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母親發現兒子感冒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門后又改變了主意,讓他自己獨自到醫院看病。母親用這種方式對兒子。磨練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文章通過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讓人真切感受到濃濃的母愛。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設計理念
本課采用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邊讀邊勾畫出描寫母親的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感悟母親對兒子的愛。場景訓練,進行寫法遷移,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補白兒子的心理變化過程,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通過寫話練習再次體現此文抓住人物心理表達情感的特點。最后再安排學習課文最后兩段,體會兒子學會看病時母親的心理,這樣安排,不僅整個學習過程有一定的“溫度”,也體現了思想“深度”和情感的“厚度”,學生理解文中母親對兒子這種特別的愛也就水到渠成,主題得到了升華。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母親特殊的愛,激發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磨煉意志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4、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匯報自己讀懂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2、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3、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句子進行匯報并相機指導朗讀:
⑴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⑵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4、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5、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1、說一說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說,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2、寫一寫自己在讀這篇課文過程中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想一想自己報答母愛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一做。當然,我希望我的學生從今天起,對自己的母親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板書設計
20、學會看病
“冷漠”處理 獨自看病
母親 兒子
盡責的愛 “路線圖”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理解"打蔫、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特殊的母愛方式,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能力。
4、讓每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課前準備:收集有關母愛及自強自立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播放歌曲《母親》,感受母愛。
大家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靜吧?此時你最想說什么呢?(母愛偉大,無私……)
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卻非常的“狠心”。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我們就在20課《學會看病》這篇課文里尋找答案吧。
2、提出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意思。
(2)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字詞和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在書中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小組內學習展示。
(1)這節課,我理解了"打蔫、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講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
(二)學文悟情展示(全班)
1、我會悟(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母親的情感,感受寫法。)
生1:“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體會到母親內心矛盾,愛子之心昭然若揭。
生2:“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我體會到母親深深責,足見愛子之切。
生3:“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從這里我感受到了母親"度日如年"是因為母子情深。(指導朗讀)
生4:從“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我感受到了母親真正的愛。
生5:“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話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我感受到了這是種負責任的愛。(指導朗讀)
生6:我知道這篇課文是通過語言和心理描寫表現出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
2、我會讀
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是為了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然段。
(多種方式讀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然段,感受母愛。。)
(三)創作性展示
“母愛”是永恒的主題,是共同的。但每個人從母親那里感受到的“愛”是各不一樣的,請你用一首詩、一句格言、一支歌或幾句話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敬意吧。
1、展示自己的心得體會或感受。
2、展示收集或自創性詩歌和自立自強的名言警句。
三、激發知識沖突(可與成果展示結合)
談談對母親這種做法的看法。
四、知識拓展延伸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克服?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反映母愛的廣袤深遠。本課教學目的在于兩方面: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體會母親對兒子的特殊母愛,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
二、是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課前預習,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和深入閱讀,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學生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母親對兒子的愛。
2、教學難點:抓住人物語言、心理活動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深情。
(二)、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很貼切,學生讀后會有十分親切的感覺。學生在生活中依賴性較強,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學習本課,不但要全面認識母愛,而且要激勵孩子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語中培養語感,在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學原則,針對單元目標和五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的教學方法有如下三種:
1、情境渲染法:如開始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學中教師及時的點撥、引導和總結。
2、交流討論,共同探究法:以學生當老師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3、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
學法:整堂課上,學生通過品詞析句、討論交流和多種形式的朗讀,完全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在書聲瑯瑯中,在匯報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四)、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錄音磁帶《懂你》,搜集并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文章。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說“母愛”。
1、欣賞《懂你》。
2、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由詞入文
師出示: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
生讀
師:哪個詞不理解
生:“按圖索驥”
師:從字面上猜詞意
師:提示驥是好馬,講述按圖索驥的故事
師:這個詞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瀏覽。
生:兒子按照以前的路線找到看病的地方。
師:是以前的路嗎?
生:是按照母親給他的路線去看病。
師;其實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剛才我們根據一個詞知道了文章的內容。
師:再看一組詞“殘忍、狠心、冷漠”這樣的詞你喜歡嗎?先別急著下結論,默讀課文,你贊同這位母親的做法嗎?
課件出示
我贊同這位母親的做法,理由是……
我不贊同這位母親的做法,理由是……
師:理由越多越好,找到的同學再思考一下,理由充分些。
交流:……
師:剛才說了贊同和不贊同,我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畢竟不是文章的母親,文中的母親到底愿不愿意,接下來我們來做一件事情,找母親心情的句子,讀懂愿不愿意。
出示課件:
劃出母親心情的句子,讀一讀,用文中的內容說說他的想法。
1、我應該讓孩子獨自去看病
2、怎么能夠讓孩子獨自去看病呢?
師:可以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母親的心情如何。
師:母親的耳邊有個聲音說
生讀“我應該讓孩子獨自去看病。”
師:又一個聲音說
生讀“我怎么能讓孩子獨自去看病呢?”
師:一個聲音說讀
師:又一個聲音說讀
師:還有一個聲音說讀
師:又有一個聲音堅定地說讀
師:一直有兩個聲音在響,齊讀
師:這種愿意與不愿意一直在母親的心里煎熬,讀讀這段話“時間艱澀地流動著,……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師:哪個詞寫出母親愿意不愿意煎熬,寫批注。
師:誰來說說你的批注。
生:“忐忑不安”寫出母親的煎熬……
生:“艱澀”寫出對兒子不放心……
師:你把這段話讀一讀。
師:費力地讀,你聽出了什么?
