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時間的計算》教案(通用15篇)

《時間的計算》教案

發布時間:2023-10-23

《時間的計算》教案(通用15篇)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1小時=60分,1分=60秒,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使學生進行簡單的時間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國慶長假剛剛過去了,徐老師去玩了很多地方,你們去玩過嗎?看來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很快樂,徐老師班的陸宇同學在國慶節那天也玩得很開心,他進行了愉快的國慶寧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過的嗎?我們一起來聽聽陸宇他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播放錄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學乘上了330路公交車, 8:00到了寧波,下車后買完點心剛好是8:05,然后我們步行,在8:45來到了寧波天一廣場……)

  師:聽了陸宇的介紹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2、生提出數學問題

  分別是從早上6時到8時到達寧波經過了多長時間?

  從8時到達寧波到買完點心經過了多長時間?

  從8時零5分到8時45分經過了多長是時間?

  從早上起床6時到8時零5分經過了多長時間?

  從早上6時到8時45分經過了多長時間?

  從8時到8時45分經過了多長時間?

  (讓學生說清楚提出的數學問題的具體意義。從。。。。。到。。。。經過了多長時間。)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板書。

  6:00——8:00 7:00——8:05

  8:00——8:05 7:00——8:45

  8:05——8:45

  二、新課教學

  1、 教學從6:00——8:00 ,8:00——8:05

  2、 教師提問:從六時到八時經過了多長時間呢?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8—6=2時

  師:那么2時還可以怎么說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一小時等于60分,所以2小時等于2個60分就是120分。

  3、 那從8時到8時零5分經過了多長時間呢?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 練習鞏固。

  3時 2分 4時 3分,個等于多少?

  三、教學從8時零5分到八時45分經過了多長時間。

  1、 師: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生:40分

  師: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嗎?你們又是怎么想的呢?

  2、 現在請大家可以借助鐘表撥一撥,也可以動筆算一算,畫一畫,看看從8時零5分到8時45分到底經過了多長時間?

  3、 學生討論說說想法。

  a.45—5=40(分)師借助課件來進行說明。

  b.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數一數,從8時零5分到8時45分經過了八大格,因為一大格有5分,所以8大格就是40分鐘。

  c.用60-5-15=40(分)用整個一小時減去前面的5分鐘再減去還相差的15分鐘,就是經過的40分鐘。

  4、 練習鞏固

  陸宇同學來到天一廣場后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請大家來看大屏幕。

  新華書店

  9:10—9:55

  樂購

  10:05—10:30

  禮品商店

  10:45—11:00

  肯德基

  11:15—12:15

  四、練習鞏固

  1.陸宇同學下午打算去看一場電影,可是電影院上寫著

  a.“下午2:10,電影需要放映45分鐘,那你知道電影會在什么時候結束呢?”(播放錄音)

  b.下午2:10,現在才下午1:50,我還要等多長時間呢?(播放錄音)

  2.延伸練習

  我們打算在下午4:00到洪塘,如果330路公交車從寧波到洪塘需要開40分鐘,我們最晚要什么時候等在330車站了呢?

  五、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1、堂課教學的載體選擇的比較好,對于學生學習這一知識很有好處。本堂課進行主題式的教學,進行了用教材,而不是進行教教材。

  2、教學目標的定位相當確切。重點突出。突破難點的地方(從8時05分到8時45分經過了多少時間?)運用了媒體這一形象的措施,讓學生從算理上去理解。

  二、不足之處

  1、教師對于關注學生的反饋情況關注的不夠,在學生講出第三種方法時,教師沒有及時能進行反應過來。因而失去了一個很好的課堂閃光點。

  2、在教學練習的表格時,教師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張表格,教師在教學這張表格時要讓學生對這張表格進行觀察,讓學生對于不同類型的時間的計算進行歸類。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2

