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聯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本課詞語和句子。
2.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3.通過讀課文,讓學生體會出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感受課文的整體美。
4.受到語言美的熏陶,根據文章內容續編課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出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悟“龍”的象征意義,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投影儀。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新課 (以圖片形式展示賽龍舟、舞龍燈、北海的九龍壁)
同學們你能說出這些圖片的名稱嗎?你發現這些名稱有什么共同點嗎?那么龍在你們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哪?那同學們你們見過龍嗎?
二、齊讀課題質疑
關于“龍”大人們是這樣說……讓我們一起到文中去尋找答案。 (學生回答)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不認識的生字小組合作解決。
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生字新詞你都認識了嗎?讓我們開火車的形式來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四、齊讀生字新詞。
細讀品味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龍”在大人們心中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爺爺怎樣說的?
奶奶怎樣說的?
爸爸怎樣說的?
媽媽怎樣說的?
老師怎樣說的?
………… 同學們分別找出來讀一讀
五、深入學習課文
出示課件,指讀:“長城好像在崇山峻嶺中飛舞,它是民族歷史的見證。它是巨龍留下的身影?”你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長城蜿蜒于崇山之中,形似聚攏;而更深一層的含義是說,長城是世界上偉大的建筑,它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龍的傳人的無窮的智慧和汗水。是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歌頌。)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畫出喜歡的句子,在讀中悟。試著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妙處。
[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說
龍舟 龍燈 九龍壁
神龍口 龍門 九龍坡 民族騰飛龍----中國的象征
長城 長江 京九線 火箭
[作業設計]:
1、想想現在的人們賦予龍什么新的含義。
2、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節后再寫幾句。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圍繞“龍”這個主題分別講述了“龍”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心目中的形象,賦予它深刻的含義:龍象征著騰飛的中華民族,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理解龍的含義并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能通過自讀,和小組合作的形式大體理解文章的內容,較為準確的把握中心思想。
教學設想與目標:
1.掌握生字詞,并靈活運用。
2.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3.通過讀課文,理解“龍”的深刻含義。
4.根據文章內容續編課文。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投影儀。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悟“龍”的象征意義,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新課
(以圖片形式展示賽龍舟、舞龍燈、北海的九龍壁)
同學們你能說出這些圖片的名稱嗎?你發現這些名稱有什么共同點嗎?(學生回答)那么龍在你們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哪?那同學們你們見過龍嗎?關于“龍”大人們是這樣說……
齊讀課題質疑——大人們會說些什么哪?(生回答)就讓我們一起到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不認識的生字小組合作解決。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生字新詞你都認識了嗎?讓我們開火車的形式來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2)齊讀生字新詞。
3.讀了課文稅來說一說關于“龍”大人是怎么說的哪?
4.學生自由回答,評價。
三、細讀品味,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龍”在大人們心中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爺爺怎樣說的?
奶奶怎樣說的?
爸爸怎樣說的?
媽媽怎樣說的?
老師怎樣說的?
…………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過學生美讀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龍”在不同人心目當中的不同形象體會“龍”的深刻含義,教師應該及時評價,小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讀了這篇小文章,你認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齊讀:在美讀中體會作者的強烈民族自豪感,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文章主題自然水到渠成)。
“龍”象征的我們騰飛的中華,那么你再來開動腦筋繼續想一想“龍”還有什么含義哪?(自己續編,然后小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龍”象征的騰飛的中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騰飛的中華龍是怎樣震驚世界的。(播放課件——有關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航天事業,軍事,經濟貿易,教育等事業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中國正在不斷的騰飛,不斷的進步。)
看到中國各項事業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你想說點什么嗎?(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老師指名回答)
(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發生的變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做貢獻的信念)
五、布置作業
1.把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讀給爸爸媽媽聽聽。
2.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段后面繼續寫幾句。
3.談談你作為“龍”的子孫又有那些感想。
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說
爺爺怎樣說的?
奶奶怎樣說的?
爸爸怎樣說的?
媽媽怎樣說的?
老師怎樣說的?