生:時間的煎熬。
生:猶豫不決的心情。
師;有沒有不懂的?
生:“收縮成一團”是什么意思?
師:寫出了什么?
生:疼痛。
生:“沙漏墜入心房”是什么意思?
師:把“墜”換成“跌、掉”怎樣?
生交流
師:這里的“墜”給它組詞
生:墜下。
生:搖搖欲墜。
生:墜落、墜毀。
師:給你什么感覺?
生:恐懼。
師:這個“墜”給你的感覺是……
生:小小的沙漏墜入心房就像飛機墜落,隕石墜落,母親心里的不愿意。
師:請看。
出示“終于,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師:還好,2個小時過去,母親聽到腳步聲,沒來前母親一直在煎熬,哪個
詞寫出母親矛盾的心情。
生:終于
師:母親開了門,倚在門上——說些什么?
生寫話交流
師:這件事情過去了,還發生了一件事,快速讀選讀課文《剝豆》,找出一樣的地方。
三、讀《剝豆》
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母親矛盾的心理
我應該讓孩子勝利,不應該有虛假勝利
師:《剝豆》的結尾有一段話,你們去讀一讀
出示“想到自己的瞻前顧后后,……生活是實在的,真……”
師:其實,《學會看病》也有一個類似的結尾,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
師:哪個詞不理解?
生:聊勝于無。
生:比沒有好。
師:聊什么意思?(略微)
師:這個詞什么意思?
生:略微好比沒有。
師:有些才要倒一下。
生:略微比沒有好。
師:現在看看這幾個詞“殘忍、狠心、冷漠”文章表面看寫母親殘忍、狠心、冷漠,其實是在寫……
生:母親愛的方式不一樣,是與眾不同的愛。
師:是啊,不要被表面迷惑,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親的愛的報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想一想,自己的報答母愛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做一做吧。
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誰?
出示“重復而又新鮮地描述愛意吧,它是一種勇敢而之后的藝術。——畢淑敏
(六)、板書設計:
20、學會看病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七)、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位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之真情。
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的重點。為突破這一,我采用了以說與讀、讀與悟的結合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入文本。重心應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這一環節。讓他們從體會描寫,朗讀,研讀中,真正感受到濃濃的母愛。
還讓學生進行了拓展閱讀,讓他們去看選讀課文《剝豆》,這也是一篇類似的文章,一位母親和兒子剝豆比賽,卻讓母親的心起起伏伏,這種復雜,學生也懂了,那是一種深藏的母愛,跟《學會看病》的母親一樣。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對于“母愛”,學生的認識一定會更深刻更全面。當然,我希望我的學生從今天起,對自己的母親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基本教學理念,“自主學習”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在已有知識、技能、道德情感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適當點播,進一步理解和感悟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材分析】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磨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選編這篇課文,一是引導讓學生全面認識母愛,一是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2、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學準備】
《學會看病》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你覺得媽媽愛你嗎?你是從哪些事情上感受到的?
2、當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做的?可有一個媽媽,卻和你們的媽媽做的都不一樣。當她知道兒子生病時,她是怎樣做的呢?她為什么這樣做呢?難道她不愛自己的孩子嗎?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
從身邊日常的生活和感受入手,調集孩子潛在的道德情感,把孩子帶入了濃濃的母愛氛圍中,從而創設一個學習本課的最佳情境。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旨
1、請你們帶著上述問題默讀課文,然后來說說你的看法。
2、你覺得這種愛是一種怎樣的愛?
【設計意圖】
默讀訓練是閱讀訓練重要的一部分,默讀可以培養孩子邊讀邊思考的能力,讓孩子有思想沉淀的過程。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旨,也是學生閱讀文章的首要任務。
三、深化理解,體會情感
1、正因為這份母愛的非同尋常,所以老師非常想把《學會看病》拍成一部小小的電視劇,讓課文中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畫面。現在請你當導演兼攝像師,你準備選取哪些場面?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然后我們來一起交流。
(學生討論準備,而后交流)
2、你準備選取哪些場面?(根據學生回答以母親和兒子兩個角度來梳理場面,免得學生重復回答,并給每個場面取一個小標題,寫于黑板上,為后面環節做鋪墊。)
3、如果這部電視劇我們要拿到母親節去放映,那么你覺得在你的電視劇里頭最重要的是哪些場面?為什么?(在黑板上勾取:逼問 等待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和主旨)
4、好,接下來我們就來重點拍攝這幾個場面。老師想請你們來當演員。
(一)母親讓兒子自己上醫院時母子間的對話
(1)我們先來試試鏡吧!要不你們先準備一下,自己選擇一個角色來讀讀這些臺詞,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分角色朗讀。
(2)誰先來試試鏡?(學生分角色朗讀)
(3)初次當演員,這樣已經不容易了。他們演的好在哪里,鼓勵他們一下。
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的呢?
