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短歌行》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短歌行》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0-26

《短歌行》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

  1.    教材:對教材的分析處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漢魏晉五言詩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為以后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教學目標

  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漢魏晉詩三首》(即《迢迢牽牛星》、《短歌行》、《歸園田居》)的思路及基礎知識,這節課打算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養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上一節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

  根據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這節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

  (3)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    教學重點在于: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文化熏陶。讓學生在查找資料、進行綜合、展示表達中學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趣味;讓學生在遷移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了解個性獨特的詩人曹操。

 、    教師指導學生找到資料后要盡量多分析,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后圍繞主題進行綜合,在上課的時候按照什么思路來展示自己的收獲。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2.    教法:

  通過學生擴展探究、展示表達、遷移閱讀和交流提高的活動環節,培養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

 。1)    依據:在學第二單元的時候,已經試過了自己查找資料介紹名人,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這次可以增加難度,要求學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    目的:學習詩歌采用活動課的形式,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3)    選擇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展示

  3.    教學程序:

 。1)    課前探究準備階段  (分好學習小組,6或7人/組,共8組)

  在古典詩歌單元的教學結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動作業:

 、僮赃x或編輯一段樂曲,進行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

  ②查找資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電腦課件,介紹詩人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

  ③    查找關于“曹操”的故事,課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業要求學生在一星期內獨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選形式)

  此環節設計目的:通過探究活動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發揮同學們的個性優勢,擴展課外知識能力的同時,形成獨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    課內展示表達和比較閱讀階段 

  步驟一:教師在音樂聲中導入

 、賹дZ設計:毛澤東在《沁園春.雪》說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詩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都是在中國歷史中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與他們相提并論,這個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聲漸稀,教師點明主題:這是一節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需要同學們的積極思考和參與。(這節展示課的目的和意義)

 、塾蓛晌粚W生主持展開

  步驟二:課內展示(分兩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學生組織完成)

  第一部分:

 、賹W生展示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抽查一到兩個組)

 、诮處熀唵螝w納小結,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誦,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紹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抽查一到兩個組)

 、诮處煔w納小結,對同學們的探究活動過程和作品做啟發性的點評。

  步驟三:比較閱讀

 、俟澾x《三國演義》中能表現曹操鮮明個性的章節(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點評。老師不作統一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诓シ藕喍痰挠嘘P曹操的影視片,加深學生對這個人物的印象。

  ③教師總結,并提出思考題作為作業:曹操的文才在歷史上素有爭議,人們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你對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關的資料后寫成一篇評論的文章。

  三步驟設計的目的: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提供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展示、點評的分析和表達過程中,培養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張揚個性化的語文學習。

  (3)    課后交流提高階段 

  課后交流以針對作品和個人評出以下獎項的活動形式展開:

  ø        最具個性創意獎

  ø        最具配樂完美獎

  ø        最具詩人氣質獎

  ø        最具演講口才獎

  此環節設計目的:為了使課后交流學習提高不流于口頭形式,讓沒能出來展示作品的同學也有機會參與交流學習和提高,他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觀看,爭取更多的選票。教師也可以根據他們評選出來的結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學效果。(教學反饋)

  附 選票(樣式)

  獎項

  最具個性創意獎

  最具配樂完美獎

  最具詩人氣質獎

  最具演講口才獎

  作品(填學號)

  注:需評委簽名確認投票的同學已觀看以上作品才算有效選票!評委簽名: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品味詩中表現出來的求賢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3、培養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方法】誦讀鑒賞,討論分析

  【教學設想】通過誦讀、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闭\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者介紹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實行“唯才是舉”的政策。“挾天子以令諸侯”!巴舛ㄎ涔,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曹操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的樂府詩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其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格調蒼涼悲壯,有很高的藝術性。有《曹操集》。

  三、寫作背景

  赤壁大戰前夕,在曹軍用鐵鎖連舟之后,曹操看著大軍威武的氣勢,以為不日就可掃平四海,統一中原,不禁喜從中來,于是備齊鼓樂,以歌舞壯軍威,飲至半夜,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發了自己立志統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孫劉聯軍大敗赤壁,然而這首不朽的樂府詩卻被廣為傳唱。

  四、文題理解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樂府又有《長歌行》。長歌、短歌是指曲調長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這大概是用于宴會的歌辭。

  五、同學有感情朗誦示范朗誦

  六、整體感知、賞析全篇

 。ㄒ唬┙鈽嬙娋浞止濊b賞

  分解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乃茧y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調(風骨)如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鼻檎{悲涼,慨嘆人生短促和年華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詩洋溢著高昂的情緒,蘊藏著及時努力的思想。而與詩人求賢未得、功業未就有密切關系。

  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俺睢边@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設疑:這里引用的哪些詩句?表達了什么內容?運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確: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扒嗲唷倍湓瓉硎恰对娊•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傳給我音信?)曹操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竭誠待以“嘉賓”之禮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即含蓄的表達方式)。

  分解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設問:這組詩句與前面詩段是怎樣關聯并發展詩意的?

  提示: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種說法: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二種說法:“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為“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才可以摘取呢?”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比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分解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設疑:前四句的內容可作那些解讀?

  前四句是自然環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于曹操與孫權對戰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實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賢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徬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設問:最后四句是怎樣表達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本詩的主題。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

 。ǘ└鶕v分組討論回答問題

  1、詩作表達了什么樣的主旨(主題思想)?

  2、本詩運用了那些藝術表現手法?

  3、詩人如何曲折表達自己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七、小結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賢納士、建功立業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八、作業熟練誦讀領悟主旨

  九、板書設計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3

  一首《短歌行》讓我讀懂了曹操,人生雖然短暫,但是人的思想和事業可以穿越時空,在時間的原野上奔跑。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蕩于胸中的壯志之憂,但是我怎樣才能更好的把這種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呢?于是我決定讓學生通過讀真正的去感受,去領會。

  《短歌行》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并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以至于有了賢才難求之憂。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體會作者的情感上,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抓住“詩眼”,再通過讀找出詩人的三種憂,并讓學生自己試著欣賞三種憂,在學生賞析時,我適當點撥,指導方法,給學生以鼓勵。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讀,有,學生的齊讀,學生的自讀,個別學生的美讀,共5次,讓每次讀都帶有目的性。使學生在反復讀中理解、賞析詩歌,最終背誦全詩。

  在設計中,我注重了學生的參與,使課堂教學更有效,讓學生試著來賞析。為了使學生的欣賞有的放矢,我引導學生找出詩眼“憂”,并圍繞著這幾種憂進行賞析。在賞析中給學生以學法上的指導,如:怎樣找詩眼這類問題。

  《短歌行》這首詩的理解上有兩大難點。一是用了大量的典故。在學生賞析的時候我進行了適當的點撥,使學生知道典故的含義,更準確的把握全詩的情感。二是詩人變化起伏的情感不易把握。在這方面我引導學生分析詩中三種憂的內在關系,這樣對詩人情感的脈搏就可以準確的把握,并理解它的變化。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設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聽音樂)。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么?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

  (課前先發“補充閱讀材料”,板書題目、作者)? 

  一、熟悉詩歌

  1、導入  :

  導語 :(指黑板)這個人大家認識嗎?我們在初中的課文《青梅煮灑論英雄》中曾和他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頻頻見面了!抖谈栊小反蠹衣犨^嗎?在《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中,就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場面,唱的就是這首《短歌行》;同學們誰會唱這首歌嗎?――我會,我給唱唱看好嗎?

