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4-02-03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

  有幾棵樹

  (8加幾的進位加法)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難點 :對“湊十法”的進一步理解;根據 8加幾進位加法的規律,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當出示9+5=卡片時)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師:小朋友做的真好,靜息。

  師:現在靜息!(師準備小樹吹塑紙)

  2.主題圖的學習

  師:1、2!聽徐老師講一個數學故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人們都要植很多的樹來綠化我們的環境。現在老師就帶我們一.三(四)班的小朋友去植樹,好嗎?

  師:一塊兒數數第一排我們要種幾棵樹?(老師貼小朋友們數一數。生答: 8棵)第二排呢?(師快速貼出,生數6棵)要求一共要植多少棵樹,誰來列個式?(生:8+6,師板書8+6)

  師:現在分小組學習,要求:1. 用你們手中的小棒來代替小樹,擺一擺,你怎樣分一分,重新放一放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由各組小組長負責組織組員學習;聽明白沒有?(生:明白)現在開始!(切換投影,師巡視指導,挑出不同擺法的兩組)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擺,怎樣分的?(一組請2人,1個說)

  師:你們看明白了嗎?誰能根據剛才那個小組的方法,說一說,8+6我們可以怎么想怎么算?(請一生答師板書)

  師:還有不同擺法的小組請舉手。

  師:誰來說說他們小組又是怎么想怎么算8+6的?(請一生答師板書)

  8  +  6  =  14                8  +  6  =  14  

  /  \                      /  \

  2   4                    4   4

  [1] [2]  下一頁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己得出計算8加幾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理解和掌握8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8加幾。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3.能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本教學內容是進位加法的第二節課,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以及簡單的10加幾的運算,并且有剛學習的9加幾做基礎。教材首先利用“有幾棵樹”引導學生思考學習8加幾的多種計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試一試”與“練一練”,內容是關于 8加幾的用方塊擺擺算算與看蝴蝶蜻蜓圖列式、幫小螞蟻找家的連線題,目的是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發展思維。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學校是駐城實驗小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已經實現了教育聯網,教師配備了計算機,學生有專門的微機教室。

  全班學生40人,經過近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大部分學生已經有較好的學習習慣,有合作學習的意識。近階段主要培養:積極動腦,大膽發言。課前我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調查,發現有近一半的學生只知道8加幾的答案,但基本上說不出怎樣算出來的。針對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教學時各有側重。由于學生思維活躍、聰明、積極,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之處,所以對課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變化而變化,讓學生從自身的認識基礎出發,主動學習。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公園嗎?星期天,淘氣小朋友也高興地到公園玩了,在游玩時,他學到了很多的數學知識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們就隨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氣在公園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師傅在為8棵、6棵樹涂防護漆的情境。)

  師:根據小淘氣在路上數大樹棵數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對本節學習有關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幾棵樹?)

  (評析新的教學理念是注重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此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去公園游玩為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 學生獨立探究。

  師:想一想,一共有幾棵樹,怎樣解決?(學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師:到底有多少棵樹呢?請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或借助學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2. 組內交流方法。

  師: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嗎?下面請小組長組織,先在組內商量計算的方法,再選出代表一會兒在全班交流。

  (學生在組內討論的時候,可以選一名或幾名代表,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及時鼓勵學生,參與學生的討論。)

  3.全班交流成果。

  師:哪個小組愿意說說你們討論的情況?誰要補充?他的方法怎么樣?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學生出現的情況有: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了解“我”變成一棵樹之后的奇妙經歷,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膽想象自己會變成什么,以及之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學重難點]

  了解“我”變成一棵樹之后的奇妙經歷;能大膽想象自己會變什么,以及之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為什么?假如你也有像孫悟空那樣的能力,你想變成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她叫英英,擁有超能力的她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字解詞

  1.學生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標注自然段序號,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預習。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匯報對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相機正誤、補充,并小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默讀課文,觀察課文插圖。

  2.小組交流,自己通過默讀課文和觀察課文插圖都了解到了什么。(英英厭煩媽媽的嘮叨,想變成一棵大樹,當她夢想成真時,樹上長滿了各種形狀的鳥窩,她邀請了許多小動物住進來。這時,媽媽也住了進來,還和大家分享美食,英英卻餓得流口水,最后英英明白了原來媽媽早就發現她就是這棵大樹。)

  3.小組派代表發言,參與全班交流。

  4.教師評議,相機小結。

  5.問題導學,探究交流。

  (1)“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厭煩媽媽的嘮叨。

  ②課件出示第1—4自然段。(指導朗讀:讀出不耐煩的語氣。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我”想變成一棵樹的愿望實現了嗎?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課件出示句子)

  ②指導朗讀:讀出驚喜的語氣。

  ③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3)“我”變成了一棵什么樣的樹?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長滿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課件出示句子)

  ②指導朗讀:讀出自豪的語氣,在朗讀中表現出只有孩子才會有的奇思妙想。

  ③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師重點指導:“繼”字注意筆順,最后一筆為豎折;“狐貍”兩個字的部首都是“犭”,寫的時候注意要左窄右寬。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讀課文。

  二、互相交流,質疑探究

  1.思考:“我”變成一棵樹后做了什么?

  (1)全班交流,教師小結:請各種動物住在鳥窩里。(課件出示第7~8自然段)

  (2)可以看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有愛心)

  (3)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除了小動物,還有誰住進了“我”的鳥窩?

  (1)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媽媽住進了“我”的鳥窩。(課件出示媽媽住進“我”的鳥窩的片段)

  (2)學生自由朗讀,說說在朗讀中體會到了什么。(“我”的心里十分矛盾)“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實現而失去信心或感覺不快活)

  (3)指導朗讀:讀出“我”心情的變化和矛盾的心理。

  3.媽媽在“我”的鳥窩里做了什么?這時“我”有什么表現?“我”的表現說明了什么?

  (1)教師小結:這些表現說明“我”餓了,想吃飯。

  (2)學到這里,你認為媽媽真的沒有發現“我”變成了一棵大樹嗎?(不是)媽媽為什么要這樣做?(想幫“我”改掉不按時吃飯的壞習慣)在你的眼里,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一位愛孩子的媽媽)

  (3)指導朗讀:讀出“我”的后悔,在朗讀中表現出媽媽關愛孩子的特點。

  4.課件出示第15—20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部分課文描寫了什么?(小動物們發現滴下的水珠,議論紛紛。)

  (2)作者為什么要穿插這段描寫?(為了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動情節發展)

  (3)“唉,變成了樹真麻煩。他們連水珠是從我的嘴巴里流出來的都不知道。”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迫切希望別人能理解“我”此時想吃飯的心理。)

  (4)學生自由朗讀這部分課文。

  5.讀第21—23自然段,故事又是怎樣發展的?

  (1)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

  (2)“我”是從哪里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的?(“小饞貓,肚子餓了,對吧?英英!”媽媽說話了,還對我眨了一下眼睛。)

  (3)“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這句話應該怎樣朗讀?(讀出“我”的疑惑和驚喜,讀出“我”對媽媽的贊嘆)

  (4)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三、拓展交流,質疑深探

  1.你覺得“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2.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

  (1)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2)全班交流,教師評議。

  [教學板書]

  我變成了一棵樹

  不想吃飯變成樹

  媽媽、小動物住進鳥窩

  餓得流口水媽媽最了解我

  教學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一文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母親是最關心自己的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我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進行想象能力的培養,安排了說話練習“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這樣有利于激發每個學生創造的靈感,體會成功的喜悅,便于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己得出計算8加幾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理解和掌握8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8加幾。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3、能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去過公園嗎?星期天,淘氣也高興地到公園玩了,在游玩時,他學到了很多的數學知識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們就隨他一起看看吧。(情境一:淘氣在公園的路上有8棵柳樹、6棵楊樹。)

  2、根據小淘氣在路上數樹棵數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示:一共有幾棵樹?)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探究。

  (1)想一想,一共有幾棵樹,怎樣解決?( 8+6或6+8)

  (2)到底有多少棵樹呢?請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算一算。

  (3)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2、組內交流方法。

  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嗎?下面請小組長組織,先在組內商量計算的方法,再選出代表一會兒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成果。

  哪個小組愿意說說你們討論的情況?誰要補充?他的方法怎么樣?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學生出現的情況有:

  (1)從8接著數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減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減2得14;

  ……

  4、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1)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來計算,我們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為什么?請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聽。

  (2)學生同桌相互交流。

  (3)小淘氣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計算方法,你們找到自己喜歡的方法了嗎?做題時,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

  三、實踐運用,拓展提高。

  1、搭積木。

  (1)小淘氣知道同學們這么愛動腦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們看看,他又會帶領我們到哪里去呢?