  時間的計算(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復習鞏固時間的表示方式。2、會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會到哪一個時刻的計算問題。【過程與方法】1、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2、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運用知識的能力。3、按要求計算時間,培養合理的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計算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教學重點及難點:會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會到哪一個時刻的計算問題。教學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設計:一、談話引入師:每天早晨你們幾時幾分出門來學校?到達學校時走了多長時間?你知道到達學校的時間嗎?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計算時間(板書:時間的計算)[通過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時間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題:小丁丁和同學們約好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時48分出門,路上用了1小時23分,小丁丁幾時幾分到達動物園門口?2、讀題,說說題意: 7時48分:出發的時刻1小時23分:經過的時間段幾時幾分:到達的時刻7時48分+1小時23分=幾時幾分3、獨立思考,嘗試計算,教師巡回指導4、反饋:(同時呈現在黑板上)可能出現:①從7時48分,經過12分鐘到8時,再經過1小時到9時,最后經過11分鐘到9時11分。(將時間段分開計算)7:48 8:00 9:00 12分 1小時 11分 1小時23分②從7時48分,經過1小時到8時48分,再加上12分鐘到9時,最后加上11分鐘是9時11分。7:48 8:48 9:00 1小時 12分 11分 1小時23分③ 7 48 + 1 23 8 71④ 7 48 + 1 23 8 71 9 11 (豎式計算) 等等5、交流:① 這些計算方法你能看懂嗎?② 有沒有錯誤的結果? 為什么?如:第③種是錯誤的,沒有這種記錄時刻的形式。③ 進行歸類,有哪幾種計算的方法? 如:將時間段分段計算、豎式計算等。④ 看書,了解小胖的算法:通過畫圖來計算問:小胖的算法與哪一種算法一致?(與第①種算法一致) 小巧的算法呢?(與第④種算法一致)6、比較:幾種方法中你認為哪種比較簡潔、清晰?7、小結:使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進行有關時間加法計算比較直觀、簡潔。[讓學生充分發揮對計算時間的理解,從而對于正確的時間計算產生深刻的印象。]三、鞏固練習1、算一算 4小時29分+17小時41分=( )小時( )分2分54秒+3分17秒=( )分( )秒5時20分+57分=( )時( )分2、電影《海底世界》片長58分鐘,如果上午10時25分開始放映,幾時幾分放映結束?①獨立思考,嘗試解題②交流:可能出現與例題不同的算法:從上午10時25分開始,經過1小時是11時25分,然后減去2分鐘,就是10時23分。3、同學們從上午9時17分開始爬山,1小時38分后到達山頂,到達山頂的時刻是幾時幾分?獨立計算后在組內交流。 [通過練習鞏固時間的計算,并能夠運用小組的力量加強對學困生的幫助]4、小胖周日的一些生活片段:(1)小胖要從莘莊的家里乘地鐵去上;疖囌窘幼约旱暮门笥,乘地鐵要花50分鐘的時間,如果地鐵上午9時35分到達上;疖囌,這班地鐵從莘莊是幾時幾分發車的?(2)小胖和朋友上午10時30分走進青少年活動中心,在里面游玩了52分鐘,他們是幾時幾分離開青少年活動中心的?(3)在車上,小胖有手機播放了一首3分36秒的歌,連續播放了兩遍,總共用了幾分幾秒?(4)回到家,是下午14時28分,他們準備看50分鐘的電視,請問看完電視是幾點?5、動腦筋(看時間而定)四、總結運用今天學習的本領計算一下你到達學校的時間。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3

  一、目標導航

  1、知識與目標:通過學生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及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2、數學思考: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3、解決問題:結合平時的生活實際,體驗具體時間的長短,進一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點。

  4、情感與態度:通過時間的計算,了解經過時間是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二、要點掃描

  1、課標解讀

  數學教學活動是努力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和經驗與人類積累的數學知識加以溝通的活動。因此,數學學習中不應當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當是學生主動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研究、探索新問題的過程。本節課是學生對時間的知識已有所了解,但要求某一段經過的時間確實比較難,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去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2、內容分析

  本內容在教材的第62頁的例1、例2、及相關的練習。例1及“做一做”第1題,主要是學習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由于學生還未學習兩位數的乘除法計算,所以只出現數目較小的,能夠用加法計算的把較大單位變換成較小單位的換算。再通過例2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教學一些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例2編排的是學生早晨上學的情景,圖上提供下列信息:7:30離家,7:45到校,要求算出: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在具體的計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種思路,有從鐘面上數格的,也有列算式的,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是時間單位換算和經過時間的計算。教學難點是時間單位換算。教學關鍵是理解時間單位進率。

  3、學情認識

  學生已認識了時、分、秒之間的60進制關系,為本課學習例1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因為學生以前學習的內容中大部分是十進制,從來沒有接觸過60進制的互換,所以在單位互換及計算某一段經過的時間出錯較多,這就需要老師充分應用教材提供的多種方法,讓學生真正學會時間的計算。

  4、學法點撥

  在教學時應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基礎上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再交流換算方法。這樣既使學生掌握時、分、秒之間的換算的基本方法,又懂得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要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從7:30到7:45分,過了多少時間,就是鐘面上從幾走到幾,走了幾大格,可以推算出走了幾分鐘。

  其次,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生平時上學的時間,看圖說說你平時的上學時間,更能體會到某一段時間的長短。

  三、教學文檔

  教學資源

  1、課件一只,內有例1、例2教學時的有關內容。

  2、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自制的針面。

  教學途徑

 。ㄒ唬﹦撛O情境 引入新課

  1、呈現信息。

  工人文化館前面貼著這樣一只廣告

  今晚電影:智力大世界

  放影時間:晚上7:30-8:40

  票價:35元

  從這只廣告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能提出哪些問題?關于時間的應該是哪一條?放影的時間是多長?

  2、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時間的計算。

  【設計意圖: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課一開始就給學生引入一則學生富有興趣的廣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本節課的教學效率】

  (二)自主探索 形成算法

  1、復習。

  小朋友,時間單位的進率非常特殊,那么你能說說三個時間單位的進率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板書:1小時=60分,1分=60秒。

  2、教學例1。

  小朋友,既然你已經明白三個時間單位的進率,那么2時=(。┓帜兀磕闶窃鯓酉氲,又是怎樣算的,先請你獨立算一算,再集體交流。

  交流算法:

  (1)因為1時是60分,2時是60加60,等于120分。

 。2)2時=60分+60分

 。3)2個60是60×2=120(分)(如果有這樣的說法,教師要表揚)

