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傳說》教案(精選14篇)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73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設計一
第二課時教案
一、 默寫詞語
水性 商量 危險 千辛萬苦 翻山越嶺 漆黑一團
二、 指名朗讀第一段
復習:這一段寫了什么?(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麗的自然景色)
過渡:課文第一段最后說“說起日月潭,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現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
三、 精讀課文第二段
1、 默讀全段,思考各自然段寫了哪些內容。
(1) 讀后組織討論并小結:
第2自然段寫兩條惡龍吞吃了太陽和月亮。
(板書:惡龍 吞吃 太陽 月亮 漆黑一團)
第3自然段寫人們商量降服惡龍的辦法,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服惡龍。
(板書:大尖哥 水社姐)
第4自然段寫大尖哥和水社姐拿到金斧頭和金剪刀,砍死惡龍,就出了太陽和月亮。
(板書:砍死 救出 見到光明)
第5自然段寫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兩座青山。
2、 教者第2自然段,指出“很久很久以前”或“從前”,不寫準確的時間,表明不是實指。這是“傳說”常用的開頭語。
啟發想象“漆黑一團”的情景,交代這是事情的起因。(板書:起因)
3、 默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這一自然段說了哪兩層意思。
(第一層寫人們商量辦法降服惡龍,一籌莫展;第二層寫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
(1) 人們在一起商量解決什么問題的辦法?(降服惡龍 拯救日月)理解“降服”。提問:可以用課文中的哪個詞語來代替?(制服)
(2) 課文是怎么寫人們商量情況的?(有人說……還有人說……)
(3) 商量的結果怎樣?用一個成語概一下。(一籌莫展)“一籌莫展”是什么意思?(籌,計策、辦法;展,施展。一點辦法也沒有)
(4) 我們從什么地方看出人們“一籌莫展”呢?理解降服惡龍的兩個條件:水性好;要有金斧頭和金剪刀。“哪兒去找……呢”都說明沒有辦法)
(5) 是誰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哥尖和水社姐)
(6) 出示“大哥尖和水社姐要去降服惡龍”與“大哥尖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服惡龍”后提問:這兩句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討論后小結:第一句是說兩個人要去干什么,第二句寫出了這兩個人的精神狀態——挺身而出(遇到為難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表現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在生死關頭,決定舍身降龍的大無畏精神,在意思上是有區別的]
(7) 指出這是故事的發展。(板書:發展)
4、 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他們終于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
出示:
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
:
想一想:這兩句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想象“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的情況,指明當眾發言。小結指出:第二句具體寫出了他們取金斧頭和金剪刀的困難。
提問:回到潭邊,他們是怎樣跟兩條惡龍斗爭的?(體會“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激戰”、“三天三夜”)結果怎樣?(砍死惡龍,救出太陽和月亮,人們又見到了光明)這是故事的高潮。(板書:高潮)
5、 讀第5自然段,指明回答大意。(板書:結果)
6、 觀察書上插圖,回憶全段內容,講述日月潭的故事。
四、 默讀第三段
討論:你讀懂了什么?(人們永遠記住那些為民除害的英雄)
板書:
21、日月潭的傳說
大尖哥 化作青山
水社姐 (結果)
拿到(發展)
救出
見到光明
(高潮)
太陽
月亮
惡龍 吞吃(起因) (漆黑一團)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返回5ykj首頁>>>>>>www.letgol.com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2、用聯系上下文和展開想想的方法理解“一籌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為民造福”等詞語的意思。
3、能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朗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體會他們舍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2、能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朗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體會他們舍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準備: 閱讀有關描寫環境惡劣,困難重重的文章。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背景音樂渲染氣氛)
一、激趣導入,以舊引新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日月潭的傳說》(指題目,生讀題),這節課我們將再次跟隨課文一起走進祖國寶島臺灣,走進日月潭,去欣賞那里別具風情的迷人風光,去讀讀那里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
2、學生“闖關” ,舊知反饋
美讀詞語關:
青山環抱 樹木蔥蘢 漆黑一團
一籌莫展 挺身而出 為民造福
個別讀、齊讀
(第一行誰來讀?第二行呢?咱們一起來把這些詞語讀好。)
3、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讀了課文,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誰能用上其中的幾個詞語用一兩句話說說。
宣布闖關結果,認定閱讀權限
二、自由朗讀,整體把握
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得讀出味來。我們可以邊讀故事,邊想想畫面,就像放電影一樣,讓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腦中活起來。看看這個故事中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請捧起書來,挺直你們的小腰板,走進故事,走進人物,認真地讀讀這個故事。 生自由讀,師巡視傾聽。
剛才,我們各自讀了這個故事,我發現同學們個個讀得津津有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用心地讀一讀這個故事。
這個動人的傳說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兩條惡龍吞吃了——(太陽和月亮),天地間——(漆黑一團)。引讀第二自然段(相機板書:漆黑一團)
三、突出重點,感受形象
1、為了降伏惡龍,拯救日月,人們想出了哪些辦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讀。
2、指名交流:(相機出示)
① 惡龍躲在潭底,只有請到水性特別好的人才能戰勝它們。(相機加點:水性特別好)可這個辦法行嗎?(點擊加?)(相機出示:可哪里去找水性特別好的人呢?)
