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精選9篇)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按照詞組讀準多音字“鮮、沖、朝、號”。
2、能聽寫“千姿百態、漫山遍野、舉目眺望、縱橫交錯、玲瓏多姿、若隱若現”6個詞語。
3、會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雖然……但……”的詞性寫單詞;能照樣子擴寫句子,把單詞寫具體;能按課文填空,進一步體會利用總分段式把事物寫具體的`方式。
4、能獨立閱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給短文分段。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設計
1、第一題
讀準多音字的發音,了解多音字的含義。
新鮮朝鮮沖著沖鋒信號怒號朝著朝氣蓬勃
2、第二題
先使學生把自己有也許寫錯的詞語寫一寫,準備好后再聽寫,最后對照課本訂正。
3、第三題
如:薄霧迷蒙、江水滔滔、果實累累、鮮花朵朵、高大的樹葉、燦爛的暖陽、平靜的湖水、寬闊的江面。
4、第四題
(1)一艘全新的快艇飄蕩在寬闊如鏡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閃耀著奇特的光彩。
5、第五題
比喻:把大蘋果比作胖娃娃。
擬人:海棠果“沖著你微笑”。
夸張:“金黃的石榴把樹葉壓彎了腰”。
6、第六題
(1)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玩耍,有的在體操,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籃球,有的在耍老鷹抓小雞。
(2)我父親仍然未是80高齡了,但精神很好,還搶著干家務呢。
7、第七題
(1)閱讀全文思考螞蟻是如何掉進水里的,它是如何得救的?喜鵲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得救的?
(2)交流小學音樂教案范文模版,反饋。
(3)分段,注意表示時間的詞“有兩天”,“過了幾天”
第一段:(1、2)有每天,一只螞蟻一不小心掉進水里,喜鵲銜了一片樹葉丟進水塘里,救了螞蟻的性命。
第二段:(3、4)過幾天,獵人到河邊里打鳥,螞蟻偷偷爬到獵人的手臂上。當獵人瞄準喜鵲準備舉時,螞蟻狠狠地舔了獵人一口,救了喜鵲。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誦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字詞組成的詞句;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本內容,激發師生愛家愛國的觀念感情。
教學重點:
1.能恰當、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2.理解兒歌內容,激發愛家愛國的觀念感情。
教學時間:二課時(此教案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老師這兒有個拼音:jiā,誰來拼一拼?
2、看老師寫“家”,同時認識(彎鉤)
3、學生在臺上寫一個,再指名書空。
4、給“家”找個同學;學生擴詞練習。
5、小朋友喜歡自己的家嗎?這是個“小家”,我們也有個“大家”呢!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兒歌“家”,你才會知道了。(板書:小、大) 讀課題。
二、朗讀:
1、讓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童謠,好嗎?出示多媒體的課文朗讀。
2、你們想讀嗎?輕輕打開書本大聲拼一拼讀一讀,要求;讀準每個字音,遇到不會的向同學或前后的小朋友請教一下。學生自由朗讀。
3、想讀得有進步的請再讀一遍。
4、覺得自己有進步的請舉手,想有更大進步的再讀一遍,特別把自己讀得更棒的一句練一練。
5、現在認為自己進步很大的請舉手。(讀書就要這么,多練才行呀!)誰來讀讀你很棒的一句給校長跟朋友看看。
(1)指名讀,讓小朋友評。
(2)指名讀,讓小朋友跟他比,老師評。
(3)讀得最好的小朋友跟同學比,小朋友評。
6、誰試著把整首童謠讀一讀。
7、聽同學讀讀看,配樂并做適度的動作。
8、同桌自由練習,要求展開想象,加上適當的動作。
9、指名讀。
10、學生齊練:配樂、做動作,可站著也可坐著,能背最好。
三、理解:
1、讀了這么多遍,知道這首童謠都寫了誰的家呀?學生提問老師出示詞卡。(白云、小鳥、魚兒、我們)
2、誰可用一句話來告訴老師?
說話練習:課文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
3、老師這兒有一些詞卡,誰可給她們找到自己的家?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貼詞卡。
4、你們可把它們的家畫出來嗎?學生選一個自己偏愛的畫一畫。
5、讀讀你畫的一句兒歌,再看看你的畫。老師再把畫貼在黑板上相對應的地方。
6、誰來讀讀這句話?出示: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1)什么叫祖國?