(4)所以我們在念臺詞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旁白,旁白為我們提供了演的依據。再仔細揣摩一下旁白,我們能演得更好。誰再來試一試?(讓學生明白朗讀并不是毫無根據的。)
(5)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孩子?(生說)難怪母親的意志產生了動搖,在兒子走出家門的一剎那,她的勇氣幾乎消失殆盡,于是在家苦苦等待的一幕出現了。
(二)等待兒子看病歸來中的內心煎熬
(1)師:你們選擇的這第二個重點場面很獨特,這三個自然段全都是母親在家里的心理活動。作為演員,你們還要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你能體會到母親的復雜心情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母親的后悔,內心的疼痛,對自己的深深譴責)
出示重點句子:
★時間艱澀的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縮成一團。
a、理解“艱澀”的詞意。
b、時間的流動有快慢之分嗎?那為什么這里要用上“艱澀”?
c、理解“忐忑不安”的詞意。
d、母親的擔心有很多,她一會兒想( ),一會兒想( ),一會兒想( ),還會想( )……(通過內心補白,體會母親的愛子情深。)
所以母親覺得——(齊讀打★句子)
所以母親想——(出示)
★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指導朗讀)
(3)那如何把母親的這種心理活動表演出來呢?
(4)母親在家度日如年,但她始終沒有出去找兒子,盡管她是如此的后悔、自責、擔心,這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
(三)兒子看病歸來的情景
(1)看病歸來的兒子還是那個充滿依賴感的孩子嗎?他有了什么變化?
(2)是什么讓兒子發生了變化?(深沉的母愛,負責任的母愛)所以兒子勝利歸來的情景應該重點拍攝嗎?
(3)請你把一個變得驕傲、自信的兒子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吧!
4、看著你們導演得這么好,我也很想試一試。能不能我們一起來設計結尾?(出示設計方案——以母子間的獨白結尾)
母: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聊勝于無。
“一張路線圖”僅僅指的是看病的路線圖嗎?(泛指面對生活、面對困難種種應對的辦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你覺得兒子會說些什么呢?(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真實地交談,教師一定要做好正面的積極的引導。如:認識母愛,感謝母親,在生活中要處處注意磨練自己,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設計意圖】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電視劇是現今孩子接觸最多的媒體,也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事物。創作電視劇對他們無疑是有挑戰性的,更是具有趣味性的,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整個環節中,通過讀、演、說、論、悟,形成知、情、行的統一。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個性張揚,充分尊重孩子而又積極引導,形成快樂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師生雙方都容易進入最佳的教學狀態。
三、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放手其實是對你未來的負責,那你的父母給你學會自強自立的機會了嗎?
2、父母不愿放手,或許是因為你沒有表示出你要獨立的勇氣和自信。如果你想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就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出示詩歌《請求》(自由讀,大聲齊讀)
請 求
媽媽,請放開你
春天一樣溫暖的手,
讓我獨個兒在坎坷的路上,
磕磕碰碰向前走。
別擔心我會跌跤,
即使摔破細嫩的皮肉,
我也不會拉著你的衣角哭泣,
在風雨里渾身發抖。
媽媽,請你相信,
我不是一只膽小的狗。
在一次次摔跤之后,
我才能肩挑泰山走過九十九條溝。
媽媽,親愛的媽媽,
請松開你慈愛的手,
讓我踩著堅實的土地,
跟困難與勝利交朋友。
3、今天請你把這篇課文帶回家,讀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
在課內引入有關詩文,體現了語文課堂的開放性,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思維空間。通過朗讀詩歌,既可以表達對母親的熱愛,有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教育。
【板書設計】
愛
母親 磨煉 兒子
【設計意圖】
母親讓兒子學會獨自看病,其目的是鍛煉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最終的目的是讓兒子學會生活。而在這一過程中時時所體現代,讓我們所感受到的,就是廣袤深遠的母愛。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會認讀生字詞,并理解詞義;
2、從母親的心理變化體會母親對孩子的愛;
3、從結比中體驗心理描寫的作用;
4、試著運用心理描寫表達感情。
一談話——揭示主題
“母”字趣談
......其實母的肚子那么大,不僅是因為這是孕育著新生命,更是因為這里蘊含著對孩子的慈愛、耐心、關心、細心、關心、牽掛等等。
二、對比——體驗母愛
1、自由讀師發的材料(見附件1)
2、交流,你讀出了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狠心、不懂得照顧孩子、不怎么愛孩子......
3、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隨機指導理解:喋喋不休甘情愿、怔住、拖踏(怎樣的腳步聲稱之為拖踏,你讀出了什么?)
4、自由讀文本,現在,你的心里又出現了一位怎樣的母親?你從哪兒讀出來?
隨機板書:關心——逼問——心軟——后悔——譴責——勇氣
隨機理解:按圖索驥 艱澀 像沙漏墜入 忐忑不安
磨練:換詞 這是一般的磨練嗎?