…………
龍——騰飛的中華
教后反思:
以圖片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文章的特點,以形象,直觀,新穎的表格形式概括課文內容。并由此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啟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自由續編課文,給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以直觀的影視資料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中國正如巨龍般騰飛。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6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夠聯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本課詞語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出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感受課文的整體美。
3、激發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出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龍在古代和現代的不同意義的描述,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第一課時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用詩歌的形式,通過爺爺、奶奶之口,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民族的龍文化;又借爸爸、媽媽之言,向我們介紹了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層層遞進,讓人既感到古代龍的神奇,又讓人體味到現代龍的騰飛與發展,讀了給人以自豪與振奮之感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龍不僅是古代中華民族的圖騰,更是我們現代化中國的象征。中國人對龍的喜愛凝聚在無數的神話、建筑、詩歌、地名中,更把中國視為龍的化身。下面,我們就一起聽聽大人們是怎樣評價龍的吧!
二、老師感情朗讀,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老師看到你們剛才聽的非常的投入,你們能將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訴我們嗎?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你能結合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來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嗎?
(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關于龍的神話、建筑、民俗,我國在工業、農業、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三、感悟語言的美。
這是一篇詩歌,聽……(放課文的范讀錄音)
同學們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讀讀這優美的詩篇,請你們打開書,利用手中的字典、結合課后的生字表解決生字新詞,將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教師巡回指導。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錯誤發音,指導個別字的發音。如“攪”(jiao)的讀音。
四、深入學習課文
出示課件,指讀:“長城好像在崇山峻嶺中飛舞,它是民族歷史的見證。它是巨龍留下的身影?”你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長城蜿蜒于崇山之中,形似聚攏;而更深一層的含義是說,長城是世界上偉大的建筑,它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龍的傳人的無窮的智慧和汗水。是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歌頌。)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畫出喜歡的句子,在讀中悟。找找其中的比喻句。
五、小組交流感悟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一、復習上節課所講的內容:
1、爺爺、奶奶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民族的龍文化的?
2、爸爸、媽媽又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了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的?
3、背誦詩歌。
二、綜合練習:
1、多音字:
露:lu (露水) 將jiang (將來)
lou (露面) jiang (大將)
2、近義詞:
真真切切----(清清楚楚)顯露----(顯現)
伸展---- (擴大)
3、反義詞:
真真切切----(模模糊糊)顯露----(隱形)
伸展---- (縮小)
[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說
龍舟 龍燈 九龍壁
神龍口 龍門 九龍坡
長城 長江 京九線 火箭 民族騰飛
龍----中國的象征
[作業設計]:
1、回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與《春潮》進行對比,感受兩篇文章的不同風格。
2、試著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妙處。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并靈活運用。
2.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3.通過讀課文,理解“龍”的深刻含義。
4.根據文章內容續編課文。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投影儀。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悟“龍”的象征意義,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新課
(以圖片形式展示賽龍舟、舞龍燈、北海的九龍壁)
同學們你能說出這些圖片的名稱嗎?你發現這些名稱有什么共同點嗎?(學生回答)那么龍在你們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哪?那同學們你們見過龍嗎?關于“龍”大人們是這樣說……
齊讀課題質疑——大人們會說些什么哪?(生回答)就讓我們一起到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不認識的生字小組合作解決。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生字新詞你都認識了嗎?讓我們開火車的形式來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2)齊讀生字新詞。
3.讀了課文稅來說一說關于“龍”大人是怎么說的哪?
4.學生自由回答,評價。
三、細讀品味,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龍”在大人們心中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爺爺怎樣說的?
奶奶怎樣說的?
爸爸怎樣說的?
媽媽怎樣說的?
老師怎樣說的?
…………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過學生美讀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龍”在不同人心目當中的不同形象體會“龍”的深刻含義,教師應該及時評價,小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讀了這篇小文章,你認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齊讀:在美讀中體會作者的強烈民族自豪感,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文章主題自然水到渠成)。
“龍”象征的我們騰飛的中華,那么你再來開動腦筋繼續想一想“龍”還有什么含義哪?(自己續編,然后小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龍”象征的騰飛的中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騰飛的中華龍是怎樣震驚世界的。(播放課件——有關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航天事業,軍事,經濟貿易,教育等事業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中國正在不斷的騰飛,不斷的進步。)
看到中國各項事業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你想說點什么嗎?(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老師指名回答)
(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發生的變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做貢獻的信念)
五、布置作業
1.把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讀給爸爸媽媽聽聽。
2.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段后面繼續寫幾句。
3.談談你作為“龍”的子孫又有那些感想。
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說
爺爺怎樣說的?