② 惡龍非常兇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頭和金剪刀,才能將它們制服。(相機加點:非常兇猛)可行嗎?(點擊加?)(相機出示: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頭和金剪刀呢?)
3、人們還有可能想到哪些辦法?(點擊加?)展開想象,指名交流。
可這些辦法可行嗎?都不可行!看來這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文中哪個詞就是這個意思?(點擊出示:一籌莫展)這就是“一籌莫展”呀!
4、誰能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好這兩句話?
出示:可哪里去找水性特別好的人呢?
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頭和金剪刀呢?
你來!(是啊,老師聽出來了,你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我們像他一樣來讀一讀。放到段落中齊讀。
5、就在人們毫無辦法的時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接讀)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
(在“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下面劃紅線)(相機板書:挺身而出)
聽老師再把這句話讀一遍,請你仔細地聽。師讀: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惡龍。
聽出來了嗎? 你覺得哪句好?說說你的理由。
6、那么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變紅:挺身而出)
展開想象,指名交流:(他們挺身而出會說:“我們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頭和金剪刀,去降伏惡龍,為大家除害。”他們挺身而出說:“鄉親們,我們水性好,我們去找金斧頭和金剪刀,去降伏惡龍,讓鄉親們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7、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艱難、見義勇為,救百姓于危難之中,我想現在大家再讀最后一句,一定能讀得更好!齊讀
8、那么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樣降伏惡龍的呢?現在老師建議大家用心默讀課文第4、5自然段,邊讀邊圈劃出最讓你感動的詞句。(出示:第4、5自然段)
生默讀課文,圈劃詞句,師巡視指導。
9、組織交流,相機出示句子: (這部分內容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變換)
★ 交流第一處:“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在這句話下劃紅線)
指名讀,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相機變藍“終于”)
“ 翻山越嶺”什么意思?(加點“翻山越嶺”)(翻過一座座高山,跨過一道道山嶺)可謂走過了——千山萬水。
“披荊斬棘”呢?(加點“披荊斬棘”)(分開,斬斷長滿尖刺的植物)可謂——一路坎坷,吃盡了千辛萬苦。(變紅“千辛萬苦”)
那么,他們究竟是如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克服的?請同學們結合生活經驗和閱讀積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選擇一個畫面展開想象,在你的作業紙上寫一寫吧!(播放音樂)
寫好的同學,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不畏艱難,勇敢頑強,讀出我們對他們的深深敬佩之情。指名交流讀。
誰再來讀一讀這一句,邊讀邊在腦海里出現你剛才描繪的畫面。指名讀。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讀讀這一句。
★交流第二處:“回到潭邊,他倆又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兩條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 (在這句話下劃紅線)
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舍己為人、除邪懲惡。)是從哪些具體的詞語中感受到的? 指名交流(相機加點“冒著”“縱身潛入”“激戰”)(點紅“三天三夜”)
引讀:大尖哥用——金斧頭砍死了它們,水社姐用——金剪刀剪開了龍肚子,救出了——太陽和月亮,人們——重又見到了光明。(相機板書:重見光明)
此時此刻,人們又會對大尖哥和水社姐說寫什么呢?展開想象再交流。
把你的體會讀出來!還有誰想讀?
現在讓我們再次領略故事精彩的部分,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艱難、勇敢頑強的崇高品質。齊讀第四自然段。
(再次出示:第4、5自然段)還有哪兒也使你感動的呢?指名交流
(播放背景音樂)
師動情朗讀——然而,大尖哥和水社姐由于又累又餓,便用龍肉來充饑。當他們吃下龍肉后,身子就一個勁地往上長。轉眼間,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兩座青山,永遠地守衛在潭的兩邊。
(出示:轉眼間,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兩座青山,永遠地守衛在潭的兩邊。隨機加點:化作青山 永遠守衛)
★交流第三處:轉眼間,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兩座青山,永遠地守衛在潭的兩邊。(并出示圖片)
引讀:人們為了紀念這兩位為民造福的年輕英雄,(相機板書:為民造福) 就把這兩座山命名為大尖山(在圖中的山上點出“大尖山”三個字)和水社山(在圖中的山上點出“水社山”三個字),把這個潭叫做日月潭(在圖中的潭上點出“日月潭”三個字)。
10、如今的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泊,那里青山環抱,樹木蔥蘢,是個著名的風景區。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到日月潭觀光旅游。(邊感情朗讀邊出示日月潭的相關風景圖片給學生欣賞)
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嗎?交流各自的感受。
四、拓展閱讀,積累感悟
這兒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篇有關日月潭的美文,我們趕快來讀一讀。
學生各自閱讀《日月潭》。談談各自閱讀后的感受。
老師發現大家讀得可認真了,閱讀興趣也很高,那么課后就請大家把這個動人的故事有聲有色地講給你的家長聽,跟他們分享你的學習收獲。 然后再找一些傳說故事認真讀一讀,如《大禹治水》、《哪吒鬧海》、《七仙女》等,然后講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23、日月潭的傳說
漆黑一團 挺身而出 重見光明
↓