  3、試一試。(課件出示) 3時=(。┓ 2分=(。┟搿 4分=(。┟,

  做完后交流算的過程。

  4、教學例2。

  (1)初步感知算法。

  用課件出示小明從家到學校的上學過程,然后用鐘面上時間說說這段時間的經過。

 。2)教師在鐘面撥出:7:30~7:45兩個時刻。

 。3)小組合作計算“7:30-7:45”的這段時間的長短。

 。4)交流。

 、僖驗檫@段時間都是7時多,只要45-30=15(分)

 、谝驗7:30是時針過了7,分針多了6大格,7:45分時針也過了7,分針多了9大格,分針從6到9經過了3大格,分針走一大格就是5分,所以3個5相加就是15分,即:5+5+5=15分。

  ③分針從6走到12剛好是一小時的一半,是30分,從6走到9又是30分的一半,所以是15分。

  ④可以是續數法:31、32……45是15分鐘。

  5、得出求某一段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小朋友,要計算經過了某一段時間,你認為我們應該用一種什么方法來計算呢?

  (1)先讀出或寫出開始的時刻,再讀出(或寫出)結束的時刻,然后把結束時刻減去開始時刻,就是經過的時間。

 。2)先看開始時間的分針、時針,結束時候的分針、時針看看走過了幾大格幾小格,然后根據1大格,1小格表示的時間,再算出這段經過的時間。

  當然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同學生們,你喜歡用哪一種呢?

  6、試一試,計算下面時間。

 。1)從3時15分到3時35分,經過(  。┓。

  (2)從5時35分到5時50分,經過(   )分。

  (3)從7:50分到8:00分,經過(  。┓帧_@一題你是怎樣算的?用結束時刻減去開始時刻的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因為8:00我可以看作7:60,開始和結束的時刻都是7時多,所以計算方法是:60分-50分=10分)

  7、復名數的換算。

  小朋友,我們已經學會計算了某一段的瞬時時間,那么我們又怎樣來換算復名數的時間單位呢?2小時36分=( 。┓,你是怎樣想的?(先算2小時是120分再加上36分,就是156分)

  3分36秒=( )秒,先請你算一算,再把你的計算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設計意圖:根據教材的插圖,課件的放影,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培養學生從所提供的資料中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適當的拓展,在獲取信息的同時,掌握求某段時間經過的計算方法】

 。ㄈ㈧柟讨R 實踐應用

  1、填一填:

  1時=( )分 2分=( 。┟搿 60秒=( 。┓

  60分=( 。⿻r 75分=( 。⿻r( 。┓帧180秒=( 。┓

  2、從8時15分上課,到8時55分下課,上課的時間是(  )分,你是怎樣計算的?

  3、李叔叔去火車站乘火車,火車開車的時間是9:35,他路上要乘15分鐘的公交車,請你算一算,他最遲應該(  )時(  )從家出發?

  4、書上“做一做”第二題。出示圖:

  (1)請看圖說一說,圖上寫了一件什么事?

 。2)請你算一算,她要等多少時間?

 。3)你是怎么算的?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的練習,特別是第2題的練習,建立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感知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的,反過來數學知識又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四、錯例點擊

  錯例:9:50到10:10經過了( 。┓昼姟TS多學生會在括號上填1小時40分鐘。

  錯因分析:(1)在計算從9:10至9:50分時,一般學生采用結束時刻減去開始時刻的方法來求某段時間的經過,本題因為都是9時多,學生只要把50分減去10就得到了40分,結果正確,然后計算9:50至10:10這題與9:10至9:50是兩題完全不一樣的題目,但部分學生還會采用原來的方法:10時減去9時是1小時,至于10分減50分減不夠,就把前后的數掉換一下就減,所以得到錯誤的答案。

  (2)出現這樣的錯誤時,要求教師多用60進制來計算,使學生掌握時間的換算。

  五、精彩存盤

  1、寫出下面每個鐘面上所指的時間。

  時 分 時 分

  2、說出下面表面上所顯示的時間。

  6:42:56 8:54:30 45:35:12

  3、先看鐘面上的時刻,再在 里填數。

 。1)這個鐘比正確時間快20分鐘, (2)再過 分就是4時。

  正確時間是 時 分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進行時間單位的簡單計算,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加深學生的時間觀念。

  2.在時間單位換算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時間單位的換算。

  2.計算中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

  計算中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用具:

  演示鐘、鐘面模型,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鐘。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1時=(60)分,1分=(60)秒。

  2.5時=(300)分

  120分=(2)時

  3分=(180)秒

  180秒=(3)分。

  3.(1)教師報時間,學生在鐘面上撥出相應的時間。

  9時48分

  12時25分

  11時5分

  23時00分

 。2)在11時5分的基礎上,再加15分,分針應撥到什么地方?

  二、揭示課題

  這節課學習“時間的簡單計算”。(板書課題:時間的簡單計算)

  三、教授新課

  1.教學例1。

  (1)提問:1時等于多少(60)分?2時就是幾(2)個1時?是多少(120)分?

  (2)2時是120分,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學生說出: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相加,60加60就是120分。

 。3)試一試:3分=(180)秒,你是怎樣想的?

