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花燈》教學設計(精選13篇)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1
目標:
1、感受詩歌押韻的特點,能準確地發出姥(lao),鬧(nao),浩(hao),搖(yao)等音。
2、學習朗誦詩歌,感受作品中歡快的`節目氣氛。
準備:
布置花燈展覽,如西瓜燈,荷花燈,金魚燈,火箭燈,飛機燈等。
過程:
1、花燈在班內展出。
提問: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花燈?什么節日要掛花燈?
2、教師朗誦詩歌,幼兒欣賞、請幼兒聽后討論下列問題:
(1)詩歌的題目是什么?詩歌里說到哪些花燈?
(2)詩歌里還說了些什么?
3、幼兒再次學習詩歌、
幼兒討論并回答:
(1)美麗的花燈是誰做的?
(2)姥姥把花燈送給了誰,送的什么燈?
4、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詩歌2—3遍。
教師重點幫助幼兒糾正下列發音:姥(lao),鬧(nao),浩(hao),搖(yao)等。
5、初步了解詩歌押韻的特點,并討論下列問題:
(1)詩歌中有哪些音比較相像?(讓幼兒知道這叫押韻、)
(2)念這首詩歌時,你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6、師幼小結。
延伸:請幼兒回家將自己會念的兒歌,在爸爸、媽媽面前大膽表演。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曲調的歡快、熱鬧的氣氛。
2、按一定規則進行游戲,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聽辯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黃梅戲《鬧花燈》選段,花燈兩盞,手絹花每人一對。
【活動重點】
幼兒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游戲,同時體現"鬧"花燈的熱烈氣氛。
【活動難點】
嘗試"盤燈"的技巧。
【活動過程】
一、集體練習手絹花的玩法
1、師:今天我帶來了非常好玩的東西,它叫手絹花,想和我一起玩嗎?
2、老師帶幼兒一起玩手絹花。
3、師:這么多人一起玩手絹花,感覺怎樣?(熱鬧、喜慶、開心、像過年、過節一樣)
二、出示"花燈",幼兒熟悉樂曲旋律。
1、師: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看過花燈嗎?
2、提問:鬧花燈時街上有什么?熱鬧嗎?
3、教師小結:燈會上有各種花燈、接燈人、看燈人、鬧燈人,非常熱鬧、喜慶。
4、熟悉樂曲。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盞燈,我來扮演"舞燈人",你們扮"看燈人",我們一起來"鬧花燈"。
三、組織幼兒游戲"鬧花燈"。
1、第一遍游戲,交代游戲的三個規則(1)聽前奏音樂"看燈人"跟著"舞燈人"跑成圓圈后坐下。
(2)當音樂唱到"急忙走,急忙行"時,"舞燈人"用手絹點圈上的"看燈人",被點到的小朋友的跟隨在"舞燈人"的后面跑起來,當音樂唱到"東也是燈,西也是燈"時,被點到的小朋友和"舞燈人"一起來鬧燈。
(3)音樂快節奏結束時,所有小朋友回到圓圈上。
2、第二遍游戲,交代新的游戲規則。
師:音樂結束時,你們的動作要和"舞燈人"的動作是相反的'。
3、第三遍游戲:請一名幼兒扮"舞燈人",帶領幼兒一起鬧花燈,結束時請舞燈幼兒自己決定做什么動作讓其他小朋友跟自己相反。
4、第四遍游戲:交代游戲新增規則,讓幼兒跟老師學習"盤燈"。
四、游戲活動尾聲:
教師和幼兒共同共同總結和分享一起玩"鬧花燈"游戲的感受和歡樂。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課前收集的有關元宵、花燈的圖片、錄像等,從欣賞角度直入課題,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等活動,引導學生進入制作花燈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各抒己見陶醉在“元宵”之中。然后我出示一個花燈成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花燈的基本構造特點。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拼讀八個生字,認識豎心旁。
