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4-01-24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平整、推動、旅行、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一、收集學生初讀課文時產生的問題。

  1)學生讀文時遇到的問題。李四光、地質學家、孤零零、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恐怕、隕石、砸、臥、突兀、甚至、遙運、考察、冰川、長江流域、遺跡、震驚。

  2)學生讀文時產生的問題。

  1、這是塊怎樣的石頭?

  2、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3、冰川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可以推動大石頭旅行呢?

  4、李四光還有其它研究成果嗎?

  二、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捉迷藏嗎?怎樣藏才可以讓小伙伴找不到你呢?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也經常玩這個游戲。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詞語,檢查并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2、分節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三、質疑解難

  1.默讀課文,并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師生交流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

  四、鞏固練習。

  1、齊讀課文。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先讀帖,再摹寫,最后臨貼。)

  五、布置作業。

  1、學習課文后,你又產生了哪些問題,寫在紙條上交給老師。

  2、鞏固本課生字,并認真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從題目入手,從“奇怪”入手。

  1、同學們你們喜歡石頭嗎?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石頭。

  2、你們見過“奇怪”的大石頭嗎?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請大家通過讀課題來回答老師的問題:這篇課文講了什么樣的大石頭?我沒有聽清,再來一遍?(這樣反復引導學生讀出對題目的理解)。

  二、圍繞“奇怪”做文章

  1、課文圍繞著大石頭講了哪些奇怪之處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

  2、學生匯報,(教師用簡筆畫畫一個大石頭,)教師在石頭周圍用詞語概括。“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時間久的,能把人遮得嚴嚴實實的”

  3、練習用上這些詞語或其中的一部分來描述這塊石頭。

  例:這是一塊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時間久的,能把人遮得嚴嚴實實的大石頭。

  三、感受李四光的好問精神。

  1、面對這樣一塊石頭,你會想些什么呢?李四光又問了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3到7自然段,讀完后同桌互相演一演。

  2、師生交流,出示李四光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讀后討論。

  3、教師小結,并板書:“刨根問底”,“打破沙鍋問到底”。

  4、李四光從老師哪弄清問題了嗎?既然老師都不知道,我看就算了吧!(激將學生)

  5、請大家讀課文第八自然段,看看李四光又去問誰了?問題問明白了嗎?

  6、既然爸爸都不知道,我年就算了吧!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再一次激將學生)從而引出李四光具有“勇于探索,不斷追求”的精神。

  四、解開巨石之謎,體會人物品質。

  1、請大家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找一找李四光是怎樣把這個迷團解開的。

  2、在學生概述的情況下,教師出示句子并指導朗讀。

  直到他長大后到了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他終于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相機出示課件,解釋冰川之迷。

  教師小結:疑團終于解開了,正是因為李四光研究出了這塊石頭的來歷,從而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3、那么李四光還做出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請學生打開書,讀課后資料袋的知識。

  五、作業設計。

  1、根據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以“大石頭旅行記”為題編一個小故事,并把這個故事講給媽媽、爸爸聽。

  2、找一找課外資料,搜集名人小時候敢于質疑,勤學好問的故事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問與他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間的關系。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認讀詞語,能正確讀寫。

  2、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李四光的資料。

  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我們都見過大石頭,那么你對見過的大石頭產生過疑問嗎?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分段指名讀課文,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3、鞏固新詞,小組互讀詞語

 。ㄈz查預習,質疑解難

  1、結合資料袋中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學生針對課文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體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而墜落到地面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鄖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結構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此時緯度地區廣泛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樣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的一部分,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的齊讀課文

 。ㄋ模、知道寫字完成作業。

  1、認讀要寫的字。

  2、指出容易寫錯的字,交流記憶方法。

  3、完成隨文習字。

  四、板書設計

  從那兒來?

  7、奇怪的大石頭      誰放的?      善于提出問題

  為什么?

  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問與他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間的關系。

  2、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一、教具準備

  投影片

  二、教學過程

 。ㄒ唬⿵土暽中略~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

 。ǘ└兄奘男蜗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看一看,這是怎樣的一塊巨石,他們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

 。1)、請大家自讀第二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出示巨石圖片

  a.這是塊怎樣的巨石?(“巨石” “孤零零”)

  b.小伙伴和李四光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大石頭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們找不到他)

  (三)、感受好問精神

  1、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老師。李四光會怎樣問,老師又怎樣回答。李四光又會怎樣想?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2、挑選同學上臺表演

  3、表演后,問李四光的扮演者:“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么?”

 。ㄋ模┙忾_巨石之謎

  1、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說不清。后來這個疑問有沒有解決,怎么解決的?請大家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2、讀后討論:李四光是怎樣解開巨石來歷這一謎團的?

  3、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1)、這個問題是李四光考慮了二十多年

  (2)、長大以后,李四光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會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震驚世界)

 。ㄎ澹、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大家交流一下。

  3、小結鼓勵

  孤零零的局勢聯系著千萬年前的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出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巨大的價值,愿同學們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的謎,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

  三、作業

  1、抄寫詞語

  2、在讀書筆記上褻瀆了這篇文章的感想。

  四、板書設計

  五、奇怪的大石頭——————冰川遺跡     |

  |      |   |

  |      |   |

  產生疑問|    |  勤學

  多方求教|    |  好問

  李四光     震驚世界 |

  學習地質     |

  專門考察     |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3

  課題

  7、奇怪的大石頭

  主備人

  宋艷萍

  授課人

  課型

  新授課

  備課時間

  9月8日

  上課時間

  教

  學

  目

  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本文語言,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品味語言的方法和圍繞主題把內容寫具體的寫法。

  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特別是寫作方法的運用是難點。

  教

  學

  程

  序

  集體備課內容

  個案補充

  一、引導學生講名人故事,說體會。

  二、直接導入課題。

  前幾堂課中,我們了解了著名領袖列寧和灰雀、著名作家高爾基和小攝影師之間的小故事,從他們的身上看出了他們不平凡的品質。今天,我們也要來認識一位名人------李四光(板書)