出示: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的 ,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使自己人
。
4、孩子,這就是母親,出示最后一段話,指名讀
孩子,你明白嗎?女生讀
孩子,你讀懂了嗎?男生讀
孩子,這就是母親啊!齊讀
5、 這個大肚子的母字,不僅裝了關愛,牽掛、關心、細心、耐心、更裝了什么呢?(板書:良苦用心)
(指著板書)這些都是母親在磨練孩子時的心理路程,我們叫他心理描寫。作者畢淑敏就是這樣用細膩的筆觸對心理展開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親,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愛。
6、作者畢淑敏通過心理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看似平凡但無比偉大的一位母親和她結孩子的愛。
齊讀心理描寫的句子
三、拓展閱讀
1、其實不僅是這位母親,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她們都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自由閱讀《剝豆》,劃出文3 句心理描寫的句子。
2、交流、朗讀
四、練筆
1、給下面這篇文章加上心理描寫。(附件2)
2、自由練筆——交流
板書設計
附件1
學會看病
兒子長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點兒打蔫兒,就習慣性地摸摸他的頭,在這一瞬間的觸摸中,我知道他在發燒。
“你病了。”我說。
“噢,可能是病了。我還以為是睡覺少了呢。媽媽,我該吃點什么藥?”他問。
我當過許多年醫生,孩子生病了,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給治了,他幾乎沒有去過醫院。這次,當我又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
“你長大了,你得學會看病。”我說。
“看病還用學嗎?您給看看不就行了嗎?”他大吃一驚。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電話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爸爸。”
“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著。反正你們早晚會回家的。”兒子說。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鐘是一分鐘。得了病最應該做的事是上醫院。”
“媽媽,您的意思是讓我獨自去醫院看病?”他說。
“正是。”我咬著牙,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
“那好吧……”他摸著腦門,不知是虛弱還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車,然后到醫院。先掛號,記住,要買一個病歷本。然后到內科,先到分診臺,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查體溫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溫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著。
“媽媽,您不要說了。”兒子沙啞著嗓子說。
我拉起他滾燙的手,說:“媽媽這就領你上醫院。”
他掙開我的手,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我要去找一枝筆,把您說的看病的過程記下來,我好照著辦。”
兩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
終于,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我已經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在我已經好多了。這真是件挺麻煩的事。不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兒子驕傲地宣布。然后又補充說:“您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
附件2
愛 的 皮 鞭
世上最愛你的人就你的父母,誰都會得到過父母的愛,我也得到過,只是得到的方式不同。我有個愛我的爸爸,從小到大都沒被他打過,可這次他重重地打了我。
那是個星期五,我高高興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但這才是惡夢的開始。我回到家放下書包,就跑到電腦前。正要打開電腦時,惡夢就從這里開始了。爸爸突然走過來問:“阿拓,你的衣服呢?”
我忙朝身上看了看,想了想,說:“落在學校里了。”
“那你還不快去拿。”爸爸心平氣和地說。
“星期一到學校再拿。”我說。
“不行,現在就去拿。”
“等會兒。”我頭也不抬,心里一直在嘀咕:
。
看我這么倔強,犯了錯誤還堅決不改,爸爸皺起了眉頭,他心里似乎在想:
爸爸走出了房間,我以為他已經走了,沒想到爸爸拿著皮帶走到我身邊,聲色俱厲地問:“去還是不去?”
我有點害怕,但又想:反正爸爸不會打我的。我就說:“再等等。”
突然爸爸揮舞著皮帶無情地打到我的腿上,我哭著直喊救命,連忙說:“我去,我去。”其實我出門后就坐在樓梯口,想:
干嘛非得今天去?
我現在已經是小學五年級了,我終于明白那時爸爸為什么堅持讓我去拿了,因為爸爸想讓我改掉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在你生病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還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醫院呢?(學生回答)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卻忍心讓他獨自一人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為什么這樣做呢?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一定會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
二、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課前,同學們都預習過了吧?咱們先來認識一下本課的新詞
認讀詞語(出示幻燈片2)
打蔫兒噢怔住喋喋不休搖搖晃晃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墜入忐忑不安毫無疑義拖沓倚靠磨煉冷漠埋怨來日方長聊勝于無(自己認讀、自愿領讀、開火車讀)
有不懂的詞語嗎?咱們有什么方法解決?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有何不懂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采取兩種方式解決:同學間互相解決,留待深入閱讀時理解。)
三、閱讀課文,理解“母愛”
按要求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
把畫出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辯論:母親“狠心”?等待
⑴大家真的認為這是位狠心的母親嗎?(不是)那你又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再讀讀課文,用_畫出有關的句子,同樣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⑵交流反饋:為什么大家都認為她不是一位狠心的母親呢?(指名說自己的理由,并說說你是從哪句話中體會到的)還有補充嗎?還有不同的理解嗎?教師做適當的闡述
四、傾訴體會,升華情感
1.說說讀后的體會。讀了課文,請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把你想要說的話說出來:(1)文中的母親;(2)文中的兒子;(3)自己的父母;(4)自己的同學或小伙伴等。
2.寫一寫。將自己學了課文后的體會,用最簡潔的話寫下來,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或中隊園地上。
五、體會寫法,遷移應用
1.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
為什么說話人都放在后面?強調說話的內容,體現說話人的急切。
母親等待時的后悔自責擔心。仿寫:_______,對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7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母親發現兒子感冒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門后又改變了主意,讓他自己獨自到醫院看病。母親用這種方式對兒子。磨練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文章通過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讓人真切感受到濃濃的母愛。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設計理念
本課采用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邊讀邊勾畫出描寫母親的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感悟母親對兒子的愛。場景訓練,進行寫法遷移,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補白兒子的心理變化過程,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通過寫話練習再次體現此文抓住人物心理表達情感的特點。最后再安排學習課文最后兩段,體會兒子學會看病時母親的心理,這樣安排,不僅整個學習過程有一定的“溫度”,也體現了思想“深度”和情感的“厚度”,學生理解文中母親對兒子這種特別的愛也就水到渠成,主題得到了升華。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母親特殊的愛,激發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磨煉意志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4、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匯報自己讀懂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2、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3、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句子進行匯報并相機指導朗讀:
⑴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⑵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4、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5、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1、說一說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說,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2、寫一寫自己在讀這篇課文過程中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想一想自己報答母愛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一做。當然,我希望我的學生從今天起,對自己的母親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板書設計
20、學會看病
“冷漠”處理 獨自看病
母親 兒子
盡責的愛 “路線圖”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說“母愛”
1、欣賞《懂你》:
同學們,你們知道滿文軍的這首歌要獻給誰的嗎?
