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精選13篇)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
從前有個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顆紐扣”。“三顆紐扣”住在一個窮得不能再窮得小村子里,農民們根本沒錢叫他做新家具。這樣,“三顆紐扣”木匠只好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給自己做了一間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個人。
(出示:小房子)同學們,你看這是什么?你能描述一個這座房子的樣子嗎?想不想知道關于這個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羅大里就給我們帶來了“三顆紐扣”的房子,讓我們一看吧!
板書課題:“三顆紐扣”的房子
二、初讀童話,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試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生字新詞都會認讀了嗎?誰想大聲讀一讀?(指名讀,,糾正)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童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有什么特點?
4、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
三、以讀感悟,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個童話的?它有哪些故事情節呢?
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2、全班交流這童話的發展順序和故事情節。
教師應知道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語言通順,連貫。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讀了這課文,你認為哪一句話最發人深省,給人啟迪?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4、體會童話的真正寓意:
課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讀了這句話,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些什么?
請你在小組內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這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以演內化,擴展升華。
1、你們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童話中人物的頭飾,讓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嗎?
2、小組合作將這個童話故事改變成課本劇,體會人物的性格,演繹劇情。
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表演課本劇。
4、評議。看到同學們的表演,你有什么啟發?
(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做一個好人,愛這個世界……)
五、課文,啟發想象。
1、這節課,我們從“三顆紐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顆紐扣”那顆善良美麗的心靈,也知道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故事的結尾是國王坐在小木屋,巡視全國,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們。你認為國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后來發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國王做了什么嗎?
2、學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業。
1、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說說你的體會。
2、摘抄本科的優美詞句。
3、編寫“國王與小木屋”的童話故事。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2
內容分析 這是意大利童話故事,記敘了窮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小且可動的房子到外地謀生,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對求助避雨的人,他來者不拒。國王在這小屋里避雨,也受到了教育和啟發,決定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顆關愛別人的心,就能給許多人送去溫暖。
學習目標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4、以讀感悟,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學習重難點: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學習過程一、學習準備 1、認讀本課生字詞語:歡天喜地 接二連三 來者不拒 紐扣 租房子 擱下 膝蓋 仆人 長袍 娶妻 挪開2、詞語理解,接二連三,來者不拒,嘟囔,震動,吩咐 3、讀通課文 二、閱讀探究1、學生看圖,能有書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座房子的樣子。三顆紐扣的房子是這樣的………2、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圍繞房子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試著給課文分段。3、小組討論各自分段的依據。4、交流匯報。5、分段學習。(1)學習第一段:通過自讀我知道了三顆紐扣-------,知道他------- 。用文中句子概括段意,這段主要寫了--------(2)學習第二段:我知道這個夜晚發生-------,但是,三顆紐扣卻------------,同桌討論,這段主要寫了---------,(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段:提示,快速讀第三段,思考:國王來了看到的是什么?他會怎么想,后來又做了什么?(4)有感情地讀最后一段,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是-------(5)指名回6、回歸全文,想為什么僅能容納一人的小房子卻容納了那么多的人?勾畫出表達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是----------------。(1)齊讀中心句,說說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2)讀了課文,你有何感受?(3)發散思維:在你身邊有過內似的人或事嗎,說一說。7、概括全文主要內容。提示:用段意合并發或找出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指名說,課文主要寫了------------------同桌互相說。8、達標測評:(1)、比一比,組詞。紐( ) 租( ) 拒仆 膝擱( )扭( )祖( ) 距 撲 漆 閣( ) (2)、摘抄本科的優美詞句。(3)、編寫“國王與小木屋”的童話故事。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2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4.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二、教學時間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當你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嗎?當別人幫助了你,你的心情怎樣呢?你想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嗎?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相信你一定會為故事的主人公所做的一切感動。
認識生字“紐”,學生說認字方法。
(導課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用與學生生活接近的話題導入新課,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可采用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讀。
(2)檢查學生給課文分段情況。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來理解。小組討論解決。