2 、積累詞語,能抓住詞句感受龍燈的活靈活現。
3 、 了解鬧花燈的習俗,感受鬧花燈的熱鬧場面。
教學重難點:
體會龍燈的活靈活現。
了解鬧花燈的熱鬧場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元宵節(出示詞語)
師:是呀,和中秋節,重陽節一樣,這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習俗你知道哪些呢?(抽生)
2 、師:民間有這樣一句話,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一天晚上人們會走出家門,鬧花燈猜燈謎,非常熱鬧十分喜慶。今天陳老師就要帶領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看看這元宵節的花燈。板書課題。指命讀(既然是鬧,咱們就要讀得歡快點。)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元宵節的夜晚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你們看,(播放音樂)這個晚上(出示圖片), 街上人來人往,張燈結彩,歡聲一片,你覺得怎么樣?真——(熱鬧,喜慶,歡樂,快樂……)
1、是呀,出示第一小節,讀讀這句話,你從哪些詞感受到了熱鬧。
出示人流如潮,燈火通明 學習生字:流——找朋友,潮——拼一拼,潮就是水的意思,那么人流如潮就是指行走的人們就像水,這說明人怎么樣——多——找朋友,結構,書空。什么是燈火通明呢?
2、誰來讀好這句話
(我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我看到了面前人山人海,我被這宛如白天一樣的燈火吸引了
(哎呀,節日的氣氛還不夠濃哦;你可以把眼前這喜樂的場景讀得再歡快一點)
3、齊讀
三、 深入學習,了解花燈
1、
人們在這一天晚上紛紛趕來,為的其實就是——鬧花燈,那么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燈呢,請小朋友讀讀課文,找出這些花燈。
2、交流板書
兔子燈,鴿子燈,龍燈
3、你們瞧,兔子燈——地上跑(多么活潑可愛呀,女生讀)
鴿子燈——天上飛(自由自在,真快樂,男生) 猜一猜還有什么燈?(什么燈怎么樣)(交流)太多太多的花燈,作者用了一個省略號來表示,(加重省略號)盡管街上的花燈很多很多,可是有一盞花燈卻讓人格外喜歡,它就是——龍燈。
4、請你們快速讀讀這一小節,找到描寫龍燈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 (1)學習生字(這兩個詞語誰會讀?) 金光閃閃 情不自禁 金:讀音,
說話訓練:( )是金光閃閃的。
情:拼一拼,誰有好辦法記住它,認識豎心旁,積累豎心旁的字 禁:拼一拼,多音字 讀詞語兩遍
(2)抽生交流,出示句子
(3)再讀讀這句話,你覺得龍燈哪里有趣
(4)隨意交流。(抽生讀)
金光閃閃,——金色的光芒一閃一閃,真——漂亮,有趣,可愛,(抽生讀)
多么有趣呀,小組賽讀
(5)看看這些描寫動作的詞(出示)
追著寶珠上下翻騰——這條龍燈仿佛就在天上歡快地飛舞著,多有氣勢呀——抽生讀,
再來看,龍的尾巴不停地——擺動,好像這不再是龍燈了,而是一條——真龍在天
多么精美的做工,多么生動有趣的龍燈,一起讀
(6)長龍追著寶珠,上下翻騰,金光閃閃,就連尾巴也在不停地擺動著,這哪里是龍燈啊,這條龍簡直就像——活的啦,是呀,出示—
—龍活啦!多么驚訝,多么激動,多么興奮呀,(抽生讀,男生,女生)孩子們看到這樣的龍燈,想也沒想,忍不住就喊了出來,這種情感就是——情不自禁。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和同學們一起高喊——龍活啦!
(7)元宵節的這個晚上,我們看到了兔子燈——鴿子燈——還有像真的一樣的——龍燈,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花燈掛在街頭,讓人忍不住想說——出示句子:這街上的花燈可真多呀!
