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語文教學反思(精選3篇)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 篇1
《路旁的橡樹》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工程師和工人的心理變化。學生之所以難理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工程師和工人在筑路時有哪些權利,什么又是不可以做的。學生很天真,他們認為改設計方案很簡單,這樣就無法理解工程師和工人們的沉默不語和那沉重的嘆氣聲。所以接下來我就為他們講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工作及權利,以及違反規定之后可能會有的.后果。學生聽了老師的講解后,理解起課文內容更容易了,這時我又和學生一起將整個故事重現,用老師的述說、動作、語言,將學生帶到施工現場,進一步體會。并讓學生將工程師和工人的想法說出來,培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許學生說的和教參中的標準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肯定。
我們經常說讀中悟,但只有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讀,連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讀再多也是徒勞。其實現在很多課文中都出現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不符的情況。這時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讀,而是了解時代背景、那時人們生活習慣等有助于感悟課文的細節。比如:《燕子專列》中政府包車之舉為什么讓人欽佩?那就要向學生介紹當時的生活環境,以及包一列火車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資多少,適當的了解這些對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 篇2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色。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在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為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調動其情感參與,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新,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課題《雨點兒》中的兒化音是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指名學生朗讀課題后發現問題,于是提醒學生注意有個“兒”,但是學生仍不能讀好這個兒化音,于是我就進行了示范讀,告訴學生讀好“兒化音”的方法,兩個字連在一起讀快點,舌頭圈起來,然后讓學生聽我讀再讓指名讓學生讀,有個別學生會讀,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學生逐漸能讀好這個兒化音。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難點,在指導學生認字時,我針對不同生字采用不同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對于“數”這個字有兩個讀音,為了讓學生理解兩個讀音的用法,我引導學生采用組詞的方法理解,識字應該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千萬不能孤立認字。
學完字之后,我讓學生讀生詞,在這里我覺得自己的設計比較巧妙。“數不清”這個詞先讓學生理解其意思,然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發散學生思維,擴寬學生知識面,學習不能學死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對于“數不清”和“飄落”這兩個詞的意思,我沒有放在課文中學習。在學詞的時候就進行理解。對于飄落這個詞,我才用直觀的“紙片飄落”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看了這個動作,學生就明白了,不用老師過多解釋。然后體會到很輕的東西才能飄落。還有什么能飄落呢?學生就開始說“冬天雪花從空中飄落;紙片從天上飄落;秋天樹葉從樹上飄落”在練習這個飄落的詞語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______從__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
《雨點兒》2-4自然段是對話訓練,我先示范朗讀,再讓學生讀,再采用分角色朗讀,經過多次朗讀之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內容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懂了,這時候,我又讓學生說說,你還有什么不懂,會思考的孩子就說了:“小雨點為什么要求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為什么要求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其實表面上是他們在提出問題,但其實是我在引導他們學習,引出下面的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找答案。
要教學生做真人,做真事,那么每節課的德育訓練也非常重要,就要告訴學生從一點一滴小小的'事情做起,課后要求學生愛護花草,為教室里的花草按時澆水。
其實這節課我也有很多失誤的地方,經過反思,發現本堂課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安排上不夠緊湊,學習第一節的時間過長,使得第二、三、四、節的教學顯得倉促;部分教學環節落實不夠到位。特別是最后寫字環節,顯得倉促不扎實,其實可以課后再教,處理教學設計還不夠靈活。在學完課文之后的拓展訓練,假如你是雨點兒,你想去哪里?沒有進行,這是我這節課最大的失誤。一次教學實踐一份教學反思帶來的將是一份成長,雖然課上的還不盡如人意,但卻讓自己收獲多多。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 篇3
鮮花什么時間開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飛行本領,玩耍卻玩出了大名堂,怎樣巧妙找到丟失的駱駝,這是多么有趣的內容啊。本組課文講的就是這些內容。有的講對植物有趣觀察和發現;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課文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全組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共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花鐘》《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讀課文《找駱駝》,且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網),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本組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花鐘》一課將學生引領進入“花鐘”的奇妙世界之中,學習課文是如何借助語言對花開進行豐富精妙的表達的,體會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從而扎實學生語文功底,體現了語文學科特點。教學《蜜蜂》時,我真實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玩出了名堂》一課教學后,讓我反思到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找駱駝》一課教學,教給了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