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教案(精選14篇)
《井底之蛙》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夸耀”、“瞠目結舌”等新詞的含義,展示人物個性。
2、能通過對比朗讀,體會文言文和現代文的不同節奏感和情感表達方式,嘗試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文言文部分。
3、能夠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合理補白,豐富故事情節,想象“井底之蛙”以后的生活,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多層次解讀文本,體會井底之蛙和東海之鱉的不同生活環境和心態,激發學生對廣闊天地和崇高目標的向往。
教學重點:
1、多層次誦讀課文,了解文本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環境,讀出角色滋味。
2、結合文本內容和人物,進行合理想象,補充故事情節,挖掘人文內涵。
教學難點:
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續編故事情節,凸顯語言訓練和人文熏陶的緊密結合。
教法:
以讀促悟法、讀寫結合法;
學法:
朗讀品味法、拓展討論法;
教師準備:
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
了解青蛙和鱉的不同生活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主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大與小”這個單元,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井底之蛙》。(教師板書課題)
課題的意思是一只住在井底的小青蛙。你發現“大與小”了嗎?
(對于青蛙來說,自己本身很小,水井比它大。)
這樣的一只青蛙身上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我們對于“大和小”又會有什么新的認識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學習課文
1、自己讀讀這個故事,看看井底之蛙的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把自己發現的新詞勾畫下來,嘗試聯系上下文理解。
(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內容,學習新詞。)
2、自學反饋:
(1)這篇課文圍繞“井底之蛙”講了一件什么事?
(指導學生簡單概括:一只青蛙生活在水井里,覺得很快活,就向鱉夸耀。后來聽鱉描述大海的廣闊,才覺得自己很渺小。)
點評:說清楚一件事情,要抓住主要的人物和情節。
(2)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你學到了哪些新詞?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做到讀準字音,理解詞意,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簡單解釋。
(同桌合作學習)
(3)全班交流:誰能為我們把關鍵詞寫一寫呢?
(指名板書重點新詞)
你能用上這幾個詞,把課文的內容再說說嗎?(學生嘗試復述。)
點評提升:復述故事可以嘗試加入關鍵詞,簡單卻不失精彩。
3、深入學習:
(1)課文篇幅不長,很有特點,主要由人物的對話構成。人們都說,語言最可以展示人物的'心靈。請你仔細讀讀青蛙和鱉的語言,用一兩個詞評價一下人物的個性特點,寫在相應的詞句旁邊。
(學生默讀,嘗試做簡單批注。)
(2)分享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大家的發現,匯總后由中心發言人進行總結發言。
(3)全班交流:
請各小組的中心發言人選擇角色進行點評。
(課件出示句式:我們組認為,青蛙 ,因為它 。
鱉 ,因為 。)
(4)朗讀品味:
默讀讓我們靜心走進文本,發現了角色的個性特點。現在,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展示人物特點,誰來試試?
(指名朗讀展示,點評提升。)
既然是人物對話,就要對著來讀,你來我往,才有對話的趣味。誰愿意選擇選擇搭檔展示分角色朗讀?
(學生自主選擇同伴,分配角色,展示朗讀。)
現代的語言被大家演繹得聲情并茂,人物特點非常鮮明。其實,這是一則古代寓言故事,出自《莊子秋水》,莊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文字飄逸灑脫,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們也來試試吧!
(課件出示文言文片段: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5)探究哲理:
①自主探究:莊子的文章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在于他的語言風格獨特,更在于他會給人思想的啟迪。青蛙和鱉是故事中的角色,卻可以帶給我們做人的啟發。你發現了嗎?
(學生嘗試自主發表看法。)
②情境引導: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角色,你會怎會評價自己的生活呢?
青蛙,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怎么樣?
東海之鱉,你有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學生結合文本品評不同人物的生活環境、態度。)
追問:到底哪種生活更好呢?
(引導學生辨析品味不同的生活滋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激發學生樹立更高的目標,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6)續編故事:青蛙驚訝之余,嘗試著走出這口水井,你猜猜它會去哪里?又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學生嘗試續編,仿照課文模式,展示青蛙新生活的境遇和心情。)
組織交流:“青蛙的新生活”
三、主題升華
1、我們看到了青蛙過去的井底生活,雖然快樂、安逸,卻顯得狹隘、單調。我們為青蛙設計了以后的生活,也許挑戰無限,卻充滿驚喜。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什么設想呢?
2、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與小”,學習了本文之后,你有新的發現或者體會嗎?
(學生結合主題進行反思。)
3、老師想把課文濃縮成一句話送給大家:(補充板書)
走出一口水井,邁向遼遠東海;放下安逸舒適,追求自有挑戰。
四、布置作業
1、講述《井底之蛙》的故事給家長聽,說說自己的閱讀收獲。
2、想象青蛙和鱉再次相遇,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帶給人新的哲理呢?試著編創一個小故事。
附:板書設計
井底之蛙
青蛙 鱉
(走出)一口水井 (邁向)深遠東海
(放下) 安逸、舒適 (追求)自由、挑戰
《井底之蛙》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懂得歇后語的特點和它的幾種構成方式,積累并能記住更多的歇后語。
2.培養學生運用歇后語進行說話的能力,體會運用歇后語的妙處。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歇后語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積累歇后語,培養積累語言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學法:誦讀法、體驗法、合作探究法、實踐法等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收集歇后語。 學生準備:
1、收集健康有益的歇后語,將常用的歇后語整理出來。
2、寫有半部分歇后語的紙條若干。
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師講故事。
2、你發現老師今天講的故事與往常的有什么不同?(生運用了好多歇后語)
3、出示故事中的歇后語集體朗讀。
二、學習歇后語。
歇后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
形式,一般由兩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人們通常只說出前半截,用前半截來表示意思,而“歇”去或“隱”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悟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正因為這樣,人們才稱它為“歇后語”。
過渡:我們學過的許多知識都可以說出歇后語。如:(課件出示)
井底之蛙——目光短淺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拔苗助長——急于求成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學生讀記這些歇后語。
(一)歇后語的三種構成形式:
一類是故事,一類是比喻,一類是諧音雙關。
1、故事類:
如: 楚霸王舉鼎——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后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
學生舉例說幾個歇后語
2、比喻類:
又分為 喻事類和喻物類兩種。
(1)喻事類:
直接用冷水發面——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后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
(2)喻物類如: 秋后的螞蟻——蹦達不了幾天棋盤里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后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3、諧音雙關類如:
熬盡了燈油——燒心(芯)
打柴的下山--擔心(薪)
八仙過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一連三座廟——妙妙妙(廟)。
這類歇后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后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三)過渡:同學們,你們課下也收集了很多歇后語,讓我們一起走進歇后語樂園吧。
(1)試著寫含有十二生肖的歇后語。
(2)試著寫含有數字的歇后語。
三、找朋友。(拿出寫有歇后語前半句的紙條找下半句。)
四、互相出題。
五、運用你積累的歇后語說一句話。
六、課堂小結。
《井底之蛙》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的“渺小”。
2.認識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書寫寫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難點: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指)——井底之蛙(讀課題),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這個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抽生說誰和誰做了什么)——青蛙和鱉在說自己的快樂,青蛙最后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則寓言故事。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朗讀)
(1)找句子
生活在淺井中的小青蛙對現在的生活是相當滿意的,因為它認為自己住的地方是世界上最舒適的,于是它就對來自東海的鱉——夸耀(板書),它在夸耀什么呢?是的,“生活在這里真快活!”你覺得該怎么讀這句話?——夸耀,自滿讀。
“這里”指的是——井里,再來讀一讀“我生活在井里真快活!”生活在井里還能這么自信地說快活呀,默讀課文的第一段,邊讀邊勾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了青蛙的真快活?(生讀勾,師巡視,動筆勾畫、批注,“真不錯,很多孩子都會自己勾畫重點語句了,并且還把重點詞語都做了標注,這樣就更清楚啦!”)
