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
文本解讀
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清新如六月甘泉,流暢如潺潺細流,自然如皓月清風。在《夾竹桃》這篇文章中,季先生在爭奇斗艷的萬花叢中選擇既非名貴、又不嬌艷的夾竹桃作為吟詠的對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透過《夾竹桃》一文,不難看出季先生淡然的生活態度與脫俗的生活情趣,他欣賞夾竹桃在平平常常外表下的兢兢業業、頑強持久。文章以清新淡雅、樸實自然的風格將人帶入美的境界。
《夾竹桃》一文,層次分明,意境美好,情趣雋永。文本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的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寄情文本,賞析感悟,去感受夾竹桃可貴的韌性,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從而進一步感受季羨林先生的情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品味、賞析語言文字,感受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以及給人帶來的幻想,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從字里行間感受夾竹桃的特點,以及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畫面激趣,揭示課題
1.課件展示夾竹桃圖片,說說自己觀察后的感受。
2.夾竹桃因為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有了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寫下一篇優美的文章——《夾竹桃》。
3.揭示課題,弄清“夾”的意思和讀音。
設計意圖:由于大部分學生對夾竹桃沒有感性的認識,利用媒體直接呈現夾竹桃的形象,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利于學生首先從直觀上把握夾竹桃的樣子,為學文服務。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課文。
2.聽了朗讀,你對夾竹桃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美文需要誦讀,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情境,不僅能讓文本語言第一時間浸潤學生心靈,還讓學生對文本有了一次整體感知的機會。
三、 再讀課文,交流感受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
2.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3.聯系課文內容,交流學習字詞。
(1)出示一組花名,朗讀花名,談感受:
迎春花桃花海棠榆葉梅丁香鳳仙花石竹花
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夜來香玉簪花菊花
師:這些花很美,給人眼花繚亂之感,在大自然的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
(2)出示一句話: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來說,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師:三個“最”字讓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夾竹桃的樸實,作者開篇直抒胸臆,表達出對夾竹桃的情有獨鐘。)
設計意圖:讓“夾竹桃”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花中間亮相出場,給學生形成視覺、情感上的強烈沖撞,能有效地激起學生走近夾竹桃、了解夾竹桃的閱讀期待。
四、 品讀片段,感知形象
1.默讀描寫夾竹桃樣子的段落。
2.畫出描寫夾竹桃花的語句,交流讀后的感受。
3.閉上眼睛,想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的情景,感受夾竹桃花的奇妙、有趣。
4.課件再現夾竹桃圖片,欣賞畫面,朗讀片段。
設計意圖:用語言文字先在學生心中畫出“夾竹桃”的形象,再用圖片加深“夾竹桃”的印象,在品析、欣賞、玩味的過程中,“夾竹桃”的形象開始根植于學生的內心。
五、 出示詞句,指導書寫(略)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我們走進了季羨林先生筆下的夾竹桃的世界,了解到在季先生的心中,始終蓬蓬勃勃、潑潑灑灑地盛開著兩盆夾竹桃,是什么原因令季先生對它們情有獨鐘呢?
2.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走近這兩株花,感受它的韌性以及給我們帶來的幻想。
設計意圖:“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抓住文本“關鍵處”設疑,可以把學生引入學習情境。
二、 潛心品讀,感受韌性
1.怎樣認識“韌性”這樣的字眼?
2.哪一小節寫了夾竹桃的韌性?劃出能表現夾竹桃韌性的語句。
3.自由讀,交流:哪些詞句打動自己,從中體會到什么?
(預設一:“悄悄”、“一聲不響”——夾竹桃生命最燦爛的時刻,卻悄悄地不聲不響地開放,多么樸實謙遜啊!)
(預設二:“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這是美的接力,生命的接力。夾竹桃沒有衰敗,只有爛漫,她用美麗延續著美麗,生生不息,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啊!)
4.朗讀,初步感受夾竹桃雖不張揚卻生生不息的特點。
5.創設語境,反復誦讀,深入感受夾竹桃的韌性。
(1)哪些詞語寫出了夾竹桃花期之長?
(2)夾竹桃花期之長用了三個短語來表現——“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讀書時,我們要將短句讀長,將短語的內涵讀豐富,展開想象體會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教師引讀:
在和煦的春風里,生命萌發,萬物生長,快瞧,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
在盛夏的暴雨里,花自飄零水自流,可是,你不曾想到,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
在深秋的清冷里,颯颯西風滿院栽,令人驚嘆的是,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
6.小結:許多花只美麗一季,惟有夾竹桃卻始終如一,從春到秋,一直默默地、毫不倦怠地開放,生命之歌如此嘹亮,不能不令人贊嘆。
7. 學生練習背誦片段。
設計意圖:緊扣“韌性”這一中心字眼,通過讓學生默讀、劃重點詞句、品析語言文字、感情朗讀、背誦等環節,充分感受夾竹桃韌性的可貴。學生反復誦讀夾竹桃默默開放、生生不息的語句,在對語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學生既感悟到夾竹桃可貴的品性,又體會到語言文字的豐富與美妙,從而增加積累,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三、 自主交流,豐富想象
1.月光下的夾竹桃是怎樣的迷人而富有詩意?
2.自主閱讀課文。
3.交流:皎月當空,銀輝傾瀉,站在夾竹桃的下面,你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
聞到了——濃濃烈烈,花香襲人,“花氣襲人渾欲醉”。
想到了—— 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圖,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學生配樂朗讀作者幻想的語句,其余同學閉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豐富,花影的美妙。
5.月光給夾竹桃鍍上了朦朧的色彩,作者奇妙的幻想給了夾竹桃靈動的、詩意的韻味,美哉,夾竹桃!不能不愛,夾竹桃!
6.感情朗讀、背誦片斷。
設計意圖:教學“幻想”這一片段時,讓學生在觸摸語言文字后,展開想象,調動學生豐富的閱讀體驗去看、聽、聞、想,把課堂變成一個個性的、靈動的、詩意的空間。
四、 總結升華,體會寫法
1.課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哪些詞語寫出了每個季節群芳爭艷的情景?
2.出示四字詞語:
花團錦簇滿院生輝
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熏透庭院迎風怒放
花開花落萬紫千紅
讀著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這些花或以色彩爭春,或以芳香誘人,花開花落,給主人帶來了快樂,然而這段內容與夾竹桃沒有關聯,為什么作者卻花費這么多的筆墨?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樣寫是為了對比襯托夾竹桃的可貴的品質。)
4.總結。
正因為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如此喜愛,對夾竹桃有如此獨特的感受,所以他被人們稱為“夾竹桃知己”。季羨林在《夾竹桃》原文中寫道:好多好多年,我就在這樣的夾竹桃下面走出走進。最初我的個兒矮,必須仰頭才能看到花朵。后來,我逐漸長高了,夾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漸矮了起來,等到我眼睛平視就可以看到花的時候,我離開了家。過了許多年,走過許多地方,我依然不能忘懷那兩盆夾竹桃。
設計意圖:對作者花費筆墨描寫其他花用意的揣摩,對比襯托寫法的滲透,作者原文的介紹,這些環節的設計,符合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特點,更符合語文學科的性質定位。因此,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提高語文能力。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夾竹桃花色奇妙有趣、有韌性的特點,理解作者為什么喜愛夾竹桃。
4、體會對比襯托的寫法,感受季羨林先生語言的精妙。
教學重點:通過對比,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夾竹桃有韌性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季羨林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散文家,他回憶起40多年前在家里天天看到的兩盆花,欣然寫下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讀題)
2、(圖)有什么特點?(因為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得名夾竹桃。)
二、初讀感知。
1、同學們,夾竹桃是一種極其普通的植物,但在“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的筆下,卻有著別樣的一番情趣。季先生對這兩盆夾竹桃有著怎樣的感情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輕聲地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大家沉浸在美妙的文字里,讀得非常認真。這里的詞語都會讀嗎:(出示)
(1)指名讀 正音。
(2)點擊:藻、凄 這兩個字寫法上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嗎?
在書上描紅。
3、夾竹桃在作者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呢?交流,出示: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4、請大家輕聲讀讀這兩個自然段,能從中讀出問題來嗎?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文本的呈現本身具有完整性。這一部分由整體入手,整體感知,明確學習重點,同時引入下面內容的學習。)
三、感受色美。
1、我們就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出示,指名朗讀第二段。)
2、“這景象”指什么景象?
你覺得它奇妙有趣嗎?為什么?
平時說什么“融洽”?
這里用了這個詞,這兩盆花給你什么感覺?
3、齊讀,體會這奇妙有趣的景象。
四、品悟“韌性”
1、僅僅因為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季先生才愛上了它嗎?還因為什么?