(2)我們的祖國叫什么?大聲地齊說一遍,要覺得太自豪。
(3)引導:祖國的風光最美好,像個迷人的大花園。我們小朋友就像祖國大花園里的.蝴蝶。我們生活在祖國的土地上,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我們小朋友的你們。
(4)跟同學有情感地讀這句話,再背一遍。
7、我們每個人要愛自己的小家,更要愛祖國這個大家。齊聲有情感地朗讀短文。
8、想一想,你還了解誰是誰的家?說話練習:是的家。(回答好的小朋友到講臺前)
9、把小朋友說的兒歌有順序地連出來,就編成了一首完整的童謠了。我們來試試看。講臺前的學員試連,加上動作,配上音樂。
(附兒歌:大地是石油的家,草原是山羊的家,高山是群山的家,大海是游艇的家,天空是云朵的家,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
四、總結:
1、小朋友不僅學會了一首兒歌,還能自己學編兒歌表演節目了,真了不起!給自己一個熱烈的掌聲。
2、課后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彼此合作,畫一畫,再編一編兒歌。老師給小朋友到我們的?缎强罩芸飞先ネ陡。
3、下節課我們重點學習生字詞。
五.附板書:
藍天 白云 (學生的畫)
樹林 小鳥 ( )
小河 魚兒 家 ( )
泥土 ( )
祖國 我們 ( )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課堂讓學生有限的生命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力,讓學生鮮活的生命之花散發出迷人的芳香。學生心中原本就有著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師的責任,就是在教學時間中不斷地去喚醒這種沉睡的人性,不斷地培植這種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來,強壯起來,挺立起來。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給我感受頗深,作者在評析中有這樣一段話:“探究性閱讀教學難道只是為了生硬、呆板地解決疑問嗎……不難想象,沒有情感的課肯定是死氣沉沉的。情感,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它是語文教學的是生命……”。讀罷此文,我對自己要上的課《老師領進門》作了深刻的剖析,深深感到課文中作者隱匿于語言文字深處的感情必須通過朗讀、感悟使情感真正地在孩子的心中流淌。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小學老師的深深感激之情,從而加深對“深恩難忘”的認識。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8個詞之意;用“身臨其境”、“引人入勝”造句。
3、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田老師的形象,能說出田老師是怎樣一個老師,說說作者是通過哪些語言文字表達出對老師尊敬愛戴之情的。
5、摘錄描寫“我”聽課文入神的`詞句和尊敬老師的詞句。
教學重點:
文章人物形象鮮明,田老師循循善誘、博學多才,而且善于教學,深受學生喜愛,讓學生充分感知田老師的形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謝之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介紹作者
1、出示課題:老師領進門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其實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記憶深處40年的真實表白,是一位著名學者對一個鄉村私塾老師的真情流露,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課題。
2、這位作家就是劉紹棠。(出示人物介紹)作家劉紹棠,1936年2月生,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曾先后出版長篇小說11部,中篇、短篇小說集8部等。在他上中學的青少年時代,即發表文學作品。他上高中時,作品《青枝綠葉》就被選為語文教材。劉紹棠四十余年文學生涯,歷經坎坷,矢志不渝。長期致力于“中國氣派,民族風俗,地方特色,鄉土題材”的創作思想,是當代鄉土文學的舉旗人。
師: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卻對一個普通的鄉村私塾老師念念不忘,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讀課文。
指名說一說在作者心中田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二、細讀課文,感受文中情感
。ㄒ唬┳骷覄⒔B棠走在家鄉的路上偶遇闊別40年的老師時心中除了那份激動還會有……(學生:尊敬、感謝)是的,“我”感謝老師的教育、培養。你從哪里看出來?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播下文學的種子。
1、自由讀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為什么作者講這樣的話?
2、一起用激動、感謝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ǘ┪膶W的種子你是怎么理解的?為什么田老師在“我”年幼時能播下文學的種子?請大家讀課文,找到文中的語句來體會。
1、你從哪里感受到田老師講的課娓娓動聽?理解詞語:娓娓動聽
出示小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色?
來,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小詩。
師:你看,簡簡單單的一首詩,在田老師的口中卻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美景。不僅讓我們學到10個數字,還把詩歌內容與故事情節巧妙結合起來。你說,這樣的創造怎能不使我們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讀故事內容。有幾處兒化音,是北方人講話的特點,要讀出韻味。
2、導入:對,田老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教育學生,盡管當時辦學條件差,老師年紀又輕。男同學來讀讀第一、二自然段。
3、師: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師的講課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
重點理解句子:(出示)(根據學生感悟適時點撥)
、佟拔衣牭萌肓嗣裕也朋@醒。”
“戛然而止”什么意思?田老師講得那么好聽,為什么戛然而止?
