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謠》教案(精選12篇)
《神州謠》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指導學生認識“謠”“涌”等10個認讀字,會寫“州“奔”等9個會寫字。
2.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三字經。
【過程與方法】
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景物物同所學的三字經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熱愛祖國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團結,共同繁榮富強。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會寫字,會認字。
2.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三字經,一邊讀一邊想畫面,積累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表達的感情,了解祖國的國情。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活動
1.同學們,我們祖國山河壯麗,民族眾多,團結一心,共同發展。
今天,我們來學習《神州謠》。
2.板書課題,一起齊讀課題。(板書:1神州謠)
(二)檢查預習
1.(課件出示)出示黃河、長江、長城、珠峰、中國臺灣風光圖。
圖片中,你認識是什么地方,你去過這些地方嗎?你知道這些風景的特點嗎?
學生試說: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
小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29頁,把書端好,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字詞識讀
同學們課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認讀了生字,你能讀正確嗎?
出示:(課件出示)(帶拼音)
shén bēn fèn xiá wān mín zú yì qí
神 奔 奮 峽 灣 民 族 誼 齊
同桌互讀詞語,用心聽,他讀得是否正確。
指名讀第一行詞語,如果讀對了大家就跟著讀一遍。重點指導平舌音“族”,翹舌音“神”,前鼻音“奔、奮、灣、民”。
出示:(課件出示)(帶拼音)
yáo yǒnɡ fēnɡ sǒnɡ ɡé yǔ lù nónɡ fán rónɡ
謠 涌 峰 聳 隔 與 陸 濃 繁 榮
自由練讀,同位輪讀,指名讀。重點指導平舌音“聳”,前鼻音“繁”,后鼻音“涌、峰、濃、榮”。
3.檢查課文朗讀
小朋友們詞語讀得這么好,課文能讀正確流利嗎?
(1)同桌合作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地就給同桌豎起大拇指,不正確的讓他多讀幾遍,我請讀得用心,聽得專心的同學展示。(課件出示:讀書正確姿勢圖片;注意讀書姿勢:雙手捧書,眼離書本一尺)
(2)自由讀全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讀,評價讀。
4.指導書寫生字。
(1)(課件出示)用田字格課件出示:神奔奮峽灣民族誼齊,
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結構,指名說。
(2)教師指導書寫。
“神”部首是“礻”,不是“衤”。
“奔”上下結構,是“大+卉”,不是“大+十+升”。
“灣”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最后一筆是豎折折鉤。
“民”的第一筆是橫折,第三筆是豎提,不是豎勾。
另外,“峽、誼”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3)認真讀貼,描一個寫一個。注意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足安。
(4)展評學生的書寫。
(三)復習鞏固
1.小游戲,送詞語寶寶回家。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寫好了生字,讀準了詞語,再來讀讀。這些詞語寶寶要回家,你能不能幫幫他們?
(課件出示)出示:奮發 民族 一齊 情誼
2.各民族人民( )努力,實現富強、文明、民主的中國夢。
3.祖國各( )有著深厚的( )。
拿出練習紙,先讀一讀,想好了再寫。
指名讀句子,對照答案。
小結:看來這些生字詞同學們不僅記住了,會寫,也會用,這才是真會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當小老師,抽讀生字卡片。
2.(課件出示)復習詞語:
神州 中華 山川 黃河奔 長江 長城 中國臺灣 海峽 民族 齊奮發 情誼
(1)指名學生認讀生詞。
(2)開火車認讀詞語。
3.齊讀或背誦兒歌。
4.繼續學習《識字1》。(板書:神州謠)
(二)初讀兒歌,領悟感知。
1.(課件出示)出示課文畫面。
教師隨機簡介。這么有趣的兒歌,你想好好朗讀一下嗎?
2.(課件出示)出示課文:
我神州,稱中華,
山川美,可入畫。
黃河奔,長江涌,
長城長,珠峰聳。
中國臺灣島,隔海峽,
與大陸,是一家。
各民族,情誼濃,
齊奮發,共繁榮。
(三)精讀兒歌。
請小朋友分小組自讀兒歌,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學生小組自學討論。
1.探究第一小節:我神州,稱中華,山川美,可入畫。
(1)這一小節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個總起句。)
(2)指導朗讀:重讀“山川美”,要讀出深情,讀出對這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豪之情。
2.探究第二小節:
(課件出示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圖片):
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
(1)這里介紹了我國哪些代表性的壯麗山河?(黃河、長江、長城、珠峰)
(2)看看圖片,說一說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么?