2、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3、這一點韌性,究竟是怎樣的韌性呢? 讓我們走進第四自然段的字里行間,細細地品味品味。哪些詞語、句子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圈一圈、劃一劃,也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4、學生自讀。(出示第四自然段)
5、集體交流。
▲“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又長出一嘟嚕。”
(1)談體會。
(2)引導:
“悄悄地一聲不響”(點紅):
季先生為什么說它悄悄地一聲不響?是想強調什么?(板書:默默無聞)
季先生對這種默默無聞懷著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把這種情感讀出來!指名。
“又”:你仿佛看到夾竹桃怎樣地開?你能讀好嗎
(3)一嘟嚕就是——(一簇簇)季先生用了一嘟嚕這個北方方言,充滿了韻味,你感受到了什么?
▲ “在和煦的春風里,……無日不迎風吐艷。”
(1)談體會。
(2)“無日不迎風吐艷”換個說法就是?既然“無日不”的意思就是“每日”,那干脆改成“每日迎風吐艷”,好不好?為什么?
(3)夾竹桃迎過哪些風?夾竹桃只經歷過風的考驗嗎?
(4)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情景?
它在怎樣地開著?(板書:始終如一)
(5)能把這種韌性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1)談體會。(花期長,一年四季開花長達三季,一年365天開花將近300天。)
(2)夾竹桃奉陪過哪些花?
別的花花開一季,夾竹桃卻能花開—— (板書:花開三季)
(3)看看這一自然段,剛才講了有十幾種花,花多不多?
除了花很多,還給你什么感受?
(4)這段話,季先生花了這么多筆墨,卻只字不提夾竹桃,難道僅僅是告訴我們夾竹桃奉陪過這些花嗎?
6、所以,季羨林先生在第四自然段開頭這樣寫道:然而,逗號,季先生想借這個平白無奇的“然而”和一個逗號,他想說什么?你能幫他說說嗎?
(出示:盡管 ,然而 。)
7、讓我們再來回味這段文字,感受季先生對夾竹桃的一片深情吧!
(音樂,引讀,逐段出示文字)
8、學到這里,你能不能告訴我,什么是夾竹桃的韌性?
9、你喜歡它這種韌性嗎?那就請你大聲地讀好這個句子。齊讀:這一點韌性—
10、讓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烙印。(出示填空,自由背,齊背)
11、正因為這一點韌性,所以季先生才認為:(出示:對我說來,……)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始終緊扣文本,讓學生緊扣文本中的關鍵字句進行自主研讀,并以此為突破口,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教學夾竹桃“韌性”這一重點段時,首先緊扣“韌性”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第四自然段中對夾竹桃的描寫,談談對“韌性”的看法。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再引導學生緊扣句中的“無……不…”“無不”兩個關鍵詞展開思考,并結合所設計的相應的說話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夾竹桃的韌性。通過這種環環相扣,逐層推進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讀,進而理解作者為什么說“夾竹桃這一韌性”“顯得非常可貴”。)
五、由物及人
1、王冕愛梅,陶淵明愛菊,為什么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的韌性卻情有獨鐘呢?從他的經歷或許能找到原因。(音樂,出示:)
2、靜靜地看完,你有什么話想說?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因此學完這一部分,讓學生聯系季羨林先生的一生來談,讓這種“韌性”也扎根在學生的心靈深處。)
3、先生最后深情地說 :“這樣的韌性,……我愛上了夾竹桃。”
4、這節課我們品悟了夾竹桃的韌性,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又能引起我怎樣的幻想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六、布置作業
1、用“無……不”和“無不”分別造句。
2、熟練背誦第四自然段。
3、閱讀《夾竹桃》的原文,感受大師的散文風格。
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為依托,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扎扎實實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實的收獲,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四自然段。
2.通過品讀關鍵詞句,感悟夾竹桃花期之長以及花影之趣,從而深入感受作者喜愛夾竹桃的原因。
3.初步了解文章對比映襯手法對表現夾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領會文章借物傳情的表現手法,對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有所感知。
4.體會雙重否定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第19課——夾竹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夾竹桃的?(板書:花色、花期、花影)這兩盆夾竹桃,一盆紅,一盆白,融洽地開在一起,季老覺得這花色——十分奇妙。(板書:奇妙)
2.過渡:季老非常喜歡花,他曾為辦公樓前被砍伐的西府海棠寫過一篇悼文,北大未名湖里的荷花都是他親手撒下的花籽。這樣一個愛花的人,他家的小院會是什么樣的?
二、可貴的韌性
(一)賞滿院花
1.翻開書p96,自由讀第3自然段,盡情欣賞這滿院的萬紫千紅吧。
2.品讀
(1)花多:師引讀:季老家里一向是喜歡花的,雖然沒有什么非常名貴的話,但是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這么多花,來報報花名吧?
(2)花美:為了展現花的美,季老用到許多精彩的四字詞語,你看到了哪些?
3.美讀:春夏秋三季的小院各有各的美,指名讀。
4.質疑:這樣一個愛花的人,他是怎樣評價夾竹桃的?(出示第一小節)齊讀。
讀著這句話,回想剛才欣賞的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品夾竹桃
1.過渡:是呀,有那么多花,為什么季老認為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哪些詞語或是句子引起了你的關注,可以劃下來,做簡要的批注。
2.交流:
【句子一】
“悄悄地、一聲不響”:夾竹桃的默默無聞,毫不張揚的品性,非常質樸,低調,不與百花爭艷。
兩個“又”:夾竹桃一朵接著一朵連續不斷地開放,生命力非常旺盛,生機勃勃。
【句子二】
①師:是的,無論季節的更替,氣候的變化,夾竹桃都常開不敗。(課件出示:和煦的春風、夏日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能讀出這氣候的變化嗎?
②引讀:在和煦的春風里,夾竹桃——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③想象畫面:這三幅畫面中,哪一幅最能打動你?來說說吧。
④師:這幅暴雨圖,讓你感受到了夾竹桃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頑強不屈、堅忍不拔、始終如一)你們是夾竹桃的知音,也是季老的知音,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頑強不屈,就是季老所說的“韌性”(板書)
⑤無論環境如何,夾竹桃都堅韌地開放著——“無日不迎風吐艷”。無日不迎風吐艷就是——沒有哪一天不迎風吐艷,就是——每天都迎風吐艷。這個句子連用了兩個表示否定的字“無”和“不”,文中還有一處連用了“無”和“不”,一起讀——無不奉陪就是——每一種花都奉陪。
【句子三】
①過渡:文中還有一處連用了“無”和“不”,一起讀——
②無不奉陪就是——每一種花都奉陪。師:夾竹桃從4月~12月都能開花,是花卉家族中花期最長的一種花。從春到夏、再到秋,它始終如一、持之以恒地綻放著,齊——
3.朗讀詩行:師:說著聊著,對這個問題(指板書)有想法了嗎?為什么季老認為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話?(生:花期長久,有可貴的韌性)
4.解疑:關于第三自然段的
師:第四自然段通過對夾竹桃花期的描寫,表現出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而第三自然段卻對夾竹桃只字未提,這是為什么呢?剛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現在有什么想法?(為了襯托出夾竹桃具有韌性,這是一種對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讓我們來感受這種對比,感受夾竹桃獨特的魅力。
每年春天——然而——
到了夏天——然而——
一到秋天——在和煦的春風里——
一年三季——從春天——(齊讀)
小結: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三)品人
1.師:季老對夾竹桃情有獨鐘,他與夾竹桃有什么共通之處呢?請同學們瀏覽資料一,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瀏覽資料并交流感受。
3.引導背誦:季老與夾竹桃之間有這么多相似之處,聽……
(1)我非常平凡,沒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優點的話,我只講勤奮。
師:季老的不張揚,就像那夾竹桃——
(2)一個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點堅忍不拔,鍥而不舍,沒有這個勁,我看是一事無成。
師:不論順境還是逆境,季老信念依然,就像那夾竹桃——
(3)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輩子沒停過。不寫不行,好像沒吃飯一樣,第一需要。
師:季老七十余年筆耕不輟,不就像夾竹桃嗎——
過渡:此時,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指板書)花性即人品,在季老心中,這充滿韌性的夾竹桃就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三、奇妙的幻想
1.師: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教師引讀:幻想)
2.師:夾竹桃迷離的花影引起作者許多幻想。(板書:幻想)。在這些幻想中,你覺得哪一個最妙?可以說出它的妙,先與同桌交流一下吧。
3.交流:適當點評
3.師:月光下的夾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圖,轉眼又成了荇藻,恍惚間又是一幅墨竹……如果你來到這里,又會產生怎樣的幻想呢?是連綿的山巒,是浩瀚的星空,是錯落有致的珊瑚,還是?拿出作業紙,從中任選一句完成練筆。注意先想好了再下筆,書寫要工整,盡量不涂改。(生練筆)
4.交流
5.師:多么美妙的幻想啊,有一句名言:所謂天才人物本來就是指那些十分富于幻想的人,季羨林就是這樣的人,他愛幻想,愛生活。
當他看到一片樹葉上的彩痕,就會想到地圖,想到——水彩畫,想到被雨水沖過的墻上的殘痕,再玄妙一點,想到宇宙,想到有著各種彩色的迷離的夢影。
當他看著映在窗戶上的濃葉,又會幻想——滿窗濃葉,不時有一只綠色的蟲子在上面慢慢地爬過去,令我幻想深山大澤中的行人。蝸牛爬過的痕跡就像是山間林中的蜿蜒的小路。
6.過渡:而最令季羨林懷念的還是站在月光下,一邊看著夾竹桃迷離的花影,一邊盡情想象。難怪他會愛上夾竹桃。齊讀第一小節。
四、總結延伸:
1.這節課,我們領略了夾竹桃的獨特魅力,夾竹桃的花色奇妙,花期長久,充滿韌性,一如季老的人品,那迷離的花影能引起許多幻想,在季老心目中,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2.《夾竹桃》這篇文章選自季老的散文集《朗潤集》,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是季老散文的風格,老師把這本書送給同學們,相信閱讀后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板書:
19 夾竹桃
花色 奇妙
花期 韌性
花影 幻想
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4
之一
作者: 南京氣象學院附屬實驗小學 林春曹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2、借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林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里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夾竹桃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有沒有同學對這個名字感興趣?請大家結合圖來研究研究,說說你的想法。(夾竹桃因為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們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3、讓我們再來仔細觀察觀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樣兒的,你覺得她怎樣?(根、干、枝、葉、花)。
4、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他曾為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么,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么樣兒的呢?讓我們打開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文章,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學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4、請同學們再認真默讀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夾竹桃“花”的自然段,在開頭畫上三角符號。然后讀讀這些自然段,看看夾竹桃的花有什么特點。
5、學生討論:第2、4、5自然段。(花的特點暫不討論。)
6、過渡:咱們六(1)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愿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兩盆夾竹桃了嗎,她是什么樣兒的呢?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自讀自悟,夾竹桃的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學生交流討論:(聯系畫面)紅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話說“水火不相容”。)
4、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著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邀請幾位“諸葛亮”出主意)。
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致的描寫,為什么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自讀自悟,這段寫了什么。夾竹桃花期很長。(用最簡練的文字來概括)
3、用“~~”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詞句,自讀自悟:說說你從這些詞句中是怎樣讀出花期很長的。
4、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5、討論:(1)、又開出、又長出(注意這句話中句號若是改成省略號就更準確地說明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2)、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迎風吐艷;
(3)、無不奉陪。(課件出示文字。)
6、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別之處?