“高興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適呀,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可以隨心所欲地玩呢?——盡情,什么是“盡情”,讀出你的感受,這樣體會一下“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高興時……”
“疲倦了……”可以在井壁窟窿里面安然休息,從這個句子你感到了什么?——青蛙的滿足與陶醉(我看到你還加入了自己的神態了呢,不錯)。
“跳進井水中……”哪兒寫到在井水中的快活——綿軟舒適,在稀泥里可以有綿軟舒適的感覺,像踩在了棉花上一樣。
“環顧……”沒有誰能像我快活,誰都比不上我的快活,這種快活是世界上誰都比不上的,所以當環顧四周的時候,小青蛙完全陶醉在這口井中了
“而且,我獨占一口井……”獨占一口水井,那簡直是井中之王呀,你能感受到此時的小青蛙是怎樣的心情呢?——驕傲,知足感躍然紙上。誰來試試做一只驕傲的小青蛙,讀的真好。
2、學習第三段
小青蛙的快樂真是離不開這口小小的水井啊!它認為生活在井里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了!但后來這只消青蛙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覺得自己非常——渺小,從夸耀到覺得自己非常渺小,這是為什么呢?(抽生說)
3、二段(想象,語言訓練)
(1)因為遇到了一只鱉,一只來自——東海的鱉(板書“東海之鱉”)對青蛙講述了自己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
(2)說說你對大海的認識
同學們,你見過大海嗎?你認識的大海什么樣?用一個詞或一段話來說說你心目中的大海(大、寬闊、一望無際、遼闊)。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說……
(2)古文與課文對照學習
同學們對大海的感受是這樣,東海之鱉是這樣說的(出示課件)
A師配樂范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鱉說的原話,聽老師讀你們注意把握停頓和節奏
B生讀
聽老師讀了一遍之后想必你們也想自己來揣摩古文的韻味,注意讀出節奏。
C對照課文學習
這段話與課文中哪段話意思相同——第二段,請你先讀一讀古文,再快快用筆畫下來文中哪些句子是想對應的,誰來讀讀。(抽生讀)
(3)理解段落大意
A.說說對大海的認識
聽了東海之鱉的話,你對大海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抽生說)。
B.理解
青蛙住在一個又小又窄的井里,而鱉生活在東海之中體會到的是東海的——遼闊,用千里之遙不足以說明海面的遼闊,青蛙把一座淺井當做自己全部的世界,它很快活,鱉卻能在東海中因為千仞之高都無法形容海的深找到自己的家園。
夏禹時代,連年的洪水,莊稼房屋被淹沒,民不聊生,大禹也因治水有功被推為國君,而海面——(生接讀)商湯時代,連年的干旱,大地干涸,顆粒無收,而海面——(生接讀)大海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不因為水增多減少而或進或退,難道海水真的沒變化嗎?——不是,因為海太大了所以看不出來,這恰好和青蛙住的地方井“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C.讀一讀
誰能把海的遼闊,海的深和海的大美美地讀出來?其他人自己感受(抽生讀)讀的真不錯,我仿佛已經看到了大海的那種寬廣和舒適。
D.說話
一望無垠的大海,能給你帶來怎樣的快樂呢?(出示課件“我生活在這里也真快活”)現在你就是這只來自東海的鱉,你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海遨游吧。
(觀看大海錄像)
現在,我就是站在你面前的小青蛙,請你給我介紹一下大海里有意思的東西吧,以“我生活在這里也真快活”開頭說一句話,注意,要把每句話說完整、說具體。(你的生活可真豐富。你體驗的東西可真有趣。生活在大海里的快樂真是太多啦,說也說不完。)
是啊,聽到這么多有意思的東西之后,我都想要親自去體驗一下生活在大海中的快樂了。
D.第三段
同學們,聽了鱉的話,小青蛙一下子就覺得自己非常渺小了,想一想,淺井有大海的遼闊嗎?——沒有,有大海的深嗎?——沒有,有大海的遼闊嗎?——沒有,所以它能體會到生活在東海里的快活嗎?——不能,當聽到鱉說這么多關于大海的事情之后,鱉呆住了——瞠目結舌,什么意思——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誰來用表情表示一下鱉現在的樣子。做的怎么樣,真棒,掌聲送給他。
三、感悟寓意
聽了鱉的話,再看看自己住在又狹窄又淺又小的井里面,如果此時你是小青蛙,你心里會怎么想呢?(兩種預想:我只看得到眼前的快樂,安于現狀,目光短淺、孤陋寡聞;我喜歡現在的生活,知足常樂嘛)現在的小青蛙會思考了,我們也知道小青蛙以后會看到自己的快樂的。
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你最想把它送給哪些人呢?——孤陋寡聞、目光短淺、夜郎自大、安于現狀的人。眼光放遠一點,不能鼠目寸光,這樣我們見識到的東西就會更少了。
四、拓展
寓言要告訴大家一個深刻的道理,之后井底之蛙就成了人人皆知的一個成語,你還知道哪些帶寓言故事的成語呢?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杯弓蛇影、畫龍點睛、指鹿為馬、刻舟求劍、夜郎自大)
課下把這些有趣的成語故事找來讀一讀,
《井底之蛙》教案 篇4
一、 周學習內容:學習課文《 “掃一室”與“掃天下”》、《井底之蛙》和《“三顆紐扣”的故事》 二、 本周學習重難點: 1. 生字:一類字28個、二類字18個 。 2. 積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悟反問句的表達作用,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模仿老師讀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頓和朗讀的節奏。 ●積累名言警句,再來背背。 3. 作文:任選一題,編故事:<< 小水滴與大海>> 、<<放大鏡與顯微鏡>>、<<陳蕃和我>> 三、 周學科融合:1、結合有關歷史資料;2、 對照課文,注意朗讀古文的語調,領悟寓意。 四、 周學情分析:學生對于大與小只是直觀表面的認識,通過三篇課文地學習要讓他們明白大與小之間所蘊含的特別含義,從而受到啟發教育。
“掃一室”與“掃天下”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教 材 分析 《“掃一室”與“掃天下”》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間小小的書房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 學法 教師導法 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 。 學生學法 讀課文,將感受與同學交流討論。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 ● 細讀課文,理清層次,交流討論,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通過學習,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受到“任何遠大的目標都要從小事著手”的教育。 2.積累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 ●感悟反問句的表達作用,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3.生字目標:訪 亂 糟 骯 濁 蜘 蛛 轟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 ●說說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指名分段,理清思路。 2.細讀感悟點: ●你認為陳蕃是個怎樣的人?你認為陳蕃的做法對嗎?可他卻怎么認為? ●薛勤也認為陳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樣勸誡的? ●如果你是陳蕃,你聽了薛勤勸告的話會想些什么,又會怎么做呢?陳蕃到底是怎樣做的呢? ●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3.能力訓練點: ●理清層次,概括段意。 ●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表達作用,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4.拓展延伸點: 出示名言警句,聯系生活實際討論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平凡小事)(轟轟烈烈的偉業) 陳蕃 不掃 只掃
