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精選5篇)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0-20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精選5篇)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白楊本質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難點:領悟爸爸的心愿。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向學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知識。

  2.準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  )撫摸(  )分辨(  )高大挺秀(    )

  2.寫反義詞:清晰(  )動搖(  )軟弱(  )消失(  )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小黑板出示: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②“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這節課我們就順著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1.列車在哪兒前進呢?齊讀第一小節,讀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3.在這樣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車。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齊讀第三小節,讀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麗。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于十層樓房那么高。)

  4.老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5.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

  6.過渡:兄妹只知道白楊很高很直,不知道它為什么這么直,長得這么高,當哥哥提出這問題時,爸爸的臉色有什么變化?他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14小節。讀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1)“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

  (2)幻燈再現白楊與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2.小結,指導有感情朗讀。

  (三)學習第三部分。

  1.啟發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么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么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3.引讀16小節。讀后討論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4.引讀17小節。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讀18小節。讀后討論: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作者僅僅就是寫小白楊嗎?

  6.老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四)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

  3.交流感受、升華中心。

  (五)布置作業

  1.造句:

  (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為建設邊疆后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課前準備】

  白楊、戈壁灘的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⑴聯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讀一讀你剛才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⑵朗讀: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贊美、驕傲的.語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贊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板書并理解:

  高大挺秀

  2、為什么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么感受?引讀第一段。

  (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么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并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么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并一同歸納,板書:

  枝干挺直

  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2、默讀:

  把表現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么表現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群關系,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贊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對比著默讀,爸爸要表達什么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扎根邊疆、無私奉獻。

  7、默讀最后一段話,想想爸爸為什么開始沉默,后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嗎?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里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么現在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⑵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為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頑強,不怕困難。

  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五、拓展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3、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板書設計】

  白楊

  高直

  白楊高大挺秀生長范圍廣 借物

  生命力強

  爸爸表白心愿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喻人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文章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性——白楊的象征意義這個順序組織文路的。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以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準備: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師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①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②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④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⑤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的第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愿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的重點。

  二、理解白楊外形特點

  1、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小節。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3、齊讀第3節,讀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老師在大戈壁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分角色朗讀4—11小節。

  三、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1、指名朗讀12小節,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讀講。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①“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本性正直)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干。”①這句話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哪兒……哪兒……”“很快)②小結: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扎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③指導感情朗讀。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①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不管……不管……總是……”)②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③指導感情朗讀。

  2、教師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

  四、領會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13小節,并聯系14小節思考,然后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4小節: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師問:“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么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指名讀17小節。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6小節,讀后討論:①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師在大白楊旁貼上兩棵小白楊,請學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6小節。

  五、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

  2、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

  3、總結啟發想象是呀,多少邊疆創業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丁)

  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里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扎根。

  六、布置作業

  1、造句:①哪兒……哪兒……

  ②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過學習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再通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⑴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何作用?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特色?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匯報……并使學生懂得,前者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寫白楊樹并非直接描寫景物,而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緊接著我就拋出新問題: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是那么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不軟弱,不動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只是單純說樹嗎?他還想說明什么?

  通過讀課文,學生明白了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充分體驗感悟,讓學生發表個人獨特的感受。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新疆的奉獻精神。

  2、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新疆的奉獻精神。

  三、課前準備:

  查找資料 制作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1段,了解白楊生長環境:

  (課件出示第一段文字)

  1、師敘述: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那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分得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這茫茫的戈壁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預設:人煙稀少 渺無人煙……

  2、(課件出示描寫戈壁的詞語)學生想象畫面齊讀詞語

  過渡:為什么白楊樹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呢?(生命力頑強)文中哪段話具體介紹了白楊樹的特點?(13段)

  (二)學習13段,了解白楊生長特點:

  1、學生自學畫批第13自然段

  (出示自學提示)默讀第13段,這段話介紹了白楊樹的哪幾個特點?請你用合適的詞語加以概括,在書上進行批注。

  2、全班交流自學體會:(老師相機出示需要重點理解的描寫白楊的句子)

  A、“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1)學生抓住“從來”理解白楊特點。

  板書:高、直

  (2)你從爸爸的這句話中還聽出了什么?