  自唱《短歌行》。

 。ㄟ^渡語:遇到古詩文,我們怎樣進行學習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來再說)

  2、要求學生用5分鐘的時間來背誦全詩,之后齊聲背誦。

  (過渡語:……接著再來解決古詩文中的疑難問題)

  3、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4、叫2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缺點。

  二、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

 。ㄟ^渡語:……之后,我們再來領悟古詩文的思想感情)

  1、  討論分析“名句”。

  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ò鍟呵筚t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結合板書,提問: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ò鍟河⑿壑犊瑁

  三、誦讀體會:

  (過渡語:……最后,還是要歸結到誦讀上來,通過誦讀進行鞏固。――誦讀是學習古詩文的根本大法)

  1、叫2個學生個讀(配樂),分別叫他們說說為什么這么處理,再簡評;再齊聲誦讀。

  2、聽歌曲《短歌行》。

  板書: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上課的準備內容:

  誦讀的背景音樂、《短歌行》歌曲、電腦和音箱。

  教學補充閱讀材料。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5

  由于古今有著千百年的時空距離,古代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均與現代漢語存在著明顯差異;再加上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況缺乏了解,對文章中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這些都會使我們的學生感到閱讀文言文要比閱讀現代文難一些,甚至因畏難望而卻步。

  而傳統的古詩文教學又強調“字字落實,句句清楚”,再加上我們語文老師“保姆式”的教學思想——生怕學生讀不懂,采用“字字講解,句句對譯”的教法,一篇血肉豐滿的文章就這樣被“肢解”成一堆“古漢語知識材料”,我們的學生則深陷字、詞、句的泥沼中,以致“生氣全無”,更談不上去思考、去感悟了。

  新課標要求我們從傳統的字詁句訓的束縛中解脫,尋找一種全新的互動式教與學的模式。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師生互動起來,學生必須要有興趣。因為,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有了學習的內驅力,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每位語文老師都應該去思考,如何改變學生學習古詩文畏難、無奈、倦怠的情緒,并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剛剛跨出大學校園,走上三尺講臺,我上了從教生涯中的第一堂公開課——《短歌行》。具體到我的這一節課,也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現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教。

  這一單元是高中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第一個階段,雖然之前已經學過《詩經》、《離騷》、《孔雀東,不知道一首詩應從哪里入手去鑒賞,也就是詩歌鑒賞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訓練和提高。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讓學生從課文學習中掌握一定的詩歌鑒賞方法,為學生以后鑒賞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鑒賞能力的培養上,使學生形成初步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這是一個整體的考慮。

  那么詩歌鑒賞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a題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從作者入手,知人論世;也還可以從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點,揣摩詩歌情感……到底哪種方法結合本課更好呢?

  我認真的鉆研文本,參閱大量資料,梳理思路,在反復誦讀中我發現其實本詩抓住“憂”這個關鍵字,就可以理出一個思路: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憂之根源──歸心解憂。于是我想到抓住關鍵詞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通過點撥法,設置問題,當然問題的設置要由淺入深,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完成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也體現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掌握這種詩歌鑒賞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于是這節課在學生基本鑒賞能力的培養上,希望能達到這個目標。這是一個思路。

  另一方面,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題,尤其對于古詩更是這樣。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反復誦讀中不斷充實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因此應加強吟誦,在反復吟詠中體會詩中感情,讓學生吸取詩歌的積極的精神營養,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課堂上在這一塊的處理上,我顯得有些倉促,因為要顧及到后面詩歌鑒賞方法和能力的培養,所以花的時間不夠充分。這也顯示出在課堂教學的節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以后需要注意。

  開頭導入部分使用多媒體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能讓學生盡快地走入我為本篇課文創設的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為詩歌鑒賞作好情感鋪墊。

  結尾部分的個別學生背誦詩歌和全班同學試背詩歌是對本節課學生是否掌握詩歌朗誦、理解能力的檢測,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詩文,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能力。

  由于這次的課準備的很倉促,從構思到完成只用了五天時間,再加上自己作公開課還是第一次,所以經驗寥寥。但通過這次說課、上課,尤其聽評課,受益匪淺。上公開課可以讓人得到很大的鍛煉和提高,讓我更加知道了應該努力的方向,只有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快的成長起來。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6

  時間:2004年9月22日星期三  班級:鹽外高二、三班  記錄:鐵皮鼓  整理:摩西

  教學過程 :

  師:上一個星期,一個同學跟我說過,她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要給我欣賞,我看了,我覺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確不錯,至少作者的閱讀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學習。

  生:(他是我哥哥),

  師:噢,你告訴他我很佩服他。他這篇文章,本來她讀,他身體不適,我就代勞了

  教師讀學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

  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靈感,想到了酒。

  第一個闖進腦海的是“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那個當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嘆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蘇軾酷愛飲酒,他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非凡的氣概!是酒贈與他的嗎?“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是默默地與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歐陽修真的醉了嗎?如果他沒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哦,他好象已經醉醒。那江頭的屈原一定醉了,徹徹底底的!氨娙私詽岫要毲澹娙私宰矶要毿!蔽液孟笥皱e了,屈原說他沒醉,恩……哦!酒醉的人總說自己沒醉……

  讓我仔細想想,一定有人醉過……

  有了!辛棄疾醉過!“醉里挑燈看劍”,對!是他!他“夢回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哦……還有那位“獨上蘭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應該責怪酒吧?曹操說:“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李白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笨磥砭撇皇浅畹膲簟

  慢慢咀嚼,細細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說酒可以化作“相思淚”,為何?因為“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古人好象總醉在酒里,醉在夢里,醉在愁里……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磥碜砝锏娜撕苋菀仔褋恚钅兀俊肮艁硎ベt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的話道出了真理,就讓咱們“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會須一飲三百杯”吧!

  望著祖國大好山河容易醉,望著英雄當年“雄姿英發”容易醉,望著曹雪芹勾勒的兒女情長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話:“酒逢知己飲!”就讓我們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緒隨意自然地來到那座小城----------布達佩思東北一百多公里的埃蓋爾。在這塊大地下藏著許多美酒,幾百年……冷冷的靜靜地醉臥在地下,余秋雨說那是秘藏的醉意,連裴多菲和納吉的熱血都沒能改變它的恒溫,連兩次大戰都沒能干擾它的美夢,埃蓋爾醉得是何等的固執和執拗!

  那些所謂陰暗中的心虛,曲折中的膽怯,陳舊中的慌亂將被趕走,即將消失滅亡,應留下的該是那位“酒尚溫時斬華雄”的關云長吧?該是那位在天姥山吟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太白吧?該是那位握劍長歌、醉臥沙場的辛棄疾、陸游吧?

  我也被深深地灌醉了,醉臥在酒的酣夢里………………

  師:感謝曹薇的哥哥的文章!我想他的妹妹以后也會很厲害。其實這篇文章很敏感地把握住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酒。他揭示了在不同人心目中酒的不同作用。咱們接觸過的酒的文字不少,我們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學過的詩文里?可以互相討論。

  生:一壺濁酒喜相逢

  師:唱一下?(笑)。

  板書:酒是喜(笑)

  師:還有?

  同學二:紅酥手,黃藤酒

  這里陸游與妻子被母親分開,他的感情是什么樣的?

  生:無奈,憤恨

  教師板書

  同學三:濁酒一杯家萬里表達的是思鄉

  教師板書

  同學四: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可以解憂

  師:他也說過“憂從中來”,李白說,舉杯澆愁愁更愁,看來用酒來解愁和火來滅火一樣。同樣也是李白――

  學生四:舉杯 明月,對影成三人

  師:此時明明只有作者一個,他卻說是“三人”之眾。這正是表達了作者此時心情的孤單。剛才的文章里說“醉了的人經常說自己沒醉”,咱們也可以說“孤獨的人往往說自己不孤單。”

  師:還有沒有?

  學生五:琵琶美酒夜光杯――表達的是豪情壯志,豪邁。

  師:大家說得很好!

  可以這樣說,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認為,酒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很多東西來源于酒,歸根于酒,當你舉杯的時候你會想起家鄉,父母,事業,家庭,歡樂,悲傷…………

  而古今無數的文人更用酒寫出了無數美麗的詩篇,比如今天學的《短歌行》

  我一直覺得這首詩的名字不好,因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對酒當歌。喝酒的時候總喜歡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樣的歌?大家齊讀,開始!

  學生齊讀。

  師:可能都沒有預習吧。譬如的譬讀錯了。如果曹操泉下有知,恐怕也會被氣死。(眾笑)。我來給大家演示一下。

  教師朗讀。

  再來讀一遍。學生再讀。

  師:好多了,后面還會繼續練習。

  這首詩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對酒當歌,應該唱歌,忽然就變了,人生幾何,人生短暫,就像朝露。但我們說過,酒代表各種感情,這首詩是從什么開始的?