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小結: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寫窮木匠拉著自己做的小房子在青翠的大草地上過夜。
第二部分:寫整晚上有人求助到小房子避雨,窮木匠來者不拒。
第三部分:寫天亮后,國王受到啟發,并幫助了這群貧困的人。
第四部分:寫窮木匠又做了一間跟先前一模一樣的小房子。
3.找出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用線劃出來。
(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可以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理清課文思路。)
(三)學生練習寫生字
1.重點指導“擱、膝、袍、娶”的寫法。
2.小組合作學習“紐、租、鋸、錘、拒、仆、挪”。
3.展示優秀作業。
(四)布置作業
練習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找四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
2.指讀生字、詞語。
(二)品讀課文,以讀代品,培養學生的品讀能力
1.最感動你的句子或者段落是什么?把你找的句子或者段落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交流第二部分內容。學生讀第二部分課文,說一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動?通過讀、說,抓住重點句子:窮木匠每放進一個人時就會說的那句話――“待得下一個人,就待得下兩個人。”“待得下兩個人,就待得下三個人。”――體會窮木匠那顆善良的心靈。
(2)交流第三部分內容。學生讀第三部分課文,說一說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出示句子:“看來問題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體會窮木匠的做法給國王帶來的啟發,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啟示。
3.把你找出的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教師小結:(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讓學生選擇最感動自己的段落朗讀,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符合長課文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
4.學生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自主朗讀。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邊表演邊讀。
(2)展示小組讀課文的情況。
(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讀課文,可以讓他們互相幫助,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編演課文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1.小組合作編演課文劇,注意分配好角色,把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好。
2.學生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認真看,要做一個公正的評委。
3.請表演的同學談體會。
(1)演三顆紐扣木匠的同學能體會到當時窮木匠是怎樣的心情?
(2)其他受到幫助的人心情怎樣?
(3)國王是怎樣想的呢?
(4)評委評價他們的表演情況。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找一組同學表演。
(學生對表演課文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完全融入了角色,感覺自己真的就是國王,是那個樂于助人的窮木匠,是那些需要幫助的無家可歸的人。真正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到窮木匠那顆博大、純樸的愛心。)
(四)交流討論,拓展升華
同學們,一個窮木匠自己只有一間小小的房子,可是他卻有一顆善良的樂于助人的心,他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你呢,你應該怎樣向窮木匠學習呢?學生發言。
(五)總結提高,作業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4
一、教材依據:
《“三顆紐扣”的房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大與小中三篇主體課文之一。
二、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三顆紐扣”的房子》選自意大利通話。故事記述了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上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避雨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了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游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這篇童話寓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雖然不是起伏跌宕,但發展層次清晰,重復的情節,重復的語言,刻畫出窮木匠純樸、善良、美好的心靈。把好人的心雖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的解釋了出來。
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大多十歲左右,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事物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能努力探索問題的結果。在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小學四年級以后,他們的書面言語水平逐步得到發展。閱讀能力也由朗讀向默讀發展。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2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4.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意大利童話《“三顆鈕扣”的房子》,注意看老師板書。
師邊板書便說:“紐”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生字,注意看老師寫: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丑”,要寫的左窄右寬,讀作“紐”。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翻書,認真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序號。注意,課文較長,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課文大意,再有重點的讀課文。
生快速默讀
2、認讀生字:
師;生字會讀了嗎?先請同桌兩人互相指著認字表的生字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準。生互相指讀。
師:我們來讀讀大屏幕上的生字
鈕扣出租擱置錘子刨子鋸門檻膝蓋拒絕仆人嘭寡婦喇叭娶親笑瞇瞇
在這節課要學的生字中,有一個字容易寫錯(出示“膝”字),誰來給大家提個醒,說說寫這個字是該注意什么?生說
拿出你的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寫這個字。(師在田字格中范寫“膝”字)
(三)、深入學習,感悟寓意
1、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已經為課文自然段標上了序號,一共多少個自然段?(60個)這篇課文很長,同學們在學習這樣一篇長課文時,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然后再重點閱讀某一部分。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請你快速的看一遍課文,看看“三顆紐扣”的房子到底是一間怎樣的房子?(生略讀課文)
師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一個人、十三個人、全世界的人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讀書的過程了解到的。咦,老師就不明白了,“三顆紐扣”到底給自己做了一個什么樣的房子呀?
