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7篇)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
教學目的
一、認識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理解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和傳神的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設想
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難點:以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為突破口,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課內自讀課,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說的特點,從環境描寫、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
三、本文確定為“文學鑒賞課”,采用“引疑——議疑——釋疑”的基本方式進行師生雙向交流。
四、因教學時間限制,僅就“夫妻話別”前的景物描寫和“夫妻話別”時的對話描寫進行鑒賞討論。其他景物描寫和對話描寫,只能靠以練代講,“舉一反三”。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全文已空行標明是三部分,用簡潔、含蓄、連貫的語言給各部分加個恰當的小標題。
2.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百字左右)。
3.小說的故事情節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篇小說的三個部分各屬于哪個階段?
二、上課開始時提示本課主要教學目標 :
1.認識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生活和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2.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4.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檢查預習。
1.全文三部分的標題:
(1)夫妻話別(2)探夫遇敵(3)助夫殺敵
2.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
水生嫂探知丈夫參軍,跟丈夫話別。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敵船,她們躲進荷花淀,無意中把敵人引進伏擊圈,為游擊隊伏擊敵人的勝利創造條件,她們從此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抗日游擊戰士。
3.夫妻話別(開端)
探夫遇敵(發展)
助夫殺敵(高潮、結局、尾聲)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2
在我執教的《荷花》一課時,主要采取情境設置,引出課題,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學習的思想展開教學。
我先問質發,“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引出同學們的不同回答,從而讓同學們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荷花的資料,隨著學生匯報的進程,學生在這期間也增長了很多知識,然后教師出示了幾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圖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辭作以簡要的講解,教師加上過度語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葉圣陶老先生筆下的《荷花》一課,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樣把荷花描寫的栩栩如生的?”展開這一課的教學。
但在這節課中原本設想時間安排的很穩妥,但不料前面在學生匯報時叫地學生多了(5、6名),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影響到后面的進展,使得學生的朗讀草草而過。再有,教師應該悉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也許是由于緊張,但這一點必須改掉),對于課文的朗讀應作為重點部分,但本節課的朗讀我沒有指導到位,是由于忙著去感悟課文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
不過,這節課還是存在著許多亮點之處。例如在情境設計中,教師出示的幾幅荷花圖片很具有代表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教師準確精辟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學生的內心,抓住了關鍵性的詞語。如果在談論“一朵朵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冒”字的用法時出示相應的圖片,能給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感覺。
另外,教師還應加強及時、恰當、準確的評價。講課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過于穩,跟小學生上課,就應該活,充滿激昂,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3
古往今來,吟詠荷花的詩詞文章數不勝數,但葉圣陶先生的這篇《荷花》始終有著獨特恒久的魅力。短短三百多字,葉老將我們帶到了一個清新怡人的荷花池,渲染出一片盎然的生機來。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就這么一個樸素真切的比喻,就把荷葉的又多又密,荷葉的顏色,以及荷葉的形狀映入孩子的心中。“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突然之間,這一朵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有了生命的張力。孩子們也很會動腦筋,覺得“冒”還可以換成“鉆、探、沖、擠、露、伸、長……”在比較中,學生明白了“冒”字寫出了荷花的艷麗奪目,卓爾不群。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三個“有的”組成的比喻句,清晰地將“傲然盛放”、“蓓蕾初綻”、“含苞欲放”這三種不同狀態下的荷花鮮活地呈現于讀者的面前。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荷花的姿態多而每。所以課后仿寫環節中,學生真的是“妙筆生花”。
林珈杞寫道:桃花園里桃花已經開得不少了,盛開的桃花像小朋友張開的笑臉,是那么的可愛。我仔細觀察,發現桃花是從葉子之間“擠”出來的。瞧:它們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象害羞的少女;還有的花瓣兒已全部展開,露出了水蜜桃般茸茸的花蕊,煞是好看。
楊思琪寫道:月季花的顏色真多,有玫紅的、有深紅的、有粉色的,還有白里帶點粉色的。它們的花瓣是一層一層的盛開著,好像張開了笑臉。有的花才長出兩三片花瓣兒像一只快樂的蝴蝶、有的含苞欲放、還有的只是個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快要破裂似的。
徐華寧寫道:清晨,牽牛花綻開了笑臉,吹起了小喇叭。碧綠的葉子挨挨擠擠的,再加上幾根細藤在綠葉中穿過,真是讓人心曠神怡。中午,牽牛花吸收著陽光,開得更大了,像一把小雨傘。花開得花瓣仿佛要破裂似的。下午,坐在花棚下,看著兩株競相開放的花朵,仿佛自己也是一朵牽牛花。穿著紫紅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享受著陽光,感覺到自己是那么溫暖,讓我感覺到了母親深深的愛。過了一會兒,我才想起自己不是一朵牽牛花,我是在欣賞牽牛花昵!