↑(告誡) 從小事做起
薛勤 不掃 更 不能掃
課后反思 井底之蛙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教 材 分析 《井底之蛙》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滿的人。課文內容比較簡單,但語言介于古文和白話文之間,而且蘊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教材。 學法 教師導法 重點引導對文言文的朗讀和理解 學生學法 讀中感悟 、討論交流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的“渺小” 。 ●體會故事用來諷刺那些自大的人,懂得謙虛的道理。。 2.積累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模仿老師讀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頓和朗讀的節奏。 3.生字目標:倦 倚 邀 跨 邁 絆 澇 旱 湯 渺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 ●閱讀當中發現哪些字詞容易出錯?來提醒提醒大家 ●你了解青蛙和海鱉之間在談論什么? 2.細讀感悟點: ● 青蛙生活在井底有什么快樂之處?用“_______”畫出。 ●海鱉生活在大海快樂何在?用畫出 ●指導讀朗讀古文,領悟寓意。 ●對照井蛙與海鱉的快樂,說說井蛙為什么瞠止結舌?
●井蛙覺得自己渺小的原因是什么? 3.能力訓練點: ●模仿老師讀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頓和朗讀的節奏,領悟寓意。 4.拓展延伸點: ●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你認為現實生活中有類似于井蛙一樣的人嗎?舉例說說 。 板書設計 井底之蛙 淺井之蛙-----獨占水井-----小快樂 東海之鱉-----海無邊無際----大快樂 課后反思 “三顆紐扣”的故事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教 材 分析 這篇課文選自意大利通話。這篇童話寓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把好人的心雖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道理巧妙的揭示了出來。 學法 教師導法 自讀自悟 以演代講 學生學法 自學 交流 表演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2.積累目標:●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按故事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生字目標:紐 租 擱 膝 拒 仆 袍 娶 挪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 ● 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顆紐扣”的房子有什么特點? 2.細讀感悟點: ●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個童話的?它有哪些故事情節呢? ●全班交流這篇童話的發展順序和故事情節。 ●你認為課文中哪句話最發人深省? ●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你們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讓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嗎? ●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 3.能力訓練點: ●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 ●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4.拓展延伸點: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說說你的體會。 板書設計 “三顆紐扣”的故事 自做木房 外地謀生 “三顆紐扣” 幫助他人 來者不拒。 國王受啟 棄位助人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井底之蛙》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疲倦、邀請、瞠目結舌、渺小”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為什么覺得自己很渺小。
3.對照課文,注意朗讀古文的語調,領悟寓意。
重難點、關鍵:
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為什么覺得自己的很渺小。
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有關大海的錄像片段。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報預習,導入新課
1.由學生匯報課前預習,所搜集的寓言故事概要及其寓意。
2.教師小結:寓言是借助一則故事來揭示較為深刻的道理。
3.引入新課:出示掛圖(一只坐于井底的青蛙),板書課題:井底之蛙。師引導:今天學習《井底之蛙》來看看這則寓言有什么寓意,要告知我們。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生字卡片抽讀、正音。
2.自由讀文,畫出不理解字詞,同桌合作互釋對方不懂字詞的意思。
3.全班交流:提出同桌合作仍無法理解的字詞意思,全班討論解決。
4.指名分節讀文,師點撥。
三、再讀課文,感悟大意。
1.默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課堂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自由說,教師相機疏理。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一節
1.師導:青蛙生活在井底有什么快樂之處?用“_______”畫出。
2.齊讀青蛙之樂的名字“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算是到了極點。”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青蛙之樂(獨占水井、進退自如、生活舒適……)
4.指導朗讀第一節,要求讀出夸耀的語氣,注意抑揚頓挫的節奏。師指導。
(二)學習第二節
1.師導:海鱉生活在大海快樂何在?用“______”畫出。
2.指讀海鱉之樂的語句,“用千里之遙,不能形容海的遼闊……這也可以說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吧!”