為民造福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3
一 教學目標
1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大尖和水社不畏強暴,舍已為人的崇高精神。
2 學會本課生字詞,并注意積累和運用。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
4 搜集有關日月潭的資料,自己嘗試編有關日月潭的傳說,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想像力。
二 學生分析
我校屬于一所普通的公辦小學,學生多半來自農村,很少有機會外出旅游,學生對祖國名勝的了解主要來自讀書、看電視、聽別人說,但本文淺顯易懂,因此學生對它非常感興趣,而且學生通過學習《葡萄溝》、《小鎮的早晨》已經對塞北江南的風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關于名勝古跡的傳說,學生會更感興趣,本班學生非常喜歡個性化閱讀,善于從讀中感知、感悟、敢于質疑,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采取以讀代講的方法,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
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交流資料,感受美景
1 學生交流搜集有關日月潭的資料。
師:同學們,在我國的寶島臺灣有一個美麗的湖,那就是日月潭(結合談話出示中國地圖、日月潭圖,并板書:日月潭)關于日月潭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生:通過讀課外書我知道了日月潭中心有個小島。
生:通過讀課外書我知道了湖中心的光華島把湖分成了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生:我知道了要是下起了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輕紗,周圍的景色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
師:日月潭的景美,傳說更美,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月潭的傳說》。(板書:傳說)
(學生通過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秀麗,教師由此導入新課,過渡自然。)
2 學生讀題質疑。
師:讀完課題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這是一個怎樣的傳說?
生:傳說中有誰?
......
(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讀書欲望。)
(二)初讀,感知傳說
1 學生自讀。
師:同學們的腦瓜里寫滿了問號,你想不想自己來讀一讀《日月潭的傳說》呀?
生:(異口同聲)想!
師:那就一睹為快吧!讀后和大家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好嗎?
生:通過讀我知道了這個傳說中的人物是大尖和水社。
生:我知道了大尖和水社尋找太陽和月亮,歷盡千辛萬苦。
生:我還知道了大尖和水社最后變成了一座高山。
......
(給學生自主讀書的時間,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三)抓住關鍵詞,巧設疑點
1 教師談話引導。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起筆,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找一找哪個詞重復出現了,出現了幾次?
2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 學生匯報。
生:(迫不及待)老師我發現了“終于”出現了三次。
師:你能讀一讀它們所在的句子嗎?(生讀,教師適機出示帶有“終于”的三句話,并引導學生質疑)
生:大尖和水社為什么去找太陽和月亮?
師:這是問原因。
生:他們是怎樣找?找回后又是怎樣做的?
師:這是問經過。
生:第一句中的省略號有什么用處?
師:對標點符號質疑,了不起!
生:惡龍是怎樣被制服的,制服后又發生了什么事?
師:結果是怎樣的。
......
(提出問題是創新的開始,教師不僅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句子的質疑,更可貴的是給予指導、評價,這樣學生還會不斷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傳說內容,體會傳說之“動人”。
3.體會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知“動人傳說”
1.剛才我們欣賞了一組漂亮的圖片,知道是哪兒嗎?
2.日月潭是個美麗的地方,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可以用課文中的詞語,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詞句。(2~3人)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 。那里 ,是個 。
3.說起日月潭,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板書:動人的傳說)
4.今天就讓我們隨課文一同用心去讀這個動人的傳說。(齊讀課題)
5.這是怎樣一個動人的傳說呢?小聲讀一讀課文2~5小節,試著用一兩句話說一說。(指名答)
二、精讀感悟,品“動人傳說”
(一)略讀第二小節
1.故事又是因何而起呢?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指名讀)
2.師:太陽和月亮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了日月,世界會怎樣?(2~3人)
3.但恐懼與焦急都無濟于事,唯一的出路是——。(板書:拯救日月)
4.于是就有了這個動人的傳說。
(二)精讀3~5小節
1.默讀課文第3~5小節,用心感受故事的動人,畫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吧。
2.學生自讀,畫句。
3.交流。
(1)出示第三小節內容。這一小節中你畫了哪些句子?
(2)出示: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服惡龍。
①突顯“一籌莫展”,你知道“一籌莫展”是什么意思嗎?
人們想到辦法了嗎?讀兩處人物語言。
這些辦法行不行?為什么?
(出示兩個問句)請你讀讀這兩句。
注意到這兩個句子后的標點了嗎?這問號里包含著疑問,更包含著什么?指導語氣朗讀。
有辦法卻無從實施,真是“一籌莫展”。(再次突顯詞語)
②危難當頭,大尖哥和水社姐勇敢地站出來了,這就是“挺身而出”(板書)。
明知山有虎,偏向——,大尖哥和水社姐選擇挺身而出就是選擇了——,選擇挺身而出就是選擇了——。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讀一讀這句話吧。
(3)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不畏艱難、挺身而出深深打動了我們,相信他們降服惡龍的過程更加激動人心。在第四小節中,你又畫了哪些句子?
