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案(通用13篇)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仍然是識字和朗讀。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學文,體會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到的關于“人無完人,需要向別人虛心學習”的故事3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萬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無法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崇高與偉大。戴嵩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于耳的贊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現的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畫家與牧童間的故事吧!
二、識字寫字
識字: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
2.交流識記的生字。
(1)偏旁歸類識字:抹-批-拱 慚-愧
(2)加偏旁識字:區-驅 共-拱
(3)換偏旁識字:溝-購 繩-蠅 漸-慚 瑰-愧
(4)看字形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聯系生活識字:“價”超市里寫有“天天平價”。“購”鎮上的糧站墻上寫有“收購玉米”幾個字。
3.交流生詞:夸贊 稱贊 贊揚 和藹 慚愧觀賞 沉思 濃墨涂抹 輕筆細描
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用!
(4)"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5)"畫錯啦,畫錯啦!"……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抹、擠、拱、批”這四個字都有提手旁。寫“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來;寫“擠”字,把提手旁和“整齊”的 “齊”合起來;寫“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來;寫“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賽”的“比”合起來。“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邊,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樣。“價”字有三個撇,最后一撇一前兩撇寫法不同。“錢”字和“淺”只是左邊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導。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后一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和斜鉤的寫法。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一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讓我們自由朗讀課文,一起到課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課文讀好,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2、同學們讀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老師想聽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嗎?
3、指名請同學朗讀
4、說說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
問: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設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么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1)自讀。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勾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并用簡短的話寫下你的朗讀體會(可以在課文中批注)。
(2)朗讀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讀和讀書體會。
(3)根據以上交流,再讀全文,想想故事中誰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為什么?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
課文的人物對話描寫得很生動,文中還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圖。充分利用課本,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來感悟課文,品讀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2)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4)對比,感悟人物品質。戴嵩--牧童年齡不一樣: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畫家,一個是牧童。生活不一樣:一個畫畫,一個放牛。品質不一樣:一個謙虛,一個勇敢、實事求是。師邊引導學生發言邊作板書:畫家:著名、虛心 牧童:會觀察、說真話 引導學生體會畫家和牧童的了不起。并作板書。
3.領悟內容,誦讀全文。
(1)請你帶著讀畫家與牧童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讀全文。
(2)學了課文,聯系你的體會,你想對誰說什么?
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我想對牧童說: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你也很會觀察,斗牛的情形你記得清清楚楚。
(2)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三、積累運用
1.“一”的本領真大。自然數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們漢語中的“一”的本領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別的詞語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豐富極了,不信,你讀讀下面的句子:
(1)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戴嵩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的畫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請你舉出這樣的例子,也來夸夸我們漢語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讀一讀,看一看,欣賞一下名畫家徐悲鴻畫的馬,你會感覺到什么呢?給他的圖配幾句話吧。
四、實踐活動
開一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講一講“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故事,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小時候的華羅庚,有一次,讀了一本數學書后,問他的老師:"這本書中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我能批評書中的錯誤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錯誤。"
3.漫畫。一位雕塑家公開展出他的藝術品--馬,并懸賞給他指出錯誤的人。許多人紛紛前去,都敗興而歸。一位盲人上前去摸,發現這匹馬的頭是向后轉的,可是馬的脖子上卻沒有"皺紋"。他的發現讓雕塑家大吃一驚!
五、作業
把《畫家和牧童》的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
板
書
設
計 21畫家和牧童
畫家:著名、虛心
了不起!
牧童:會觀察、說真話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畫家與牧童》是一個很優秀的古代歷史人物故事,講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戴嵩勇于承認錯誤,謙虛地向牧童學習。教學這課時由于生字多,課文長,應讓學生多讀,多感悟。教師可用一個問題來引領全文,“你佩服誰,為什么?”在學生感悟理解中,可以穿插滲透:要向戴嵩一樣,無論多么有名,多么權威,也要虛心向他人學習;要向牧童一樣,敢于提出意見,有膽識。文中生字很多,也較難認記,一定要調動學生樂于識字的愿望,讓其在語言環境中認記。課后延伸可以讓學生上網或看書找資料,了解更多以畫動物聞名的畫家。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1、師: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畫家,他叫——戴嵩。
[示課件: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戴嵩。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自由讀——指名讀
2、讀了這段文字,你都知道了什么?
(1)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畫家。
(2)很多人很喜歡他的畫。(你從哪里知道?——指導朗讀)
a、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b、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3、今天我們學的這篇文章就跟他有關,題目叫——《畫家和牧童》。
二、創新板書,設問導思。
1、板書:畫家和牧童(一大一小)
(1)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
生:一大一小
師:你的眼睛真厲害。為什么把“畫家”寫得特別大,“牧童”寫得特別小?
生1:畫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
師:真聰明,知道他們年齡不同。
生2:畫家很有名,牧童是一般的放牛娃。[板書:著名]
師:你很會思考,知道他們的身份不同。
師:我們把擅長于畫畫,畫畫得特別好的人稱他為“畫家”。那么舞跳得特別棒的人,我們稱他為——
生:舞蹈家。
師:你還知道什么家?
生:科學家、數學家、小說家、發明家、文學家……
師:真是了不起,竟一口氣說了這么多的大家。
師:這個大名鼎鼎的大畫家和小小的牧童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三、激發興趣,初讀課文。
1、初讀要求:1)拿到這篇課文,一直讀到正確流利為止。2)標上自然段序號。
2、生自由讀。
3、檢查:小朋友的讀書態度很認真,連生字朋友都迫不及待地要考考大家了。
(1)帶拼音的詞語。(重點正音:嵩幅抹蠅)指名讀
(2)去拼音的詞語。自由讀——齊讀
戴嵩價錢購買濃墨涂抹輕筆細描和藹批評驅趕牛蠅慚愧拱手夸贊贊揚斗牛圖沉思片刻絕妙之作翹起來
隨機點撥:
a、找出三對反義詞:濃墨涂抹——輕筆細描批評——夸贊批評——贊揚
b、做動作理解:拱手翹起來沉思
c、斗:dǒu 北斗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òu 斗爭戰斗奮斗
(3)指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4、生字朋友有些累了,咱們把他們送回家,請3位同學來讀讀課文。(1、2—4、5—6)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剛才的幾位同學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示課件:讀了課文,我知道戴嵩是一個( ),當他畫完( ),圍觀的人都說( ),而一個牧童卻說( ),戴嵩聽了,( )。]
2、指名說
五、品讀2—4段。
過渡:那我們就一起去現場看看,戴嵩是怎么畫《斗牛圖》的?
1、請小朋友自己讀讀2——4段,想想:讀了后,你最想把哪個詞語或句子送給戴嵩?
預設:
生:你的畫真是絕妙之作!
你的畫畫得真好。
你畫畫可真熟練。
你看大家都夸你的畫太妙了……
2、隨機點撥:
(1)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a、把“一會兒……一會兒”變紅
b、可見戴嵩畫得熟練,很快。誰來把它讀出來?(指名讀)
c、[示圖:斗牛圖]同學們,這就是斗牛圖。圖的哪里需要濃墨涂抹,哪里是需要輕筆細描?(指名一生上來指指)
(2)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
“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a、誰來學學商人或教書先生夸夸?(指名讀)
b、評評他讀得怎么樣?
c、大家一起來讀讀商人的話,讀的時候還可以加上——動作。(齊讀)
師:真是妙不可言,妙哉妙哉!
d、教書先生的話誰來讀?