奶奶怎樣說的?
爸爸怎樣說的?
媽媽怎樣說的?
老師怎樣說的?
…………
龍——騰飛的中華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6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夠聯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本課詞語和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出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感受課文
的整體美。
3. 激發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 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出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龍在古代和現代的不同意義的描述,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
言美的熏陶。
第一課時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用詩歌的形式,通過爺爺、奶奶之口,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民族的龍文化;又借爸爸、媽媽之言,向我們介紹了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層層遞進,讓人既感到古代龍的神奇,又讓人體味到現代龍的騰飛與發展,讀了給人以自豪與振奮之感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龍不僅是古代中華民族的圖騰,更是我們現代化中國的象征。中國人對龍的喜愛凝聚在無數的神話、建筑、詩歌、地名中,更把中國視為龍的化身。下面,我們就一起聽聽大人們是怎樣評價龍的吧!
二、情感升華:
1.老師感情朗讀,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老師看到你們剛才聽的非常的投入,你們能將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訴我們嗎?學生可以
暢所欲言,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結合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來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嗎?
(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關于龍的神話、建筑、民俗,我國在工業、農業、科技方面所
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三、感悟語言的美:
這是一篇詩歌,聽……(放課文的范讀錄音)
同學們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讀讀這優美的詩篇,請你們打開書,利用手中的字典、結合課后的生字表解決生字新詞,將課文讀通讀順。
1. 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教師巡回指導。
2.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錯誤發音,指導個別字的發音。如“攪”(jiao)的讀音。
四、深入學習課文:
出示課件,指讀:“長城好像在崇山峻嶺中飛舞,它是民族歷史的見證。它是巨龍留下的身。”你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長城蜿蜒于崇山之中,形似聚攏;而更深一層的含義是說,長城是世界上偉大的建筑,它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龍的傳人的無窮的智慧和汗水。是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歌頌。)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畫出喜歡的句子,在讀中悟。找找其中的比喻句。
五、小組交流感悟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一、復習上節課所講的內容:
1. 爺爺、奶奶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民族的龍文化的?
2. 爸爸、媽媽又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了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的?
3. 背誦詩歌。
二、綜合練習:
1. 多音字:
露:lù (露水) 將jiāng (將來)
lòu (露面) jiàng (大將)
2. 近義詞:
真真切切----(清清楚楚)顯露----(顯現)
伸展---- (擴大)
3. 反義詞:
真真切切----(模模糊糊)顯露----(隱形)
伸展---- (縮小)
[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說
龍舟 龍燈 九龍壁
神龍口 龍門 九龍坡
長城 長江 京九線 火箭 民族騰飛
龍----中國的象征
[作業設計]: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與《春潮》進行對比,感受兩篇文章的不同風格。
2. 試著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妙處。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2.通過讀課文,理解“龍”的深刻含義。
3.根據文章內容續編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悟“龍”的象征意義,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 生活場景正月十五
說說有關龍的知識。
齊讀課題質疑——大人們關于龍會說些什么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哪些大人關于“龍”在文中有說法?分別是怎樣說的呢?
小組合作尋找,讀相關句段,匯報。
三、細讀品味,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龍”在大人們心中是什么樣子的?
2)你對哪個大人的話有濃厚的興趣,著重談一談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讀了這篇小文章,你認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齊讀:在美讀中體會作者的強烈民族自豪感,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文章主題自然水到渠成)。
“龍”象征的我們騰飛的中華,那么你再來開動腦筋繼續想一想“龍”還有什么含義哪?(自己續編,然后小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龍”象征的騰飛的中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騰飛的中華龍是怎樣震驚世界的。(播放課件——有關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航天事業,軍事,經濟貿易,教育等事業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中國正在不斷的騰飛,不斷的進步。)
看到中國各項事業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你想說點什么嗎?