①出示: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
一段文字,我們可以把它讀成一段電影。認真讀讀這句話,在腦海中過一回電影吧。(生自讀)
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讓我們的鏡頭一路跟蹤他們,你瞧:
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餓了, ,渴了, ,累了, 。
一路走來,歷盡千難萬險,真是吃盡了——,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引讀句子)再讀這句話,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得更好。
②你還畫了哪句話?
出示:回到潭邊,他倆又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兩條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
這句話中哪些內容打動了你?在能打動你的詞語下畫上著重號。
交流,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評價。
這是一場血肉之軀與妖魔鬼怪的激戰,更是正義與邪惡的決戰,讓我們用響亮的讀書聲來為大尖哥和水社姐加油。(齊讀至本小節結束)
(4)激動人心的戰斗緊緊抓住了我們的心,他們終于降服惡龍,人們得以重見光明。
此時此刻,你能體會到人們的心情嗎?欣喜若狂的人們敲鑼打鼓來到潭邊,迎接英雄凱旋,可他們接到英雄了嗎?引讀“轉眼間,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兩座青山,永遠守衛在潭邊。”英雄還會再回來嗎?引讀——。他們已經化做了青山,(板書:青山)老師聽出了你們的不舍,可孩子們,他們化作青山是為了永遠守衛日月潭呀!(板書:守衛)讓我們帶著敬佩與感激,再讀。
三、學習第六小節,悟“傳說動人”
1.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個動人的傳說流傳至今,為人們所傳頌的不僅是是那動人的故事內容,更是大尖哥和水社姐的高貴品質。你會用哪些詞語來贊美他們?(板書:為民造福)
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輕輕捧起書,齊讀第六小節。
2.當我們來到日月潭邊,面對著大尖山和水社山,你想說些什么?把它寫在紙上。(投影呈現大尖山與水社山)
3.交流。
四、布置作業
這動人的傳說深深打動了我們,你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嗎?相信它一定會打動更多的人。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 學習課文中的10個生字。
2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 收集有關日月潭的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難救出了太陽和月亮的動人故事,學習他們不畏強暴,舍己為人的精神。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了解日月潭的傳說嗎?知道的請你談一談。
學生交流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讀課文。
2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傳說?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請簡單談一談。
三、學習課文生字詞。
啟發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小組學習,互幫互學。
種讀“zhong”吐讀“tu”第三聲
“社”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示”的意思是“神”。“決”字是兩點水;“吞”字是上邊是一個天字,第一筆是橫,不要寫成撇;“獸”字下邊是口,不要寫成日字。
咔(ka)嚓(cha):象聲詞。
學生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內容
1 讀課文
2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歷盡了千辛萬苦。他們究竟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歷盡那些辛苦地走?
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來到阿里山,在小鳥和百獸的幫助下,找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課文沒有具體寫出來;
第八自然段惡龍終于被制服了。惡龍是怎樣被金斧頭和金鐮刀制服的,課文也沒具體寫出來。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敘述的情節擴充得具體詳細些。
三、思考:
1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認為尖和水社是什么樣的人?
2 、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
大尖和水社為什么要找回太陽和月亮?
他們是怎樣找回太陽和月亮的?
找回太陽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樣了?
3 、學生按以上層次復述課文。
四、思考交流
可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手段查找資料,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學生本身就喜歡讀神話傳說,所以我首先尊重學生的喜好,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給他們質疑的空間。通過全班交流把疑問一一揭開。最后啟發學生想象練說。如:大尖和水社經歷了哪些磨難?他們是怎樣找到金斧頭和金剪刀的?他們是怎樣把惡龍打死的?課文都沒有講,讓學生把這些精彩的畫面想象出來,在組內交流,他們的興致頗高。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6
第23課《日月潭的傳說》作業設計目標1、正確書寫本單元10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2、學習把句子寫具體,表達更完整。3、通過學習民間傳說《日月潭的傳說》,體會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經典作業設計案例作業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填上合適的關聯詞
1、( )拿到阿里山的金斧頭和金剪刀,( )能將它們制服。
2、( )日月潭成了中國臺灣著名的風景區,( )那里( )是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泊,( )青山環保,樹木蔥蘢。 學生正確使用關聯詞語。(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下面三種問句分別屬于哪種問句形式。
1、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頭和金剪刀呢?( )
2、大尖哥河水社姐為民造福,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怎能忘記他們呢?( )
3、誰是村子里最勇敢的人?大尖哥和水社姐。( )學生了解問句的三種形式。(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了解流傳在家鄉的民間傳說,和大家一起交流。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同時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7
本文中有幾個地方只用輕輕的幾筆就帶過了許多情節,這就給學生充分聯想、想象、思索的余地。這有利于學生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學生在原有的經驗上(看過的動畫片)充分進行聯想、想象、思索。