一百多字,十四種花,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段“離題”的內容呢?(課件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7、了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后,你對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你真的覺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8、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后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五、設置懸念: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課再接著去領略她月下的撲朔迷離的風姿吧!
板書設計 :
17、夾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韌性可貴
花影——?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為蘇教版第 11 冊中的一篇美文,相對于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并對文質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并非難事。然而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見過夾竹桃,怎樣在頭腦中形成夾竹桃形象,并且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夾竹桃的韌性以及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的幻想,從而更準確地感知美、表現美,則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3、學習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開想象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夾竹桃圖片)有這樣一種花,她靜靜地、默默地綻放,開得潑潑灑灑,充滿無限生機。雖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艷麗,更談不上名貴,但它卻算得上最令人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它就是夾竹桃。
二、自讀課文:
看了這些圖片,你肯定驚嘆于它的美麗,去讀讀 季羨林 先生的文章,你更會深深地愛上夾竹桃。輕聲讀課文,圈畫出令你不禁愛上夾竹桃的語句。
指名讀。是什么原因令作者愛上夾竹桃的?指名讀(出示第六自然段)。你有什么問題嗎?(一、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哪些幻想?)讓我們先來見識一下夾竹桃的韌性。
三、品讀課文:
(一) 韌性
1 、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提到“韌性”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不屈不撓、頑強不屈、能屈能伸……)
2 、(出示第四自然段)輕聲朗讀第四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再讀讀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一句:默默綻放,常年不敗,不張揚。指導朗讀“一朵花敗了,又開了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第二句: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出示…無日不…)還可以換個說法嗎?為什么說“無日不迎風吐艷”能體現韌性?應該如何讀?請你指導大家讀出贊美之情。齊讀。 板書:可貴的韌性
第三句:別的花無法與之相比。(出示…無不…)指名讀,你讀懂了嗎?換句式說。齊讀。
小結:不論天氣變化,還是季節更替,夾竹桃依舊迎風吐艷。春天的和風里,它在爛漫的花叢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謝幕的花兒們,這不正體現它難能可貴的韌性嗎?齊讀第四自然段。
3 、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請三人分季節讀第三自然段。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為什么喜愛夾竹桃。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的“韌性可貴”和“花影迷離”,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
教具準備:
重點句子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有這樣一種花,它的花如桃,葉如竹,因此,人們送給它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這就是夾竹桃。(齊讀課題:夾竹桃)
二、 學習課文第四段。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還記得季羨林老先生這樣說過(出示媒體):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2、為什么夾竹桃對季先生來說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文中有一句話簡練地告訴了我們,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把它找出來。
學生交流。(媒體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季先生愛上夾竹桃的原因有哪兩個呢?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韌性 引起幻想)
對,正是這兩個原因,作者愛上了夾竹桃,我們再來讀一遍。
3、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再找一找,看看哪一小節進行了介紹。(第四小節)
課文第四小節作者是這樣說的:(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這一點韌性”指的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第四小節,找一找能夠體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圈圈劃劃,談談自己的體會。
4、學生交流,談體會。
5、因此,作者飽含深情地反問自己。齊讀上面那段話。(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三、學習第三段。
1、 院子里的那些花是指哪些花呢?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三段找一找。
學生交流(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
2、這么多的花,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語來形容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把它找出來。學生交流(應有盡有)
3、什么叫“應有盡有”?短短一百多個字,卻寫到了14種花。
4、引讀:(出示圖片)
①每年春天,在和煦的春風里,瞧,花開了____
②到了夏天,在盛夏的暴雨里,又有花開了____
③一到秋天,在深秋的清冷里,還有花迎風吐艷____
5、季先生院子里的花可真多呀!應有盡有。季先生小院的花不僅多,還很美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找一找描寫花美的詞語。
學生交流。(出示: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萬紫千紅)
學生齊讀。
小院里的花真多真美呀!讀到這些詞語,你還想到哪些詞語或詩句呢?
媒體出示:師領學生讀詩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 同學們,第三段寫了這么多的花,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來讀一讀呢?
學生齊讀。
7、小院里的花這么多,這么美,看得我們都眼花繚亂了,但是這些千嬌百媚的花和夾竹桃比起來,作者卻更喜歡夾竹桃,為什么呢?
學生交流。
8、是啊,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夾竹桃目睹了百花爭艷的繁華,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無奈,他們不張揚,不搶眼,而生命之歌卻是那樣嘹亮,多么可貴的韌性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向夾竹桃致敬!
媒體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五、學習第五段。
1、作者喜愛夾竹桃,不僅是因為它那可貴的韌性,還因為它能引起作者的許多幻想。夾竹桃能引起作者的哪些幻想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聽的時候,用心感受,你的眼前出現的畫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
教師范讀。
學生交流。
2、尋常的花影竟能讓作者聯想到地圖上的大洲、大海,池塘中的荇藻,風翻的墨竹,為什么作者能夠幻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讀第五段,找一找。
學生交流。
是啊!正因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作者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月光下的夾竹桃你覺得還會像些什么呢?請你仿照文中的句式,也來插上想象的翅膀,寫一段話。
出示: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我幻想它是……,我眼前……
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
3、 學生交流。
教師評價。
六、總結
既不名貴,又非最艷麗,卻成了最令人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這就是夾竹桃,讓我們記住它奇妙有趣的花朵,記住它可貴的韌性,記住它帶給我們的美好幻想,下面,讓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一句話。(媒體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七、課外延伸
其實,不僅季先生喜歡夾竹桃,古時候,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歡夾竹桃,還寫詩贊美過她呢!下面,老師把這首詩送給大家.