師:教書先生,什么是畫活了?
師:你愿意再來夸夸嗎?
師:從你的眼神、動作,我深深地感受到戴嵩把牛畫活了。
e、想扮演商人的站起來,想扮演教書先生的起立,想演誰就讀誰的話。(生分角色讀)
f、圍觀的人只有商人和教書先生嗎?如果你就是圍觀的人中的一員,你會夸贊什么呢?
g、想夸的就站起來夸吧!(齊讀)
師:這么多的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夸,就是課文說的——紛紛夸贊。
五、寫字:
過渡:戴嵩的畫贏得大家的夸贊,看看今天誰寫的字也能贏得大家的夸贊。
1、示字“抹、擠、拱”
2、示“決、購”
3、示“價錢”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頂牛游戲:(詞語)
2、句式訓練: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________一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一會兒濃裝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趣學第5——6段
過渡:正在大家紛紛夸贊之時,卻誰料,一個牧童擠進來來喊道:——
1、[示:“畫錯啦!畫錯啦!”一個牧童擠進來喊道。](指名讀)
師:你為什么喊得這么大聲?
師:大家也來扮演牧童大聲喊喊。(齊讀)
師:這聲音猶如晴空霹靂,炸雷一般,大家一下子——呆住了。
(看看學生)大家有呆住嗎?
師:請問這位先生,聽了牧童的話,你是怎么想的?
生:哪來的黃毛小子,竟敢說大畫家畫錯了。
小小牧童,你也懂畫?……
2、師:正在大家狐疑的時候,戴嵩又有什么反應呢?請大家自己讀讀第五、六段,讀了后,你又想把哪個詞送給戴嵩?
1)生:“謙虛、三人行必有我師、虛懷若谷……”
師:你是從哪個詞或哪句話里讀懂的?
a、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啦?”
b、戴嵩聽了,感到非常慚愧。他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
2)師小結: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是難能可貴的。更何況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畫家呢
3、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畫家和牧童身上一些可貴的品質,你想對畫家或牧童說些什么呢?
四、寫字:
1、“兄、呆”
2、“商”
3、“批評”
五、課外拓展。
1、在我國現代畫家中,有不少人以畫動物而聞名。請你找找這些畫家的資料。
2、課外積累:
[資料: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拳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六、作業設計:
(1)必做題:讀讀課文,認一認《詞語表》中的詞語,會聽寫2號生字連詞。
(2)選做題:
a、講——把《畫家和牧童》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b、找——在我國現代畫家中,有不少人以畫動物而聞名。請你找找這些畫家的資料。了解大師們的故事,.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可以做張手抄報或圖片展)
c、看——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
3、其他
d、背——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拳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e、寫——當牧童大叫道:“錯了錯了!”周圍的人會怎么說,怎么做?戴嵩又會怎么想?怎么做?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為好友作畫,當所有的人都在夸贊這幅畫的時候,一個牧童卻勇敢地指出了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情節引人入勝,語言充滿童真童趣。這節課是課文的第一課時,結合課標對第一學段的具體要求和本課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以下幾點上:第一,通過讀書幫助學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通過體會戴嵩的畫技高超和感受圍觀的人對他的夸贊來體會“著名”的含義;第二,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和運用詞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尋找近義詞、結合上下文、結合畫面等方法來落實;第三,識字寫字。具體教學過程中采取先觀察再指導后書寫重反饋的教學方法。整節課的環節設計以學生的已有認知為基礎,鼓勵學生質疑、自讀自悟、讀悟結合。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讀準字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正確書寫三個帶有提手旁的生字“抹”、“擠”、“拱”,努力做到字跡工整、美觀。
3.通過讀書體會“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運用語言。
三、教學準備
學生:讀課文3至5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給文中不認識的字加上拼音。
教師:教學用書,多媒體課件,生詞卡片。
教學環境設計與布置:多媒體、實物投影。
教具:生詞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讀詞導入
同學們,通過昨天的預習,我們知道了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畫家(出詞卡)請你讀讀他的名字,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
1.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紙(課本)。請你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句在上面做個記號,并且要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書,教師巡視,幫助糾正字音。
2.識字
(1)在剛才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難讀或是拿不準的字音,告訴大家,我們一起讀一讀。
(2)指名說,結合字卡,領讀。
(3)自己練讀生字,同桌互相檢查生字朗讀情況。
(4)生字大家都認識了嗎?我們來讀一讀。出示詞卡,開火車讀詞語,如果他讀對了,就請你跟著他讀,讀錯了舉起小手幫助他糾正。
(5)大家把生字讀的又對又好,相信你一定能讀好這個句子,(課件出示句子)指名讀,糾正“夾”的讀音。
師:像我這樣把拼音標在它的頭上,就不容易讀錯了。
生:標拼音,齊讀句子。
(6)開火車分段讀課文。
師:難讀的句子也讀好了,相信課文你也能讀好,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課文,一人讀一段,爭取做到一字不錯。
生:一組同學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拿好課文紙認真聽。(遇到問題停下來全班解決)
(三)指導朗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師:同學們將課文讀的真準確,相信大家對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請你默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告訴我們戴嵩是一位怎樣的畫家。
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著名)。
師:(板書:著名)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師:用意思相近的詞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詞語的意思。
生:齊讀第一段。
2.學習戴嵩作畫的句子。
師:說戴嵩著名,相信他畫的畫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個寫他作畫的句子,(課件出)快來讀一讀。
(1)生齊讀這一句。
(2)請你好好地讀一讀這個句子,感受他的畫技高超。
(3)指名讀,說說你的感受。
(4)這個句子中有兩個不好理解的詞語:“濃墨涂抹”、“輕筆細描”,你知道意思嗎?指名說。
師:這兩個詞語是國畫的繪畫技巧,是兩種不同的繪畫方法,我們來欣賞一幅圖片,請你上臺指一指,哪里用了濃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輕筆細描的方法?
