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統計》教案(通用12篇)

《統計》教案

發布時間:2024-02-13

《統計》教案(通用12篇)

《統計》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記錄紙8張、記錄板8塊、計數條8套、記號筆8支。

  2、8個櫥子內擺放各種物品:文具、點心、水果、蔬菜、玩具、日用品、飾品、樂器。

  3、課件、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分組記錄。

  “今天,請你們來統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

  幼兒分組統計商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每組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圖畫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種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二、嘗試用計數條進行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請你們用記錄板和計數條再來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

  2、指導幼兒使用計數條再次統計。

  3、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用計數條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還會知道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一起說說看,需要進哪種貨?”

  小結:你們用不同的統計方法讓我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還能很快知道哪種商品最多,哪種最少。

  三、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

  分別觀看幼兒身高、營養搭配、全年平均氣溫、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統計》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淅教版數學第五冊

  教材說明:

  教材先出示有各種小動物的實際場景圖,從實際需要出發引導學生分類整理。通過分類整理成象形統計圖,讓學生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常用的一種方法。讓學生學習統計時,要引導他們經歷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經歷把整理出的數據用圖表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經歷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的過程,從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關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自己動手統計,在學習活動達到教學目標是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應用。

  2、感受數據的整理的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初步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4、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過生日了,他還想跟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過生日呢,你們愿意嗎?看,奇奇來了。(大象: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因為我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生日。待會兒還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他們來啦!小動物們戴著頭飾唱生日歌邊依次入場

  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豬有3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現在容易數得清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

  二、展開新課:

  1、初步認識統計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怎樣排隊比較整齊又容易看出每種動物有幾只?

  學生上臺操作。引導學生排不同的隊形。

  師:小動物們還帶來了他們的照片,你們也能像剛才一樣給他們分組排列嗎?

  小組合作,先討論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動手理一理,貼一貼。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后貼在黑板上展示。(學生可能有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橫排的、從上往下和從下往上豎排的,還有斜排的等多種情況。)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

  學生進行評價。教師指導學生以整齊、漂亮作為評價標準,恰當地評價同學的作品。適時引出課本第68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里。(學生在書上填寫)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師: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統計方法。(揭示課題)

  2、嘗試統計鮮花

  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帶來了好多客人的情況。我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還給大象準備了生日禮物呢!你們準備了什么呢?生答。原來是好多五顏六色的鮮花,你能告訴大象有哪些顏色的鮮花嗎?生出示鮮花圖片并介紹。你們也能用這樣的方法幫他統計一下嗎?

  學生在音樂聲中把學具鮮花圖片分類整理,粘貼在課本第69頁例圖上,并統計出鮮花的數量,然后相互交流,學生可以在小組內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一些學生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讓學生互相評價哪種貼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師: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嗎?把書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學生舉書本向老師、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通過統計,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發表意見)

  三、鞏固拓展:

  1、統計水果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來感謝你們了

  大象:謝謝你們的幫助。我想買些水果給你們吃,你們愛吃什么水果呀?學生交流。

  師:水果店里只有蘋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們想吃嗎?大象不知道哪些水果多買一些?哪些少買一些?怎么辦呢?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用小組統計的方法。

  師提出活動要求:挑一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然后組長帶領大家在發給你們小組的紙板上統計你們小組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情況。(學生在音樂聲中選水果并統計。)

  各小組長上臺展示交流,老師將各小組的統計圖一起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便于學生觀察)師:小朋友,你們能看出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大象,你現在知道買哪些水果了嗎?

  師:小朋友還為大象準備了一首動聽的歌,現在就表演給大象聽好嗎?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拍拍手

  師:大象,你下次還愿意來我們一(3)班過生日嗎?

  2、統計各小組得的智慧星的數量。

  談話:今天我們幫大象解決了兩個問題,每個小朋友都積極動腦,齊心協力,很多同學得到了老師頒發的智慧星,為自己的小組爭得了榮譽,那么在今天的活動中哪一小組是冠軍呢?有什么辦法知道結果?(生:統計每組有幾顆智慧星。)

  教師請兩個小朋友上來統計一下。兩名學生統計黑板得獎欄中各組的得星情況。評出冠軍小組。

  3、課堂小結:小朋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

  今天學了統計,課后你準備統計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們想得真多啊!課后選一項進行統計,然后我們再來交流統計的情況,好嗎?

