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音樂下冊《花木蘭》教案(精選2篇)
小學五年級音樂下冊《花木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民樂與管弦樂合奏《花木蘭》《故鄉是北京》,對傳統戲曲有初步了解,啟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2.通過欣賞樂曲《花木蘭》《故鄉是北京》,能夠分辨樂曲結構,感受樂曲音樂形象。
教學重、難點
欣賞樂曲《花木蘭》《故鄉是北京》,感受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看大戲》
教師播放歌曲《看大戲》伴奏,學生進行復習演唱。
師:上節課我們學唱了歌曲《看大戲》,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劇風格的創作歌曲。今天我們首先要欣賞民樂與管弦樂合奏的器樂曲——《花木蘭》。
二、欣賞樂曲《花木蘭》
1.簡介花木蘭。
2.完整聆聽樂曲。
教師播放樂曲《花木蘭》音頻,在聆聽前提出問題:
(1)樂曲分成幾個部分?(三個部分:A B A′。)
(2)樂曲的那幾個部分的情緒分別是怎樣的?(A段昂揚有力、B段抒情優美、A′歡快熱烈。)
聆聽以后,教師請學生談談初步感受。
3.欣賞樂曲《花木蘭》第一部分。
(1)教師出示主題A,教師彈琴,學生輕聲隨琴哼唱(可改用降E調),感受樂曲的戲曲風格。
(2)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表現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音樂情緒昂揚、有力,表現了木蘭決心替父從軍的決心及在戰場英勇殺敵的颯爽英姿„„
(3)學生自選打擊樂器,為主題A伴奏。
(4)再次欣賞樂曲《花木蘭》第一部分。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主題A是由哪件民族樂器與管弦樂隊演奏的?
學生自由回答:由板胡與管弦樂隊演奏。
4.欣賞樂曲《花木蘭》第二部分。
(1)教師出示主題B,教師彈琴,學生輕聲隨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調),感受樂曲的戲曲風格。
(2)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表現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音樂情緒抒情、優美;表現了木蘭及將士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3)學生自選打擊樂器為主題B伴奏。
5.欣賞樂曲《花木蘭》第三部分。
提示學生注意:
(1)這部分音樂與前面哪個部分基本相同?(與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結束部分情緒更為熱烈。)
(2)樂曲第三部分表現了什么?(表現了木蘭與將士們在戰場英勇殺敵,得勝后榮歸故里,家鄉父老熱烈歡迎壯士凱旋的場景。)
6.完整欣賞樂曲《花木蘭》,隨音樂進行展開想象。
三、欣賞《故鄉是北京》
1.歌曲的體裁導入:歌曲的種類很多,有藝術歌曲、群眾歌曲、少兒歌曲„„現在請你聽這首是屬哪一類?
再聽一遍:作品與本課主題的聯系。
設問:為什么主人翁到過許多名城,“靜靜地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樣表達對家鄉的愛
.復聽歌曲:請大家從演唱的形式來品味作品的意境。
設問:歌曲演唱的形式?為什么采用這樣的演唱形式?(獨唱——女高音獨唱;女高音獨唱更顯得親切,在歌曲中有許多拖腔,用獨唱形式能很細膩地表達出來。
小學五年級音樂下冊《花木蘭》教案 篇2
教案一
教學目標:
1、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的10個生字,積累“巾幗”“赫赫戰功”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體會花木蘭的爽朗、善良和孝順父母、熱愛祖國的情懷,并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人物的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花木蘭的故事、郵票、圖片等。
教學思路:
一、詩句引入,簡介背景
1、談話:同學們,花木蘭是個人名,她代父從軍的故事成了千古美談。有一句詩是這么形容她的“馬似龍,電閃雷動,槍和虹,刺破蒼穹;風長嘯,少年英雄;云長歌,萬古留名!”為什么要如此形容她呢?相信學了課文后,一切都明了。
2、學生匯報收集的相關資料
二、初讀劇本,感知內容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1)這篇課文是一個短小的三幕劇本,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劇本,思考:劇本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組內說一說。(花木蘭在外敵大舉進犯邊關,國家正緊急征兵的時候,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邊關沖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并晉升為將軍的故事。)
(2)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練習說話。
花木蘭— 一位( )
三、再讀劇本,走進花木蘭
(一)木蘭從軍
課件出示思考題:
1、花木蘭怎么會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
2、當花木蘭看到緊急征兵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時,她心里會怎么想?
3、指名學生輪讀第一幕,其余學生思考后回答。
4、從這一部分內容中你認為花木蘭是個怎樣的女子?(個性爽朗,性情善良,孝順父母)
(二)從軍中路上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
2、從軍路上,花木蘭與李大哥、劉大哥、張大哥相遇,花木蘭與劉大哥的對話說明了什么?(用具體事實說明“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道理)
3、你能想象她在戰場上是怎樣作戰的嗎?(交流后指名回答)
4、出示《花木蘭》動畫片斷
5、戰場上的花木蘭你覺得可用什么詞語形容她?(英姿颯爽、英勇機智、武藝高強……)
(三)木蘭回鄉
1、男女生賽讀第三幕
2、過渡:戰爭勝利了,花木蘭回到家鄉,重新穿上了心愛的女裝。將士們這才發現朝夕相處、英勇善戰的花將軍原來是個女子。
假如你是她身旁的一位將士,你的心情怎么樣?(吃驚、驚訝、不敢相信……)你會對她說些什么?