請自由朗讀1--4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習第一部分
師:誰來讀讀你劃的語句?
相機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師: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房子?從哪里你感受到了它很小?(生抓住相關的詞句來理解體會)
師:你能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房子真的很小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來讀出感情)
3、學習第二部分
師: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三顆紐扣”的房子很小很小,僅僅擱得下他一個人,可是怎么又裝得下十三個人呢?這十三個人有是些什么人?請你默讀5--33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相關語句。
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需要幫助的人)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三顆紐扣”的房子給他們遮擋了風雨,從這你看出“三顆紐扣”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顆紐扣的房子雖然很小很小,但還是容下了十三個人,看來問題不在于房子的大小,那在于什么呢?小聲讀讀國王與三顆紐扣對話的部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課件出示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結合課文內容來說說?
師生交流
師:你認為一個“好人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
相機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顆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引導學生帶到句子里說說)生填空交流
4、小結
師:是呀,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顆善良的、無私奉獻的、充滿愛的心可以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教師一邊小結一邊完成板書),溫暖每個人的心,愿我們都擁有一顆這樣的心。
板書設計:
“三顆紐扣”的房子
一個人
十三個人
全世界的人
……
七、教后反思:
《“三顆紐扣”的房子》這篇文章長達60個自然段,是四年級教材中篇幅最長的課文。可以說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全套的教材中,這么長課文也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節課上我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生字詞,而且讓學生把課文讀出了感情,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很好的談出了自己的認識,甚至還抓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如下:
1、教學中注重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上盡可能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欲望,通過引導學生讀、議,在合作探究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自主的發展。2、及時評價,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教師恰當地進行評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法寶,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留下了遺憾: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如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教師的對話等等,但對話的中心是學生個人,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特性,這一點我做的不夠。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加深情感體驗方面也有欠缺,課堂的節奏也不夠緊湊,個別環節有些拖沓。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讀感悟,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導入 揭題質疑
1.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么?今天我們就來讀一篇意大利童話:《“三顆鈕扣”的房子》
2.他的房子里待過哪些人呢?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感知 自主學習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課文較長,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課文大意,再有重點的讀課文。
2.認讀生字
鈕扣 出租 擱置 錘子 刨子
鋸 門檻 膝蓋 拒絕 仆人 嘭嘭
寡婦 喇叭 娶親 笑瞇瞇
開火車讀生詞。
三、合作探究 精講點撥
1.默讀課文,自己看看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說說自己的理由。
2.三顆鈕扣都為人們做了些什么事情?
3.它的小木屋為什么能夠容納這么多的人?
4.默讀課文,找出能夠概括課文內容的句子?
5.品讀國王的話,體會“問題不在于小房子,而在于心”。
四、小結
木匠用它博大純樸的愛心容納了自己身邊的人,它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五、作業。
我們能為身邊的人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寫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開火車讀生字,
注意:“檻”“囔”的讀音。
二、表演
請同學把自己組編的故事演一演,想一想,木匠的房子為什么能夠容納下這么多的人?