5、出示音樂,聽,——出示最后一節
(1)引讀。
(2)學習片(書空,一片什么)
(3)這么多歡快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就連遙遠的夜空上都能清楚聽到,真的是——響徹夜空,這個夜晚你感受到了什么?——歡樂,高興……,齊讀 這些歡樂的人們——
6、至此,過完元宵這個晚上,我們的新年就畫上了句號,它預示著人們開始迎接美麗的春天,一切的美好也從這里開始。希望你們能記住這個美麗熱鬧的節日。
四、復習總結 詞語認讀 描寫生字。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歡快的聲音唱歌,學習“鬧“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現歌曲幽默、風趣的特點。
2、嘗試用跑、跳、扭、敲等動作創造性表現鬧花燈的情景和自己愉快的心情,體驗歌曲所表達的喜慶氣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與家長一起商量并制作“親子花燈”。
2、有關燈會的`錄像資料、掛圖。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經驗回顧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過燈會嗎?都見過什么燈?
2、啟發幼兒大膽回答,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二、觀看錄像,加深印象
師播放錄像,幼兒在觀看之前,教師設計問題:
1、在錄像里你看到了什么燈?
2、人們是怎樣鬧花燈的?
3、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三、學唱歌曲,理解內容
1、引導幼兒模仿燈會上敲鑼打鼓的聲音,將難點前置,唱“隆咚——咚鏘”和“咚隆咚——咚鏘”。
2、結合掛圖,引導幼兒“數花燈”,學唱“有龍燈,有鳳燈,龍燈鳳燈獅子燈。”
3、教師彈奏,便于幼兒清楚地感知歌詞的內容,加深對歌曲旋律的理解,引導幼兒完整的說歌詞。
4、教師范唱,幼兒跟唱;教師重點突出“鬧”字的下滑音唱法。
5、幼兒跟隨音樂完整的唱歌曲。
6、采取男女對唱的形勢,并加上動作,激發幼兒歌唱的興趣。
四、創編動作,嘗試表演
1、幼兒拿自制的花燈唱歌配動作即興表演,體驗表演的樂趣。
2、請創編好的幼兒進行示范表演,激發其他幼兒的創編興趣。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5
幼兒情況分析
多數幼兒已經學會5以內的分解組成,掌握情況較好。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活動準備
花片、小樹、小動物圖片、紙盒、糖果、筆、紙、數字卡片等
活動過程
一、湊數游戲《蘋果和生梨》
請1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玩湊數游戲。
春天的花園里有個數學王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數學王國找一找那些東西的數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來,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發現寫在紙上。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游戲。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幼兒,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三、幼兒交流討論
1、教師拍手,幼兒回到座位。剛才大家玩得很高興,能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紙上,誰愿意來介紹自己的發現?在玩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2、 幼兒各自介紹自己的發現。
四、學習6的組成
1、教師:今天小貓的'一家也到數學王國來玩了,數一數有幾只貓?用數字幾來表示?看看它們長得都一樣嗎?引導幼兒從貓的大小、顏色、花紋、蝴蝶結來分。
2、幼兒自主講述,如6只貓可分成1只大貓5只小貓。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用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教師:6有幾種分法?