  聽錄音,感知課文大意。

  思考:課文講述了李四光和                的故事。(從學生的回答中提煉出課文的主題)

  三、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呢?它與李四光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1 學生默讀課文。要求:手執筆,一邊讀,一邊做標記,找出大石頭的奇怪之處。

  出示:a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b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應該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指導朗讀,同時學習幾個生字“坑”“臥”)

  c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樣來的?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理解突兀這一詞的意思)

  在句中及學生的回答之間理解字詞。

  此時,我應該引導學生重點談出自己的感受,從而加深對任務品質的領悟。

  以主要的問題引導學生來加深對于課文的學習,這樣,是的孩子們在學習中逐漸形成邊讀邊思考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集體備課部分

  個案補充

  教

  學

  程

  序

  四、集中字詞學習。

  要了解李四光與大石頭之間的故事。課件出示詞語。

  1、各自輕聲讀,讀準生字。

  2、指名檢查讀,相機糾正生字、新詞的讀音。

  3、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五、了解李四光與第四紀冰川的一些情況。

  抓住“震驚”一詞,過渡到課文教學中。

  導: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指的是“這一研究成果”指什么?學生筆劃出,  前一句: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跡。     教師補充資料:“第四紀”

  六、解讀資料袋。學生自讀資料袋。

  七、寫字教學。

  讓學生選擇練習,教師講解。

  充分運用教學課件,突出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并鼓勵學生在合作中來學到知識,培養能力。  

  充分發揮網絡以及書籍的作用,讓學生在資料的交流中獲得更多體會。

  選擇作業的設計,讓學生有了更大的發揮余地,更好的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課堂訓練

  1、  請你積累本文中的好詞好句,寫到日記本上。

  2、  說一說,你學完這篇課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與同學交流一下吧!

  3、  課下再讀一讀名人的故事。

  教

  學

  反

  思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楚教材講了一件什么事,接著讓學生說說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一個什么印象?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并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后探討李四光是怎么樣解決內心疑惑的?帶著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課本內容中,整節課學生們聽得很有味,學習的效果也很好。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4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侯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多遍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么大的石頭“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而且連大人也說不清楚。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

 。3)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在不斷地思索和解決疑問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精神。

  因此,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5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本單元精讀課文有三篇.通過對這三篇精讀文章的學習,學生們逐漸從體會名人的優秀品質過渡到學習名人的良好習慣.《奇怪的大石頭》該篇課文就是本單元主題的升華.

  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在《奇怪的大石頭》這課的第一課時中確定了如下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書寫課文生字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課文大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提問,讓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預習課文,課堂中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學會表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篇課文體會李四光老先生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的可貴品質.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按課文要求掌握課文的字詞.

  在閱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大意,學習1-6段.

  在教學要求的指導下,整堂課大致完成了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

  二. 今天較為滿意的地方有兩處.首先是導入,我讓學生看一幅巨石的圖片,看后請同學來談感受.學生能結合實際,在看完圖片后進行了發散性思考.我認為只要老師能夠提供思考的舞臺給學生,并適時的引導,學生會很配合,主動的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其次,學習生字詞部分也是我比較滿意的板塊,在這一部分我就認讀, 書寫,識記這三塊進行教學,利用了多媒體,黑板等教具.在這一環節我采用了開火車,同桌互問,全部齊寫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這些教學形式的運用,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同學們都是爭先恐后的參與.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有趣的教學形式會讓學生帶著課文知識走出課堂.

  三,比較欠缺的地方是:

  1.該堂課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我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仍然存在著落差.由于在字詞塊上占用了較長的時間,這使得整個教學進度變慢,沒有完成了解課文大意,學習課文1-6段的目標.

  2.在詞語學習中沒能很好的讓學生結合課文來理解詞語,沒能為下一步的課文學習做好鋪墊.

  四,設想與重建

  1.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合理安排各知識環節,努力做到點對點,面對面,點面結合,盡量避免出現點蓋面的現象.

  2.在今后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詞語,加強學生理解詞語,文章大意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后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由于這節課是新教師亮相課,所以我打算用一課時完成教學內容,展現完整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和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打算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然后讓學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問、執著追求的優秀品質。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提前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在生字的學習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加上自己課堂語言瑣碎,使得整個課堂節奏過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品味課文,概括問題。并且課文內容沒有完成,只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重點問題還沒涉及到,顯得本末倒置?傊o人的感覺是很失敗。

  課后我自己做了認真的反思,從自身來說首先是自己對新教材的認識不夠,沒有深入研究課文內容,重點把握不到位,課堂上線索不明確,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課語言太過隨便,話太瑣屑。第三是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到位,而且太過消極。應該多表揚學生,多肯定學生,讓學生在一種積極地的狀態下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另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1、加強學生識字的自主學習。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范寫、講解、書空、強調。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確實還是太年輕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東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課,多去向老教師學習,把握好自己成長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是三年級上冊一篇新教材,講述的是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興趣,長大后他仍然沒有放棄探索巨石由來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課文貼近孩子的生活,同時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精神也為孩子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一、教學設計

  在授課前我設計了第二課時的兩份教案。第一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程序。

  1、大石頭是什么樣子?找句子大聲練讀,體會“孤零零”、“嚴嚴實實”兩個詞義。

  2、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了疑問,他怎么解決的?分角色練讀他與老師的對話。重點體會他第三次是怎么問倒老師的,感受他善于思考的可貴品質。

  3、后來李四光對大石頭的研究放棄了嗎,自學第9~10自然段。出示資料袋理解“冰川”“遺跡”“秦嶺”等學術名詞;抓住“直到……才”“專門”“終于”等重點詞句體會李四光留學國外仍堅持不懈執著探索的精神。