3.出示古文片段,自由讀一讀,注意古文語調節奏,師指導讀。
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4.課堂討論:鱉生活在海里快樂是什么?
5.觀看有關海的'錄像片段,直觀感受大海之大。
6.指導朗讀海鱉的話,要求有抑有揚地讀出海鱉的快樂。
五、精讀課文,理解寓意。
1.質疑:對照井蛙與海鱉的快樂,說說井蛙為什么瞠止結舌?
2.課堂討論:井蛙覺得自己渺小的原因是什么(見識短淺)
3.延伸:你認為現實生活中有類似于井蛙一樣的人嗎?舉例說說(生暢所欲言)
4.指導抑揚頓挫地誦讀古文。
六、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師結合板書總結:課文里的這只青蛙,安于井的現狀,把自己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后來聽鱉到海之大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夜郎自大,認識到自己很渺小。
七、指導書寫
強調“渺小”“邀”書寫時應注意結構緊湊。“澇”下方不是“方”。
八、作業
1.寫生字。
2.誦讀課文。
3.預習下一課。
《井底之蛙》教案 篇6
一.談話導入
1、大家都喜歡讀寓言故事,我們就來做個看圖猜寓言,說寓意的游戲吧!
出示課件:圖片
《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夜郎自大》、《坐井觀天》。
2、聽過這個故事嗎?誰來幫大家回憶一下。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語。
過渡:就是這只小青蛙,躍出井外,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天空,它的思想就改變了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這只井底之蛙。板書課題:《井底之蛙》,齊讀課題。
1、自讀課文。
過渡:你要想知道這個故事,請讀讀課文,你可以大聲讀,也可以小聲讀,還可以默讀,你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學一起讀,要把字音讀準。
2、檢查生字。
(1)生字讀準了嗎?同桌互相讀一讀。
(2)全班匯報。
3、理解生詞。
“澇”與“旱”反義詞,出示圖片。
瞠目結舌:
4、詞語都理解了嗎?誰愿意為大家讀課文?指名,朗讀評價。
三、學習課文。
1、體會井底之蛙的快活。
(1)你用什么語氣讀小青蛙的話?為什么要這樣讀?
哦,你知道朗讀的語氣要和小青蛙的心情聯系。這是一個朗讀的小竅門,還需要用什么語氣?
(快樂、自大、驕傲滿足……)
(2)看,同學們讀書的體會多豐富!你是從那些詞語看出它滿足、驕傲、快活的?
(沒有誰)這說明什么?哎呀,簡直目空一切呀!
(獨占)哪里是井底之蛙!簡直是井底大王!
(極點)極點說明什么?
在青蛙眼里快樂的極點是什么?
板書:跨井欄、倚井欄
(3)看,就是這些關鍵詞,把青蛙那得意樣兒表現的生動、形象,他們能幫助我們把課文讀得更美嗎?
老師有個小竅門,重讀關鍵詞,小青蛙會更加活靈活現。
(4)自己練習朗讀第一自然段,一會兒我要看看那只小青蛙最快活,學生練習朗讀。
2、體會東海之大。
過渡:這么快樂的小青蛙最后怎么樣了?(覺得自己很渺小)跨井欄、倚井欄,不是應該到了快樂的極點了嗎?怎么還會覺得自己渺小?
(遇到了螯)哪里來的鰲?(板書:東海之鰲)
(1)為什么鰲的一番話,讓青蛙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小組里讀懂鰲的話,討論這個問題。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千仞:廣闊的看不到邊際,深的沒法量,這樣的大海和那一眼枯井,一坑淺水怎么樣?沒法比。
旱澇:連大地都干裂,連城市都會淹沒,卻看不出大海增減。這說明什么?
大快樂:在東海之鰲的眼里,快樂是什么?也是跨井欄、倚井欄的樂趣嗎?
板書:住在東海
總結:
(1)青蛙曾經很滿足,覺得自己最快樂,但在東海之鰲的對比之下,才發覺自己的`竟是如此的渺小。(板書:快樂)
(2)讓我們一起讀讀鰲的話,記住他對井底之蛙的教誨。
小結:淺井之蛙聽了這些話,瞠目結舌,覺得自己非常渺小。
3、體會寓意。
故事讀到這里,你最想把它送給誰?
這則寓言就是在諷刺這些盲目自大,見識短淺的人。
四、總結。
但愿這個故事能象一顆健康的種子,種在你心里,讓你見識更廣,讓你的目光更遠,讓你不自大,讓你更謙虛,讓你更好學,讓你們找到屬于你們的快樂。
附板書設計:
井底之蛙
跨井欄 倚井欄
東海之鰲
住在東海
快樂
《井底之蛙》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設計這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自主地閱讀,體驗青蛙的小快樂及鱉的大快樂,由淺入深地走進文本,通過自己的體驗及獨特的感受感悟寓意。
課標還指出:在口語交際中,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文明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相互交流。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在這一課中,適時地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展開口語交際練習,同時不著痕跡地感悟寓意。
[教學目標]
1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覺得自己很渺小” 的變化過程,進而感知寓意。
2朗讀課文,感悟語言表達的特點。
3初步體會“先概括,后具體”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感知大海的遼闊無垠,想象東海之鱉在海中獲得的快樂,進而領悟寓意。
[教學過程]
一、 繼續學習成語故事
師:齊讀課題《井底之蛙》。
師:我們昨天初讀了課文,課文講的是誰的什么事?
生:小青蛙開始認為自己住的環境是世界上最舒適的地方,后來聽了東海之鱉介紹大海之后,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板書“夸耀——渺小”)
師:圍繞夸耀和渺小你能提個問題嗎?
生: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呢?
師:是呀!什么原因呢?(板書“東海之鱉”)
師:會提問題證明你是個會思考的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多給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并試著解決,這樣會使你越來越聰明。
二、 引導學生體會青蛙在淺井中的生活
師:孩子們,淺井中的青蛙在夸耀什么呢?請你讀讀小青蛙說的話。(生默讀課文)
師: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小青蛙夸耀什么嗎?
生: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
師:為什么小青蛙生活在這口淺井中這樣快活呢?
生:我從“高興時……盡情地蹦跳”看出它一定認為自己的生活最舒適快樂,誰也比不上它!我來讀一讀……
師: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適呀,誰還想再讀讀?
生:“高興時……盡情地蹦跳……”
生:“疲倦了……安然休息”,我感覺到它在井壁窟窿里風吹雨打都不怕,很自在,所以很快活!