三、作業
如果你是那位國王,你會為自己的人民做些什么?把你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板書設計:
“三顆紐扣”的房子
小 人多
問題不在于房子小而在于心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6
〖課文分析〗
這篇課文選自意大利童話。故事記敘了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上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避雨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了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游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這篇童話寓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雖然不是起伏跌宕,但發展層次清晰,重復的情節,重復的語言,刻畫出窮木匠純樸、善良、美好的心靈。把好人的心雖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地揭示了出來。
本文篇幅較長,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從第1自然段到“一躺下就睡著了”。寫窮木匠拉著自己做的小房子在青翠的大草地上過夜。第二部分從“一會兒的工夫”到“就給趕出了王宮”。寫整晚上有人求助到小房子避雨,窮木匠來者不拒。第三部分從“天快亮的時候”到“汽車由國王騎馬護送著開進首都”。寫天亮后,國王受到啟發,并幫助了這群貧困的人。第四部分,即最后一自然段。寫窮木匠又做了一間跟先前一模一樣的小房子。課文中有一句概括全文的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發人深醒,給人啟迪。
〖要點提示〗
1.本文篇幅較長,但脈絡清晰,首先要在默讀的基礎上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2.通過默讀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教學建議〗
1.本文可以略講。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2.學習本課以學生默讀自悟為主。找出概括課文意思的句子,可以演代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文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在情景中感悟窮木匠博大、純樸的愛心,激起師生的共鳴,領悟“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的哲理。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7
一、教學設想與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并能靈活運用。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二、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人物頭飾等。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以講童話故事的方法引發激情)
從前有個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顆紐扣”。“三顆紐扣”住在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小村子里,農民們根本沒錢叫他做新家具。這樣,“三顆紐扣”木匠只好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給自己做了一間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個人。
(出示小房子)同學們,你看這是什么?你能給大家描述一下這座房子的樣子嗎?想不想知道關于這個房子的故事呢?(學生發言)
2.意大利的羅大里就給我們帶來了“三顆紐扣”的房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題及課文插圖)
(二)初讀童話,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課文,試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句子就多讀幾遍。(學生讀文、認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查看認字表或字典,也可以問老師和同學,也可以聯系上下文猜一猜。)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生字新詞都會讀了嗎?誰想大聲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有什么特點?
4.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評價。
(三)以讀感悟,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個童話的?它有哪些故事情節呢?
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2.全班交流這篇童話的發展順序和故事情節。
(這篇童話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故事情節是:“三顆紐扣”木匠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到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游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語言通順,連貫。(教師應及時評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一句話最發人深省,給人啟迪?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4.體會童話的真正寓意:
課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讀了這句話,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些什么?
請你在小組內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生: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以演內化,拓展升華
1.你們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老師為你準備了童話中人物的頭飾,讓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嗎?
2.小組合作將這篇童話改編成課本劇,揣摩人物的性格,演繹劇情。
(可以向老師請教,老師應巡視指導幫助學生編排課本劇,課堂上時間有限,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由四個小組合作完成。)
3.學生表演課本劇。(其他學生認真觀看,認真思考)
4.看到同學們的表演,你有什么啟發?(指名回答)
(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應該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做一個好人,愛這個世界……)
(五)課堂小結,啟發想像
1.這節課,我們從“三顆紐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顆紐扣”那顆善良美麗的心靈,也知道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故事的結尾是國王坐上小木屋,巡視全國,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們。你認為國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后來發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像一下國王做了些什么嗎?
2.學生想像,指名回答。
(六)布置作業
1.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說說你的體會。
2.摘抄本課的優美詞句。
3.編寫“國王與小木屋”的童話故事。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8
之一
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 孫鳳霞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談話:
從前有個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顆紐扣”。“三顆紐扣”住在一個窮得不能再窮得小村子里,農民們根本沒錢叫他做新家具。這樣,“三顆紐扣”木匠只好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給自己做了一間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個人。
(出示:小房子)同學們,你看這是什么?你能給大家描述一個這座房子的樣子嗎?想不想知道關于這個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羅大里就給我們帶來了“三顆紐扣”的房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板書課題:“三顆紐扣”的房子
二、初讀童話,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試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生字新詞都會認讀了嗎?誰想大聲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有什么特點?
4、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評價。
三、以讀感悟,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個童話的?它有哪些故事情節呢?
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2、全班交流這篇童話的發展順序和故事情節。
教師應知道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語言通順,連貫。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一句話最發人深省,給人啟迪?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4、體會童話的真正寓意:
課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讀了這句話,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些什么?