(獻給母親的歌。)
2、敘述“母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請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親身體驗到的有關“母愛”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一聽。
(可引導學生從電視電影,課外閱讀,自身經歷等方面去說。)
3、導入新課:
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閱讀課文,懂“母愛”
1、一讀課文:
⑴ 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
(自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朗讀,速讀……然后讓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或與同學討論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⑵ 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采取兩種方式解決:同學間互相解決,留待深入閱讀時理解。)
2、二讀課文:
⑴ 按要求讀課文:
邊讀邊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 把畫出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⑶ 深入理解感悟:
(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親內心矛盾,愛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責,足見愛子之切。)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度日如年”的感覺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磨練的是“意志”,體現的是“至愛”。)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負責任的愛是真愛。)
3、三讀課文:
母愛是廣袤深遠的,母愛的表達也是異彩紛呈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好好體會母親的感情。
(讀好描寫母親語言,心理等句子是重點,讀出感情的變化是關鍵。)
三、聯系實際,贊“母愛”
1、教師引導:
“母愛”的主題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個人從母親那里感受到的“愛”是各不一樣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可以寫首詩,可以唱支歌,可以說幾句話,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禮物……
2、獨自準備。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謝“母愛”
今天,我們通過閱讀課文,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讓她告訴我們母親如何給予兒女“愛”;同時我們也走近了母親的世界,她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被愛是同樣的沉重。“學會看病”不僅是我們自己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對“母愛”的最好報答。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時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它!
【板書設計】
學會看病
母親── “冷漠”處理 盡責的“愛”
兒子── 獨自看病 “路線圖”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反映母愛的廣袤深遠。本課教學目的在于兩方面: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體會母親對兒子的特殊母愛,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二、是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課前預習,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和深入閱讀,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學生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母親對兒子的愛。
2、教學難點:抓住人物語言、心理活動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深情。
(二)、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很貼切,學生讀后會有十分親切的感覺。學生在生活中依賴性較強,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學習本課,不但要全面認識母愛,而且要激勵孩子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語中培養語感,在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學原則,針對單元目標和五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的教學方法有如下三種:
1、情境渲染法:如開始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學中教師及時的點撥、引導和總結;
2、交流討論,共同探究法:以學生當老師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3、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
學法:整堂課上,學生通過品詞析句、討論交流和多種形式的朗讀,完全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在書聲瑯瑯中,在匯報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四)、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錄音磁帶《懂你》,搜集并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文章。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說“母愛”。
1、欣賞《懂你》。
2、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由詞入文
師出示: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
生讀
師:哪個詞不理解
生:“按圖索驥”
師:從字面上猜詞意
師:提示驥是好馬,講述按圖索驥的故事
師:這個詞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瀏覽。
生:兒子按照以前的路線找到看病的地方。
師:是以前的路嗎?
生:是按照母親給他的路線去看病。
師;其實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剛才我們根據一個詞知道了文章的內容。
師:再看一組詞“殘忍、狠心、冷漠”這樣的詞你喜歡嗎?先別急著下結論,默讀課文,你贊同這位母親的做法嗎?
課件出示
我贊同這位母親的做法,理由是……
我不贊同這位母親的做法,理由是……
師:理由越多越好,找到的同學再思考一下,理由充分些。
交流:……
師:剛才說了贊同和不贊同,我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畢竟不是文章的母親,文中的母親到底愿不愿意,接下來我們來做一件事情,找母親心情的句子,讀懂愿不愿意。
出示課件:
劃出母親心情的句子,讀一讀,用文中的內容說說他的想法。
1、我應該讓孩子獨自去看病
2、怎么能夠讓孩子獨自去看病呢?
師:可以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母親的心情如何。
師:母親的耳邊有個聲音說
生讀“我應該讓孩子獨自去看病。”
師:又一個聲音說
生讀“我怎么能讓孩子獨自去看病呢?”
師:一個聲音說讀
師:又一個聲音說讀
師:還有一個聲音說讀
師:又有一個聲音堅定地說讀
師:一直有兩個聲音在響,齊讀
師:這種愿意與不愿意一直在母親的心里煎熬,讀讀這段話“時間艱澀地流動著,……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師:哪個詞寫出母親愿意不愿意煎熬,寫批注。
師:誰來說說你的批注。
生:“忐忑不安”寫出母親的煎熬……
生:“艱澀”寫出對兒子不放心……
師:你把這段話讀一讀。
師:費力地讀,你聽出了什么?
生:時間的煎熬。
生:猶豫不決的心情。
師;有沒有不懂的?
生:“收縮成一團”是什么意思?
師:寫出了什么?
生:疼痛。
生:“沙漏墜入心房”是什么意思?
師:把“墜”換成“跌、掉”怎樣?
生交流
師:這里的“墜”給它組詞
生:墜下。
生:搖搖欲墜。
生:墜落、墜毀。
師:給你什么感覺?
生:恐懼。
師:這個“墜”給你的感覺是……
生:小小的沙漏墜入心房就像飛機墜落,隕石墜落,母親心里的不愿意。
師:請看。
出示“終于,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師:還好,2個小時過去,母親聽到腳步聲,沒來前母親一直在煎熬,哪個
詞寫出母親矛盾的心情。
生:終于
師:母親開了門,倚在門上—— 說些什么?