  2.練習:教材第62頁下面的做一做第1題。

 。1)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2)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題目要求,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2)出示第一、二個鐘面圖。

 、僮寣W生觀察后回答: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

 、谟懻摚耗闶窃趺聪氤鰜淼?(6人為一組展開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③教師重點講解數大格的方法。分針從7時30分開始走到7時45分,一共走了3個大格,一個大格是5分,3個大格是15分。

  4.練習:教材第62頁做一做第2題。

  出示圖片第2題,學生思考后口答。

  課堂練習

  1.填空:

 。1)50分比1時少(10)分,1時比45分多(15)分。

  (2)一節課是(40)分,課間休息(10)分,再加上(10)分,就是1時。

  2.練習十四第4題。

  課堂小結

  1.這節課學習了時間單位的簡單計算,重點學習了時間單位間的換算及計算中間經過的時間。

  2.時刻和時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時刻是表示一天內某一特定的時候,如10時25分上第三節課。時間是表示兩個日期或者兩個時刻的間隔,如一節課上了40分。

  布置作業

  練習十四第2,3,4題。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5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猜一猜中央電視臺哪個節目最受歡迎。

  生:《新聞聯播》最受歡迎。

  生:《動畫城》。

  ……

  師:聽音樂猜一猜.

  師:《新聞聯播》在什么時候播放?

  (課件演示《新聞聯播》剛開始播放時的音樂)

  生:《新聞聯播》是晚上七點播放的。

  師:看《新聞聯播》,電視上是怎么記錄晚上七點的呢?

 。ㄕn件演示……《新聞聯播》開頭部分)

  生:上面寫19:00。

  師:這是一種新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這節課我們就用這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進行時間的計算。(板書:時間的計算)

  二、教學24時計時法

  1 師:猜一猜人們為什么把這種計時法叫24時計時法?

  生:因為一天有24小時。

  師:咱們一起來看看在一天的時間里,鐘面上的時針是怎樣走的。

  課件演示:除夕之夜,當我們盼望已久的新年鐘聲敲到第12下時,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此時此刻,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都指向數字12—夜里12時,也就是0時,24時記時法也就是從此時此刻開始計算一天的時間。新的一天開始了,時針開始走第一圈,接下去是幾時?(凌晨1時)在一步一步往下撥,讓學生邊看邊說,—2時、3時……6時,此時你們在干什么?……中午12時。問:“這個時候時針走了幾圈?是多少小時?”(走了一圈,12小時)

  下面開始走第二圈,把時針指向下午1時的位置。問:“大家看,鐘面上現在表示的是幾時?”(下午1時)“在一日內,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時,所以時針在走第二圈時,就把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時刻分別加上12。下午1時,24時記時法就應是—13時。再往下走,下午2時是幾時?……晚上11時是幾時?”注意,大家看,時針開始走第二圈的最后一小時了!碑敃r針指向12。問:“現在表示的是幾時?”(24時)與第二天有什么關系呢?”其實24時也正好是第二天的0時

  2、師:一天之中時針走了幾圈?一天多少小時?(板書:一日=24時)

  3、小結:24時計時法簡明不出錯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采用這種計時法。你們發現過嗎?

  4、反饋練習:

  師:你們經常看電視報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電視報上的節目預報。你喜歡哪個節目在什么時間播出?

  (課件出示電視節目預報信息)

  8:50金色童年 9:30兒童英語

  14:00六一劇場 16:40七巧板

  18:30大風車 22:00晚間新聞

  三、巧設闖關游戲教學例題并做相應練習

  1、第一關:幫小動物找家

 。ㄕn件演示小動物及他們的家,引導學生做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互相轉化的練習。)

  2、 第二關: 例一

  出示:同學們乘車出去旅游, 18時20分從山海關開車,22時40分到達北京,路上用了多少小時?(口答)

  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各組匯報結果

  教師小結:(課件演示)

  3、第三關:例2:

  ①課件出示一個商店門口掛著這樣的牌子.(出示圖)這表示全天營業多少時間?

  獨立解決 → 小組討論交流 → 全班交流

 、 師:同樣的營業時間你能給這個商店設計一個新牌子嗎?

  獨立設計并展示

  ③ 提問: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學生辯論,教師引導。

  學生爭論后得出兩種計時法各有各的用處。

  4、第四關:反饋練習

  平平星期天參加課外小組,前一天他晚上9時睡覺,第二天早上6時起床,一共睡了( )小時。課外小組7時30分開始活動,經過2小時30分結束,結束時是( )時( )分.活動結束后,平平利用10分鐘的時間整理用具,10時25分回到了家里,他在路上用了( )時( )分.

  四、小結:

  師:一節課多長時間?今天這節課幾點上的?這節課應該幾點結束?

  上了40分鐘的課,累不累?咱們來猜個謎語吧,最長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便宜又最寶貴的是什么?(時間)時間這么珍貴,我們應該怎樣做?