  (示課件:對75頁的擺一擺、算一算加工動畫,小朋友們在公園游樂場的一角玩搭積木的游戲。)

  (2)我們也像公園里的小朋友那樣玩一玩、做一做吧。

  (3)學生利用手中的方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擺擺算算8加5,加深對計算算理的理解。

  2、百花園。

  (1)走出了游樂場,我們再一起到百花園里去看一看吧。(出示對75頁第二題: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蜻蜓在草叢中飛來飛去。)

  (2)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螞蟻搬家。

  (1)我們剛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園上面的景物,其實在花叢的下面還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在說悄悄話呢。他們是誰?在干什么呢?(示課件:加工的75頁第4題,小螞蟻在搬家并說明搬家的要求。)

  (2)我們怎樣做能幫小螞蟻找到自己的家呢?

  (3)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幫小螞蟻找到了自己的家,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4、購買食品。

  (1)小淘氣和大家一起逛了一會兒公園,他想請大家一起到公園的小店里吃點東西,你能幫他選擇兩種食品并算出價錢嗎?(示課件:食品的價錢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漢堡8元、巧克力7元、雞腿9元、可樂5元。)

  (2)幫小淘氣選擇一個漢堡和另一種食品并計算價錢。(學生選擇后練習8加幾的計算。)

  (3)自己任意選擇兩種食品并算出價錢。(學生自主選擇進行任意兩個數的計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和小淘氣一起逛了公園,你都有什么收獲?我們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老師相信你們會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努力,在成長的路上有更大的收獲。

  板書:                    有幾棵樹

  湊十法

  8 + 6 =            6 + 8 =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5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課。

  1.導入語

  (課前觀察,小組比賽,給第2、3小組紀律好畫上智慧果。)

  師:今天智慧爺爺想帶小朋友們乘坐時光飛船去感受一年四個季節,小朋友們想不想去?

  生:想!

  師:你們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個季節么?

  生:春、夏、秋、冬。

  2.春天播種希望。

  (1)師:我們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課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來了,田野里一片綠油油的景象。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種很多的樹來綠化我們的環境。現在陳老師就帶我們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樹,好嗎?

  生:好!

  (教師掀開黑板上的紙張,分別有兩排樹)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第一排我們要種幾棵樹?

  生:8棵。

  師:第二排呢?

  生:6棵。

  (2)師:看到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請快速轉動小腦筋,舉手回答陳老師的問題。

  生:上面有幾棵樹?下面有幾棵樹?一共有幾棵樹?

  師:你真厲害!還有什么問題?

  生:第一棵樹的右面有幾棵樹?

  師:你真棒!不過你的第一棵樹是第一排還是第二排呢?(師指著樹問)

  生:第一排的。(師獎勵生1和生2小紅花)

  師:哦,第一排的第一棵樹的右面有幾棵樹呢?

  生(全體):7棵。

  師:還有問題么?

  生:上面多幾棵?下面少幾棵?

  師:你回答得很好,不過不完整,誰能來幫幫他?

  生:上面比下面多幾棵?下面比上面少幾棵?

  師:你們都好棒,提出很多問題。那一共有幾棵樹?誰來列個算式呢?

  生(全體):8+6=14。(師板書8+6)

  師:哦,你們都知道他的得數了,可是陳老師卻不懂怎么計算這個得數,我想要你們來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3)師:恩,那現在請小朋友拿出小棒擺一擺, 8+6等于幾?你是怎么計算的?你有多少種方法?當音樂聲響起的時候,你就要停下來,坐端正。預備,開始!(教師指導部分學生擺小棒)

  (4)師: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音樂聲響起,示意學生坐端正)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8+6=14,數一數這邊有8棵,那邊有6棵。

  生:我是用數一數的方法。

  師:真棒!如果你的聲音下次再響亮一點,我就給你一顆紅花。

  生:6給8兩個(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師:你的這種方法可真巧妙!(操作演示,移動黑板上的樹)

  師:把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邊重復邊板書)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8棵接著數,9、10、11、12、13、14,一共14棵。(師操作數一數)

  師:恩,好厲害!還有其他方法么?

  生: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來等于10,總共就是14棵樹。(師板書)

  師:你這種方法也很好!

  生:9+6=15,8+6=14。

  師:哦,9+6=15,9比8多1,所以8+6比15少1,8+6=14。(師板書)

  生:7+6=13,8比7多1,8+6比13多1等于14。

  (5)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2)班的孩子都好棒,想出這么多方法。看哪一組坐得最端正!(給1、2組的小朋友畫智慧果)

  師:動物們也有他們的做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打開課件):小白兔它喜歡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課件卡住,只能看黑板上的板書)

  師:小熊它喜歡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豬爸爸也說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減2得14。(課件恢復)

  只要能又快又準確地算出結果,無論哪一種辦法都可以。

  (6)小白兔它說它有首數學兒歌想念給大家聽聽,請我們的小朋友認真地聽一聽: 8加幾,不用怕,借2個,湊成十,計算起來對又快。我們也一起來念一念吧!(引導學生念兩次,還比手指“2”、“10”)

  二、自主探究,鞏固練習。

  1、夏天百花爭艷。

  (1)師:春天種了很多樹,夏天來了,花開了,美麗的花叢中飛來了許多蝴蝶,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么?(課件展示,出現些許錯誤,與課本的蝴蝶只數有出入)

  生:8+8=16

  師:哦,你列出了算式,能不能說出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師: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75頁第2題,做一做。(課本蝴蝶為8+7=15只)

  (2)師:花叢我也發現了蜻蜓,請你看看這幅圖編個數學故事,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左邊有4只蜻蜓,右邊8只蜻蜓,一共有幾只蜻蜓?

  生:右邊比左邊多幾個蜻蜓?

  師:蜻蜓我們用單位只,你能再說一次嗎?

  生:右邊比左邊多幾只蜻蜓?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那一共有幾只蜻蜓,你是怎么列算式呢?

  生(全體):8+4=12(打開課件)

  師:還可以怎么列呢?

  生(部分):4+8=12

  2、金秋收獲希望(摘星星游戲)。

  (1)走過了夏天,我們來到了秋天,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秋天的夜空可漂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摘星星的游戲。(備課語言:你看——閃爍的星空,星星在向小朋友們招手,它說要和小朋友們玩摘星星的游戲。)

  師:請打開你桌面的口算卡片,算出了答案之后請舉手摘星星。

  師:哪組表現最好,我就請這組來摘星星。

  師:先請第三組。

  師: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拿,輕輕地回到座位上。

  師:你的答案是什么?

  生:14。

  師:能把整個算式告訴大家么?

  生:8+6=14

  師:第四組。

  師:第二組。

  師:第一組。

  師:摘到星星開心么?把星星收起來,放到抽屜里邊去。

  (每個孩子都上臺摘星星,場面有點亂,但孩子都很開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2)拍小手游戲,重整孩子紀律

  師:小小手,拍起來。

  生:我就跟你拍起來。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拍肩膀)

  生:我就跟你這樣做。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拍拍腰)

  生:我就跟你這樣做。

  師:請你跟我坐好來。(端正的姿勢)

  生:我就跟你坐好來。

  師:這次第一組和第四組的動作最快,給他們加上智慧果。

  3、冬天儲糧。

  (1)師:秋天走了,來到了冬天,冬天真冷啊,小朋友們要穿多點衣服,才不會感冒哦。看,小螞蟻來搬糧食了,搬了這么多糧食,可找不到它家的門牌號,你能幫幫小螞蟻嗎?

  生(全體):能。

  (2)師:請打開課本第75頁第4題的螞蟻圖。請小朋友們動手在自己的書上連一連。(師下去巡學生完成情況)

  (3)師:請孩子們看看大屏幕,陳老師也幫螞蟻找自己的家,不知道對不對,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展示)

  生喊出:2+8的小螞蟻找不到家了,我給它畫了一個門牌號10。

  師:恩,你好厲害!