3、齊讀戰士甲、乙、丙、丁的話。
4、“忠孝兩全”指什么?什么叫“巾幗不讓須眉”?
5、指導朗讀,齊讀。
四、歸納特點,表演鞏固
1、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花木蘭》是一個三幕劇的劇本,請同學們回顧內容,結合四年級學過的《快樂王子》討論討論,看看劇本有什么特點。
2、指名回答,生生補充。
3、教師歸納劇本特點。(①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②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③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4、學生自由結組,先取其中一幕進行表演。
五、布置作業
1、把《花木蘭》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2、讀一讀《花木辭》
六、板書設計
替父從軍
花木蘭 巾幗英雄
機智英勇
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晝、襪、赫、凱、孝、幗”6個生字,理解“遜色、晝夜、鞋襪、赫赫、凱旋、忠孝、巾幗、從軍、男丁、不期而遇、幸會、張燈結彩、晉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議、須眉”等詞語。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體會花木蘭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的情懷,并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花木蘭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的情懷,并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學習了本單元的四篇課文,認識了四位古今中外的女性,她們的精神和業績,在大家的腦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反映我國古代婦女豪杰的課文,題目是《花木蘭》。
二、介紹背景
我國古代有一個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邊的柔然族、東北邊的庫莫溪、契丹等少數民族逐漸強大起來。他們經常派兵騷擾中原,搶劫財物。北魏朝廷為了對付他們,常常大量征兵,送到邊防去駐防。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三、再次認識劇本
1.這篇文章和我們四年級時學的哪篇文章相似。(《快樂王子》都是劇本)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劇本是舞臺演出的依據和基礎。
2.劇本有什么特點
(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2)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3)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3.從劇本中我們能讀懂什么?
(1)故事內容
(2)重點通過人物特點感受
四、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理解詞語
遜色、巾幗、不期而遇、幸會、張燈結彩、須眉
2.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讀,評價人物
1.默讀課文,想想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的,劃出相應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熱愛祖國)
2.交流
(1)全文有幾個人物?
(2)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點?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小組表演,突出人物特點
七.全班評價
八.課外拓展,讀木蘭詩
一、說教材
課文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以及在這過程中體現出的這位巾幗英雄爽朗、善良以及忠孝兩全的精神。作者借著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功這件事,將其忠孝兩全的精神,展現在了讀者眼前。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定位于下:
【三維目標】:
1、知能目標:通過學習,認識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沖鋒陷陣”、“出生入死”等詞。
2、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讀書,抓住文中的語言對話,領會她的忠孝兩全精神。
3、情感目標:體會花木蘭孝敬父母,熱愛國家的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讀書,抓住文中的語言對話,領會她的忠孝兩全精神,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說學情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已經擁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見解。本課內容表面上淺顯易懂,可學習作者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對話體現人物的精神品質,可能有些吃力。教學中需要引導,以便于在寫作中學習運用。
三、說教法
《課標》總目標的第七條表述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概括為五步:
1、通過播放花木蘭的歌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入新課
2、通過檢查預習,既強化學生的預習習慣,也為學習新內容奠定基礎
3、整體感知,抓課文主要內容
4、分角色以及其他朗讀形式,體會人物特點
5、學習運用作者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四、說學法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腦結合的過程,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稱其為“讀”。所以,“讀”并不光表現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有默讀整體感知,也有分角色朗讀;既有文字的欣賞,又有個性化的情感朗讀。通過主體的“閱”,學生才能將文本的語言“翻譯”成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別人的東西裝進自己的“倉庫”。
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課文來找答案,然后再感情朗讀,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注意結合本單元讀寫訓練重點,“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使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質的飛躍,體現了個性化的學習。
五、說程序
(一)、聽《誰說女子不如男》曲目,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聽一聽,想想
你知道曲目中唱得是哪位女英雄嗎?(花木蘭)
2、對,今天咱們一起去了解她的故事吧。
(二)、檢查預習,強化預習習慣,為學習新課掃除障礙
1、與大家分享收集到的關于花木蘭的資料、教師介紹課文背景。
2、認讀生字。
3、理解詞語。
(三)、整體感知,抓課文內容
快速默讀課文,邊體會劇本的特點,邊想想課文里講了花木蘭的什么故事? 1、可將三幕的主要內容連起來說一說。
2、可以從以下詞語中選擇幾個詞語串連起來說一說。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特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評價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指名學生寫字黑板上。
3、你從哪兒看出的?品讀文中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
4、教師小結:課文通過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體現她忠孝兩全的精神。
(五)、學習運用作者寫作的方法:
1、找出課文里哪些地方體現花木蘭孝敬父母?
2、找出課文里哪些地方體現花木蘭熱愛國家?
3、體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領會作者是怎樣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六)、課堂練筆:學習作者采用語言對話表現人物精神。
有兩個話題可供選擇:
1、奇跡課堂書115頁“我的練筆”。
2、看大屏幕。
3、你也可以自定話題。
六、板書設計
女扮男裝 —爽朗善良—————
花 替父從軍 —孝敬父母—————
木 女子如男 —機智善辯—————
蘭 勞苦功高 —熱愛祖國—————
赫赫戰功 —勇于擔當—————
板書設計簡單又清晰,緊扣文本,通過文章中的詞來展示人物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