(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發生的變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做貢獻的信念)
五、布置作業
1.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段后面繼續寫幾句。
2.談談你作為“龍”的子孫又有那些感想。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7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充滿激情的散文詩,適合誦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課后問題“現在人們賦予龍什么含義?”自瀆課文,體會到作者對祖國騰飛的贊美之情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接讀、師生對讀等方式,讀出激情,讀出韻味。
另外,課后有一仿寫要求。在指導學生放些時,我分三步走:
1引導學生把握中心——贊美祖國的發展;
2查找祖國近幾年騰飛發展的資料;
3學習作者比喻的寫法,注意韻腳。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反思
反思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覺得值得收入語文教學錦囊的一處處理就是我將圖文結合,指導學童結合圖形語言深入閱讀。
在開篇,我就有意將學童的目光引向插圖-----
小朋友們,果老師在讀這首詩的時候,覺得這首詩就像一幅畫卷,一幅可稱之為百龍圖的畫卷,我聽見了龍的聲音,我看到了龍的身姿。我從視覺的字里行間找到了很多很多龍。我在天上找到了龍,我在地面找到了龍。我南下北上西行東訪,映入我的眼簾的都是龍。你們想不想分享果老師的所見所聞所感呢?那還等什么,快點拿起你們的筆來,把每個自然段中的詩句描繪的“龍”和書中插圖所畫的 “龍”一一對應連線
我的用意旨在消化處理四五自然段。這幾處采用的修辭手法都是比喻。比喻修辭的特征是把什么比做什么。但是龍的身影,龍在轟鳴,龍在飛騰,這些意向都太抽象了吧?所以,我讓學童結合插圖中的圖形語言理解這幾處比喻句----你找到龍的圖畫了嗎?指給大家看一看,再把對應的描寫這龍的詩句讀給大家聽一聽。
在這個環節,學童找到了長城龍,長江三峽大壩龍,京九鐵路龍
西昌衛星基地火箭龍……我又結合“噴涌,呼嘯,直沖云霄”這樣一些詞幫助學童來理解龍的身影,龍在轟鳴,龍在飛騰。有了這兩處緩沖設計,我感覺學童對第四五兩段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接下來一個環節,我留作深化主題。我對全文小朋友說,果老師也想告訴大家龍是什么。這是一個謎語,它賦予了龍新的含義。我說完之后請大家猜一猜,我說的龍是什么?請結合詩句說明為什么說這條巨龍是騰飛的中國
第二個環節,我安排了寫作訓練---
聽,龍的聲音,你們聽到了嗎?它是三峽大壩的轟鳴,它是京九鐵路列車呼嘯而過
看,龍的身影,你們看到了嗎?它是西昌衛星基地火箭騰空而上直沖云霄的身影
龍是什么?它是萬里長城萬里長,它是嫦娥一號衛星,它是神州五號六號飛船,它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段后面再寫幾句。
最后一個環節,我安排了朗誦來升華情感---
小朋友們,你們的續寫非常好,龍在盛世,龍在中國。讓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詩,瀏覽我們的祖國經濟科技騰飛的畫卷吧。
聽說讀寫思都在其中了,我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師很滿意的。
五年級下冊《大人們這樣說》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富有激情的詩。作者用飽滿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祖國騰飛的藍圖。文章以“龍”為喻,把中國比做騰飛的巨龍,向世人講述了新時代人們賦予龍的新含義;龍象征著正在騰飛崛起的偉大祖國。根據本文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理解現在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體會作者對祖國騰飛的贊美之情。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詩的大意。然后提問: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文中寫了哪些人講述的龍的含義?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課文的條理。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進一步理解每一節的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如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先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閱讀,自己去感悟,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如“現在人們賦予龍什么新含義”這個問題,可著重引導學生從第四、五小節中體會。如第五小節中,作者抓住了哪些具體事物作了形象的比喻?從這些形象的比喻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交流中討論中進一步加深對詩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問題的答案。最后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再讀課文,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題得到升華。
另外,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充滿激情的散文詩,適合誦讀。教學中,重視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自讀,同桌互讀,師生互讀等,讀出激情,讀出韻味,加深了學生對本文情感的理解。
課后的仿寫同學們說得不錯,基本都抓住了我們現在國家日益發展的現狀,能夠表達出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8
師:老師聽著你們富有感情的朗讀(朗讀的是課文的第一小節),
多么歡快呀,賽龍舟、九龍壁、黑龍江,這些帶龍的地方真讓人興奮……
(教師朗讀課文第一小節。)
學生聽著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臉上都蕩漾著微笑,專注的眼神充滿了期待,期待著自己也來讀一讀。
師:想來讀一讀嗎?