  四、總結延伸。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8加上幾的進位加法,小朋友的想出了許許多多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快又對,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那么,陳老師想問問,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生:我學會了兒歌。

  生:我學會了8加幾。

  生:我學會了摘星星。

  生:我會幫螞蟻找家。

  生:我學會了找小棒。

  生:我學會了春夏秋冬。

  師:請小朋友們把你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和你的把爸爸媽媽說一說。

  板書:8 + 6 = 14 9+6=15

  / / 8+6=14

  24

  8 + 6 = 147+6=13

  / /8+6=14

  44

  教學反思

  一、 教學設計出爐前夕

  接到上級通知,一個星期后我要上一節基地校的實驗課,心里萬分焦急:我該選什么課題?一節課下來,請教了一、三年級的數學老師們,終于定下了《有幾棵樹》這個課題,然而計算課對我來說實在有難度,但也定下了課題。

  不容易熬過了周末,終于把粗糙的教學設計寫了出來。經過了集體備課時間,我以說課形式簡單介紹了我的教學設計,數學組的老師們提出她們的看法與建議,我一再修改,直到周四中午才把摘星星環節重新設計,告別教學設計的苦日子。

  設計一個課題,需要靈感,這靈感有時一閃而過。數學教師的創新,便是在不斷地活躍自己的數學課堂上下功夫。

  二、教學反思

  1.這節課通過學會“8加幾”的進位加法,進一步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法,同時突出“湊十法”的優化計算方法。以“春夏秋冬”的情境引入,從孩子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引入,培養孩子綠化環境的教育。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展示“有幾棵樹”,引導學生認真觀圖,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在學習如何計算8+6,讓學生自主用小棒擺一擺,并與同桌說一說;在鞏固練習,引導學生編數學故事,培養孩子完整表達數學語言;設計摘星星游戲,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2.在這節課上,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課堂很活潑。后面很多家長和老師聽課,學生們卻沒有膽怯,仍很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由于孩子對“8加幾進位加法”在課前基本都掌握如何計算,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計算的方法,充分體現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而我仍偏向讓孩子們優化計算方法,于是我用數學兒歌體現優化計算,讓孩子們在算法多樣化中找到簡單的方法做題目。

  3.不足之處:

  1)“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銜接語不到位,備課時缺少詳細斟酌。

  2)在突破難點的時候時間掌握不到位,應該增加3分鐘。

  3)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孩子學習算法多樣化。而我仍有自身學習水平的偏見,期望學生更傾向“湊十法”,有點扼殺孩子們開放的數學思維。但這也是我思考的一個方向,如何更好將兩者融在一起呢?

  4)關注學生不夠,按自己的思路教學,忽略了最重要的學情。

  4.課堂小插曲

  正當我講著“夏天”美麗景色的時候,一位家長從最后面走上來,她兜了教室的大半部分走到她女兒前面(她女兒坐靠墻的第一排),搶走了女兒手上的玩具,走回她的凳子。而此時,我就站在第三排的位置地方講課,她女兒剛好在我背后。

  我忘記自己當時的表情,估計愣了至少10秒,看到家長往回走,我已經進入我的角色講課。

  周日的時候,我發信息咨詢各位觀摩教學的家長,請提出寶貴的意見。

  上面這位家長給我回復:您好啊陳老師,星期五去聽了你的課,覺得現在上課很生動又讓人覺得很趣,讓每個學生都學得很投入,以前是死背口決,而現在的教學方式更能啟動小孩子的思維,加上現在讀書的環境設備也這么好,讓我這做家長的覺得自己小孩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真的很幸福的!我最想說的是陳老師真是一位年輕漂亮很有才華的好老師,很討小孩子喜歡的。我和女兒都很喜歡你。我發現王夢琪對那個8加幾借幾個的還不理解,但她算題目也會算,能算出來也行。好了,陳老師就說到這里了,祝陳老師周末愉快!88 王夢琪媽媽

  對于這樣的情況,我教師生涯的第一次,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或許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很差。但當時確實沒發現她孩子手上拿著東西,這也讓我產生一個問題:如何在課堂上用兩只眼睛關注50位學生的一舉一動呢?

  有幾棵樹(8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第74頁《8加幾》的進位加法及其8加幾進位加法的規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加幾的各種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以及數學應用的意識;能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難點:對“湊十法”的進一步理解;根據 8加幾進位加法的規律,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練習卡,圖片;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導入語:今天智慧爺爺想帶小朋友們乘坐時光飛船去感受一年四個季節,小朋友們想不想去?你們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個季節么?

  我們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春天來了,

  2、春天來了,田野里一片綠油油的景象。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種很多的樹來綠化我們的環境。現在陳老師就帶我們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樹,好嗎?

  (1)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第一排我們要種幾棵樹?(老師先貼好,撕開外面的紙)第二排呢?(生數8棵,生數6棵)

  (2)師:看到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請快速轉動小腦筋,舉手回答陳老師的問題。(引導出:一共要植多少棵樹?)

  誰能來列給這個問題列個算式呢?(生:8+6,師板書8+6)哦,你們都知道他的得數了,可是陳老師卻不懂怎么計算這個得數,我想要你們來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3)師:恩,那現在請小朋友先動手擺一擺,在擺之前請小朋友們聽清楚要求:用你們手中的小棒來代替小樹,擺一擺,8+6等于幾?你是怎么計算的?你有多少種方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當音樂聲響起的時候,你就要停下來,坐端正。預備,開始!

  (4)(音樂聲響起,示意學生坐端正)現在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自己的算法: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1)從8接著數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減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減2得14;

  (5)小結:你們的方法好多,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動物們也有他們的做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白兔它喜歡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小熊它喜歡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豬爸爸也說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減2得14。

  只要能又快又準確地算出結果,無論哪一種辦法都可以。

  (6)小白兔它說它有首數學兒歌想念給大家聽聽,請我們的小朋友認真地聽一聽: 8加幾,不用怕,借2個,湊成十,計算起來對又快。我們也一起來念一念吧!(引導學生念兩次,還要指手劃腳)

  二、鞏固練習。

  1、夏天百花爭艷。

  (1)師導入:春天里我們栽下樹,夏天來了,院子里可謂鳥語花香,蝴蝶在花間跳舞。(出示蝴蝶圖)請打開課本75頁第2題 ,花叢中有8只蝴蝶,飛來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怎么列算式呢?(8+7=15)

  (2)花叢我也發現了蜻蜓,請你看看這幅圖編個數學故事,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3)指名說自己的數學故事以及列算式。(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原來有4只蜻蜓,飛來了8只蜻蜓,一共有幾只蜻蜓?)

  哇,一(2)班的小朋友表現真不錯,陳老師可開心呢!

  2、金秋收獲希望(摘星星游戲)。

  (1)走過了夏天,我們來到了豐收的秋天,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秋天的夜空可漂亮呢?你看——閃爍的星空,星星在向小朋友們招手,它說要和小朋友們玩摘星星的游戲。請打開你桌面的口算卡片,算出了答案之后請舉手摘星星。

  (分組上講臺摘星星)(45張口算卡片,45個星星)

  (2)拍小手游戲,重整孩子紀律

  3、冬天儲糧。

  (1)導入:冬天快到了,勤勞的小螞蟻們忙起來了,原來他們正為過冬準備食物呢,可是忙亂中卻忘了自己的家住在幾號,小朋友能不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家呢?

  (2)請打開課本第75頁第4題的螞蟻圖。請小朋友們動手在自己的書上連一連。

  (3)請孩子們看看大屏幕,陳老師也幫螞蟻找自己的家,你們也幫幫陳老師一起找。

  (4)思想教育:只有經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嘗到豐收的喜悅,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四、總結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8加上幾的進位加法,小朋友的想出了許許多多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快又對,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那么,陳老師想問問,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8 + 6 = 148 + 6 = 14

  / / / /

  24 44

  課件:本課課件下載(請點擊下載)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6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課。

  1.導入語

  (課前觀察,小組比賽,給第2、3小組紀律好畫上智慧果。)

  師:今天智慧爺爺想帶小朋友們乘坐時光飛船去感受一年四個季節,小朋友們想不想去?

  生:想!

  師:你們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個季節么?

  生:春、夏、秋、冬。

  2.春天播種希望。

  (1)師:我們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課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來了,田野里一片綠油油的景象。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種很多的樹來綠化我們的環境。現在陳老師就帶我們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樹,好嗎?

  生:好!

  (教師掀開黑板上的紙張,分別有兩排樹)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第一排我們要種幾棵樹?