課文語言優美,讓人浮想聯翩。所以課堂上,我們就應該實現讀寫鏈接,讓學生真情流露,文字與情感水乳jiao融。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4
自提倡素質教育到全面貫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閱讀教學中我們欣喜的看到,課堂活起來了,個性突出來了,創新多起來了,這是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觀的體現。但縱觀目前的閱讀教學案例不難發現人們對“課改”環境下教學還存在著一些誤區。
一、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目前閱讀教學追求“個性”“創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并布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閱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教學中“寫字教學”我很重視,而且貫穿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后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并相機進行寫字指導。
二、讀書要讀出“味”來
以前的閱讀教學往往以“講解”為主,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權利,現在的一些閱讀教學則因追求“創新”和“個性”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機會。《荷花》的教學為“呼喚回歸閱讀權”的閱讀教學
首先是熟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于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后,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
三、適當的“創新”
適當的“創新”或說“創新”要適當。“創新”是好事,是課改倡導的核心,但在一些課堂上,常常一“創”不可收拾,沾邊的不沾邊,恰當不恰當的統統稱之為“張揚的個性”,有“創新”。歸究其原因,這是沒有在扎實的基礎上追求“創新”,沒圍繞文章或字、詞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創新”。學生通過“熟讀”“品讀”“美讀”課文,與“文本”進行了扎實充分的.對話,創新思維非常活躍,產生的創新成果也與“文本”相貼切。
以上三點是本節課的教學產生了魅力,使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5
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下面是關于三年級語文課文的教學反思范文《荷花》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荷花》教學反思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的一篇抒情散文。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清新美麗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喜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語言樸實簡潔,想象豐富,富于感染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我們,讓我們不僅看到了浮現在眼前的一池美麗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體驗。
為此,我針對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執教了此課,現反思如下幾點:
一、課前準備充分,有效收集集料
授課前,不僅充分研讀教材、認真閱讀《教師用書》,較準確地把握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而且制作了課件,更重要的是課前布置了學生預習,讓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執教時,適時地展示資料,包括文字的和圖片的。文字資料的展示,不僅讓學生對荷花有所了解,而且對其根莖(藕)、蓮蓬、蓮心等都有初步認知。實物圖片的展示,主要展示了荷葉、各種姿態的荷花、蓮藕、蓮蓬、蓮子、蓮心等,讓學生對其不僅有了感性認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更好地朗讀感悟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把握課文
如果在初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略,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品讀課文、升華情感。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為此,執教此文時,讓學生在初讀感知文章的情況下,理清文章脈絡: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去公園看荷花;第二段(第2、3自然段)描寫荷花生長的各種優美的姿態;第三段(第4、5自然段)寫自己觀荷花時的想象和感受。而后,在“朗讀感悟”環節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從而升華學生情感:愛美之情趣和熱愛大自然之情感。
三、抓住關鍵詞語,激發學生想象
精準的用詞、生動的描寫,是文章精妙之處。執教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品讀優美語句,同時激活學生想象,領悟作者情感。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字用得好在哪里?通過觀賞圖片、朗讀感悟去感知、去感悟:“冒”原意是液體或氣體往外或往上涌,這里是形容在一片綠色的荷葉中,白荷花突現出來的意思,形象地表現了白荷花的艷麗奪目、卓爾不群,格外引人注目。再如,“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課真了不起”一句中的“一大幅活的畫”,品讀中,讓學生想象一下“活的畫”是什么樣的?激勵學生展開想象:這幅畫呀,色彩多、姿態多,還得是活的,這么好的畫兒是“大自然”的杰作呀,那大自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就這樣,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進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總之,這堂課比較成功,我教中以情代情,學生學中入境入情,較好地達成了這一課例的學習目標。然,也有不足之處,如:課堂節奏控制不夠到位,有的學生還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6
《荷花》描寫了公園里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前,我先讓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形容以前所見到的荷花的樣子,之后用課件呈現荷花圖,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便走進課文,體會這篇課文描寫荷花的優美語言。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在掃清生字障礙后,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為把荷花寫得很美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荷花美在哪里,作者為什么能把荷花寫得這樣美?在交流時,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語言的精到,然后用不同的圖片展示荷花開放的不同狀態,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通過不同的讀書形式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通過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荷花的美麗,也幫助學生盡快背誦,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匯的積累。
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語言訓練的環節:在學習完第二自然段后,我讓學生根據我提供的圖片想象白荷花還會有哪些不同的姿勢,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說話,學生有的說出了“有的躲在荷葉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邊,好像在說悄悄話”,有的說“有的三段荷花緊挨在一起,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的說“有的荷花歪著頭,像在和蜻蜓說悄悄話”,有的說“有的荷花靠在荷葉上,像在享受溫暖的陽光”?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讓我很驚喜。