生上臺指示。
師:現在你明白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了嗎?是呀,有時我們借助生動的畫面就能體會出詞語的意思呢。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個詞語吧。
(5)讀句子
師:戴嵩就是這樣寥寥數筆畫出了一幅《斗牛圖》,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感受他的畫技高超。
生:齊讀
師:從描寫戴嵩作畫的句子中我們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6)回讀第一自然段
師:是呀,戴嵩畫技高超,畫出的畫精美絕倫,所以課文第一段中才說——“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帶著你的體會齊讀第一段。
3.學習夸贊的句子
(1)讀
師: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快讀讀商人和教書先生是怎樣稱贊他的。
①指名讀
師引讀:商人看到戴嵩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出一幅精美絕倫的畫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贊嘆道:
他的畫技多么高超,僅僅是一會兒時間,就把牛畫得像真的一樣,多了不起呀!教書先生看了發自內心地夸贊。(指名讀)
②自由讀
師:真是神來之筆呀!快來看看這幅傳世之作吧,如果你就是商人和教書先生,你會怎樣由衷地贊美他呢?帶著你此時的感受自由練習讀一讀。生自由練讀句子。
③指名展示讀
看到如此精美的畫作,你情不自禁地夸贊道——指名讀。
戴嵩畫的又快又好,圍觀的人都忍不住紛紛夸贊,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帶著你的感受讀——指名讀。
他的畫技多么高超啊,就像是用神筆在描繪,畫出的牛都像活了一樣,請你再來發自內心地贊美他吧——指名讀。
④齊讀
(2)比
孩子們,你在剛才讀這三個句子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哪幾個詞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說。(夸贊、稱贊、贊揚)
你還知道其他和它們意思相近的詞語嗎?指名說,師板書。齊讀詞語。
小結:作者用詞多么巧妙呀,表達一個意思卻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語,避免了重復,而且作者用的詞語多么的恰當呀。我們在今后的說話和寫話中也要向作者學習。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三個句子,體會體會吧。生齊讀。
(3)說
①如果此時你也是圍觀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絕倫的畫作,你會如何來夸贊他呢?想一想,自己試著先說一說。
指名說,相機點評。
②剛才同學們說的真好,如果你能試著用上這樣的句子,并且可以學著書中商人和教書先生夸贊的句子來說一說就更好了。
指名說,點評。
③同學們真會學習!如果你能在剛才所說的句子的基礎上再用上這些詞語,你的語言就會更加形象和生動了。先來讀一讀這些詞語。
師領讀詞語,生跟讀。
想一想,先和同桌說一說,學生思考后指名說句子。評價。
④小結:真棒!積累的詞語如果能恰當的用在表達中,我們的說話、寫話就會更加生動了。
就是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都在夸贊,就叫做“紛紛夸贊”,在讀書的基礎上,通過聯系上下文,我們就理解了“紛紛”這個詞語的意思。請你帶著此時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些句子吧。
生齊讀。
戴嵩的畫贏得了大家的贊賞,大家都喜歡他的畫,怪不得有人還要花大價錢購買呢!可見他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畫家呀。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段吧,齊讀。
(四)復習生詞
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還記得嗎?我們再來鞏固一下吧。
出示詞語,齊讀。希望你能在記住這些詞語的基礎上,積累并運用到自己的'語言當中去。
(五)書寫指導
有一個難讀的詞語“濃墨涂抹”(出詞卡,生齊讀),詞語中有一個需要寫的字:“抹”,這是一個帶有提手旁的字,請你認真觀察這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在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么。指名說。
師板書范寫,強調字型注意事項,生書空。
學生在田字格中練寫一個。實投出示,點評,再次練寫,實投展示。
還有兩個帶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齊讀,相信你一定能在剛才的基礎上將這兩個字寫的正確又美觀。先認真觀察,再來寫。寫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訴大家,實投展示。(強調寫字姿勢)
(六)小結
這節課通過讀書,我們認識了著名的畫家(出示詞卡)——戴嵩,我們再來齊讀一次課題吧,生齊讀。文中的小牧童是個什么樣的孩子?戴嵩和牧童之間又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五、板書設計:
21 畫家和牧童
著名 夸獎
出名 表揚
有名 贊揚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畫家的“著名”。讀好人物的語言,
體會不同的語氣表達。
2、過程與方法:品味詞句以及人物的言行,通過朗讀、想象,體會畫家和牧童的人物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表達。
教學難點:
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1課,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戴嵩是一位什么樣的畫家?
師:作為著名的畫家,他的畫受到了大家的喜愛。那他是怎么畫畫的呢?請大家讀讀第二段,找一找。
二、品讀課文、體會人物。
1、①出示:“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A、找出兩個表示畫畫技巧的詞讀一讀
B、出示一幅畫,指哪部分是濃墨涂抹,哪部分是輕筆細描?
C、“一會兒一會兒”飄紅,讀句子體會戴嵩畫的快。
D、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子。
2、戴嵩畫的也同樣出色,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它們是怎么夸贊的呢?請你自由的讀3、4段。
(1)讀商人、教書先生夸贊的話。
A、圍觀的人是怎么夸贊的?
B、誰來扮演商人夸贊戴嵩的畫?抓住“絕妙之作”指導學生朗讀商人的話。
C、知識淵博的教書先生又有什么評價?指導朗讀教書先生的話。
D、讀帶有“稱贊、贊揚、夸贊”的三句話,體會到用到近義詞可以使文章生動,積累三個近義詞。
E、模仿書上夸贊的話,自己來夸夸戴嵩的畫,再用上“詞語加油站”里的詞夸夸。F通過大家的夸贊感悟“紛紛夸贊”的意思。
三、讀議結合,理解人物品質
1、看圖思考:就在人們紛紛夸贊的時候,一個牧童擠了進來,他說了什么?
聽了牧童這炸雷般的喊聲,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戴嵩是怎樣表現的?讀戴嵩的話,讀出和藹的語氣,通過句子對比(少了“很、請”),體會到戴嵩是個虛心的人。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自讀第五自然段,找出牧童的話,讀一讀,,填一填:
3、戴嵩到底錯在哪里,讀牧童的話,并填一填。
從牧童的表現,讀出牧童是一個的孩子。.
4、分角色朗讀五、六自然段.
5、小結:戴嵩虛心聽取了小牧童的意見,以后每天都到鄉村觀察兩牛相斗的情形,后來再次畫了“斗牛圖”,(課件出示),《三牛圖》《歸牧圖》這兩幅名畫,也是他畫的。
四、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畫技高超并且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大畫家戴嵩,還有一位大膽指出他人錯誤的小牧童,他們都很了不起,值得我們學習。,孩子們,再看看老師的課題,有需要改的地方嗎?是啊,小牧童那樣大膽那樣了不起,我們可不能小瞧他,我們也要把“牧童”寫大(修改課題字體大小)。
五、歸類指導寫字:
1、在這節課里,小朋友們說得這么好,讀得這么好,相信你寫字一定也很不錯。要寫好字,首先得像小牧童一樣細心觀察,看看這四個字,(課件出示“抹、擠、拱、批”)你發現了什么?
2、交流:都有提手旁,是形聲字,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3、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末”上橫長,下橫短。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贊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悟。
2、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尊重和相信是實現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學習中,要實現與學生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學習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新詞,指導寫字“抹”“拱”。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3——6自然段,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并向身邊的人學習。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并向身邊的人學習。
【教學難點】
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并向身邊的人學習。
【教學流程】
一、板書揭示課題,激發探究欲望。
開課(用兩個不同大小板書開課,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21、畫家和牧童21、畫家和牧童
接下來就請孩子們看老師板書的課題(出示兩個課題)
今天的課題可有點意思。平時老師上課都只寫一個課題,可今天陳老師卻寫了兩個課題。
細心的孩子一定發現了其實這兩個課題的內容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一個課題(引:什么大什么小)、一個課題(引:什么大、什么小)
如果只能選一個課題,你覺得我們該選哪個?說說你的理由?
(生答)
第一個課題畫家大該怎樣讀?第二個課題牧童大該怎樣讀?