  第二份教案是按照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來設計的。

  1、首先復習引入,談談初讀故事后的感想。(李四光愛提問,喜歡追根問底,不懂就問,勇于探索等)

  2、就這些感想是怎么體會出來的(主體性問題)進行合作學習。

  3、匯報合作學習結果:

  以輔助性問題進行引導:

 、拧±钏墓馐窃趺磫柪蠋煹模瑥娜螌υ捘銈兛闯隽耸裁?重點體會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問倒老師的詞句。

 、啤∷麑Υ笫^的興趣后來放棄了嗎,自讀課文。抓住“直到、才”“專門”“終于”等詞句感悟李四光的執著精神。再質疑,理解“冰川”“遺跡”“秦嶺”專用名詞。

  ⑶ 李四光為什么會對大石頭產生興趣呢,看圖片,找句子,體會他在玩中發現問題,不斷探索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4、出示李四光的資料袋,把你們對他的敬佩,你們的想法說出來。

  二、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使用了第二份教案,當時感覺只有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才能體現現代教學理念,雖然擔心三年級的孩子會跟不上,不習慣合作,但是有輔助性問題引路應該不成問題。沒想到課堂實效卻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期望過高,合作學習沒有實效。

  新課程理念當然是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當然也是由此發展而來的。而剛剛由低年級才走入中年級的孩子,合作學習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備,在合作學習中,給一些學生提供了偷懶的機會。

  2、教師的教學激情,教育機智問題。

  本課的教學,由于設計問題,學生的主動性完全沒有發揮出來。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導致老師牽引過多。  

  由此看來,開始的第一份教學設計是卻適合三年級孩子的。由那塊奇怪的大石頭入手,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接著直接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感悟、體會李四光執著求索的精神。在教師努力創設的情境中,使孩子們受到一種感染,使他們對李四光產生一種崇拜的心理。這才是學生與文本平等對話的意義所在。

  三、教學收獲

  新課程、新理念的真正意義就在于要落實學生主體性地位,擺正教師主導性地位。這絕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趕時髦的語言,而是要認真體會,貫徹落實到自己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教學設計一定要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建好一座理解、感悟的平臺,以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

  其次,平時要加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與訓練。如明確小組內的分工,進行方法的指導與訓練,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絕不是新課程的一種擺設,它的目的性在師生心中還要更明確,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實效。 

  最后,教師的教育機智與教學中的體態語言也要逐步提高。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6

  第一課時

  板畫激趣,談話導入

  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分節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質疑解難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1)對預習認真,能主動、正確解疑的同學給予表揚。

  (2)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兒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語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齊讀課文。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內容。

  第二課時

  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

  1.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教師用電腦多媒體課件顯示巨石,討論:

 。1)這是塊怎樣的石頭?(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們是怎樣圍著石頭捉迷藏的?

  電腦多媒體課件繼續演示李四光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描述。

 。3)小伙伴們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咦,這是為什么?(石頭大,便于躲藏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怎么答的?李四光又會怎么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同桌讀、演后挑選學生上臺表演。

  表演結束后教師問李四光扮演者:“聽了老師的回答,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么?”

  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后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讀后討論:

  李四光怎么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

  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1)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

 。2)長大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結鼓勵:

  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巨大價值。愿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發動學習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資料、圖片、童年故事。

  2、本課課件

  導學案:

  一、我會讀

  1.讀詞語

  奇怪 著名 捉迷藏 興趣 歷史 躲藏 平整 推動 旅行考察 秦嶺 遺跡 研究 成果 鎮靜 嚴嚴實實 轉來轉去

  2.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把課文劃分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 )。

  2.課文講述的是( )事。

  3、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教學過程:

  一、板畫激趣,談話導入

  1、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

  2、你知道李四光嗎?

  二、檢查預習

  (一)詞語檢查

  1、 課前,我們已經依據導學案預習了課文,下面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這些詞語你會讀嗎?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檢查,只要能讀準字音就可以得一顆星,小組長做好評價。

  2、剛才得星的同學請舉手,恩,看來這部分學習對大家不成問題,

  (二)朗讀檢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

  三、品讀課文

  (一)小組合作探究:

  1.大石頭“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決小時的這些疑問的?

  (二)交流、點撥導學案

  1.石頭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請同學們快速讀讀課文,你們一定會明白很多。讀的時候劃下你讀不準和不明白的字詞,與同桌交流,不能解決的可以問老師。

  “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朗讀課文,互相表演,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

  (1)“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說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獨立地;

  (2)“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說明這塊巨石體積龐大;

  (3)“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時間之久;

  (4)“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并且父親也不清楚,說明它的由來連大人都弄不清楚,綜合上述幾個方面,說明了此石“ 真怪”。

  2.正是因為大石頭有這樣幾“怪,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呢?

  (1)石頭“大”,引起李四光興趣,向老師請教“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老師推測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

  (2)李四光進一步思考,這么大的石頭,從天而降,可為什么沒有砸一個大坑呢?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

  (3)李四光并沒有放棄求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跡……”,“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關鍵詞語,體現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3.師生評議。

  4.這些問題別人沒有注意,但李四光發現了。那可真是塊“奇怪的大石頭”,你能把這種奇怪的感覺讀出來嗎?請一位同學與我分角色來朗讀李四光與老師的話,我讀老師的話,你讀李四光的話;再請一位同學與老師來讀讀,你讀老師的話,我讀李四光的話;接下來請同學們與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

  5.我們再來李四光后來是怎樣不斷來解決這下問題的。生匯報,師點撥,相機板書:奇怪的大石頭——想了很多年——學習地質學——專門去考察——有了大發現

  四、整體回顧

  1、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2.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

  用“李四光爺爺,我想對你說____”的句式的來說一說

  小結: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愿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五、指導寫字

  老師演示,逐字指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如“考、秦”為“上大下小”的上下結構;“著、藏、究、震”為“上小下大”的上下結構,然后把重點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導臨寫。在寫“紀”時,右邊的寫法、“旋”和“旅”、“藏”和“臥”的寫法區別。

  六、課后作業

  1.繼續練習朗讀課文。

  2.抄寫課文中的字詞。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8

  一、復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二、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

  A、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B、教師板畫石頭(或實物投影儀顯示課文插圖,或電腦多媒體課件顯示巨石),討論:

  a)這是塊怎樣的石頭?(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們是怎樣圍著石頭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電腦多媒體課件的話,繼續演示李四光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導學生根據內容描述。

  C、小伙伴們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咦,這是為什么?(石頭大,便于躲藏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怎么答的?李四光又會怎么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同桌讀、演后挑選學生上臺表演。

  表演結束后教師問李四光扮演者:聽了老師的回答,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么?