出示: 夾竹桃
花似紅桃春猶在,
質如碧玉色常新。
不負聲名桃共竹,
全憑顏色白兼紅。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仿照課文第五段的寫法,寫一段幻想(如天上的云,樹的影子,手映在墻上的影子等等)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無……不……”、“無不”造句。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對比、映襯手法的運用是為了突出夾竹桃的特點。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感悟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對比、映襯手法的運用是為了突出夾竹桃的特點。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感悟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出示事物、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種植物,請看(出示夾竹桃),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竹桃)
2.沒錯,它有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夾”讀第一聲,為什么讀第一聲,你知道嗎?讓我們齊讀。
3.關于夾竹桃,你了解多少呢?學生介紹夾竹桃。
看來,同學們對夾竹桃的了解還真不少呢!夾竹桃是一種極為普通的植物,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家季羨林先生對它卻情有獨鐘,他曾為夾竹桃專門寫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十七課《夾竹桃》。
自讀課文
要求: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課文。
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
學生自瀆課文。
檢查自讀效果
出示生字后指讀、齊讀。
玉簪花、葉影參差、荇藻、榆葉梅、花團錦簇、奉陪、微風、乍起、一嘟嚕
交流: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
二、理清課文脈絡
想想如何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總寫夾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回憶的花。
第二段(2)寫作者家中的夾竹桃開花時紅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寫夾竹桃的可貴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寫作者愛上了夾竹桃。
四、作業
1.課作:描紅
2.家作:抄詞、默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品詞、品句、品讀課文,感悟夾竹桃的韌性以及它引起的有趣的幻想,感受作者對它的喜愛。
2.感受季羨林散文質樸、典雅充滿詩意的特點,學習對比的寫作方法,認識雙重否定表示強調肯定。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l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l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l 體會夾竹桃花色奇妙有趣、有韌性的特點,理解作者為什么喜愛夾竹桃。
l 體會對比襯托的寫法,感受季羨林先生語言的精妙。
教學設計:
一、 揭示課題
1、揭題。
2、正音:夾是個多音字。“表示從東西的兩邊鉗住讀jiá”;“表示夾雜攙雜讀jiā”。
二、 檢查預習
1、課前大家已經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這里的詞語都會讀嗎:
荇藻 玉簪花
一嘟嚕熏透了微風乍起 凄清
n 指名讀。
n 玉簪花見過嗎?看,它多像插在仙女頭上的玉簪啊。
n 其它詞語的意思你知道嗎?
n “藻、凄”這兩個字在寫法上需要注意什么?
n 在書上描一描“藻、凄”。
2、有多少人見過夾竹桃?我們一起來看,這就是夾竹桃,它有什么特點?
3、在季先生筆下,我們又能看到怎樣的夾竹桃?
4、齊讀第一段。
三、 奇妙有趣
1、 指讀第二段。
2、 這景象指什么景象?為何季先生覺得這景象奇妙有趣?理解融洽(這里用融洽,給你什么感覺?)
3、 誰來讀一讀季先生的想象,讀出奇妙、有趣的感覺。
四、 品讀韌性
1、 賞讀韌性
[過渡]靜靜地讀一讀第四段,看看夾竹桃在怎樣開放?
l 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又長出一嘟嚕。
為什么要一再強調它“悄悄地一聲不響”?
留意這兩個“又”字,還能看到它在怎樣開?朗讀。
l 在和煦的春風里,……無日不迎風吐艷。
無日不迎風吐艷,換個說法。
夾竹桃成長中都面臨過哪些環境考驗?
你覺得它枝頭吐出得還僅僅是艷麗的花朵嗎?
讀出夾竹桃的始終如一。
l 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無不奉陪就是所有的都陪。陪過什么?
第幾段寫了它陪過的那些花?
1) 你來介紹一下,其他人一起數數有多少種?就這些了嗎?
2) 院子里的花還給你什么感覺?
3) 作者寫這些花,卻只字不提夾竹桃,是為什么?
4)所以作者第四段一開頭就說“然而,”季先生想說什么,你來幫他說一說。
2、 總結韌性
1、我們再來回味這段文字,體會季先生為何對夾竹桃情有獨鐘。
[引讀]
春天,院子里花團錦簇,而在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
夏天院子滿園生輝……,夾竹桃卻在那里……;
秋天院子里玉簪花、菊花迎風怒放……,夾竹桃卻在那里……;
夾竹桃迎過和煦的春風,送過盛夏的暴雨,度過深秋的清冷,看不出……也看不出……;
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而夾竹桃從……。
這一點韌性……?
2、學到這里,你知道夾竹桃的韌性是什么嗎?
3、你喜歡它這種韌性嗎,那你一定可以讀好這個句子。齊讀。
五、 由物及人
1、王冕愛梅花“只留清氣滿乾坤”,于謙愛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間”,季羨林先生為何對夾竹桃的韌性情有獨鐘呢?從他的經歷或許能找到原因。(出示季羨林的生平)
2、靜靜的看完,你有什么感悟?
3、所以先生才會一開始就說 “夾竹桃不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4、讓我們再次回味課文,讓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烙印。(背誦)
5、我還想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下節課繼續學習。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9
【教材解讀】 《夾竹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本文語言清新,結構嚴謹,以淳樸恬淡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全文流淌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設計理念】
本篇課文有明顯的中心句段,我以此為突破口,構建有效閱讀話題,引學生穿過紛繁的語言現象,尋語言的本質所在。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抓住語言表現力強,抒發作者強烈感情的重點詞句,品味課文的語言,以此為切入點,引學生透過語言表象看語言本質,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提高技能,實現“工具和人文的統一”。
【設計思路】教學過程中,出示重點句段,讓學生充分接觸并整體把握文本,理清文脈;然后緊扣句子“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的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引出閱讀話題,引領學生感受夾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和 “韌性可貴”的特點,讓學生揣摩體會作者的情感,精讀探究。聽讀錄音,配樂朗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夾竹桃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布置作業,促進所學知識的遷移。從而落實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體味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3、賞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2、借助畫面,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較好的想象力
三、知識與技能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部分段落。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認識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品味課文的語言。
3、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對比、映襯手法的運用是為了突出夾竹桃的特點,并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2. 欣賞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動人花影,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對比、映襯手法的作用,從中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2. 欣賞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動人花影,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夾竹桃圖片,以及相關語段)的課件及音頻。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談話,簡介夾竹桃。幻燈片出示夾竹桃圖片。
圖上畫的是什么植物,誰能結合圖片說說所看到和了解的夾竹桃。
簡介夾竹桃。(課件出示)
2、板書課題
(二)、精讀探究分析
1、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自由讀文章,交流、討論學習
a.同學們交流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夾竹桃的呢?
(課文的第二、四、五自然段是直接描述夾竹桃的。)
b.請同學們齊讀這幾個段落。
2、講讀夾竹桃的韌性。
(1)“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了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夾竹桃的韌性?(3、4自然段)
(2)默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最能表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
(3)課件出示: “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這兩句話主要講了什么?
課件出示:主要講了無論是季節的變更,還是氣候的變化,只有夾竹桃始終如一,沒有哪一天不是迎風開放;它的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
(5)朗讀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明確反襯作用。
(6)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別寫了哪些花來襯托夾竹桃的韌性的?指名讀“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景象,讀出“應有盡有”的語氣。
(7)小結。
第3、4自然段通過一年三季、花開花落的襯托和夾竹桃花期之長,始終如意寫出了夾竹桃的 “韌性”。
3、講讀夾竹桃引起的幻想。、
(1)夾竹桃“引起我的許多幻想”,也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課件出示):
a.這是什么景象?
b.為什么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輕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這奇妙有趣的景象。
(4)作者對夾竹桃的想像還不止與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就像一劑催化劑,引發了作者的許多幻想。出示月夜風景圖(課件出示)老師配音樂,朗讀第5自然段。學生配樂讀課文第5自然段,自主學習:
a.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么會引起作者的幻想?
b.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小組交流,匯報
(5)月光下的夾竹桃有什么特點?