(出示問號,大家都說得有道理,那咱們就在待會兒的學習中去解決這個問題)
二、感知文本,鋪墊“優秀(了不起)”。(讀文,復習生字詞再回顧)
1、開課之后,在先讀文的基礎上,再檢查、復習生字詞。
(檢查復習之后,根據學生的情況酌情對生字詞進行鞏固、復習和指導)
①指名讀(抽查)
②齊讀
2、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
過渡:上節課咱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我們已經知道了戴嵩是一位什么樣的大畫家?你來說,孩子。(生答)你真能干,看來上節課你學得很好。指板書:著名
(1)就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大屏幕上的句子,再次去體會戴嵩的著名(大屏出示):
①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讀、仿說
②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讀。仿說。
(2)老師小結:怪不得說他是個著名的畫家,真是名不虛傳呀。那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戴嵩是一位怎樣的畫家(了不起)板書:了不起
三、立足文本,感悟“優秀”。聚焦重點段(3——6自然段)
1、過渡:好了,孩子們。讓我們回到課前討論的那個話題:請孩子們聽好問題,我看誰小耳朵最靈:你覺得哪個課題更正確?你更喜歡畫家和牧童當中的哪一個人物?他有什么值得你喜歡的優秀品質?在課文中找到能說明你理由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勾下來,請看大屏幕。(出示自學要求)
自讀課文3—6自然段,找到相關的句子,勾一勾,想一想,讀一讀。這三件事都做好了
就請坐直,我看誰的動作最快。(板書:勾—想—讀)
【預設一:畫家】
(一)學生說喜歡的原因,找出相關句子,指導朗讀
1、朗讀指導重點:①“沒有不”是什么意思、“爭著”又該怎樣讀
②從“小兄弟”、“我很愿意”引導讀出和藹的語氣
③慚愧是什么意思?該怎樣讀才能讀出慚愧的感覺。
2、識字教學:慚愧、藹
(二)小結:原來他是一個畫技高超的畫家,又是一個非常謙虛的畫家,真是一個畫品與人品兼美的大畫家。所以我們由衷地夸贊他——“了不起”。
【預設二:牧童】
(一)學生說喜歡的原因,找出相關句子,指導朗讀
1、朗讀指導重點:①“畫錯啦,畫錯啦!”讀出勇敢
②指導紛紛夸贊的句子,讀出夸贊的語氣
2、出示掛圖:仔細看圖,找出哪位是牧童,哪位是戴嵩,怎么發現的?找到牧童,觀察他
的動作,學著他的動作來讀出他的話。——看圖觀察其他人的表情,說話:其余的人可能會怎么想,怎么說——讀文(第5自然段第一二句話)
3、識字教學:翹、蠅
(二)小結:原來牧童在生活中善于觀察,而且敢于向這么有名的大畫家指出錯誤,真是一個細心觀察和勇敢地孩子,所以我們也夸贊他——“了不起”。
四、情感讀文,回味“優秀(了不起)”。
解決課前留下的課題大小疑惑: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著名的畫家戴嵩和一個平凡的牧童,他們都很了不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僅著名的人值得我們學習,平凡的人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所以讓哪個詞語寫小都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既然他倆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就讓這兩個詞語都寫大(邊說邊擦去小的詞語),讓我們一起來大聲地讀讀課題,讀出對他倆的敬佩。(讀課題)
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次美美地朗讀課文,再次去品味他們的了不起。
五、跳出文本,找出“優秀(了不起)”。
指板書:
是啊,畫家——“了不起”、牧童也很——“了不起”。而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平凡人、了不起的'平凡人。他們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就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吧。出示句子:“,我想對你說:。”例:李明,我想對你說:“你書寫工整、聽課認真,你真了不起。”
六、總結新課,沉淀“優秀(了不起)”。
(接著學生的話)是啊!優秀的人、了不起的人有善于觀察和發現的眼睛,有善于思考的頭腦,更有謙虛好學的胸懷,向身邊那些了不起的人學習,你也將變得了不起。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能根據個人的體驗發表自己的見解。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能根據個人的閱讀體驗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畫家 牧童)齊讀;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
2、你發現了什么?猜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寫?
3、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因為畫家是大人,是作畫的;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
4、這個大畫家他是誰呢?(戴嵩)
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請大家翻到第21課。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課文下的拼音或工具書,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反饋:
指名、集體認讀生字新詞。(屏幕出示)
戴嵩 價錢 購買 濃墨涂抹 和藹
批評 翹起 驅趕 牛蠅 慚愧 拱手
三、品讀課文,理解人物
(一)1—4自然段,理解戴嵩的“著名”
1、你了解戴嵩嗎?指名說說。(畫牛畫得很好。是著名的畫家)
2、課文哪句話告訴我們戴嵩很著名?(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戴嵩。)
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3、(1)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戴嵩是著名的畫家?學生練習讀、教師范讀、指名讀。
(2)戴嵩的畫畫得怎么樣?找找課文中有關的語句。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戴嵩的畫畫得好。)
戴嵩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斗牛圖》。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細筆輕描,很快就畫完了。(戴嵩畫得很快。)
練習:____一會兒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很快就__________。
(3)圍觀的人們對《斗牛圖》的評價:
“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抓住“絕妙之作、活、神筆”,讓學生明白戴嵩的畫技超群。練習用贊美的語氣讀這兩句話。
(4)改編句子,出示:
一位商人一見到這幅畫,就稱贊道:“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
一位教書先生一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一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合插圖學生想象:其他人會說些什么?相機理解“紛紛稱贊”)
(二)5—6自然段,說說畫家和牧童你更喜歡誰?
就在大家紛紛稱贊這幅畫的時候,誰來了?
是啊,小牧童來了。現在“畫家”和“牧童”都出現在了我們面前。
問學生:你更喜歡誰?要求找出有關語句
1、小牧童的勇敢大膽,( “畫錯啦,畫錯啦!”一個牧童擠進來喊著。)
觀察仔細(“這牛尾巴畫錯了。兩牛相斗的時候,全身的力氣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夾在后腿中間的。您畫的牛尾巴是翹起來的,那是牛為把軀趕蚊蠅的樣子。)
懂禮貌(您沒有見過兩牛相斗的情形吧?”)
要求讀出不同的語氣。
2、戴嵩很虛心(戴嵩把牧童叫到跟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了?”)
很能接受別人意見(戴嵩聽了,感到非常慚愧。他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導。”)
戴嵩的致謝讀出慚愧,不好意思的語氣。
(1)學生自由讀,并啟發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讀?
(2)你大聲讀,說說你的原因,小聲讀也說說你的原因。
(三)你有什么話想對故事中的人說嗎?出示:
我想對戴嵩說: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牧童說: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戴嵩虛心,牧童膽大,他們都非常地了不起。
課題這樣寫合適嗎?(教師重新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四、 朗讀課文,領悟內容
(1)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2)請組內朗讀好的學生在全班表演朗讀。從表情、動作、語氣三方面引導語言,以檢查學生對“稱贊、贊揚、和藹、慚愧、拱手”等詞語的理解情況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戴嵩虛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見,從此,他更加注意觀察牛的生活習性,在他畫筆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出示《三牛圖》和《歸牧圖》讓學生欣賞)
板書設計: 畫家 和 牧童
著名 勇敢
技藝高 善于觀察
虛心 有禮貌
了不起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述空泛的道理,而是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加深體會。
在處理教材時,我抓住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言為重點訓練點,指導朗讀,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的表現,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采取激勵讀、評價讀、分角色等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使學生自悟自得。利用課本教材、插圖及多媒體教具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使其發揮想像和創造,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參與思考、交流和討論的整個過程,朗讀感悟獲得各自獨特的感受。學生在體會主人公優秀品質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和啟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信息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小組認讀生字詞:上節課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火車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開走了!