“發呆”、“驚醒”是怎樣狀態?說明什么?
“捅”是什么動作?為什么要“捅”我一下?
朗讀指導。
②“我在田老師門下……春雨點點入土。”
“門下受業”什么意思?
“聽到上千個故事”后會有什么收獲?
。ㄈ⿲耄涸谧髡咝睦铮锢蠋熓莻ゴ蟮,像魔術師一樣,但老師卻說……
問:你覺得老師說這話是什么意思?當時田老師心里是怎么想的?
(學生討論明白:老師不以為然,無心的,隨意做做,平時就是這樣上課的,搖頭笑笑等等。意思是:你現在有這樣大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師:你看,田老師到現在還是那么虛心,他從不居功自傲認為學生的成就是靠他的教育,他認為學生才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個多么樸實的鄉村老師。
齊讀句子。
師:劉紹棠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其中一條確實離不開田老師的教育。這次碰到老師,他就想起老師的教育,對他萬分感激。當田老師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時,劉紹棠發出這樣的感嘆……
齊讀。說說含著的意思:田老師培養我、教育我的恩情,我終生難忘。
師:是啊,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田老師的教育對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學了課文,說說作者對老師是怎樣的感情?
(今天老師的要求不是用句號,而是冒號,請你結合文章內容,把作者對老師的那份深情寫成一段話。)(我覺得課文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感謝之情。)
出示寫話練習一一寫話一一交流
師:所以盡管時隔40年,作家還是這樣尊敬老師,感謝老師,感謝老師的桃李情。(板書:桃李情深)讓我們一起再來朗讀……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齊讀句子。
三、回到課題
師:課文以“老師領進門”為題,你覺得“門”指什么?
是的,老師領著學生走進了文學的大門,知識大門,人生大門,領著學生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成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簡介
本課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學會“青”的正確書寫,認識其他生字。
過程和方法: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三、設計理念
1、以學定教,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相信學生,讓學生使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充分展開自主學習,發揮教師“組織者”的功能。
2、低年級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觀、新異的刺激活動調動起來,激起學習的興趣。
3、讀中品位,培養閱讀理解的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體驗基礎之上的,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種多樣。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小河與青草》
齊讀課題
2、把“與”換個詞嗎?
(二)、精讀課文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
貼圖出示:小河說說:( )的'小河
在小河邊貼上:青草說說:( )的青草
[將直觀的小河、青草貼在黑板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注意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2、出示課文第一小節
(1)問:小草就一叢嗎?課文中哪個詞告訴我們的?
請學生起來貼圖:長滿青草
(2)指導讀:小朋友,美嗎?用美美的語氣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用在小河邊貼上很多小草的方式來讓學生理解“長滿”,巧妙自然,生動易懂。]
3、師:小河邊為什么會長滿青青的小草呢?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出示第二、三小節(第一次對話)
(1)小草對小河說了句什么話?
出示一杯清水:你們覺得這杯水怎么樣?
在杯底放上一張小魚圖片,請學生上臺觀察,問:你看到了什么?
師: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清澈見底
自讀詞語,指名讀,齊讀。
誰能夸夸小河?
自讀,指名讀,齊讀。
[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的方式來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讓學生多讀多悟,并注意語詞的積累]
(2)聽了小草的話,小河驕傲了嗎?他怎么樣了,說了什么?
指名讀小河的話
出示:緊緊抱住個別讀
師:誰能來把這個詞語表演一下
再指名讀,齊讀。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課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緊緊抱住。
如果沒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小河會怎么樣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變成渾濁的泥水,理解“渾濁”。
[表演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以演助讀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更好地理解了“緊緊抱住”。另外,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抽象的語詞形象化了。]
(3)說話:因為小草將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說
指導朗讀:讀出感謝的語氣。
自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
[通過說話訓練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讓學生進入角色進行情景朗讀,在讀中更好地感悟]
3、接著,他們又說起了悄悄話。
出示第四、五小節
(1)自讀這段對話
(2)比較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如果你是小草,你會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名讀,夸夸小草。
(3)小草聽了小河的話有沒有驕傲呢?他是怎么說的?
