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生物走進細胞教學反思(精選4篇)
高一上冊生物走進細胞教學反思 篇1
《動物細胞工程》之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是我近期嘗試的一節公開課,分別在重點班和普通班進行了教學,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我在教學內容和策略上做了不同調整,教學視頻因為網絡原因總是上傳不上去,所以我就教學情況做以簡單反思:
1、教學導入我在重點班和普通班用了同樣的素材,抓住近期新聞熱點“孤獨的白犀牛”,從保護瀕臨滅絕的生物入手,滲透"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保護生物”的觀點,很好的引發了學生們的興趣。我處理的不同點在于,普通班這個素材主要是我展示圖片并介紹新聞,而在重點班,我是讓學生自己介紹。
2、在新課推進過程中,對于普通班的學生,我相對引導的多一些,比如不同層次克隆的總結歸納、動物克隆與植物克隆的比較,動物體細胞核移植過程的歸納整理,這些問題的處理是我和學生一起梳理歸納,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技術;而在重點班,我的主要作用是鋪墊,設置情境、設計逐漸深入的思考討論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交流分享,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分析、逐步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自己整理歸納。
3、從教學效果來看,兩個不同層次班的學生都對本節課興趣濃厚,普通班因為老師引導的多一些,所以在知識的整理與掌握上較為扎實;有效完成了本節教學的知識目標;重點班的學生則對能力訓練更為到位些,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歸納整理的能力在本節課中都有提高,不足之處在于,因為學生討論熱烈,課堂時間有些緊張,關于克隆所存在的問題課堂上沒有來得及涉及,最后留作學生們課后查資料了解。
4、根據本節的教學情況,我們進一步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得進行分層教學,普通班的教學在強化知識目標的同時能否加強能力的訓練;重點班的學生在加強能力訓練的同時能否兼顧教學容量和進度,另外重點班里如何兼顧生物基礎較弱的學生,這也是個讓人困惑的問題,我們目前采取的辦法是,相對簡單些的問題留給學習較弱的學生,也就是課堂提問要加強針對性,不同難度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整體來說盡量兼顧全班各個層次的學生,但在具體實施上還是有難度,需進一步摸索和嘗試。
高一上冊生物走進細胞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首先通過思維導圖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會議并總結初中學過的知識,目的是建立起初高中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平穩過渡。以教材中的問題探討導入新課,但是采用FLASH視屏的形式加深學生的印象。對病毒的了解同時也成為解決“生命活動為什么離不開細胞”打下基礎。
結合課本,將“生命活動為什么離不開細胞”分解為幾個問題,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最后通過總結來解決這個問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學生自我總結即可完成,關鍵是如何結合學生初中學習的動植物生理結構的知識來加以引用。解決如P6”思考與討論“第一題之類的問題。這里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同時通過學習,應該讓學生理解細胞的生命的基礎,同時細胞又是一個獨立的生命系統,學生初中知識足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引導學生思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關鍵。
教師不只是把問題甩給學生,而是對問題進行處理,分解為一系列的較為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討論來解決問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最終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高一上冊生物走進細胞教學反思 篇3
《走進細胞》是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是開篇,相當高中生物的緒論,也是學習其他模塊的基石。上好這一章很關鍵。我通過這章的教學實踐,發現要好新課標,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去摸索。
一、領會新課標課堂理念
在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中,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課堂理念: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2.面向全體學生;3.倡導探究性學習;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新的課堂理念不僅是新課程的標志,也是新課程實施的系列環節的方向標。只有教師細細地揣摩,認真領會新的課堂理念,才能將其滲透到教學過程的各環節。
今年我第一次接觸到新課標,我積極參與新課標學習,信心百倍地給學生上《走進細胞》的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這一節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二是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我利用課件讓學生觀察SARS病毒、HIV病毒結構,觀察病毒的生活與繁殖,再讓學生觀察單細胞草履蟲的運動,人的生殖發育的簡圖及人的縮手反射,與學生一起探討病毒單細胞、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能否離開細胞。