  四、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后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后兩自然段。(讀后討論)

  A、李四光怎么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a)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二十多年;

  b)長大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B、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總結鼓勵:

  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愿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六、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們從小就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探索,最后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回去找這方面材料。

  2、朗讀課文。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設計思路: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玩耍時,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在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答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根據語文新課標的特點,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并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帶著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課本內容中去暢想、去遨游。二、教案: 課題 奇怪的大石頭 授課人 吳 丹 學校 邱村鎮中心小學 教學 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要求掌握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通過朗讀對話,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4、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與他后來取得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間的聯系。 5、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6、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品質。 教學 重點 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教學 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 方法 師: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合作探究、創設情境法。 生:收集資料,小組討論、交流法、質疑法、表演法。 教具、實驗情況 生字卡、收集李四光的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板畫激趣,談話導入。 1、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2、出示李世光的圖像,介紹李四光的生平。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請同學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老師指名學生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3、師問:你對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三、細讀課文,感悟探究。 1、品讀第2——8自然段,探究大石頭的“奇怪”之處。 (1)、師提示:采取自由讀書的方式(或自讀自悟或尋找合作伙伴研讀感悟),聯系上下文,學習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探討。 (2)、反復練讀,悟出巨石之“怪”。 (3)、誘發思維,訓練語言。(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分層次進行訓練)(多媒體出示) ①、完成訓練:按課文天空,體會李四光是怎樣提問題的。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        )。 它應該(        ) ?伤         )? ②、教師提示:李四光爺爺真會提問題。他的這種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感染了我們每位同學。聯系生活實際,想想你們對自己身邊的什么事物產生了好奇或疑惑,請與大家交流。 ③、說話訓練:。 a、……這么……是…… b、……可為什么……呢?   ④、反復練讀人物的對話。教師在朗讀時應該指導學生加重語氣。注意讀好關鍵詞語的語氣。     ⑤、指導學生在讀后進行評價,讓學生知道怎么評價讀的怎么樣? 2、精讀課文第9——10自然段,讀中討論交流。 (1)師出題:李四光是怎么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 (2)、李四光這種執著的追求他的一生及社會帶來了什么影響? (3)、發散思維:想不到這次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問有關。由此你感受深刻的是什么?想給大家說些什么? 四、拓展升華。 1、再讀感悟,領會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的品質寫具體的。 2、你想李四光爺爺說些什么? 五、課外積累 找一找課外資料,搜集名人小時候敢于質疑,勤學好問的故事。為口語交際做好準備。                     學生簡短的思索一下,自由回答。       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在全班進行交流,各抒己見。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學生暢所欲言:如:愛思考、愛提問,好學好問等等。                               學生自由讀書。用心讀。         學生踴躍舉手發言,并在書上勾畫出了。                  學生自主分小組交流、討論。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       學生進行比賽,看誰的句子最有說服力。           先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全班讀、男女生讀、賽讀。                  學生討論交流。       指名學生回答,學生踴躍舉手。 學生大膽說         學生再讀課文,從課文中感知李四光的精神品質。      學生課后作業。         通過板畫,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積極解決問題。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充分地相信孩子們及培養他們的能力,引導孩子門通過自讀自悟、潛心會文,與文本進行獨立對話,獲得自主感知。                       指導學生在學習模仿語言的實踐中掌握語言規律、積淀語感經驗,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說話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訓練,能夠提高學生運用普通話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說話訓練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利用多種朗讀形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的設計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鼓勵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激發學生想說,敢說。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理念。             培養學生積累的能力。                     [板書設計] 奇怪:巨大 孤零零 從哪兒來       師長    說不上來          問                                   勤于思考       爸爸    說不清                 善于發現       許多年   直到    才            執著求索 解謎       專門     考察    發現   (可加附頁) 三、點評:新課程注重課程的開放和生成。經?吹接械睦蠋熒险n時讓孩子海闊天空的發表自己的高見,孩子們在課堂上忙著左一個討論,右一個交流,卻無暇捧起書本細讀,有時甚至使孩子的思維脫離文本,教師也不作引導,任其夸夸其談,課堂看似熱鬧,卻無多少實質,有時自己也犯這樣的錯誤。這堂課我在設計時,學生初讀課文時,學生說了對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讓孩子仔細讀課文,找找自己觀點的理由,看誰的理由最充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被激發,進入積極備戰狀態。于是在課本上勾勾、畫畫、寫寫,留下思考的痕跡,這樣做就是優化孩子與文本的對話,讓孩子有自己的個性閱讀。爾后我不急于讓孩子發言,而是讓他們在組內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讓孩子與文本進行碰撞,撞出個性化的火花。我想,嘗試讓孩子在課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跡,也該是閱讀教學中中段學習向高段學習過渡的重要一環吧。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你在玩這個游戲時是什么感受?