請你在小組內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小結: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以演內化,擴展升華。
1、你們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童話中人物的頭飾,讓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嗎?
2、小組合作將這個童話故事改變成課本劇,體會人物的性格,演繹劇情。
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表演課本劇。
4、評議。看到同學們的表演,你有什么啟發?
(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做一個好人,愛這個世界……)
五、總結課文,啟發想象。
1、這節課,我們從“三顆紐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顆紐扣”那顆善良美麗的心靈,也知道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故事的結尾是國王坐在小木屋,巡視全國,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們。你認為國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后來發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國王做了什么嗎?
2、學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業 。
1、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說說你的體會。
2、摘抄本科的優美詞句。
3、編寫“國王與小木屋”的童話故事。
附板書設計 :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9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三顆紐扣”的房子》(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3.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意大利童話故事,記敘了窮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小且可動的房子到外地謀生,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對求助避雨的人,他來者不拒。國王在這小屋里避雨,也受到了教育和啟發,決定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顆關愛別人的心,就能給許多人送去溫暖。
4.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5.教學難點分析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6.教學課時
2課時
7.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當你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嗎?當別人幫助了你,你的心情怎樣呢?你想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嗎?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相信你一定會為故事的主人公所做的一切感動。
認識生字“紐”,學生說認字方法。
(導課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用與學生生活接近的話題導入新課,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可采用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讀。
(2)檢查學生給課文分段情況。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來理解。小組討論解決。
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小結: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寫窮木匠拉著自己做的小房子在青翠的大草地上過夜。
第二部分:寫整晚上有人求助到小房子避雨,窮木匠來者不拒。
第三部分:寫天亮后,國王受到啟發,并幫助了這群貧困的人。
第四部分:寫窮木匠又做了一間跟先前一模一樣的小房子。
4.找出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用線劃出來。
(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可以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理清課文思路。)
(三)學生練習寫生字
1.重點指導“擱、膝、袍、娶”的寫法。
2.小組合作學習“紐、租、鋸、錘、拒、仆、挪”。
3.展示優秀作業。
(四)布置作業
練習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找四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
2.指讀生字、詞語。
(二)品讀課文,以讀代品,培養學生的品讀能力
1.最感動你的句子或者段落是什么?把你找的句子或者段落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交流第二部分內容。學生讀第二部分課文,說一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動?通過讀、說,抓住重點句子:窮木匠每放進一個人時就會說的那句話――“待得下一個人,就待得下兩個人。”“待得下兩個人,就待得下三個人。”――體會窮木匠那顆善良的心靈。
(2)交流第三部分內容。學生讀第三部分課文,說一說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出示句子:“看來問題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體會窮木匠的做法給國王帶來的啟發,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啟示。
3.把你找出的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教師小結:(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讓學生選擇最感動自己的段落朗讀,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符合長課文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
4.學生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自主朗讀。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邊表演邊讀。
(2)展示小組讀課文的情況。
(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讀課文,可以讓他們互相幫助,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編演課文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1.小組合作編演課文劇,注意分配好角色,把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好。
2.學生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認真看,要做一個公正的評委。
3.請表演的同學談體會。
(1)演三顆紐扣木匠的同學能體會到當時窮木匠是怎樣的心情?
(2)其他受到幫助的人心情怎樣?
(3)國王是怎樣想的呢?