想!學生迫不及待地喊到,隨即打開課本。
師:好的,在讀之前,老師有個建議,想象奶奶、爺爺、爸爸、媽媽、老師的感覺。
(學生連聲叫好,開始津津有味地朗讀起來,邊讀邊想象,非常投入。讀后,同學們紛紛舉起了手,爭著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師:看著你們自信的笑臉,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讀得不錯。(隨后指名學生朗讀。)
讀后學生舉手,爭著發表意見:
生:你讀得很流利,尤其是“龍能騰云駕霧,呼風喚雨,翻攪起四海云水,威力無邊。” 讀得很有語氣,我要向你學習。
師:奶奶告訴我,這小節,同學們還可以讀得讓人感到更快樂嗎?
能!
師:這么多的同學都想讀,讓我們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
(老師用語言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由這一小節,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融進意境中,融進朗讀中。)
師:同學們,你讀到這兒,發現了什么呢?
生:奶奶告訴我,龍是水里的神。是神話。
師:你讀得真仔細,讓我們自己來學習剩下的小節。
生:自己朗讀。
師:大家說得多好呀!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讀小詩好嗎?
(師生輪讀。)
(播放優美的《歌聲與微笑》,在音樂中學生又一次投入地讀起來,有的輕輕地讀著,邊讀邊想;有的放開嗓子,大聲的朗讀著。師:同學們,你們想象的真豐富,編的多好呀!快讓我們再來讀 讀這一小節。
……
反思:
語文教學中,“讀”非常重要,以讀代講,以讀去感受語言文字的美。于是,我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讓他們愛讀、會讀,從而常讀。同時,老師要給學生提供讀的機會、空間。在反復的讀中,通過學生互評,老師評價,喚發學生的情感。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態度上產生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這節課老師憑借多種形式的讀,充滿詩意的語言,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喚起了學生主動讀書的情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學習、交流合作,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后的成功喜悅。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9
反思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覺得值得收入語文教學錦囊的一處處理就是我將圖文結合,指導學童結合圖形語言深入閱讀。
在開篇,我就有意將學童的目光引向插圖-----
小朋友們,果老師在讀這首詩的時候,覺得這首詩就像一幅畫卷,一幅可稱之為百龍圖的畫卷,我聽見了龍的聲音,我看到了龍的身姿。我從視覺的字里行間找到了很多很多龍。我在天上找到了龍,我在地面找到了龍。我南下北上西行東訪,映入我的眼簾的都是龍。你們想不想分享果老師的所見所聞所感呢?那還等什么,快點拿起你們的筆來,把每個自然段中的詩句描繪的“龍”和書中插圖所畫的“龍”一一對應連線
我的用意旨在消化處理四五自然段。這幾處采用的修辭手法都是比喻。比喻修辭的特征是把什么比做什么。但是龍的身影,龍在轟鳴,龍在飛騰,這些意向都太抽象了吧?所以,我讓學童結合插圖中的圖形語言理解這幾處比喻句----你找到龍的圖畫了嗎?指給大家看一看,再把對應的描寫這龍的詩句讀給大家聽一聽。
在這個環節,學童找到了長城龍,長江三峽大壩龍,京九鐵路龍。
西昌衛星基地火箭龍……我又結合“噴涌,呼嘯,直沖云霄”這樣一些詞幫助學童來理解龍的身影,龍在轟鳴,龍在飛騰。有了這兩處緩沖設計,我感覺學童對第四五兩段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接下來一個環節,我留作深化主題。我對全文小朋友說,果老師也想告訴大家龍是什么。這是一個謎語,它賦予了龍新的含義。我說完之后請大家猜一猜,我說的龍是什么?請結合詩句說明為什么說這條巨龍是騰飛的中國
第二個環節,我安排了寫作訓練---