  教后反思: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需要的數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創造性地重組教材,創設情境,從有趣的生活場景中引出問題,使學生自己產生要解決問題的需要。通過學習探索,經歷“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數一數”的過程,逐步理解“統計”的含義,再將“統計” 的方法應用于探究生活中的其他問題。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課始,選擇了學生喜歡的小動物、設計學生熟悉的“過生日”的生活場景引入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通過向大象贈送生日禮物——五顏六色的鮮花,使學生又一次充滿激情,從而自覺地投入統計鮮花的自主活動中;課末,設計大象買水果感謝小朋友的內容,使學生產生了幫大象統計水果種類和愿望的需要,使課堂比較自然流暢。教學中,我還注重了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動手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啊、貼一貼、數一數的操作活動到動腦筋思考怎樣幫大象統計客人、水果及自己準備的鮮花的思維活動,都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和體驗了學習統計的過程。

  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有的環節還不能面向全體,如展示小動物、鮮花整理統計的過程,只有一部分學生能進行交流。還有對學生活動中出現的意外情況要巧妙地點撥,語言的簡潔精練這些方面都要不斷的努力。

《統計》教案 篇3

  第九單元:統計

  學情分析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97頁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材及學情分析:

  統計內容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練習中注意選取學生生活中的題材。) 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過程。(讓學生學習統計方法,體會統計的意義與作用)

  例1──收集整理已定的數據,用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例2──收集整理隨機出現的數據,用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表示數據,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題材與例1相聯系;展示了不同的數據記錄方法;統計圖與統計表對照出現。

  教學措施:

  1.多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

  2.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統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93~94頁。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難點:能夠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準備:統計圖、統計表、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全班每個人都喜歡什么動物呢?今天就請你做個小調查。

  2、出示動物,學生進行收集數據的過程。

  綠孔雀   非洲象    大熊貓      袋鼠      梅花鹿      河馬

  3、提出明確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要讓每個人看清楚喜歡這些動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學生活動。

  二、探索新知:

  1、 展示學生剛才初步統計的結果。

  (1) 用數字表示的。

 。2) 用學生的名字表示的。

 。3) 用圓圈表示的。

 。4) 用畫對號的方式表示的。

 。5) 用寫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

  2、揭題:小朋友們,知道嗎?剛才你們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統計的過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3、發統計圖和統計表:根據你剛才收集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實踐活動

 。ㄕ{查全班小朋友們喜歡的動物)

  統計表:(學具卡片)

  綠孔雀     非洲象   大熊貓   袋    鼠 梅花鹿      河  馬

  統計圖:(學具卡片)

  綠孔雀    非洲象  大熊貓     袋鼠      梅花鹿   河馬

  4、出示統計圖和統計表。

  (1)通過小朋友們的統計,你能發現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三、總結:

  1、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用統計解決,你能說一說嗎?

  2、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

  作業布置:

  利用課間調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

  第二課時   練習

  教學內容:完成練習十七的2——4題。

  教學目標: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小組互相交流自己調查的結果。

  2、展示幾份。

  二、練習:練習十七

  1、第2題。

 。1)看圖,明確題意。

 。2)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

 。3)完成統計表及問題。

  (4)集體訂正。

  2、第3題:計算。

 。1)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2)集體訂正答案。

  3、第4題:調查本班每一位同學最喜歡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題:用三張卡片,可以擺出6種排法,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三、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統計》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敢于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3、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動動板、統計表四份、操作統計表1份、貨架4個、蔬菜4種、果4種、學具4種、日用品4種

  活動重點:

  1、掌握統計方法,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讀懂記錄表。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逛超市嗎?

  幼兒:喜歡

  師:在超市你們都看到哪些商品?

  幼兒:有蘋果、毛巾、水杯、魚、土豆、豬肉、洗碗精等等。

  師: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擺放的?

  幼兒:水果放在水果架上,毛巾放在日用品架上。

  師:它們可以放在一起嗎?

  幼兒:不可以,因為它們不是一類。

  師:這里是一個小超市,請你們看看貨架上都有什么?