2、教師隨機導入新課。
二、讀文品悟
1、默讀課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出了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畫下來。
2、學生匯報。
3、隨機理解句子。
a、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1)體會“一……就”的意思并進行說話練習。
(2)學生讀句子。(個別讀,齊讀)
b、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體會:沒有不、爭著、花大價錢。
(1)學生再讀句子。(個別讀,齊讀)
(2)帶著體會齊讀第一自然段。
2、過渡:這么棒的畫家,他是怎樣畫畫的呢?(引出句子)
戴松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斗牛圖>>。
(1)“沉思片刻”是什么意思?
(2)戴嵩為什么要沉思片刻?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好了。
(1)指導朗讀:男女比賽讀,互相評價。(師:只要讀出了你喜歡的方式就好了。)
(2)看圖理解詞語:(多媒體出示圖畫)
你覺得畫中哪些地方是“濃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輕筆細描”?
(3)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
3.過渡:如果是你,會怎樣夸贊他呢?(引出句子)
“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1)指導朗讀:男女比賽讀、代入角色讀。讀出稱贊的語氣。
(2)師評價:這樣讀才是稱贊別人,夸贊別人!把這兩個詞畫下來。(學生標畫“稱贊”、“贊揚”)
師:你從畫下來的這兩個詞中發現了什么?請學生在課文中找和這兩個詞意思一樣的另外一個詞。(夸贊)
(3)理解“紛紛夸贊”:
想象說話:可能還會有什么人在稱贊他呢?(小孩、牧童、村民、秀才、過路人、大官等)
(4)師:原來這么多人在夸贊才叫“紛紛夸贊”啊。(認讀詞語。)
(5)小結:看來這個畫家真了不起!真是一個著名的畫家!
(二)體會戴嵩是一個虛心的畫家。
1、過渡:就在人人都夸贊他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1)隨機指導朗讀牧童的話,體會句子“這聲音好象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個別讀、賽讀、齊讀)
(2)提問:為什么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呢?
2、過渡:這時,戴嵩卻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舉動——
(1)默讀課文5、6自然段,畫出戴嵩是怎樣做的句子。
匯報:
這時,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了?”
(2)請你用這種表情讀讀句子。(生自由讀)
(3)指名對比讀,引導學生評價。
(4)師:原來這樣讀就叫“和藹”。(認讀詞語)
3、過渡:畫家到底錯在哪里呢?讀讀牧童的話吧。
4、學生自由站起來讀牧童的話。指導語氣朗讀。(個別讀、齊讀)
5、師:原來真的畫錯了,畫家后來是怎么做的呢?齊讀第6自然段,邊讀邊做動作。(理解詞語“拱手”)
6、你覺得這個畫家怎么樣?(體會他的虛心、勇于承認錯誤。)
(三)體會牧童的品質
1、剛才,牧童指出畫家畫錯了,圍觀的人紛紛指責牧童,你認為牧童這樣做對嗎?
2、學生討論作答。
3、小結:牧童觀察得多仔細呀,面對大畫家,也大膽地指出錯誤,小牧童和畫家一樣了不起!
三、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品質。
1、小組分配角色讀,體會人物品質,老師巡視指導。
2、選出代表,向全班匯報表演讀。
3、引導學生評價。
四、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后,我們對畫家和牧童都非常了解了,我們一起來夸夸他們吧!
我想對畫家說:
我想對牧童說:
(1)分組討論。
(2)匯報。
板書設計:
畫家和牧童
著名紛紛稱贊擠喊
叫和藹指說
慚愧拱手
虛心請教勇于批評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8
第六組單元分析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一個小牧童,竟然對著著名大畫家戴嵩的畫大喊:"畫錯啦,畫錯啦!"這膽量令人佩服。另一個小孩子,打碎了老奶奶的玻璃,攢了三個星期,湊足了7美元,賠了錢,道了歉,這種誠實的品質也同樣令人敬佩。而"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卻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無論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既有繪聲繪色的人物語言、動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沒有任何空洞的說教。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不要給孩子們講述空泛的道理,要領著他們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認識生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發現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感悟做人的道理。
21畫家和牧童
教材簡說
戴嵩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于耳的贊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伽俐略敢于挑戰亞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膽識!小小一個牧童,面對地位尊崇的大畫家出現的錯誤,竟然"擠"進贊嘆著的人群大喊"畫錯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從,實事求實,敢于挑戰權威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萬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無法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崇高與偉大。戴嵩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于耳的贊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現的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畫家與牧童間的故事吧!
二、識字寫字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
2.交流識記的生字。
(1)偏旁歸類識字:抹-批-拱 慚-愧
(2)加偏旁識字:區-驅 共-拱
(3)換偏旁識字:溝-購 繩-蠅 漸-慚 瑰-愧
(4)看字形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聯系生活識字:"價"超市里寫有"天天平價"。"購"鎮上的糧站墻上寫有"收購玉米"幾個字。
3.交流生詞。如:夸贊 稱贊 贊揚 和藹 慚愧觀賞 沉思 濃墨涂抹 輕筆細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用!
(4)"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5)"畫錯啦,畫錯啦!"……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抹、擠、拱、批"這四個字都有提手旁。寫"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來;寫"擠"字,把提手旁和"整齊"的"齊"合起來;寫"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來;寫"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賽"的"比"合起來。"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邊,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樣。"價"字有三個撇,最后一撇一前兩撇寫法不同。"錢"字和"淺"只是左邊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導。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后一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和斜鉤的寫法。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一點。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設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么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1)自讀。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勾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并用簡短的話寫下你的朗讀體會(可以在課文中批注)。
(2)朗讀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讀和讀書體會。
(3)根據以上交流,再讀全文,想想故事中誰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為什么?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課文的人物對話描寫得很生動,文中還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圖。要充分利用課本,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來感悟課文,品讀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2)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4)對比,感悟人物品質。戴嵩--牧童年齡不一樣: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畫家,一個是牧童。生活不一樣:一個畫畫,一個放牛。品質不一樣:一個謙虛,一個勇敢、實事求是。
3.領悟內容,誦讀全文。
(1)學了課文,聯系你的體會,你想對誰說什么?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我想對牧童說: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你也很會觀察,斗牛的情形你記得清清楚楚。
(2)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三、積累運用
1."一"的本領真大。自然數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們漢語中的"一"的本領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別的詞語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豐富極了,不信,你讀讀下面的句子:
(1)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戴嵩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的畫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請你舉出這樣的例子,也來夸夸我們漢語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讀一讀,看一看,欣賞一下名畫家徐悲鴻畫的馬,你會感覺到什么呢?給他的圖配幾句話吧。
四、實踐活動
開一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課外懼能說明"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故事,自己讀一讀,并和同學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小時候的華羅庚,有一次,讀了一本數學書后,問他的老師:"這本書中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我能批評書中的錯誤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錯誤。"
3.漫畫。一位雕塑家公開展出他的藝術品--馬,并懸賞給他指出錯誤的人。許多人紛紛前去,都敗興而歸。一位盲人上前去摸,發現這匹馬的頭是向后轉的,可是馬的脖子上卻沒有"皺紋"。他的發現讓雕塑家大吃一驚!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優美詞語及主動學習。
3、培養學生課外搜集資料的興趣和習慣,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教學過程】
一、觀察發現,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1課,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寫課題:
畫家 牧童(一大一小)
你發現了什么?
猜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寫?
(老師把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我猜是因為牧童年齡小,畫家年齡大。)
(我覺得是畫家本領大,會畫畫,牧童只是會放牛,所以就寫的小。)
同學的猜測都很有道理,是不是這樣呢?這節課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深入課文
過渡:課文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畫家名叫戴嵩,他很有名。(出示第一句話,學生齊讀)
1、你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戴嵩很有名氣?你還能換一個詞嗎?