  生:憂

  師:憂什么?

  生:人生之短。

  師:而且短得就像――

  生:朝露。

  師:而在提起酒杯的時候,照理應該高興,可其實很憂,用什么來解憂,能不能解憂?

  生:不能。

  師: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明明憂從中來,還要用酒來解憂。那么這種憂,人生之短,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比如棄疾:在夢中了卻君王天下事之后卻突然降回無情的現實————可憐白發生。

  師:再如蘇軾?

  生: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師:這里,作者也是覺得人生很短,覺得人生不夠用。那干什么時候不夠。

  生:做大事。

  師:曹操用不著我給大家來介紹,作為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中國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其做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

  那么他覺得現在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事?

  生:招納賢才。

  師:那么從哪兒開始轉入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作品的風格突然在這兒轉向了。大家剛才聽我朗讀,注意到我這里語氣的變化沒有?

  生:注意到了。

  師:為什么呢?大家可以參照注釋,這首詩原來是情詩,作者把情詩化用過來,用男女之情表示求賢若渴。

  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作者由慷慨激昂轉入柔情蜜意。

  大家把這幾句讀一下。

 。▽W生朗讀)

  師:我再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后面的迅速閱讀一下。我請同學為我們解說一下后面八句?梢詤⒄兆⑨。

  有沒有同學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下這八句詩?

  有沒有?很簡單的?

  同學五:(學生實際上是在進行口譯——鐵皮注)。

  師:他用自己的話給我們描述了一下。

  下面幾句話有些奇怪:明明如月,何時可掇,這么個老頭,居然要去捉月。

  生:他喝醉了。

  師:的確,一個正常人不會如此。但是,喝醉了能寫出這么工整的詩嗎?他說要摘月亮實際上是比喻。人才就象那天上的月亮,我什么時候才能把你摘入我的胸懷?

  大家再注意這一句:月明星稀,――星星稀少,你們認為這里的月明星稀是不是僅僅是景物描寫?

  生:不是,是說賢才很少。

  師:這種觀點我比較贊成,但是這僅僅是參考,在文中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

  師: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枝頭?

  生:沒有賢主。

  師:回答得很好!所以說最后作者發出了一個召喚: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舉周公的例子作結,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在五班有同學說是一種霸氣。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好,再讀一遍,開始!

  (學生齊讀)

  好。其實大家已經明確了,這首詩是一首招納賢才的詩。假如說,現在你是一個人才,某個公司老總,就假如說是曹操吧,曹操是怎樣勸說,或者說希望人才歸自己的,用哪些方式?

  同學一:提供有利條件。

  師:哪些條件?

  生:高薪,高職位

  師:也就是說待遇。

  板書“待遇”

  生:好的工作環境。

  師:還有?

  生:尊重。

  教師板書“尊重”

  師:還有沒有?

  生:賢才與賢主

  師:對,這樣可以達到更大的目的,實現他的愿望。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在聊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幾年以后,十幾年以后,哪個同學成為了一個團隊的領導,應該注意怎么樣才能吸納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

  當然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你說曹操,對關羽也不錯了,有事業有感情有待遇,可是關羽還是走了。

  因為,對人來說,感情是很重要的。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現的是一種求賢若渴的心境。但是我們發現,這首詩起句很有意思。對酒當歌,給人感覺應該是慷慨激昂,但接著就說人生幾何。大家剛才說了,這首詩其實是從憂愁寫起的,什么憂愁呢?

  生:人生苦短。

  師:對,作者開篇之后便感嘆人生幾何,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無法避免的是死亡。我一直以為,中國缺少死的教育,但是,面對死亡,每一個人的想法與感情都不一樣。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死亡迫在眉睫, 而有些人覺得死在眼前,朝聞道,夕死可矣。有些人則覺得塵歸塵,土歸土。不同人對待死亡的作法是不一樣的,那么曹操,他對待死亡,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業未就。陸游在死之前,放心不下的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òl下文章)

  這篇文章是五六年前我寫的,今天早晨在上課之前我突然想到,我們也許可以從曹操的短歌行和這篇文章中,獲得一些關于生命的啟示。我給大家讀一下這篇文章。

 。ㄗx自己的文章。玩深沉啊,嘻嘻!——鐵皮注)

  教師朗讀自己的文章〈等死〉

  等死

  很久以前,看過一篇散文,文章里說: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排入了一個漫長的隊列中,隊列很長,人很多,所以移動得很緩慢,隊列的那一頭,是死亡。隊列太長,移動得太慢,為了消磨時間,男人們開始抽煙,互相聊天;女人織起了毛衣,扯起了家常瑣事,隊列緩慢地,但卻是一刻不停地移動著,隊列的終點,是死亡。

  已記不清第一次看見這篇文章時的感覺了。只記得很久以后,腦中縈繞的都是兩個字:“等死”。死顯然不是人生的目的,但從時間的推移上說,卻是人生絕對的終點。雖然有人說后代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但是能象司馬遷那樣繼承祖業勤奮修史以至標榜千秋的人其實并不多,這牽涉到太多的教育問題,萬事都不一定能盡如人意,當自己告別這世界時,自己的學識,情感,內涵以及自己未能完成的事都不得不無奈地同自己的軀體一起同這世界告別,去體會一種真正的終點的來臨。

  隊列很漫長,但仍在不停地前進,終點是死亡。終點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當它一旦來臨時,我們除了嗟嘆時間的無情之外別無選擇,就象一首曾經紅遍大學校園的歌中所唱的一樣:“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個奔東西!彼劳龌蜻h或近卻毫無例外地擺在我們的面前,也許有的人會悲嘆人生如夢,有的人會覺得世事無常,還有的人會看破紅塵,及時行樂,也有的人,會因死亡就在眼前而認識到人生的短促,于是抓住現在,干好自己應該干好的事。

  曾經看過一則資料,說有一老外,在十多歲時就將自己一生中應該干的事列了一張表,內容從娶妻生子到攀登珠穆郎瑪峰,漂流尼羅河,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共有一百多項。從這張表定下來之后,他就按照表中所列的去完成沒一件事。應該說,這是一個擁有完整,健全的生命感的人,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死亡,并且以死亡來激勵自己,從整個生命的角度來認真看待每一天。一個人擁有生命并不容易,而擁有整體意義上的生命就更不易。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等待死亡,但用什么方法等待,擁有完整人格的人和一般的人的區別無疑是巨大的。

  明朝有一位叫景清的御史大夫曾向一位朋友求借秘本而不得,后來,景清答應明晨即還才得以如愿。誰知一夜之后,景清竟矢口否認借書之事,結果引起爭執并對簿公堂。公堂上,景清因能背誦全書而被認為是書的主人,而他的朋友因不知一詞反被斥退。勝訴后,景清將書歸還原主,原來他只是想借此奉勸朋友應抓緊時間利用書籍,不能藏書而不讀。這與隨園主人的“書非借不能讀也”倒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我又想,景清的那位朋友將不久于人世,這時他面對自己滿屋未翻過一頁的藏書,面對自己很多未實現的夙愿,會作何感想?