黃河的特點是河水水流湍急,長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動,波濤洶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黃河是第二大河。
長城的特點是很長,是個大工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瑪峰”,是世界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指導朗讀:以舒緩、抒情的語氣朗讀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句子,重讀“奔、涌、長、聳”等詞語,讀出祖國山河的壯美、雄偉。
3.探究第三小節:(課件出示中國臺灣版圖)
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1)中國臺灣島是我們的領土嗎?從哪里看出?
(中國臺灣是我國領土,現在雖然獨立,沒有回到祖國懷抱,但是永遠都是和大陸是一家人。)(與大陸,是一家。)
(2)指導朗讀:重讀“與大陸,是一家”等詞語,讀出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心愿,希望中國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4.探究第四小節:(課件出示民族團結景象)
各民族,情誼濃,齊奮發,共繁榮。
從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團結的景象?
(情誼濃,就是各民族兄弟團結在一起,像親兄弟一樣。
“齊奮發,共繁榮”是說各民族兄弟團結一心,共同謀發展,共同奔小康。)
自由讀,小組讀,齊讀,讀出人們的團結奮進。
5.指導朗讀全文:
(1)范讀兒歌,注意聽老師的語氣和語調。
(2)請同學們在小組中練讀,不足之處,請老師和同學指點。
(3)男女生賽讀,齊讀。
(四)開火車學新詞。
1.(課件出示)詞語:
華夏兒女 炎黃子孫 神州大地 巍巍中華
家庭和睦 民族團結 奮發圖強 只爭朝夕
2.小朋友,我們一起來開小火車,讀錯了,火車火車請停下。修理員來幫著修一下。
(1)橫著開火車。
(2)豎著開火車。
(3)開雙軌列車,看誰開得快。
(4)開雙軌列車,先讀讀字音,再說一句話。
3.各種方式讀。(生自由讀,指名讀,同桌之間互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
4.通過上面的反復朗讀,這些字詞已經成為我們的老朋友了,識字和認人是一樣的,見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五)總結延伸,朗讀鞏固。
(課件出示)
我愛我的祖國
祖國祖國我愛你,錦繡山河多美麗。三山五岳秀峰奇,洞庭湖中君山立。
桂林山水甲天下,萬里長城數第一。祖國成立七十載,處處展現新天地。
《神州謠》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會寫神州、中華、山川、黃河、長江、長城、中國臺灣、海峽、民族、奮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三字經的韻律美。
3、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引領孩子感悟學習漢字和課文的方法。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他們對祖國方塊字的獨特情感。
重點、難點:
感受漢字的鮮活生命,準確領悟字義,把復雜的字形形象化、簡單化的記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會寫神州、中華、山川、黃河、長江、長城、中國臺灣、海峽、民族、奮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三字經的韻律美。
一、音樂渲染,切入主題
1、課前三分鐘的經典誦讀《三字經》。
2、孩子們,你們真厲害,能背這么長的三字經了。我們都知道,三字經是古代的一種蒙學讀本,語言簡練,有韻律感。有個作家也采用三字經的形式,三個字三個字一塊兒寫成了一篇現代三字經。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神州謠。齊讀課題
3、通過展開的動畫方式出示中國地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字,并放音樂《大中國》)
師:瞧,這是什么?
生:(中國地圖)
師:它像什么?
生:(一只大公雞)
師:對,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雞就是我們祖國的地圖。請你告訴全世界人民,我們的祖國叫做——
課件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字體 生:(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再次熱情的和祖國媽媽打招呼——生齊讀:(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祖國媽媽還有許多響亮的名字。課件出示:(“神州”“華夏”)
4、師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其他名字:神州、九州、華夏、中華
華夏:早在公元前21世紀時,我國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歷經夏、商、周三個王朝,逐漸形成華夏民族。后來,人們就用“華夏”來作為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國劃為九州,并指點名山、大川作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稱中國為“九州”,又因為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是個禮儀之邦,所以稱為神州。全班再次齊讀倆詞。
二、識字認字、探究方法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都愛自已的祖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祖國的各種風土人情吧!
1、自由的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讀清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2、生自由讀課文
3、老師檢查你們昨晚回家預習的情況。這些來自課文的生字寶寶你們都認識了嗎?
4、請小老師帶讀。齊讀。男生、女生讀。玩游戲開火車讀。
5、加大難度,去掉拼音再讀。單個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6、同學們真了不起,每個字都讀準確了。對于漢字寶寶,我們不光要讀標準,還要記準確。
老師說過,記住生字有四種好方法。第一、在生活中識字。第二、用換一換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減一減、熟字換偏旁。第三、編字謎口訣或故事識字。第四、聯系具體事物識字。這么多字寶寶,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呢?