這節課,我借助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受到熏陶,可以說達到了教師和學生雙贏的目的。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7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教學本課我引導學生多層面的了解文本內容,通過欣賞荷花美,品讀荷花美,邊讀邊想象荷花美,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獲得了審美體驗。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出示《荷花》圖片,請大家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課題。學生交流后引入:課文中的我又是怎樣看荷花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充分誦讀,激活語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表現荷花的“美”。學生的自主選擇,隨機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邊讀邊想這一段,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說說你的體會。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后,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長、鉆、伸、露、探、沖),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說說從“冒”字你體會到什么?(“冒”寫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機盎然,又寫出了荷葉的茂盛。) “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后想干什么?”組織學生想象寫話。隨著對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無窮無盡的贊嘆充塞于胸腔,他們迫不及待的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在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容貌......最后,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畫面。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煉學生想象力,又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8
林斯基說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借助美麗的范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后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于樂,寓教于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9
1.今天講課內容忘記錄音,基本上回憶的內容差不多。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感覺還是不夠完美,首先是PPT,已經講到了荷花,但是忘記播放前面荷葉的PPT,只能再返回,做一個回顧。
2.第二個是在講“冒”這個字,之前在四班試講的時候,因為四班的課提前講過這篇課文,所以在四班講課的時候這個字的講解比較順暢。因為五班的孩子沒有提前講過,所以在這個字的講解中需要多一些的引導。
3.最重要的這幾課的講解沒有完全講完。后面設置的內容是古詩詞積累、配樂朗誦。總結是在第二自然段的`講讀中過多。隨文識字,講了一個“蓬”這個字,不夠細致。
4.總而言之,在講公開課的過程中,課堂的生成非常的重要,雖然在備課的過程中,已經設想到學生的部分內容,但是學生在課堂上還是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說備課十分的重要。對于教材的解讀也是十分重要,解讀教材對教材的熟悉度了如指掌,學生的任何一個意外的回答,都能夠不漏痕跡的處理化解,這樣的課才是真正的好課。
5.他人反饋:瑞琴老師說,這節課比上節課成功,雖然結尾沒有講完,但自然結束,不突兀。準備明天再去向她請教;文娟是同事了兩年的同事,她覺得我這節課設計的很完整,講的也比較出彩,和之前的課堂上講的內容相比,進步很大。三個新老師肯定了班里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水平,同時肯定了班里學生的紀律。俊會老師說這節課特別穩。
下周還有可能講區里的示范課,我覺得自己還得再備一備課,做到更完美。同時我也覺得明天要去問一問其他老師聽完我的課的內容,這樣才能促進自己的不斷進步!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0
上《荷花》這篇課文,我主要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荷花的感情,從體味優美的語言中來感受荷花的美,來感悟對荷花的喜愛之情。在上課之初,我先以猜謎語來導入,這樣做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示荷花的圖片,讓學生自己欣賞,激發學生對荷花的喜愛。在學生情感調動起來以后,我先范讀課文,讓學生注意老師的朗讀語氣及停頓。然后,我再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指導學生理清課文記敘的順序:聞荷花——看荷花——變荷花。
課后我仔細回顧了這節課的過程,學生之所以能夠很快走進文本把自己的收獲展示出來,在這幾點上我做得比較好:
1、豐富的想象必須以鮮明的表象為前提。
我在“看荷花”一節的教學上花較多的精力,是為了讓學生對荷花的美有所感知,從而在他們的腦海里留下鮮明的表象。這樣,才能運用這些表象展開想象,創造出新的形象。
2、豐富的想象還必須以深切的感受為基礎。
鮮明的表象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還不能張開想象的翅膀。只有學生對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給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鮮明的表象在強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躍起來,升騰起來。所以,在學生學習“看荷花”時我采用老師范讀學生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了解課文。最后在“贊荷花”上下功夫,用贊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豐富的想象聯系起來。這樣引導學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因為朗讀能把內部感受轉化為外部語言,是把學生引入情境,激起他們感情的共鳴,過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學生充分了解了課文內容后,才會把自己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不足之處在于,我在引導學生方面還要不斷加強,而且還出現很多細節問題,如把過多的時間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斷地糾纏在這個問題上。今后在類似的教學中,要注意這個問題。該簡潔的環節就簡潔,該具體的就具體。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1
《荷花》是統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課文寫了我在公園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如癡如醉,浮想聯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景。
我充分利用了101PPT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想象,與文本深度對話,從而感悟到荷花之美,體悟寫法之妙。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去實施。
一、借助101PPT,加強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本課時,借助101PPT的批注、視頻播放、圖片上傳、手機跟拍等功能,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感悟荷花的姿勢之美,同時習得作者的寫作方法。借助音頻播放功能,創設良好的情景,鼓勵學生美美地朗讀,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借助聚光燈、畫筆、圖片上傳等功能,鼓勵學生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匯報學習成果,同時體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扎實推進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本課教學中,利用101PPT的各項功能,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多媒體之間的有效互動,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二、充分誦讀激活語感