2、我們可以用這種換詞語的方法來了解一個詞的意思。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戴嵩畫畫的好,很有名氣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把這樣的句子用漂亮的“——”畫起來。板書:戴嵩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小朋友們找的都對,讓就我們好好來研究研究戴嵩到底有多著名?
(1) 出示: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請你細細地讀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從哪個詞更能突出表現戴嵩有名?( )
學生沒能說到關聯詞你可以這樣引導:我們還可以從“一”和“就”看出他畫的畫剛剛掛出來就吸引了很多人,更可見戴嵩畫得非常好。
這就是關聯詞“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說一句話嗎?
出示:看畫的人一( ),就( )。
有錢的人一( ),就( )。
(是啊,戴嵩的畫那么受人歡迎,難怪他是一個著名的畫家,拿起書,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第一段。)
(2)戴嵩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斗牛圖》。出示: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①他是怎樣畫《斗牛圖》的?
②看徐悲鴻畫的畫《馬》,讓學生理解“濃墨涂抹、輕筆細描”。現在你知道了嗎,這是國畫的兩種不同技法,讀一讀這兩個詞語。把整句話連起來讀。
③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戴嵩的畫技果然高超,不但畫得好,還畫得快,她剛畫完,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出示)商人稱贊到——
(二)指導朗讀大家稱贊戴嵩的話
1.出示句子,找同義詞。
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
“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出示)
教書先生贊揚到——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出示)
①在這三句話中,有三個詞是同義詞,你發現了嗎?把他們畫出來!誰來說
好眼力!這三個詞兒都表示夸獎、表揚的意思。你看,我們的漢字多么有趣,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三個詞語來表達,用在課文里也不顯得重復。(生讀詞語)
2.指導讀句子。
什么時候誰夸過你,被夸獎的時候你感覺怎樣?
得到稱贊很開心,學會欣賞別人更厲害。誰替商人夸夸戴嵩?
能加上動作嗎?再試試
比第一次讀得好。“絕妙之作”后面是個——(!)
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好悟性,再給你一次機會
這位商人馬上要花大價錢買畫了!讀書就該這樣,只有用心讀,才能一遍比一遍好!誰還想替教書先生夸夸戴嵩?舉手的同學請起,這個機會給你們!
誰想再一次展示自己?相信自己,你能行!我讀旁白
(全班齊讀商人和教書先生的話,師讀旁白)
3.夸一夸,理解紛紛夸贊。
好!如果你也在場,你能自己夸夸戴嵩嗎?可以用這些詞,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出神入化 絕妙之作 活靈活現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剛才商人、教書先生、他、她一個接一個、接二連三地夸贊戴嵩,這就叫“紛紛夸贊”。 再讀,記住它。看來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畫家。板書:了不起
(三)學習5、6兩個自然段
1、指導讀牧童的話
夸贊的反義詞是——(批評)
牧童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批評了戴嵩。他又是怎么說的呢?誰來當當小牧童?
出示:一個小牧童擠進來喊:“畫錯啦!畫錯啦!”
你真棒!懂得聯系上下文讀書!你來讀
(點頭)圍觀的人都在夸贊,牧童擠進來,他一定——
對了!讀出心情,你讀。
1、觀察課文插圖,想象說話
(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好極了!這一喊把圍觀的人喊呆了。仔細觀察圍觀的人的表情和動作,想想他們心里在想什么?(觀察插圖)
圍觀的人都呆住了,有的(不停地摸著胡須),有的(瞪大了眼睛),還有的(伸長了脖子),他們都在想:(大畫家怎么可能出錯呢?)
3、指導讀戴嵩的話。
是啊!這一喊果然像炸雷,再看圖,戴嵩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怎樣
……就是很和藹。現在我是牧童,誰來讀戴嵩的話?
太嚴肅了,誰再試試?
很溫和,也很誠懇!大家一起當一回畫家吧?(全班齊讀畫家的話)
那我就說說你的錯誤吧!(出示牧童的話)
4、理解牧童的話
誰抓住機會讀牧童的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戴嵩錯在哪里?
誰來匯報?
很有道理!再給你們一個難一點的題目,想挑戰嗎?
牧童為什么能發現牛尾巴畫錯了?請大家再次默讀牧童的話,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獲!生默讀牧童的話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誰來說?
你們的發言很精彩!我突然想起一個人——駱賓王,他七歲寫下《詠鵝》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鵝——
駱賓王把鵝描寫得那么傳神,靠的也是觀察。看來咱們也應該多留心身邊的事物。
5、感悟畫家和牧童的品質(讀5、6段)
我讀旁白,男生當畫家,女生當牧童,分角色讀對話,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畫家?
是呀!大畫家多謙虛啊!他接受了牧童的建議,重新畫了一幅《斗牛圖》。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歡,還在上面題詩呢。 出示:畫 看到這幅畫,你想對牧童說什么?
這也正是畫家向牧童道謝的原因,看來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牧童。
畫家戴嵩很虛心,牧童勇敢的指出了畫家的錯誤,實事求是的態度,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再來看課題,你覺得老師這樣寫課題合適嗎?
看人不要只看人的年齡、地位、外表,更重要的是看人的品質。
四、回歸整體,感悟品質
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本,和他們一起演繹這個故事。旁白部分一起來,你當畫家,你當牧童,你當商人,你當教書先生。全班分角色讀全文
四、拓展結課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謙虛,學會了實事求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板書設計]
畫家和牧童
戴嵩 小牧童
(了不起)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制二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就是“培養優秀的品質”,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學時要讓學生以讀為主,在讀中認識生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發現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讀感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此文要求會認和要求會寫的字很多,課文篇幅較長,寓意深刻。在課時分配時把識字寫字教學都放在第一課時,目的在于利用第二課時指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書中感悟道理解決本課難題。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10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述空泛的道理,而是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加深體會。
在處理教材時,我抓住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言為重點訓練點,指導朗讀,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的表現,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采取激勵讀、評價讀、分角色等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使學生自悟自得。利用課本教材、插圖及多媒體教具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使其發揮想像和創造,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參與思考、交流和討論的整個過程,朗讀感悟獲得各自獨特的感受。學生在體會主人公優秀品質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和啟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一自然段引入
1、指明讀第一自然段,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2、詞語加油站 妙手丹青 活靈活現 出神入化
精美絕倫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上乘之作
3、你為自己加了多少油,說說自己記住的詞。
二、學習2-4段
1、讀讀課文2-4節,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戴嵩是位著名的作家?
a.戴嵩沉思片刻時,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
出示戴嵩的畫作,哪些地方是濃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輕筆細描?
再指明讀,小組讀。
b. 教書先生和商人夸獎畫作的語句。
指明讀,同桌讀。
c. 你也來夸夸戴嵩的畫吧!
這樣你一言,我一句的夸贊就叫做——紛紛夸贊。
戴嵩的畫不僅畫的好,還畫的快?你發現了嗎?
三、學習五、六自然段
1、可就在大家紛紛稱贊戴嵩的畫時,(出示圖)你看到了什么?
再看看圖,人們有什么表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翹起了胡子,有的人還伸著脖子。
2、哪些人呆住了?他們為什么呆住了?