7、學生自由認字。老師隨機歸納總結。
8、識字游戲,我來說,你來猜。
小小耳朵有力氣,兩只耳朵頭上立。(聳)
海中一座山,鳥兒好家園。(島)
9、重點引導州、川的字形演變。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生字寶寶里有兩兄弟長得很像?對了,它們是“州和川”,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大家看,然后請你們來說說它們的意思。
10、生:我猜到了,川原來是河的意思,因為我看見古時候的字就像一條河。師:你真棒!是個善于聯想的孩子,說得非常對。那么“州”是什么意思呢?生:„„
師:提示一下大家,三點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生:我知道了,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師:非常正確。像這樣跟他表示的意思在形狀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還能說出幾個來嗎?
生:日、月、火等。
11、這兩個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川的第一筆是豎撇、州的三個點,第一個點是段撇,寫的上一點。后面是兩點,寫在中間位置,頭朝一個方向。
12、師:通過同學們剛才的發言,我相信大家對這些字記憶更深刻了,現在再讓我們讀一讀吧。再次集體呈現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再齊讀。
三、送字入文,再讀一讀。
1、學生齊讀。
2、師生對讀。
3、男女生對讀。
4、小組內開火車讀。
四、指導書寫
1、在9個要求寫的字里面,有兩個字比較難寫。“民族“二字。
2、首先看到“民“字,在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么。第五筆是斜鉤。民:字形特點上窄下寬,豎提要直,斜鉤要呈弓形,盡量舒展。
3、對照田字格,寫族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矢字。
4、書寫族字
5、生書寫,師巡檢,展示。
五、再讀課文。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把課文讀熟悉,盡量背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引領孩子感悟學習漢字和課文的方法。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他們對祖國方塊字的獨特情感。
一、談話引入
1、師:孩子們去過祖國的哪些地方?你們覺得這些地方美嗎?
生:美!
師: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祖國那優美的山川風光。
2、揭示課題:神州謠
二、細讀課文,加深理解
1、出示課文第一句“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
(1)自讀。
(2)說說這一小節主要講了什么?
(3)引導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讀一讀。
2、學習第二小節。
(1)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游覽一下祖國幾處的山川。
(2)出示“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圖片,看圖片,說說分別是哪兒。
(3)引導觀察圖片,說說每個地方的特點,相機出示第二句:“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練習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并結合圖片讀懂句意。
(4)結合圖片交流識記“奔、涌、長、聳”的特點。“涌”是形聲字,字義與水有關,可以與“勇”比較識記;“聳”字可用會意法結合圖片聯想識記。
(5)結合中國地圖,了解“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地理位置,然后邊誦讀邊體會祖國山川的壯美。
3、第三小節。
(1)觀察地圖,指認中國臺灣島,引導認識中國臺灣島與大陸的地理關系,告訴學生中國臺灣雖然與大陸隔著中國臺灣海峽,但自古以來它都是祖國的一部分。
(2)出示第三句“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系地圖理解句意,然后識記生字。
(3)指名讀句子,再引導交流生字識記情況。可用生字與熟字比較識記:鳥──島、夾──峽、寫──與;分類識記:隔、陸。
(4)結合地圖,誦讀體會。
4、第四小節。
(1)談話:我們屬于哪個民族?你知道祖國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嗎?你還知道哪些?