  幼兒:書、白菜、筆、毛巾等等

  師:我就是這里的經理,我準備在進點貨,想了解一下貨架上有哪些物品?怎樣擺放更加合理?所以請大家來幫幫忙,你們愿意嗎?幼兒:愿意

  師:怎樣來統計4個人分為1組,統計一個貨架,并把你們統計的結果記錄下來(出示記錄紙),4個人做一件事不太容易,誰來記錄誰來分誰來數選擇哪個貨架請你們商量一下,選擇一名小朋友來做記錄,下面請負責記錄的小朋友到老師這里來取記錄用的紙和筆,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

  幼兒:準備好了

  師: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貨架上的物品吧,大家要仔細看每種物品有多少個?并且把你統計的數量詳細的記錄在記錄單上。

  師:小朋友們你們統計好了嗎?

  幼兒:統計好了

  師:現在老師這里也有一張統計表,請小朋友們把統計到的數量告訴給老師(提問1、2、3、4組)。

  幼兒:上報統計數量。

  師:剛才四個小組已經把貨架上的物品數量分別的統計出來了,那們就請我們的好朋友在數位板上幫我們統計出來吧!

  師:老師展示數位板上的統計結果。

  師:聽音樂,請小朋友分別把同類的物品核對之后放在指定的貨架上。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在生活中統計出家里的物品,和大家一起分享。

《統計》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認識目標:體驗調查、收集、整理及展示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復式統計表,并能制作簡單的統計表;根據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情感目標: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思考、歸納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能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記錄的南寧市九、十月份天氣記錄情況表。(在教師帶領、指導下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把屬雞、屬狗的同學數涂上顏色。

  (評析:復習舊知識,進一步了解統計知識,為新知做好鋪墊

  師:把你看到的說給大家聽。

  生1:二(3)班屬狗的同學有13人,屬雞的同學有27人。

  生2:屬雞的人數比屬狗的同學多。

  師:這句話還可怎么說、

  生:屬狗的人數比屬雞的同學少。

  師: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屬雞的比屬狗的同學多幾個、屬狗的比屬雞的同學少幾個、

  生2:屬狗的和屬雞的共有多少人、

  2、課件出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的情景在符號上定格

  (用圖形板書)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統計天氣情況。

  (板書:統計。)

  二、新授知識

  1、課中出示第92頁九、十月份天氣記錄情況表。

  師:誰能在2秒內說出九月、十月的晴天、陰天、雨天各多少天,哪個月的晴天多,哪個月的雨天少、

  生:(無人回答)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九月30天,十月31天。

  師:你知道為什么嗎、

  生:一年里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教師帶領學生填出九月晴天的天氣天數。(16)

  師:九月的陰天有多少天、

  生:8天。(自己填入表格)

  師:九月的雨天有多少天、

  生:6天。(自己填入表格)

  師:你們能像剛才一樣把十月每種天氣的數據填入表格嗎、有困難的可請同學幫助,也可請我幫助完成。

  (有大部分的同學能獨立完成,有些是同桌一起完成)

  師:你們知道“合計”的意思嗎、舉例說一說。

  生:就是把上下兩個數加起來,如:把晴天的16和10加起來是26,填在第一格。

  (評析:學生準確說出了合計數的表示意思,為“你還能提什么問題”作好了準備,培養學生動手、動口的能力。)

  師:你能告訴我26表示什么嗎、

  生:26表示九、十月晴天共有26天。

  師:誰來說其他的數表示什么、

  生:22表示九、十月份的陰天天數,九、十月的雨天共有13天。

  師:書上需要回答什么問題、

  (學生讀第92頁上的兩個問題,同桌互相交流)

  師:你還能提什么問題、

  (小老師游戲,一個學生提出問題,請其他學生回答)

  生1:九月的晴天比十月的多還是少、

  生2:十月的雨天比九月雨天多幾天、

  生3:九月、十月共有多少天晴天、

  生4:這兩個月晴天、陰天、雨天共有多少天、

  ……

  師:誰能在2秒內說出哪個月的晴天多,哪個月的雨天多,九、十月的晴天、雨天、陰天各有多少天、(學生很快回答完畢)