  預設:贊美 夸獎

  (3)自讀這句話,讀出贊美之情

  B、“哪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引導學生抓住“哪”“很快”這兩個詞并聯系上文體會白楊適應能力強的特點。

  板書:適應能力強

  (2)教師引導朗讀體會白楊適應能力強的特點:

  (礦山、戈壁 )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礦山、戈壁 )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C、“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學生抓住“不管……不管……總是……”并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白楊生命力頑強的特點。

  板書:生命力頑強

  (2)想象著畫面學生齊讀這句話。

  D、(課件出示第1段和第13段)

  (1)課文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為什么要寫第一段呢?

  預設:惡劣的.環境描寫更加襯托出白楊樹的三個特點。

  (2)讀13自然段,讀出爸爸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過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還不能理解。

  (三)學習15自然段,感悟“爸爸媽媽”等支援新疆建設者的奉獻精神。

  1、(課件出示第15段)從這段文字中,你對文中的“爸爸媽媽”有了哪些了解?

  (預設:新疆離他們的家鄉很遠,生活艱苦;他們是自愿去的;他們在新疆工作生活了很長時間;現在他們要接孩子去新疆上學,在那里長期居住。)

  2、學生提出質疑

  預設:

  (1) 他們為什么要從生活條件好的內地到遙遠的、條件差的新疆去?

  (2) 他們在那里是怎樣生活的?

  (3)他們為什么要接孩子去新疆上學?為什么要在那里長期居住?

  3、全班交流解決學生疑問

  問題1:他們為什么要從生活條件好的內地到遙遠的、條件差的新疆去?

  教師介紹補充圖片資料

  預設:服從祖國需要 建設邊疆

  板書:服從需要 建設邊疆

  問題2:他們在新疆是怎樣生活、工作的?

  (1)學生介紹

  (2)教師介紹圖片資料

  問題3:他們為什么要接孩子去新疆上學?為什么要在那里長期居住?

  預設:他們不僅要自己扎根邊疆,還要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后繼續建設邊疆。

  板書:扎根邊疆

  4、你覺得爸爸他們這些建設者是些怎樣的人呢?

  預設:愛祖國 奉獻精神 服從需要 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四)學習14段,感悟建設者與白楊的相似之處。

  1、(課件出示第13段)“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預設:表面上說白楊樹,實際上說自己、說這些支援新疆的建設者。借白楊樹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

  2、“爸爸、媽媽”這一代支援新疆的建設者和白楊樹之間哪像呀?

  [預設:聯系白楊“哪兒需要它,它就……”“不管……不管……總是……”。支援新疆的建設者也像白楊一樣,祖國需要他們,他們就……“不管……不管……總是……”。]

  (五)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寫法。

  1、課文在寫作方面有什么特點?

  提示:為什么寫了白楊還要寫建設者呢?

  預設:課文通過介紹白楊樹高大挺直、適應能力強、生命力頑強的特點來贊美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這種寫法叫做借物喻人。

  板書:借物喻人

  2、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

  (1) (課件出示填空):

  生活中我們經常借(什么物 )來贊美( 什么人 )

  預設:

  借(蠟燭 )來贊美( 老師 )

  借(小草 )來贊美( 平凡的勞動者 )

  借(荷花 )來贊美( 品格高潔的人 )

  借(松樹 )來贊美( 戰士 )

  (2)理解物與人的關系特點

  提示:你發現括號中物與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預設:物的特點與人的特點有相似之處。

  3、閱讀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注意什么?

  預設:要先抓物的特點,再和人的特點進行聯系,找出他們的相似之處,寫物只是一種手段,贊美人才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閱讀楊朔的《荔枝蜜》,《白楊》與《荔枝蜜》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異同?

  附:板書設計:

  26 白楊

  借物 喻人

  高 直 服從需要

  適應力強 扎根邊疆

  生命力頑強 建設邊疆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邊境戰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4、學會本科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板書課題:

  白楊

  1、誰見過白楊?說說白楊是什么樣的?

  2、微機出示“資料部分”,認識白楊。

  二、檢查預習

  1、微機出示“字詞學習”,學習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指導生字的讀音。

  3、指導讀描寫“大戈壁”、“白楊”的.話和爸爸談論白楊的話。

  三、講讀課文

  1、講讀第一段:

  ⑴ 默讀課文想想這一段主要些什么?

  ⑵ 討論解答弄懂環境和氣候的惡劣,點擊:

  理解詞語:

  戈壁、清晰、渾黃一體。

  2、理解2~3自然段:

  ⑴ 指名朗讀2~3自然段。

  ⑵ 微機出示白楊樹的畫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 讀了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喜愛、崇敬)

  3、理解4~12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 討論:

  白楊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⑶ “一位旅客”指誰?說說“爸爸的神態有什么變化?

