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匯編(精選3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匯編 篇1
汲取《藤野先生》一課的教訓,我在上《我的母親》一課前仔細的分析了這一課的特點:《我的母親》一課在感情上可以說是《藤野先生》的延伸,在寫法上都是借助兩三件相關(guān)的.事來刻畫人物,同時正面?zhèn)让嫦嘟Y(jié)合。不同的是《我的母親》這一課很接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因此,這一課我采用了對比閱讀的方式,再閱讀中兼有寫作。第一課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讀完課文并按以下要求寫作:借助兩三件相關(guān)的事來刻畫人物,同時正面?zhèn)让嫦嘟Y(jié)合(可參照課文從學習、做人即為人處世方面去寫)以《我的--》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第二課時我給每個學生發(fā)了一篇朱德的《我的母親》,把學生習作,課文和朱德的《我的母親》三篇進行對比閱讀,通過對比閱讀,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加深了同學們對文本的理想以及文本所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的徹悟。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是:這樣的課充實,能學到真本領(lǐng)。從這一課我也懂得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在是守著一本課本縱橫天下的時代,課前課后我們要準備的有很多很多。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匯編 篇2
在這堂課的教學設(shè)計過程中,原本準備抓住文本中“廟”的問題深入。因為小說多次“不厭其煩”地敘寫“廟”的“年代久遠”、“連根卷走”,還有后來現(xiàn)代化高速公路進駐后的變化以及村民對利益的趨之若騖等,來探討星新一通過代表“傳統(tǒng)和信仰”的廟宇被“連根卷走”,“洞”開始出現(xiàn),以此深入探究作者對現(xiàn)代化社會深層次問題的隱憂。
對文本的思考細讀還讓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新發(fā)現(xiàn),自己也為之興奮,所以自信地選擇了《喂——出來》一文來參賽。但后來考慮到其他中學學生不一定能領(lǐng)悟到這一層面,只能將許多有價值、有意味的探討忍痛割愛,或?qū)⑵浞湃氲阶詈蟮奈淖殖尸F(xiàn)中,或束之高閣了。僅從最后呈現(xiàn)在課堂上的環(huán)節(jié)和效果來看,的確是我自身存在的諸多“漏洞”來我跌跌撞撞。為此,我再次進行了粗淺地反思,在此特就教于方家同仁。
第一.課堂組織的稚嫩和教學經(jīng)驗的匱乏,讓原本存在的“漏洞”進一步暴露。就我這堂課的教學預(yù)設(shè)而言,教學設(shè)計的新穎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fā)揮。也許是一個典型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實施的不默契表現(xiàn),兩者沒有自然融合造成了課堂的僵硬。這是我今后最需要思考的,也是我本次失敗最沉重的收獲。我想,首當其沖的原因是課堂組織的稚嫩和教學經(jīng)驗的匱乏,所以出現(xiàn)問題后就不免緊張,而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這種緊張狀態(tài)不僅影響到了課堂的從容和節(jié)奏,也影響到了學生的情緒和發(fā)揮,所以課堂一下子就干澀起來,由此也走向了可怕的惡性循環(huán)。這急需我于今后的教學中,更關(guān)注自己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實施間的融合,更關(guān)注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更關(guān)注自己對課堂“火花”的抓取和課堂機智的.訓練,以求課堂組織的成熟和圓潤。我的“眼里沒有學生,只有教案”,沒能“帶著鐐銬跳舞”。課堂其實和格律詩歌一樣,也是“帶著鐐銬跳舞”。在一堂課的有限時間、有限空間和陌生化的學生和緊張化的氣氛中,這些“鐐銬”一下子就把我這個“初生牛犢”給束縛住了。面對原本想讓學生在有趣的想像中“熱身”,更從容地進入課文,誰知學生的不佳表現(xiàn)一下子把我打入冰窖,不由自主地進入了緊張和急躁狀態(tài)。于是,心中就只剩下了干枯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閃光點,學生的出彩和火花被熄滅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不可能會有最大程度的激發(fā)。當時王老師“眼里沒有學生,只有教案”的評點閃電般擊中了我,汗顏后的反思更深入人心。
第二.教師的自身條件限制,尤其是課堂語言和語音語貌的“漏洞”明顯。面對諸位前輩高手的出色表現(xiàn),面對他們的灑脫自如,面對他們出色的教師功底,雖然我也“對課堂愛得深沉”,但我終究只能自慚形穢地“用嘶啞的喉嚨歌唱”了!加上我習慣了杭外課堂的大容量和快節(jié)奏,所以語速很快,以致于許多精彩點睛之處也被我快速而過,落下了如“水漂”般“滑”過水面的下場……這些都將不斷提醒我這些“硬傷”對于語文老師而言,是必須改正克服的。
第三.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更加注意自己的語音面貌的改善和課堂教態(tài)的改進,否則奢談?wù)n堂的灑脫自如,更奢談“如沐春風”了!