(2)觀看各民族情誼濃濃、奮發圖強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4)反復朗讀、體會,然后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再大聲誦讀。
5、再讀課文,引導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奮發的姿態,反復誦讀。
三、拓展延伸。
1、讀一讀
華夏兒女炎黃子孫
神州大地巍巍中華
家庭和睦民族團結
奮發圖強只爭朝夕
2、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3、再次體會華夏子孫團結向上的精神。
四、師總結。
神州大地,山川壯麗,黃河長江,奔涌不息,祖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真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五、作業。
1、再讀課文,背誦課文。
2、搜集中華民族團結圖強的故事。
《神州謠》教案 篇3
《神州謠》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三字一句,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峰高聳入云,中國臺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小朋友編出了“兩個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聳)、大鳥住在小山上(島)”等記生字的方法。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教”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他們編。結果,他們積極的開動腦筋,編出了字謎,而且有幾個同學編得相當好。更多的同學交流了不同的記字方法,體現了識字方法的多樣性。識字卡片變變變這一環節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了依據熟字記生字的變化過程,加深了記憶。
不足與改進措施:
1、把課堂沒有完全還給學生,學生“學習小主人”的地位還不夠,老師扶的過多,應多放手、信任學生。
2、課堂的整體時間安排前松后緊,檢測環節沒有出示,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這說明,我調控課堂的能力有待加強。
3、學習文本是為了應用文本,這一點在我的這節課中沒有體現出來,知識單純地關注了教材,忽略了教材的運用;只有對生字的識記,沒有生字在其他情境中的運用。以后要多注意知識的整合、靈活處理教材,加強學生對文本運用能力的培養。
《神州謠》教案 篇4
我們本周學習了三篇課文《一匹出色的馬》《神州謠》《傳統節日》。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
一、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二年級孩子的重點目標,雖然本周課堂時間壓縮十分鐘了,但是識字環節時間依然充足,識字方法多樣,學生學得還是很扎實。這幾位老師給學生學習生字和學習課文的時間做到了各占一半,反思自己教學時,給學生學習生字的時間少了點,總覺得,這生字這么簡單學生一學就會了,解讀文本的時間多了點,總想給學生多講一些,講深一些,缺忽視了他們的年齡特點,能不能接受這么多。
二、理解詞語
理解詞語是理解句子、理解課文的基礎。每位老師都帶領學生理解了文中一些重點詞的含義,或是聯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換近義詞理解,或者直接出示名詞解釋。例如:在《一匹出色的馬》一課,河水碧綠碧綠的,田野蔥蔥綠綠,這樣的景色不是一般的美,是特別美,就叫“異常”美麗。這樣異常美麗的景色,你看了,舍得走么?文中的一家人也舍不得離開,用文中的一個詞就是“戀戀不舍”,“戀”,心字底,從心里舍不得離開。這樣聯系上下文理解“異常”和“戀戀不舍”的含義。又如:“大街小巷”,這個詞很有意思,有一對近義詞和一對反義詞組成。“街”和“巷”是一對近義詞,但兩個字的含義又不完全一樣,通過圖片對照,理解“街”就是寬闊的道路,“巷”就是狹窄的街道。我覺得自己這方面抓的稍微欠缺,而且近兩年期末考試也總考名詞解釋,以后教學中要經常設計這項內容。
三、指導朗讀
學習課文時,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人物感受,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例如:在《一匹出色的馬》一文中,妹妹不想走路,想讓爸爸媽媽抱,爸爸媽媽回答時的語氣是不一樣的。爸爸聰明而有智慧,要讀出爸爸的認真與親切,鼓勵與期待。在《神州謠》一課,“我神州,稱中華。山川美,可入畫。”要讀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豪的感情。
總之,通過學習,感覺自己的備課又有了一個方向,就是以后教學內容要以本為本,雖然自己的課堂還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我會繼續努力的。
《神州謠》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3、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學習重點:學文中認識本課生字,掌握“夕、與”等字的寫法。
教學準備:
1、同學課前收集祖國各地風景圖片、少數民族資料,做詞語卡片。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多媒體播放歌曲《大中國》
師說:是啊,誰不愛自身的祖國呢?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是祖國的小朋友,我們都愛偉大的祖國。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描寫祖國山河的三字歌。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自同學字。
1、同學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對照下面的拼音讀一讀,還可以問問同桌,注意把字音對準。
2、卡片檢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帶拼音):神州、山川、長江涌、珠峰聳、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民族這些生字放在詞語中你能把音讀準嗎?
4、合作學習,識記生字。(出示生字)這些生字里面有沒有你已經會認的字?還沒學呢,你是怎么認識的?(同學介紹課外識字方法、途徑。)
5、詞卡去拼音檢查。
相機糾:州---川鳥---島與---寫族---旅
6、多媒體,讀去拼音的詞。
7、讀通課文。生先自由練讀,在四人合作讀并正音。
8、質疑:課文我們讀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問題嗎?
三、朗讀感悟。
1、師說:我們中國在古代又稱神州、華夏,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想去看看嗎?(多媒體)
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過哪里?
3、邊看多媒體邊介紹有關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知識。
指導朗讀第一、二句。
4、看多媒體介紹中國臺灣。
在我國東南部有一座寶島—中國臺灣島。它雖然遠離大陸,但與我們大陸卻是一家的。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國臺灣至今還沒回到祖國的懷抱。
指導朗讀第三句。
5、多媒體展示全國各族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導朗讀第四句。
6、師生交叉朗讀全文。
四、讀韻語,鞏固識字。
神州大地,山川壯麗;
黃河長江,奔涌不息;
祖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
中華民族,奮發圖強。
五、指導書寫。
1、多媒體出示:夕、與。(點名讀)
2、觀察:這兩個字都是我們學過的熟字的一局部,是哪兩個?