月光下的夾竹桃香氣襲人,葉影參差,花影靡麗,讓我領略了無限的妙處。
(6)嘗試背上述自然段。
(7)“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產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張有著樹木影子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4、學習第一、六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六自然段,聯系全文想想,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
(2)課文的最后一節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組織學生討論后小結: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可以引起懸念,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總結,照應第1自然段,點明了“我”愛上了夾竹桃的原因。
(三)、總結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
2、朗讀第1、6自然段,弄清課文“總——分——總”的結構。
3、出文中描寫幾幅圖景的文字,仔細品位,體驗襯托和想像的好處。
(四)課堂延伸,拓展閱讀
1、在總結課文的基礎上,補充了解下列內容:(課件出示)
季羨林先生一生學貫中西,他的文章如《夾竹桃》,質樸而不失典雅,被人稱為“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羨林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期間說:“我夢想,……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
2、回歸文題,升華情感。
引領學生關注文題,結合對文本的再次總覽,領會作者不僅僅在向我們介紹一種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夾竹桃的可貴妙處而在傳達自己的特定情感,從而使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和神奇有個心靈內化的過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華。
(五)、作業
1、熟讀課文,摘抄好詞佳句,課后完成背誦。
2、布置課外閱讀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蘭》。
3、寫一種你熟悉的花卉,突出你最喜歡的那一面。
【板書設計】
19夾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韌性可貴
花影——迷離
【教學反思】
《夾竹桃》一文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季羨林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本文語言清新,結構嚴謹,以淳樸恬淡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本文用美麗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全文流淌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然而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見過夾竹桃,怎樣在頭腦中形成夾竹桃形象,并且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夾竹桃的韌性以及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的幻想,從而更準確地感知美、表現美,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這些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讀重點句段、感受品味。
教學過程中,用課件出示重點句段,讓學生充分接觸并整體把握文本,理清文脈;然后緊扣句子“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的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引出閱讀話題,引領學生感受夾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和 “韌性可貴”的特點,讓學生揣摩體會作者的情感,精讀探究。聽讀錄音,配樂朗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夾竹桃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我注重讓學生在情境中品讀語言,欣賞語言。讀是語文教學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訓練手段,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學生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語文新課標也注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掌握技巧。
二、激發想象,有效思維
有效思維能力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培養有效思維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培養有效思維能力要尊重師生的個性化思維特征,尊重學生。因而,我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有效思維,課上,當我出示了一張月夜風景圖時,那皓月當空、月光似水,銀色光輝灑滿大地的景致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掀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當我再問,“你們想親自去感受一下月夜夾竹桃的美嗎”?孩子們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悅,異口同聲說“想!”眼中閃爍著期待的目光。而后,我配樂朗讀了第五自然段,孩子們有的閉眼傾聽,有的看著圖片用心感受,享受極了。接下來就是孩子配樂朗讀的時候了,配上音樂,孩子們的朗讀感覺一下就找到了。在優美的音樂中、在令人產生無數遐想的圖片里、在如詩如畫的文字中,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月下夾竹桃的美。
在學完了作者看到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的景象后,我說:“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產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張有著樹木影子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開始,學生有點困難,同桌商量后,就有同學舉起了手,他們的想象豐富,發言精彩,教室里時時爆發出掌聲。是啊,孩子就是張開著想象翅膀的天使。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感受到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不能忽視,一些抽象的,不能用語言描繪的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理解,感悟,繼而,思想得到升華,想象得以激發,有效思維得到培養。在教學中,因勢利導,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實施有靈性的教學,倡導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技能提高,實現“工具和人文的統一”。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和“無不”等詞語造句。
2.有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四、五自然段。
3.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學習文本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學習文本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回顧預習收獲。
同學們,我們昨晚已經預習了課文《夾竹桃》,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一同走進他家的那方夾竹桃世界吧!——《夾竹桃》 (學生齊讀課題)。讓我們再來朗讀一遍課文,回顧一下預習收獲。(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二、檢查預習:
1、師:通過預習,你發現讀音、字形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那老師來考考大家!誰來領讀黑板上的詞語?邊讀邊糾正,然后齊讀一遍。(出示:榆葉梅、熏透、凄清、荇藻、飛蛾、乍起、參差、一嘟嚕、玉簪花)
3、師:字詞關過了,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三、品味語言,發現方法。
(一)提出問題,學生自學并組內交流。
師: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下面,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請同學根據自學提示進行學習。(出示)
1、默讀2——5段,用“( )”標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語句,抓住能體現夾竹桃特點的詞語,邊讀邊想象,讀出你的感情,讀出你的體會。
2、瀏覽3段,想一想,這段的內容與夾竹桃有什么關聯,能否刪去?
3、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4、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
(學生自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二)集體匯報交流。
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自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按課文順序來交流我們的學習收獲。
l 品讀花色的“奇妙有趣”
1、紅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板書:花色“奇妙有趣”)
2、師:是呀,火雪不容,但紅白花開,卻相映成趣。的確奇妙有趣!
3、誰能通過朗讀把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來!(指導朗讀)
l 感悟花期的“可貴韌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①(生談體會:默默綻放,不張揚,不起眼,從不與百花爭艷,接連開放。)
②同學們體會的很好,怎樣讀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請同學們自己練讀,指名讀。
③指導朗讀后齊讀。(“悄悄地一聲不響”要讀得輕柔些,而“又開出、又長出”要讀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①(生談體會: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② “無日不迎風吐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每天都迎風吐艷”?試著自己讀讀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雙重否定,語氣更加強烈,更能體現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③不管怎樣的季節,怎樣的環境,夾竹桃都始終如一,迎風吐艷。多么頑強的生命力!你能讀好它嗎?(要讀出不同季節不同環境的堅強)各自練讀,男女生分讀。
④師引導后齊讀(出示):在和煦的春風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在盛夏的暴雨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在深秋的清冷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
3、第三句:“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從這句話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①(生談體會:花期長)
② “無不奉陪”“無不”是什么意思? “無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雙重否定,強調了不管什么季節夾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韌性的贊美。)
③指讀,齊讀。
④出示:讓我們也來練一練。練習用“無……不……”和“無不”分別說個句子。
⑤小結過渡:夾竹桃的花期真長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嘆道——齊讀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這一句運用了——反問。語氣比陳述句更——強烈,更能表達作者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來讀出反問的語氣,讀出其中的感情!
5、作者說,夾竹桃的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顯得非常可貴。(板書:花期韌性可貴)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樣的花呢?生讀第三段。
6、真美,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種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詞形容呢?(一百幾十個字,寫了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
8、課文題目是夾竹桃,作者卻把小院里的花寫得這么美,是不是離題了?(這樣寫,其實是將其他的花跟夾竹桃作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9、細細品味,我們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獨具匠心:寫百花,只為一花。同學們,我們描寫一種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樣直接描寫,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樣進行對比襯托描寫,從而突出事物的特點。
10、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反問句。
l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夾竹桃的妙處還有什么呢?(板書:花影迷人的“幻想”)
2、月光下,一團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這么多的幻想。讓我們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夾竹桃吧。(配樂讀)
3、奇妙的幻想,你記住了嗎?自己試著填一填。(出示:)
我幻想它是地圖,它( )。( )是亞洲,( )是非洲,( )是大海。碰巧有幾只( ),這就是遠渡重洋的(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現出( )。夜蛾飛過,( )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微風( ),( ),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4、你幻想它是什么?
(三)總結課文,升華感情。
1、于是,作者愛上了夾竹桃,齊讀最后一段。(板書:愛)
2、至此,我們也明白了作者開頭所寫,齊讀第一自然段。
3、這樣,首尾——照應,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結構方法,使我們的習作結構嚴謹、完整,進一步突出主題。讓我們合作再來讀這兩段。
四、作業:
1、讀一讀季羨林的《夾竹桃的傳說》,看一看它與課文有什么不同。
2、背誦課文4、5自然段。
3、寫一寫:請你試著描寫一種植物,抓住它的特點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寫具體。
五、板書:
奇妙有趣
夾竹桃 韌性可貴 愛
引發幻想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以及作者所產生的幻想,品味課文的語言,培養審美的情趣。
2、借助畫面,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導入課文:
1、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次見面,陳老師要送給大家一點禮物,這是什么?(生:夾(jiā)竹桃)
師: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他曾為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生齊讀:夾竹桃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課文圍繞夾竹桃寫了哪幾個方面,誰來告訴大家?(板書:花色、韌性、幻想 )
師:請大家讀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和笫6自然段,你能從中讀出問題來嗎?(課件出示1和6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后發言)
( “這樣的韌性”——是指怎樣的韌性?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為什么是作者最留戀的花? “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為什么夾竹桃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 “我愛上了夾竹桃”——“我”為什么愛夾竹桃?“我”愛夾竹桃的什么呢? )
師:你們邊讀課文邊思考,所以能從課文中讀出問題來,這是讀書的好方法。那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生:讀書!讀課文!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讓我們一起來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吧!她是什么樣兒的呢?自瀆第二小節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
3、學生交流討論:(多媒體出示畫面,學生聯系畫面歸納)
(屏幕依次出現:紅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4、指導朗讀 (讀出火的熱情,雪的寧靜,水火相融的情趣)
5、看到這樣的景象,作者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讀,再齊讀(板書:奇妙有趣)
三、學習第3、4自然段:
1、夾竹桃的韌性表現在哪里呢?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同學們,拿起你們的筆到書中去劃一劃吧!
學生自讀,劃出相關句子 。
師:老師不要你們說,要你們用朗讀把夾竹桃的韌性表現出來。行嗎?
生讀: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的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課件出示句子1 )
師:你們聽出夾竹桃的韌性了嗎?
(其實只要抓住“悄悄地,一聲不響,又開出,又長出”這些詞語,就能表現她的韌性了)(悄悄地,一聲不響,表現她默默無聞的奉獻,正是它“柔”的一面;又開出,又長出,表現她生命力頑強,正是它“結實”的一面。板書:生命力強)
b生讀: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課件出示句子2)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情感:感悟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感悟夾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現出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對比、映襯手法的作用,從中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季羨林老先生的《夾竹桃》。(板書課題)
二、引導質疑
1、通過上一節的學習,知道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嗎?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寫夾竹桃的?(2、4、5自然段。)
2、指名讀課文的1、6自然段。
3、自由讀1、6自然段,質疑。(預設:既然“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為什么季老先生卻“愛上了夾竹桃”?)