  反思

  一、在數學學習中體驗生活。

  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不僅能激起學生對數學強烈的求知欲,使之產生學習數學的內在需要,而且為學習數學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經驗,便于抽象知識的形成,并能使他們自覺地應用生活經驗去檢驗自己的思維過程是否正確,從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尋找的生活素材要避免成人化,如“買股票”、“工廠做零件”等成人特有的活動就很難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經常以兒童的眼光看待生活,確實挖掘小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如課間游戲、課外活動、業余生活、童話故事等中間所蘊涵的數學知識往往是學生喜聞樂見的。

  《時間的計算》這節課自始至終都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老師一開始就創設了看《新聞聯播》這一個每位學生都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觀看《新聞聯播》這一生活情境中,引出兩種計時法。在認識24時計時法時,老師又利用了少兒電視節目預報這一情境,讓學生嘗試將24時計時法轉化自己所熟悉的 12時計時法,這樣,學生不僅在興趣盎然中自主探索數學知識,而且自覺利用了已有的生活經驗判斷得出的結論,從而及時教正了自己錯誤的思維過程。此外,在比較兩種計時法異同點時,啟發學生說說你更喜歡哪種計時法,而教師邊傾聽邊引導學生討論,甚至適時制造矛盾,在這種激烈的爭論過程中,學生在不斷的尋找生活中的24時計時法和12時計時法,從而對生活中的數學有了真實的體驗。

  二、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成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由活生生的、有個性的個體組成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減少對學生的時空占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與策略解決問題,使學生多一些成功的體驗。

  《24 時計時法》這堂課充分體現了上述兩點。在認識兩種計時法時,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圍繞“你更喜歡哪一種?”這個問題進行思考,進行討論。在教學中老師巧妙的將例題設置成闖關的游戲,而對每一關學生出現的不同想法不同做法老師都沒有輕易否定,而是讓學生討論交流,并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創造性,當學生闖過關時利用課件聲畫并茂給予“恭喜你們”的話語鼓勵,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表現欲,讓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通過上面的反思,我想一節好課一定有這樣一個重要指標:學生在學習時輕松、投入,在他們不斷取得成功的同時,也獲得了良好的個性發展。當然,利用多種媒體的優化組合配合教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究把多種教學媒體的綜合運用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效率,也為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探究一條新途徑。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時間的計算 教科書p62 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單位的轉換及經過時間的計算。

  2、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幻燈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師用時鐘模型撥時間,師提問:

  1)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

  2)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3)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又是多少呢?

  2、1時=( )分 1分=( )秒

  3、教師演示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

  4、引出課題:時間的計算”。

  二、探究新知。

  1、時、分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例1:2時=( )分

  1) 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 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學生匯報:

 、60+60=120分

  ②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師板書小結:

  2時=( 120 )分

  60×2

  5)鞏固練習:

  5時=( )分 120分=( )時

  2、分、秒之間的單位換算。

  1分=( )秒 3分=( )秒

  1)學生嘗試練習。

  2)學生討論:你是怎么做3分=( )秒的?

  3)學生匯報。

  4)教師小結。

  3、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

  3時=( )分 4分=( )秒

  180秒=( )分 60秒=( )分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4、教學例2。

  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說圖意:

  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1)師撥7時30分到7時45分之間的時間,讓學生觀察時間的變化。

  2)提問: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①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略)

  5、生生互動:

  學生分組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其他的學生幫忙算一算這位同學從家到學校需要多少時間。

  三、鞏固新知

  1、填空:

  1)50分比1時少( )分 ,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2、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題,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8時40分再加上( )就是9時。

  3、競賽: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

  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時間安排表。

  2:30—2:50做作業 2:50—3:30 看電視 3:30—5:30 畫 畫 5:30—6:00 吃晚飯

  看表回答問題:1)做作業用了多長時間?

  2)畫畫用了多長時間?

  3)小明吃晚飯后還可以玩2小時才睡覺,他應該什么時候睡覺?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

  五、板書設計:

  時間的計算

  2時=( 120 )分 5時=( 300 )分

  120分=( 2 )時 3分=( 180 )秒

  45-30=15,是15分鐘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針對《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段目標,結合教材求經過時間的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并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1.明確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分清時刻與時間段。

  學生已經對時、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幾秒,因此在教學例1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牢牢記住已經掌握的相鄰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同時讓學生通過具體生活情境理解時刻與時間段的區別。

  2.借助直觀模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由于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充分借助鐘面模型,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鐘面,幫助學生理解經過的時間,然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交流探究找到解題方法,即“經過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教師準備 PPT課件、鐘表

  學生準備 鐘表模型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出示PPT課件)

  1.出示復習題。

  (1)鐘面上有( )個小格,每兩個數之間有( )個小格。

  (2)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 ),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 ),秒針走1圈是( )分鐘。

  (3)1時=(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詩:“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交流: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詩?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結:這是寫珍惜時間的詩句,光陰就是時間。

  3.揭示課題:時間的計算。

  ⊙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2時=( )分

  想:1時是60分,2時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時=( )分,怎么想?[用5個60連加的方法;也可以這樣想:在120分的基礎上再加3個60分,即120+180=300(分)]

  (2)( )時=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設計意圖:例1比較簡單,讓學生自主探究算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時間的計算。

  (1)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思考:你早上幾時離家,幾時到校呢?