  隊列很漫長,但卻在一刻不停地前進,終點是死亡,對我們說來好象是遙不可及的死亡。很多人年輕時后悔自己少年時蹉跎了歲月;中年時嗟嘆自己青年時虛耗了光陰;老年時回首自己一生幾乎無法圈點,將別人世時更是遺憾有太多的夙愿未償。因為他們都忘了,自己從出生那一天就在等待死亡,等待那場無法逆轉的謝幕。人生有太多的明天,有太多的假設,但卻沒想到有那么一天,沒有明天,沒有假設,有的只是對自己生命和靈魂的反省;浇坛S米詈蟮膶徟衼砭∈廊耍鼌s用死亡來警省我們每一個人:也許那最后的號角還很遙遠,但他卻在不可阻擋地逼近:沒有明天的日子,會來臨的。

  面對自己未讀完的藏書,面對自己未完成的夙愿,面對自己未兌現的諾言,死亡在逼近,但在我們等待死亡的時間里,我們還來得及坐下來讀完我們沒讀完的書,學完應該學完的功課;我們還來得及干好應該干好的工作;在死亡來臨之前,我們還來得及洗完堆了幾天的衣服,在天晴時買一束鮮花,在勞累的妻子耳邊說句體貼的話;我們還來得及給遠方的父母寫封信,告訴年幼的孩子你愛他(她);我們還來得及給受到無辜傷害的人一點同情,讓要好的朋友分享一份快樂,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面對死亡,因為我們還有一點時間。但時間也在慢慢地減少,因為我們一直就排在一個隊列中,隊列移動得很緩慢,但卻在一直不停地移動,隊列的終點,是死亡。

  教師讀完,學生掌聲。

  師:其實,說到死,中國人總是比較忌諱。實際上,忌諱可以理解,避諱就沒有必要。大家是否想到一個問題。這些詩篇的作者很早就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為我們留下了這么寶貴豐富的遺產,但是為中國歷史下了篇章,他們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

  我曾經說過――

  做人要“胸無大志”,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別再去想太遠的事情,不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當你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告訴自己,我要過好這一天,晚上臨睡的時候告訴自己,今天我過得很好。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總覺得時間還很多,但有些人就覺得,死亡就在眼前,生命應該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動去做事情,包括去親近,享受生活。這樣,至少咱們會少點遺憾。(鈴響)

  好了,今天的課就到這兒,下課。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7

  《短歌行》是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名篇之一,其成功的教法很多,但總的說來,大體上都是按照朗讀、講解、分析等教法來授課,而我希望能在這些教法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下面,我對《短歌行》的教學作以下反思:

  一、激起心靈共鳴,走入歷史情境

  課堂上,我特別注重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迅速地走入我精心營造的歷史氛圍中,感受曹操復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對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嘆,他的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他的.想要建功立業的大志以及他的欲統一天下的政治抱負。

  課前三分鐘,我為學生們播放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曹操歌詠《短歌行》的片段,伴著強大震撼力的音樂,蒼涼、悲壯的歌聲使曹操跨越了歷史長河,仿佛走到了學生們的身邊,整個課堂的氣氛肅穆而悲壯。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似乎若有所思的樣子,有的同學還在小聲地跟著哼唱,我感覺到學生們已經慢慢地走入了三國,走入了那個群雄逐鹿、諸侯激戰的時代,走入了那個“亂世出英雄”的動 亂歲月,也走近了我們這節課的主人公——曹操。

  曹操的思想情感細膩、深沉且復雜,簡要的分析之后,我又為學生們播放了《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朗誦者把曹操內心深處復雜、豐富的情感以及全詩感傷、蒼涼的基調表現得淋漓盡致。

  整個堂課成功地將學生引入了特定的歷史情境和氛圍當中,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反復誦讀,環環相扣

  古文重在累積,而的方法便是熟讀以及背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貫穿整堂課的一個教學環節就是朗誦(朗讀和背誦)。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把握詩歌的意境,以達到牢記和背誦的目的。通過教師朗誦和學生誦讀,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由點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學生從學習到接受,到領悟,再到吸收,循序漸進地掌握了這首詩。

  課后在和一些老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回想起課堂上每一個細節,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細節一:“行”是一種古代特殊的詩歌體裁,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我講到:“《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和曹丕《燕歌行》的詩句中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

  細節二:在指導學生如何朗誦時,我為大家朗誦了《短歌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為整堂課營造了很好的氛圍。

  三、調動知識儲備,挖掘文本內容

  語文課雖然很注重課堂上形式的創新,講究新穎的教學方式,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語文,所以,我把我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文本的挖掘上。我希望能通過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地開掘,讓學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內容的同時,學會用探究的思維去學習語文。

  在對《短歌行》層次的劃分上,我把全詩四句作為一個層次,注重分析各個層次之間的層遞關系;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解析時,我幫助學生理順全詩的線索,這首詩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以憂和思貫穿其中,暗線則是詩人對人才的層層遞進的暗示與召喚。尤其是對憂和思分開進行分析,使全詩具有了一唱三嘆,反復吟誦的效果。

  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關鍵是觀察他們是否懂得學以致用,能不能觸類旁通。這是一種技能,教師在教學時就必須自覺引導之。我認為限度地對文本進行開掘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而在此基礎上給予相關的擴展,就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能有所取,有所得。

  四、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在教學中,我一直相信,只要心中時時刻刻都裝著學生,你就會有無窮的智慧。整堂課中,我的設計思路是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完成,教師做適當的點評與指導,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鍛煉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后對自己的教案、教學設計思路及實際教學進行全面反思,才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活動,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我想,教學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通過此次授課,自己在對課的設計和思考中成長。同時也發現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人說得好“上得的課永遠是下一課”,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文新學院···級··班的···,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短歌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教學思路及其依據。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學開創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漢魏詩歌的杰出代表。這是一首曹樂府詩歌,全詩運用比興、典故等藝術手法,抒情與言志相結合,表現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抖谈栊小肥侨私贪娓咧姓Z文新課標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一首,本單元要求學生學會欣賞詩歌意象,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語言精煉、情感真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應以點撥為主,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漢魏詩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忽視對詩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對重點知識的講解。

  2、說學生情況

  中國古典詩歌對于學生并不陌生,從小學到初中都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許多著名作品學生都能吟誦,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詩歌學習基礎。但是,漢魏詩歌時代久遠,語言精煉,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時不僅要熟讀、背誦,還要了解詩歌特點,領悟詩人抒發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課標就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的功能!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大意、掌握詩歌意象、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培養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目標:學習曹操積極進取、重視人才的精神風貌。

  [依據]:單元要求:品味詩歌的語言,理解意象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情感,初步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在閱讀鑒賞古典詩歌中,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現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育者,養成人性之事業也。”——蔡元培

 。壅f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三、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

  [依據]:新課標“詩歌教學應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詩歌的語言美!保ㄖ挥屑由顚υ姼枰庀蟮慕庾x才能更好的領悟作者的情感,只有加強對詩歌藝術手法的學習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語言美。)

  四、 說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探討法:把握重點,抓住關鍵詩句互動探討。

  [依據]《新課標》要求:詩歌教學要以朗讀指導為基礎,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境界。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主導,學生積極參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熟讀涵詠,乘著歌聲的翅膀遠觴,超越時空,于千載之下和詩人達成心靈的默契,方乃培養讀詩鑒詩的正確途徑。)

  “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葉圣陶

  五、 說教學過程

  1、教學思路:

  1)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2)品讀詩歌,領會感情;

  3)欣賞意象,體會語言;

  4)結合小結,拓展訓練。

  2、導入:話題討論——中國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觀”。

 。ㄍㄟ^對古代帝王“人才觀”的討論引出魏武帝曹操的對人才的重視,導入課文。)

  [依據]《新課標》要求:“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興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薄鹗拷逃移喗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薄袪査固

  3、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著朗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全詩的感情基調——“憂”。

  2)在初步感知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后,帶著“憂”的情感再齊讀課文。

  4、課文賞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脈絡,理解詩歌大意。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在憂什么?)以“憂”為線索,理清詩歌大意。作者通過對“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就”三種憂愁的抒發,表達了渴望人才,一統天下的愿望。

  2)解讀詩歌意象。

  (主導問題: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哪些意象?)以詩歌中的重點意象:酒、朝露、鹿、明月、烏鵲等進行解讀,領會其營造的詩歌意境:為人才,為天下的大一統而憂愁幽思。(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概括分析詩歌藝術手法。

  (主導問題:通讀全詩,可以看出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對詩歌中運用的藝術手法進行概括總結:比興、典故、抒情與言志結合。

  [說明]:通過主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依據]新課標“鑒賞古典詩歌,要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的語言藝術魅力!保h魏詩歌,時代久遠,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賞析詩歌之前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住作者感情脈絡理清詩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讀和詩歌藝術手法的探討是學習這首詩歌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應分別予以講解。)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孔子

  七、說課文小結

  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憂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統天下的宏圖大志。

  八、說拓展訓練

  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度的關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觀。

  [依據]:新課標“語文學習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應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九、說課后作業

  寫一篇短文談談《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對你的啟示。

  [依據]:新課標“通過學習必修課程,應具有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斷提高探究能力。”

  十、說板書設計

  以作者的情感“憂”為線索概括出“憂”的內容,最后總結出詩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統天下。