  生:8棵。

  師:第二排呢?

  生:6棵。

  (2)師:看到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請快速轉動小腦筋,舉手回答陳老師的問題。

  生:上面有幾棵樹?下面有幾棵樹?一共有幾棵樹?

  師:你真厲害!還有什么問題?

  生:第一棵樹的右面有幾棵樹?

  師:你真棒!不過你的第一棵樹是第一排還是第二排呢?(師指著樹問)

  生:第一排的。(師獎勵生1和生2小紅花)

  師:哦,第一排的第一棵樹的右面有幾棵樹呢?

  生(全體):7棵。

  師:還有問題么?

  生:上面多幾棵?下面少幾棵?

  師:你回答得很好,不過不完整,誰能來幫幫他?

  生:上面比下面多幾棵?下面比上面少幾棵?

  師:你們都好棒,提出很多問題。那一共有幾棵樹?誰來列個算式呢?

  生(全體):8+6=14。(師板書8+6)

  師:哦,你們都知道他的得數了,可是陳老師卻不懂怎么計算這個得數,我想要你們來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3)師:請小朋友拿出小棒擺一擺。8+6等于幾?你是怎么計算的`?你有多少種方法?當音樂聲響起的時候,你就要停下來,坐端正。預備,開始!(教師指導部分學生擺小棒)

  (4)師: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音樂聲響起,示意學生坐端正)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8+6=14,數一數這邊有8棵,那邊有6棵。

  生:我是用數一數的方法。

  師:真棒!如果你的聲音下次再響亮一點,我就給你一顆紅花。

  生:6給8兩個(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師:你的這種方法可真巧妙!(操作演示,移動黑板上的樹)

  師:把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邊重復邊板書)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8棵接著數,9、10、11、12、13、14,一共14棵。(師操作數一數)

  師:恩,好厲害!還有其他方法么?

  生: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來等于10,總共就是14棵樹。(師板書)

  師:你這種方法也很好!

  生:9+6=15,8+6=14。

  師:哦,9+6=15,9比8多1,所以8+6比15少1,8+6=14。(師板書)

  生:7+6=13,8比7多1,8+6比13多1等于14。

  (5)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2)班的孩子都好棒,想出這么多方法。看哪一組坐得最端正!(給1、2組的小朋友畫智慧果)

  師:動物們也有他們的做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打開課件):小白兔它喜歡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課件卡住,只能看黑板上的板書)

  師:小熊它喜歡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豬爸爸也說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減2得14。(課件恢復)

  只要能又快又準確地算出結果,無論哪一種辦法都可以。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故事的主要內容。

  2.認識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導寫好帶有這類偏旁的字。

  3.抓“癢癢的“冒”“彎”等關鍵詞,體會表達效果的神奇,并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4.初步引導學生分角色扮演,進行戲劇嘗試。

  5.拓展學生思維,展開想象創編故事。

  教學重點:

  抓“癢癢的“冒”“彎”等關鍵詞,體會表達效果的神奇,并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教學難點:

  拓展學生思維,展開想象創編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復習,激趣導入

  1.同學們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們還想聽這樣的故事嗎?

  2.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63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本課生詞,排火車讀。

  癢癢的橢圓形菱形鱷魚香腸糖醋排骨丁零丁零秘密

  3.排火車接讀課文。

  三、復習生字,指導書寫

  1.狀:認識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義。與“壯”字進行對比。

  2.繼續:強調“繼”字的筆順。

  3.狐貍:左窄右寬,反犬旁的筆順。

  4.秘密:理解兩個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開的,不讓大家知道的。可組詞秘方、秘訣、神秘、奧秘。

  密:不公開的,不公開的事物。組詞保密、密信、密謀、密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了解偏旁含義,形近字區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義來區分相像的漢字,加深學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寫一個,教師巡視指導。

  6.當堂聽寫。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1.聽老師范讀課文,邊聽邊思考:哪些情節寫得很有意思?

  2.師范讀課文。

  3.交流寫得有意思的情節。

  預設:

  (1)第四段

  ①指名讀。

  ②哪些描寫讓你覺得有意思?

  是啊,“癢癢的” 和“冒”我把變成樹的感覺寫活了。

  ③再讀,讀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讀。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寫:樹上長鳥窩

  (3)第六段

  ①鳥窩的形狀: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②還會有什么形狀?

  ③如果你變成了一棵樹,你會變成一棵什么樣的樹呢?

  ④出示句子練習:

  你猜,我變的樹上會長什么?當然不是蘋果啦,梨也不對——對了,____________!我變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孩子天生就有豐富的想象。我還會變成一棵什么樣的樹?問題一拋出,孩子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仿照課文說一說,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樹上都住了誰?

  (5)第八段

  ①你覺得哪里有意思?“我會彎下腰”

  ②指導讀。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餓得肚子“咕嚕嚕”直叫的樹

  (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動作扮演讀。

  ②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媽媽你喜歡嗎?為什么?

  二、總結寫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創作思路:變樹經過——變樹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會變,你會變成什么?又會有怎樣的奇特經歷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變成了_____》為題寫下來。

  【設計意圖:學完課文,學生頭腦中一定有許多遐想不吐不快,適時進行拓展練筆,給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及概括能力、動手能力和對知識遷移推類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以及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難點:對“湊十法”的進一步理解;根據 8加幾進位加法的規律,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準備: 教具:相關課件、口算練習卡; 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師:我們來口算,會做的小朋友請舉手(出示口算練習卡)

  (當出示9+5=卡片時)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師:小朋友做的真好,靜息。

  2.(出示準備課課件)師:1、2!請看大屏幕,會做的小朋友請舉手。(當顯示8+2+1= 時)這道題該怎么算?

  師:**同學真棒,回答問題不僅正確而且聲音洪亮,表揚他!全班一起說一說!先算,起!

  二、新課

  1.新課引入

  (出示8+3情景圖課件)師:繼續看大屏幕,請小朋友觀察這幅圖,盒子里有幾支鉛筆,我們一塊兒數數!(生答:8支。接著按鼠標確定是8支)盒子外呢?(3支)(師指圖比畫)你能提什么數學問題嗎?

  生答: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提的真好!誰會列算式解決他的問題?

  生答:8+3=11。

  師:真不錯,答案都知道!我們再來看這幅圖,誰能拖一拖盒子外的鉛筆,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支鉛筆?請小朋友想一想,會的舉手!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邊拖邊說)師問:小朋友,你們看明白了嗎?

  師:真能干!誰能根據這個小朋友拖的過程,想一想,8+3我們可以怎么想,怎么算?(生說一步,師電腦演示一步)

  師:誰還會說,請舉手!

  師:現在靜息!(師準備小樹吹塑紙)

  2.主題圖的學習

  師:1、2!聽徐老師講一個數學故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人們都要植很多的樹來綠化我們的環境。現在老師就帶我們一。三(四)班的小朋友去植樹,好嗎?

  師:一塊兒數數第一排我們要種幾棵樹?(老師貼小朋友們數一數。生答: 8棵)第二排呢?(師快速貼出,生數6棵)要求一共要植多少棵樹,誰來列個式?(生:8+6,師板書8+6)

  師:現在分小組學習,要求:1. 用你們手中的小棒來代替小樹,擺一擺,你怎樣分一分,重新放一放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由各組小組長負責組織組員學習;聽明白沒有?(生:明白)現在開始!(切換投影,師巡視指導,挑出不同擺法的兩組)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擺,怎樣分的?(一組請2人,1個說)

  師:你們看明白了嗎?誰能根據剛才那個小組的方法,說一說,8+6我們可以怎么想怎么算?(請一生答師板書)

  師:還有不同擺法的小組請舉手。

  師:誰來說說他們小組又是怎么想怎么算8+6的?(請一生答師板書)

  8+6=14  8+6=14

  / \     / \

  2 4     2 4

  師:你們都會說了嗎?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三、8加幾進位加法的規律探索

  師:請小朋友想想,說說還有哪些8加幾的算式我們沒學過?(生答師板書)

  8+3=  8+4=  8+5=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有幾棵樹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2、組織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3、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教學重點: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是重點;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是難點。

  教學方法:觀察法、操作法。課前

  教學準備:計數器、小黑板、小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進行環保教育.

  1.出示圖片:主題圖

  2.教師談話

  樹林中有一些小樹,分兩排種植,少先隊員大哥哥、大姐姐們要為小數澆水,第一排有8棵樹,第二排中了6棵樹,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們工需要為多少棵樹澆水嗎?