3、教師歸納:
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們合起來都是5送糖果。
我們小朋友本領真大,不但學會6的組成,還學會了記錄,現在我們一起準備好,開上小汽車和小貓們一起到數學王國去玩吧。(聽音樂,幼兒做開汽車動作) 數學王國到了,看看國王今天都準備了什么禮物?(各種糖果)國王還準備了這么多糖果盒子,請我們小朋友幫助他來包裝糖果。
記住,每個盒子了只可以裝6粒糖果。你一邊裝一邊說,幾粒紅色的糖果、幾粒蘭色的糖果、或幾粒黃色的糖果、幾粒綠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裝好以后你可以送給周圍的爸爸媽媽檢查一下,也可以給好朋友檢查一下,你對嗎?如果正確了就請你把糖帶回家,可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6
我在課前讓學生介紹元宵節你和家人是怎么過的。引出元宵和花燈,學生學習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充滿了對學課文的熱情。
本學期讀的要求逐步提高,從讀準字音入手,把課文讀通順,最后讀出自己的感受來。在讀課文時,我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如:比賽讀,加動作讀。這樣,多種形式讀,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同時為更好的背誦課文做好準備。
課堂教學中,逐漸滲入閱讀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生初讀完課文后,立即問:“課文寫了幾個花燈?分別是什么?”教會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初步培養學生一些閱讀能力。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7
設計意圖:
新年剛過完,孩子們還處在新年之中,每天來都在議論新年的趣事。剛好,開學的不久就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趁這個節日,我想讓孩子們通過學習、制作、念兒歌的方式一起慶祝這個節日,當我說出這個想法時,孩子們興趣都很濃,在活動之前,我與孩子們一起制作了許多各種各樣的花燈,孩子們在制作時非常的認真,當我們的花燈掛滿活動室時,大家都驚叫起來,因為太美了!因此我設計了這節《數花燈》的語言活動,孩子們通過兒歌游戲的方法,對節日充滿快樂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正確使用量詞,并學會用"-×-×"正確表達實物的數量。
2.能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并積極參與組詞和仿編活動。
3.借助拍節奏、輪流解說兒歌等形式,進一步感知兒歌重復對稱的句式結構,并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花燈圖片。
2.游戲音樂磁帶《火車開了》、《大家來看燈》。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數花燈》冬冬鏘,鏘鏘冬,正月十五鬧花燈。雞娃燈,鴨娃燈,一蹦一跳青蛙燈;荷花燈,蓮蓬燈,一盞一盞牡丹燈;谷穗燈,麥穗燈,一盞一盞豐收燈;獅子燈,繡球燈,一條一條長龍燈。一二三四五六七,寶寶數燈數不清。爺爺奶奶幫他數,一數數到大天明。
教師:小朋友,正月十五鬧花燈,寶寶數燈數不清,小朋友,你們能數出一共有多少花燈嗎?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坐上花車去看燈。
二、學習兒歌:
1.有一個寶寶看了這么多漂亮的花燈,就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數花燈》,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朗誦兒歌。
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有哪些花燈?有哪些人?
3.教師有節奏朗誦。
借助畫面的提示,鼓勵幼兒跟著老師有序地朗誦兒歌。
4.借助拍手、拍腿的方式引導幼兒感知兒歌∣∣ ∣的結構和節奏。
你覺得兒歌的`第一句和第幾句相似?第二句和哪幾句相似?
(1) 教師小結:第1、3、5、7句式相同,第2、4、6、8句式相同。
(2)師生、男女分組、拍手拍腿進行練習。
(3)師生一起念兒歌,再幼兒念單句,練習做拍手動作。
(4)引導幼兒念復數句子,并做拍腿動作。
(5)帶領幼兒念完整的兒歌,前8句分別做拍手和拍腿動作,最后4句大家一起念兒歌。
(6)根據兒歌中不同的句式的特點,變換方式,輪流接說兒歌。
請幼兒念的單句(第1、3、5、7句),教師念復數句子(第2、4、6、8句),師生輪流接說兒歌。
5.分男女角色輪流接說和表演兒歌。
(1)學習詞組:一X一X(1)教師在黑板上書寫一□一□,啟發幼兒讀一讀,說說在兒歌中哪些地方有"一□一□"?
(2)帶幼兒一起讀一讀"一X一X"(3)這些詞語還可用哪些詞語來代替呢?
