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通用9篇)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1
一、設計理念:
1、學習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因為學生已學習了《美麗的小路》、《失物招領》兩篇課文,對身邊的垃圾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再通過實際生活的體驗,在情感上會產生共鳴和溝通,并能積極地投入本課的學習中去,積極思考,大膽地進行口語交際。
2、口語交際的訓練,應積極挖掘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內容,創設交際的情景。如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上海臺的《有話大家說》等節目,是學生模仿、學習的最好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好品質。
三、課前準備:
學生用廢舊垃圾制成的工藝品。
四、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說明一、圖片激趣,引入話題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圖片,你們想看嗎?(出示有關垃圾。從哪里來的圖片:如媽媽揀菜、削蘋果、刨鉛筆等。)看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 板書課題。 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齊讀課題。 聯系生活,積極地投入到說話情景中去。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由老師擔任《實話實說》主持人,小朋友做現場來賓,交流自己的發現: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1. 小組討論
2. 全班交流
(1) 垃圾都是人們把自己家的沒有用的東西丟出來的。
(2) 垃圾是不講衛生的人隨意丟的
(3) 我們覺得垃圾是該丟掉,有什么用呢?
(4) 垃圾是我們人類的垃圾,但有些還可以利用,有些是沒有用的。 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對身邊垃圾有了初步認識,并產生不同的意見。三.創設情景,處理垃圾。 引導學生進行角度轉換,如果你是被邀請的公園管理員,談談你對垃圾該怎樣處理。 1. 同桌討論。
2. 全班交流、評價。
(1) 把垃圾丟進大海里。
(2) 把垃圾燒掉,用它來發電。
(3) 用垃圾制作工藝品。 通過同桌討論全班交流討論促進學生反思生活中處理垃圾的行為,談自己的看法。四.創設情景,展示才能。 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做的小物品帶來了嗎? 學生上臺展示并作匯報,如
(1)“我的作品是個花籃,我先找一個沒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邊剪去,再剪出一條條的花邊,把花邊圈起來就是漂亮的花籃。
(2)我的作品是一條軍艦,我把沒用的泡沫和牙簽還有一些紙片制成這艘軍艦。 通過展示,既對垃圾有了處理場所,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五.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小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畫一幅畫。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講人物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和交際能力。
2、講述者要選擇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事來講,要講得具體生動。聽眾聽時要認真,聽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詢問,還可以補充相關情節。
3、運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教學重點:
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
教學難點:
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教學準備:
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人物故事的活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口語交際
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人物故事活動
一、引入
同學們愛聽故事嗎?我們今天就來開一個故事會。
二、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
這次我們講什么故事呢?在我們的文學作品里,在 ……此處隱藏20467個字……設情境生活,是口語交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金老師善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潛心發掘和提煉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交際話題來創設交際情境。她緊緊圍繞本次教學內容,設計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有價值的情境,那就是巧問孩子們“你們經常打電話么?當時是怎么打的?”這一環節的設計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每個學生都有相關的生活經驗,自然有話可說。在教學的最后,金老師還巧妙地拓寬課程資源,挖掘更多的生活素材,創設更多的交際情境,借助“119、110、120、122”等急救電話,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廣泛進行口語交際,使課內課外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學生知道了口語交際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合作表演,創設情境
表演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金老師深諳孩子們的心理,多次運用了“合作表演”的形式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一是打電話取消約會;二是設置電話留言;三是為畫面配音;四是撥打急救電話。精彩的表演能激發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覺得真實可信,能更放松、更積極、更主動地投入到口語交際的氛圍中輕松對話。
四、利用課件,創設情境
小學生最喜歡直觀的畫面,多媒體課件畫面精美好看、情境生動逼真,最能抓住學生的眼球,金老師不但充分運用了這一現代化手段,而且選擇了學生最喜歡的動畫片《小猴請客》,可謂投其所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融入多媒體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去,從而產生情感共鳴,交際的興趣、表達的欲望已噴涌而出。