整體感知課文后,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優美的句子,交流感悟。在表現荷花不同姿態時,我圈畫出重點詞語,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荷花的不同姿態,既訓練了組織語言的.能力,又積累了文中優美詞句。通過音頻和視頻播放荷花的美景,使學生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抓住“冒”字教學,通過換詞法讓學生理解“冒”的意思。在教學第四五自然段作者的想象時,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并展開想象把句子補充完整,做到了讀寫結合。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如此,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與靈氣。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2
本次教學我感到教學目標已較好的達成,學生參與度高,積極性高,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注重學法指導,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總結,課堂大容量,效率高。亮點是學生總結本課的'寫作方法總結得很好,文中取法,鏈接生活,當堂作文比較成功。
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做的也很不錯,不足之處是感情朗讀指導的還不夠到位、充沛,以后在這些方面要注意,品完了要立刻把它有感情地讀出來,可以加上老師范讀、學生PK讀、老師推波助瀾的分析指導。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方面要進一步挖掘加強,另外,以后我在課堂上聲音要更加洪亮、激情要更加飽滿,字體要進一步提高。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3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看荷花的順序描述了夏日公園里的一池美麗的荷花盛開時的情景和“我”看荷花時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本課語言文字優美,因此,在學習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以讀促悟的方法,并且盡量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把自己也想像成一朵荷花,因此,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進行,比如,在教學中文中的第四段,我讓學生想像作者看到荷花,感覺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作者是看到了白荷花的樣子非常美,把自己也想象成了荷花,尤其是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是說荷花瓣隨風飄動的樣子,想像成了自己美麗的裙子,更能表現荷花的美麗,作者看著看著都把自己給忘記了。緊接著,作者由動寫到靜,又展開豐富的想像,蜻蜓飛過來,小魚在腳下游過,我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還有什么小動物會告訴我什么呢?學生想象豐富,并且練習了排比的句式。
不足之處,本課對荷花的描寫有絕妙筆墨,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出小練筆的時間,但是由于給學生留的朗讀的時間較多,小練筆就舍棄了,在下一步的教學中,還應該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課文這個例子,做到有針對性地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更要切實以教材為例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4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也曾指出:“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國內外教育家的精辟論述,強調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帶領學生上科學之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一輩子受用。如何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呢?下面就《荷花》第一課時,談談我的粗淺見解。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
今可采用謎語導入“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也可用回憶舊知法導入。即讓學生回憶三冊27課《學畫》,王冕畫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挈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教師檢查:哪些字容易讀錯,該怎么讀?
2.課文寫了荷花的哪幾方面?
(三)深讀悟情,學法遷移
當前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傳輸吞吐非常活躍。如果說“講述”是信息的單向傳遞,那么“談話”也不過是信息的雙向傳輸,而“討論”卻是信息多向、立體的傳輸。教師在確定教學方法后,組織討論的藝術,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因為通過討論,可讓學生在自主的情況下學懂課文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進而從讀學寫,水到渠成,訓練技能,形成學力。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內化。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文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不可低估。通過總結,能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提綱挈領,抓住重點,儲存信息,鞏固記憶知識。有利于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為高一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課堂設計的特色分析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復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于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為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范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分明:從撫—領—放。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5
自喜歡的方式讀書品味;第三段可組織競賽性讀,讓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第四段則組織示范性讀,讓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習得讀法。讀書至此,學生已能水到渠成地理清本文思路:聞香→觀賞→贊美→想象→回歸(現實)。
[課文中規范、精美、鮮活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精力、智力、心力等的主要投放地和施展區。課堂上要不折不扣地讓學生做到讀書為主,讀原汁原味的課文,最終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會讀。]
二、潛心會文,品味語辭
1、自由感悟。在學生對文本從“通讀”到“讀通”后,教師順勢切入:“作者眼中的荷花很美,請大家仔細讀后想想,哪個句子寫得最美?”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教師不宜平均用力,只對重點詞句作必要展開。如研讀“荷葉挨挨擠擠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一句時,交流片斷如下——
生:我認為這里的“冒”字很不一樣,但到底好在哪兒,我一時說不上來。
師:噢,那就請你先讀讀這句話,把你心中的感受讀出來。(生讀此句)
師:一時說不清楚不要緊,你們先想“冒”還可以用哪些字來替換呢?