(4)評委評價他們的表演情況。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找一組同學表演。
(學生對表演課文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完全融入了角色,感覺自己真的就是國王,是那個樂于助人的窮木匠,是那些需要幫助的無家可歸的人。真正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到窮木匠那顆博大、純樸的愛心。)
(四)交流討論,拓展升華
1.同學們,一個窮木匠自己只有一間小小的房子,可是他卻有一顆善良的樂于助人的心,他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你呢,你應該怎樣向窮木匠學習呢?學生發言。
(五)總結提高,作業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8.課堂練習
練習書寫生字。
9.作業安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課件準備
11.自我問答
《“三顆紐扣”的房子》這篇文章長達60個自然段,是四年級教材中篇幅最長的課文。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指導學生默讀自悟,抓住一些含義深刻的,又與課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采用讀、議、想、比的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如何分析、理解句子,弄懂它的意思。這樣節省時間,又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刻透徹。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10
一、教學設想與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并能靈活運用。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二、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人物頭飾等。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以講童話故事的方法引發激情)
從前有個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顆紐扣”。“三顆紐扣”住在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小村子里,農民們根本沒錢叫他做新家具。這樣,“三顆紐扣”木匠只好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給自己做了一間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個人。
(出示小房子)同學們,你看這是什么?你能給大家描述一下這座房子的樣子嗎?想不想知道關于這個房子的故事呢?(學生發言)
2.意大利的羅大里就給我們帶來了“三顆紐扣”的房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題及課文插圖)
(二)初讀童話,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課文,試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句子就多讀幾遍。(學生讀文、認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查看認字表或字典,也可以問老師和同學,也可以聯系上下文猜一猜。)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生字新詞都會讀了嗎?誰想大聲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有什么特點?
4.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評價。
(三)以讀感悟,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個童話的?它有哪些故事情節呢?
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2.全班交流這篇童話的發展順序和故事情節。
(這篇童話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故事情節是:“三顆紐扣”木匠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到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游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語言通順,連貫。(教師應及時評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一句話最發人深省,給人啟迪?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4.體會童話的真正寓意:
課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讀了這句話,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些什么?
請你在小組內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生: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以演內化,拓展升華
1.你們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老師為你準備了童話中人物的頭飾,讓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嗎?
2.小組合作將這篇童話改編成課本劇,揣摩人物的性格,演繹劇情。
(可以向老師請教,老師應巡視指導幫助學生編排課本劇,課堂上時間有限,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由四個小組合作完成。)
3.學生表演課本劇。(其他學生認真觀看,認真思考)
4.看到同學們的表演,你有什么啟發?(指名回答)
(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應該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做一個好人,愛這個世界……)
(五)課堂小結,啟發想像
1.這節課,我們從“三顆紐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顆紐扣”那顆善良美麗的心靈,也知道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故事的結尾是國王坐上小木屋,巡視全國,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們。你認為國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后來發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像一下國王做了些什么嗎?
2.學生想像,指名回答。
(六)布置作業
1.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說說你的體會。
2.摘抄本課的優美詞句。
3.編寫“國王與小木屋”的童話故事。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
從前有個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顆紐扣”。“三顆紐扣”住在一個窮得不能再窮得小村子里,農民們根本沒錢叫他做新家具。這樣,“三顆紐扣”木匠只好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給自己做了一間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個人。
(出示:小房子)同學們,你看這是什么?你能給大家描述一個這座房子的樣子嗎?想不想知道關于這個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羅大里就給我們帶來了“三顆紐扣”的房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板書課題:“三顆紐扣”的房子
二、初讀童話,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試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生字新詞都會認讀了嗎?誰想大聲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有什么特點?
4、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評價。
三、以讀感悟,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個童話的?它有哪些故事情節呢?
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2、全班交流這篇童話的發展順序和故事情節。
教師應知道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語言通順,連貫。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一句話最發人深省,給人啟迪?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4、體會童話的真正寓意:
課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讀了這句話,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些什么?
請你在小組內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小結: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以演內化,擴展升華。
1、你們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童話中人物的頭飾,讓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嗎?
2、小組合作將這個童話故事改變成課本劇,體會人物的性格,演繹劇情。
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表演課本劇。
4、評議。看到同學們的.表演,你有什么啟發?
(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做一個好人,愛這個世界……)
五、總結課文,啟發想象。
1、這節課,我們從“三顆紐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顆紐扣”那顆善良美麗的心靈,也知道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故事的結尾是國王坐在小木屋,巡視全國,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們。你認為國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后來發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國王做了什么嗎?
