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海的女兒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海的女兒教學反思 篇1
《海的女兒》是一則童話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海的女兒,小人魚第一次浮出海面救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并且深深地愛上了王子,為了能夠得到王子的愛,不惜勇敢追求,最后化成泡沫的故事。
課前我以童話故事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同學一起交流安徒生的資料,拉近學生與筆者的距離,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由于課文篇幅比較長,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并且學生現在已經讀六年級了,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了,所以上課伊始我采用開火車的方式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發現學生回家做了充分的預習,都能做的流利地朗讀課文。所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先粗略地交流一下自己的讀書所獲即對課文有了哪些了解。我打破了以往的方式讓學生在瀏覽課文或者默讀課文,而是播放課件讓學生結合課件一起回顧課文的幾個重要片段,說一說哪個片段,環節最打動自己,說一說自己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也可以回到課文中有感情地朗讀文中感人的語句,進而幫助學生感受小人魚的善良、勇敢、執著。這樣既抓住了重點,又就節省了時間。通過小組討論課文的學文提示中的問題:小人魚經歷了那么多的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嗎?故事的結局讓你感悟到了什么?深刻感悟小人魚的美好品質。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從童話故事中品悟人物的品質或者蘊含的道理。接下來的環節我也沒有像以往一樣讓學生再對一篇課外的文章,而是以小組的形式交流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示。這樣可以增加學生課堂的.閱讀量。我還制作了課件,讓學生根據課件的圖片猜一猜童話故事的名字,檢閱學生的閱讀量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為學生推薦安徒生不用時期的不同代表作品。
本節課從備課到授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最令我滿意的環節是比一比誰知道的童話故事多,學生結合課件猜童話故事的名字,有的同學真是幾乎都能猜對,而有的同學幾乎一無所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如讓學生先在小組講故事,再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有的同學語言不夠精煉,概括能力不夠強,耽誤了一些時間,沒能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交流展示中。今后我要重點培養學生概括表達的能力,力求語文課堂盡善盡美。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海的女兒教學反思 篇2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的奇妙想象以及感受人物的真善美。整堂課下來,學生們通過尋找打動自己的地方很快得出小人魚善良勇敢為愛犧牲自己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后來新編結局的環節中都能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希望給小人魚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學生能夠感知并認同這樣的形象是這節課中比較好的一點。但在課文的結尾故事以悲劇的形式呈現,與學生們希望的美好結局出現矛盾。我抓住這一矛盾的產生,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安徒生安排悲劇的用意是為了更加突出小人魚的人物形象,從而更好的把握語文要素中提到的感受人物的真善美。
本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找到打動自己的地方以及說出打動自己的理由。四年級學生對故事已經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通過概括能夠更好的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在上課過程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到打動自己的地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在這一部分中,我通過課堂作業本的引導,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一下子不能準確的概括出小人魚做的事情,而是直接說了打動自己的理由,所以在引導的過程中我還需要更明確。
一堂課下來,我清楚的感受到了學生眼中的童話人物的美好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說不同的年齡段讀《海的女兒》都有不同的感悟,常讀常新,這一次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再一次深入《海的女兒》我也收獲頗豐。從學生和自己的視角都體悟到童話的神奇和力量。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海的女兒教學反思 篇3
本課節選自《海的女兒》的開頭部分,主要介紹了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情節的開端,故事性并不強,因此從情節出發開展教學的路走不通。所以我決定另辟蹊徑——從氛圍和人物形象出發,教學本課。
一、激情導入
以丹麥首都入海口的一座標志性建筑——小人魚雕像導入,既能吸引學生,讓他們領略到異國風情,又能體會到安徒生童話的美妙,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影響力,從而促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安徒生童話,激發閱讀童話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把握相關信息,如故事的主要內容、劃分段落層次、初步的感悟等。這樣一方面梳理了課文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學生自讀能力的訓練,培養了他們歸納、感知、表達的能力。
三、重點研討
按照兩個大的板塊(景物、人物),結合具體的句子,分析課文、品讀課文。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快中有慢,慢中有細,細中有品,能說出小人魚的人物形象,能體會課文語言文字的優美性和童話的夢幻感,深入了解安徒生童話的風格。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海的女兒教學反思 篇4
《海的女兒》是個經典童話,童話對小學生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逗5呐畠骸肥且粋美得讓人心碎的故事。心愛的人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小人魚本可以理所當然地贏回屬于自己的愛戀,卻又不得不為了他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她令人心傷的遠逝成為人類心靈凈化的經典。每一次讀《海的女兒》,都是一次心靈的凈化;這一次講《海的女兒》,卻是我心靈的錘煉。
1.教學效果(思效)。
孩子們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文本的語言比較通俗易懂,孩子們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內容。我決定采用正反兩方辯論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孩子們在激烈的辯論中完成對本課深層含義的挖掘。于是,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小人魚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可最后卻變成了泡沫,你認為她是成功的嗎?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班級辯論的氣氛濃郁。有的說,她是幸福的,因為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還有的說,我認為她是不幸的,她為了王子犧牲了那么多,王子卻娶了別人。有的說,我認為她是幸福的,雖然王子沒娶她,但是文中說王子已經越來越喜歡小人魚了,這個是最重要的。竟然還有人說,愛就是付出,小人魚雖然變成了泡沫,可王子的幸福就是她的幸福。教室里熱鬧極了,下課的鈴聲已響,可孩子們絲毫沒有停止的想法。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抒發著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2.教學收獲(思得)。
這堂課比較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課堂上,聽孩子辯論,我微笑著,頻頻點頭。讓我欣喜的是,我的寶貝們真的長大了,小人魚帶給他們的喜怒哀樂,也是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得失的理解,他們悄悄地從小人魚的身上學到了愛與付出、慈悲與善良。讓孩子變得有思想、有見解,不正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之一嗎?
3.不足之處(思失)。
課堂上沒有用眼神或者語言對學生的發言做出鼓勵性評價,即使有一些,語言評價、身體激勵也不夠豐富多彩。課上太嚴肅,師生之間不夠融洽和親密,缺乏相互交流、鼓勵和信任,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4.改進措施(思改)。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要注重個人業務學習的提高,多讀教育學方面的書籍,完善自己的教學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成為學生歡迎的教師。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海的女兒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故事性強,語言樸素,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易于閱讀和理解。
1、自主學習
本課我著重指導學生運用在前幾課學到的讀書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不逐段講讀,不把略讀課文上成精讀課文,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直面文本,理解文本。
讓學生直面文本,充分讀書,積極交流,與作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以構建理解的橋梁。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可以實現人格對等的精神交流,實現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和評判,實現學生個性的自我超越。
3、用心體會童話人物的情感。
感言于心,并化為語言,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心靈的對話中就會充滿活力,學生能更好地將自己置身于童話故事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
一堂課下來,我發現,我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實現了,學生也比較配合。但是,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由于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學生在讀課文時讀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另外內容的銜接也還不夠緊湊。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