  [依據]:新課標“板書圖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簡潔、醒目的板書、圖標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的特點,引導學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能夠揭示中心,突出重點,理清思路,啟發思考。”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內容分析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的詩歌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主要是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漢魏晉五言詩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可以看得出來,教材有意讓學生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學習古代詩歌。這一時期的詩歌在許多方面都有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新詩體、新流派和新的表現手法相繼出現,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四言詩,詩人以真實,新鮮、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動讀者,所以在這首詩歌的教學中要注意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同時注意不同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另外,對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評價,要讓學生從具體的歷史背景出發,立足文本,而不能憑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惡去曲解作品。此外,作為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華,體現了最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教學時應該發掘詩文里積極的、優秀的內涵為主,給學生以正面的影響和教育。為以后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1、知識與能力

  高一學生,經過初中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詩歌積累,他們對中國古典詩歌已經有了一定了解和閱讀能力。在本單元學習開始之時,我已經對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做了大體的介紹。學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背景之下,加上已經學習了《詩經》和《離騷》,對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內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難,所以在課堂上,經師生的共同探討、教師的點撥和啟發,學生應該能夠通過反復誦讀、比較鑒賞和聯想把握詩歌的意境與思想內容。

  2、個性特點

  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學力水平較為平均,學生有著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較高的學習能力,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課前自覺預習、課上積極學習。他們善于思考,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喜歡沉默,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表達。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貼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主動性。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各更充分參與課堂學習。

  三、設計思想

  1、圍繞語文素養核心

  充分重視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內涵和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生命關懷,以更完整和更豐富的方式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引導學生展開文化思辨和生命探詢,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堅持課堂開放性

  課堂學習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特別是到了高中階段,課堂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和發展要求。這就要求高中的語文課堂是充分開放性的,讓學生可以以課堂為平臺,獲取更多的知識。

  首先,課程內容是開放性的,能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文化信息,引導學生吸納和辨別各類文化。

  其次,學習思維是開放性的,不局限于引導學生獲取有限的、固定的知識,而更多地引導學生鍛煉思維、開拓思路,為獲取更多的知識做準備。

  最后,教學形式是開放性的,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但不片面追求形式,而是從實效出發,選擇最恰當的手段和形式。

  3、文學閱讀是一種再創造

  對任何文學作品中的形象的審美都是一個讀者再創作的過程,因此,對于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多樣化的。教師不應該限制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應該剝奪學生的再創造權力,把閱讀異化成被動接受教師的理解,而應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正確地、深入地理解作品,以獲得富有個性而又不偏頗的個體理解。

  4、閱讀教學是一種對話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為各個對話主體(教師、學生、作品)創造合適的對話情境,使他們實現較充分的對話,從而使教學產生意義。結合本課內容,教學可以針對以下幾點做努力:

  (1)學生與文本對話:挖掘此詩的“詩眼,”領悟詩的感情基調!昂我越鈶n,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憂思”貫穿全詩,抓住此詩眼便能牽一發而動全身。

  (2)與曹操對話:首先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把握曹操的思想感情;接著分析詩作,把握曹操的“憂”,從詩歌中直接感受他因何而憂,從而進一步探掘出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悲憫,而是有一股建功立業的慷慨之氣;最后得出結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3)師生共同對話:在充分的獨立閱讀的基礎上,閱讀者間進一步對話,有利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使對作品的閱讀產生現實意義。教師可以讓大家一起簡單地評說曹操,探討曹操獨特的“憂”,說說曹操的求賢觀給現代生活的啟示。

  四、教學目標

  了解漢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征,體會曹操詩歌的風格,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政治性與抒情性相交融的藝術特征;反復誦讀,疏通詩意;小組合作,討論鑒賞。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引導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深入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難點:領會作者運用典故和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六、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導入

  背景音樂: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導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他曾經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盡管人們對他的評價不盡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梟雄”之別,但不爭的事實是——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尤其他是一個大氣磅礴,慷慨激昂的詩人。大家在初中學過曹操的什么詩?哪些詩句曾經深深地震撼過你?

  學生回顧和交流。

 。ㄕf明:學生對已學詩歌的簡單回顧可以幫助其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也為接下來的學習和理解作好鋪墊。)

  教師點明主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ㄕf明:激昂的背景音樂加上老師的慷慨陳詞,為整個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學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喚醒了,他們正在一步一步地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心。)

  2、比較鑒賞

  請學生觀看《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剪輯,同時給學生布置兩個思考練習。

  【幻燈片展示】: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2)剪輯當中的曹操留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讓學生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并反復誦讀,以體會把握。

 。ㄕf明:將曹操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橫槊賦詩的場景與課本中的詩歌原作進行對比是本課的一大特色,本課力圖通過這樣的設計開拓學生的思維,雖然是兩種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之間的對比,但是這樣的安排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ǜ剑┰姼柙渑c電視劇歌曲唱詞的不同之處(如下):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粎捝睢

  3、合作探究

  在學生充分閱讀了詩歌之后,師生共同就影視作品中的詩句和原詩做比較,討論并明確兩者之間的差異,最后問題集中于:如何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它反映了曹操當時的怎樣的心境?

  教師引導問題預設:①首先從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義。

 、诮又懻摬煌淖钟惺裁床煌谋磉_效果。

 、圩詈竺鞔_兩個文本所表現出來的曹操的不同心境。

 。ㄕf明: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適時引導。如:“掇”和“輟”分別是什么意思?“掇”和“輟”分別造成了什么表達效果,從中我們又可以體會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別討論完兩個文本的三組不同之處后再對曹操的心境進行全面的總結概括。教師應引導學生要結合文本用準確而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達到既提高學生文本解讀能力又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附教師理解參考:可以說電視劇剪輯中呈現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云的曹操,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原詩表現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4、深入探討

  (1)朗讀體悟。在學生自主閱讀、探討的基礎上朗讀體悟詩人在詩歌當中體現的思想情感。

  (說明:在學生的評價過程中適時穿插進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與文本有效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2)整理歸納。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教師引導問題預設: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已經大體感受到了曹操的“憂思”,現在結合原詩進一步明確:①曹操有哪些“憂思”?②曹操是如何解憂的呢?

  學生通過小組的進一步合作和交流,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ㄕf明:要求學生結合詩句作細致的分析,不得脫離文本。)

  【幻燈片展示】

  憂           解憂

  人生苦短    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    招納賢才

  功業未就    天下歸心

  (3)深入開拓。

  換角度思考并討論:從賢才們的角度來看這首詩,體會他們看到這首詩的感受,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詩的內涵和魅力。

 。ㄕf明:教師引導學生著重品味曹操禮待賢才的詩句,體會曹操良苦用心,以達到培養學生結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結: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鑒賞,學生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著一種感人的力量?梢哉f,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

  5、總結提升

 。1)探討詩歌的感情基調

  請學生結合誦讀自由發表看法,教師作有效引導,但不限制學生的答案,鼓勵個性化的解讀。

  閱讀參考:慷慨激昂。

  學生在理解感情基調時會聯想到初中學過的《龜雖壽》和《觀滄!,可以輔助理解本詩歌的感情基調。

  教師引導:我們在前面就曹操的“憂思”作了充分的解讀,是否可以因此認定此詩的感情基調是低沉的?