同學討論說出“夕、與”的重點筆畫。
3、教師范寫,同學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去拼音個別讀,男女生讀,分組讀,齊讀)
師說: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字、學習了課文。那么,你們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嗎?
2、認讀詞語
師說:同學們可真棒!下面我們來做個“讀詞語登山峰”的游戲。(出示多媒體)
只有又對又快的把這些詞語全部讀對,才干勝利的登上珠穆朗瑪峰。
同學自由練讀、開火車讀詞
3、有感情齊讀課文
師說:是啊,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不只有珠峰,還有黃山、黃河、長江等許多秀麗的景色,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吧!同學們要邊看邊想課文。(放多媒體)
我們的祖國美嗎?(美)那我們一起美美的把課文讀一讀吧!
二、課外拓展,課內外識字相結合
1、小組內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國山川名勝圖片、資料,并當小老師帶讀自身做的詞語卡。
2、評選出“祖國山河錦繡圖”投影展示圖片和詞語,并作介紹。
3、多媒體出示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的圖片讓同學了解,滲透課外識字。
4、師說:我們的祖國山河錦繡,文化悠久,是誰將我們的祖國變得這樣繁榮興盛?(56個民族人民的一起發明)
5、問:你了解那個民族?說說看
6、多媒體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和相關詞語。看看圖,認認字,讀讀詞。
三、指導書寫
1、多媒體出示:川、州、臺、爭、民、族
生觀察分析,同位間互相讀讀、記記生字,說說怎樣把字寫好。
2、指名說,相機組詞。
3、師重點指導“民、族”
4、同學練習書寫。
四、結束全文
1、問:同學們都是祖國的小朋友,我們能為祖國做些什么呢?
2、全班有感情朗誦全文。
《神州謠》教案 篇6
一曲《神州謠》,以三字經的形式訴說著祖國的山河壯美,激發了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上課伊始,我帶領孩子們一起領略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讓孩子通過直觀的美景,感受祖國的山川秀美、風景如畫,從而對祖國產生了自豪和熱愛之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2、在讀文賞析的過程中,我引領孩子打著節拍反復有感情地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
不足之處:
1、課前沒有布置搜集關于祖國山川以及民族團結方面的資料。
2、課文可以借助相關歌曲渲染情感。
3、板書書寫過于簡單、書寫不及時。
4、誦讀形式過于單一,僅限于齊讀和個別讀,而輕視了師生讀、男女生對讀、組內互讀等形式。
改進措施:
1、讓學生充分預習,課前搜集資料,為課上的資料介紹節省時間,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的好習慣。
2、備課充分,板書設計清晰有層次。
3、采用多種形式誦讀,在讀中品味文字所傳達出的情感。
4、今后在設計課時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閱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神州謠》教案 篇7
【知識技能】
1.指導學生認識“謠”“涌”等10個認讀字,會寫“州“奔”等9個會寫字。
2.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三字經。
【過程與方法】
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景物物同所學的三字經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熱愛祖國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團結,共同繁榮富強。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會寫字,會認字。
2.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三字經,一邊讀一邊想畫面,積累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表達的感情,了解祖國的國情。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活動
1.同學們,我們祖國山河壯麗,民族眾多,團結一心,共同發展。
今天,我們來學習《神州謠》。
2.板書課題,一起齊讀課題。(板書:1神州謠)
(二)檢查預習
1.(課件出示)出示黃河、長江、長城、珠峰、中國臺灣風光圖。
圖片中,你認識是什么地方,你去過這些地方嗎?你知道這些風景的特點嗎?
學生試說: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
小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29頁,把書端好,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字詞識讀
同學們課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認讀了生字,你能讀正確嗎?
出示:(課件出示)(帶拼音)
shénbēnfènxiáwānmínzúyìqí
神奔奮峽灣民族誼齊
同桌互讀詞語,用心聽,他讀得是否正確。
指名讀第一行詞語,如果讀對了大家就跟著讀一遍。重點指導平舌音“族”,翹舌音“神”,前鼻音“奔、奮、灣、民”。
出示:(課件出示)(帶拼音)
yáoyǒngfēngsǒnggéyǔlùnóngfánróng
謠涌峰聳隔與陸濃繁榮
自由練讀,同位輪讀,指名讀。重點指導平舌音“聳”,前鼻音“繁”,后鼻音“涌、峰、濃、榮”。
3.檢查課文朗讀
小朋友們詞語讀得這么好,課文能讀正確流利嗎?