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呀走,歷盡了千辛萬苦”。這里,他們究竟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歷盡哪些千辛萬苦的走,課文中并沒有具體寫出來。學生根據從電視上看過的《西游記》情節來聯想。“遇到了樹妖了,用藤纏住他們。他們學習孫悟空給樹撓癢癢才掙脫的。”“他們掉進了陷阱里,爬不上來。幸虧獵人來得及時。”“遇到大江大河,坐上船后又翻了。忍者神龜馱他們上岸的。”(居然還把《西游記》和《忍者神龜》結合一起來想)……
又如,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來到阿里山,在小鳥和百獸的幫助下,找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他們是怎樣找到的,金斧頭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樣的,課文中也沒有具體寫出來。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名稱能想像出樣子,但多大多重,在哪,怎樣用,如何拿出來的呢?學生又想到了《葫蘆娃》這一部動畫片的情節。“這兩樣東西可能像葫蘆籽那樣在洞里,一取出來后就會地動山搖的。不快走的話就會被壓死了。”“有可能百獸中的哪只也像穿山甲那樣犧牲了,這可是人命關天的事”(雖然有些詞語用得不夠恰當)……
再如,第八自然段“惡龍終于被制服了。”惡龍是怎樣被金斧頭和金剪刀制服的,課文也沒有具體寫出來。這種戰斗場面學生更是結合了多部的動畫片的情節來聯想。“把那兩樣東西扔下來,正好剪斷了龍的頭和身子,惡龍就死了。”“有可能先要念什么咒語,就像蛇精的‘如意寶貝’,然后那兩樣寶貝就會自己去和惡龍作戰了。”“也許這兩樣寶貝會像孫悟空的金箍棒那樣變出好多好多小的金斧頭和金剪刀,這樣惡龍就雙拳難敵四手了。”(嘗試運用成語哦!)……
從學生的聯想中,我們更體會出大尖和水社的不畏強暴,舍己為人的精神,產生敬佩之情。這樣不但理解了課文,更升華了主題。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8
語文姓語,語文課應該充滿語文的味道。教學《日月潭的傳說》一文,我就是本著這種教學思想,力圖體現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以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于準備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譬如《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三四小節,這樣,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就得到了有效保證和落實。
在全面推進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注重向學生傳授文化基礎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進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那么,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創造。《日月潭的傳說》是一篇描寫日月潭名字來歷的傳說故事。這篇傳說故事很生動,學生也很感興趣,所以課文中幾個地方只用輕輕幾筆帶過了的許多情節,學生讀了以后往往會有文雖盡而意未窮的感覺,這就給學生充分聯想、想象、思維的余地。例如第八自然段:當大興與水社跑到潭邊,看見兩條惡龍正在潭邊游來游去,把太陽和月亮吐出吞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當大興與水社看到兩條惡龍這樣放肆在玩太陽和月亮時,他們心理會怎么想?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生A:你們這倆個畜生,只顧自己快樂,不顧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殺了你們。生B:該死的惡龍,看我怎么收拾你們。生C:很會找樂子嘛,讓我的金斧頭和金剪刀陪你們樂吧。生D:大興和水社看到兩條惡龍會有點害怕,但當他們想到百姓和萬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來,就掄起金斧頭和金剪刀。……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大尖和水社歷盡了什么千辛萬苦?等等。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9
作者:米幼茹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12
《日月潭的傳說》案例
作者:米幼茹
讓學生充分地用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體現在讓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內化語言。教學《日月潭的傳說》,我在兩個地方讓學生充分地運用語言,實踐語言,一是“說”,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對象,講這個故事: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動人的傳說,你想把它講給誰聽?
(生有的說要講給媽媽聽,有的說要講給爸爸聽,有的說要講給弟弟聽……)
師:為了使大家能把這個故事講好,講得生動,吸引人,我們現在來一次模擬講故事。我們同桌合作,練一練。
(學生練習講故事。)
師:你回家想把故事講給誰聽?
生:我想講給幼兒園的妹妹聽。
師:那老師當你的妹妹(大家聽了都笑了),在講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聲音要響亮些!
生:不要緊張,要有順序,講清楚。
師:我們開始,你們聽的同學要聽仔細,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難大家需要幫助,大家可以隨時起來幫助。
發表評論:這里的講故事,教師創設了學生交際表達的情境,使學生說得主動,聽得有趣,在這樣生動活潑的形式下,學生的語言得到有效內化,特別是諸如“一籌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等詞語,學生在講故事時,都作了運用。
評論人:王嘵英
使
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返回5ykj首頁>>>>>>www.letgol.com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10
語文姓語,語文課應該充滿語文的味道。教學《日月潭的傳說》一文,我就是本著這種教學思想,力圖體現自己對語文的認識,現將部分片段回顧如下:
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以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于準備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譬如《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三四小節,這樣,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就得到了有效保證和落實。請看:
師:剛才大家讀了第三節,第三小節中有兩個問號,誰能把這兩個問號讀好?
(學生自由練習。之后請學生讀,齊讀。)
師:現在,誰來讀這一小節,相信一定能讀得更好了。
(學生朗讀。讀得很不錯,特別是〖ll〗兩個問句。學生讀到“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老師請學生停下來。)
師:聯系剛才的問號,誰知道“一籌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剛才的問題,想不出辦法來解決。
生: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別好的人,也想不出辦法得到金斧頭和金剪刀。
師:請這位同學繼續往下讀。
(學生讀完后,教師板書“挺身而出”。)
師: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會說些什么呢?