聽,龍的聲音,你們聽到了嗎?它是三峽大壩的轟鳴,它是京九鐵路列車呼嘯而過
看,龍的身影,你們看到了嗎?它是西昌衛星基地火箭騰空而上直沖云霄的身影龍是什么?它是萬里長城萬里長,它是嫦娥一號衛星,它是神州五號六號飛船,它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段后面再寫幾句。
最后一個環節,我安排了朗誦來升華情感---
小朋友們,你們的續寫非常好,龍在盛世,龍在中國。讓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詩,瀏覽我們的祖國經濟科技騰飛的畫卷吧。
聽說讀寫思都在其中了,我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師很滿意的。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10
《大人們這樣說》一課一練
班級 姓名
一、近義詞: 真真切切----( ) 顯露----( ) 伸展---- ( )
二、反義詞: 真真切切----( ) 顯露----( ) 伸展---- ( )
三、讀課文,回答問題。
1.回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與《春潮》進行對比,感受兩篇文章的不同風格。
2.試著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妙處。
《龍的傳人》課外拓展
關于龍的成語 龍御上賓 龍躍鳳鳴 龍躍鴻矯
龍躍虎踞 龍戰虎爭 龍戰玄黃
龍戰魚駭 龍章鳳彩 龍章鳳函
龍章鳳姿 龍章麟角 龍章秀骨
龍蟄蠖屈 龍爭虎斗 龍爭虎戰
龍睜虎眼 龍姿鳳采 龍游曲沼
龍馳虎驟 龍雛鳳種 龍德在田
龍雕鳳咀 龍斷可登 龍斷之登
龍蹲虎踞 龍多乃旱 龍幡虎纛
龍飛鳳舞 龍飛鳳翔 龍飛鳳翥
龍飛虎跳 龍鳳呈祥 龍肝豹胎
龍肝鳳腦 龍肝鳳髓 龍鬼蛇神
龍翰鳳雛 龍翰鳳翼 龍胡之痛
龍虎風云 龍化虎變 龍荒蠻甸
龍荒朔漠 龍江虎浪 龍精虎猛
龍駒鳳雛 龍舉云興 龍舉云屬
龍樓鳳城 龍樓鳳池 龍樓鳳閣
龍樓鳳闕 龍馬精神 龍眉豹頸
龍眉鳳目 龍門點額 龍鳴獅吼
龍拏虎攫 龍拏虎跳 龍拏虎擲
龍攀鳳附 龍盤鳳舞 龍盤鳳逸
龍盤鳳翥 龍盤虎踞 龍盤虎拏
龍蟠鳳逸 龍蟠鳳翥 龍蟠虎伏
龍蟠虎踞 龍蟠虎繞 龍蟠虬結
龍潛鳳采 龍屈蛇伸 龍去鼎湖
龍跧虎臥 龍蛇飛動 龍蛇飛舞
龍蛇混雜 龍伸蠖屈 龍神馬壯
龍生九種 龍生九子 龍首豕足
龍潭虎窟 龍潭虎穴 龍韜豹略
龍騰豹變 龍騰鳳集 龍騰虎蹴
龍騰虎踞 龍騰虎嘯 龍騰虎躍
龍騰虎躑 龍騰虎擲 龍跳虎伏
龍跳虎臥 龍頭鋸角 龍頭蛇尾
龍威虎震 關于龍的傳說 龍的起源:相傳在七千年左右,帝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紀(甘肅天水)常年活動在中原地區,以木德王建都于宛丘(河南淮陽)。伏羲智勇雙全、力大無比在中原地區征服了許多部落,他集中了當時人們喜愛的幾種動物特征創造了馬的頭、蛇的身、雞的爪待許多動物的綜合體,自稱“龍師”并將龍作為華夏族的族徽——圖騰,為此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伏羲的另一功績在于,他正姓氏,自姓為風,;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網罟,教民漁獵;畫八卦,代替結繩;造琴瑟,功成作樂;定官職,分理海內……從此,我們的先人從荒蠻轉入了早期文明。 百葉龍: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老族長知道后,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著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幾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于是抱起來喂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為惱怒,于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里。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游上岸來向她討奶吃。