  2、(出示童年李四光的圖片)這個小朋友叫李四光,他小時候也愛玩捉迷藏的游戲。但是李四光在玩的時候和大家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奇怪的大石頭》這篇課文(教師板書課題)。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4、教師結合資料袋的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故事主人公——李四光。

  (1)自由閱讀資料袋內容:現在請大家讀一讀課后的資料袋,說一說讀了這些資料,對李四光有了什么了解。

  (2)交流搜集資料:課前大家搜集了一些有關資料,誰來給大家展示補充一下?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補充介紹。

 。3)教師介紹: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有關李四光的資料,同學們愿意聽老師介紹嗎?(投影展示相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不會讀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讀幾遍,也可以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

  2、投影出示生字:坑  考  秦  域  遺  震

  這些生字都來了,它們想和大家交朋友呢!誰能把它讀準它就是誰的朋友了。

  指名讀,齊讀。

  3、投影出示詞語:奇怪、著名、地質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歷史、平整、推動、旅行、專門、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

  現在老師把生字藏進這些詞語里面了,誰會讀呢?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現在我們請幾個同學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當評委,看他們是否把課文讀通順了,讀準確了。

  學生輪流讀課文,讀完后大家點評。

  三、再讀課文,理清內容順序。

  1、請大家同桌合作,像剛才的那些同學一樣,把課文再流利地讀一遍。邊讀邊想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李四光在玩捉迷藏的時候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2、誰來交流一下剛才思考的結果?(指名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李四光在對大石頭產生興趣之后是怎么做的呢?最后的結果怎樣呢?(教師相機板書:產生疑問—請教師長—學習考察—揭開謎底)

  四、師生合作,質疑解難。

  1、同學們真會讀書。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把課文中那些平常沒有見過的詞語找出來,看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

  2、師生合作理解下列詞語(凡是學生能夠講的,教師就不要包辦代替,盡量讓學生自己講):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季,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成為第四紀冰川。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大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

  遺跡:古代或舊時代的事物遺留下來的痕跡。

  3、剛才我們一起合作把課文中的這些詞語都弄懂了,現在我們再次合作,把課文齊讀一遍。要求讀得準確、流利。

  五、明確要求,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這些字。再指名讀。

  2、請大家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你覺得哪些字在寫的時候容易出錯?你想怎樣提醒大家?(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注意引導。)

  “藏”字筆畫較多,共有17畫,第六筆是“∟”。

  “臥”字左邊是個“臣”,注意筆順。

  “旅”字注意右下部分。

  “紀”字右邊是“己”,不是“已”。

  “考”字最后一筆是“ㄅ”。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六、課后作業:

  把課文讀熟。

  板書設計:

  奇怪的大石頭

 。ɡ钏墓猓

  產生疑問—請教師長—學習考察—揭開謎底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詞。同學們,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過的生字新詞,請你小聲讀一讀。

  2、指名讀,齊讀。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奇怪的大石頭》,請大家齊讀課題。分別按照以下要求來讀:

 。1)帶著疑問的語氣來讀;

 。2)李四光對什么感到奇怪呢(重讀“大石頭”);

  二、細讀課文,感知“奇怪”。

  1、課文中的那塊大石頭究竟有什么讓人覺得奇怪的地方呢?這節課我們就和李四光一起來研究探討。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有關描寫大石頭的句子和詞語,用筆劃出來。

  2、誰來說說,這是一塊怎樣的大石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這塊石頭“獨立”“巨大”的特點。板書:獨立、巨大)

  3、教師出示句子,指導學生朗讀句子(句中加點的詞語可適當重讀)。

 。1)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2)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大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

  4、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

  三、研讀課文,感受“好問”。

  1、李四光圍繞這塊大石頭一共提了幾個問題?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做上記號。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將三個問題一一展示出來。

  3、同桌合作讀書,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邊讀邊想:李四光這幾個問題是怎么提出來的?

  4、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理解,李四光的第一個問題是自己通過觀察提出來的,后面的兩個問題是根據老師的推測提出來的。(教師相機板書:時間久、大人也不明白)

  5、填一填:我們來按課文填空,體會李四光是怎么提問題的。

  (1)學生自己在書上填寫。

 。2)同桌互查。

  (3)齊讀這個問題。

  (4)學生談對這個問題的感受。

  6、教師小結:這說明李四光不僅愛提問題,而且善于思考。所以課文中的學習小伙伴贊揚他:“李四光真會提問題”。(教師相機板書:善于思考)

  7、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朗讀才能體現李四光愛思考呢?指導朗讀,重點指導讀出問句的語氣,句中加點的詞語可以重讀。(可以請讀得好的同學朗讀,也可以老師示范朗讀。)

 。1)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2)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呢?

  (3)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砸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伤鼮槭裁礇]臥進土里去呢?

  8、學生同桌合作練習朗讀課文——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

  9、指名扮角色朗讀課文2—8自然段。

  四、深究解疑,感悟“執著”。

  1、這塊巨石之謎最后是怎樣解開的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最后兩段,找到有關句子做上記號。

  2、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句子(句中加點的詞語可以重讀)。

  他終于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3、從童年時期的疑問,直到許多年后解開巨石之謎,這中間李四光付出了多少努力。課文是怎樣描寫的呢?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找出有關詞語劃上記號。

  4、學生交流,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以下關鍵詞語:

  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

  5、從這些詞語中你感悟到什么?(教師相機板書:執著探索)

  6、李四光除了解開巨石之謎外,還有什么重大發現?這個發現有什么意義?

  7、師生交流感受“震驚”。想象一下當時國內外科學家會如何評價這個重大發現?