  (課件出示例2情境圖)

  請同學們討論并提出數學問題。(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討論算法。

  師:大家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鐘,你是怎樣計算的?請把你的計算方法講給組里的同學聽。(小組討論)

  預設 生1:數鐘面上的大格,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生2:數小格,15個小格是15分鐘。

  生3:45-30=15(分)

  師:計算時,在同一個小時內,我們只要用分鐘相減來求經過的時間就可以了。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匯報)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這道題中,幾時離家,幾時到校,這里的幾時我們叫做“時刻”。而剛剛大家計算的經過時間,我們叫做“時間段”。時刻,只要看鐘表就可以知道,而時間段是要經過計算得出的。以后計算時間段,也就是計算經過的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3)情境練習。

  出示教材5頁“做一做”。學生獨立解決,同桌交流算法。設計意圖:時間的計算這部分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本部分教學采用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化難為易,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在計算的過程中不必要求學生統一使用一種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

  2、了解時間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會通過觀察、數格子、計算來知道所經過的時間。

  3、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

  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計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時、分、秒進率

  板書:1時=60分 1分=60秒

  2、填空題

  2 時=( )分   2 分=( )秒

  180分=( )時   120秒=( )分

  1時40分=( )分   6分=( )秒

  3、填合適的時間單位

 。1)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2)看一場電影要2( )。

 。3)小東跑一100米要用16( )。

  二、探究新知

  1、小學作息時間表

  多媒體課件展示“小學作息時間表”學生自讀問題,依次解決問題

 。1)上午第一節課是從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這一節課上了多少時間?

  你是怎么知道一節課的時間,你有什么方法?你會不會列算式。

 。ɡ蠋熤v解列算式計算)

  板書:8:50 – 8:10=40分

  8 :5 0

  -8 :1 0

  4 0

  答:這節課上了40分鐘。

 。2)反饋練習:學生板演,說說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節課上了多少時間?

 。3)深入探究,10:50~11:30 第四節上了多少時間?

  學生先試做,問在計算中發現有什么問題?

  重點講解分不夠減,到時退一作60分。

 。4)反饋練習:1.小明從家里出發去學校,路上經歷了多長時間?先看鐘表,再請列式計算。

  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學生板演并訂正錯誤。

  三、鞏固練習

  1.王老師看一場電影時刻表如下,請問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2.王華上午在校3小時20分,下午在校2小時30分。他一天在學校多長時間?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時間?

  3.小明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他每天要在7:40到學校,他應該在什么時候從家出發,才能準時到校?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你學習了什么知識?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時間的問題。

  教學對策:

  以口答為主,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借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幫助理解,相互啟發,體會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時間。

  教學準備:

  節目預報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24時記時法:

  出示節目預報:

  節目預報

  上午8時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時30分 兒童英語

  …… ……

  下午2時 六一劇場

  下午4時 美術星空

  下午4時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時30分 大風車

  晚上7時 新聞聯播

  …… ……

  你能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目嗎?

  同桌兩人練習。

  出示節目預報表。

  二、新授:

  1、這是小紅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時間安排記錄表,從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飯

  7:30——8:00 做家務

  8:00——9:00 做作業

  9:00——11:00 到新華書店購書

  11:00——11:20 吃中飯

  11:20——11:40 飯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館游泳

  14:30——15:20 看電視

  ┈┈

  2、 小紅的生活活動有些是從整時開始整時結束,有些是從幾時幾分開始到幾時幾分結束,你能將上面的活動時間按這樣的情況分分類嗎?

 。ㄒ龑W生將活動時間分成三類:

  1)整時 —— 整時

  2)幾時幾分 —— 幾時幾分(幾分是一樣的)

  3)幾時幾分 —— 幾時幾分(幾分是不一樣的)

  3、你能算出小紅什么活動所用的時間?你是怎樣計算的?同桌或小組討論。

  4、小結交流計算方法。

  整時的比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時刻減前面的時刻,16-14=2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一樣的,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不一樣的,學生不太容易理解)計算可借助鐘面圖或借助線段圖。

  有兩種思路:例14:30——15:20 看電視

 。1)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算從15時到15時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鐘。

  (2)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30分是1小時,15時30分與15時20分比,超過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練習:

  1、節目預報表

 。1)回到復習的節目預報表(24時記時法)

  你能說說你最喜歡看的節目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

  交流匯總。

  2、書上53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思考。交流怎樣想的。

  有兩種思路:

  (1)分別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長時間,再加起來。12:00到13:30是1小時30分,15:40到17:00是1小時20分,合起來是2小時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時,再從5上時中減去不借書的一段時間13:30到15:40是2小時10分,所以是2小時50分。

  四、小結:(略)

  板書設計: 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等方法,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引導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有意義的數學信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解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3、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教學難點:

  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

  開學了,熊大和熊二從熊堡出發去學校,熊大用了2小時,熊二用了120分鐘,熊大說它用的時間少,熊二說它的用時少,它倆誰也不甘示弱。同學們,請你們當裁判,它們倆究竟誰用的時間少,好嗎?

  二、學

  (一)單位換算

  1.從熊堡到學校,熊大熊二誰用的時間少?為什么2時=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說一說。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練一練:3分=秒

  600分=時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二)時間計算

  9月1日,小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課件出示)

  三、析

  1、觀察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3)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鐘。

  5.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么想的?(7:30過15分鐘就是7:45,15分鐘是對的。)

  6.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7.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8.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說說?師做整理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四、練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 4時○24分 1分15秒○65秒 3時○200分 140秒○2分 1時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給外地打工的媽媽打電話,電話亭的營業時間,早上9:00開門,晚上8:00關門。小明8:40到達,他還要等多久呢?

  3、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4、作業:課本第7頁第8題。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計算。

  2、過程方法目標: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以活躍課堂氣氛,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3、情感態度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時間的寶貴,教育學生要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換算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

  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換算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去過泰山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今天老師想帶大家一起去游覽泰山,想不想去?