6.引導幼兒仿編兒歌《數花燈》
(1)你還見過哪些花燈?(出示圖片)我們也來編兒歌。
(2)幼兒自由創編。
(3)請個別幼兒展示。
7.教師對幼兒的創編進行簡單的小結。
附兒歌:
兒歌:數花燈雞娃燈,鴨娃燈,一蹦一跳青蛙燈,桃花燈,蓮花燈,一朵一朵牡丹燈,南瓜燈,西瓜燈,一盞一盞瓜果燈,汽車燈,火車燈,一架一架飛機燈,一二三,三二一,寶寶數燈數不清,爺爺奶奶幫著數,一數數到大天明。數,一數數到大天明。
三、結束部分:
幼兒隨音樂《大家來看燈》做"坐上花車去看燈"的游戲,根據幼兒的情緒決定游戲的次數。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續編兒歌《數花燈》。
剛開始我出示了一些花燈的圖片,請他們來說說這些花燈是什么樣的。
在中間的環節中我請幼兒找出相似的句型,并根據這些句型進行創編。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1、 鬧花燈,又叫燈彩,是我國流傳甚廣且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工藝。本課花燈為題材內容,通過賞燈、說燈、做燈實施教學活動,了解“花燈”這一民間藝術。
2、 以[綜合-探索]為學習目標,運用運動、光、電等科學常識,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并制作簡單而有創意的立體造型——花燈。
3、 體會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學情分析
1、通過音畫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
2、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魅力。
3、注重學生的參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了解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2、學習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
3、培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4、欣賞彩燈,感受元宵節熱烈的氣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元宵節習俗,欣賞彩燈并學習設計制作彩燈。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學過程
一是通過觀察花燈,了解花燈的特征,認識、感受花燈的'美。
二師生共同嘗試探究花燈制作的基本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對制作、裝飾方法作指導,如穗子的形狀、數量、安放位置,裝飾手法(描繪、剪貼等)的運用,花燈骨架的造型以及捆扎成型的小竅等,每講到一處,我都提供相應的圖片欣賞。
三、通過嘗試、實踐,掌握制作花燈基本方法和步驟,感受花燈造型的奇妙和表現的樂趣。
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作。
五、作業評析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9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以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地朗讀課文來學習課文。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生托音現在非常嚴重,這個是需要大量時間糾正與訓練的。同時“人流如潮、燈火通明、響徹夜空”等本課出現的四字詞語,學生讀起來生疏,再解釋好詞意以后,通過對字面的理解再來讀,就流暢許多,看來讀、背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
學習第二小節過程中,對于描寫龍燈的這句長句,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來讓學生分讀、學習句子,效果比較理想。我提問學生“為什么會情不自禁地說龍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龍像真的一樣。”于是再問“哪里看出來像真的一樣?”學生開始解讀長句,分別從“追著寶珠、上下翻騰、尾巴不停擺動”這些地方看出龍火起來了,同時邊幫助聯想舞龍的場景,很快學生能流利地讀好長句了。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花燈,又叫燈彩,是我國流傳甚廣且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工藝。本課以花燈為題材內容,通過實施教學活動,旨在了解“花燈”這一民間藝術。
民間花燈的品種大致可分為四大類。一是座燈,安放在地上或是特制的架上,燈體龐大,氣勢宏偉,燈光明亮。二為掛燈,該燈體積相對較小,做工卻特別精巧,色彩鮮艷,圖案精美。三是水燈,放于水上,放燈者許下心愿,花燈隨波而蕩,預示著心想事成。四為提燈,即孩子們提在手上玩耍的燈,造型大多模仿動物造型。教材呈現的學生作品為掛燈和提燈造型,體積較小,方便提在手上玩耍和展示。