總之,本節教學設計充分關注生活,關注學生認知特點,以“情境創設”為核心,激活了學生思維,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金丹老師已經做到了最好!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3
在這組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課文教學,事先布置同學觀看自然奇觀或搜集有關自然奇觀的資料。通過這次交際活動,使同學有意識地去發覺、去體驗身邊的自然美,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豐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口語表達的力量。習作的要求是寫一處自然景觀,要寫出自然景觀的特點,按肯定挨次寫。
口語交際的教學可以參照下面的步驟進行:
一、啟發談話
老師啟發同學回顧平常的生活經受,喚起對某一景物的表象。例如,在放學路上,在公園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沒有發覺奇怪的花草樹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觀,下雨時的天象……這些你都進行過觀看嗎?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時,看到過什么奇怪的景象?通過師生之間自由自在的對話,為口語交際創設寬松的環境,隨之鼓舞同學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觀介紹給同學。
二、同學個人預備
依據老師提出的要求,靜心回憶一下,有哪些景物讓自己感到—驚異,預備怎樣和同學溝通。
三、小組內溝通
組織小組成員輪番敘說,相互啟發,相互提問,相互評價,推舉說得好的同學到班上溝通。
四、指名試說,老師點評
依據各小組推舉,先讓同學上臺試說,然后老師依據發言狀況作出點評。如,景物的特點說清晰了沒有,說的內容是否給大家新穎的感覺,還有哪些內容需要補充得更詳細。
五、全班溝通
要求:
聽的同學能提出問題,或對說的'內容作補充;說的同學能解答同學提出的問題,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習作教學可以參考以下教學思路:
一、作前指導
可在本次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啟發同學說一說,預備寫什么景物,這個景物有什么奇異的地方,準備分幾方面寫,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考慮好習作的內容和挨次。
二、作中指導
老師在同學中間巡察,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關心他們開拓思路;準時發覺共性的問題,并隨機點撥。
三、作后指導
完稿后,選幾名同學把習作讀給同學聽,大家共同評議,然后分頭修改自己的習作。同學完成習作后,可以辦一期以“奇妙的大自然”為主題的習作展覽。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能力。
2、學習用普通話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
3、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4、激發學生想象、創編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課前準備:
學生喜歡的玩具或小物件、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引發想象。
1、師出示掛圖:小螞蟻讀樹葉信,引導學生想象樹葉信的內容。
2、學生邊看圖邊想象信的內容,然后與同組同學交流。
3、全班同學集體交流。
設計說明
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創設想象與交流的空間,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提供材料,創編故事。
1、師拿出“百寶袋”,每組同學派代表任意摸出三件物品。
2、學生根據小組內的三間物品,自己想象編故事。(5—10分鐘)
3、同組內交流,評議,獎勵小話筒。
4、全班交流評議。
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交流的空間,在學生交流、評議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全面性。
三、合作創編,情景交流。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創編故事,分角色扮演。
2、全班展示。
讓學生在共同創作與表演中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合作意識。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第十冊第八單元口語交際內容,本次口語交際是一次關于當前熱點問題的口語交際訓練,通過訓練引起學生對國家、社會問題的關注,學會并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孩子體會到聊天的樂趣。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積極參與聊天過程,能清楚講述事情過程,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
2、聊天時能認真傾聽,能抓住同學發言的要點,進行補充或者爭辯。
3、學生聊天時能互相尊重、理解對方,引導學生學會關注時事。學生能感受到聊天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聊天過程中能清楚講述事情過程,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認真傾聽,能抓住同學發言的要點,進行補充或者爭辯。
2、教學難點:學生聊天時能互相尊重、理解對方,引導學生學會關注時事。
教具及實施環境
課件、互聯網、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設計
一、打開思路,引出話題
同學們,在這大千世界里,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無論是學校還是社區,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每天都會發生引起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或新聞。作為小學生我們要:“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現在大家就暢所欲言,來聊聊自己所關注的熱點話題或新聞。
二、暢所欲言聊話題
1.讀題目明確要求。重點指導學生明白題目中的幾點要求:把事情的經過說清楚;也可以談對問題的看法,把理由講清楚;通過討論,爭取對某一話題取得一致的認識。
2.學生說說自己在搜集資料時,關注到什么方面的話題。
3.選擇學生比較關注的幾個熱點話題,作為重點討論對象。
4.小組內暢所欲言聊話題,有感興趣的話題可共同談論,補充。
出示討論要求:
(1)認真聽別人說了什么,想想你從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
(2)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見解。
(3)學會提出問題,并學習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
(4)學會小組合作,互相補充完整話題。
(5)每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作為嘉賓上臺發言。
三、召開熱點話題座談會
1.請熱點話題發言人到主席臺就坐。
2.推薦一位主持人與老師共同合作主持活動。
3.主持人宣布相關要求:
(1)發言人必須將發布內容或事情的過程講清楚。