生:“獨占一口水井……極點”,一口井只住它一個,它覺得太自由,太寬敞了!悠閑地倚在井欄上多舒適呀!極點:到達高興的頂點了,沒有比這更令人快樂的了。
師:獨占一口水井,井中的霸王呀!誰再讀讀,讀出霸氣來!
(生邊讀,師邊點擊相應的課件:“井外 井壁 井水中 井泥 獨占”)
師:怪不得小青蛙說“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這里”指哪里?
生:井里。
師:帶入文中讀讀。
生:我生活在井里真快活!
師:小青蛙的快樂真是離不開這口小小的水井啊!它認為生活在井里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了!看見東海之鱉,小青蛙會怎樣向它說這番話呢?
生:小青蛙高興地說:“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小青蛙大聲地說:“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小青蛙夸耀地說:“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
師:“夸耀”是什么意思?
生: 是“顯示”、“炫耀”的意思。
師:我們學著小青蛙的樣子再盡情夸耀一下淺井中的快樂生活吧!(生齊讀第1段)
師:它一切一切的快樂都是在這口小小的水井之中啊!聽了東海之鱉介紹大海,快樂的小青蛙為什么會瞠目結舌呢?
三、了解東海之鱉說的大海的景觀
師:你見過大海嗎?你認識的大海什么樣?用一個詞概括。
生:遼闊。/一望無垠。/廣闊。
師:東海之鱉這樣介紹大海。(范讀)“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此亦東海之大快樂也。”
(課件出示古文)
師:輕聲跟著老師讀一讀。
師:這段話與課文中的哪段意思相同?請你快快用筆畫下來。誰來讀讀?
(課件出示課文中相應段落)
“用千里之遙,不能形容海的遼闊;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時代,十年九澇,海面卻沒因此增高;商湯時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沒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不因為水增多減少而或進或退,這也可以說是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吧。”
師:聽了東海之鱉的話,你對大海又有了哪些認識?
生:我知道了海太大、太深了,“用千里之遙,……深度”。
生:年年發大水都沒能使它的水位上升,大地都干裂了也沒能使它的水位降低,也不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師:再讀讀東海之鱉的話,你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它說的是反話,用了很多“不”。/這是否定句。
師:你真會觀察!這些反話什么意思?你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生:“用千里之遙,不能形容海的遼闊;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這個“不”字突出了它的深度和高度。
師:夏禹時代,連年的洪水,莊家房屋被淹沒,民不聊生,大禹也因治水有功被推為國君,而海面——(生接讀)商湯時代,連年的干旱,大地干涸,顆粒無收,而海岸——(生接讀)
生:海水不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因為水增多減少……其實海水是有變化的,只是因為它太大了,所以看不出來。
師:誰能把海的深、海的廣、海的美讀出來?
師:東海之鱉用說反話的方式更加突出了大海的氣勢,把大海的氣勢讀出來吧!(生自己練讀)
師:一望無垠的大海,能給你帶來怎樣的快樂呢?
(課件出示)東海之鱉對住在淺井中的青蛙說:“我生活在海里真快活!……”
師:圍繞“我生活在海里真快活”,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具體。注意,你們現在已經是東海之鱉,帶著這個問題盡情的遨游大海吧!(課件出示大海錄像)
師:東海之鱉對生活在淺井中的小青蛙說:“我生活在海里真快話!……”生活在大海里到底有哪些快樂?我就是生活在淺井里的小青蛙,東海之鱉你能向我說說生活在大海里有哪些快樂嗎?
四、師生口語交際
生:生活在大海里我可以看到比井里更多有意思的東西。
師:東海之鱉,你能說說都有哪些我沒見過的有意思的東西嗎?
生:大海里有海草,密密麻麻,你可以在海草間和朋友做游戲,捉迷藏。還有金黃的沙灘,能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師:生活在海里真有意思!見識真廣呀!還有什么值得羨慕的嗎?
生:海里有許多的朋友能夠一起玩!不會像在井里那么孤獨,寂寞!比如有大海馬、海星……
生:在大海里能看見一望無際的天空,藍藍的天上飄著白云;還可以騎在海豚身上周游世界呢!……
師:你的生活可真豐富!我一直以為我的井底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還總向人炫耀,真慚愧!
師:生活在大海里的快樂真是說也說不完啊!
五、感悟寓意
師:聽了鱉的話,看看自己的淺井,面對遼闊的大海,小青蛙有什么表現?讀讀。
生:瞠目結舌。
師: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驕傲自大,要開闊自己的眼界。
生:不要以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應該看到更遠的地方……
師:對你們有什么啟發?
生:要好好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使自己懂得更多,不能驕傲。
生:要不斷開闊眼界,看長遠……
師:分角色讀文,讓我們再次回顧這蘊涵著深刻道理的故事吧!
六、積累成語故事
師:此后井底之蛙這個詞成為了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你還知道哪些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
生:杯弓蛇影。/南轅北轍。……
( 課件出示)
掩耳盜鈴 夜郎自大
鄭人買履 狐假虎威
刻舟求劍 一葉障目
……
師:課下把這些有意思的成語故事找來讀一讀,會使你的眼界更開闊。
[板書設計]
井底之蛙
/ \
夸耀 渺小
東海之鱉
[課后反思]
一、 可喜的收獲
1. 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滲透質疑方法。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四年級初始訓練質疑的最佳時機,于是在課初便潛移默化地滲透。通過初讀課文,知道小青蛙開始認為自己住的環境是世界上最舒適的地方,所以夸耀自己的生活;后來聽了東海之鱉介紹大海之后,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圍繞夸耀和渺小你能提個問題嗎?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情緒高漲,其樂無窮。
2. 巧妙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可低估。在《井底之蛙》中體會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個難點。在學生體會小青蛙的快樂,品讀描寫快樂的語句時適時追問:“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中的“這里”指哪里?于是出示井的剖面圖,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青蛙引以為榮夸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進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變得深入淺出,易于理解。
二、美麗的不足
不足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能使產生不足感的人,客觀地了解自己,知己所短,取人之長。所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是美麗的。這節課的不足是教育細節把握不牢,錯過訓練機會。
在學生讀古文的過程中,有一名學生錯別字較多,他讀后我評價說:“讀得比較有韻味,就是錯別字多了些,誰再來讀讀?”這是課堂中的一個細節。若是平時上課我想我會耐心地指導他讀正確,但今天是評優課,時間很關鍵,于是我放過了這個時機。至今想起覺得很對不起學生,我為課堂贏得了寶貴的一分鐘,但是卻失去了幫助學生“讀正確”的最佳時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孰輕孰重,不言自明。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它也會時刻敲擊著我:永遠要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井底之蛙》教案 篇8
一、導入
1、《我真的很不錯》手語操
2、同學們很自信,真的很不錯。有一只青蛙它也覺得自己生活的環境很不錯。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2),就是這只小青蛙,起初覺得自己生活在井里很(快活),可是后來它的想法發生了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渺小)看到這兩個詞,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
3、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到文中看看吧。
二、讀書感悟
(一)青蛙的快樂(出示課件3)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找找青蛙的快樂生活都來自那些地方呢?