生寫話交流
師:這件事情過去了,還發生了一件事,快速讀選讀課文《剝豆》,找出一樣的地方。
三、讀《剝豆》
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母親矛盾的心理
我應該讓孩子勝利,不應該有虛假勝利
師:《剝豆》的結尾有一段話,你們去讀一讀
出示“想到自己的瞻前顧后后,……生活是實在的,真……”
師:其實,《學會看病》也有一個類似的結尾,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
師:哪個詞不理解?
生:聊勝于無。
生:比沒有好。
師:聊什么意思?(略微)
師:這個詞什么意思?
生:略微好比沒有。
師:有些才要倒一下。
生:略微比沒有好。
師:現在看看這幾個詞“殘忍、狠心、冷漠”文章表面看寫母親殘忍、狠心、冷漠,其實是在寫……
生:母親愛的方式不一樣,是與眾不同的愛。
師:是啊,不要被表面迷惑,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親的愛的報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想一想,自己的報答母愛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做一做吧。
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誰?
出示“重復而又新鮮地描述愛意吧,它是一種勇敢而之后的藝術。——畢淑敏
(六)、板書設計:
20、學會看病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七)、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位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之真情。
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的重點。為突破這一,我采用了以說與讀、讀與悟的結合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入文本。重心應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這一環節。讓他們從體會描寫,朗讀,研讀中,真正感受到濃濃的母愛。
還讓學生進行了拓展閱讀,讓他們去看選讀課文《剝豆》,這也是一篇類似的文章,一位母親和兒子剝豆比賽,卻讓母親的心起起伏伏,這種復雜,學生也懂了,那是一種深藏的母愛,跟《學會看病》的母親一樣。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對于“母愛”,學生的認識一定會更深刻更全面。當然,我希望我的學生從今天起,對自己的母親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母親發現兒子感冒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門后又改變了主意,讓他自己獨自到醫院看病。母親用這種方式對兒子。磨練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文章通過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讓人真切感受到濃濃的母愛。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特別是閱讀課文的教學應著重指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用于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憑借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自己的學習主人。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4、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匯報自己讀懂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2、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3、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句子進行匯報并相機指導朗讀:
⑴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⑵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4、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5、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1、說一說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說,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2、寫一寫自己在讀這篇課文過程中的收獲。
六、布置作業
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想一想自己報答母愛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一做。
【板書設計】
20、學會看病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練習設計】
1、請在正確讀音下邊打“√”:
⑴ 我看他有點打蔫(niān yān)兒。
⑵ 當我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⑶ 走廊里想起了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tā tà)。
⑷ 時間艱澀(sè shè)地流動著。
2、照樣子,寫詞語:
喋喋不休 搖搖晃晃
喋喋不_ 來日_長 按_索驥 忐忑不_
3、用“假如”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句子,說說自己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⑴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⑵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⑶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教學建議】
1、本文為略讀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初讀課文可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可按閱讀提示,先自讀自悟,把握主要內容,感知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找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體會母親濃濃的愛子親情。在交流感悟體驗過程中訓練朗讀,提示學生的情感。
2、學完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讀完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一寫學習的收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真正理解課文中母親的良苦用心,從而理解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同方式的愛。
【資料鏈接】
1、課外閱讀:
母愛的力量
湯治平曾聽一位朋友講過一個悲壯感人的“鹿跳峽”的故事:一只老鹿和小鹿被一群兇猛的獵豹追逐到了一個峽谷前,那峽谷的寬度太大,超越了鹿的跳躍極限,但老鹿毫不畏懼地跳了。結果大峽谷前出現了這樣一幅壯烈場面:老鹿起跳后小鹿也飛身起跳了,到了峽谷中間,就在老鹿即將墜落谷底的剎那間,小鹿落在了老鹿的背上,并以老鹿的背為支點,成功地實現了第二次起跳……老鹿犧牲了,小鹿躍上了峽谷彼岸,存活下來。
動物的母愛尚且如此感人,人類母愛的力量就更是感天地泣鬼神。這里有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某省一個旅游景區,一部滿載游客的纜車突然從高空墜落,就在轉瞬即至的生死關頭,年輕的母親和父親一起,奇跡般地將不滿周歲的孩子高高舉起,結果,纜車內三十余名游客全部遇難,惟有這個小孩存活了下來……
最近還讀到另外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次日,當救援人員循著哭聲刨開泥土,掀開屋頂,發現一個光著身子蜷縮在屋梁下的兩三歲小女孩竟然活著。救援人員趕緊將小女孩抱出來,可她死活不肯離開,邊用小手指著邊哭喊起來:“媽──!”救援人員沿著隱約露出的一雙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臂高高舉過頭頂,仿佛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個昂首挺立的半裸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肩上,雙手高舉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跡般地成為這場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動物也罷,人類也好,惟有父母之愛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舍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后代。當初,老鹿如果停蹄不跳,它和小鹿毫無疑問都會成為獵豹們的戰利品。關鍵時刻,老鹿選擇了作小鹿的跳板,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小鹿的生命。而年輕父母和盲人父母舍己救子女的壯舉更是愛的力量的最好詮釋。