4、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從文中找答案。(學生默讀、思考,教師巡視。)
三、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這一問題,根據學生回
答,相機講讀相應的內容。
(一)花色
1、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紅色、白色兩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說得越詳細越好。
3、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出示兩盆花融洽地開在一起)看到這種景象,你有什么感覺?(相機板書:奇妙有趣)
4、指導朗讀:你能把這種奇妙有趣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過渡:夾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讓季老先生喜歡,那他還喜歡夾竹桃的什么呢?我們繼續交流。
(二)花期
1、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畫出表現夾竹桃韌性的詞句。
2、交流:
“悄悄地”、“一聲不響”可以看出夾竹桃的默默奉獻;
“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看出夾竹桃頑強的生命力;
“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無日不迎風吐艷。”看出夾竹桃的頑強;
“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看出夾竹桃的始終如一和堅持不懈。
3、相機出示兩個雙重否定句,理解它們的作用。
4、指導讀好這兩個雙重否定句,讀出季老先生對夾竹桃的贊嘆之情。
過渡:無論是氣候的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唯有夾竹桃始終如一。它的花期之長,沒有任何一種季節性的花朵能與之相比,所以季老先生這樣贊嘆道:(課件出示,齊讀)
“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5、默讀第3自然段:這段都寫了什么?一百多字,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是寫夾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寫跑題了?(理解這一段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6、在對比和朗讀中突出夾竹桃的特點和韌性: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花開得花團錦簇,但很快就凋謝了,而——(課件出示,齊讀)“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夏天,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夜來香等開得是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可是很快就黯然失色了,而——(課件出示,齊讀)“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等到玉簪花和菊花在秋風中怒放的時候,它依然——(課件出示,齊讀)“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7、在朗讀中進一步感悟夾竹桃的韌性。
無論從春到夏,從夏到秋;無論艷陽高照,還是暴雨傾盆,夾竹桃——(課件出示)
無日不迎風吐艷。
無不奉陪。
所以,我們這樣贊嘆它——(課件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夾竹桃目睹了百花爭艷的繁華美景,又親見了百花的無奈凋零,它始終如一,它的堅強,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奉獻以及它頑強的生命力,都讓我們感動,那讓我們讀出發自內心的贊嘆——(課件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過渡: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長,韌性可貴,學到這里,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夾竹桃?其實,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那么,它還有哪些妙處呢?
(三)花影
1、季老先生為什么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么能引起季老許多的幻想?
2、出示課件,創設情境,理解“葉影參差”、“花影迷離”。
3、自由讀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
4、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你還可以幻想到什么?
5、把你想象到的這么美的畫面讀出來。(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四.總結拓展
1、看著板書,總結全文。
2、簡單介紹作者季羨林。
3、推薦課外閱讀季羨林的散文集《二月蘭》。
板書設計
花色 奇妙有趣
19、夾竹桃 花期 韌性可貴
花影 參差迷離
教材簡析:
《夾竹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以淳樸恬淡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全文流淌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引導學生抓住語言表現力強,抒發作者強烈感情的重點詞句,以此為切入點,引學生透過語言表象看語言本質,使受到情感感染,習得語文技能,實現“工具和人文的統一”。本教案正期待引導學生借語言文字技能習得與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機融合,來實踐“人文性的開掘是從對語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來,學生是自然而然地吮吸到的”這一新課標理念。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作者喜愛夾竹桃的原因,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3.品讀語言,引導學生感知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4.體會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開想象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學會表現美。
教學流程:
一、發現話題。
1.【幻燈片:夾】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先看一個字。這個字有兩個讀音。當它念 jiá 的時候,它表示的意思是雙層的,比如夾襖,夾被。當它念 jiā 的時候,它往往表示夾雜,一種事物里帶著另一種事物的特點。
【幻燈片:夾竹桃】
這個詞念什么?誰來念一念?
相信大家肯定會念,它念第一聲,夾竹桃是一種植物,它既有竹的特點,又有桃的特點,夾雜著兩種事物的特點。跟老師一起來念。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叫夾竹桃。
2.幻燈出示圖片(一紅一白的夾竹桃):【與圖片相應出示:這就是夾竹桃,葉子細長,就如竹子,花朵如桃,芬芳艷麗。紅如火,白如雪,紅白相互映襯著,她靜靜地、默默地綻放,開得潑潑灑灑,充滿無限生機。】
它很平凡,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他在季羨林先生眼里卻是很特別的。
【幻燈片:季羨林是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著名古文字學家、作家。季羨林先生一生被人所敬仰,不僅是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他對人性的思考。】
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是最富有情意的,最情有獨鐘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季羨林的筆墨走近那富有情意的夾竹桃。
二、把握課文。
1.課文大家已經預習過了,這些生詞你會讀嗎?請你先自己讀一讀。
【幻燈片:榆葉梅 荇藻 熏透 凄清 飛蛾 乍起】
跟老師一起來讀。
2.請同學自己讀課文,認真讀,用心想,你覺得文章最重要的是哪兩個自然段?
【動畫:讀讀 想想】
同學們,我們讀一篇文章,往往最能吸引我們去讀的就是文章中描寫最生動的段落,但是你們知道嗎?有的時候文章簡短的開頭和結尾也需要我們好好地品讀,就如本文開頭和結尾兩段就是文章最重要的兩個自然段。
【幻燈片: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來說,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
憶的花。
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兩小節語言雖然簡單,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讀,肯定能從中獲取許多信息。課文第一小節直接表明作者對夾竹桃的態度:夾竹桃是我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那么作者為什么如此喜愛夾竹桃呢,文章的結尾又直接給予了回答: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開頭和結尾一問一答,首尾呼應。
同時,這簡單的幾句話也讓我們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文章就是圍繞夾竹桃的韌性及引起我的幻想來展開的,表達的中心就是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所以,讀課文除了關注文章中那些最精彩的部分之外,千萬不能忽視似乎不是最精彩的地方,只要你細細地讀,它往往鮮甜的甘蔗一樣,越咬,汁水越往外冒。
三、感受夾竹桃的韌性。
1.【幻燈:韌】。韌,左邊是“韋”字旁,它代表的是熟的動物的皮,右邊是一把刀,整個字連起來就是用一把刀割熟的皮,感覺是柔軟的,可又是難以割斷的。【幻燈:韌性】由此,韌性,往往形容一種事物的性質是柔軟而結實。夾竹桃具有韌性,那其實是它所特有的一種性格特點。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兒呢?文章哪個小節寫了夾竹桃的韌性呢?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
【動畫:讀讀 想想】
2.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課文的第四小節寫了夾竹桃的韌性,請你再讀讀這一小節,你能從哪些詞句中具體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請你把這些詞句用筆畫下來,并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動畫:讀讀 想想 寫寫】
同學們找到了嗎?我們一起來看。
a 【幻燈: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悄悄地一聲不響,是說夾竹桃不張揚,不起眼,似乎不是特別具有奪目的光彩的。
【幻燈: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這就是韌性,雖然是不起眼的,不特別亮麗的,但就如打仗,屢敗屢戰,不服輸,永遠堅持著。先是一朵一朵地開,最后是一嘟嚕一嘟嚕的,敗了,再開,謝了,再長,那么多的夾竹桃一簇一簇顯得那樣的生機勃勃。
請同學抓住這些詞句,再來練習朗讀這句話。
b 【幻燈: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從這幾句話中我們又能從哪里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呢?
【幻燈:無日不迎風吐艷變色】
無日不迎風吐艷,意思就是說每一天都開放,每一天都迎風吐艷。無日不,用的是雙重否定,強調不管是在和煦的春風里,還是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無論是天氣的變化,還是氣候的變化,夾竹桃都堅強地綻放自己的魅力。這就是韌性。
【幻燈:無不奉陪變色】
從無不奉陪能體會到一種堅定,不管如何都能堅持的一種決心,這種堅定就是頑強的生命力。
從季節的變化,從花兒的更替,從開花的時間之長來強調永遠不變的是夾竹桃,永遠默默奉陪的是夾竹桃。
請同學抓住這些詞句,再來練習朗讀這幾句話。
【動畫:讀一讀 】
不張揚,不起眼,這正是“柔”的一面,但它又是堅強的,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它都能堅持,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正是“結實”的一面。這就是屬于夾竹桃的韌性。讓我們把這個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
【動畫:讀一讀 】
3.文章以夾竹桃為題,目的就是為了寫夾竹桃,但在寫夾竹桃的韌性前卻濃墨重彩地為我們寫了這些植物這些花木。聽老師讀這段話。請你用心聽,這段話主要講了什么?
【幻燈片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
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我們家里的花應有盡有,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請同學們注意這個詞:“花開花落”,花開花落指的是不同的季節開放的是不同的花,這個季節這些花開了,到了另一個季節,這些花謝了,那些花又開了。
4.明明要寫夾竹桃,可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筆墨寫其他的花木呢?這段話和下面那段話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動畫:讀讀 想想】
相信許多同學肯定已經發現了,寫院子里的花其實目的就是為了和夾竹桃做比較,來襯托夾竹桃的韌性。第四小節開頭一個詞直接告訴了我們這個意思:然而。然而表示轉折,直截了當把院子里的花和夾竹桃做對比。
寫一種事物,除了像第四小節一樣直接描寫之外,還可以通過刻畫其他的事物進行襯托。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起到了一個襯托作用。
請同學們連起來讀讀這兩小節,再來感受夾竹桃的韌性。
四、感受作者幻想的意境。
1.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僅于此。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簡單的過渡句一下子把我們帶入了另外一種情境。月光下的夾竹桃就像一劑催化劑,引發了我許多幻想。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動畫:讀一讀 】
多么美麗的幻想,你來猜一猜,引起作者幻想的可能是什么原因?