3、戴嵩是怎樣做的呢?讀讀五、六自然段,你對戴嵩有沒有新的認識?
a.可是戴嵩的做法真出人意料!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啦?”(引讀)
指導讀出畫家和藹的語氣。
b.戴嵩連連拱手。拱手的意思。
4、文中的另一主角是牧童,你認為牧童是個怎樣的人
我想對戴嵩說:( )。
我想對牧童說:( )。
5、戴嵩聽從了牧童的建議,畫出了名副其實的《斗牛圖》
欣賞《斗牛圖》
此圖繪兩牛相斗的場面,風趣新穎。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窮追不舍,低頭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雙牛用水墨繪出,以濃墨繪蹄、角,點眼目、棕毛,傳神生動地繪出斗牛的肌肉張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態、擊者蠻不可擋的氣勢。牛之野性和兇頑,盡顯筆端。可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細致入微,作品不拘常規、生意昂然,不愧為傳世畫牛佳作。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表達,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在學習中理解詞語,理解時積累,積累后運用詞語說句子。
3、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獲得生活的啟示和教育。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表達。
教學難點:
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課件出示戴嵩的畫作,第一幅:牡丹圖出示詞語(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第二幅:牧牛圖(出神入化、絕妙之作)學生欣賞并夸夸這些畫作,學生用上這些詞語練說句子。
一、導入部分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畫家和牧童》,請小朋友們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師板書:“畫家”二字大,“牧童”二字小)
師:看課題后你發現什么了嗎?猜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寫。師:小朋友很會發現問題,想想該怎樣讀才能把一大一小的意思告訴聽課的老師(以手示意“畫家”二字讀大聲些,“牧童”二字讀小聲些),學生再讀課題。
師: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文95頁,比一比,誰讀得又快又好。(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二、品讀課文,從畫作的畫法、旁人的夸贊、態度等體會“著名”
(一)引出“著名”
師:課文講了誰和誰的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師:戴嵩是一位怎樣的畫家?
誰能用“著名”來說說戴嵩這個人。(二)品“著名”
重點句1: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師:現在我們知道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那課文哪些句子具體寫戴嵩畫畫的?請小朋友們拿起筆,找到寫戴嵩畫畫的句子畫起來。(學生匯報后齊讀)師:(課件)看看這幅畫,誰來指指,哪兒是“濃墨涂抹”,哪兒是“輕筆細描”。(請一學生上臺指畫)
師:好,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就是戴嵩,請起立,拿起筆,伸出手,邊讀句子邊畫畫。(指導學生讀好句子)
師:兩個“一會兒,一會兒”讓我們看到戴嵩畫畫得(又快又好、真快啊)對,這里用兩個“一會兒”是表示戴嵩畫得很快的意思,那些小朋友能用上這兩個“一會兒”來說說句子。(學生說句子,教師相機評價。)小朋友們說的句子都是表示做事快的,咱們的戴嵩他一會兒一會兒。
師:戴嵩的畫畫得又快又好,所以〈課件出示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學生齊讀。
重點句2: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師:(課件“一就”變紅)你能把這兩個變紅的字讀好嗎?讓學生讀句子,想畫面,(可讓學生邊聽老師朗讀,邊閉起眼睛相畫面,然后說說好像看到了什么。從而感受來看畫的人來得可真(快啊),來得也(真多啊)那是因為戴嵩的畫畫得(好啊)
師:哪些小朋友能用上“一就”來說個句子嗎?(學生練說,教師相機評價)戴嵩的事可是一就
重點句3:商人和教書先生的話。
師:人們一邊欣賞著戴嵩的畫,一邊大聲地稱贊他的畫畫得畫畫得好。請聽一位商人大聲地稱贊說(課件出示商人說的話)
生:齊讀商人說的話。
師:商人的話音剛落,一位教書先行又大聲夸贊(課件出示教書先生說的話)生:齊讀教書先生說的話。
師:我就是那個商人,你們就是那個教書先生,來一起夸夸戴嵩的畫。注意老師的表情和動作(師生互讀)男同學當商人,女同學當教書先生,一起來夸夸(分男女讀),這位商人搖頭晃腦的夸贊道(指一學生讀)這位教書先生搖著扇子稱贊道(指一學生讀)。
師:戴嵩畫畫的現場除了商人、教書先生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看到戴嵩的畫,會怎么夸贊他呢?師:小朋友們,課文中商人和教書先生夸贊的時候用上了“絕妙之作”這樣的詞語,如果我們也能用上這樣的詞語,那戴嵩聽了會更高興的。(提示學生用上課前積累的詞語: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師:大家你夸一句,我夸一句,都在夸贊戴嵩,課文中用了一個詞,找一找,是(紛紛夸贊)。
三、讀議結合,理解人物品質
師:就在人們的紛紛夸贊聲中,一位牧童擠了進來,并大聲喊道(課件出示插圖和牧童的話,示意學生學著牧童的樣子喊)
師:牧童這一喊就像(炸雷一樣),把(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師:大畫家戴嵩聽了牧童的話是怎樣做的?有什么反應?又是怎樣說的?師:這句話告訴我們,戴嵩是怎樣做的?像我一樣嗎?(師做生氣狀)從哪兒看出來的?(和藹)誰能學學戴嵩和藹的表情?
師:現在我是小牧童,你們是戴嵩,一起來學學。
師:大畫家,您這么大的年紀,并如此著名,卻叫我這個放牛娃“小兄弟”,這“小兄弟”三個字表達了戴嵩對小牧童的,來,帶上我們對小牧童的尊重,再叫叫他
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喜歡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嗎?可戴嵩卻對小牧童說“我很愿意”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戴嵩呀?(學生發言,教師相機板書:虛心或謙虛),來,讓這位謙虛的戴嵩來到我們身邊吧(師生互讀對話)再互換角色讀
師:此時我就是戴嵩,小朋友們就是小牧童,我有問題請教你們了。小兄弟,請你說說我什么地方畫錯啦?(課件出示:這牛尾巴)提示學生用上動作表示
師:小牧童們,真了不起,我還真沒見過兩牛相斗的情形,你們怎么對牛這樣了解呀?
生:認真觀察,細心
師:這不僅是個細心觀察的小牧童,他還敢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指出一位大畫家的錯誤,你覺得他還是個怎樣的小牧童?(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板書:細心或勇敢)
師:讓這位細心、勇敢的小牧童也來到我們身邊吧(師生互讀對話)
師:戴嵩聽了小牧童的話,他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呢?(課件出示最后一段話學生讀課文最后一段)誰能學學戴嵩的表情,做做他的動作。你的頭向下低著,臉有點紅,這種表情叫(慚愧),我們一起帶著這種表情再來讀讀。這個“連連拱手”怎么做呀?在這表示什么意思。來,做上拱手動作讀讀,再帶上慚愧的表情,做上連連拱手的動作,再讀讀這個句子。
師:我就是戴嵩,小朋友們就是小牧童,咱們再來學習一下人物的語言,(課件出示對話)。開始。(師生互讀對話)互換角色再讀,同桌互讀,指導學生帶上表情、動作讀。
師:多謝你的指教,多謝你的指教,小兄弟,你還有什么話想對我戴嵩說說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評價)
六、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大畫家戴嵩,還有一位大膽指出他人的錯誤小牧童,他們的品質一樣(了不起、讓我們學習、敬佩),孩子們,再看看老師的課題,有需要改的地方嗎?怎么改?是啊,小牧童那樣大膽那樣了不起,我們可不能小瞧他,我們也要把“牧童”寫大(修改課題字體大小),讓我們帶上對他倆的敬佩之情再讀課題——《畫家和牧童》。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通順朗讀課文,在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畫家的豁達與小牧童的正氣。
第一課時
一、文化導入
(課始,在悠揚的古樂聲中,緩緩打開一幅幅流傳千古的名畫,教師配音介紹作者以及畫的意境。里面包括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最后定格于一張戴嵩的千古名畫《斗牛圖》上)
板書:戴嵩 發音。
引入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戴嵩與一個小牧童之間發生的一個故事——《畫家和牧童》,一個有名的畫家,一個小小的牧童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二,指名初讀課文
1、下面讓我們自由朗讀課文,一起到課文中去看看吧。
反饋字詞:1、請生帶讀詞語2、解決其中“拱手”詞語的意思
2、指名請同學朗讀
三、初步感知課文
1、同學們,在你們讀和聽的過程中,你從課文中對戴嵩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你們再好好的把課文讀一讀,并說說你是從課文哪些句子的描寫上了解他的?(學生再次讀課文)
2、出示句子:學生讀句子,問:這句話寫了他的什么?