  8、讓我們用佩服和自豪的語氣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9、冰川旅行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段“冰川旅行”的動畫。

  五、回顧總結,升華激勵。

  1、現在我們再次完整地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感受李四光的善于思考和執著探究。

  2、讀一讀課后學習小伙伴的話,結合課文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3、教師總結:

  學完這篇課文,我們想不到一塊孤零零的石頭竟然蘊含了巨大的研究價值,而童年時期的疑問也可以引發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他的這種好學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當中也有很多同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只要我們能夠執著地探索,都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學生齊讀這句話)。

  六、課后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課堂作業備用:

  一、我會讀拼音,寫詞語。

  zhù  míng     duǒ  cáng        lǚ  xíng      kǎo  chá

  (        )     (       )       (       )     (       )

  zhèn  jīng       qín  lǐng     yán   jiū      yí  jì

  (        )     (       )       (       )     (       )

  二、我會照樣子寫詞語。

  孤零零     (        )   (        )

  嚴嚴實實    (        )   (        )

  三、我會照樣子填詞語。

  例:(孤零零)              (     )

 。ň 大)  的石頭      (     )   的花朵

 。ㄍ 兀)              (     )

  (     )               (     )

 。     )  的天氣       (     )   的土地

 。     )               (     )

  四、我會照樣子寫句子。

  例:一聽到小伙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

  1、一看到敬愛的老師,我就                           。

  2、一                   ,      就                  。

  課文配讀資料:

  1、小詩一首:(陶行知)

  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

  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

  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2、名人名言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從與原有思路不同的新的角度看問題,往往是獲得重大認識突破的契(qì)機。                             (愛因斯坦)

  教學咨詢資料: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原名仲(zhòng)揆(kuí),蒙古族,湖北黃岡人。曾留學英國和日本。曾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建國以后任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力學研究所所長等。

  李四光曾從事蜓(tíng)科化石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研究。長期以來,國際上一只充斥著中國內地無第四紀冰川的謬論。1921年,他在太行山東麓和大同盆地首次發現第四紀冰川的遺跡。30年代在長江中下游廬山、荒山、九華山、天目山等地發現了各類冰川、冰磧地形和斌冰磧物,撰寫了經典名著《冰期之廬山》,劃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間冰期,為中國第四紀冰川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并得到國內外同行的積極評價。40年代考察了川東、鄂西、湘西、桂北和貴州高原等地,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冰川遺跡和冰期劃分的論著。50年代在北京西山地區鑒定了多處冰川遺跡,并在60年代初親自規劃和主持全國的第四紀冰川研究工作。

  李四光在科學上成就非凡,他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他還為地震地質和地震預報作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晚年,李四光還為我國地熱的開發和利用做了很多工作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6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

  【教學難點】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課前準備】

  1、發動學習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資料、圖片、童年故事。

  2、預習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知識查字典找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6個生字。會寫“著、藏、考、秦、究、震”6個上下結構的字。

  2、正確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學習課文第一至八自然段,了解大石頭給李四光帶來的疑問。初步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認識“考、秦”等6個生字。會寫“著、藏、考、秦、究、震”6個上下結構的字。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藏”,了解大石頭的怪。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知識查字典找資料。

  〖教學過程〗

  一、板畫激趣,談話導入

  畫:大草坪上有一塊大石頭。

  看到這塊石頭,你有疑問嗎?

  有一個和大家年齡相仿的男孩,叫李四光,經常圍著這塊大石頭和小朋友捉迷藏,產生了很多疑問。他稱這塊石頭為“奇怪的石頭”,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李四光產生了哪些疑問呢?

  1、請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檢查:

  隕石、大坑、秦嶺、流域、遺跡、臥進、考察、研究、震驚、藏在、突兀、著名、悄悄、孤零零。

 、拧≈该x,開火車讀,齊讀。

 、啤∽屑氂^察詞語有什么特點?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恰∽屑氂^察加粗的字,你有什么發現嗎?

  指導寫好上下結構的字“藏”的筆順:第六筆為“┖”。

  學生臨摹。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李四光產生了哪些疑問呢?  

  學生初步回答。

  三、再讀課文第二至八自然段

  1、這石頭真有這么奇嗎?請再讀細細去讀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也來學學李四光的樣兒,來找找這石頭奇怪在哪兒?

  ⑴ 學生細讀! 

  ⑵ 反饋交流:

  ① 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獨立理解“孤零零”)

  ② 一聽到小伙伴的腳步,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大理解“嚴嚴實實”)

  ⑶ 看到這么怪的石頭,你有疑問嗎?有了能疑問,你會怎么做?

  2、讓我們來看看李四光是怎么做的?讀三到八自然段:

  ⑴ 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怎么答的?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啤√暨x學生上臺表演。

  ⑶ 表演結束后教師問李四光扮演者:“聽了老師的回答,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么?”

 、取±m演和爸爸之間的對話。再問:“你的疑問解決了嗎?”

  3、齊讀二至八自然段。

  四、課外作業

  1、抄寫六個生字。

  2、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資料、圖片、童年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悄、閃、坑、臥、推、旅、紀、遺”8個字。能正確書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九、十自然段。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

  〖教學難點〗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資料、圖片、童年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齊讀第一至八自然段,李四光有了哪些疑問?他的疑問解決了嗎?

  二、學習第九、十自然段

  后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后兩自然段。

  讀后討論:

  1、李四光怎么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⑴ 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二十多年。

 、啤¢L大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恰±钏墓饣丶亦l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初步了解“秦嶺”的地理位置。)

  2、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么重大成果?(簡介“第四紀冰川”)

  三、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同學之間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李四光生平事跡。

  4、小結鼓勵:

  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愿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四、學寫八個生字

  出示:悄、閃、坑、臥、推、旅、紀、遺。

  1、給生字分類:

  左右結構:悄、坑、旅、紀(左窄右寬)、臥(左右相等)。

  半包圍結構:閃、遺。

  左中右結構:推。

  2、指導書寫:

  “臥”的筆順;左“臣”,右“卜”,第三筆為“┐”。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書寫詞語。

  【板書設計】

  奇怪的大石頭

  問老師

  問爸爸  勤于思考  不斷探求

  學習 

  考察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讀寫奇怪、地質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平整、推動、旅行、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教學的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李四光,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大朋友──課件出示李四光頭像,簡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小時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分節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3、你對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師相機板書學生對李四光的印象。如:愛思考,愛提問,好問好學,等等。

  4、能用書上的話來充分說明你的觀點嗎?