生:井外——淺井壁——小井水——井泥——快樂生活離不開又淺又小的井呀。
2、小青蛙快樂嗎?如何快樂?
盡情、安然、沒有誰、獨占、極點
3、難怪小青蛙這么快樂,它簡直就是井中的大王。
4、誰學著青蛙的樣子,盡情的夸耀一番?指名讀。指導朗讀
5、還有這么多同學也想試試,好,大家一起來讀,還可以加上表情、動作。
(二)體會大海的遼闊
1、這只青蛙真快樂呀,可為什么又覺得自己很渺小呢?(鱉——東海的)
2、讓我們默讀第2自然段。
誰來讀讀東海之鱉對青蛙說了些什么?
3、聽了東海之鱉的介紹,再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4—6),你對大海有什么印象?(大、遼闊)
4、這里有一段古文,(出示課件7)怎樣才能把古文讀好呢?老師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學習古文就要經常抑揚頓挫的誦讀。先來試著讀一讀。
5、老師先來讀,請大家用斜線畫出停頓。
6、再讀,大家可以輕聲跟讀。(出示課件8)
7、同桌練讀
8、對照分析:這段古文與文中那段話意思相同,誰能讀一讀。
千里之遠——大(小);千仞之高——深(淺)沒法量,這樣的大海與淺井沒法比。
9、大海是一片遼闊的天地,生活在這里有無窮的樂趣,這就是東海之鱉的大快樂吧。
10、與鱉生活的大海相比,青蛙生活的淺井是多么渺小呀,青蛙當初的表現真是太(可笑)(無知)了。
(三)看課文,當青蛙聽完鱉說的話之后,是什么表情。(瞠目結舌)誰來學學瞠目結舌的'樣子。找個近義詞——目瞪口呆。這時,青蛙覺得自己太渺小了。給渺小找個反義詞——(龐大)(巨大)。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華
1、讀完這個小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2、鱉——視野開闊
蛙——目光短淺(出示課件9)
3、你們知道的,哪些人也象青蛙一樣盲目自大。目光短淺呢?
所以我們要做視野開闊的人,不要學青蛙目光短淺、盲目自大。
4、“井底之蛙”不僅是成語故事,也是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剛才你們說的故事也都是成語,(出示課件8)屏幕上的這些成語希望同學們找來讀一讀,也可以試著寫寫。希望這些故事能象一顆小小的種子,種在你們的心里,讓你們的見識更廣,讓你們的目光更遠。讓你們找到屬于你們的大快樂。
《井底之蛙》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疲倦、邀請、瞠目結舌、渺小”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為什么覺得自己很渺小。
3、對照課文,注意朗讀古文的語調,領悟寓意。
重難點、關鍵:
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為什么覺得自己的很渺小。
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有關大海的錄像片段。
教學設計:
一、匯報預習,導入新課
1、由學生匯報課前預習——所搜集的寓言故事概要及其寓意。
2、教師小結:寓言是借助一則故事來揭示較為深刻的道理。
3、引入新課:出示掛圖(一只坐于井底的青蛙),板書課題:井底之蛙。師引導:今天學習《井底之蛙》來看看這則寓言有什么寓意,要告知我們。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生字卡片抽讀、正音。
2、自由讀文,畫出不理解字詞,同桌合作互釋對方不懂字詞的意思。
3、全班交流:提出同桌合作仍無法理解的字詞意思,全班討論解決。
4、指名分節讀文,師點撥。
三、再讀課文,感悟大意。
1、默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課堂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自由說,教師相機疏理。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一節
1、師導:青蛙生活在井底有什么快樂之處?用“_______”畫出。
2、齊讀青蛙之樂的名字“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算是到了極點。”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青蛙之樂(獨占水井、進退自如、生活舒適……)
4、指導朗讀第一節,要求讀出夸耀的語氣,注意抑揚頓挫的節奏。師指導。
(二)學習第二節
1、師導:海鱉生活在大海快樂何在?用“”畫出。
2、指讀海鱉之樂的語句,“用千里之遙,不能形容海的遼闊……這也可以說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吧!”
3、出示古文片段,自由讀一讀,注意古文語調節奏,師指導讀。
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4、課堂討論:鱉生活在海里快樂是什么?
5、觀看有關海的錄像片段,直觀感受大海之大。
6、指導朗讀海鱉的話,要求有抑有揚地讀出海鱉的快樂。
五、精讀課文,理解寓意。
1、質疑:對照井蛙與海鱉的快樂,說說井蛙為什么瞠止結舌?
2、課堂討論:井蛙覺得自己渺小的原因是什么(見識短淺)
3、延伸:你認為現實生活中有類似于井蛙一樣的人嗎?舉例說說(生暢所欲言)
4、指導抑揚頓挫地誦讀古文。
六、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師結合板書總結:課文里的這只青蛙,安于井的現狀,把自己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后來聽鱉到海之大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夜郎自大,認識到自己很渺小。
七、指導書寫
強調“渺小”“邀”書寫時應注意結構緊湊。“澇”下方不是“方”。
八、作業
1、寫生字。
2、誦讀課文。
3、預習下一課。
《井底之蛙》教案 篇10
一、學生分析
我所執教的四年三班有70名學生,其中男生32人,女生38人。他們是第一批實行課程改革的孩子,在近四年的學習中,他們在學習方式、問題能力等方面較普通班有著明顯的優勢。我班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敢想、敢說,有著自己的見解,并敢于堅持已見,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在學習課文時,經常為闡明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在前三年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已經養成獨立預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理解詞語的方法多樣,有效;識字、寫字能力突出,大部分學生很少出現錯別字。
二、教學目標與設想
目標:
1.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后來為什么“覺得自己非常的渺小”呢?