四、朗讀感悟課文,培養語感
1、指導學生讀第一段
歸納原因:1、因為他非常有名,畫也畫的好,
出示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1) 說明他的畫很受大家的喜歡,畫的非常好,板書“畫的好”一下子就把人們吸引住了。
(2) 并試著用上一......就......進行說話訓練,
(引導學生讀第一句)而且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多厲害呀,教師都有點佩服他了,那么請同學讀出佩服的語氣。
3、戴嵩的畫不僅畫的好,還畫的快?你發現了嗎?
出示句子:“沉思片刻時,還有一會兒,一會兒”
板書“畫得快”
出示課件,可聯系插圖理解,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讓學生讀句子,你能否也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
引導學生朗讀第二段,讀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語氣
4、指導學生讀3-4段
是啊,戴嵩的畫畫的這么快,這么好,怪不得圍觀的人紛紛夸贊,我們一起去讀一讀吧!
同桌互相讀一讀3-4段,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書先生,還可加上動作,互相演一演。
引導學生讀出夸贊的語氣
如果你在場,你會怎樣夸贊戴嵩呢?
可同桌互相讀,再進行展示讀,評價
第二課時
一、感受“小牧童”
1、板書“小牧童”。在板書時,指明“牧”與“牡”的區別。并學會“牧童”與“木桶”的看拼音寫詞語的發音辨別
2、朗讀5-6段
要求:邊讀邊看看小牧童說了什么?應該怎樣讀?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1)可見牧童非常膽大,那么看畫的人心里是怎樣的?在他們看來,小牧童的話就像炸雷一樣,(體會炸雷,和大家都呆住了)
(2)大家一聽牧童這樣說,會想些什么,又會說些什么?(引導)
(3)戴嵩聽了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呢?說明戴嵩怎樣?
(說明戴嵩很虛心,很能接受別人的見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指導讀出畫家和藹的語氣
(4)牧童又是怎樣解釋的?小牧童為什么敢指出?(因為他經常放牛,平時注意觀察,對斗牛的情形記得清清楚楚)
指導學生練讀牧童的話,讀出對話的語氣,讀出小牧童那種直率,勇敢的語氣
(5)如果是你發現了大畫家的錯誤,你會指出嗎?為什么?認識牧童的膽量,敢于向權威挑戰。
(6)此時此刻,戴嵩在想些什么呢?
(7)讀出戴嵩的致謝
學生自由讀,并啟發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讀?
你大聲讀,說說你的原因,小聲讀也說說你的原因
戴嵩虛心,牧童膽大,他們都非常的了不起,板書了不起
帶著你的理解把課文讀一坊,再四人小組表演讀
(師生合作讀)
(分角色讀)
(表演讀)
總結兩人的品質。
你分別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三、完成課堂作業
《畫家和牧童》教案 篇13
畫家和牧童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仍然是識字和朗讀。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學文,體會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到的關于“人無完人,需要向別人虛心學習”的故事3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萬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無法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崇高與偉大。戴嵩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于耳的贊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現的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畫家與牧童間的故事吧!
二、識字寫字
識字: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
2.交流識記的生字。
(1)偏旁歸類識字:抹-批-拱 慚-愧
(2)加偏旁識字:區-驅 共-拱
(3)換偏旁識字:溝-購 繩-蠅 漸-慚 瑰-愧
(4)看字形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聯系生活識字:“價”超市里寫有“天天平價”。“購”鎮上的糧站墻上寫有“收購玉米”幾個字。
3.交流生詞:夸贊 稱贊 贊揚 和藹 慚愧觀賞 沉思 濃墨涂抹 輕筆細描
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用!
(4)"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5)"畫錯啦,畫錯啦!"……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抹、擠、拱、批”這四個字都有提手旁。寫“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來;寫“擠”字,把提手旁和“整齊”的“齊”合起來;寫“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來;寫“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賽”的“比”合起來。“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邊,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樣。“價”字有三個撇,最后一撇一前兩撇寫法不同。“錢”字和“淺”只是左邊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導。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后一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和斜鉤的寫法。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一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讓我們自由朗讀課文,一起到課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課文讀好,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2、同學們讀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老師想聽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嗎?
3、指名請同學朗讀
4、說說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
問: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設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么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1)自讀。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勾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并用簡短的話寫下你的朗讀體會(可以在課文中批注)。
(2)朗讀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讀和讀書體會。
(3)根據以上交流,再讀全文,想想故事中誰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為什么?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
課文的人物對話描寫得很生動,文中還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圖。充分利用課本,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來感悟課文,品讀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2)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4)對比,感悟人物品質。戴嵩--牧童年齡不一樣: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畫家,一個是牧童。生活不一樣:一個畫畫,一個放牛。品質不一樣:一個謙虛,一個勇敢、實事求是。師邊引導學生發言邊作板書:畫家:著名、虛心 牧童:會觀察、說真話 引導學生體會畫家和牧童的了不起。并作板書。
3.領悟內容,誦讀全文。
(1)請你帶著讀畫家與牧童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讀全文。
(2)學了課文,聯系你的體會,你想對誰說什么?
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我想對牧童說: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你也很會觀察,斗牛的情形你記得清清楚楚。
(2)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三、積累運用
1.“一”的本領真大。自然數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們漢語中的“一”的本領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別的詞語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豐富極了,不信,你讀讀下面的句子:
(1)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戴嵩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的畫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請你舉出這樣的例子,也來夸夸我們漢語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讀一讀,看一看,欣賞一下名畫家徐悲鴻畫的馬,你會感覺到什么呢?給他的圖配幾句話吧。
四、實踐活動
開一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講一講“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故事,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小時候的華羅庚,有一次,讀了一本數學書后,問他的老師:"這本書中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我能批評書中的錯誤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錯誤。"
3.漫畫。一位雕塑家公開展出他的藝術品--馬,并懸賞給他指出錯誤的人。許多人紛紛前去,都敗興而歸。一位盲人上前去摸,發現這匹馬的頭是向后轉的,可是馬的脖子上卻沒有"皺紋"。他的發現讓雕塑家大吃一驚!
五、作業
把《畫家和牧童》的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
板
書
設
計 21畫家和牧童
畫家:著名、虛心
了不起!
牧童:會觀察、說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