2、學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業。
1、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說說你的體會。
2、摘抄本科的優美詞句。
3、編寫“國王與小木屋”的童話故事。
附板書設計: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12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學反思
童話故事是孩子最喜歡的,也是孩子最能接受的。在教學《“三顆紐扣”的房子》,我根據學生的理解特點,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當然我也設計了一些問題把學生步步引入,從而揭示主題:1、至少要建多大的房間才能容得下三個人?2、如果要讓你建一間大房子,把全世界的人都容下,你認為這間房子至少要多大?3、想像一下三顆紐扣的房子最大有多大?4、人的心真的能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嗎?最后讓學生以“愛心”為主題寫一篇童話、故事。這樣從閱讀到習作。反復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不斷提高。 品讀重點 放飛想象(“三顆鈕扣”的房子教學反思)星期四上午第一節,我開了學校第二堂的公開課。我以《“三顆紐扣”的房子》第二課時為教學內容。因為這篇課文的篇幅長,但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學習本課前,我設計兩課時來完成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我首先指導學生默讀自悟了解課文脈絡層次,然后找出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讀一讀,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個句子的。從中領悟文章的中心——“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的哲理。第二課時,先通過回顧,指導學生學習復述課文的方法,再抓住重點片段指導學生采用讀、議、想、比的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如何分析、理解句子,弄懂它的意思。這樣才能節省時間,又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刻透徹并運用到作文。最后讓學生以“《國王和小木屋》”為主題寫一篇童話、故事。這樣從閱讀到習作,反復訓練,促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有效途徑。因此,在執教第二課時,我的教學設計首先突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建議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教學理念。過程設計的環環相扣,每一環節目的明確。如:在第一個環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回顧課文,說出本課的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再讓學生圍繞中心說一說這個童話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小結出示復述課文的金鑰匙(理解課文,有層次,有條理),教給學生的讀書方法。緊接著,我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特點,讓學生在讀中學習,讀中感悟。設計中的“分角色扮演朗讀”活動,“模仿課文中的人物的語言,神態,猜想人物的心理”等環節,能有效的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積極思維,放飛想象,在不斷地碰撞中產生火花,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然而也留下了一些遺憾:1指導學生朗讀時,如能讓學生能夠通過評點再自己體會朗讀方法,這樣學生更能很好地把握朗讀的技巧。2、課前心態沒調整好。因為這節課本應該在下個星期四才開的。由于一位同事因有事,臨時與我調換,今天要上課了,前兩天才得知。教學設計于前天下午才敲定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初步感知課文,找出中心句。而第二課時老覺得找不到感覺,直到晚上十二點多鐘才初步定案。雖然專家們評說一節好的課堂沒有遺憾,那不是叫好課。但如果課前我準備得更充分,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我想會減少很多的遺憾。“教”是為了研討,“思”是為了進步。我想今后要更加努力,更加進步的! 長文短教有方——評《“三顆紐扣”的房子》《“三顆紐扣”的房子》這篇文章長達60個自然段,是四年級教材中篇幅最長的課文。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何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指導學生默讀自悟,抓住一些含義深刻的,又與課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采用讀、議、想、比的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如何分析、理解句子,弄懂它的意思。這樣節省時間,又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刻透徹。其長文短教的效果非常好,具休表現如下: 首先,何老師運用生動形象的板書,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生通過自讀、討論、交流,找出重點詞句,明白了故事講的是木匠三顆紐扣的小房子卻幫助了很多人。 緊接著,老師運用巧妙的提問“為什么三顆紐扣那么小的房子卻能容得下那么多的人呢?”引導學生找出概括文章的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這個句子既是理解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指導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時,老師運用比較句子中的兩個“心”字的不同含義來引導學生逐步領會的。 其次,教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注重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即——對于較長的文章可重點閱讀某一部分。通過這一方法的教授,使學生明白文章的重點內容是在寫“國王”這個人物心里的變化,然而再通過對“國王”的態度的前后變化分析,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達到升華——“三顆紐扣” 的善良、寬容、先人后已……優秀的品質已印在了學生的心中。 最后,教者設計的拓展延伸恰到好處,兩個說話練習題既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實為妙不可言。總的來說,何老師的這節課非常成功,教師教態自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效果甚好。同時,我覺得教者美中不足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動筆做學習筆記的機會較少,如果能指導學生邊讀邊做筆記,那就更好了!