生:他們挺身而出會說:“我們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頭和金剪刀,去降伏惡龍,為大家除害。”
生:他們挺身而出說:“鄉親們,我們水性好,我們去找金斧頭和金剪刀,去降伏惡龍,讓鄉親們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師提示學生怎樣說才是“挺身而出”的說。)
師:現在,大家再讀最后一節,一定能讀得更好!
這是第三小節的朗讀訓練。再看第四小節的朗讀訓練:
師:第四小節是傳說寫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難讀的地方,請大家自己一練,看誰不用老師輔導就能讀得不錯。
(學生自由讀后,再指名讀,教師作了充分的肯定后——)
師:其實,這一小節如果你能讀好〖ll〗這兩句話,就能更上一層樓。
(出示這兩句話: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他倆又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兩條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學生反復練讀,指名交流讀后——)
師:要讀好這二句話,關鍵要讀好四個詞語“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三天三夜”。學生再自讀自悟,讀得很有味道。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讀這段話,一定會很精彩!
有老師聽課后說這兩節的朗讀教學好,好在不同的朗讀內容用了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學生讀得興趣盎然,而不是小和尚念經。由此我又想到,朗讀訓練在選定朗讀內容之后,我們還要依據不同的內容,預設不同的點撥、輔導,譬如,第三小節我是利用標點符號和詞語理解進行朗讀指導的,而第四小節我是用“從段到句、從句到詞”的方法進行朗讀訓練的。
讓學生充分地用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還體現在讓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內化語言。教學《日月潭的傳說》,我在兩個地方讓學生充分地運用語言,實踐語言,一是“說”,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對象,講這個故事: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動人的傳說,你想把它講給誰聽?
(生有的說要講給媽媽聽,有的說要講給爸爸聽,有的說要講給弟弟聽……)
師:為了使大家能把這個故事講好,講得生動,吸引人,我們現在來一次模擬講故事。我們同桌合作,練一練。
(學生練習講故事。)
師:你回家想把故事講給誰聽?
生:我想講給幼兒園的妹妹聽。
師:那老師當你的妹妹(大家聽了都笑了),在講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聲音要響亮些!
生:不要緊張,要有順序,講清楚。
師:我們開始,你們聽的同學要聽仔細,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難大家需要幫助,大家可以隨時起來幫助。
(學生講故事時,聲音比較響亮,大概有些緊張,稍微有點停頓,講完后,同學們鼓掌!)這里的講故事,我創設了學生交際表達的情境,使學生說得主動,聽得有趣,在這樣生動活潑的形式下,學生的語言得到有效內化,特別是諸如“一籌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等詞語,學生在講故事時,都作了運用。
這課的第二個語言實踐是寫,請看:
(師出示最后兩節,學生齊讀后——。)
師:大尖哥和水社姐與兩條惡龍搏斗,最后化作了青山。你們對這個結尾有沒有遺憾?
生:犧牲得太可惜了。
生:好人應該有好報啊!
師:大家想得多好啊,老師從中看到了你們善良的心靈,可怎么辦呢?
生:我們把結尾改掉。
師:大家愿意嗎?
生(齊):愿意!
師:老師給大家提個醒。結尾的最后應該還是要回到“人們重視到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把兩座山命名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這個潭叫做日月潭”,可以先討論一下,怎樣使大尖哥不犧牲,又要有二座山,然后再寫,看誰寫得結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來的那么凄涼。
(附學生寫的結尾)……人們重又見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拖著兩條砍死的惡龍回到了村子。人們見了欣喜若狂,敲起鑼,打起鼓,載歌載舞,給兩位英雄舉行了慶功宴,大尖哥和水社姐胸前戴著大紅花幸福地笑了。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去世了。說也奇怪,就在他們去世的哪天晚上,潭邊突然聳起了兩座青山。人們為了紀念這兩位為民除害的英雄,就把這兩座山命名為大尖山和水社姐,把這個潭叫做日月潭。)
師:你們喜歡這個新結尾,還是喜歡書上的結尾。
生:喜歡新結尾。
師:我也喜歡。因為這里有你們對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這個“寫”的設計,是在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的基礎上誕生的。就像作文訓練只有在學生“情動辭發”的基礎上進行一樣,閱讀教學中“寫”的介入,也應該是在學生有“寫”的愿望下展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敢于向教材挑戰的勇氣。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寫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大尖和水社不畏強暴、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3、學會默讀課文,會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1、借助工具書或聯系語言環境理解生詞意思。
2、運用多中手段查找資料,了解日月潭。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傳說。
什么叫“傳說”呢?“傳說”是指民間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論述和評價。比如《魯班小學藝》,就是講木工祖師魯班到終南山學藝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傳說故事呢?