  (播放泰山風景圖片,邊放師邊解說。)

  二、聯系實際,講授新課:

  (一)時間的換算:

  一轉眼,我們就游覽了兩個小時。同學們你們知道:2小時等于多少分嗎?(課件出示問題)師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

  例1:2時=( )分

  (1)你是怎么想的呢?

  (2)學生自主學習

  (3)匯報學習情況,課件出示。

  師:誰想到前面來用你制做的學具表撥一撥分針走多長是1小時呢?如果老師把這道題變化一下你會做嗎?我們看題,120分=( )時。誰會做并且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生說,師適時表揚)我還想出一些題要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挑戰嗎?(課件出示題)

  (4)反饋練習

  3時=( )分

  4分=( )秒

  120秒=( )分

  70秒=( )分( )秒

  (二)時間的計算:

  1、情境教學:

  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挑戰取得了勝利!想不想更進一步學習時間的計算呢?

  (1)出示例2情境圖1

  ①圖中告訴我們什么?

 、谀隳茉阽娒鎴D上畫出7:30時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嗎?

  (2)出示例2情境圖2

 、賵D中告訴我們什么?

  ②你能在鐘面圖上畫出7:45時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嗎?

  (3)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4)把條件和所提的問題連成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5)集體讀題。

  2、討論算法:

  (1)要求小明從家到學校其實就是求什么?

  (2)請在你的第一個鐘面圖上畫出7:45時分針所指的數字。

  (3)數一數分針從6走到9走了多少分鐘?

  (4)學生匯報。

  (5)師生合作撥鐘面驗證。

  (6)除了這種用數格子的方法之外你還想到別的算法嗎?

  (7)小組合作討論。

  (8)匯報學習情況。課件出示。

  (9)小結:

  師:用計算的方法時,如果在同一個小時內,我們只要用分鐘相減來求經過的時間就可以了。大家可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法。那么,在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說說你的理由。(生匯報)以后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

  師:同學們學習興趣真濃,敢不敢用所學的知識再次接受挑戰?

  三、知識應用

  1、想想做做:小星晚上8時睡覺,第二天早晨6時起床。她睡了幾小時?

  2、蛋糕店

  營業時間

  6:00---------20:00

  一天營業( )小時

  3、新華書店

  營業時間

  8:00--------18:30

  一天營業( )小時( )分

  練習4,獨立完成,集齊訂正。

  5、第五小學作息時間表

  上午,這一節課上了多少時間?

  下午,這一節課上了多少時間?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游覽了美麗的泰山,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時間的計算。你們快樂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老師希望你們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浪費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五、拓展題。

  小明家到學校要走15分,他每天下午要在1:45到學校,應該在幾時幾分前從家出門?(通過這道題的訓練,讓學生知道自己下午回校的時間,做到不提前回校。)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情感與態度:在學習中使學生明白時間的寶貴,養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加法計算)

  教學難點:

  學生對于題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學約好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時48分出門,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1)在這段文字敘述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

  早晨7時48分出門;

  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2)9時15分、7時48分、1小時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時15分、7時48分表示時刻,是指某一事件發生的時候。

  1小時23分表示時間,是指某一事件經過了多久。

  (3)出示問題“小丁丁幾時幾分到達動物園門口”這是求時間還是求時刻?

  是求時刻

 。4)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關于時間的計算的問題。(出示課題)

  [對于學生經常會混淆的“時間”“時刻”這2個數學用語進行簡單的辨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明確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階段

  1.請學生試著計算。

  2.匯報

  (1)畫圖

 。2)豎式算

  注意:這步計算,“分”的計算滿60要向“時”進1,因為分與時之間的進率是60。

  答:小丁丁9時11分到達動物園門口。

  3.比較2種方法得出2種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觀、很簡潔。

  4.小結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來解決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會到哪一個時刻的計算問題。

  三、練習階段

  7時50分+45分=時分

  8時26分+2小時37分=時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進一步掌握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記憶部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教學對策

  借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圖,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過程設計:

  一、解決實際問題

  1、p54(2)

  (1)看圖理解題意。

 。2)先估計哪個商店的營業時間長,再計算實際營業的時間,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

  1)百貨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時。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時,中午11:00到1:00是2小時,下午5:00到8:00是3小時,合起來是8小時。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時,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時。

  (3)比較哪個商店營業時間比較長。

  2、p54(3)

 。1)看圖理解題意。

  (2)獨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集體交流,說明計算時間的方法。

  3、完成p54(4)

  看圖理解題意。

  思考解決方法。

  有兩種方法:

  (1)先算第一天的時間晚上8時到晚上12時是4小時,再算第二天的時間凌晨0時到清晨6時是6小時,合起來是10小時。

  (2)也可以假設從第一天晚上8時睡到第二天早上8時,共睡了12小時,再減去2小時,是10小時。

  4、完成p59(5)

 。1)看懂火車時刻表,弄清到達和出發的時刻,明確“運行”和“?俊钡暮x。

 。2)再計算第1、2小題的經過時間。

 。3)學生根據運行時刻表,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實際問題。

 。4)交流各自的問題。

  二、介紹數學史料

  1、自己閱讀第55頁上的數學史料。

  2、布置課外學習任務:上網或到課外書上查找相應的時間知識。

  板書設計:

  經過的時間

  還可以這樣算:

  9時50分 9時30分

  - 7時30分 - 7時50分

  2時20分 1時40分

  課前思考:

  由于《簡單的時間計算》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分2課時進行教授,本課時主要是練習鞏固。通過解決一些求經過時間的簡單方法問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其中,第5題最后還提出“你還能知道些什么”的問題,引導學生全面地收集、選擇、組合信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數學思考能力。本課要鼓勵學生從不同渠道去尋找答案,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有關時間的知識,激發他們的探究的興趣。

  課后反思:

  由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計算經過的時間分成兩課時完成,第1課時,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計算方法作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學習起來相對而言比上節課要容易得多,雖然內容不多,但花費時間也較長,學生中掌握情況兩極分化現象嚴重。課上提倡學生用自己理解、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經過的時間。如從晚上8時到第二天早上6時中間的時間計算,學生有自己的計算方法。有了昨天的計算方法,火車時刻表這一題,從14:20——16:10,學生在多次練習中,逐漸能將方法領悟,這時,我立即出現兩題類似的計算經過時間的題目,如:7:30——9:50和7:50——9:30,這兩題的對比練習,通過比較,學生能就我們總結的方法進行運用和消化,效果很好。當然,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雖然方法多樣化,有些學生掌握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方法,但有個別學生還是覺得內容比較抽象,很難計算經過的時間。另外,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學生還有待于進一步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系還不夠清晰,不經意間就產生錯誤,如出現下午15時15分這種類似的情況。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14

  三維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凇胺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 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 )分

 。1) 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 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師小結。

  2、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3時=( )分 2分=( )秒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3、教學例2:

 。1) 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 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 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 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 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略)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題,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 )分,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時間的計算》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你了解了哪些有關時間的信息?與同學說一說。

  2、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

  (2)小紅系紅領巾用了16( )。

 。3)課間休息10( )。

  (4)爸爸每天工作8( )。

  3、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學生獨立完成P63頁第2題。

  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頁第4、5題。

 。1)學生獨立計算經過的時間。

  (2)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3、完成P64頁第6題。

  (1)學生先估計,填空。

  (2)回家后和家長一起進行驗證,再填上實際需要的時間。

  4、完成P66頁第9題。

 。1)多名同學說一說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

 。2)在課本上完成66頁表格。

  三、實踐應用

  1、在書上完成P65第8題。

 。1)出示光明小學作息時間表,讀時間表。

 。2)分小組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然后進行匯報交流。

 。3)在課本上獨立完成提出的問題。

  2、完成P64第7題。

 。1)說一說你感興趣的電視節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辦法把它們的開始和結束時刻都記錄下來。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時間的計算》教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落葉》教案(通用13篇)

    活動目標:1 、 能 熟練用 剪刀,并知道剪刀的作用和特點。2 、 幼兒嘗試創新剪落葉。3 、 學會對稱剪法;顒訙蕚洌杭舻 彩色的紙張 膠水活動過程:1 、 教師提問: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秋天有什么變化?(水果熟了、天氣變涼爽了、...

  • 《廬山的云霧》教案(精選16篇)

    一、說教材《廬山的云霧》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云霧神奇美麗,接著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第四...

  • 《雪兒》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流程一、復習,導入1、聽寫生字。(聯系上節課學會的生字,檢查學生的記憶力)2、師出示一幅鴿子圖,問學生:在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中,這只鴿子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知道叫什么嗎?(再次板書雪兒)3、師:大家再次看到課題,想知道些什...

  • 幼兒園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顏色變變變》(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在活動中能發現不同顏色在混合后發生的變化,培養感知顏色的能力。2、體驗紅黃藍三種顏色,在相互手拉手后變出的顏色進行作畫,并感受其中的樂趣。...

  •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太陽》教案范文(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意識到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2.會查閱資料,并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3.對研究關于太陽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教學準備1.在教室或活動室里進行教學活動,采取先分組再集中的方式...

  • 《雪兒》教案(精選15篇)

    學習目標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我能通過讀文,理解“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學習重點理解課文段與段之間的聯系,背誦課文學習難點理解“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

  • 《詠華山》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2、學會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識不寫的有4個。認識1個偏旁(門字框)。理解本課新詞。...

  •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訓練重點:了解新聞的特點復習記敘六要素理清文章層次訓練默讀體會準確、簡明的語言課時安排:三課時步驟:一課時1、導入用最近報紙引入(看新聞版)2、簡介“新聞”報紙最常用的文章樣式。...

  • 《月亮船》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這次的蹲點活動,我選擇了“中國娃”主題活動里的一個語言活動《月亮船》。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又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无锡市| 武清区| 唐海县| 塔河县| 色达县| 香河县| 铁力市| 宁德市| 望城县| 台北市| 鄂温| 绥化市| 荆门市| 宁乡县| 莆田市| 武义县| 溧阳市| 土默特右旗| 蕉岭县| 秭归县| 枣庄市| 明水县| 西宁市| 昭平县| 南阳市| 正蓝旗| 洛浦县| 宜良县| 东阿县| 原平市| 措勤县| 内乡县| 城市| 且末县| 萨迦县| 定陶县| 航空| 泗水县| 海晏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