讀小草的話
實物比較:碧綠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問:青草會在什么情況下干枯呢?
(4)說話:因為,所以。
(5)指導朗讀:讀出感謝的語氣。
自讀,分角色朗讀。
4、正因為小河與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節)
(1)自讀這一小節
(2)問:為什么“更歡了”“更綠了”?
(3)指導讀:讀出歡快的語氣。
[讓學生通過比較的朗讀來體會詞語的運用,在讀中感悟。同時貫穿說話訓練,并在上次說話的基礎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魚,我想對小草說……
如果我是愛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對小草說……
[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說話,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學“青”
1、觀察字,說說記憶方法
2、指導書寫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及網站資源分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第六冊的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它以生動有趣的筆法,從光和聲兩方面描述海底的景象,從動物、植物、礦物等三方面介紹海底的物產,從而讓人們認識到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進一步激發廣大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對于本課可采用網絡環境下的問題探究學習,它使本課有了豐富的外延,主要學科是語文,還涉及到地理、環保、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學科知識。
1.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在多媒體網絡環境的作用下,幫助學生了解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程與方法:利用校園網,互聯網絡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完成學習報告,培養高級思維能力和信息搜集、處理和加工的能力;在學習平臺上進行小組協作的形成性評價,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乔楦、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在網絡環境的作用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2.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網絡,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3.網站資源分析:
本課的難點是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但僅僅從語言文字上了解,顯得是那么蒼白,因此,我從Internet上搜集了有關資料,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制作了這個主題網站。
《海底世界》是根據人教版課文《海底世界》制作的專題網站。該網站試圖以人性化的設計,充分考慮學生利用網站開展學習活動的需求、方式、效果,來開辟出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的新陣地。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為主要指導,充分利用主題網站,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索式學習。
三、學法指導:
1.學生狀況分析:
知識水平:能讀懂文本并能依據特點情景展開合理想象。
學習能力:基本能進行合作學習,深入探究新知。
信息素養:基本能作普通的電腦操作和上網搜找資料。
2.學法指導:
本課采用了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
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小組協作利用專題網站進行關于海底植物、海底動物、海底礦產、海洋樂園等方面的探究,解決感興趣或想要了解的問題,完成學習報告。
四、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課題
激情談話,激發學生興趣,由此引出課題。針對課題提問,自主初步瀏覽網站。
(二)自由讀文正字音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2.教師點評。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自主學習第2、3自然段。
A.提出任務:你認為海底世界“奇異”在哪里?把有關的語句粘貼下來。
你最喜歡哪幾句話?粘貼下來,并讀一讀。
學習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B.師生交流
(1)交流“奇異”的語句。
(2)交流最喜歡的語句。
指導朗讀:
你認為如何讀?
C.教師小結。
過渡:海底不單景色奇異,而且物產豐富,不信我們又去看一看。
2.合作學習4—6自然段:
A.提出合作任務
4—5自然段從哪些方面寫出海底世界物產豐富的特點?
你們小組最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并想一想為什么?
小組討論:你們還知道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B.學生3人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C.師生交流:
交流問題。(指名回答)
板書:動物植物礦物
交流問題。請小組朗讀。
交流第4自然段:你們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
哪些語句體現動物的多?(三萬種)
作者重點抓住哪方面寫?(活動方法)
你最喜歡哪種動物的活動方法?
你們還知道哪種動物的活動方法?(多媒體展示動物的活動方式,通過豐富的視聽效果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D.教師小結。
3.回歸整體。
圍繞板書,引讀最后自然段。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熟練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學習懷素那樣積極上進,把字寫好。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示課題
簡介:懷素是我國唐朝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善寫草書,有草書《四十二章經》、《千字文》流傳于世。他的字飄灑自如,對后人影響很大。他是怎樣成才的呢?學了課文我們就知道了。
出示課題:懷素寫字
二、初讀指導
1、教師范讀,學生將不懂之處打上“?”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3、檢查生字讀音。
生字:gǔhéjìnxiānyàngrì
古時和好上進先看這樣日子
chánghòushū
長生以后書法家
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區分加點字讀音的異同。
4、課文分幾自然段?
5、分小組朗讀自然段,正音,指導句間停頓。
三、學習生字
1、出示所有生字,自讀,同桌互相指正。
2、指名讀,正音,組詞。
3、怎樣記住這個字?