2、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寫的是關于哪一方面的傳說呢?(板書:日月潭的)(領讀“潭”,tan)
3、同學們,你們了解日月潭的傳說嗎?知道的請你談一談。
學生交流資料。
日月潭位于臺灣省中部南頭縣魚池鄉,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一小島,將湖分為兩半。北面為日潭,南面為月潭,因為輪廓近似太陽和月亮而得名。周圍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環抱,樹木蔥蘢,是中國臺灣著名的風景區,也是旅游和療養的勝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
2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傳說?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請簡單談談。
三、小組討論學習課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1、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歷盡了千辛萬苦。他們究竟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歷盡那些辛苦地走?
2、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來到阿里山,在小鳥和百獸的幫助下,找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小鳥和百獸是怎樣幫助他們的,金斧頭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樣的呢?
3、第八自然段惡龍終于被制服了。惡龍是怎樣被金斧頭和金鐮刀制服的?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所提供的材料,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概括敘述的情節擴充得具體詳細些。
4、匯報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認為尖和水社是什么樣的人?
2、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
大尖和水社為什么要找回太陽和月亮?
他們是怎樣找回太陽和月亮的?
找回太陽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樣了?
3、請按以上層次復述課文。
五、學習課文生字詞。
啟發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小組學習,互幫互學。
“種” 讀“zhong”第四聲。 “吐” 讀“tu” 第三聲
“社”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示”的意思是“神”。“決”字是兩點水;“吞”字是上邊是一個天字,第一筆是橫,不要寫成撇;“獸”字下邊是口,不要寫成日字。
咔(ka)嚓(cha):象聲詞。
學生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日月潭的傳說
大尖 救太陽月亮 水社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12
作者:蒲江縣北街小學 楊瓊 轉貼自:蒲江縣北街小學 點擊數:326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設計二
第二課時
蒲江縣北街小學楊瓊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尖和水社不畏強暴、不畏艱險、舍己為人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1、2
三、教學難點:3
四、教學準備:圖片、光盤、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出個特殊的謎語,讓大家猜猜,謎面是幾幅風光秀麗的畫面,謎底是地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圖。
放日月潭風光圖片,生看圖猜。
師:這就是我國臺灣省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那里湖面遼闊,潭水清澈,一年四季景色美如畫卷,人們為什么把它叫日月潭呢,這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放課件,生聽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1、師:聽了這個傳說,你能說說傳說中的誰讓你感動呢?他們做了一件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
生自由說說
2、師:那你覺得大尖和水社是一個怎樣不平凡的人?
生說:有畏艱苦、不畏強暴、舍己為人、英勇頑強
3、師:課文按事情的了展順序寫了這個傳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有哪些問題?生質疑
4、師歸納法問題:(1)大尖和水社為什么要找回太陽和月亮呢?(2)他們是怎樣找回太陽和月亮的?(3)找回太陽和月亮后,他們又做些了什么?結果怎樣?
(三)帶問深入學習課文
1、默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1),找出原因,勾出相關句子。
全班交流:生說原因
師:太陽和月亮突然消失了,天地間一片漆黑,大尖和水社的心情怎樣?那我們應該朗讀這一段呢?指導生帶著悲痛的心情讀第二自然段,節奏放慢些,語調低沉些。
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導:太陽和月亮與人們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大尖和水社為了千千萬萬的人決定尋找太陽和月亮,他們心地多善良,那他們是怎樣找到太陽和月亮的呢?
2.自讀3—6自然段,思考:他們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勾畫相關句子。
全班交流:
師指導:他們找到太陽和月亮了嗎?從哪些句子知道的?找到太陽和月亮容易嗎?哪些詞告訴我們的?(千辛萬苦)“千辛萬苦”是什么意思?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引導想像:當他們翻山越嶺時,當他們趟大江大河時,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他們一路上還會經歷哪些辛苦?生充分展開想像。
生1:吃不飽、穿不暖,忍受著極度疲勞。
生2:忍受著日曬雨淋的痛苦。
生3:隨時都有可能被豺狼猛獸襲擊。
生4:走過一座座危險的獨木橋,跨過一條條溝溝渠渠……
師:盡管困難重重,但他們沒有退縮、屈服,可見他們是什么樣的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目標終于出現了,他們看到了什么?為了弄個明白,他們四處打聽,現在就請你們來當當大尖和水社,我來當當路邊的一個老爺爺,我們來分角色讀讀。
分角色讀對話
3、重點學習7、8自然段。
(1)大尖和水社是怎樣找到我斧頭和金剪刀的呢?
師:現在關鍵的時候到了,你們心情緊張嗎?我們來看看大尖和水社是怎樣救出太陽和月亮的,怎樣制服惡龍的?
(2)自讀8自然段,交流。
讀,用=線標出表示聲音的詞。
生:轟隆轟隆、咔嚓咔嚓。
師:你猜猜“轟隆轟隆”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咔嚓咔嚓”是什么聲音?讓我們幫幫忙,拿起鐵錘錘打惡龍、拿起剪刀用力剪這窮兇極惡的壞家伙。
生表演動作
師:有這么厲害的金斧頭和金剪刀,惡龍被制服沒有?從哪些句子知道的?(生再讀)同學們,太陽和月亮得救了嗎?你又從哪句話知道的?現在我們盡放心了,不必再懸著那顆心了。
引導生想像:你們猜此時此刻,大尖和水社心情怎樣?會說些什么?生自由發言。
師:從這又可看出大尖和水社是怎樣的人?