  二、問題擺現,體會計算多樣.

  (一)教學“8+?”

  1.根據問題,同學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

  3.全班討論.(出示圖片:說一說1和說一說2)

  (二)比較

  1.計算對比

  9+6=15

  8+6=14

  教師提問:你有什么收獲嗎?我們再看幾組,先計算,如果有收獲請你驗證你的想法,

  如果沒有,請你繼續總結.

  2.口算

  9+9=  9+8=  9+7=  9+6=

  9+5=  9+4=  9+3=  9+2=

  8+9=  8+8=  8+7=  8+6=

  8+5=  8+4=  8+3=

  3.小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結.

  9加幾就減1,8加幾就減2.

  5.反饋練習.比一比,誰算得快.(說一道,算一道,并說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板書設計:8+6=14      8+6=14

  2 4       4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狐貍、繼續、秘密”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說說你覺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開想象,說說如果你也會變,變了以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

  過程與方法

  1、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圖片和文字內容,生動再現課文所講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媽媽永遠是最了解孩子的,體會偉大的母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狐貍、繼續、秘密”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說說你覺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說說如果你也會變,變了以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假如你可以變,你會變成什么?是自由快樂的小鳥,還是五彩繽紛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還是美麗可愛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卻很奇特,她想變成一棵樹,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學完本課,你一定會為這個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后鼻音“狀、丁、零、腸” 。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狀、零、巧、腸、續、抬”時,可以使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學習“狐、克、繼”時,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學習“貍、秘、密”時,可以用同音字對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狀:大地穿新裝,山峰顯異狀,壯美令人嘆,大雪巧梳妝。

  丁:原有千尋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尋覓,水枯地也干。

  字謎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風抖。

  (謎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貍:一只小貍貓,想摘大鴨梨,爬上青竹籬,還是有距離。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狀”左窄右寬,右部捺畫伸展。

  “貍”左窄右寬,“里”在豎中線上起筆。

  “丁”的橫要長些,豎勾要寫在豎中線上。

  “零”的“ “宜寫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蓋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橫變提,右部折筆要自然。

  “克”的“口”要寫扁小,撇宜長,豎彎鉤要舒展。

  “腸”的左部窄長,右部兩撇平行,長短不同。

  “繼”注意筆順,右邊部分先寫“米”,再寫豎折。

  “續”左窄右寬,右邊是“賣”。

  “抬”左窄右寬,“口”在豎中線上起筆,寫扁一些。

  “秘”的“必”臥鉤短且向右下傾斜,撇上伸且稍長。

  “密”中間的“必”稍扁。

  易錯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犬-狀(形狀)-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貍)-弧(弧度)-孤(孤單)

  里-貍(貍貓)-童(童話)-野(田野)

  令-零(零食)-鈴(鈴聲)-冷(冰冷)

  (4)多音字。

  背

  bēi:背包背負

  bèi:后背背井離鄉

  秘

  mì:秘密秘而不宣

  bì:秘魯

  (5)形近字。

  狀zhuàng:形狀

  壯zhuàng:強壯

  丁dīng:園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頭

  治zhì:醫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點詞語解釋。

  希望:(多義詞)

  ①心里想著達到某種目的或出現某種情況。

  ②希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愿望。

  ③希望所寄托的對象。

  擔心:放心不下。

  傍晚:時間詞。臨近晚上的時候。

  丁零丁零:形容鈴聲或小的金屬物體的撞擊聲。

  香噴噴:狀態詞。形容香氣撲鼻。

  秘密:有所隱蔽,不讓人知道的(跟“公開”相對)。

  (7)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并回答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明確:

  課文講述了“我”因為不想自己在玩的時候有人叫“我”吃飯而自己變成了一棵樹,繼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媽媽。

  (2)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請在段落前標注出來。

  明確:

  共有23個自然段。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節課,通過初步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講述的是“我”想象變成了一棵樹后發生的故事。小朋友們一定覺得很有意思吧!課后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如果你可以變成某樣東西,你想要變成什么?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狀態狐貍丁當零食輕巧

  克服香腸繼續抬頭秘密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大家還記得課文講了些什么嗎?(指名回答或讓全班齊答)對,講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棵樹之后發生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我”變成樹后,究竟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同學們想象一下,一棵長滿各種形狀鳥窩的樹會是什么樣子的?(出示圖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話交代了“我”想變成一棵樹的原因?

  明確:

  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就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

  3、同學們,你們想想,普通的樹上都會長些什么呢?

  明確:

  花、葉、水果……

  4、而“我”變成的樹上又長的是什么呢?

  明確:

  鳥窩。

  5、這些鳥窩有什么特點呢?

  明確:

  各種形狀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6、“我”會邀請哪些小動物來住在鳥窩里呢?

  明確: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小鱷魚、小狐貍。

  7、媽媽來了,“我”的心為什么會“嗵嗵地跳著”呢?

  明確:

  因為“我”害怕媽媽發現這棵樹是“我”變成的。

  8、媽媽要求住進三角形的鳥窩,“我”為什么“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呢?

  明確:

  “我”高興是因為媽媽不知道“我”變成了樹,可以盡情地玩;“我”失望是因為媽媽居然不認識“我”了。

  9、媽媽從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呢?

  明確:

  巧克力、香腸、面包、花生、牛奶……

  10、課文是如何寫“我”饞得流口水的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

  課文沒有直接寫“我”饞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貍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馬上又用“天空中一絲烏云都沒有”來說明并非下雨,引起讀者思考;然后用小鱷魚、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測來一步一步地勾起讀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親自揭曉答案--“水珠是從我的嘴巴里流出來的”,含蓄地點明了“我”是饞得流口水。這樣寫能起到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媽媽“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確:

  猜想一:因為媽媽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經“變成了一棵樹”。

  猜想二:因為是“我”幻想自己變成了一棵樹,而不是真的變成了一棵樹。

  12、回顧整篇課文,思考問題。

  課文中出現了哪些擬聲詞?你還知道些其他的擬聲詞嗎?

  明確:

  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嘖吧嘖吧、咕嚕嚕。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聲音。

  咕嚕:形容水流動或東西滾動的聲音。

  撲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聲音。

  嘩啦啦:形容撞擊、水流等的聲音。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本文記敘了“我” ,表明了。

  明確:

  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棵樹后發生的故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媽媽

  2、本文巧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生動形象,請試著簡要分析一下。

  明確: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的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得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地表現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如“風一吹,它們就在枝頭跳起了舞”一句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各種形狀的鳥窩隨風擺動的樣子,形象生動。

  3、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們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確:

  母愛是最無私的感情。母愛如春天的甘霖,悄無聲息地灑落在我們的心田。這種愛,溫柔而深沉!我們常常埋怨自己的母親啰唆,但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不難感受到她們的關懷。不管是慈愛還是嚴厲,我們都要相信,那是她們愛的體現。這個世界上,最純潔而又最真摯的愛莫過于此。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1

  本節課通過解決“有幾棵樹”這一問題,讓學生學會“8加幾”的進位加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如在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觀圖,并說說這幅圖的圖意,再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們經這思考,踴躍發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幾棵樹?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幾棵?一共有幾棵樹?并列出相應算式解決問題。在學習8+6時,通過動手操作鞏固上面學到的算理,結合9+幾的計算方法,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同桌討論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數。生2:用手指頭數。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為9+6=15,所以8+6=14。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學得生動活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來,充分體現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課后,在評課時,有的老師提出可以向學生講明哪種方法最好。強化“湊十法”的計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學生學習算法多樣化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想。學生的表達多樣化,學生的解題多樣化,但不是學哪種方法最好,學生喜歡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從過去的教學理念出發,的確可以向學生點明哪種方法是最好的,既節約時間,又把科學的東西簡單明了地教給了學生。可新的課程標準,就不可輕易下結論。因為,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三維”目標,除了過去我們一再強調的知識與技能外,還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渾然一體。怎樣讓每個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學習的信心,熱愛數學課堂?這樣的情感與態度,是應該從每一節課開始培養的。一年級,這是一個剛剛燃起思維火花的年齡。這時候,教師任何一個不恰當的眼神、手勢,一句不經意的言語,都有可能化作澆滅兒童思維火花的冰水。這幾種算法,在我們看來,有些確實不盡完美,但這畢竟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適合他們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雖然課堂學生很活躍,但我覺得有點亂,怎樣才能使課堂做到活而不亂?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7個生字,掌握“驅車”、“墾區”、“樹冠”、“風餐露宿”、“枝繁葉茂”、“萬馬奔騰”、“婀娜多姿”等詞。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3、學習本文按采訪及行蹤的先后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敘事詳略有致地處理材料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復述文中故事,了解課文內容;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深入探究課文內容;通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精神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在保衛和建設西部過程中那些人物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的勇于獻身的崇高奉獻精神,激發自己長大后努力建設西部的豪情壯志。