  提示:從憂的內容、詩的語言格調和營造的意境考察。

  6、個性解讀

  學生自由品味鑒賞喜歡的詩句。

 。ㄕf明:此環節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豐富對本詩的理解,提高他們對詩歌的品評鑒賞能力。)

  7、作業與拓展

  【幻燈片展示】

 。1)背誦《短歌行》

 。2)以下兩題,任選做一題:

 、匍喿x鑒賞李白的《將進酒》,品味其與《短歌行》在情感上的異同,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②曹操的求賢觀對現代生活有什么啟示,對你有什么啟發?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達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短歌行

  曹操

  憂         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招納賢才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八、教學反思

  對比初中學生,高中的學生閱讀積累更豐富了,理解感受能力提高了,個性發展更完全了,因此高中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更有活力的了。然而我們面臨的問題卻往往是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參與意識逐漸減退,繼之而生的現象就是學生的參與能力停滯甚至減退,語文課堂失去活力。

  這是為什么呢?這固然與學生成長特殊階段的心理特質有關,但我們教學的不適應是更重要的原因。我們以往的教學目標被異化了,形式被固化了,因而學生的活力也退化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可以說是回歸到了教學的本質。本設計就是依據新課程的理念,結合高中的特殊學情設計的,力圖設計出一堂充滿活力的、回歸語文教學本質的課。

  八、點評

  高中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本設計較好地體現了高中新課程這一理念,重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合理、恰當,可操作性強。

  關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ㄒ唬┒鹊陌盐。課標指出“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庇嘘P曹操求賢的事例和資料很豐富,然而引用過多,則可能喧賓奪主,強化了曹操,淡化了《短歌行》。本設計利用視頻手段,巧妙地解決了“知人論世”的問題。度的把握同時也體現在量的控制上,有限的課時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解讀、研討文本,因為課堂上解決的畢竟是對文本的理解,不是歷史人物評價。本設計在時量控制上亦顯得適量、合理。

 。ǘ├淼慕馕。《短歌行》結構分布勻稱,內容層層遞進,大量使用典故,是文本解讀的重點,也是難點。本設計注重運用比較、聯系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從不同的層面來探究文本。影視《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所賦之詩與課本中的詩歌原作進行對比是一大亮色,既體現文言教學中字詞的積累,如“明明”與“皎皎”、“掇”與“輟”的比較,又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化了對作品的理解。

  (三)情的感悟。通過視頻手段的導引,通過反復閱讀,通過對已學過的同作者不同作品的聯系,形成“讀——品——悟”的完整脈絡,學生對詩人求賢若渴的領悟更加貼近。

 。ㄋ模┱b的落實。課標“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本設計很好體現了這一要求,僅一課時的教學就安排多次誦讀并要求背誦,確保誦讀和背誦能落實到位。

  對本設計的建議:

  對于古代優秀作品的閱讀,課標要求學生“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教學設計的“拓展”部分,倘提供諸如曹操《求賢令》之類的史料,讓學生結合課文“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更容易落到實處,也由于問題有明確的指向,不致使“拓展”流于空泛。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讀懂詩意,讀出詩情。

  2、品味語言,鑒賞寫作手法,體味憂情。

  3、以“憂”為線索,揣摩詩歌情緒變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重點】

  鑒賞詩歌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運用典故及點化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法、設疑討論法、合作探討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20__年奧運會短跑第一人是誰?博爾特。中國古代跑得最快的人是誰?腦筋急轉彎題

  2、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闭f到三國英雄,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人。蘇軾推崇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崇拜孫權,“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唐代大詩人杜甫仰慕諸葛亮,他在《蜀相》中這樣贊美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3、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概括了人們對他的三個稱謂:英雄、奸雄、奸賊。

  那么曹操在你心目中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同學們自由回答

  二、知人入詩,了解背景。

  1、曹操簡介

  2、析詩題

  三、誦讀感知,讀出“憂” 情。

  1、聽范讀

  譬pì 如 呦呦yōu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阡qiān 三匝zā

  2、學生自由讀后,一個代表朗讀

  (要求:力爭區別出四個層次不同的感情:一層:憂傷。讀得低沉,緩慢。二層:期待。讀得平穩,悠揚。三層:喜悅。讀得高亢,輕快。四層:自信。讀得果斷,堅定。)

  朗讀時要注意停頓,四言詩,兩兩相隔;

  3、找詩眼

  學生回答詩眼是:

  4、齊誦,體味憂情

  四、知人論世,為何而“憂”。

  1、詩人為何而憂?(找關鍵句)

  歸納總結:

  2、你覺得這種憂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呢?我的回答是:

  五、品味鑒賞,何以寫“憂”。

  提問:詩中曹操是如何抒發這種“憂”的?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確:朝露的含義是什么?杜康能解愁嗎?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確:子衿、鹿鳴的含義是什么?

  補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前人詞句及舊事。

  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明確:明月可掇嗎?明月寓意是什么?反問加強愁情。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明確:①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什么?

 、谏讲粎捀,海不厭深:比興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壑芄虏,天下歸心:用典表達了詩人的什么志向?

  總結:詩人通過設問、比興、用典等手法來抒寫憂的。

  六、遷移拓展。

  1、古今名人向來對曹操的詩都有很高的評價。

  2、問題探究:在《三國演義》和戲劇舞臺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陰險、奸詐、殘暴。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詩句所表現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3、教師小結:欣賞《橫槊賦詩》

  七、課堂小結。

  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更要發憤圖強,學好本領,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八、布置作業:1背誦 2系統集成

  板書設計:

  短歌行

  1 人生苦短 設問——引人思考

  憂(詩眼) 2 賢才難得 比興——生動形象

  3 功業未就 用典——含蓄蘊藉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1

  1、下列加點漢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譬如(pì)   慷慨(kǎi)    青衿(jīn)b、笙簫(shēng)   阡陌(mò)    契合(qiè)c、周匝(z。   哺育(pǔ)    鼓瑟(sè)d、沉吟(yín)   拾掇(duō)    呦呦(āo)2、下列對詩句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幾句詩表達了功業未成的曹操悲觀厭世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運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愿望。c、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詩人“憂從中來”的“憂”來自于壯志未酬卻已年過半百的憂慮,來自于社會動蕩,國家統一前途未卜的擔憂等等d、“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兩聯借烏鵲繞樹表達“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賢士歸于自己。3、默寫填空(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             ”被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化用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千古名句。(2)             ,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4、回答下面的問題(1)       全詩反復出現一個“憂”字,詩人“憂”什么?                                                        (2)       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5、對比閱讀: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就詩歌的主題、表達技巧兩方面任選一個方面進行簡要賞析生 年 不 滿 百《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長 歌 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澲,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緟⒖即鸢浮1、a     2、a  3、(1)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4、(1)、人生短暫、人才難求。(2)、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曹操雖然取得了許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敗。他深感奮斗中的艱難,也因年歲增長,光陰流逝,理想尚未實現而憂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暫之嘆。但這一“嘆”不是無所作為者、蹉跎歲月者、不思進取者的消極之“嘆”,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賢才幫助以實現建功立業雄心的英雄之嘆!叭松鷰缀巍薄叭ト湛喽唷笔沁M取中的憂嘆,追求中的苦悶。表達了詩人抓緊時機、大干一番事業的強烈愿望,隱含著的仍然是積極昂揚的精神。5、略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詩歌中的比喻與用典。

  3、 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分析詩歌中詩人之“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保ā度龂萘x 臨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歷史長河之中經得起千淘萬漉呢?曹操應該是三國時期留下最濃重一筆的人物,F在,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敝械牟懿偈莻志士,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如曹操借刀殺禰衡、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其實小說戲劇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也許不像小說戲劇當中所描寫的那樣奸詐、陰險、嫉妒。今天,就讓我們借助《短歌行》來了解曹操。

  二、 簡介

 。ㄒ唬╊}解:

  什么叫短歌?《樂府題解》根據《古詩》“長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幻燈片)

 。ǘ┳髡撸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幻燈片)

  作為政治家: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起兵討伐董卓,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后削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曹操曾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實行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強,限制兼并,廣興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泛褪闱榈摹洱旊m壽》等。(幻燈片)

 。ㄈ┍尘敖榻B: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飲馬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完成統一大業。大戰前夕,曹操宴請眾文武,飲酒至半夜,忽聞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歷史上著名的橫槊賦詩的典故就來源于此。(幻燈片)

  三、 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幻燈片)

  譬如朝露(pì)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鹿鳴(yōu) 何時可掇(duō)

  契闊談(qì) (yàn)繞樹三匝(z。 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齊讀。

  3、找出詩眼(詩眼就是一首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的詞語或者句子。)

  明確:就是“憂”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詩歌,合作探究。

  1、結合注釋對課文進行翻譯。

  2、六人一組進行討論分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憂愁!拔ㄓ卸趴怠辈拍芙獬昧诵闹械膽n愁,到底作者憂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渴望建立功業而未得,這就不能不產生苦悶和感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憂”的是人生短暫,此時他已53歲,人生已過半百,可是統一大業尚未完成。不得不憂。

  明確:人生短暫,功業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作者分別使用了什么手法?為何而憂?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比喻對“賢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逼鹋d后面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闭f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明確:比喻、用典和起興。賢才難得。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將賢才比喻為天上皎皎明月!昂螘r可掇”意思是我何時才能得到賢才呢?這種憂愁的心不可斷絕。后四句想象賢才歸己時的那種歡樂場面。

  明確:比喻。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作者用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透露出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然后以周公自比,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愿望。

  明確:比興、用典。表達作者渴望多納賢才,一統天下的愿望。

  五、寫作特點

  1、運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幻燈片)

  2、引用典故和《詩經》成句,貼切而典雅。

  六、課外拓展

  重讀全詩,你覺得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怎樣?