  (望著──出神──并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 來──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微笑消失色變得嚴肅起來。)

  ⑷ 理解爸爸說的話表達了什么心愿?

  ① 默讀13~15自然段。

  ② 說說爸爸的話表達了什么心愿?

  (服從祖國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建設邊疆。)

  4、講讀第16自然段:

  ⑴ 齊讀課文。

  ⑵ 說說爸爸沉思什么?

  ⑶ “一課高大的白楊樹”和“一棵小樹”各比喻什么?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絲微笑?

  四、作業

  朗讀課文,嘗試給課文分段。總結段意。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課文分段。

  2、討論分段情況,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車在大戈壁上運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特點。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們會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

  3、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1、瀏覽課文,概括中心。

  2、討論確定中心。

  三、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1、同位討論。

  2、集體討論訂正。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指導書寫生字。

  2、學生練習寫生字和課后詞。

  五、作業

  默寫生字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指導背誦13~16自然段

  1、指導分段背誦。

  2、借每段開頭一句話背誦。

  3、同位互相檢查背誦。

  二、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以下各題:

  1、辮字組詞。

  2、找反義詞。

  3、判斷句意。

  4、選詞填空。

  三、總結學法,鞏固中心思想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3~16自然段。

  2、朗讀《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書設計】

  高 直

  白楊 高大挺秀 生長范圍廣 借物

  生命力強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喻人

  教育子女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小學語文第九冊新選入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在學校的公開課上,之所以選中這篇課文,就因為它充滿了生活的情趣,給人以啟示,對自己來說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嘗試。...

  • 蘇版五年級語文上《變色龍》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五上語文第2單元6、變色龍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變色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等,愛護小動物。 4、學習課文的寫作順序,學會觀察動物的特點。...

  • 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通用4篇)

    一、指導思想隨著新課標、新教材的相繼使用,語文教學要實現“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統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轉變,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以整體推進課程改革為核心,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并以之為指導,開展以課題研究為重...

  • 五年級語文《精讀與略讀》教案(精選17篇)

    《精讀與略讀》是一篇介紹讀書常識和讀書方法的課文,課文清晰地介紹了精讀和略讀兩種方法。也許是針對學生對精讀不陌生,故文章重點介紹了略讀。...

  • 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深》教案(精選16篇)

    [學習目標]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 五年級語文教案——《憶讀書》教案(通用16篇)

    教材分析:《憶讀書》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寫的一篇隨筆。全文以憶為行文線索,記敘了自己快樂的讀書生活,讀書的感受和認識,抒發了自己熱愛讀書、以讀書為快樂的情感,深情告誡少年兒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 2023年五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激發學生關注熱點問題和身邊的新聞,關注生活,關注社會,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情說清楚,并能發表自己的看法。2.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自然地與他人交流。...

  • 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精選3篇)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浙江潮(附觀潮)》。本課將內容相近的兩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現代散文《觀潮》。...

  • 五年級語文《變色龍》教學反思(通用5篇)

    回想第二課時的前前后后,我感覺整個課堂處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學生積極投入,熱情很高,精彩的發言一浪高過一浪,似乎課上完了,我的激情還久久不肯退去。我講的是一篇寫人的外國小說,反映了俄國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社會現象。...

  • 五年級語文教案《桂花雨》(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引導學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橋》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

  • 五年級語文《景陽岡》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2.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武松的倔強豪放、機智勇武的性格。3.激發與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內容。難點: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作為一個小學的老師,要通過寫教學反思來總結自己得工作,如果你還不知道教學反思怎么寫?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3篇關于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反思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歡!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反思一《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

  • 五年級語文部編版《落花生》優秀說課稿(通用12篇)

    一、說教材內容《落花生》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每篇課文都包含著如何做人的哲理,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

  • 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精選14篇)

    一、教學目標: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3、了解毛主席詩詞的創作風格:藝術的概括和夸張。...

  • 教學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崇文区| 辽宁省| 岳阳市| 芦山县| 章丘市| 漳州市| 鄂托克旗| 固原市| 苍山县| 新津县| 吉安市| 维西| 宝山区| 固镇县| 弋阳县| 渝北区| 仁布县| 南投市| 平原县| 永康市| 科技| 古交市| 呼伦贝尔市| 绥德县| 巨野县| 汝州市| 上饶市| 临猗县| 南陵县| 西贡区| 清涧县| 新泰市| 平武县| 湘潭市| 石台县| 湖州市| 凤冈县| 邵东县| 宜兰市|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