  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

  突破方法:復述故事,合作研討,感情朗讀。

  難點:以“采訪對象是棵樹”來命名和行文的寫作技巧。

  突破方法:結合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所要采訪的真正對象是什么,抓住主體部分第2、5、6三個自然段第一句話綜合探究。

  教法與學法:

  教法: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理解內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給予點撥。

  學法:自學,討論交流,深入理解。

  教學準備:

  塔里木防風林圖片、小黑板等

  課時計劃: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復習導入:(計劃5分鐘)

  1、師述:同學們,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第18課《采訪對象是棵樹》,學會了這一課的生字和新詞語,下面就讓我來檢驗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出示小黑板:指名2名同學上臺完成。

  (一)選字填空。

  墾 懇

  1、我誠( )地希望大家幫助我。

  2、這棵樹真活了,成了塔里木( )區第一樹。

  栽 裁

  3、它(軍馬)倒下的時候,戰士們將它葬在這里,并( )了這棵樹。

  4、蘇州園林的布局可真是別出心( )呀!

  (二)根據意思寫詞語。

  1、到處是傷痕。( )

  2、扳著手指就可以數清。( )

  3、長時間站立著。( )

  4、形容姿態柔美。( )

  2、學生完成以上練習。

  3、集體訂正。

  4、導入新學習:同學們,課文標題是“采訪對象是棵樹”,那么作者采訪的對象真的是樹嗎?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計劃25分鐘)

  1、自由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中作者共采訪了幾棵樹,代表人物是誰。

  2、學生合作探討,完成下表的第一二列。

  3、分組復述三個故事。

  (赤組和橙組復述“老班長”的故事,黃組和綠組復述“軍馬”的故事,青組和藍組復述“知青李月娥”的故事。)

  學生自由組內組對進行復述故事。

  小組推薦同學班內交流復述故事。

  4、細讀課文,分組找出最讓你感動的語句,體會人物精神。

  a 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體會“老班長”的精神

  赤組和橙組同學齊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指名說出老班長最令人感動的語句,然后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引導學生找出“由于舊傷復發和勞累,他倒下了。臨死前,他對連長說,開出一塊地不容易,我死了就埋在大漠的最前端吧,再栽上一棵樹……”指名說出表現出老班長怎樣的精神品質。

  教師相機完善上面表格。

  指導學生朗讀。

  b 學習第五自然段,體會“軍馬”的精神

  黃組和綠組齊讀第五自然段。

  指名說出軍馬最令人感動的語句,然后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引導學生找出“屢立戰功”、“與老兵們并肩拉犁,風餐露宿,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等詞句。指名說出表現出軍馬怎樣的精神品質。

  教師相機繼續完善上面表格。

  指導學生朗讀。

  c 學習第六、七、八自然段,體會“女知青”的精神

  青組和藍組齊讀第六、七、八自然段。

  指名說出女知青最令人感動的語句,然后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引導學生找出“死時年僅18歲”“地平線上憑空出現了一道黑色的墻,那是風暴卷起的沙塵組成的墻,它挾著猶如萬馬奔騰的呼嘯聲,向人們推進”“她起身躍過了渠埂,去追趕那被風吹走的鍋”女知青體現出的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呢?

  教師相機補充上面表格。

  指導學生朗讀。

  三、情感升華,把握主題。(計劃13分鐘)

  1、課文只采訪了三棵樹嗎?還采訪了哪些樹?學生齊讀課文第9、10自然段。繼續完善上表。

  2、學習課文結尾。全班齊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我終于來到了林帶的另一頭,蓬勃生長在沙漠邊緣的是一棵白楊樹。這是一位少年栽的,去年,他去南方上大學,臨行前種下了這棵樹。”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指名說說,意思大致對即可。

  教師補充并板書:暗示著新一代青少年將繼承老一輩光榮傳統,扎根西部、建設西部。

  3、課文所采訪的對象是樹嗎?是什么?

  組內討論交流。

  小組代表發表看法。

  教師小結并板書:課文表面上采訪的是樹,實際上采訪的是一代又一代無數在西部開發和建設中獻出生命的建設者。

  4、夸一夸,談一談。對“老班長”等為西部建設獻出生命的建設者你會怎樣夸他們?談一談你的想法。

  四、課堂小結。(計劃2分鐘)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欣賞繪本內容,理解兩棵樹的純潔友誼,感受兩棵樹的離別與重逢。

  2、觀察畫面,大膽猜測、表述繪本故事的情節內容。

  3、懂得正確對待身邊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間不可缺少的寶貴友誼。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1、欣賞繪本內容,理解兩棵樹的純潔友誼。

  2、幼兒能自主觀察畫面,大膽想象并猜測繪本情節內容。

  3、感受兩棵樹的離別與重逢,懂得要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珍惜好朋友之間不可缺少的友情。)

  活動準備:

  《兩棵樹》PPT。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認識兩棵樹。(《找朋友》的游戲導入,認識自己的好朋友從而更好的認識兩棵樹)

  1、今天,我們要講關于一對好朋友的故事,猜猜這對好朋友會是誰呢?

  2、講述:是的,在花園里,有兩棵樹,他們是一對好朋友。

  3、這兩棵樹長得一樣嗎?(大樹高、鼻子長;小樹矮、鼻子短)

  講述:一棵長得高大,一棵長得矮小。不過,小樹正在努力地長高,長得和大樹一樣高。

  4、看!這對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師幼扮演“大樹”和“小樹”,說說“好朋友”的話。

  (1)嗨,小樹,你好!

  (2)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來玩“長高”的游戲吧!

  (3)小樹,你要多加努力,和我長得一樣高哦!

  (4)小樹,再見!

  二、兩棵樹的友好與爭吵。

  1、一天又一天,大樹和小樹之間發生了許多的事情。究竟它們發生了什么事情?它們會說些什么呢?請你們和好朋友看著圖片說一說。

  2、它們發生了什么事情?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個別幼兒說一說;“好朋友”演一演,感受兩棵樹的純潔友誼。

  (1)春天來了,它們的枝頭開滿了鮮花。

  (2)冬天來了,它們的枝頭又落滿了雪花。

  (3)像所有的樹一樣,它們比賽誰的葉子長得更綠、更多。不過,大樹有時也比不過小樹。

  (4)它們還比賽誰的枝頭上鳥兒更多、更會歌唱。為了分出勝負,它們有時互不相讓。

  3、為了比賽,大樹和小樹這樣吵架,你們覺得它們對嗎?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呀?

  三、兩棵樹的離別。

  1、講述:有一天,花園被人買走了,中間砌起了一道高墻,高墻擋住了兩棵樹彼此的目光。大樹感到好孤獨。小樹在墻那邊安慰大樹說:“振作點啊!我們一定會長得超過高墻!”大樹的葉子漸漸枯黃,它們共同經歷了一段長長的孤獨的時光。

  2、小朋友,發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樹和小樹被分開了)

  3、為什么大樹的葉子會枯黃呢?(想念小樹)

  4、講述:終于有一天,大樹看見一片綠葉,從高墻那邊伸過來。

  7、咦!這片綠葉會是誰的呢?

  講述:這片綠葉就像小樹的問候一樣。小樹會對大樹說些什么問候的話呢?

  8、講述:等一會兒!我快來了!大樹興奮地對小樹說。它在春天結束前也長高了許多,它盼望著早日能和小樹會合。

  四、兩棵樹的重逢。

  1、哇,大樹和小樹見面了嗎?

  講述:它們幸福地重逢了,大樹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樹也不再是那么矮小。它們是多么珍惜這重逢的歡樂,它們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對方。終于,它們的樹枝互相抱在一起,誰也不能使它們再次分離。

  2、小朋友,現在大樹和小樹它們的心情怎么樣呀?為什么開心、快樂呢?