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奉獻和犧牲是母愛這兩個字眼豐富內涵中最動情和閃光的部分。正是這種博大深厚的愛的力量,繁衍傳承了生生不息的人類社會和萬物生靈,譜寫出永恒不朽、傳誦不衰的愛的詩篇和情的樂章。
漫漫人生旅程,正是無私奉獻的母愛,教會我們用心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世界;也正是這種母愛驚天動地的力量,激勵我們摒棄自私和怯懦,用愛心擁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2、關于母愛的名言、諺語: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鄭振鐸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
──鄧肯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
──【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
──【英國】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
──【印度】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英國】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生病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還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醫院呢?(學生回答)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卻忍心讓他獨自一人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為什么這樣做呢?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一定會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讀幾遍。
2、開火車檢查注音的生詞。
3、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親的感情變化過程。
三、研讀探究,體會母愛
1、全班討論:
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體會到母親怎樣的感情,讀一讀這些句子,讀出這種情感。其主要為:
⑴ 鼓起勇氣,勸說兒子獨自看病,有意讓兒子鍛煉。
⑵ 有些后悔。
⑶ 看著兒子學會看病,勇氣再起。
2、小組合作,互相讀讀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賽讀:
小組代表將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互相比一比,評一評。
四、角色朗讀,感受母愛
1、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傾訴體會,升華情感
1、說說讀后的體會:
讀了課文,請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把你想要說的話說出來:
⑴ 文中的母親
⑵ 文中的兒子
⑶ 自己的父母
⑷ 自己的同學或小伙伴等。
2、寫一寫:
將自己學了課文后的體會,用最簡潔的話寫下來。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12
《學會看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閱讀課文,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會看病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喋喋不休、按圖索驥、忐忑不安、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借助“按圖索驥”一詞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從描寫母親語言、心理的句子感受母親的感情變化;并學會用此方法,描寫人物內心。
3、體會到文中母愛的真諦是讓孩子學會獨立。
教學重點
從描寫母親語言、心理的句子感受母親的感情變化;
教學難點
學會用心理描寫的方法,描寫人物內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認識作者
先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她是作風嚴謹、醫術精湛的內科醫生;她是專業、資深、性情隨和的心理學專家;她也是感情細膩、文辭華美的著名作家。有人說她是文學的白衣天使。她就是畢淑敏。(出示畢淑敏簡介)從老師剛才的介紹中,你獲得了有關畢淑敏的哪些信息呢?(內科醫生、心理學專家、著名作家)就是這樣一位當醫生的媽媽,卻讓兒子獨自去看病,這位媽媽用意何在呢?相信大家讀完這篇課文后一定會明白當母親的良苦用心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她寫的文章——《學會看病》。(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了解文意。
1、出示本課新詞
理解詞語,了解文意指名讀,指導書寫喋喋和驥
理解詞語意思:
按圖索驥驥:良馬。這個成語還有一個故事。傳說春秋時期有個人叫孫陽,他很善于識馬,人們都叫他伯樂,他把自己豐富的識馬經驗寫成了一部《相馬經》。他的兒子就按照這本書去尋找千里馬,結果千里馬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只癩蛤蟆。后來這個詞語指機械地照搬書中的知識或者按照線索尋找事物。
那么這個成語在課文中又是什么意思?請借助填空來說一說。
母親讓(兒子)借助(她給的看病提示)去醫院(獨自看病)。
總結:利用文中的關鍵詞大概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學習略讀課文的好辦法。
過渡:母親為什么讓孩子獨自去看病呢?在讓孩子獨自去看病的背后,這位母親經歷了怎樣的感情變化呢?下面就讓我們從語言和心理兩方面來體會一下。
三、品讀語言,了解內心
1、同桌兩人分角色練習朗讀1-20段中母親與兒子的對話,讀完后同桌兩人討論:從這段對話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體會。
師生合作朗讀。
過渡:通過朗讀對話,我們讀懂了母親內心的想法,那么兒子出門后,母親的內心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出示自讀提示: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句子,感受母親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并在句子旁邊做批注。
四、品悟內心,感悟母愛
交流: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母親當時的心情。
課件出示: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煉他,也該領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點指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后再按圖索驥。
1、從這段話,你體會出母親是什么心情?(后悔)(板書)
2、母親后悔什么?(后悔沒有陪他去看病)
3、句子中有個詞雪上加霜。對文中的兒子來說,雪指什么?(指孩子生病了)我們一起讀讀第1自然段
孩子病了,當母親不僅沒有及時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霜”在課文里指什么?(母親不急著帶孩子上醫院,作為母親,本身就是醫生可以自己給她看,不但沒給孩子看,反而讓他一個人去醫院。)
小結:看,這里不但寫出了我后悔,而且把后悔什么也寫具體了,母親的心理活動寫得非常細膩,緊緊吸引住了我們。
出示: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A、指名讀。
B、詞語是有感情和溫度的,有些詞語聽來讓人覺得如沐春風,而有些則讓人覺得冰涼如水。讀詞語“艱澀”,你有怎樣的感受?
C、中國的詞語很神奇,再看“墜”,這個字是個會意字,在古代,它表示東西從高處落在土地上。請你給墜組個詞。這些詞又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墜可以感受到忐忑不安,墜速度快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中國的漢字真是獨具魅力。)
D、請看詞語“忐忑”,這個詞很有意思,先讀準它。從字形上來猜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寧的,就是——忐忑不安。) 漢字真神奇,從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來,那誰能讀出母親的忐忑不安,誰來試試?(生
E、融入感覺,讀.
每一秒時間的流逝,都像很重的東西砸進母親的心房。而且是整整兩個小時!請你把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總結:從堅定到猶豫,從猶豫到后悔,從后悔到自責,從自責到痛苦,從痛苦再到后來的欣慰,母親的心理變化過程的描寫得真實而生動。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正是通過一系列的感情變化表達出來的。我們以后在寫作文當中也可以運用這樣的心理活動描寫。(板書:心理活動描寫 )
(堅定 猶豫 后悔 自責 痛苦 欣慰)
五、課堂練筆,體會心情
母親就這樣,等了兩個小時飽受折磨。還好,兒子終于回來了,終于聽到腳步聲了。此時此刻,母親倚在門上,看到兒子回來,肯定有千言萬語要對兒子說,請你以孩子為開頭,寫幾句母親想對孩子說得話。
出示:我開了門,倚在門上:“孩子——。”
學生練筆,交流.