民間花燈從制作工藝上又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彩扎類。傳統彩扎花燈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經過前前后后近七十道工序,一只花燈才算真正做成。教材呈現的學生作品主要為彩扎花燈,簡化了花燈制作的工具,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多種材料進行制作,如可用竹筷代替竹篾,塑料紙、玻璃紙、皺紋紙等代替綢布,雙面膠、透明膠等代替繩線、鐵絲、粘膠,各地區的老師可根據本地情況酌情調整。制作工藝也簡化為三步:
一、捆扎花燈的骨架;
二、將骨架用紙材進行包扎;
三、選用剪貼、描繪等裝飾手法打扮花燈。
二是刻紙類。采用硬紙板為材料,工藝師先設計造型,按其形狀把燈體準確分解成幾何塊面圖形,描繪上各種圖案后,再用刻刀精心雕刻,最后將這些紙板按造型粘合上色,配上絲穗便成了刻紙花燈。教材對此類花燈沒有呈現作品,教師還是應對此做出說明,如若學生感興趣,可以此為契機,降低制作難度,鼓勵學生嘗試運用紙盒等制作刻紙花燈。
二、教學目標
◆了解元宵節的由來和花燈的歷史,以及各類花燈的藝術特點。
◆掌握制作花燈的基本方法和要領,感受制作花燈作品的工藝特點。
◆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風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三、課前準備:
彩色手工卡紙、雙面膠、蠟燭、剪刀、彩筆等。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入:元宵節的時候,民間不僅吃元宵,還鬧花燈呢!其實,元宵節鬧花燈已經是司空見慣的風俗了。
傳說玉帝養了只鵝,它下凡去玩兒時被人類打死了。玉帝非常生氣,決定要在元宵節那天放火燒死人類。聰明的人們知道了,就在元宵節那天掛燈,把放火的武將們騙了回去。所以元宵節鬧花燈就成了人們的風俗了。
二、揭示課題:《鬧花燈》的鬧意思就是張花燈、舞花燈、觀花燈、賞花燈等。
四、學生按圖示分組合作制作花燈,教師巡視指導。
五、裝飾美化花燈。(剪穗、描繪或剪貼。)
六、點亮花燈,展示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時本課的故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制作花燈的興趣。上課時學生積極參與,個別花燈材料沒帶齊全的學生也都被吸引到制作小組里來打下手,因為這個花燈制作好后可以當玩具玩耍,小孩天性愛玩,所以教學效果較好地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花燈制作圖示簡易化,便于全體學生短時間內制作成功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合拍雙腳跳和走圓圈,能區分樂段做音樂游戲。
2、體驗元宵節看花燈、玩花燈的快樂。
活動重點:
學習合拍雙腳跳和走圓圈,能區分樂段做音樂游戲。
活動難點:
學習合拍雙腳跳和走圓圈,能區分樂段做音樂游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元宵節真開心,有一群快樂的小朋友,他們約好了一起看花燈。聽,他們出發了。
二、欣賞音樂《看花燈》
1、幼兒欣賞音樂第一遍。
2、音樂真好聽。先是小朋友們一路又蹦又跳地去看花燈。到了看花燈的地方,各種各樣的花燈實在太多了。小朋友圍著花燈轉呀轉,高興極了。看完花燈,小朋友快樂地回家去了。
3、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教師指圖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形象。
4、請幼兒跟隨音樂用拍手(兩拍一下)和手指畫圓圈兩種不同地動作來表現音樂的ABC樂段。
5、請幼兒聽音樂原地做跳躍、走步的動作。
三、音樂游戲“看花燈”
1、第一段游戲:和著第一段音樂排成一列隊伍在教師帶領下雙腳向前跳,提醒幼兒兩拍一下和上音樂的'節奏。
2、第二段游戲:和著第二段音樂由一列隊伍首尾相聯鄒城圓圈,并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走步移動。
3、第三段游戲:幼兒和著音樂自由跳回到位置上。
4、幼兒在教師帶領下完整游戲。
5、請幼兒提上自制的燈籠聽音樂游戲。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音樂游戲活動,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學習合拍雙腳跳和走圓圈,能區分樂段做音樂游戲,并體驗元宵節看花燈、玩花燈的快樂。元宵節的活動剛過完不久,小朋友對當時的感覺還是記憶猶新的,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先回憶了那天元宵節燈會的感覺,引導他們回憶那天的情景。然后讓幼兒來欣賞音樂,讓幼兒在老師還沒教之前先感受音樂的情景。然后讓幼兒用動作表現自己的心情,之后我讓幼兒在跳的同時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樂段來跳不同的動作。
不足:幼兒在跳的時候因為太過興奮,很多小朋友更多的喜歡自己隨意的跳,沒有跟著音樂的節拍的跳。