眾生:露、探、鉆、伸、長……
師:那為什么作者不用這些字而獨用“冒”呢?
生:只有迫不及待地長出來的樣子才叫“冒”。
生:我想,這白荷花可能是在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來的吧。
生:這“冒”出來的白荷花一定顯得亭亭玉立、與眾不同。
師:大家說得太好了,你們看,一個“冒”多傳神啊!
2、情境渲染。教師點擊課件,學生欣賞喜氣洋洋“冒”出來的荷花。同時,允許學生在觀賞時可以交頭接耳、指指點點,甚至可以手舞足蹈、歡呼雀躍,盡情體驗“自主發展、享受課堂”之無窮樂趣。
[教師以文眼“冒”字切入,意在讓學生潛心會文、嘗試探索,虛心涵泳、切己省察。古人把讀書時的品味揣摩喻為春雨潤花、清水溉稻、魚入水中、溪水濯足,可見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語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三、互動表演,積淀語感
第四段是本文又一重點,教師引入課堂表演形式。先將全班按座位劃分為若干個四人小組,組中各人分別扮演文中“荷花”、“小魚”、“蜻蜓”、“風兒”等,再讓學生根據文中描述邊推敲邊表演,以求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教師在此時不必指點過多,只間或以手勢、眼神、體態語等略作調控。如——
蜻蜓(揮動雙臂):荷花姐姐,我們能在你身邊享受清香,別提有多快樂了。
荷花(隨風擺動):謝謝你們來陪伴我。你們給小蜜蜂帶個信兒,讓它也常來好嗎?(蜻蜓:行啊。)
小魚(輕輕游來):荷花姐姐,真羨慕你住的地方。昨晚我去了別處,但我后來夢見這兒月光明亮,池子里又靜又美……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6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因此,閱讀教學的整體構架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為“經”,以字詞句段的訓練為“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因此在教學《荷花》第一課時,我注重圍繞上述教學理念開展教學過程。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用謎語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調動了學生情緒,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脈絡(聞到清香——觀賞形狀和姿勢——想象情景)進行整體感知。從全局出發了解了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
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邊,作者又是怎樣寫荷花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2段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或詞語寫得特別美,說說你的體會。” 隨后組織匯報交流。這樣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了美的語言。
在學生交流匯報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出多元解讀。體現了“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圖。
最后,讓咱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美麗的、動人的荷花。看后鼓勵學生自由起立發言。說說“此時此刻,此時此景,你想對冒出來的荷花說寫什么?”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為一體。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范文 篇17
<荷花>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我很喜歡。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的美,我先花了一節課的時間來朗讀,等學生讀的很熟了才來講。
學習第二段時,學生在體會“冒”字是否用的.好時,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冒”字用的好,不能替代。有的學生認為“冒”字好,但用“鉆”字也可。不過大家都認為“長”不好。我沒有表態,讓學生自己辯論。雙方意見相持不下,討論得很激烈。最后我說,那我們來查字典,看看兩個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樣。通過比較字意,學生認識到還是“冒”的意思比較貼切。
今天學習第三自然段,我說:“現在你們就是一朵荷花,在陽光下亭亭玉立,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們閉上了眼睛,一會有些孩子舉起了手:“老師,我看到了許多人在觀賞我們。”又一個孩子說:“我看到蝴蝶飛來了,在我身邊舞蹈。”我欣喜地說:“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很多孩子舉起了手,“我看到了一只青蛙跳到我身邊,呱呱地叫。”“我看到了一位畫家在畫畫,畫出了美麗的我們。”……學生們高興地說著,笑著,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
下午我改學生的小練筆,寫一種花,學生是周末回家寫的。大部分學生寫的不錯,但是仿寫課文的痕跡非常濃。想到他們才開始寫植物,仿寫未嘗不可。一個學生寫的特別有意思,他說看三角梅的時候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腳,早有蜻蜓立上頭。他把這句改為:小花才露點點紅,早有蝴蝶露上頭。我覺得寫的很好。部分學生估計是看了作文書,還知道升華中心,升華到喜歡花的品格。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描寫花時沒有順序,以及描寫得不夠詳細。明天重點講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