(1)同桌合作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地就給同桌豎起大拇指,不正確的讓他多讀幾遍,我請讀得用心,聽得專心的同學展示。(課件出示:讀書正確姿勢圖片;注意讀書姿勢:雙手捧書,眼離書本一尺)
(2)自由讀全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讀,評價讀。
4.指導書寫生字。
(1)(課件出示)用田字格課件出示:
神奔奮峽灣民族誼齊,
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結構,指名說。
(2)教師指導書寫。
“神”部首是“礻”,不是“衤”。
“奔”上下結構,是“大+卉”,不是“大+十+升”。
“灣”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最后一筆是豎折折鉤。
“民”的第一筆是橫折,第三筆是豎提,不是豎勾。
另外,“峽、誼”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4)認真讀貼,描一個寫一個。注意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足安。
(5)展評學生的書寫。
(三)復習鞏固
1.小游戲,送詞語寶寶回家。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寫好了生字,讀準了詞語,再來讀讀。這些詞語寶寶要回家,你能不能幫幫他們?
(課件出示)
奮發民族一齊情誼
1.各民族人民努力,實現富強、文明、民主的中國夢。
2.祖國各有著深厚的。
拿出練習紙,先讀一讀,想好了再寫。
指名讀句子,對照答案。
2.小結:看來這些生字詞同學們不僅記住了,會寫,也會用,這才是真會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當小老師,抽讀生字卡片。
2.(課件出示)復習詞語:
神州中華山川黃河奔長江長城中國臺灣海峽民族齊奮發情誼
(1)指名學生認讀生詞。
(2)開火車認讀詞語。
3.齊讀或背誦兒歌。
4.繼續學習《識字1》。(板書:神州謠)
(二)初讀兒歌,領悟感知。
1.(課件出示)出示課文畫面。
教師隨機簡介。這么有趣的兒歌,你想好好朗讀一下嗎?
2.(課件出示)出示課文:
我神州,稱中華,
山川美,可入畫。
黃河奔,長江涌,
長城長,珠峰聳。
中國臺灣島,隔海峽,
與大陸,是一家。
各民族,情誼濃,
齊奮發,共繁榮。
(三)精讀兒歌。
請小朋友分小組自讀兒歌,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學生小組自學討論。
1.探究第一小節:我神州,稱中華,山川美,可入畫。
(1)這一小節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個總起句。)
(2)指導朗讀:重讀“山川美”,要讀出深情,讀出對這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豪之情。
2.探究第二小節:
(課件出示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圖片):
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
(1)這里介紹了我國哪些代表性的壯麗山河?(黃河、長江、長城、珠峰)
(2)看看圖片,說一說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么?
黃河的特點是河水水流湍急,長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動,波濤洶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黃河是第二大河。
長城的特點是很長,是個大工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瑪峰”,是世界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指導朗讀:以舒緩、抒情的語氣朗讀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句子,重讀“奔、涌、長、聳”等詞語,讀出祖國山河的壯美、雄偉。
3.探究第三小節:
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1)中國臺灣島是我們的領土嗎?從哪里看出?
(中國臺灣是我國領土,永遠都是和大陸是一家人。)(與大陸,是一家。)
(2)指導朗讀:重讀“與大陸,是一家”等詞語,讀出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心愿,希望中國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4.探究第四小節:(課件出示民族團結景象)
各民族,情誼濃,齊奮發,共繁榮。
從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團結的景象?