  (評析:讓學生充分體會統計表的好處,感受成功的喜悅。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歸納的過程。)

  三、鞏固與發展

  1、課件出示學生記錄的南寧市九、十月份天氣情況表。

  (1)哪個月的晴天少、

  (2)哪個月的陰天少、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學生學習與交流活動。

  師:請把你看懂的、發現的,說給同學聽,也可以互相提問題。

  四、全課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你學會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統計》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鞏固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相關知識,熟練填寫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

  2、通過練習鞏固復式統計表的初步知識,學會正確處理表中信息。

  3、培養學生的認知習慣,提高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鞏固復式統計表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學校開展興趣下組活動,有計算機、籃球小組等。你想參加哪個小組的活動?我們一起來統計吧。課件出示復式統計表。

  提問:在完成這張統計表時,我們要怎么做?(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

  完成統計表。指名說一說復式統計表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二、指導練習

  1、出示第38頁第1題。

  讀題,看表,數數表上總共有幾個國家,列舉了幾屆奧運會。這些數據表述的是各國的什么獎牌的數量?

  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2、出示第38頁第2題。

  表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思考1:怎樣才能完成下面的表格?

  思考2:男生及格人數是多少?優呢?良呢?不及格呢?分別數一數。

  小組交流后派代表回答。

  思考:女生的情況怎么統計呢?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大家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3出示第39頁第3題。

  小組合作完成,集體訂正。

  三、提高練習

  1、出示第39頁第4題。

  (1)每個小組派一人虎豹數據。

 。2)根據數據制作復式統計表。

 。3)老師示范,學生完成后對照檢查。

  (4)老師針對存在問題集中講解。

 。5)回答表下問題。

  2、出示第39頁第5題。

  仿照第4題步驟和順序解答。

  3、課后完成第39頁第6題,制作有特色的統計表。

  四、課堂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在制作復式統計表時要注意什么?

《統計》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簡單的數據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目標: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尋找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和決策。

  教學重點: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ǔ鍪緬靾D、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范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統計》教案 篇8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手中拿的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嗎?怎樣才能知道裝的是什么?那么你們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個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怎樣才能知道?

  今天我們將來學習統計的知識,來幫助小朋友整理這個盒子。(板書:統計)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用什么辦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幾個正方形、有幾個三角形、有幾個圓?

 。ㄈ绻麑W生說先把三種圖形分開,再一種一種數出個數?梢哉垘酌瑢W到講臺上向全班同學演示這種方法)。

  (2)想一想,有沒有其他方法?指揮學生看書,仔細看圖,說說圖中的學生是怎樣統計三種圖形個數的,其中一名學生做什么事,其他學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圖中的學生那樣統計嗎?

  4人一組分組活動,一人報名稱,其他三個人記錄。學生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

 。3)展示和交流學生記錄單,說說各種記法的特點,比一比誰記得清楚又方便?(畫“√”)

  老師講解畫“√”表示1個圖形、有幾個“√”就是幾個圖形、你會用畫“√”的方法記一記嗎?(學生再用畫"√"的方法記錄一遍,老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4)提問:你能把整理的結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國嗎?統計表里的“一共”這欄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填寫統計表,集體交流時提問:

 。1)從統計表里能知道點什么?

  (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圓和一共的個數以外,你還能想到些什么?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統計,在統計之前,同學們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統計,如果是小組統計,要分派好每個同學的任務,一般選用畫“√”的記法記錄統計結果比較方便,最后完成統計表,從統計中我們不僅可知道統計的結果,還能想到許多問題。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1、四人一組,統計小組里的鉛筆、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學生用畫“√”的方法記錄,并把記錄的結果填寫在表中,老師解釋表中的“文具”欄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稱,“數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數據填進去就可以了。

  2、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邊看邊分、邊記。

  3、集體交流,說說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種文具多?哪種最少?

《統計》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是什么?

  2、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點?