六、感悟主題
1、同學們,母親僅僅讓兒子學會看病嗎?還讓兒子學會什么?
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這正是母親的良苦用心啊!一起讀一讀母親的真情告白吧!
出示:最后一段。
感謝這位用心良苦的母親,她不僅磨練了孩子,也讓我們從中獲得啟示思考。
七、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孩子,我為什么打你》,相信大家對這位母親有更深的認識。
2、小練筆:學習作者矛盾的心理描寫,根據提示場景寫一寫。
買文具時,店老板多找了5元錢,我手里捏著這5元錢,心里想……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
三、教學難點: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四、教學方法:討論 交流 合作學習 自讀自悟
五、教學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談話導入
激趣讀文
初讀課文
感知內容
再讀課文
體會情感
拓展延伸
讀寫結合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4、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匯報自己讀懂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1、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2、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3、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句子進行匯報并相機指導朗讀:
⑴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⑵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4、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5、分角色朗讀全文。
1、說一說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說,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2、寫一寫自己在讀這篇課文過程中的收獲。
以學生為主體,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與生命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以“說”與“讀”、“讀”與“悟”的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獲得思想的啟迪,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七、板書設計:
20 學會看病
媽媽 ———愛 —————兒子
︱ ︱ ︱
“殘忍”———教 ———— 獨立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情深。
課前布置了學生去預習,要求充分地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學生自學后,我通過“把自己在預習中碰到的好詞語推薦給同學們” 的方式進行反饋。從課堂上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掌握基本上都能通過預習解決,教學中,我只是順著學生的自學加以點撥,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個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如喋喋不休、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
文章很長,有些語句也較難理解,學生也很難讀懂母親的心,在預設教案時,我想到了我也是一位母親,有著和本文的作者畢淑敏相同的感受,母親的心是相通的,母親之間當然容易產生了共鳴,但母親的心孩子們卻不一定讀得懂,所以,課堂上我就設計了分角色的學習,想以我這位母親為載體,引導學生體會這份濃濃的母愛。不論我們的計劃考慮得多么周密,都只是預設。“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學生會學到怎樣的程度,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在“后教”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按照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邊讀書邊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然后交流。
走進文字。就這點來說,今天的教學,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學生走進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后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里”,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但也從學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學生的理解畢竟是粗淺的,只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就有學生不能讀出母親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責是因為愛子之切。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出了我在課堂上的教學機智還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在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太過于牽引。
體會母親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是重要的手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我穿插在學生交流感悟體驗之中,這里我也注重了點撥、小結、激情,“推波助瀾”,激發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
學完課文,我拋出“做為母親的我也很想知道當你拿著我給你的路線圖,搖搖晃晃地獨自到醫院里看病的時候,你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的問題,以兒子的角度來說說看病時的心理活動,目的是為了學習課文的心理活動的描寫,聯系自己的類似經歷,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可惜時間倉促,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母愛”
課前欣賞vcd《母親》,感受母愛。
導入新課:
◆欣賞過歌曲,大家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靜吧?此時你最想說什么呢?
◆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卻非常的“狠心”。這究竟是為什么呢?這節課,咱們一起來學習20、《學會看病》(幻燈片1)
二、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課前,同學們都預習過了吧?咱們先來認識一下本課的新詞
認讀詞語(出示幻燈片2)
打蔫兒噢怔住喋喋不休搖搖晃晃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墜入忐忑不安毫無疑義拖沓倚靠磨煉冷漠埋怨來日方長聊勝于無(自己認讀、自愿領讀、開火車讀)
◆老師知道,我們班有很多朗讀能手。你愿意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嗎?
三、閱讀課文,理解“母愛”
1、感受母親的“狠心”
⑴文章當中母親有這樣一句話“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出示幻燈片3)她到底狠心在哪里呢?請快速地讀一讀課文,把相關的句子用﹋畫出來,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空白處。
⑵交流反饋:誰來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了母親的狠心?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2、理解母親的“狠心”
⑴大家真的認為這是位狠心的母親嗎?(不是)那你又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再讀讀課文,用_畫出有關的句子,同樣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⑵交流反饋:為什么大家都認為她不是一位狠心的母親呢?(指名說自己的理由,并說說你是從哪句話中體會到的)還有補充嗎?還有不同的理解嗎?教師做適當的闡述
三、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總結: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卻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她為了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忍痛讓兒子獨自找醫生看病。同學們,你一定為母親這種用心良苦的愛子真情深受感動吧!回想我們自己的母親,往事歷歷在目,此時你又想對她說些什么呢?請拿起你的筆,把對母親的心里話寫在紙上!(桃紅心形紙片)《母親》的音樂再次響起。
師:(教師巡視指導,可指名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學可以把自己寫好的話,念給同學聽聽,再貼到黑板上。想一想應該怎樣貼?生:媽媽,以前你每次打我的時候,我都很恨你,現在,我才知道,其實,你是深愛著我的呀,你打得越重,你就愛我越深,你的心也越痛呀!
◆教師小結:同學們,“學會看病”不僅是我們自己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對“母愛”的最好報答。母愛的表達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時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我們的母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