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教案(精選2篇)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教案 篇1
一、中國所處的時代和國際環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
(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三)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國際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壓
(一)外國壟斷資本在華擴張
(二)中國封建經濟占優勢地位
(三)官僚資本急劇膨脹
(四)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處境艱難
三、兩個中國之命運
(一)三種政治力量,三種建國方案
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時期,中國存在著三種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1927年后形成為官僚資產階級);二是民族資產階級;三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在中國共產黨產生以后,三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建國方案:
第一種是地主階級與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
第二種是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
第三種是工人階級和其他進步勢力的方案。
(二)兩種基本的選擇,兩個中國之命運
從根本上說,由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并不具備現實性,可供中國人民選擇的方案主要是兩個:或者是繼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或者是創建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最終,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中國近代史第三單元第二課時。本單元是抗爭和探索的繼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開始。而本課中共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的里程碑,在全冊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在整個中國歷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二、說學情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開天辟地的大事。學生們從小從報紙、新聞等多種渠道對中國共產黨有一定的了解,也產生一些共產主義方面的信仰,對本課的學習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歷史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方面:首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初步感知中國共產黨成立,然后再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合作探究,來深刻的認識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從而堅定學生的共產主義信念。
四、說重難點
1、重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中共一大的召開。
2、難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為了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因此本課采取創設情景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圖表資料研習法等體現學生的合作、討論、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因此本課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七、說教學過程
1、導入
以中國共產黨召開黨會為背景圖片,以革命金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背景音樂,來創設情景,迅速將學生帶入到本課的學習氛圍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新課教學
(1)十分鐘自學,探究三個問題。
探究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有哪些?
探究二、中共一大召開的內容及其歷史意義是什么?
探究三、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探究,以形成了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初步認識。
為了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進行查漏補缺,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對所存在的問題實行幫扶,最后形成統一的認識。接下來,我安排小組間進行交流討論合作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有哪些?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習,使學生在相互啟發中加深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也從中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通過教師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以及小組合作交流對文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得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三個:思想條件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當時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主要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評論》《湘江評論》等。通過對《中國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地點》的地圖觀察與分析,可得出中共誕生的組織條件是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培養學生識讀和分析歷史地圖的能力。并通過對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兩個時期,無產階級隊伍發展數據的對比表格,從而引導學生得出中共誕生的階級條件是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培養學生把圖表信息轉化成文字信息的能力。 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最后我安排兩組展示他們對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的歸納和總結。
(2)小組間進行交流討論合作二:中共一大召開的內容及其歷史意義是什么?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于中共“一大”召開的具體學習:召開的時間、地點、代表、內容、意義。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的交流討論,可以迅速地完成。這塊內容的學習我安排另外兩個小組進行展示。學習中,強調學生注意中共“一大”召開地點的變化。由于秘密會議暴露的緣故,從上海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內容及意義是本課的重點。這里我指導學生將會議內容從通過第一個黨綱、黨的奮斗目標、黨的組織原則等方面進行分解,來幫助學生加以理解和記憶。特別熟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3、鞏固提高
為了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層次,增強學生的理解水平,這里我設置了本課第一個小組合作探究和全班大展示的題目:動腦筋思考陳獨秀為什么被選為中央局書記。由于此探究題目難度比較大,拓展性比較強。因而各小組的合作探究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答案。
最后我安排小組間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