  教師指出,從條形統計圖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二、新授

  1、引入新課。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折線統計圖。教師指出:這種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順次連接起來。(上面內容,教師指著圖說明。)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介紹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提問:與條形統計圖比較,其特點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不同的地方,條形統計圖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條的長短,折線統計圖是根據數量的多少在圖中描出各個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成折線。

  因此,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從折線的起伏,清楚直觀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3、教學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1)教學例3。

  出示例3:(課本第62頁)

  理解題意后,教師提問:

  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確定水平射線的長度和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的高度;都是用

  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都要寫統計圖的標題;注明制圖日期和單位。)

  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條形統計圖要畫直條,折線統計圖先根據數量描點,并依次把相鄰兩點連接成一條折線,再在各點旁注明數字。)

  學生弄清楚上面的問題后,教師介紹具體制法。

 、倜椟c。

  教師先描一月2C的一個點,再指名學生在黑板上試著描點。

 、谶B線。

  教師指導學生順次連線。并提醒要寫上標題、單位和制圖時間。

  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誰能說說,制作折線統計圖和制作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鞏固

  四、全課(略)

《統計》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 P68-69

  [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物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里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著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象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并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并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水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

  學習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能進行有序觀察和有條理地思考,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3、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感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

  4、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難點 ]:

  1、學生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 (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并將數據記錄在統計圖表中。

  2、組織有效的統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合作。

  [教學準備]:動物圖象、統計表

  [教學過程 ]:

  一、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加大象的生日宴會,你們愿意嗎? (顯示大象圖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媽媽告訴我,待會兒會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它們來了!顯示:小動物們戴著面具唱著生日歌依次出現。)

  師: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會答:我想知道它們是誰?我想知道每一種動物有幾只?)

  二、實踐操作,初步體驗統計

  師:是呀,大象家來了那么多客人,它們都是誰呢?分別有幾只呢?下面,請同學們幫助大象對來的客人做好登記。一個客人就拿張相應的動物頭像貼在吹塑紙上。(顯示:動物客人依次揭開面具)學生擺動物頭像。

  學生擺完后,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豬有3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小組合作,先討論怎么分,怎樣排,然后動手理一理。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后教師把每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師為最漂亮的小組發一顆星。)

  學生進行評價。引出課本第62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里。(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同學們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得到的。剛才我們做的這些就是統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師講述: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什么?(花)有沒有關于花的問題想問別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顏色?各有幾朵?)

  師:課本巳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里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課前剪好。)

  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里。

  組織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哪種花最多?哪種最少?你還知道些什么等)給予評價。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組為單位,說明題目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剪、擺一擺。

  B、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少?你還知道什么?)

  C、想一想,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同學們,你們再幫大象想一想,怎樣給客人們準備午餐呢?

  讓學生說出各自的想法,給予評價。

  師:回家后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統計》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3、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統計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94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水彩筆、水果圖片、統計表等。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里,美麗的大森林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正在進行春季投籃比賽,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播放比賽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體會統計的意義。

  師:比賽結束了,誰投進的球最多呢?

  生:看不清楚。

  師:大家來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誰投進的球最多?

  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對于學生想的方法給予充分肯定。

  師:就是要把小動物投進的球記錄下來。

  師在黑板上貼出比賽的三種小動動物的圖片。

  師生合作,當誰投進一球時,就在誰的上面貼一個籃球圖。(邊播放課件邊貼籃球,強調籃球最好對齊,這樣便于比較)師生之間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伙伴關系,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在收集、記錄數據的過程中真心體會到統計的意義和價值。師生共同統計出:

  師:從圖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1:可以知道小熊投進2個球,小猴投進3個球,小象投進4個球。

  生2:可以知道小象投進的球最多,小熊投進的球最少。

  生3:可以知道小象是投籃冠軍!n件演示比賽結果。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新的教學理念。

  師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每種小動物進球的數量及勝負情況,像剛才這樣的記錄過程就叫做“統計”。(板書:統計)師:這節課我們就來比一比,看誰是最優秀的“小小統計員”。

  二、教學例1師:小朋友們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鮮花)

  師:為了把我們的校園打扮得更加美麗,同學們從家里帶來了各種顏色的鮮花。

 。ㄕn件出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刺激學生的感官,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體現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有哪幾種顏色的花?