可以對活動進行簡單的環境布置,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在看花燈的氛圍。在讓幼兒走圓圈這一個環節,因為人數較多,幼兒的活動的場地有所限制,沒能讓幼兒充分的活動開來。如果活動中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可能效果會好點。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歡快的聲音唱歌,并用動作創造性地表現歌曲內容,感受節目的喜慶氛圍。
2.學習“鬧”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現歌曲幽默、風趣的特點。
3.嘗試以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體驗合作歌唱的快樂。
4.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5.喜歡聽音樂,體驗隨樂表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有關燈會的錄像或圖片。
2.幼兒學習資源、教學掛圖(龍燈、鳳燈、獅子燈、孫猴鬧天宮燈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1.觀看燈會錄象或圖片,組織幼兒談話,引導幼兒回憶觀燈的情景。提問:你在燈會上都看到些什么燈?觀燈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引導幼兒模仿燈會上敲鑼打鼓的聲音,將難點前置,唱“隆咚一咚鏘”和“咚隆咚一咚鏘”。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數花燈”,學唱“有龍燈,有鳳燈,龍燈鳳燈獅子燈。”
(3)教師示范唱,引導幼兒在“數花燈”部分或“敲鑼打鼓”部分自然加入。
(4)教師和幼兒共同分析“鬧”字的唱法,引導幼兒嘗試滑音的唱法,表現出歌曲幽默、風趣的感覺。
(5)教師組織幼兒采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導幼兒體驗合作歌唱的樂趣。
活動延伸:
為幼兒提供相應的道具,引導幼兒進行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課前收集的有關元宵、花燈的圖片、錄像等,從欣賞角度直入課題,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等活動,引導學生進入制作花燈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各抒己見陶醉在“元宵”之中。然后我出示一個花燈成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花燈的基本構造特點。
《鬧花燈》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大膽表現自己與同伴玩花燈時的情景、動態、表情,體驗其中的樂趣。
2、在創作的過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專注地完成繪畫活動。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花燈的美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表現玩花燈的情景。
活動難點:人物的動態和色彩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花燈的經驗,會表現簡單的花燈。
2、人物活動圖,筆、紙。
3、幼兒用書:《鬧花燈》。
4、活動前布置教室,在窗上、墻邊掛上各種不同的花燈。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師:看看我們活動室里有什么花燈?
二、引導幼兒回憶、交流與同伴玩花燈時的情景。
師:元宵節你是怎么玩花燈的?和誰一起玩的?玩花燈時看到了什么?許多的花燈掛在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你玩花燈時心情怎么樣?
三、師幼共同探討如何表現和大家一起玩花燈的情景。
師:玩花燈時都有哪些動作?身體的哪一部分發生變化?怎樣來表現許多人一起玩花燈?什么時候玩花燈?怎樣表現熱鬧的場面?用什么顏色?
四、教師提供幼兒用書并有意識地指導幼兒創作作品《鬧花燈》。
五、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交流展示的'幼兒作品,鼓勵在動態和色彩方面表現比較好的幼兒。
活動延伸:
了解花燈的制作。
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小紙盒、線、木棍和裝飾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制作花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課前收集的有關元宵、花燈的圖片、錄像等,從欣賞角度直入課題,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等活動,引導學生進入制作花燈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各抒己見陶醉在“元宵”之中。然后我出示一個花燈成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花燈的基本構造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