4、教師范寫。
5、學生描紅。
教學后記:學生能認真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毛筆字(六年級學生),導入課文:這幅毛筆字寫得好嗎?你們知道他化了多久才能寫成這么漂亮?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懷素寫字》,板書:懷素寫字。看一看他是怎樣練字的'?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預習情況:
(1)小黑板出示生字詞,抽個別學生讀。
(2)小組長檢查家長簽名。
3、細讀課文,體會課文意思。
(1)學習第一自然段。
、俪橐晃粚W生朗讀課文。
、诮處焼枺簯阉厥莻怎樣的孩子?我們也一樣嗎?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僮杂勺x第二、三自然段。
②教師問:懷素是怎樣學寫字的?
(3)齊讀第四自然段后教師小結。
(4)有感情地讀課文,體味課意。
四、學習生字,認真書寫。(課堂練)
1、教師先在田字格中范寫,并指導字形結構,及正確的筆順。
2、學生寫字,教師巡堂指導。
五、課外延伸。
課后想一想該怎樣寫字才可以寫得漂亮,并寫一張交給老師作為評比。
教學后記:這次的寫字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認真了很多。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欣賞小說中描繪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感受電影中人物的美麗品德
2、學習課文多視角展現人物的方式,寫出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
3、擴大閱讀視野,領會小說獨特的戲劇表現技巧
【學習重點】
以電影的人物形象為學習重點。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介紹作者及作品: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1949年讀大學時起初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閱讀了長期文學名篇,深受孫犁作品熏染。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佳作還有《中秋節》、《蛾眉》、《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他的佳作格調優雅細膩,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單完整,鄉土色彩濃厚。
2、讀準字音:
煙囪 梆他 纖夫 腌? ?移 唿哨 拗不過 隱匿 戲謔 榮膺
斷壁殘垣 蓬蒿 作揖 禮聘 嘬著鼻子 剜肉 梢馬子
3、問題思考:
⑴ 何滿子這個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 你最喜歡文中的那個人物,說說理由.
二、教學過程
1、完成預習導學3。
2、何滿子的姥爺,爺爺為什么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暢所欲言)
3、文中寫了何滿子的姥爺,爺爺跟何滿子的什么事?從中體現出它們什么美麗的品質?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學問:
何滿子:
他們身上的共同點:
4、體會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式.文章寫了人們什么不足,為什么要寫它們各自的不足?
5、作者采用了這些描寫的方式來體現文中三個人物的性格,請舉例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寫外,小說還利用了 ,通過纖夫無力抵擋的狼狽形態來突顯一丈青大娘的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威武英勇。
何大學問:
這些描寫刻畫出了何大學問 , 的性格。
何滿子:
運用了 和 的通感手法,生動形象地說出了何滿子的外貌特點,突出了他淘氣好動的性情特征。
6、小說除了劇情充滿傳奇色彩,而且展現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國內古典電影跟民間搖滾藝術的表現手法,選讀有關文段,感受特色語言,舉兩例分析其表達作用。
三、關注現實,思考生活
小說中的人物使我們十分喜愛,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大膽的假定,請同學們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人們一家這樣的人生活在最近的社會,他們回生活得怎么樣?并且說一說為什么你會有這種的推測?
四、遷移拓展
1、閱讀課文第二部分9~11節,回答問題:
⑴ 選段主要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情?簡要概括.
、 何滿子對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樣的心態?表現出怎樣的性格?
、 一丈青大娘和何學校問對父親讀書的情形表現出的心態有何不同?
⑷ 聯系實際對文中老秀才的教學方法作一點評價.(言之有理即可)
2、簡答:
結合背景說說,自從父親被稱呼為何大學問之后,他在學問上下了這些功夫?由此表明了什么?
五、課外延伸
母親教我客家諺語
李月云
很多年以來,就經常想寫寫我的母親。特別是每當母親節的之后,許多媒體都設母親節專欄,其中的好多文章都使我深有感觸。別人的父親或是賢妻良母、或是深明大義或是甘心奉獻,默默無聞。我的母親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誘教給我的客家諺語。
小時候生活在鄉村,小小年紀還要學會自理,學會給兒子做家務事,從學會刷牙洗臉起,母親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掃地掃壁角!鄙鹱鲲,母親就教我:“大火蒸湯, 細火燉肉!薄叭艘`通,火要窿空。”那個時候仍然不知道其中的緣由,母親也不懂得作過多的解釋,但我還是照著去做了,慢慢地就養成了一種習慣,長大之后才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跟處世哲理。而這種好的習慣現在我也教會了我四歲的小孩。
從我懂事起,母親從來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剛亮,她就開始挑水做飯,然后又去料理農活。等到我們醒來,飯菜都煮好了,母親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父親說的: “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年當一冬”;“ 學懶三日,學好三年”;勤儉持家的男人要:“朝晨家頭窖尾,夜里針頭線尾,日里田頭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進一文!