(情誼濃,就是各民族兄弟團結在一起,像親兄弟一樣。
“齊奮發,共繁榮”是說各民族兄弟團結一心,共同謀發展,共同奔小康。)
自由讀,小組讀,齊讀,讀出人們的團結奮進。
5.指導朗讀全文:
(1)范讀兒歌,注意聽老師的語氣和語調。
(2)請同學們在小組中練讀,不足之處,請老師和同學指點。
(3)男女生賽讀,齊讀。
(四)開火車學新詞。
1.(課件出示)詞語:
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神州大地巍巍中華
家庭和睦民族團結奮發圖強只爭朝夕
2.小朋友,我們一起來開小火車,讀錯了,火車火車請停下。修理員來幫著修一下。
(1)橫著開火車。
(2)豎著開火車。
(3)開雙軌列車,看誰開得快。
(4)開雙軌列車,先讀讀字音,再說一句話。
3.各種方式讀。(生自由讀,指名讀,同桌之間互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
4.通過上面的反復朗讀,這些字詞已經成為我們的老朋友了,識字和認人是一樣的,見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五)總結延伸,朗讀鞏固。
(課件出示)
我愛我的祖國
祖國祖國我愛你,錦繡山河多美麗。
三山五岳秀峰奇,洞庭湖中君山立。
桂林山水甲天下,萬里長城數第一。
祖國成立六十年,處處展現新天地。
板書設計
神州謠
總說 祖國山河壯美
具體說 幾種代表性的景物 祖國壯美,民族團結
民族要團結,統一
《神州謠》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識字單元的第一課,通過教學要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情感,培養他們對祖國方塊字的獨特情感。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三字經的韻律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
神州大地,山河壯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勤勞、善良的華夏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團結奮斗,開拓創新。本課文字雖少,內涵卻極為豐富。朗讀起來,每一句都氣勢磅礴、擲地有聲。整篇課文洋溢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時代氣息,體現了中華兒女盼望兩岸統一祖國繁榮昌盛的強烈愿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三字經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對文中的內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別是一些地方,學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對文中的內容予以分析,引導學生感悟。
三、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
2、會寫“州”“奔”“灣”等9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9個生字的書寫
2、感受漢字的鮮活生命,準確領悟字義。
五、教學準備:
課件(教師)、預習生字(學生)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音樂,你們想聽聽嗎?
播放《三字經》
2、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齊讀課題,交流以下問題:
(1)從課題上看,你知道了什么?
(2)你怎么理解課題中的“謠”字?
(通過組詞,理解“謠”的意思,歌謠)
3、齊讀課題《神州謠》
二、隨文識字,初讀課文。
1、齊讀課題,提問:課題中有一個我們本課的生字朋友,它是誰?(州)
2、有哪位同學有什么好主意能記住“州”字?
給“州”字組詞
試著造句。
3、細講“州”字(注意筆畫順序的講解),
引導學生觀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5、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結識了課題中的生字朋友,我們再去課文中找一找還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課文,
讀準字音,標畫出生字。
7、白板出示生字、詞語,
加拼音讀,
去拼音讀,領讀
開火車讀,
指名同學領讀,字詞過關。
抽查個別同學
8、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課文中,誰能把課文讀好?指名同學讀。
三、細讀課文,加深理解
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提問:從他的朗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神州指的是什么)
2、學生自己讀這句話,對照圖片觀察:中國地圖像什么?
(昂首挺胸的雄雞)
教師板書“中華人民共和國”
3、祖國媽媽還有許多響亮的名字
(神州、九州、華夏、中華)
4、教師介紹這些名字的由來
神州、華夏
5、同桌之間相互讀第一句,配合讀,爭取達到能夠背誦的程度。
(注意朗讀節奏指導,教師及時點評)
6、這句話有什么特點?哪位同學發現啦?
(都是三個字)
7、指名同學讀第一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一小節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8、引導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檢查生字和詞語的認讀。
2、指名同學朗讀課文。
二、觀察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課文中要求會寫的生字:奔、灣、峽等需要會寫的生字。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導按結構劃分生字的類型。
3、教師范寫。
4、組織學生自由練習書寫,教師巡視。
5、組織全班展示。
三、總結提問,引出下文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節,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背誦一下第一節呢?
指名同學及時表揚
2、學習第二小節,同桌之間互讀第二小節
3、現在我們一起去游覽一下祖國幾處的山川。
4、出示黃河、長江、長城、珠穆朗瑪峰的圖片,看圖片,說說分別是哪兒。
5、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說每個地方的特點,相機出示第二句“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練習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6、結合圖片交流體會“奔、涌、長、聳”的特點。
7、結合中國地圖,了解黃河、長江、長城、珠穆朗瑪峰的位置,邊讀邊體會祖國山川河流的壯美。
四、精讀課文,嘗試背誦
1、學習第三小節,指名同學讀第三小節。
2、觀察地圖,指認中國臺灣島,引導認識中國臺灣島與大陸的地理關系,告訴學生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課件出示“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聯系地圖理解課文句意。
4、同桌相互讀第三小節嘗試背誦。
5、學習第四小節,同桌互讀第四小節。
6、提問:我們屬于哪個民族?我們祖國一共有多
少個民族?