《“三顆紐扣”的房子》教案 篇13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三顆紐扣”的房子》(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3.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意大利童話故事,記敘了窮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小且可動的房子到外地謀生,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對求助避雨的人,他來者不拒。國王在這小屋里避雨,也受到了教育和啟發,決定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顆關愛別人的心,就能給許多人送去溫暖。
4.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5.教學難點分析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6.教學課時
2課時
7.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當你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嗎?當別人幫助了你,你的心情怎樣呢?你想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嗎?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相信你一定會為故事的主人公所做的一切感動。
認識生字“紐”,學生說認字方法。
(導課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用與學生生活接近的話題導入新課,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可采用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讀。
(2)檢查學生給課文分段情況。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來理解。小組討論解決。
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小結: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寫窮木匠拉著自己做的小房子在青翠的大草地上過夜。
第二部分:寫整晚上有人求助到小房子避雨,窮木匠來者不拒。
第三部分:寫天亮后,國王受到啟發,并幫助了這群貧困的人。
第四部分:寫窮木匠又做了一間跟先前一模一樣的小房子。
4.找出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用線劃出來。
(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可以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理清課文思路。)
(三)學生練習寫生字
1.重點指導“擱、膝、袍、娶”的寫法。
2.小組合作學習“紐、租、鋸、錘、拒、仆、挪”。
3.展示優秀作業。
(四)布置作業
練習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找四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
2.指讀生字、詞語。
(二)品讀課文,以讀代品,培養學生的品讀能力
1.最感動你的句子或者段落是什么?把你找的句子或者段落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交流第二部分內容。學生讀第二部分課文,說一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動?通過讀、說,抓住重點句子:窮木匠每放進一個人時就會說的那句話――“待得下一個人,就待得下兩個人。”“待得下兩個人,就待得下三個人。”――體會窮木匠那顆善良的心靈。
(2)交流第三部分內容。學生讀第三部分課文,說一說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出示句子:“看來問題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體會窮木匠的做法給國王帶來的啟發,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啟示。
3.把你找出的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教師小結:(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讓學生選擇最感動自己的段落朗讀,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符合長課文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
4.學生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自主朗讀。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邊表演邊讀。
(2)展示小組讀課文的情況。
(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讀課文,可以讓他們互相幫助,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編演課文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1.小組合作編演課文劇,注意分配好角色,把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好。
2.學生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認真看,要做一個公正的評委。
3.請表演的同學談體會。
(1)演三顆紐扣木匠的同學能體會到當時窮木匠是怎樣的心情?
(2)其他受到幫助的人心情怎樣?
(3)國王是怎樣想的呢?
(4)評委評價他們的表演情況。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找一組同學表演。
(學生對表演課文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完全融入了角色,感覺自己真的就是國王,是那個樂于助人的窮木匠,是那些需要幫助的無家可歸的人。真正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到窮木匠那顆博大、純樸的愛心。)
(四)交流討論,拓展升華
1.同學們,一個窮木匠自己只有一間小小的房子,可是他卻有一顆善良的樂于助人的心,他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你呢,你應該怎樣向窮木匠學習呢?學生發言。
(五)總結提高,作業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8.課堂練習
練習書寫生字。
9.作業安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課件準備
11.自我問答
《“三顆紐扣”的房子》這篇文章長達60個自然段,是四年級教材中篇幅最長的課文。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指導學生默讀自悟,抓住一些含義深刻的,又與課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采用讀、議、想、比的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如何分析、理解句子,弄懂它的意思。這樣節省時間,又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刻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