接著我落實第二個教學目標,我以課本上龜為例和學生一起來認識生命系統結構層次,讓學生先了解生命系統的九個層次,然后我把龜換成人、松樹、草履蟲、細菌讓學生來討論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及各層次之間的關系。時間很緊,第二個教學目標沒有達成。我反思我的教學環節,發現我在落實第二個目標時先講解然后逐一討論,如果我能啟發學生閱讀龜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人、松樹、草履蟲、細菌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再由我和學生一起來歸納生命系統各層次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既可以完成我的教學目標,又滲透了新的課堂理念。新的課堂理念需要我們用心領會,才能滲透到教學的各環節。
二、做好初高中生物銜接教育
學生在初中學過生物,進入高中,絕大多數學生把初中所學的生物知識遺忘了。做好初高中生物學知識銜接很有必要。我們學校針對學生這種情況,編寫了校本課程,而且安排高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周為啟蒙教育周。一周時間要把學生初中所學的生物回憶起來很難,況且生物一周才安排兩課時,這兩課時我重點把與高中生物必修1相關的四個單元做了講解。如生物與生物圈、生物和細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與人的生命活動。其他單元安排學生課外自學。
第二周我上新課,第一章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學生很自然就從初中過渡到高中,并沒有感到很深奧。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第一課時,我安排學生到實驗室操作顯微鏡,通過銜接高中教育的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學生已了解了顯微鏡的使用。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操作高倍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的結構,看到學生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我也有了成就感。這樣激起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也幫助學生樹立了學好生物的信心。
三、重視學習,適應新課標
新課程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師在設計、組織和反思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訓練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即教學的三維目標。為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圍繞一些知識點展開一些活動,如引導學生分析相關的科學史實和科技新聞,生物學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讓學生動手完成生物學實驗,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或者課堂圍繞某個學生關心的生物學問題,引導學生搜集資料,開展辯論等。如果教師不加強學習,根本適應不了新課標教學,只能就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利于培養學生生物學興趣,開發學生思維,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盡快適應新課標,對于生物教師來說是新的挑戰,加強學習刻不容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學習:①反思每堂課。上完每堂課認真反思,找出成功與失敗之處并分析其原因。在失敗與糾正中發展自我,提升自我。②積極參與備課活動。與同仁一起探討教學活動,討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爭取從每一次活動中有所收獲和提高。③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吸取專家的教學經驗,學習的觀摩課,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以適應新課標教學。
通過“走進細胞”這一章的教學,我深有體會,要落實好新課標,我們教師需要用新的課堂理念來武裝思想,不斷加強學習,深化專業知識,借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靈活應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來教育學生,才能培養出具有科學素養的學生,才能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高一上冊生物走進細胞教學反思 篇4
本章內容中有關實驗“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的教學,我在授課的幾天前就詢問過學生“有沒有使用過顯微鏡”,結果三個班的同學中只有少數人是用過顯微鏡的,所以我覺得先幫學生復習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步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具體的操作,學生才不至于手忙腳亂,也能減少由于操作失誤而導致顯微鏡的損壞。
我演示完顯微鏡的操作后,就請有興趣的學生到講臺試著操作一下。有一個班的學生面面相覷,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為怕出差錯,最后我指定一位表現比較活躍的學生去操作,結果還沒操作完就下課了。而在另一個班,卻有學生主動大膽地到講臺去操作,帶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下課后都還有同學因為沒輪到他操作顯微鏡而惆悵。我問那個上講臺操作顯微鏡的學生以前是否使用過,他卻說沒有。原來,他按照我課前的要求,利用課余的時間,認真復習了初中的“練習使用顯微鏡”內容,還根據課本預習了使用高倍鏡的有關知識。
從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學生課前預習與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師和學生都能認真貫徹三段教學法的各個環節,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