  三、再讀課文,合作研讀

  1、再讀課文,劃出說明自己觀點的理由。

  2、小組合作,互相說說自己的觀點和句子。

  由記錄員做好記錄,準備全班交流。

  四、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藏、臥、旅、考。

  第二課時

  一、認讀詞語

  二、全班交流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研讀有關句子。如:

  1、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為什么李四光會對這塊石頭感興趣呢,這塊石頭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

  可用因為所以讓學生說說原因。讓學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問老師

  想象情境,進行說話練習。

  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同桌演一演對話。

  指名演一演。

  3、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

  老師的回答令李四光滿意嗎?

  說話練習:

  這么重的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應該會把草地,可它沒有臥進土里,所以一定。

  從而讓學生感受李四光好問好質疑的品質。

  4、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

  師生演演這次對話。

  李四光在請教多人失敗后,你覺得他會怎么想?

  5、這個問題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說話。感受李四光的執著,認真的態度。

  6、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

  感受李四光的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三、總結升華

  1、小李四光從一塊巨石質疑,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驚了全世界,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有什么感想?

  學生暢所欲言。

  2、你想對李四光爺爺說什么話?

  四、課外積累

  找一找課外資料,搜集名人小時候敢于質疑,勤學好問的故事。為口語交際做好準備。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1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奇怪的大石頭》,下面我將從設計理念、教材解讀、教學方法、教學預設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指導下,我本著“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為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為目標,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松、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引導學生立足文本語言,凸現語文本體,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弘揚人文,積淀精神;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玩耍時,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在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答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

  本文脈絡清晰,先介紹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質學家,接著講了李四光玩耍時對怪石產生了疑問,然后講向師長請教和去英國留學,逐漸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講回家鄉進一步考察,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讀懂課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品質是文章的教學重點。本文是通過對話來展示人物內心活動的,抓住對話來體會李四光的思考是層層深入的,李四光的問題是很有邏輯性的,這是本文的重難點。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6個生字,會寫“著”“藏”“臥”3個字。

  2、讀懂課文(1—9)自然段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品質,同時初步感受李四光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學習難點:體會李四光的問題很有邏輯性,李四光的思考是層層深入的。

  教學方法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整體把握等方法,具體結合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展開闡述

  教學流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學法,為了體現我的設計理念,我預設了以下環節

  一、直接揭題,質疑導入

  1、板題,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的問題意識。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幫助教師把握學情,然后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序,以學定教,增強學生課堂的主體性、自主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并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把你認為難讀的句子或者自然段讀給大家聽。[本課的生字詞集中在最后一段,在讓學生讀自己認為難讀的段落時,即落實了字詞的讀音,又節省了時間。]

 。ń處熾S機正音)                                   

  3、讀了課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本,在與文本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本,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三、第一自然段

  1、板書:李四光  著名的地質學家(書寫“著”)

  2、談談你對“地質學家”的理解,那你認為怎樣的地質學家才是著名的?

  3、補充簡介李四光。

  4、指導朗讀(誰來讀讀這句話!) 

  四、教學(2—8)自然段

  引:李四光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地質學家,與他小時侯的品質是離不開的。讓我們來看看小時侯的李四光是怎樣的呢?

  1、自由讀課文(2—8)自然段,邊讀邊細細體會,小時侯的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反饋:(李四光很愛思考、愛提問題、愛打破砂鍋問到底)

  3、從哪里可以知道?(在學生闡述觀點的同時,輻射解決以下知識點)

 。ㄒ唬┏鍪镜谝粋問題: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1、這是怎樣的一塊大石頭呢?自由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讀課文第2自然段,劃出描寫石頭的句子。

  2、反饋: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練讀句子: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3、課文還有一處也寫出了石頭的大,是哪一句?齊讀句子。

  引:正是這樣的一塊大石頭,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讓李四光覺得很奇怪。

  4、指導朗讀。(誰來讀一讀李四光問題,誰來當老師,來回答李四光的疑問。)在指導朗讀中體會李四光的愛思考、愛打破砂鍋問到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只有當教師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才能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以上環節的設計,意在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現李四光不斷思考的過程,再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引:李四光的思考還沒有結束,會怎樣進一步去研究呢?下節課再來學習。

  我以保持閱讀興趣作為學生閱讀活動的持續力量,正如新課標強調的要讓學生真正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以上結課設計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再探究的欲望,將閱讀興趣不斷延伸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藏、臥,你發現了什么?——范寫——生練寫 ——講評。

  板書:              

  7、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

  愛提問

  愛思考

  堅持不懈

  著名的地質學家              

  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通過板書,能使學生直觀地抓住線索,理清思路,體會中心。因此,我板書力求體現這些,以達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篇1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玩耍時,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在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答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本文是通過李四光與老師的對話表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追求的可貴品質。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中對中年級學生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會認8個字,會寫12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等詞語。

  2.讀懂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探究學習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聯系上下文體會李四光的好問善思的品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體會李四光的問題很有邏輯性,李四光的思考是層層深入的。

  4、教學準備:課前布置預習,安排搜集有關“隕石,冰川”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5、教學時間:本課打算兩課時完成。

  二、說學情

  本篇課文講述的是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難度不大,但要透過內容體會人物的高貴品質,從中受到熏陶,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難度,教學中注意加強指導。

  三、說教法

  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判樂趣。依據課標精神,我主要采用“質疑課題,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層層深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自讀自悟,領會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

  四、說學法

  依據以上教學方法,本節課中我始終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自主式探究性學習為主,鼓勵學生采用“讀——思——練”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本課計劃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交流資料,識字學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教學任務。第二課時完成深入研讀,感受人物可貴品質的教學任務。

  下面我就第二課時重點說說我的教學程序。我的課堂教學分為以下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是問號。因此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同學們,請你仔細的再看看課題,讀讀,在你的腦中產生了怎樣的疑問?”學生交流,師梳理出以下問題:

  1、大石頭怪在哪里?