【動畫:猜一猜 】
【幻燈: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它把影子投到墻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
能猜嗎?
或許引起作者幻想的是花香,【幻燈:襲變色】
香氣從花枝上襲了下來,一個襲字,體現的是突然的,強烈的,令人無法阻擋的。花的香氣濃濃烈烈,毫不客氣,滲入到你身上每一個細胞,令你無法的阻擋,沉醉在這種香氣里。
或許引起作者幻想的是月光。【幻燈:葉影參差,花影迷離變色】
葉影參差,花影迷離。蒙蒙朧朧,隱隱約約,模模糊糊。
或許能引起作者幻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歡。作者對夾竹桃有情意。喜歡,有情意才能賦予它美麗的想象。
就這樣,作者站在自己喜歡的夾竹桃下,香氣,月影,樹影,作者頓時就恍惚了,就有了許多的幻想,就為我們創造了這美麗的意境。
2.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入這獨特的意境,要進入這種意境,有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把自己當作是作者,自己似乎就站在夾竹桃的下面,用整個心靈,用自己每一個能感受的細胞去感受它。老師來讀這部分,請你們用心去感受。
3.每一種幻想就像是一幅畫,每一幅畫都能為我們創造一份獨特的意境。提到畫,想起一個故事,宋朝時,一位考生圍繞考題“踏花歸來馬蹄香”,畫了幾只蝴蝶飛舞在奔走的馬蹄周圍,贏得了贊譽。你覺得在他的這幅畫了,什么可以稱之為點睛之筆?
【幻燈:踏花歸來馬蹄香的圖片】
在這幅畫中,以蝴蝶在馬蹄周圍飛舞表現了踏馬歸來,馬蹄還留有濃郁的馨香。香的意境淋漓盡致展現。
4.那么在作者的一幅幅幻想之圖里,你覺得哪里是它的點睛之筆?哪里描寫的最為傳神?
【動畫 讀一讀 品一品】
體會到作者幻想之圖里的點睛之筆了嗎?
【幻燈: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幻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微風乍起,葉影吹動。有了這幾句,幻想的“地圖”“池塘”“墨竹”都成了活的了,變得可愛了。這樣寫,不僅有趣,生動,更體現了生活的情趣。什么都活了。讓人讀著讀著,也就陶醉在這樣奇異的幻想世界里。
作者寫夾竹桃,進行了幻想,幻想的就是夾竹桃的奇妙、有趣。在作者的幻想中,有靜態的描寫,有動態的描寫。
接下來再請同學讀讀這幾個美麗而奇特的幻想圖,用自己的朗讀來創造這美好的意境。
【動畫:讀一讀】。
6.學到這,我們發現課文的第二小節還沒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一小節是在寫什么呢?請你自己去讀,去發現。
【動畫:讀一讀 想一想】
讀懂了嗎?課文的第二小節和第五小節一樣也是在寫夾竹桃的奇妙有趣,由紅色的花朵聯想到火,由白色的花朵聯想到雪,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火雪相融,只不過第五小節幻想中的奇妙有趣更富有神秘奇幻的色彩。
請同學把這兩小節連起來讀一讀,體會夾竹桃的奇妙有趣。
【動畫:讀一讀 】
五、總結拓展。
1.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寫的是夾竹桃。全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第一部分總起全文,提出夾竹桃是我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第二部分分寫。具體描述了夾竹桃的韌性和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最后一部分總結全文。結構清晰,非常具有條理。狀物的文章就要這樣圍繞事物的特點條理清晰地介紹。
【相機出示燈片:
一 、總起:夾竹桃是我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二 、分寫。
1. 夾竹桃的韌性
2. 夾竹桃的奇妙有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
三 、總結: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2.作者說,我愛上了夾竹桃。課文學到這,老師相信不僅僅是作者愛,借助作者的文字,我們也一定情不自禁地愛上它:夾竹桃。不僅季羨林先生喜歡夾竹桃,古時候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歡夾竹桃,請同學課后可以去從其他作家的筆下去欣賞夾竹桃的風姿。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用“無不”和“無……不……”詞語造句。
2.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夾竹桃的妙處,懂得作者為什么喜愛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品詞析句,體會對比襯托/以花自喻/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品詞析句,體會對比襯托/以花自喻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夾竹桃,引入課文。
1、花似桃,葉像竹,一年四季,常青不改。從春到夏到秋,花開花落,此起彼伏。迎著春風、冒著暴雨、頂著烈日,吐艷爭芳,在平凡中見偉大,在樸實中飽含堅韌。這是什么花呢?
2、齊讀課題
二、品味語言,發現方法。
(一)提出問題,學生自學并組內交流。
師: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下面,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請同學根據自學提示進行學”標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語句,圈出抓住能體現夾竹桃特點的詞語,你讀出了怎樣的夾竹桃,課本上做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
2、瀏覽3段,想一想,這段的內容與夾竹桃有什么關聯,能否刪去?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二)集體匯報交流。
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自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按課文順序來交流我們的學
三、品讀花色的“奇妙有趣”
1、紅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
你覺得夾竹桃的花色怎么樣?(板書:“花色奇趣”)
2、師:是呀,火雪不容,但紅白花開,相映成趣。的確奇妙有趣!
3、我們通過朗讀把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來!
四、感悟花期的“可貴韌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生談體會:默默綻放,不張揚,不起眼,從不與百花爭艷,接連開放。)
同學們體會的很好,怎樣讀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請同學們自己練讀,指名讀。
指導朗讀后齊讀。(“悄悄地一聲不響”要讀得輕柔些,而“又開出、又長出”要讀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生談體會: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無日不迎風吐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每天都迎風吐艷”?試著自己讀讀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雙重否定,語氣更加強烈,更能體現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3、第三句:“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從這句話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生談體會:花期長)
“無不奉陪”“無不”是什么意思?“無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雙重否定,強調了不管什么季節夾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韌性的贊美。)
指讀,齊讀。
出示:讓我們也來練一練。練小結過渡:夾竹桃的花期真長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嘆道——齊讀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5、作者說,夾竹桃的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顯得非常可貴。(板書:韌性可貴)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樣的花呢?生讀第三段。
6、真美,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種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詞形容呢?(一百幾十個字,寫了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
8、課文題目是夾竹桃,作者卻把小院里的花寫得這么美,是不是離題了?(這樣寫,其實是將其他的花跟夾竹桃作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9、細細品味,我們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獨具匠心:寫百花,只為一花。同學們,我們描寫一種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樣直接描寫,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樣進行對比襯托描寫,從而突出事物的特點。
10、季羨林是著名的散文家,被譽為“文學泰斗”,他的散文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那么季羨林在這篇文章里只是在贊花嗎?
出示季羨林語錄。引導學生發現作者這是以花自喻。
五、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夾竹桃的妙處還有什么呢?(板書:引起幻想)
2、月光下,一團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這么多的幻想。讓我們來讀一讀.
(三)總結課文,升華感情。
1、于是,作者愛上了夾竹桃,齊讀最后一段。
2、至此,我們也明白了作者開頭所寫,齊讀第一自然段。
3、這樣,首尾——照應,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結構方法,使我們的
六、板書:夾竹桃
花色奇趣以花自喻
韌性可貴襯托
引發幻想首尾呼應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深入讀文,懂得作者為什么喜愛夾竹桃,體會夾竹桃的妙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夾竹桃的妙處,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植物之美。
教學準備夾竹桃的資料圖片,作者簡介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有喜愛或熟悉的花嗎?請簡單給大家說一說。
生介紹熟悉的花
師:同學們了解的花還真多,老師今天也給大家介紹一種花(課件出示:夾竹桃的圖片)誰認得這種花?生答。
師(課件出示)簡介夾竹桃,板書課題:夾竹桃
師:《夾竹桃》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節選其中一部分,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上查看全文。
二、介紹作者簡介
過渡:夾竹桃究竟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么具體介紹的?我們到文中看一看。
三、初讀全文,疏通文意
1、自由輕聲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較長句子或讀不通順的句子可反復讀兩遍。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脈絡。
四、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夾竹桃究竟有什么妙處,讓著作者喜愛?
3、生讀文,思考,小組交流,匯報。
師:對啊,作者最后一段概括了夾竹桃的韌性,及能引起他的幻想讓他愛上了夾竹桃,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問題,作者喜愛夾竹桃的原因,這種寫法特點是什么?生答:首尾呼應!
師:文中那些句子寫出了夾竹桃的韌性,請同學們快速讀文,畫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4、指名讀,組織評價,指導朗讀
師: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那些幻想?
5、生默讀,交流,組織交流,指導朗讀
6、小結:月光下的夾竹桃,作者把它幻想成了地圖,池塘,墨竹,假如你站在它下面,發揮你的想象力,你會幻想它什么?什么樣?
