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和金魚》教學反思(精選3篇)
《漁夫和金魚》教學反思 篇1
《漁夫的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圍繞導讀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1.讀好人物對話,感悟形象特點
本文一大特點就是人物對話非常生動,課文亦是以對話展開情節的,所以讀好人物的對話,就把握好了漁夫和惡魔的形象特點。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與語氣,夸張地讀出兩人物的口吻。同學繪聲繪色地朗讀,生動展現出惡魔的狡猾、兇惡和漁夫的從容機智,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學們準確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點。
2.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
在賞析課文之后,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首先請學生把課文分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內容,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說的是魔鬼要殺漁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戰斗的結果,漁夫用智慧戰勝了魔鬼。最后把每段的主要內容串起來就行。又請學生總結了這種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認真閱讀課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么,然后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脈絡理清后,學生都能抓住要點進行概括,說的很到位。
不足:個別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態度不認真,怪腔怪調,老師要正確引導。
《漁夫和金魚》教學反思 篇2
我讀過許多故事,雖然大部分都是美滿的,但是我今天讀的故事卻是相反的。那就是《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里面講了一個漁夫捕到一條金魚,結果金魚說讓漁夫放了它。它可以幫他實現愿望,由于漁夫和他老婆過著貧窮的生活,所以漁夫的'老婆提了愿望,結果后來愿望越來越過分,越來越無理,所以金魚又讓漁夫和老婆過上了貧窮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第一,做人不能太貪心,要學會滿足。因為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第二。靠別人得到的幸福是短暫的,是不會真正幸福的,只有靠自己的勞動得到幸福是永久的,是真正的幸福。我想,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實現我的理想,我的愿望。不能依賴他人,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屬于我的未來,我的幸福。
《漁夫和金魚》教學反思 篇3
童話故事總能喚起孩子的幻想和美夢。《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其中《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漁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經歷的因貪欲過度而最終無所獲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對本活動的理解和看法。
從教學策略來看,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導入——自主閱讀——理解閱讀——情感升華,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來理解圖畫故事的意義,將幼兒引入文學欣賞的氛圍,感受閱讀的快樂,最終形成自主思考。接著,通過展示與故事相關的圖片,清楚地交代故事發展的過程。最后,請幼兒觀察每次漁夫去找金魚時海面發生的變化,通過集體討論,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貪婪。
從教學目標來看,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活動環節清晰,且層層遞進。
整個活動,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努力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應該付出,過度貪欲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