2.對照課文讀一讀古文,注意朗讀古文的語調,領悟其內涵。
設想: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力爭通過學生的讀、思、辯等活動,讀懂課文內容,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因為我班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有自己的見解,敢說、敢想,我在這節課上,還將進一步引領他們發揮這些優勢,鼓勵他們大膽爭辯,并在各持己見的爭論中明確這則寓言所闡明的道理。使學生對作品的感受逐漸與作者本身傳達的思想感情合拍。
三、教學重點
讀懂寓言故事,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
四、教學難點
讀文感悟,揭示寓意的過程。
五、教學教程
(一)故事導入
師:老師給大家講個寓言故事,名字叫《井底之蛙》,請同學們認真聽。(師生動地講述參考資料中《井底之蛙》的故事。)
[點評:學生喜歡聽故事,課文中的《井底之蛙》在學生看來有些像古文,語言不夠生動,情節不夠吸引人。老師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很有必要。這樣也會給學生以鮮活的印象,利于吸引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究。]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最想說什么?(指生簡單說)
師:其實這個故事就在我們的課本中,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則寓言故事,(板書)――井底之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師:老師講的故事和我們的課文完全一樣嗎?(學生有預習基礎,會說出他們的看法。)是的,我們自己讀懂的課文,一定更有滋味。首先,請同桌兩個人互相聽讀,檢查預習情況。在同桌讀的時候,你要認真聽,看他讀得是不是正確、通順。
[點評:同桌互相聽讀、檢查預習情況的做法,給學生提供了合作學習的機會,在獨立預習時遇到的困難,或是自己還沒有發覺的錯誤,會在同桌的幫助下解決一些,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而且,這樣的互相聽讀,學生的注意力會十分集中,不會游離于學習活動之外,效果非常好。]
2.師:剛才的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同桌兩人拿不準的字,或不理解的詞,提出來,大家一起學習。(學生可能會提出“夸耀”、“攀緣”、“環顧”等詞語的意思是什么?“千仞之高”的“仞” 字或“商湯”這個詞怎么理解等。要先讓知道的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予認定。)
[點評: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進一步掃清字詞障礙。]
3.師:解決了字詞問題,請同學們再來讀課文,看能不能用三兩句話把你讀到的主要內容說出來。(學生自由讀,進行思考后,再找學生回答。)
[點評:這是又一次練讀課文,是為了進一步把字詞帶回到課文中,同時又注意引導學生對所讀內容進行概括,這是在進行一種語文概括能力的訓練。]
(三)精讀理解,指導朗讀
1.師:哪位同學愿把課文讀給大家聽?(指生讀)請大家認真傾聽,然后說說你對文中青蛙的看法。
預設1:也許學生會直接說出“青蛙”見識短淺,盲目自大,它這樣的做法是可笑的。這時可以引領學生去課文中找一找能看出青蛙有這些表現的句子,然后進一步加深理解。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能反應青蛙目光短淺,盲目自大的句子或詞語。(學生默讀完后進行交流,并隨著對課文的理解進行指導朗讀。)
師:青蛙對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滿意極了,一有機會就要當眾吹噓一番。怎樣才能讀出青蛙那種驕傲自大的勁頭?能不能讓老師從你們的聲音、表情上都感受得到?請同學們先自己練習讀。
師:誰愿意把青蛙的話讀給大家聽。
(在點評的時候,看是否把握好對“夸耀”這一詞的理解,感情是否到位。)
師:青蛙是這樣的得意,一眼又淺又小的枯井,在它的夸耀下簡直成了一座天堂。那鱉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它又是怎么說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師:請每個學習小組的2號同學把你讀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其他3位同學聽完后進行補充。然后請每組的4號同學代表你們小組進行匯報。
[評一評: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并有理解提高的機會。這樣安排小組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傾聽與表達意識,使合作更有實效,同時也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
師:哪個小組的4號同學代表你們組來和大家說一說?(匯報后大家評議補充。)
預設2:也可能大部分學生能認識到青蛙的做法是見識短淺的表現,而有些學生卻有疑議,認為青蛙開始時的想法也是自然合理的,因為青蛙就該生活在淺井中。它對自己生活環境的滿足也是符合情理的。這時,我會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引發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充分地思考:
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找出能說明你觀點的部分,用直線畫下來。
師:請認為“青蛙對自己生活環境可以滿足”的同學和認為“青蛙的行為是見識短淺、盲目自大”的同學各派一名代表來說明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證明你們的看法是合理的。
(如果出現兩種爭議,我就給學生搭建辯論的舞臺,允許他們進行爭論,在各持已見的爭論中,一定會對全文有進一步的理解,在爭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漸明確:青蛙的想法有它的合理性,同時明確它對現狀的滿足,對自己角落的放大夸耀,也正說明了它盲目自大、妄自尊大的行為是無知的行為,從而明確寓意。)
[點評:學生讀文后,對課文內容產生不同的想法是自然合理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闡明自己的觀點,一是為了在爭辯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能夠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使學生的閱讀感受逐漸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同時也會促使學生勤于思考,敢于大膽發表自己見解。]
預設3:如果學生對這一寓意有了充分的認識,我還想告訴學生:有知識的人更能認識到知識的可貴,而認為知識無用的人,都是無知的。也可引入與“井底之蛙”有相同寓意的寓言故事,如“夜?o自大”、“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等。)
2.師:是啊,與鱉生活的大海相比,更能看出青蛙生活的淺井是多么渺小,青蛙當初的表現是多么可笑,多么無知。看課文,當青蛙聽完鱉說的話后,是什么表情?
師:你來學一學“瞠目結舌”的樣子。
師:噢,現在,你就是這只“瞠目結舌”的小青蛙,此時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快和小伙伴說一說。
師:誰來把你剛才想到的,也說給大家聽一聽?