上學之后,母親又教我:“養子過學堂,養女過家娘!蹦阋谐鱿⒕鸵蠈W堂,只要你可讀出身,賣屎缸跡都會供你讀書。正是母親的開明,幸運的我能夠在同齡人去務農務工的之后,還能自費就讀師范學校。
出來參加工作后,偶爾會與朋友有不快,這個時侯母親又勸我:退一步海闊天空:“人 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薄胺彩乱扒邦櫤,前思后想!庇浀脜⒓庸ぷ鬓D正那年,有位領導為了照顧弟弟,故意刁難我。后來了解狀況的我仍然耿耿于懷,一次見到退休的她,我故意不跟她打招呼;氐郊依镂液透赣H一說,母親既勸我:“水拿走符勺,擊榷又擊榷,州里遇唔到,縣里遇得著”;“做官唔打笑面人”;“人情唔怕闊,冤家唔好結。”人人都有自己的.顧慮,心胸要開闊。聽了父親的話我心中幾年的疙瘩終于解開了,心里也舒服了很多,是父親的話使我學會了理解跟尊重。
工作幾年后,由于制度的緣由,無奈的我只好離開心愛的講壇。失意、痛苦、彷徨無助的我經常不知如何是好,母親既勸導我:“唔使急來唔使愁,自有好日在后頭,自有水清見石頭,自有云開見日頭!薄傲舻们嗌皆冢慌聸]柴燒。”“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正是因為聽了母親的話,我才有明天的事業,才有現在的我。
后來結婚成了家,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婆家與弟媳之間,每有不快的事,我總是向父親訴苦。母親既教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時心甘情愿,今下唔好有怨”;“心臼(媳婦)講家娘,總系唔賢良”;“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人們都說:母親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師。正是母親的言傳身教,才使我們更早明白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也正是母親的循循善誘教給我們的客家諺語,才使我們從小就接受了客家特色文化的熏染,吸吮客家文化的奶水。也正是母親們的言傳身教,客家的特色才得以更好地傳承。
1、綜觀全文,作者應表達的主要含義是:(3分)
答:
2、文中這位母親有多方面的優秀質量。請根據實例,再強調其中一點。(4分)
(示例)非常勤奮:母親從來都是晚睡早起,家務農活忙個不停。
答:
3、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是怎樣前后照應的?(4分)
答:
4、這篇文章有何獨特之處?這樣寫有何好處?(4分)
特色:
好處:
5、你最喜歡文中的那句客家諺語?抄出來并請寫出理由。(3分)
諺語:
理由: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8
一、概述
課文是小學階段,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完成本課教學共需要兩個課時。學習中,讓學生圍繞“中華不振”這四個字朗讀課文,找出體現中華不振的句子,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再補充租界的課外資料,激發學生作為中國人深藏于心的愛國情感。通過這篇課文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們中國曾經所受的屈辱,在歷史中得到教訓,使他們反思為何中華不振。同時,希望學生能從周恩來遠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點啟發,反思自己讀書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分析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周恩來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深入地體會周恩來樹立志向的情感歷程。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課始,老師通過和學生談話,了解學生的學習目的,從而為本節課學習周恩來的遠大胸襟作以鋪墊。由于事情發生在100多年前,學生對于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的設計注重學生的朗讀體驗,觀看課件激發孩子的內心體驗,使孩子在體驗中感悟舊中國“中華不振”的悲慘,從而理解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念。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中需準備的資源有:
1、讓學生搜集舊中國租界地的.資料。
2、課件準備:租界地圖片及租界地內中國人民受欺侮的資料。
課文中便于學生重點學習的關鍵語段。
六、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揭題。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
2、解題。之,的。崛起,興起。題目意思:為中華的興起而讀書。
二、復習。
1、先來讀一組詞語。
中華不振疑惑不解鏗鏘有力
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耀武揚威衣衫襤褸得意洋洋
2、回憶課文內容,試將詞語帶入其中。
1920年,周恩來隨伯父到東北的師范學校讀書。伯父的一句,讓周恩來感到。在一個的星期天,他來到了、的外國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來是那些的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的外國肇事者,反而訓斥的中國婦女。于是周恩來在心里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抱負,當校長問道諸生為何讀書時,他的話語博得了校長的喝彩。
三、感悟周恩來的“疑惑”。
同學們,不難發現,故事因伯父的話而起。我們先去聽一聽伯父說了什么。(出示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
1、師讀旁白及周恩來的話,學生讀伯父的話。板書:伯父的話