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著一只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云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云層,含著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自此以后,苕溪兩岸每逢干旱,小龍就會飛來降云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為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制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 龍的精神 遼闊的邊疆孕肓著的母親生我養我的祖國大地萬壽無疆龍的子孫口銜云彩吐脯春的衣裳,裊裊綠煙種植微笑辛勤的勞作和曠野的民歌空曠而蒼茫彩云落下,夕陽抱住山腰村邊的二流子撐起懶腰有點精神巨龍潛水,養精蓄銳挺身而起,云間的微笑結果了淋漓的汗水兩顆晶瑩的跟珠純樸的土地說著萬壽無疆的語言八茺九洲壯烈起一川野火熊熊的精神是火勃勃的生命等待再次遼闊火樣的母親火樣的龍,龍的精神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11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龍”有一篇主體課文——《大人們這樣說》。我引導學生感悟了現在人們賦予龍的新含義,同時學習了作者抓住具體事物作形象比喻的手法,然后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想象:你還能抓住哪些具體事物來做比喻,歌頌咱們偉大祖國的飛速發展呢?讓孩子們結合課文中所提到的“三峽大壩”、 “京九線”、“西場基地”,用自己知道的其他知識,試著在第五段后面再寫幾句。
孩子們經過了一番思考與斟酌之后,紛紛舉起了手。
生1:我從“神六”受到啟發:神州飛船遨游太空,那是龍在探索。
生2、上學期學過一篇文章《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我寫的是:深圳特區高樓幢幢,那是龍在屹立。
生3、我在《品德與社會》上了解了我國電視事業的發展:“東方明珠”高聳入云,那是龍在挺立。
生4、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青藏鐵路的消息,我想了一句:青藏鐵路即將通車,那是龍在延伸。
生5、寒假里我去過東營,還參觀了母親河,我也想了一句:黃河大橋飛架兩岸,那是龍在伸展。
……
看著孩子們“各展才華”,我心里可真高興。同時我又提醒他們:“大家可以把視野放得更廣一些,也可以談一談我國經濟建設以外的事情啊。”
緊接著有的孩子說:“‘團團’、‘圓圓’走向寶島,那是龍的渴望;兩岸同胞盼統一,那是龍的呼喚。”看來“贈臺”的那一對活潑可愛的大熊貓已經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深處。
還有的學生說:“冰雪健兒揚威都靈,那是龍在歡騰;中華健兒笑傲賽場,那是龍在騰飛。
其實孩子們的心中有許許多多的精彩,作為教師來說,最為關鍵的是要有一把開啟孩子智慧之門的鑰匙,用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孩子心靈的火花。給孩子一縷陽光吧,讓他們釋放出自己的燦爛!
《大人們這樣說》教學設計 篇12
一、課題導入,統領全篇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課文,大家知道么?誰來大聲讀出課題?
學生大聲讀
師:他讀得有點平淡。讀課題的時候應該把你要強調的讀出來。誰再來試試?
另一學生再讀課題,大人們三個字語氣加重
師:讀得很好。他強調了大人們這三字。聽他這么讀,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是大人們說而不是小孩子說?
生:都有哪些大人在說?
師:很好,還可以怎樣讀?
學生分別把“這樣”和“說”語氣加重,并提出了大人們說了什么的問題
師:下面我們就來帶著自己的問題來學習這篇《大人們這樣說》(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
(老師把一些容易讀錯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如:蠶蟻、翻攪、噴涌、旭日)
學生們自由讀課文
師:下面老師考一考大家,能把這幾個詞讀對么?
