕)
師: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里,數著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么快樂啊!可在這里,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指名學生朗讀詞)
四、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一)質疑問難
師:詞讀到這里,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你為什么要遠離家鄉去從軍呢?既然你這么思念家鄉,為什么不早點回去呢?你離開家鄉已經有多長時間了?你在行軍途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二)互文印證
師: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一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試問我為何輕易的離別,一年和家人能團圓相聚多久?)
師:還有誰也想這樣問一問詩人?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誦讀:——長亭外,楊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圣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古道邊,芳草萋萋,傷感的朋友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月光下,秋風瑟瑟,孤獨的納蘭性德深情地問自己——(齊讀此句)
詩人如此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卻要踏上征途,我們感受到詩人(舍小家顧大家的愛國情懷)。
(三)回歸課文,小結,并會背誦。
師:就這樣,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中。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讀:長相思。
師引: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生讀:長相思。指名學生背誦《長相思》。
五、區別詩詞,感受異同
討論:再次讀三首詩詞,在讀中討論他們的相同及不同之處
1、格式不同。詞又稱之為長短句,分上下闋而詩卻每句都字數一樣。
2、三首詩詞表達的情感相似,都蘊含著深厚的思鄉之情。
3、表達的方法不同,《泊船瓜洲》是借景抒情,《秋思》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是結合了他們的特點,融寫景、敘事為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情感。
六、課外拓展,背誦詩詞
萬水千山,隔不斷思鄉情,千辛萬苦,抹不掉思鄉情,別時容易聚時難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問君何事輕別離,一年能幾團圓月——納蘭性德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在這字里行間寫不盡的是鄉愁,當我們如他們那般遠離故鄉、獨自一人在異地他鄉之時,在我們心中總會記得背誦這些詩。
納蘭性德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一、感悟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二、把握數量詞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思路
自學探究
聽說讀寫
學習過程
一、課前檢查
1、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__________。
2、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__________。
3、__________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4、__________何事秋風悲畫扇
二、導入新課
一片傷心畫不成。
瘦盡燈花又一宵。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人生若只如初見
情真意切,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美的感傷
三、作者簡介
談談你所知的納蘭
1、性德:性柔如水,高懸德義
2、出身富貴避凡塵
人生只若初相見
3、華貴的悲哀,優美的感傷,凄惋處令人不忍卒讀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四、讀背中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談談聽后的深切感受
3、在吟詠中背誦《長相思》(兩分鐘)
4、成果展示
山——————,水——————,身———————,夜———————。
風——————,雪——————,聒———————,故———————。
小結:一夜風雪,一夜征程,遠在邊關的詞人總也不能入夢,心中泛起了被風聲攪擾的思鄉漣漪。
五、問題探究
1、品味詞中蘊含的濃濃思鄉之情
(注意從詞性這方面入手)
名詞:山水 風雪
動詞:碎
代詞:那畔
形容詞:故園
數詞:千帳燈
否定詞:夢不成,無此聲
小結: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行滿相思情
風一更,雪一更,更更鋪下孤寂夢
數詞雖小,魅力無窮
經典數詞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支春帶雨
2、賞析“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中數詞的作用。
明確:
(1)、對仗工整,節奏感強,使文字呈現連續不絕之勢,詞風更纏綿。
(2)、山高,水遠,風大,雪重,夜長,層次清,立體感強,給人一種蒼涼、孤寂的厚重感。
(3)、程程都有親人影,程程都有送別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
(4)、故鄉遠,孤寂深,表達出濃郁的思鄉情。
六、描寫修改
拿出我們課下對這首詞的描述,融入濃濃的思鄉情,再次修改,走進納蘭的相思世界(一分鐘)
小結
思鄉情,在歷史長河里,永不枯竭,超越民族,超越國界,沒有膚色之差,沒有男女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