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姑娘》教案(精選2篇)
《月亮姑娘》教案 篇1
《月亮姑娘》是湘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熱愛科學為主題,《月亮姑娘》是一篇深受孩子們喜歡的科學童話,課文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初步介紹了月相形成的知識,讓學生懂得月亮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教學重點是訓練朗讀課文和學習詞句,在識字、讀書的同時,吸引學生關注科學,愛科學,學科學,引發孩子們研究、探索的欲望,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
對于二年級上學期學生來說,語文學習已具有一定的基礎,但以往一直把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識字教學上,對閱讀教學關注的并不多,對語言文字的感情理解能力較差,在閱讀過程中更需要直觀、形象的事物來喚起靈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去感受體驗。
因此,課堂上力以飽滿的情感感受童心,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童趣,以務實、樸實、求實的魅力感染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月相形成的過程,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3、感受語言的美,在讀中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下面具體談談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出示一幅晴朗的夜空圖,以飽滿的激情富有兒童化的語言營造一種恬靜幽美的月夜圖,從而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課堂,讓學生對月亮姑娘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墊定情感基石。
二、以舊帶新,復習檢查
為了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難讀的輕聲詞提出來,采用開火車,分組賽讀,齊讀的形式讓學生練讀,以達到鞏固字詞的目的。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細讀課文,感悟內容
1、第一段內容淺顯,采用美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出月亮姑娘像眉毛的恬靜和美麗。
2、由于第二段與第三段內容在表達形式上相似,于是我采用先扶后放的形式組織學習。
先學第二段,指名讀一讀,再說一說,你從中明白了什么?然后演一演,相機出示重點句,采用丟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過了幾天,一點兒”在句中的作用,從而體會月亮姑娘在慢慢地不斷發生變化。3、接著小結這個學法,布置任務,放手讓學生運用這個學法,分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第三段,然后以匯報的形式讀一讀,說一說,再演一演。
4、第四段內容著重培養朗讀,讓學生聯系生活實踐,自讀自悟,讀出裁縫師兩次給月亮姑娘做衣裳都不成功后的“不好意思”和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而不得不重做的無可奈何,這時,老師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我從你聲音的大小,音調的高低聽出你的大吃一驚,從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即不僅從聲音的變化讀出句子的感情,還能通過動作表演、神態、體會文中人物的心情。
5、接下來出示本課中四個重點句,即月亮姑娘變化的4個比喻句,通過男女生賽讀,師生合作讀的形式,讓學生從讀中去觀察,去發現,去總結規律,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
五、課件演示,突破難點
先提出:“你還想知道什么?”讓學生在已知基礎點充分質疑,在學生討論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如:月亮為什么會這樣變化?月亮變圓后又是怎樣變化的?播放月亮姑娘的自我介紹,讓學生邊看畫面邊聽音樂,從而突破月相形成原因的難點。
六、創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場面
老師此時就是裁縫師傅,他還有很多納悶的地方請求小朋友幫忙解答,比如說:我每次給月亮做衣裳挺認真的,為什么總是不合適呢?再追問她又是怎樣變化的?怎樣才能給月亮姑娘穿上合適的衣裳?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和運用了本課內容,還培養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而且滲透了人際交往中的禮儀教育,可謂一石三鳥。
七、最后拓展延伸中,推薦適合兒童閱讀的有關天文方面的詩歌與讀物,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欲望,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而實現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
總之,本課的教學宗旨是教師力求讓學生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自主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感受,激起濃厚的興趣,以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感悟、體驗與探究。
《月亮姑娘》教案 篇2
《月亮姑娘》這篇課文,用擬人的手法,借月娘姑娘做了三件衣服都穿不得的故事,介紹月亮在一個月之內經常變化的科學知識。這篇課文有:披、件、寸、決、連、扣等生字。我在教學這課書生字的時候先在96班進行了試講。試講后大家的評課讓受益非淺。易春梅老師介紹了動作演示法和實物演示法。她認為在教“披”這個生字的時候,可以把一塊圍巾披在同學身上,讓同學把老師的動作用這篇課文中學過的一個生字說出來。教“尺寸”的時候要拿一把尺子來讓同學理解認識。鄒芳說,低年級組詞還是很重要的訓練,這個環節不能省。譚春艷說的更加讓人覺得受益非淺,她認為講課要有激情,在講解生字的時候,不要太平淡,要抓住難點、重點講解,其中最難懂是“尺寸”、“決定”兩個詞語,“決定”可以讓同學在聯系生活實際造句中,讓學生心領神會其中的意思。大家還談到我教學的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生預習的時間太多,以致后面的時間不夠。
我在本班上課的時候,我盡力融合了大家的意見,在講解“披”的時候,把一塊圍巾披在曾依雪的身上。有幾個同學們一下就找到生字“披”字,說“楊老師把一塊紫色的圍巾披在曾依雪身上”。我拿出一把尺子。有幾個同學都說:“楊老師手里拿著一把尺寸”,只有羅潞悅說:“楊老師從講臺里拿出一把黃色的尺子。”從同學的反應和語言中,我發現同學眼中求知識的欲望、思索的眼光。是的,我以后就要這樣的聯系生活教學,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這樣的教學才更加體現了語文生活化。
同學們在選用一個生字或者多個生字連成一段通順的話。周逸凡說:“月亮姑娘決定在心連心做一件衣服,裁縫師傅給她量好尺寸做好了,還釘了很漂亮的扣子,可是等月亮姑娘來拿的時候,月亮姑娘長胖了,衣服太小了,那就只好披著吧。”把我們學習的六個生字都用進去了。其他的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不同的字來說話,他們說的內容比較多,說地也很流暢。但是不是人人參與了,我想以后我要多用點時間,讓學生會說,愛說,說得好。
讓同學講怎么記住這些字型的時候,學生的講到用謎語法記憶。同學打了這些謎語:“一人牽一牛(件)”“有個人長的怪,手和口長一排(扣)”“車開進之字站(連)”“時針有,分鐘沒有;村子有,城市沒有;對了有,錯了沒有(寸)”這樣的謎語能訓練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訓練很好,以后我要多加強訓練。
聽了這堂課,冷水江教研室的劉主席給我提的建議是:要運用生活中的素材,來加深對對生字新詞的理解,要營造一個語言環境,用所學的生字寫一段文字,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生字新詞,使學生的理解化,在編謎語的時候要講究科學性。楊站長說,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要加強對學生錯誤的指導,要給學生多留點時間思考等等。
他們的建議讓我更加覺得豁然開朗。是的,我可以設計一個讓同桌互相選生字說話的環節,加大生字同學們對生字新詞應用的能力,我可以把學生多個生字的都用上的精彩語句板書大家分享,留比較充足的時間讓同學們思考,不要走過場,而是要讓學生真實的得到語言鍛煉,使語文生活化教學更加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