指導朗讀,讀出大尖和水社不畏強敵的精神。
4、學習9—11段
指名讀,說說結果怎樣?
師:也許后來,又有很多猛獸來把太陽和月亮當玩物,你們誰又來過,大尖和水社又是怎樣保護太陽和月亮的?
展開想像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日月潭名字的來歷了嗎?讀了這個動人的傳說,我深深地被打動了,讓我們也一起來講述這個動人的傳說吧!今天回家,我就打算講給我的小孩子聽,你想講給誰聽呢?
師:好,那就讓我們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嗎!復述時要注意些什么呢?請你回憶一下怎樣復述一篇課文?
生:復述課文時,應按敘述順序,抓住重點詞句,加上自己的體會和想像用自己的話來復述。
(四)復述課文。
先讀課文,自由復述,再主動上臺復述。
(五)拓展延伸
師:傳說畢竟是傳說,事實上,日月潭的形成是不是這樣的呢?還需要我們去動手收集有關日月潭的資料,下來動手去收集,我們再一起交流交流。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返回5ykj首頁>>>>>>www.letgol.com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13
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以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于準備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譬如《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三四小節,這樣,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就得到了有效保證和落實。
師:剛才大家讀了第三節,第三小節中有兩個問號,誰能把這兩個問號讀好?
(學生自由練習。之后請學生讀,齊讀。)
師:現在,誰來讀這一小節,相信一定能讀得更好了。
(學生朗讀。讀得很不錯,特別是兩個問句。學生讀到“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老師請學生停下來。)
師:聯系剛才的問號,誰知道“一籌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剛才的問題,想不出辦法來解決。
生: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別好的人,也想不出辦法得到金斧頭和金剪刀。
師:請這位同學繼續往下讀。
(學生讀完后,教師板書“挺身而出”。)
師: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會說些什么呢?
生:他們挺身而出會說:“我們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頭和金剪刀,去降伏惡龍,為大家除害。”
生:他們挺身而出說:“鄉親們,我們水性好,我們去找金斧頭和金剪刀,去降伏惡龍,讓鄉親們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師提示學生怎樣說才是“挺身而出”的說。)
師:現在,大家再讀最后一節,一定能讀得更好!
這是第三小節的朗讀訓練。再看第四小節的朗讀訓練:
師:第四小節是傳說寫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難讀的地方,請大家自己一練,看誰不用老師輔導就能讀得不錯。
(學生自由讀后,再指名讀,教師作了充分的肯定后——)
師:其實,這一小節如果你能讀好這兩句話,就能更上一層樓。
(出示這兩句話: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他倆又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兩條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學生反復練讀,指名交流讀后——)
師:要讀好這二句話,關鍵要讀好四個詞語“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三天三夜”。師進行范讀。學生再自讀自悟,讀得很有味道。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讀這段話,一定會很精彩!
發表評論:這節課的朗讀教學好在不同的朗讀內容用了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學生讀得興趣盎然,而不是小和尚念經。由此我又想到,朗讀訓練在選定朗讀內容之后,我們還要依據不同的內容,預設不同的點撥、輔導,譬如,第三小節我是利進行朗讀用標點符號和詞語理解指導的,而第四小節我是用“從段到句、從句到詞”的方法進行朗讀訓練的。
評論人:王嘵英
《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篇14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
王崗小學任善軍
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以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于準備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譬如《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三四小節,這樣,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就得到了有效保證和落實。
師:剛才大家讀了第三節,第三小節中有兩個問號,誰能把這兩個問號讀好?
學生自由練習。之后請學生讀,齊讀
師:現在,誰來讀這一小節,相信一定能讀得更好了。
學生朗讀。讀得很不錯,特別是兩個問句。學生讀到“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老師請學生停下來。
師:聯系剛才的問號,誰知道“一籌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剛才的問題,想不出辦法來解決。
生: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別好的人,也想不出辦法得到金斧頭和金剪刀。
師:請這位同學繼續往下讀。
學生讀完后,教師板書“挺身而出”。
師: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會說些什么呢?
生:他們挺身而出會說:“我們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頭和金剪刀,去降伏惡龍,為大家除害。”
生:他們挺身而出說:“鄉親們,我們水性好,我們去找金斧頭和金剪刀,去降伏惡龍,讓鄉親們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師提示學生怎樣說才是“挺身而出”的。
師:現在,大家再讀最后一節,一定能讀得更好!
這是第三小節的朗讀訓練。再看第四小節的朗讀訓練:
師:第四小節是傳說寫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難讀的地方,請大家自己一練,看誰不用老師輔導就能讀得不錯。
學生自由讀后,再指名
師:其實,這一小節如果你能讀好這兩句話,就能更上一層樓。
出示這兩句話: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他倆又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兩條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
學生反復練讀,指名交流
師:要讀好這二句話,關鍵要讀好四個詞語“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三天三夜”。師進行范讀。學生再自讀自悟,讀得很有味道。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讀這段話,一定會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