  明確:詩人由人生無常所帶來的憂思和招攬賢才、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用對理想、事業的不懈追求驅散了心頭的憂思愁緒。總之,開頭低沉,后來昂揚。情調健康,內容積極,表現出來的進取精神,能給人們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結:全詩感情基調健康,內容積極向上,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短暫和賢才難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統一天下的遠大政治抱負。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個胸懷天下,渴望建功立業的曹操;一個關心百姓疾苦,大濟蒼生的曹操。

  七、作業

  許紹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請你結合《短歌行》來評價曹操其人。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學開創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漢魏詩歌的杰出代表。這是一首曹樂府詩歌,全詩運用比興、典故等藝術手法,抒情與言志相結合,表現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一首,本單元要求學生學會欣賞詩歌意象,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語言精煉、情感真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應以點撥為主,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漢魏詩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忽視對詩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對重點知識的講解。

  2、說學生情況

  中國古典詩歌對于學生并不陌生,從小學到初中都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許多著名作品學生都能吟誦,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詩歌學習基礎。但是,漢魏詩歌時代久遠,語言精煉,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時不僅要熟讀、背誦,還要了解詩歌特點,領悟詩人抒發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課標就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的功能!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大意、掌握詩歌意象、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培養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目標:學習曹操積極進取、重視人才的精神風貌。

  [依據]:單元要求:品味詩歌的語言,理解意象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情感,初步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在閱讀鑒賞古典詩歌中,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現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育者,養成人性之事業也!薄淘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

  [依據]:新課標“詩歌教學應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詩歌的語言美!

  四、說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探討法:把握重點,抓住關鍵詩句互動探討。

  [依據]《新課標》要求:詩歌教學要以朗讀指導為基礎,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境界。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主導,學生積極參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薄~圣陶

  五、說教學過程

  1、教學思路:

  1)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2)品讀詩歌,領會感情;

  3)欣賞意象,體會語言;

  4)結合小結,拓展訓練。

  2、導入:話題討論——中國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觀”。

  [依據]《新課標》要求:“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興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薄鹗拷逃移喗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托爾斯泰

  3、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著朗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全詩的感情基調——“憂”。

  2)在初步感知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后,帶著“憂”的情感再齊讀課文。

  4、課文賞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脈絡,理解詩歌大意。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在憂什么?)以“憂”為線索,理清詩歌大意。作者通過對“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就”三種憂愁的抒發,表達了渴望人才,一統天下的愿望。

  2)解讀詩歌意象。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哪些意象?)以詩歌中的重點意象:酒、朝露、鹿、明月、烏鵲等進行解讀,領會其營造的詩歌意境:為人才,為天下的大一統而憂愁幽思。(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概括分析詩歌藝術手法。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對詩歌中運用的藝術手法進行概括總結:比興、典故、抒情與言志結合。

  [說明]:通過主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依據]新課標“鑒賞古典詩歌,要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的語言藝術魅力!保h魏詩歌,時代久遠,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賞析詩歌之前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住作者感情脈絡理清詩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讀和詩歌藝術手法的探討是學習這首詩歌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應分別予以講解。)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

  七、說課文小結

  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憂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統天下的宏圖大志。

  八、說拓展訓練

  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度的關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觀。

  [依據]:新課標“語文學習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應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九、說課后作業

  寫一篇短文談談《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對你的啟示。

  [依據]:新課標“通過學習必修課程,應具有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薄皩W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斷提高探究能力!

  十、說板書設計

  以作者的情感“憂”為線索概括出“憂”的內容,最后總結出詩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統天下。

  [依據]:新課標“板書圖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簡潔、醒目的板書、圖標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的特點,引導學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能夠揭示中心,突出重點,理清思路,啟發思考!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4

  這一單元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學習,是高中學生的第一個古典詩歌單元,所以,雖然已經講讀了三首古詩《詩經》、《離騷》,但是學生對于怎樣讀詩歌,還是沒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備課時,我就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詩歌鑒賞方法的掌握上。

  詩歌的鑒賞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從題目入手,如《歸園田居》。有的可以知人論世,如王維的詩歌,有的可以從意象入手,如王安石的《孤桐》。但具體到這一課似乎都不是很合適,從題目入手,只能分析到文體知識,知人論世倒可以,但有先入為主的嫌疑,意象似乎也不是很突出。想了很久,覺得還是用一般文章的鑒賞方法: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這樣幾個方面去帶著學生鑒賞。教學過程中主要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詩眼;2、“憂”從何來;3、如何表現出“憂”。這樣來指導學生抓關鍵詞提綱挈領的把握詩歌內容和情感、手法。效果還不錯,學生為了理解這幾個問題,自己讀通全詩,自己去查找典故的原文,理解意義,討論用法,比老師逐句的翻譯好很多。同時在教學中時時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讀懂新詩歌,如對照詩歌中的“酒文化”理解“對酒當歌”,對照詩歌中對人生短暫的吟詠以及曹操的其他詩歌理解曹操的感情基調是否低沉。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學生對方法有了比較清楚的概念。

  同時,詩歌教學中一定要注重誦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六次誦讀,開始的聽讀正音,齊讀初識,到分層的齊讀把握感情,再到分層個別學生讀點評,然后是學生比賽誦讀,最后齊讀成誦,應該說在誦讀中鞏固了對詩歌的理解。學生在反復誦讀中不斷充實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

  本節課不滿意的是,教師的示范作用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但本課中學生的活動不少,但是遺忘了教師的適時展示,如誦讀。時間把握也還要更嚴格一點,課外拓展沒有完成。以后要注意這一點。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5

  導語: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誠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作家介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學習新課。

  1、 朗誦課文。

  2、 整體感知:全詩反復出現一個“憂”字,詩人“憂”什么?

  明確:人生短暫、人才難求。

  3、 具體分析詩歌。

  第一節: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 驅車上東門》)

  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明確:不然。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

  第二節:這一節八句中只有兩句是作者自己寫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詩,曹操將之嫁接到這里,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地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求。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边@四句選自《詩經•小雅•鹿鳴》!把拧笔菍m廷樂曲歌辭,《小雅•鹿鳴》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選句意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蘋。我有高貴佳賓客,吹笙鼓瑟悅賓朋!边@四句詩信手拈來,卻與全詩融為一體,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第三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為“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才可以摘取呢?”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哈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第一節。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

  第四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環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于曹操與孫權對戰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實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同時這也是社會環境描寫?衫斫鉃檫B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也可理解為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似乎后者更貼切一些,因為詩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詩人的心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薄吧讲粎捀撸2粎捝睢被谩豆茏•形解》的話,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爸芄虏浮笔浅鲎浴妒酚•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歷史上素有禮賢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總結:此詩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嘆了生命的憂患、生命的悲劇。以貌似頹放的意態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詩以感慨開始,繼之以慷慨、沉吟,再繼之以憂愁、開朗。一憂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傾訴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懷。

  作業: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閱讀讀本上曹植《白馬篇》與曹丕《燕歌行》。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6

  一、說教材地位與內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是高一新生繼必修1第一單元學習中國現代詩歌的基礎上又一關于詩歌學習的階段。

  而《短歌行》是魏時曹操以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四言詩,它雖然繼承了漢代樂府的傳統,但面對人生苦短卻一掃兩漢時期及時享樂的腐朽詩風,代之以新鮮的現實內容——政治理想的高揚,建功立業的欲望,強烈的個性,都體現了魏晉時代文人的創作風格。學習它對中學生思想道德及人生價值取向有著正面的教育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體。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強調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3)、學習并掌握詩中運用比興、典故等表現手法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反復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說學情