學生先自讀,然后齊讀(老師在講解蠶蟻的蠶時加入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一句)
師:這些詞大家都讀準了,接下來我們分小節來讀課文
(學生分小節開火車讀,但讀得只是準確,沒有詩的韻味。)
師:剛才大家讀得很流利,但是還不夠出色,這樣,老師也想來讀讀,大家聽聽老師讀得如何?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
三、精讀課文,感知意義
師:看大家聽得這么認真,是不是認為老師讀得還不錯啊。相信學完了文章,你也會讀得非常出色。我們一邊學一邊來讀,先說說為什么是大人們這樣說,而不是孩子這樣說啊?
生:因為孩子們在提出問題:龍是什么?
師:誰來讀讀孩子們的疑問?
學生讀第一小節
師:是啊,這個孩子多么善于思考啊。他為什么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啊?
生:因為在他的生活中,有許多龍
師:對,他在生活中,見過——賽龍舟,看過——舞龍燈……(教師引讀)
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讀第一節
師:他在生活中還見過……
學生回答
師:我們還知道皇帝的衣服叫做龍袍,皇帝的椅子叫做龍椅,我還知道……
(老師利用前面學過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回答)
生活中有這么多龍啊,可是——(引讀)龍是什么?誰又見過真真切切的龍,連屬龍的人也說不清。
師:要注意這是一個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學生練習讀,齊讀
師:是呀,孩子不知道答案,于是他去問大人們,他都問誰了
生:他都問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老師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從大人們的回答中你都能了解到什么?(生默讀課文)
師:下面我們一小節一小節來看看,先來看第二小節。齊讀。從奶奶的話里你知道龍是什么?
生:龍是水里生出的神
師:奶奶為什么說龍是水里的神呢?你能不能讀讀詩句,再試著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因為它縮小如蠶蟻,伸展能遮天,有時顯露于云端,有時隱形入深淵。因為龍千變萬化,所以是神。
師:是呀,龍變化萬千,多么神奇呀。你能再讀一讀這一節嗎?
指名讀詩。師隨機指導“縮小”“伸展”,讀出不同的語氣。
生:龍能騰云駕霧、呼風喚雨、翻攪四海云水。這是說龍威力無窮。
師: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龍是威力無邊的嗎?
指導朗讀,突出重點詞語“騰云駕霧”、“呼風喚雨”。個別讀后,男女生合作讀這一小節。
師:通過爺爺的介紹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龍的故鄉在中國,大地上有龍口、龍門、九龍坡。
生:我們都是龍的傳人,華夏民族有龍的精神龍的氣魄。
師:大家知道我們為什么都是龍的傳人么?
生:(聯系《龍的傳人》一課)因為龍象征著中國人對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我們是龍的傳人。
師:想一想,我們華夏民族有著什么精神呢?比如,我們知道上個世紀,中國經歷了八年抗戰。這八年間我們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我們中國民族屈服了么?
生:沒屈服
師: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生:永不屈服的精神。
生:百折不撓的精神。
生:為自由而不斷奮爭的精神。
師:對,這就是我們華夏民族所具有的精神,也就是龍的精神和龍的氣魄。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理解來讀讀這一節
學生齊讀
師:接下來,爸爸的話又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講述了長城和龍。
師: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長城在山海關有一段延伸到了海里,這一段就叫老龍頭,那嘉峪關就是龍尾。詩中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長城,誰能說說?
生:長城就像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中蜿蜒盤旋。
師:誰來把這個比喻句再說一遍。
生:長城就像一條在崇山峻嶺中蜿蜒盤旋的巨龍。
師:爸爸說長城是中國歷史的見證,想想看,長城都見證了中華民族哪些歷史呢?
生:我想,長城應該見證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開始強大起來。
生:長城還見證了漢武帝打敗匈奴,使中國成為世界強國。
師:是呀,長城可能見證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偉大的人物。
生:長城還見證了我國的四大發明,見證了這些發明通過絲綢之路傳向西方。
師: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世界做出的貢獻。長城還歷經了哪些滄桑呢?
生:長城見證了中華民族頑強抵抗外來侵略。戚繼光,戚家軍抗擊倭寇。
生:還有抗日戰爭時期,平型關大捷也是在長城邊上進行的。
師:是呀,長城還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