7、觀看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圖片,讓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8、反復朗讀、體會,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9、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語氣。
10、小組同學多次朗讀,爭取達到背誦的程度,教師點評,及時獎勵。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師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祖國大好的河流山川,體會中華民族團結向上的精神。
2、課后把《神州謠》背給伙伴聽。
《神州謠》教案 篇9
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在學生要求會認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閱讀文中出現。
我以文本為載體,依托文本進行識字教學,教學中采用了多樣化的識字形式讓識字與閱讀有機結合,在多樣性、趣味性的語境中,引導孩子們在快樂中識字,同時感受漢字的魅力。
依托文本趣味識字,讓識字教學更生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中有看動作猜字,給生字組詞,給生字找形近字,識記生字等多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和表現欲,引導學生積極閱讀識字,在愉快中學習。
依托文本朗讀識字,提升識字效率。通過朗讀發現生字、記住字形,通過聽讀體會生字的意思,通過朗讀體驗情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學生的頭腦中越來越明析,越來越深刻。
《神州謠》教案 篇10
《神州瑤》是一篇短小卻內涵豐富的童謠,氣勢恢宏,贊美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壯美、風景如畫,表達中華兒女期盼祖國統一,為祖國繁榮昌盛共同奮斗的愿望。
在講第一課時時,我注重把識字和感受中國的山川美作為學習的重點。在識字教學部分,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在準確掌握生字的基礎上給生字找朋友,組詞或造句。在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每次提問,我的關注點在回答問題的孩子身上,其余的孩子就容易被忽略,長此以往,當聽的孩子發現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就會漸漸失去興趣,導致不同的問題出現,容易開小差,游離到了課堂之外。而發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許精彩,但坐著的孩子,他們會質疑、會認同,他們也會有精彩之處。我不能為了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就一股腦兒地按著設定環節走下去,把與自己設計無關的都排除了。今后的`課堂,我要不斷積累教學方法,多一些教育機智,把關注重心移動,關注到全體學生,使每位學生都能發揮其主體作用。
一節課結束,我感覺本節課的目標是基本達成了,但是在上課過程中卻暴露了很多的不足。比如:語言不夠親切,缺少童趣,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在課堂紀律上,我需要更加靈活的應對學生所出現的不同問題,不能一味的忽視,更不能批評和言語傷害。對于文本的解讀更不能有絲毫馬虎。我想,未來我應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尋求方法,讓自己的教學變得更加完美。
《神州謠》教案 篇11
我上《神州瑤》第一課時,重點目標就是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和感受中國的山川美。上完課后,總體感覺,目標是基本達成了,但在上課過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正如鐘老師所說,語言蒼白,不富有童趣,生本意識不強。我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兩個大問題,每次上課,總是容易忽略傾聽坐著的學生的“私語”,忽略他們的課堂行為,在拋出問題時,也沒有根據兒童特點設計一些更貼近他們的自然親切的語言。為此,在近期教學中,我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
一是設計兒童化的語言。就拿這堂課來說,我問了學生中國的美稱、別稱還有什么?似乎“美稱、別稱”一詞更上檔次,但是小朋友聽得云里霧里的,如果換成“你們還知道中國有其他響亮的名字嗎”,相信小朋友更容易接受。對于低段的孩子們來說,有時候,我應及時地哄一哄,多鼓勵;或者在上課時給某個生字編個小故事,給某個內容編個兒歌,相信他們的興趣會更濃厚。
二是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在聽了我多堂課后,鐘老師和師父也總是指出,每次提問,我的關注點在回答問題的孩子身上,另外的四十多個孩子就被忽略了,長此以往,當聽的孩子沒興趣時,得不到老師的關注時,他們就容易開小差,游離到了課堂之外。而發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許精彩,但坐著的孩子,他們會質疑、會認同,他們也會有精彩之處。我不能為了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就一股腦兒地按著設定環節走下去,把與自己設計無關的都排除了。以后的課堂,我要多點靈動,多點隨機應變,把關注點重心移動,關注到全體學生。
另外,文本解讀也不能馬虎。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總是被教學設計牽著鼻子走,或者當學生出現各種答案我卻點到為止,不能再進一步,這都是文本解讀不深入的原因,我想,未來我應朝著這些方向努力。
《神州謠》教案 篇1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在學生要求會認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閱讀文中出現。
我以文本為載體,依托文本進行識字教學,教學中采用了多樣化的識字形式讓識字與閱讀有機結合,在多樣性、趣味性的語境中,引導孩子們在快樂中識字,同時感受漢字的魅力。
依托文本趣味識字,讓識字教學更生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中有看動作猜字,給生字組詞,給生字找形近字,識記生字等多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和表現欲,引導學生積極閱讀識字,在愉快中學習。
依托文本朗讀識字,提升識字效率。通過朗讀發現生字、記住字形,通過聽讀體會生字的意思,通過朗讀體驗情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學生的頭腦中越來越明析,越來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