  2、這塊怪石頭和李四光有什么關系?

 。ū娝苤,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舍棄以往較為繁瑣復雜的導入方式,而是緊扣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既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也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的興趣所在,找到整體教學的切入點。)

  學生帶著疑問走進文本,興趣就更加濃厚了,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做了鋪墊。

  接著進入第二環節:

  (二)走進文本,認識怪石

  “奇怪的大石頭”到底是一塊怎樣的大石頭呢?請同學們仔細地讀讀課文的有關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并畫出有關的句子。

  學生讀書,小組交流。

  針對這部分的學習,我主要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通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探究學習。如,“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說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獨立的;“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說明這塊巨石的體積龐大。老師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時間久遠;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并且連父親也不清楚,說明它的由來連大人都弄不清楚。綜合上述幾個方面,都說明了大石頭“真怪”。

  (本環節,教師先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文中的語言文字來感受巨石的怪異,接著教師出示課件,更是直觀形象地將巨石呈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來認識這塊巨石,同時又是一塊怪石,為下文李四光的提問埋下了伏筆。)

  (三)抓住重點,感受人物

  正是因為大石頭有這樣幾“怪”,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那么他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呢?本環節的設計,我主要圍繞這一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學習的。

  1、自讀課文的3—8自然段,找出李四光圍繞巨石提出了哪些疑問?

  首先我引導學生正是因為石頭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四光去向老師請教。老師講到了石頭的幾百年的歷史,可是李四光并不知道“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于是老師推測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李四光按照老師的推測進一步思考,這么的的石頭,要是從天而降,應該砸一個大坑,課時為什么沒有呢?對此,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這也又進一步證明了石頭的怪——來歷不明。

  由于這部分主要寫的是李四光與老師的對話,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分角色表演朗讀的方式,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李四光表示疑問的句子,在反復誦讀中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

  在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我主要抓住李四光的這一句話,引導學生進行重點朗讀,在讀好的基礎上,出示句子:“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它應該?伤?”

 。ㄗ寣W生通過口頭填空的練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增強對人物的感受。)

 。ū经h節,我主要以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相關的句子,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互動對話,重點思考李四光是怎么提問題的;以問題帶動思考,以讀書促進思維,從而領悟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提問的可貴品質。教師隨機進行板書:勤思、善問)

  ,《奇怪的大石頭》說課 霍小付芳

  2、那么李四光心中的疑惑到底解開了嗎?又是怎么解開的呢?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畫出李四光解決疑問的句子。

  出示相關句子:“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弊寣W生再來讀讀這幾句,說說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許多年、直到……才”等,通過朗讀體會,教師引導,李四光沒有因為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決自己的疑問而放棄求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對這個問題研究的時間長,一直沒有放棄,直至找到答案,從而使學生對于李四光孜孜不倦、執著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

 。ㄔ谶@個環節的設計中,我力求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讓學生在讀、議中感受李四光那執著追求的科學鉆研精神。教師板書:執著)

 。ㄋ模┙涣鞲邢耄瑑然J識

  1、李四光從一塊巨石質疑,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驚了全世界,讓我們再次回歸課文整體,再次通過朗讀感受李四光

  的優秀品質。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以“李四光爺爺,我想對你說——”為題,交流感想。

 。ū经h節,我引導學生回歸課文整體,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將作者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認識,提升了對李四光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設計作業

  語文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鞏固和內化所學內容,使之轉化為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提倡多閱讀,少做題的前提下,我依據課標精神,設計以下作業:

  1、閱讀有關李四光的故事。

  2、辦一份《走近李四光》的手抄報

  這樣的設計實現了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不僅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鞏固了課內所學,同時也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六、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簡明扼要,條理清晰,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系統記憶。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力圖體現

  “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理念,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小攝影師》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攝影、陽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側過、膠卷、一輛、秘書、雜志社等。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春曉》教案(精選15篇)

    【活動目標】1、學習看圖譜,“聽”指揮演奏。2、在觀察教師演奏的基礎上,分析、總結演奏方法。3、體驗輪奏與合奏的樂趣!净顒訙蕚洹1、《春曉》歌曲2、圖譜3、樂器若干【活動過程】1、誦讀古詩《春曉》。...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通用12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總第19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及其推導過程。2、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3、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獨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學習能力。4、體驗主動獲取新知識的成就感。...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經歷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的過程,養成仔細觀察、認真讀題和根據條件提問題的習慣。2、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掌握它們的計算方法,會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 《6和7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6和7,會讀、會寫這兩個數,并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讓學生體會學到的數和日常生活的緊...

  • 《勇氣》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感悟文章主旨,把握人物形象。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表演“劇本”的能力,演讀能力、思維能力。3、德育目標:樹立學生的和平信仰,培養學生愛正義,愛國的思想感情。...

  • 《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周長》二、教學目標1 、結合具體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量并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創新的能力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中國結》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之一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 孫鳳霞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學會寫3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理解中國結的寓意。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什么是周長》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認識周長。2、結合具體情景,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3、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良好的情感態度。...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石门县| 永兴县| 特克斯县| 玉田县| 花莲市| 阳信县| 深水埗区| 富锦市| 宁阳县| 忻城县| 金沙县| 辽源市| 江山市| 平度市| 江都市| 淮南市| 北安市| 屏边| 行唐县| 哈尔滨市| 余江县| 通化市| 娱乐| 阿瓦提县| 疏附县| 镇巴县| 曲靖市| 醴陵市| 连州市| 新密市| 海宁市| 运城市| 左云县| 深水埗区| 荆州市| 浮梁县| 琼中| 潞西市| 阳谷县|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