2、同學們,伯父的告誡,伯父的嘆息,讓周恩來心中充滿了——(疑惑)板書:疑惑
3、他疑惑?(學生交流)師相機板書:中華不振
4、了解租界地。
師簡介:所謂外國租界地,就是帝國主義憑借他們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國力,強行霸占我們中國的一些領土作為他們的獨立王國,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理解“中華不振”。
讓我們和周恩來一道懷揣疑惑,進入租界地去一探究竟。
1、出示問題,請同學們默讀7-8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讓你感覺“中華不振”?畫出相應的句子及詞語,并批注出你讀文的感受。
2、學生默讀。
3、交流畫出的句子,品讀感悟。
、僮饨缇跋。
注意:抓住關鍵詞“闖進”“燈紅酒綠”“熱鬧非凡”“大不相同”感悟課文。
小結:同學們,貧窮的中華大地上有一處繁華之地,而這繁華卻不屬于中國!讀出我們心中的不平衡!讀出中華不振!
、谧饨鐑仁录
過渡:更可氣的是帝國主義不僅霸占我國的領土,還大肆欺壓我國的百姓。我們看——(出示文字,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
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畫面。(師伸手做出“請”的姿勢。)把你看到的讀給大家聽好嗎?(①∕②③∕④⑤⑥)
用抓關鍵詞,對比法,啟發法,范讀法,引讀法指導朗讀。
讀“懲處”,寫“懲”字。
再次引讀,因為不敢懲處,洋人......;因為不敢懲處,中國巡警......;因為不敢懲處,圍觀的中國人......
同學們,租界一行,周恩來真正體會到了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不振!板書:租界見聞理解)
4、出示租界地資料。
事實上,在租界里,中國人遭受百般壓迫、侮辱和虐待的事何止這一件?我們看——指人讀文字。
小結:歷史證明落后就要挨打!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 篇9
一、案例背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能夠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本事的發展?墒呛献鲗W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經常會流于形式。所以,合作學有效性需要亟待解決。在這一背景下,我校語文教研組開展了《合作學對小學生語文學本事提高的影響研究》這一課題,有效的合作學在我校得以推廣。
二、案例的觀察描述
本節課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課時教學。課前把學生按4人一小組,分成12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任務,同時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自信心、同伴關系等產生積極影響。
【合作一】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為了編寫這部明史,談遷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并用筆圈劃出相關的語句,并在旁邊寫體會,然后組內交流,最終全班以小組匯報。組內成員都找出來關鍵詞語,小組匯報后,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數字背后的艱辛,都凝聚著談遷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第二自然段,《國榷》原稿被盜,對于這對于年六旬、體弱多病的談遷來說,簡直就是飛來橫禍、一場厄運。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樣的信念讓他重新站立起來”“假如你是談遷,你會對自我說些什么”小組交流探究中,學生們想到了許多的名言警句以及應對困難決不退縮的歷史人物。如,“使人站起來的不是雙腳,而是夢想、智慧和創造力”等名言和對談遷說“只要厄運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等話語以及學生合作表演。
【合作三】學生自主學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組交流學文中插圖為什么要把這松樹畫在談遷的背后談遷有著什么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各抒己見,有的'朗誦、有的表演、有的畫圖,用不一樣方式體會談遷生活的艱辛,體會他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才取得驚人的成就。
案例分析研究:
1.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充滿互助與競賽。但教師應加強學生合作的技巧的指導,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言,怎樣質疑等。
2.合作學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僅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所以在活動中,學生相互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但教師應加強學任務從不一樣角度切分,讓學生因人而異,采用適合自我的表達方式,如,朗誦、表演、畫圖等等方式表達自我的觀點,才能讓每位學生都會主動投入。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學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積極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方式!彼,在小組合作學中需要教師多探索、多實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