  我所上課的班級為K一1班,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這樣的:

  1、知識能力方面:詩歌重朗讀,而在朗讀方面,相對其它文學體裁而言,我校高一學生對詩歌的朗讀興趣會大一些,如果能抓住這一點,會增加課堂的學習氣氛。但學生對詩歌的認識基本還停留在初步認識上,在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現代詩歌學習的時候,我們發現:學生閱讀面狹窄,生活閱歷淺,沒有耐心透過詩句深入探究詩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難以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本單元雖然有了前面幾首詩歌的教學鋪墊,但感覺學生品讀詩歌的底子仍然比較薄弱,對詩歌鑒賞感悟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2、個性方面:這些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喜歡沉默,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表達。喜歡被動接收,老師講一點就學一點,自主性需要培養和提高。

  學習方法方面:由于學習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課外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業的不多,沒有時間復習更不要說來預習新課了,常常是一篇課文在上課前班里找不到幾個有閱讀過的,很多教學任務只能依賴于課堂時間來完成。

  三、說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習者特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能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與方法,本節課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體驗法:學生結合情境,通過誦讀,深刻理解詩歌的情感和內涵。

  2、質疑釋疑法: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個性化閱讀能力。

  3、小組合作與對話交流法:通過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運用新舊知識進行拓展遷移,豐富詩的文化內涵。

  五、說教學資源的準備

 、佟度龂萘x》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谧灾苝pt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情境,明確學習目標:(4分鐘)

  1、導語:歷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煙塵后,歷史人物的模樣難免模糊,F在,請你談談,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樣一個人物?

  2、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設計意圖:從說曹操開始,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面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心。

  (二)、整體感知詩歌(8分鐘)

  1、朗讀感知:組織學生自由閱讀全詩,初步感知詩句。

  2、正音。教師使用多媒體出示對此詩預設的重要字的讀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4、請一生朗讀全詩。

  設計意圖:原生態的閱讀才能真實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不要先入為主,尊重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讓學生自主閱讀,讀順!皺M槊賦詩”的視頻讓學生對比別人的閱讀,以此進一步感知詩歌的情感。

  (三)、文本賞析過程(25分鐘)

  第一種方案(非指示性教學法的嘗試)---自主、合作與對話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再讀詩歌,提出問題。

  2.組內對話:小問題,容易的問題小組內解決。

  3.組與組對話:小組選派代表將組內部不能解決的且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請求其他組幫助解答。

  師生對話:組與組對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老師啟發點撥釋疑。

  第二種教學方案:教師預設問題,師生合作探究。

  1.解題;

  2.寫作背景;

  3.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探究一:詩人在這首詩中流露出怎樣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呢?

 、偎伎疾懿僭趯飘敻柚H,有著怎樣的情緒,并試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這情緒。

 、诋斪x到“對酒當歌”時大家有沒有聯想起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呢?

  過渡:歷,飲酒想起詩,賦詩想起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結下了不解之緣。請大家說說此詩中曹操喝酒時發出的是怎樣的感慨?

 、圩髡邞n愁的是什么呢?

 、茏髡咝稳萑松喽痰臅r候用了什么修辭?這種修辭的好處是什么?

  過渡:自古以來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請說說。

 、莶懿佟抖谈栊小烽_頭也發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嘆人生苦短之后為什么又認為只有酒才可解難忘之“憂思”呢?

  探究二:常說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飲酒后有沒有向眾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請結合文本中的詩句加以說明。

 、谶@些句子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

 、墼娙艘玫涔蕘肀磉_什么心理愿望,這樣表達又有什么作用呢?

 、苷埼煌瑢W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輾w納引用典故的表達效果。

  過渡:滿腹經綸富有才華的曹操以委婉的語言向眾人傳達了自己渴求賢才、禮遇賢才的一片誠心。根據我們剛才對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運用典故的詩句應如何理解清楚,這樣用的好處是什么?

  探究三:詩中除運用典故之外,還使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試作分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師小結:通過對詩人多種表現手法的理解,我們走進了作者的內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著一種真誠感人的力量?梢哉f,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打著“廣告”。

  設計意圖:1.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內生生對話、組與組之間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等幾種互動對話方式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及表現手法,學會鑒賞詩歌,掌握相應的方法與技能。讓學生有一課一得的感受。這也是重難點突破的手段。

  2.在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適時穿插進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與文本有效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3.學生臨時生成的問題與考驗著教師的基本功與課堂駕馭能力。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挑戰。但我以為,這樣的課才真實。

  (四)、課堂鞏固(8分鐘)

  背誦《短歌行》

  設計意圖:本首詩表達感情曲折多變,感情充沛,適宜朗讀,且有不少的精華句子,讓學生通過反復吟詠,體會詩人的情趣。用課堂時間也是為了及時落實與鞏固背誦任務。

  七、說作業設計

  閱讀曹操的《求賢令》一文,再結全《短歌行》一詩,以書面的形式談談曹操的求賢觀對現代生活有什么啟示,對你有什么啟發?要求:先寫在紙上,再準備發言。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通過寫來交流,通過寫加深對本詩的理解。

  八、說板書設計

  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將這兩部分板示給學生以條理清楚,重難點突出的印象。表達格式的歸納是對知識上升為技巧方法的指導。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17

  《短歌行》教案

  一、簡潔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泛汀洱旊m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二、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叫兩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缺點。

  三、討論鑒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皩飘敻琛,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ò鍟呵筚t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ò鍟河⑿壑犊瑁

  3.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扒嗲嘧玉啤倍,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魄捎帽扰d。“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笔前,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背誦課文

  附:板書: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結語:英雄的慷慨悲歌

《短歌行》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短歌行》教學設計(通用19篇)

    【誦讀解析】1、邊誦讀,邊解析。對……人……;譬……去……;慨……憂……;何……唯……。青……悠……;但……沉……;悠……食……;我……鼓……。明……何……;憂……不……;越……枉……;契……心……。...

  • 《短歌行》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2、反復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一) 這是一節關于陶淵明的田園山水詩的講析課,我在上課過程中沒有就詩論詩,而是從“真”的審美上居高臨下地使學生明白《歸園田居》的思想。...

  • 《歸園田居》教案(精選13篇)

    一、設計理念高中語文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就是“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同時還強調“學好語文必須在讀書上下功夫”。本課的設計理念主要基于以上兩點。...

  • 北大師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快樂的家園》(通用14篇)

    教學內容:快樂的家園教學目標:1.對“1”進行認識,并且從1引申到2、3、4的學習。2.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學重點:認識1、2、3、4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難點:1.了解1、2、3、4代表什么。...

  •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脅”、“一不留神”造句。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 《勞動的開端》教案(精選12篇)

    學情分析:文中所寫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與學生所處的幸福生活相去甚遠,學生很難理解,因此,課前引導學生收集查找有關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 《我的小手》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中班教案《我的小手》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多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能注意保護自己的小手,懂得人的生活、學習、勞動都離不開手,都不僅可以做許多事情,還可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屬性...

  •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玩具》教案(通用15篇)

    鄂教版《一起長大的玩具》教案○教學目標1. 能在理解文中抒情、議論語句的基礎上,解讀文章的主旨。2. 認識玩具與時代、文化的關系及其對兒童成長的作用。3. 品味語言情味,體會作者情感。○教學重點1. 理解文章豐富的思想內涵。...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康定县| 波密县| 巴南区| 庆城县| 汉寿县| 胶南市| 淮滨县| 文山县| 永济市| 苍溪县| 吐鲁番市| 泉州市| 老河口市| 兰坪| 安泽县| 繁昌县| 绥芬河市| 宁陵县| 田阳县| 梓潼县| 方正县| 沙坪坝区| 广水市| 屏东县| 舞钢市| 西乌珠穆沁旗| 曲阜市| 昭苏县| 夏河县| 江孜县| 竹北市| 囊谦县| 鄂伦春自治旗| 静乐县| 庐江县| 新营市| 太康县| 台北市| 金川县|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