(2)在發言過程中談談自己對這件事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3)在座的各位同學可以和發言人共同討論同一話題或對這一話題進行提問。發言人對同學的提問應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組同學或對同一話題感興趣的同學可進行補充發言。
4.各位代表分別發言。
5.每位代表發言完畢,主持人組織發言人與同學們共同討論話題,或回答同學們的提問。
6.評選“最佳發言人”“最佳熱點話題”,要求說出評選理由。
7.主持人宣布發布會結束。
四、總結好處,練習表達
1、引導學生回味聊天有哪些好處?此處應特別關照不太喜歡聊天的同學的感受。
2、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把聊天的好處連起來說說。學生能用上“既……又……”“不僅……而且……”“能……能……還能……”等等說話。
3、鼓勵孩子有空的時候,多和他人聊天,會受益很多。
4、老師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話題使我們的走出了教室,走向社會,邁向全國,放眼了世界,并從中了解到了許多眾人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學會了從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談論話題。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必須學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國內外大事,同時,我們還要學會能言善辯,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我們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適應社會的發展。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6
一、設計理念:
1、學習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因為學生已學習了《美麗的小路》、《失物招領》兩篇課文,對身邊的垃圾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再通過實際生活的體驗,在情感上會產生共鳴和溝通,并能積極地投入本課的學習中去,積極思考,大膽地進行口語交際。
2、口語交際的訓練,應積極挖掘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內容,創設交際的情景。如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上海臺的《有話大家說》等節目,是學生模仿、學習的最好內容。
二、教學目標 :
1、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好品質。
三、課前準備:
學生用廢舊垃圾制成的工藝品。
四、教學流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說明一、圖片激趣,引入話題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圖片,你們想看嗎?(出示有關垃圾。從哪里來的圖片:如媽媽揀菜、削蘋果、刨鉛筆等。)看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 板書課題。 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齊讀課題。 聯系生活,積極地投入到說話情景中去。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由老師擔任《實話實說》主持人,小朋友做現場來賓,交流自己的發現: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1. 小組討論
2. 全班交流
(1) 垃圾都是人們把自己家的沒有用的東西丟出來的。
(2) 垃圾是不講衛生的人隨意丟的
(3) 我們覺得垃圾是該丟掉,有什么用呢?
(4) 垃圾是我們人類的垃圾,但有些還可以利用,有些是沒有用的。 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對身邊垃圾有了初步認識,并產生不同的意見。三.創設情景,處理垃圾。 引導學生進行角度轉換,如果你是被邀請的公園管理員,談談你對垃圾該怎樣處理。 1. 同桌討論。
2. 全班交流、評價。
(1) 把垃圾丟進大海里。
(2) 把垃圾燒掉,用它來發電。
(3) 用垃圾制作工藝品。 通過同桌討論全班交流討論促進學生反思生活中處理垃圾的行為,談自己的看法。四.創設情景,展示才能。 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做的小物品帶來了嗎? 學生上臺展示并作匯報,如
(1)“我的作品是個花籃,我先找一個沒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邊剪去,再剪出一條條的花邊,把花邊圈起來就是漂亮的花籃。
(2)我的作品是一條軍艦,我把沒用的泡沫和牙簽還有一些紙片制成這艘軍艦。 通過展示,既對垃圾有了處理場所,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五.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小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畫一幅畫。
小組合作畫畫《未來垃圾處理場》
促進學生交際互動,在互動中說話,在互動中交際。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7
一、設計理念:
1、學習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因為學生已學習了《美麗的小路》、《失物招領》兩篇課文,對身邊的垃圾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再通過實際生活的體驗,在情感上會產生共鳴和溝通,并能積極地投入本課的學習中去,積極思考,大膽地進行口語交際。
2、口語交際的訓練,應積極挖掘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內容,創設交際的情景。如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上海臺的《有話大家說》等節目,是學生模仿、學習的最好內容。
二、教學目標 :
1、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好品質。
三、課前準備:
學生用廢舊垃圾制成的工藝品。
四、教學流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說明一、圖片激趣,引入話題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圖片,你們想看嗎?(出示有關垃圾。從哪里來的圖片:如媽媽揀菜、削蘋果、刨鉛筆等。)看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 板書課題。 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齊讀課題。 聯系生活,積極地投入到說話情景中去。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由老師擔任《實話實說》主持人,小朋友做現場來賓,交流自己的發現: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1. 小組討論
2. 全班交流
(1) 垃圾都是人們把自己家的沒有用的東西丟出來的。
(2) 垃圾是不講衛生的人隨意丟的
(3) 我們覺得垃圾是該丟掉,有什么用呢?