以上就是我這堂課“進去”前后“出來”的一點粗淺想法,零零碎碎,不成體統(tǒng)。也許,我應(yīng)該對自己的“漏洞”使勁呼喊一聲“喂——出來”!以呼喚出自己的問題和反思,呼喚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自信,也呼喚出眾前輩高手們的不吝賜教!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匯編 篇3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zhì)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后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tài)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體現(xiàn)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凸現(xiàn)語文本體,凸顯語文課程審美特點,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分析,做了精妙的設(shè)計。
教學片段一:先抓首尾,再探中間。
1、學生初讀課文后,交流: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你在哪里找到的答案,能說說你的理解嗎?(學生:寂寞、不自信、孤單)
2、剛才同學們說英子自卑、孤單,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它概括了英子的這些表現(xiàn),哪個詞?大家找一找。▽W生:憂郁)
3、她就這樣一直憂郁下去了嗎?沒有?你從哪里知道她沒有一直憂郁下去?(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
4、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郁,后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是什么使英子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
[把第一自然段中英子經(jīng)歷掌聲前的形象了解后,直接引導學生讀到第四自然段,看到英子經(jīng)歷掌聲后的驚人變化,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是什么力量如此神奇?]
教學片段二:以悟代講,以悟促情。
1、默讀第二、三自然段,畫出描寫英子動作和神態(tài)的語句,多讀幾遍,想一想英子是怎么想的,在空白處寫一寫。師問:誰來讀一讀,說一說呢?
2、學生讀句子,把自己當作英子,說說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其余同學結(jié)合課文中的詞句進行補充說明。
3、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通過朗讀來啟發(fā)學生感悟課文人物的心理、情感,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融入到新一輪的朗讀中。]
教學片段三:抽絲出繭,對比理解。
1、我們的課題是掌聲,在第三段中,寫到了大家的幾次掌聲?(兩次)
2、這兩次掌聲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支持、鼓勵;第二次是稱贊、表揚)(板書:支持、鼓勵、稱贊、表揚)
3、帶著不同的感情來讀兩次掌聲。
4、對比兩個“一搖一晃”。
師點擊出示: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的走上了講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聲里一搖一晃的走下了講臺。師問:大家看,這兩句話中都有“一搖一晃”這個詞語。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嗎?(生答:第一次的心情是緊張、害怕;第二次的心情是高興、愉快)
[如何讓學生領(lǐng)會英子的內(nèi)心變化,從而體現(xiàn)掌聲對英子深遠的影響,就要讓學生學會對比。英子上臺前后的心理變化要讓學生對比;英子經(jīng)歷這一次掌聲前后的變化要讓學生對比;幾年后的英子和當初的英子也要進行對比。對比是學好這篇課文的一座重要橋梁。]
二、挖掘教材空白點,學會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xiàn)揣摩人物心理,激發(fā)思維。
教學片段一:“猶豫”處填白。
師:英子,當我叫到你時,我看到你猶豫了一下,才慢吞吞的站起來,眼圈還紅紅的,你在猶豫什么?
生:如果上去的話,同學們會笑話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話,老師會批評我。
教學片段二:“掌聲”處填白
師:同學們你們的掌聲這么熱烈這么持久,你們肯定是想借這熱烈持久的掌聲對英子說什么吧?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會講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們會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難過,我們不會笑話你。
師:同學們,我又一次聽到了這熱烈的掌聲,這一次你又想借掌聲對英子表達什么?
生:英子,你講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動人了,以后歡迎你再為我們講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聲音真好聽。
教學片段三:“感動”處填白
師:英子,聽了同學們這熱烈的掌聲,你為什么流淚了呢?
英子:因為我沒想到,同學們不但沒有笑話我,還用掌聲鼓勵我,我非常激動。我一定要講好。
師: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為什么?
生:感謝大家對我的表揚,我還要繼續(xù)努力;謝謝大家的稱贊,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們中間和你們一起快樂地學習、游戲。
三、拓寬教材精神領(lǐng)域,把愛化做支持、鼓勵、表揚、贊許。
在這篇課文中,英子因為同學們的兩次掌聲改變了性格從而也改變了人生。課前閱讀提示說掌聲是一種愛的表現(xiàn),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掌聲遠遠不是一個愛字能包括的,它還能細化成支持、鼓勵、表揚、贊許,從而也教孩子們明白在生活中我們能把掌聲送給更多像英子這樣需要掌聲的人,他們不僅是殘疾人,還可以是貧窮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邊成績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
上完這節(jié)課,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lǐng)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lǐng)。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悅、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反反復復地朗讀,一次次地穿越語言文字,還文本以形象,還文本以畫面,還文本以情感,變他語為己語,化文境為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