  五、“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

  1、小結:是的,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親相愛,珍惜好朋友之間的寶貴友誼。現在,老師想對我的好朋友王佳慧說一句甜蜜的話:“佳慧,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

  2、你們想對好朋友說一句什么甜蜜的話呢?

  (1)哇!你說得真好。

  3、現在讓我們大聲地喊出甜蜜的話:“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

  4、大樹和小樹好開心啊,這對好朋友的故事就在這本繪本書里,書的名字叫《兩棵樹》,現在我們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一、開門見山引入主題

  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故事,它就藏在一本書里,想不想看?

  二、結合幻燈片,利用觀察講述法,邊欣賞邊理解繪本內容,初步感受兩棵樹的離別與重逢。

  1.出示繪本封面觀察講述

  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兩棵樹》,兩棵樹長的一樣嗎?(理解反義詞:高大和矮小)你還知道有哪些反義詞?

  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反義詞,只要你認真觀察,注重比較就會發現。

  2.他們會在比賽什么?每次都是大樹贏嗎?

  3.你有沒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讓的時候?誰能用簡短的話說一說?心里什么感覺?這種爭吵可以不發生嗎?怎樣不發生呢?

  小結:好朋友之間要謙讓,意見不一致時要商量。兩棵樹發生爭吵以后又發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發生了什么事?原來每天都見面的兩棵樹,現在還能見面嗎?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見面了,心情會怎樣?兩棵樹的心情會怎樣?

  小結:原來分開了才懂得在一起的開心!

  5.大樹的葉子為什么枯黃?看到大樹的葉子一天天枯黃,小樹的心情會怎樣?小樹是怎樣安慰大樹的?我們一起來安慰安慰他:“振作點啊!我們一定會長的超過高墻。”聽了小樹的安慰,大樹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活動反思:

  在讓小朋友理解繪本內容,大樹和小樹分離和會和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添加一些適合情景的音樂,音樂對人情緒的感染有時候會超過語言,在音樂的渲染下,我覺得小朋友會更明白故事的內容。

  在這次活動后,我一定要吸取別人身上的長處,更要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改正,為以后的工作做好良好的鋪墊。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己得出計算8加幾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理解和掌握8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8加幾。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3.能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本教學內容是進位加法的第二節課,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以及簡單的10加幾的運算,并且有剛學習的9加幾做基礎。教材首先利用“有幾棵樹”引導學生思考學習8加幾的多種計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試一試”與“練一練”,內容是關于 8加幾的用方塊擺擺算算與看蝴蝶蜻蜓圖列式、幫小螞蟻找家的連線題,目的是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發展思維。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學校是駐城實驗小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已經實現了教育聯網,教師配備了計算機,學生有專門的微機教室。

  全班學生40人,經過近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大部分學生已經有較好的學習習慣,有合作學習的意識。近階段主要培養:積極動腦,大膽發言。課前我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調查,發現有近一半的學生只知道8加幾的答案,但基本上說不出怎樣算出來的。針對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教學時各有側重。由于學生思維活躍、聰明、積極,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之處,所以對課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變化而變化,讓學生從自身的認識基礎出發,主動學習。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公園嗎?星期天,淘氣小朋友也高興地到公園玩了,在游玩時,他學到了很多的數學知識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們就隨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氣在公園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師傅在為8棵、6棵樹涂防護漆的情境。)

  師:根據小淘氣在路上數大樹棵數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對本節學習有關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幾棵樹?)

  (評析新的教學理念是注重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此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去公園游玩為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 學生獨立探究。

  師:想一想,一共有幾棵樹,怎樣解決?(學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師:到底有多少棵樹呢?請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或借助學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2. 組內交流方法。

  師: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嗎?下面請小組長組織,先在組內商量計算的方法,再選出代表一會兒在全班交流。

  (學生在組內討論的時候,可以選一名或幾名代表,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及時鼓勵學生,參與學生的討論。)

  3.全班交流成果。

  師:哪個小組愿意說說你們討論的情況?誰要補充?他的方法怎么樣?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學生出現的情況有:

  (1)從8接著數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減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減2得14;

  ……

  (在學生匯報時,可以讓學生拿著手中的學具邊演示邊說,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學可以補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質疑。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簡單地板書其相應的思考過程,隨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加以肯定或適當獎勵,也可以適當地選擇其他同學加以評價。)

  (評析在此環節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8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教師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學習,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別在組內、全班交流,層次感強,有實效性。評價時,不僅肯定學生的解題方法,而且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4.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來計算,我們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為什么?請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同桌相互交流。)

  師:小淘氣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計算方法,你們找到自己喜歡的方法了嗎?做題時,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

  (評析對多種方法的選擇與理解不加限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學習數學、理解知識,實現有個性化的學習。)

  (三)實踐運用,拓展提高

  1. 搭積木。

  師:小淘氣知道同學們這么愛動腦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們看看,他又會帶領我們到哪里去呢?

  (示課件:對75頁的擺一擺、算一算加工動畫,小朋友們在公園游樂場的一角玩搭積木的游戲。)

  師:我們也像公園里的小朋友那樣玩一玩、做一做吧。

  (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擺擺算算8加5,加深對計算算理的理解。)

  2. 百花園。

  師:走出了游樂場,我們再一起到百花園里去看一看吧。(分別出示對75頁加工的課件: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蜻蜓在草叢中飛來飛去。)

  師: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共同理解圖意,計算8加7,并根據情況引導學生利用“8加4”計算“4加8”。學生做對后,課件示微風吹來,花園里的花開得更艷了,音樂響起,學生可以稍作休息。)

  3.螞蟻搬家。

  師:我們剛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園上面的景物,其實在花叢的下面還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在說悄悄話呢。他們是誰?在干什么呢?(示課件:加工的75頁第4題,小螞蟻在搬家并說明搬家的要求。)

  師:我們怎樣做能幫小螞蟻找到自己的家呢?(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擊課件。)

  師: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幫小螞蟻找到了自己的家,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4.購買食品。

  師:小淘氣和大家一起逛了一會兒公園,他想請大家一起到公園的小店里吃點東西,你能幫他選擇兩種食品并算出價錢嗎?(示課件:食品的價錢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漢堡8元、巧克力7元、雞腿9元、可樂5元。)

  (1)幫小淘氣選擇一個漢堡和另一種食品并計算價錢。(學生選擇后練習8加幾的計算。)

  (2)自己任意選擇兩種食品并算出價錢。(學生自主選擇進行任意兩個數的計算。)

  (評析練習題的設計生動、有趣,在愉悅的氣氛中,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又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特別是購買食品這一練習的設計,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5.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和小淘氣一起逛了公園,你都有什么收獲?我們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老師相信你們會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努力,在成長的路上有更大的收獲。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的: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3、組織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4、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重點讓學生感受計算的多樣化。

  教學準備:情境圖及一些實際數學問題的用品。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進行環保教育

  圖和環保教育相結合,讓學生生活經驗與情境相映合,并從中產生數學問題。(積木型板圖)

  1、樹林中有20棵小樹,分兩排種植,可是過不了多久一些小樹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說怎么辦?(一些為幾棵樹發問,一些為小樹的死著急)。

  2、給小樹澆了水,施了肥,還給小樹帶來了一個朋友,小草、小樹快樂地生長,又活了兩棵,長哪兒好呢?

  3、小朋友去樹林玩,去跳皮筋,P樹,搖樹,還把小草帶回家給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樹又生病了,有3棵小樹生病了,怎么辦呢?

  在眾多連續情境的呈現下,學生情感與小樹產生關系,達到環保教育這一目的,又引導學生去研究所產生問題。

  二、問題擺現,體會計算多樣

  8+6  8+8  5+8......

  這些在情況設計下,產生了這些算式,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1、8+6=14怎么來?

  (1)8+6=14  (2)8+6=14

  (3)9+6=15  (4)8+6=14

  8+6=14看見8就減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誰算得快。(說一道,算一道,并說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P103獨立完成思考,解決問題。

  題2組織學生交流圖意和算法。

  題3先說一說計算方法,再進行計算,也可以先計算,再說一說方法。

  2、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蘊含的數學問題。

  種樹問題游戲問題銀行問題

  選一些挑戰性問題大家進行討論,并加以解決,使之深刻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3、課外作業。

  課外研究:

  7+6+5+

  有什么辦法計算更快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版一年級上冊第81、82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探索8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8加幾的加法。

  2、借助直觀模型和操作活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在具體的計算中,養成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

  學情及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為后面將要學習的十幾減8、9(退位減)的計算做好準備,在本單元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敘述模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植樹入手,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算式的過程,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然的從9加幾的學習遷移到8加幾的學習。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難點:

  對湊十法學習經驗的積累與遷移;掌握8加幾進位加法的規律,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我們是南城校區的第一批小主人,學校要準備在校園里植一些樹來美化環境,想請我們去幫忙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大家愿意嗎?

