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牛比賽》課文教學反思(精選4篇)
《騎牛比賽》課文教學反思 篇1
《騎牛比賽》是一篇描寫南美洲的騎牛比賽的課文,通過對課文中一個騎士的描寫,顯示出他的堅定的信念和不怕失敗的精神。教學這課,我把教學重點定為:體會騎手的技藝高超,理解騎手說的話,并懂得“只有刻苦練習,才能獲得高超本領”的道理。我重點抓住以下環節。
一、“好幾個騎手騎在野性大發的公牛野性大發的公牛背上,只兩三秒鐘就摔了下來!弊霰容^。
問:小朋友們,這些騎手停留在公牛背上多久。孔屛覀円黄饋砀惺苓@兩三秒鐘的時間吧。(全班坐端正,感受三秒鐘時間)時間長嗎?(指導讀好句子,重讀“野性大發”、“兩三秒鐘”)
再問:這頭牛好厲害,難道沒有騎手能制服它嗎?
二、“只有一個騎手技藝高超,盡管公牛瘋狂地上下蹦跳,他還是牢牢地騎在牛背上!眴枺盒∨笥,牛聽話了嗎?當這位騎手上去了,牛還是——上下蹦跳(指導讀好)野牛蹦跳地可瘋狂了,這就是——瘋狂地上下蹦跳。(指導讀好)
問:這時騎手的表現是什么呢?(騎手牢牢地騎在牛背上。)牢牢地是怎樣的?再看看其他選手的表現的圖片,對比一下,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騎手呢?(了不起的騎手,技藝高超的騎手,本領特別大的騎手……。)
三、理解“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
問:小朋友,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曾經”是什么意思?什么時候摔下來上千次?(設計情景)清晨,人們還在睡覺的時候,騎手在?天寒地凍,人們在家取暖,騎手在?練得滿頭大汗了,騎手還在?一次次地從牛背上摔下來,騎手?他一次次刻苦地練習,不怕失敗,終于,他成功了,所以他說——(齊讀)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重讀“上千次”)
問:你學了這課明白了什么?師出示幾句成語,引導學生朗讀背誦:1。失敗乃成功之母。2。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3。要想成功,先下苦功。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反思過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強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二、備課要精,課堂上更要做到少講、精講,發揮教師的引導、點撥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多發展能力的機會。
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滲透課改中“嘗試創新,合作探究”的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騎牛比賽》課文教學反思 篇2
《騎牛比賽》一課主要通過描寫騎牛比賽過程的精彩、激烈,反襯出騎手想要牢牢地騎在牛背上,必須刻苦訓練!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高超的技術是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得來的,只有不怕吃苦,經得起摔打,才能學到真本領。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抓住“特別”一詞,先讓學生說說可以換個什么詞語,如“十分”、“非!钡,再用“特別”說一句話。再讓學生到第二段里找出寫人們愛看的詞語:“擠滿”、“興致勃勃”。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又能讓學生體會南美洲人對騎牛比賽“愛”的程度。
由于騎牛比賽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幾乎一點認知也沒有。所以在第二段的教學中,我通過播放騎牛比賽的片段,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把觀眾的'興高采烈、騎手的技藝高超、公牛的瘋狂撒野,特別是比賽的緊張刺激都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其次通過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上觀眾的人數、表情來理解“擠滿了”和“興致勃勃”這些詞語,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觀眾、騎手、公牛的表現,進一步內化積累課文中大量鮮活的語言材料。這時,無須太多的分析、講解,學生自然能抓住關鍵詞語,讀出趣味、讀出情感。
但在第三自然段的處理上,我覺得還是很欠缺:學生對騎手的話理解得不是很透徹。我在想,如果能找出一段騎手練習的視頻,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到騎手在訓練時承受了無數別人無法知道的艱難、挫折,才有今天“牢牢地騎在牛背上”。
《騎牛比賽》課文教學反思 篇3
《騎牛比賽》一文,作者用精練的語言生動地表現了騎牛比賽的精彩場面:“好幾個騎手騎在野性大發的公牛背上,只兩三秒鐘就摔了下來。只有一個騎手技藝高超,盡管公牛瘋狂地上下蹦跳,他還是牢牢地騎在牛背上。”然而要求思維比較直觀的一年級小學生來理解它,是比較困難的。在備課的時候我忽略讓學生表演的形式來理解“什么是瘋狂地上下蹦跳”、“ 牢牢地騎在牛背上”。其實在這時候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方法。在理解“高超的技藝”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高超的技藝”,“高超的技藝”是怎么得來的。學生找出騎手說的一句話,我就放手讓學生討論這句話的意思。這樣,層層深入地思考討論,學生理解了騎手話語的意思,知道了“高超的技藝”形成的原因,懂得了“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學到真本領”的道理。這種教學思路由具體到抽象,運行自然,學有成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我讓孩子們自己去體會哪個句子寫得更好。經過品讀,孩子們自然都能感受到第一句比較好,在討論交流中,他們進一步明白了:因為“興致勃勃”寫出了 “大家”的心情,說明大家都很高興,也表現出了他們對騎牛比賽的喜歡。而第二句只寫了大家在干什么,沒有寫出他們的心情來,我們讀的人就不知道觀看騎牛比賽的人的心情是怎樣的。但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沒有注意語言點的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還語文以本色,應時時不忘語言文字的訓練,要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在比較中體會,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積累,做到厚積而薄發,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定會日漸提高。這也是我在教學中所欠缺的。也是我們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騎牛比賽》課文教學反思 篇4
我個人對第2自然段的處理比較滿意,一改以往把字句破碎開來分析,而是跟著學生的回答來設計問題,正如鎮江教研室的一位領導所講:教路跟著學路走。這一片斷的特別之處就是從理解“高超的技藝”入手,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高超的技藝”,“高超的技藝”是怎么得來的。學生找出騎手說的一句話,教者就放手讓學生討論這句話的意思。這樣,層層深入地思考討論,學生理解了騎手話語的意思,知道了“高超的技藝”形成的原因,懂得了“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學到真本領”的道理。這種教學思路由具體到抽象,運行自然,學有成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