7、 生描訴,生生評價。
五、拓展閱讀,品味寫法
1、師:因為夾竹桃的韌性,能引起幻想,讓作者喜愛,。通過閱讀,相信同學們對夾竹桃也有了自己的獨特體驗或感受,你發現了夾竹桃的哪些妙處?
2、生讀文,朗讀展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明其描寫特點。指導朗讀
3、有感情通讀全文 ,作者的哪些寫法值得你學習?
全班交流,總分總的順序,對比反襯的寫法。
六、總結
夾竹桃這種既不名貴,也不是最美的花,卻讓作者深深喜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與眾不同,都源于作者的用心觀察,善于表達,希望同學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勤動筆。
七、作業
1、有感情朗讀,背誦全文
2、發揮想象力,仿寫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的幻想
板書設計
4、夾竹
迎風弄姿
韌性
無不奉陪
地圖
幻想 池塘
墨竹
?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以及月光下的花影引起的美妙幻想。
2、品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3、借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由題導入:夾竹桃既不是竹也不是桃,而是一種花。可是這種花,葉像竹花像桃,所以就有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夾竹桃。
2、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在他的筆下夾竹桃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家園,解一解他與夾竹桃濃濃的情結。
二、合作探究
1、(出示第二小節):自由讀,指讀,說說夾竹桃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導朗讀:這小節抓住花的顏色來寫,寫出了夾竹桃的奇妙有趣。誰能讀出夾竹桃的奇妙有趣?
3、課文還有哪節寫夾竹桃花的?組織自讀第4小節:夾竹桃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
①……又開出……又長出
②……無日不迎風吐艷
③……無不奉陪
5、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去欣賞她。
6、作者是愛花之人,院子里雖然沒有什么名貴的花,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同學們想走進季老先生的家園去一飽眼福嗎?請同學們細細品讀第3小節,待會兒老師要來考考你。
7、交流:
①列舉了多少種花?
②課件出示14種花,讓學生認識。
③誰能用一些成語或詩句來贊美這美麗的景象?
④真不愧為“學界泰斗”!聽著他如數家珍般的介紹,讓我們也愛上了他家的小花園。感情朗讀。
8、可是我們知道夾竹桃才是他的最愛。第3小節極寫三季的花景,卻沒有一個字提到“夾竹桃”,你是怎么理解的?
9、帶著敬佩之情再次感情朗讀第4小節(女生讀,男生欣賞)
10作者愛夾竹桃,愛它奇妙有趣的花色,愛它可貴的韌性,更愛月光下的夾竹桃。月光下的夾竹桃妙不可言。那妙在何處呢?指讀第5小節
11、交流:
①妙在何處?
②老師配樂朗讀,學生身臨其境,說說會產生怎樣的幻想?
③再讀:是什么引起我的幻想?
12、現在你能不能幫老師解開作者與夾竹桃的情結(作者為什么對夾竹桃情有獨鐘?)
13、感情朗讀第6小節
三、拓展延伸
1、讀完了全文,你覺得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出示作家卡片,自讀
3、延伸:生活中愛花、養花的人很多,養花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情趣,而且他們在與花的交流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生活品位。在這里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篇關于花的文章:老舍的《養花》。希望同學們通過讀這兩篇文章后也愛上花,愛上養花,讓花把你的生活點綴得更加燦爛!
板書:
花色 奇妙有趣
夾竹桃 花期 韌性可貴
花影 參差迷離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7
教材分析:
本課為蘇教版第 11 冊中的一篇美文,相對于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并對文質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并非難事。然而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見過夾竹桃,怎樣在頭腦中形成夾竹桃形象,并且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夾竹桃的韌性以及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的幻想,從而更準確地感知美、表現美,則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3、學習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開想象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夾竹桃圖片)有這樣一種花,她靜靜地、默默地綻放,開得潑潑灑灑,充滿無限生機。雖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艷麗,更談不上名貴,但它卻算得上最令人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它就是夾竹桃。
二、自讀課文:
看了這些圖片,你肯定驚嘆于它的美麗,去讀讀 季羨林 先生的文章,你更會深深地愛上夾竹桃。輕聲讀課文,圈畫出令你不禁愛上夾竹桃的語句。
指名讀。是什么原因令作者愛上夾竹桃的?指名讀(出示第六自然段)。你有什么問題嗎?(一、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哪些幻想?)讓我們先來見識一下夾竹桃的韌性。
三、品讀課文:
(一) 韌性
1 、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提到“韌性”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不屈不撓、頑強不屈、能屈能伸……)
2 、(出示第四自然段)輕聲朗讀第四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再讀讀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一句:默默綻放,常年不敗,不張揚。指導朗讀“一朵花敗了,又開了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第二句: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出示…無日不…)還可以換個說法嗎?為什么說“無日不迎風吐艷”能體現韌性?應該如何讀?請你指導大家讀出贊美之情。齊讀。 板書:可貴的韌性
第三句:別的花無法與之相比。(出示…無不…)指名讀,你讀懂了嗎?換句式說。齊讀。
小結:不論天氣變化,還是季節更替,夾竹桃依舊迎風吐艷。春天的和風里,它在爛漫的花叢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謝幕的花兒們,這不正體現它難能可貴的韌性嗎?齊讀第四自然段。
3 、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請三人分季節讀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可他為何單單鐘情那一聲不響、悄然開放的夾竹桃呢?再讀第四自然段兩句話。
他將小院的花寫得如此美,這樣寫用意是什么?(襯托夾竹桃的韌性)你從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將其他花進行對比的?(兩小節都按季節順序寫)
4 、老師和同學們合作,重新組合教材,將其它花與夾竹桃對應起來讀,突出這種強烈的對比。
教師引讀: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雖萬紫千紅,卻又花開花落。唯有夾竹桃,一朵花敗了……
[ 教師帶領學生重新組合了教材,將第二、三小節教學內容進行了比較、合并,學生對文章的層次了然于胸。通過對比,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夾竹桃的韌性這一教學重點。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
5 、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稱之為有韌性?(仙人掌、松樹、小草、梅花、廣玉蘭……)請仿照作者的句式贊美其中的一種。四人小組練說,匯報。
[ 及時地發散,語言文字訓練的指向性鮮明,學生從讀到說,提升能力。 ]
(二) 幻想
過渡: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就像一劑催化劑,引發了我許多幻想。 板書:產生許多幻想
1 、自主學習:(出示要求)
①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②讀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讀。
2 、小組交流:
3 、匯報: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葉影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花影迷離(模糊)
②請用朗讀將我們領入情境中去。
③教師敘述:朦朧的月色下,夾竹桃花影迷離,葉影參差,濃濃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襲來,你頓時恍惚了,產生了許多的幻想。
④齊讀。看哪些同學已經進入了情境。
4 、讀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次幻想?有感 情地朗讀。
①(想象豐富、意境美、用詞準確、描寫生動有情趣。)指名讀。
②自由練習朗讀,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
③可以分享讀,邀請同學和你一塊朗讀,體會分享的快樂。
④配樂齊讀。嘗試背誦,將美好的畫面記在腦海里。配樂背誦。
5 、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我們常會用到,請看圖,欣賞日光下的夾竹桃,展開幻想,仿照句式寫話。先自己想,再分小組交流。
匯報。
[ 方法引路,讀與寫結合,努力創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情境。 ]
6 、再次背誦。
四、總結:
既不名貴,又非最艷麗,卻成了最令人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這就是夾竹桃。讓我們記住它可貴的韌性,記住它給我們帶來的美好幻想。
板書:
可貴的韌性
愛 夾竹桃
產生許多聯想
四、教學點評:
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關注了教材與學生實際相結合的規律,教學從整體入手。
首先初步感知教材,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一、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哪些幻想?然后再讓學生去文中找一找相關的語句,想象書中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接著,教師又帶領學生由情入境,將美好的語言文字記在心里,就如同在心里刻記下動人的畫面。隨后,教師又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模仿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們帶來的幻想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欣賞日光下的夾竹桃圖片,展開幻想,仿照句式說話。寫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學生促進對課文的閱讀、領悟和背誦,感受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這也體現了語文教學讀寫合一的原則,由讀向寫遷移,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寫作指導。
另一方面,課文語言優美,詞匯豐富,又描繪了夾竹桃奇妙的景致,所以,教師為了配合本課的教學,精心設計了過渡語、小結語。這樣充滿感情的敘述,富有詩意的渲染成了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橋梁,也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
從教學重點的確立上看,教師著重通過朗讀的指導,激勵學生在賞讀中積累內化。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以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從而體會夾竹桃的韌性以及給人帶來的美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這一重點的確立,使教師明確了教學的主次,將更多的時間放給學生,讓學生以讀促悟,促進他們自主學習。(點評:江蘇省特級教師 顧維平)
專家評點:本篇教學設計以“可貴的韌性”和夾竹桃引起的“美妙的聯想”為重點,引導學生課文所表達出的作者喜愛之性,這就找準了文本精髓所在,也把編者的意圖正確地融入了教學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