  生:愿意!

  2、師:請看大屏幕,從圖中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左邊有8棵樹,右邊有6棵樹。

  3、師:觀察真仔細,那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幾棵樹?

  生:哪邊多,多多少?

  4、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解決一共有幾棵樹的問題。

  板書:有幾棵樹。

  二、新知探究,理解算理

  活動1:一共幾棵樹?

  1、師:誰能來給這個問題列個算式呢?

  生:8+6

  2、師:8+6得多少?你是怎樣算的?能與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算法嗎?

  生:你知道結果嗎?

  3、生:我是這樣想的,先從6里拿2個和8湊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4個,一共是14。

  師:老師幫你記錄你的想法,板書:8+2=10,10+4=14,是這樣嗎?誰能聽懂他的想法嗎?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認識“希、癢”等8個生字,會寫“繼續、秘密”等詞語。

  2、感知課文內容,提取情節信息,感受作者大膽而神奇的想象。

  3、學會并運用“連續性想象”,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教學準備

  PPT、板貼

  教學過程:

  一、復現“發散性想象”策略,導入課題。

  (課前板書課題。)

  1、我們剛學過小真的長頭發,你瞧,她用發散性的想象把長頭,拿來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板書想象)

  2、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個奇妙的想法,她想變成——(出示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舊知導新課,激起學文興趣,強化想象概念。

  二、初讀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呢?

  自由朗讀課文,想想“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用上文中的話說一說。

  2、字詞反饋,相機正音。

  小老師帶讀、男女生對讀、齊讀。

  3、回顧問題:“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

  (預設: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舊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

  請生讀,給予評價,讀出渴望。指導全班朗讀。

  4、師生問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心里這么渴望著,這么想著,就覺得——

  【生:身上癢癢的。】(關注癢癢的輕聲)低頭一看,呀,發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生:我變成了一棵樹】(板書畫一半樹干)

  瞧,我用筆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內容,這種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這棵樹有什么特別的呢?

  簡單的說就是樹上長滿各種鳥窩。(板貼:長滿各種鳥窩),當詞語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跳著圈一圈,這種概括內容的方法我們叫做跳圈法。

  【設計理念:文章篇幅較長,學生難以簡練概括出故事情節,老師教授并示范從原文提取信息,會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課文以及提取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三、概括故事情節,提煉“連續性想象”策略。

  1、英英因為不想吃飯,所以變成了一棵長滿了各種鳥窩,她的神奇變身之旅就這樣開始了,(板書樹干內:神奇的變身之旅)接下來,還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件呢?

  2、請生交流,老師幫助概括,打亂順序隨機板貼。

  3、誰來幫老師擺一擺?(請生上臺擺放)

  4、為什么這么擺放?(預設:故事情節有一定順序)

  5、肯定學生答案,并為事件加上箭頭。

  6、我想請一排的同學簡單說說這個有趣的故事。(小組按順序一個接一個復述。)

  【設計理念:請生上臺排序以及請一小組同學復述故事,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明確故事情節的推動性、事件發生的連續性。同時以講故事形式復述課文不僅是課文語言的內化過程,還是學生的聽、讀、思、記能力訓練的過程。】

  7、總結:你們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僅可以像小真一樣發散思維,還可以像英英這樣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這樣一步一步,一環扣一環地進行連續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變身之旅寫的生動又有趣。(板書:連續性)

  8、在這么多有意思的事件里,你覺得最有意思的事哪一部分?

  9、(關注嘴巴流出水珠片段,出示課堂作業本。)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覺得嘴巴里流出水珠很有意思,我們看看小動物們是怎么想的吧。請四個同學分別讀讀小動物的對話,老師來讀旁白。

  10、小動物們的討論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場,你覺得水珠還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寫到作業本上,完成后請生答。

  11、你們的想象讓這個故事變得更有趣了。

  【設計理念:此處問題設置,既解決了課后題又完成了課堂作業本,使作業本不再獨立于課堂之外。】

  12、再來看,(指板書)在英英的這段變身之旅中,變成了一棵樹是故事的開始,中間是故事的經過,最后媽媽發現了秘密是故事的結尾,英英就這樣用了連續性的想象把這個故事說完整了。

  四、實踐“連續性想象”策略,展開神奇變身之旅。

  1、老師有個大膽的想法,我也想變成一棵樹(板書繪畫另一半樹干),可是我不想長鳥窩,我想長滿各種水果(板貼:長滿水果)。你覺得可能有哪些水果呢?(板貼各種水果圖片)

  2、我這棵長滿了各種水果的樹,又可能引來誰,又會有什么神奇事件發生呢?

  3、學習活動二:小組續編。

  注意分工一定要明確,第一個人先想一個事件,第二個人順著他的事件,繼續往下想,就這樣連續地想象,討論完了,再按順序寫在各自的紙條上。一個奇妙事件一顆星,兩個奇妙事件兩顆星,以此類推。

  4、小組集體上臺展示,其余學生評價。

  老師給予肯定性評價:瞧,他們小組,用了連續性地想象把故事編的這么有趣。

  5、老師想把魔力傳給你們,如果你們也能變,你想變成什么?請生答。

  6、如果變成你們所說的,又會有什么神奇事件發生呢?在你們手中都有一張學習單,趕快用上連續性的想象展開一段奇妙變身之旅吧。寫出一個奇妙事件一顆星,接著寫出第二個奇妙事件兩顆星,看誰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請生上臺展示。相機評價。

  【設計理念:兩次學習活動都是對“連續性想象”策略的實踐運用,跳脫于文本之外,給了學生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五、指導書寫,小結課堂。”

  1、同學們的分享有意思極了,連續性的想象是幫助我們寫好故事的小秘密。

  2、指導書寫“秘密”二字。

  仔細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之處?(預設:都有“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師總結:秘密兩兄弟,必須要牢記,老一的在禾旁,老二的在山上。

  3、學生練寫。

  4、總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用連續性的想象把故事情節說完整了,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英英是怎樣把故事講的豐滿又充滿魔力的。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守株待兔》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一、教學目標:1、認識6個字,會寫5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3、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的心理。二、教學重難點:1、認識6個字,會寫5個字。...

  • 《守株待兔》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并體會其中的道理,懂得凡事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能老想著意外的收獲。2、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是:樁、株、滋,理解“樹樁”“躥”“樂滋滋”等詞語。...

  •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第一課時一,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二,分課時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三,分課時教學難點:初步知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四,教具準備:錄音機,掛圖五,教學過程:自我加減一,談話導入: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

  • 《開元盛世》教案(通用5篇)

    第3課 開元盛世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

  •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精選15篇)

    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教學生字,練讀課文,理解題意,把握詩歌內容。一、談話導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腳步又近了。誰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今天就來讀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誰來讀題。...

  • 《搭積木》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加減法(二)70、71頁的內容。教材分析:本課時的內容主要是20以內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 《搭積木》教案(通用15篇)

    活動目標1、鍛煉觸覺。2、學習看圖拼搭積木。3、感知平面圖形與幾何體的關系。活動準備1、用稍大的紙箱做成“魔箱”。2、小型積木人手一套。...

  • 《小熊住山洞》教案(精選16篇)

    【主題與背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適應性和較強的開放性等特點,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

  • 《打碗碗花》教案(精選14篇)

    教學要求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不迷信傳說,敢于試驗探索的精神。2.通過重點段的學習,練習弄懂自然段的意思,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临桂县| 泰安市| 盖州市| 介休市| 宜宾市| 张家界市| 收藏| 鹿邑县| 鄯善县| 淮安市| 正阳县| 儋州市| 荣昌县| 潼关县| 正宁县| 津南区| 邯郸市| 长治县| 城市| 泾源县| 霍林郭勒市| 腾冲县| 库车县| 怀仁县| 彰化市| 黄骅市| 兴安盟| 开鲁县| 榆树市| 精河县| 和田市| 凤凰县| 常山县| 靖宇县| 玉树县| 白水县| 民县| 宁德市| 大连市|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