(4) 垃圾是我們人類的垃圾,但有些還可以利用,有些是沒有用的。 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對身邊垃圾有了初步認識,并產生不同的意見。三.創設情景,處理垃圾。 引導學生進行角度轉換,如果你是被邀請的公園管理員,談談你對垃圾該怎樣處理。 1. 同桌討論。
2. 全班交流、評價。
(1) 把垃圾丟進大海里。
(2) 把垃圾燒掉,用它來發電。
(3) 用垃圾制作工藝品。 通過同桌討論全班交流討論促進學生反思生活中處理垃圾的行為,談自己的看法。四.創設情景,展示才能。 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做的小物品帶來了嗎? 學生上臺展示并作匯報,如
(1)“我的作品是個花籃,我先找一個沒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邊剪去,再剪出一條條的花邊,把花邊圈起來就是漂亮的花籃。
(2)我的作品是一條軍艦,我把沒用的泡沫和牙簽還有一些紙片制成這艘軍艦。 通過展示,既對垃圾有了處理場所,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五.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小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畫一幅畫。
小組合作畫畫《未來垃圾處理場》
促進學生交際互動,在互動中說話,在互動中交際。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就身邊的垃圾進行交流,能說清楚垃圾是從哪里來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2、就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展開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具有自覺美化環境的行動。
課前準備
1、生活小調查:我們身邊有哪些垃圾?這些垃圾是從哪里來的?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學校、家附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校園的垃圾進行觀察。)
2、布置搜集資料: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義烏正在創建全國文明衛生城嗎?那你覺得義烏城干凈嗎?(可以播放義烏的風光或校園風光,讓學生感受城市的整潔美)
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們的口語交際課要談的話題是:
我們身邊的垃圾
二、小調查的匯報交流。
(1)每人在小組里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互相幫助,互相補充。
(2)每組派代表交流。
(3)教師小結:
垃圾的來源:果皮紙屑、塑料袋、各種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園垃圾)
廚房垃圾。
三、開展活動,處理垃圾。
小朋友在學習生活中,少不了出現垃圾,但是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城市仍然這么美麗干凈,你們知道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嗎?
1、讓學生自由說說,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資料。(學生可能會說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師就追問:“垃圾房裝滿了怎么辦?)
2、該怎么處理垃圾呢?今天我們來成立“點子公司”,為處理垃圾出出點子吧。
(!)學生自由組合,成立公司,動腦子,想辦法。
(2)分組匯報。注意評議:
誰聽的認真?誰的點子好?好在哪里?
你認為還有哪里不夠好?可以提出問題要求解答。
四、介紹科學的垃圾處理方法。
1、義烏的處理辦法:塔山垃圾填埋場。
2、焚燒法。
3、積肥法。
五、討論質疑,求真創新。
1、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呢?請說出理由。
引導學生從環保、廢物利用等方面談談看法。
2、介紹美科學家研制出用人造閃電出來垃圾的新方法。
六、導行。
我為創建出力,攜手共建全國衛生城。
成立環保小衛隊。
資料:
處理垃圾的方法:
衛生掩埋法:顧名思義,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來。
焚燒法;將垃圾分類后,送入焚化爐里燃燒。
積肥法;把垃圾堆疊起來,使廢氣物的纖維質和有機質腐化,變成肥料來改良土壤。
美馬薩諸理工學院等離子物理實驗室宣布,他們成功利用人造閃電所釋放出來的巨大熱量能將垃圾熔化,待冷卻后,有害廢物可以變為沒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完整地講述做家務事的經過。
2愿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歸心體貼長輩。
重點、難點
大面積訓練,說做家務事的經過。
從小事做起,學會歸心體貼長輩。
課前準備
課件、各種學習用具、抹布、衣服(若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家里做過家務事嗎?
你為什么沒做過?能給大家說說當時的情況嗎?
(學生說一說父母不讓他們做家務事的情況)
展示畫面,口語交際
1創設情景一
(1)(出示課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下媽媽和小明,媽媽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小明,還要做許多的家務事,小明就想幫媽媽做一些家務事,可媽媽說小明還小,不會做。
小朋友們,他該怎么辦?誰來幫他出出主意?
(2)討論交流。
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幫助,你們愿不愿意幫他想想辦法?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媽媽為什么不讓小明做家務?
怎樣才能勸說小明的媽媽,讓他做家務呢?
我們能做哪些家務事?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組內表演。
小組內的幾個同學分別扮演媽媽、孩子、同學等角色,表演勸說的過程。說服“媽媽”后,請“媽媽”談談,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3)上臺表演。
小組自告奮勇上臺表演。
評一評“最佳口才獎”。
看看哪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好的方法說服“媽媽”。
2創設情景二
剛剛有幾位同學都說做過家務,那誰來給大家說說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你是怎么做的?
(1)說說你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2)個別說說做家務事的經過(要求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
(3)全班交流。
其他同學補充認為你說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務事上,他們的做法又是怎樣做的?
3創設情景三
通過剛才的交流,教師發現同學們個個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現給大家看呢?那我們就來一個“小能手”爭奪賽吧!
(1)分成幾個小隊,如蘋果隊、橘子隊等,每隊都做不一樣的家務(如疊衣服、抹桌子、整理書桌等),全班學生分別到各個小隊去做家務(自己想去哪個隊就去哪個隊)。
(2)每個大組挑選一名代表上臺爭奪“小能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書桌上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3)在隊中進行做家務比賽,做得好的評為“小能手”并獎一朵小紅花。(邊做家務邊放音樂)
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大家有些什么想說的?(學生交流)剛剛同學都說了這么多,這說明大家是孝敬長輩、愛勞動的好孩子,那我們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好不好?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老師和同學一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