  生:有紅花、藍花、黃花、粉色花。

  師:你能很快看出每種顏色的花有幾盆嗎?(生:不能)

  師:這就需要進行統計,我們先來統計紅花有幾盆。(學生點數出紅花有8盆)紅花的盆數可以用下面的小格來表示:每小格表示一盆花,8盆花就用8個小格來表示,在括號里寫出

  (8)盆。(教師在電腦中演示統計紅花參數的過程:得出8盆,在方框里涂上8格)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記錄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讓學生初步感知不確定的現象。

  師:小朋友們,這種統計方法你們學會了嗎?請打開書本第93頁,統計出每種顏色的花。每種顏色的花有幾盆,就在方格里涂上幾格。

  集體評講,得出統計結果,再回答下面的問題。(課件出示)根據學生回答的結果,及時利用課件進行反饋,對學生進行鼓勵,樹立自信心。

《統計》教案 篇1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統計的知識,知道了一些統計的方法,今天我們來地一節練習課,看看誰掌握得好。

  二練習: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數學課、語言課各有幾節嗎?

  (1)教師看著周課表逐天報出語文、數學課,學生邊聽邊用畫“√”的方法在左邊的表中記錄。

 。2)學生獨立整理數據填寫寫右邊的表,集體交流提問:一周中語文課有多少節?數學課有多少節?誰多?多多少節?

  (3)你還喜歡什么課?在表格里填上名稱,統計一星期有幾節。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題圖,老師說明題意:這是一個月的天氣情況。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統計一下各種天氣的天數。

 。2)獨立統計,老師巡視,幫助困難的學生。

 。3)集體交流。提問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算?應該是多少?(如果哪個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讓他們分析可能錯在哪里)。

 、谟晏毂惹缣焐賻滋?比陰天呢?

 、矍缣毂汝幪於鄮滋欤

  3、完成“想想做做”

 。1)分小組活動,統計前第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記錄。然后再活動說說“你家有哪些家用電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記錄,完成統計表。

  (2)集體交流統計結果,說說看了上面的統計結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活動,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種?

  (2)老師出示一張記錄表巾在黑板上,并請幾名學生當記錄員,全班學生逐個說自己喜歡的尋種活動,邊說邊記。

 。3)學生獨自把記錄的結果填成統計表,集體交流,說一說,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活動人數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結。

  這兩天我們所學的統計知識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通過統計表,我們可以了解許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較。

《統計》教案(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統計教案(精選13篇)

    【教學內容】統計(練習課)【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鞏固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根據圖表中的信息,解決簡單的問題。2、使學生學會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并將數據記錄在統計表中。...

  • 《統計》教案(精選15篇)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手中拿的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嗎?怎樣才能知道裝的是什么?那么你們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個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怎樣才能知道?今天我們將來學習統計的知識,來幫助小朋友整理這個盒子。...

  • 《統計》教案(精選13篇)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統計的知識,知道了一些統計的方法,今天我們來地一節練習課,看看誰掌握得好。二練習:想想做做2-5。...

  • 《統計》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 《統計》教案(精選22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84頁的內容。學情分析: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和象形統計圖,對已經分好類的事物進行計數,填寫統計表不太困難,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和整理數據,能利用統計圖表...

  • 《統 計》教案(通用19篇)

    第九單元:統計學情分析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97頁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 《統計》教案(精選20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 P68-69 [教材簡析]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 《統計》教案(精選22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84頁的內容。學情分析: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和象形統計圖,對已經分好類的事物進行計數,填寫統計表不太困難,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和整理數據,能利用統計圖表...

  • 《統計》教案(通用20篇)

    第九單元:統計學情分析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97頁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 《統計》教案(精選21篇)

    第九單元:統計學情分析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97頁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梨树县| 安塞县| 自贡市| 南皮县| 广饶县| 琼海市| 隆德县| 溧阳市| 阿克| 三穗县| 连平县| 金昌市| 攀枝花市| 五峰| 亳州市| 抚顺县| 宣化县| 呼伦贝尔市| 大同市| 新密市| 阿克陶县| 毕节市| 五家渠市| 彭阳县| 礼泉县| 顺平县| 巴中市| 昌黎县| 丰原市| 徐水县| 大石桥市| 乐至县| 栾川县| 蕉岭县| 连江县| 泰宁县| 九寨沟县| 三台县| 河曲县|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