3.師:哎,可憐的小青蛙,從開始時的驕傲自大,到現在的“感到渺小”,這都是老鱉的話產生的效果。鱉的話怎么會有這么大的魔力呢?看,老師這兒有一段古文,如果你讀懂了,一定更有滋味。請同學們讀讀試試。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請大家在聽讀的時候想一想這段古文說的是什么?然后說給大家聽。
師:古文要讀出古文的語調和韻味,聽老師讀一讀,看和平時讀課文有什么不同。
師:請你再來讀一讀,看能不能讀出古文的韻味,表現出老鱉的語氣。
(四)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自由說。)
[總評:這節課的設計,突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教學理念。過程設計得環環相扣,每一環節目的明確,扎實,質樸。能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讓學生在讀中學習,讀中感悟。設計中如“辯論”活動,“模仿青蛙的表情,猜想它的心理”等環節,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積極思維,放飛想像。在不斷地碰撞中產生火花,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
《井底之蛙》教案 篇11
一、傾聽,感受井蛙初步成長;瀏覽,尋找井蛙淺淺快樂。
師:昨天我給同學們聊到了坐井觀天的故事。首先聽我再講一講這只青蛙的故事好嗎?
師講故事:青蛙在水井里快樂的生活……有一天小鳥飛來了,……他決定不再老呆在井底,得出去看看。青蛙費了很大的勁終于下定決心,跳出了井口,果然他看到了一片廣闊的天,……他感覺自己很幸福,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很久沒有人再說他是一只井底之蛙了,他高興地和一切經過這里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覺得自己的日子很充實也很愉快。青蛙都有哪些快樂呢?
師:今天咱們接著學習《井底之蛙》這篇課文,齊讀課題。(生齊讀)請同學們翻開書,我們一起來找一找青蛙的快樂。
(生尋找青蛙描述自己快樂的語句)
師:找到了嗎?青蛙一共對來自東海的鱉說了幾句話?(生說有6句)青蛙說了6句,是嗎?咱們來看看第一句在哪兒?
生(齊讀第一句):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
師:第一句,有沒有具體講青蛙的快樂呢?
生:沒有。
師:那么青蛙的快樂是從哪幾方面來講的?注意每個句子的開頭。
(學生找到“高興時……”、“疲倦了……”)
師:接下來——
生:跳進井水中。
師:“高興時”、“疲倦了”,“跳進井水中”(一邊說一邊掰手指)能不能把這五個字改成三個字?
生:跳進井。
師:是跳進水還是跳進井?
生(齊說:)跳進水。
師:或者我們直接講“井水中”行嗎?(學生有些堅持自己的意見)你可以同意我的意見也可以堅持你自己的意見。
師:第五句“環顧……”講到了具體的快樂了嗎?
生:沒有。
師:好,那下一句,第六句我們用三個字來概括。
生:跨井欄。
師:有不同意見嗎?不倚井欄了?
生:獨占井。
師:真好!
二、品讀,體會快樂;感悟,反求諸己。
師:現在我們清楚了,青蛙一共講了四個方面的快樂,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生:高興時、疲倦了、井水中、獨占井。
師:下面自己來讀一讀,請同學們選擇,你愿意讀青蛙的哪一方面的快樂就讀哪一句,總之要讓我們感覺到青蛙的快樂。先自己練習練習好嗎?
(一)、朗讀,品味高興時的快樂;想象,面對煩惱時的悲傷。
(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很快停了下來。師指名讓學生朗讀)
生:高興時……
師(對一生):你現在就是來自東海之濱的鱉,感受到了青蛙的快樂了嗎?
生:有一點。
師(對站著的同學):咱們再來試一試,有沒有信心感動這只比較要求完美的東海之鱉?
生(再讀):高興時……
師(面對剛才那名學生):現在呢?
生:滿意了。
師:大家注意到了嗎?盡情的蹦跳(老師示范讀,強調了盡情二字),這一個詞讀得真好,好像拐了一個彎,這一下我們確實感受到了青蛙高興時的快樂了。來,我們大家也一起來分享青蛙的快樂吧。
(生齊讀)
師:高興時,青蛙是這樣的快樂,那么高興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悲傷、煩惱。
師:那么你們覺得青蛙會有煩惱或者悲傷的時候嗎?(生說有)請同學們想一想,青蛙悲傷的時候都會做些什么呢?
(學生思考,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青蛙會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落淚;有的說青蛙會去和朋友聊聊天;有的說青蛙會像小王子那樣去看落日……老師隨機簡要點評)
師:孩子們,剛才我們設想了這么多青蛙煩惱的時候做的事,可是都沒有說到他會把自己的煩惱找別人去訴說。它把自己的快樂和別人分享,卻把煩惱留給了自己。所以,孩子們,當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候,讓我們告訴給每一個親人,每一個朋友,幸福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的地方,可是我們不一定要把這個告訴別人呀,當我們感到煩惱的時候,如果能夠像小王子一樣,一個人靜靜地呆著看落日,或許悲傷也會成享受的。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青蛙疲倦時候的快樂,有同學讀嗎?(沒有人舉手)哦,大家可能覺得太短了,很容易就讀好了,意思也明白,沒必要讀?那我們就一起讀一遍就過了。
(生齊讀“疲倦了……”)
(二)、朗讀,體會“井水中”的快樂;交流,評說各自的幸福。
師:接下來,我們來讀“井水中”的段落,誰愿意來讀?
(生1讀,讀得不太好,請生2讀)
師:現在感覺到了快樂嗎?
生:感覺到了。
師:那我怎么沒有聽到掌聲呢?陶醉了?
生: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師:當我們感到別人給自己帶來了快樂的時候,可別忘了表達自己的謝意。
師:井水剛剛沒過……,這個剛剛你看出什么?
生:井水很少。
師:我們國家有句成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說流動著的水不容易腐臭,經常移動的門軸(我們古代的門都是有門軸的),是不容易長蟲子的。那你覺得這淺淺的不流動的井水會怎么樣?
生:發臭。
師:你現在就是這只青蛙的親戚,今天到這只井底之蛙家里來做客,你的感覺怎么樣?
(學生紛紛表示很難受,想離開)
師:(同學們還在紛紛舉手)哎呀,太多感受了,所有不好的感覺都涌上了我們心頭,可是這只青蛙卻和我們的感覺不一樣。我們再來讀一讀青蛙的這一份快樂吧。
生:讀“跳進井水中……”
師:孩子們,我們當然應該有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試圖用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別人的感受,更沒有理由去指責別人認為的幸福和快樂,因為我們不是他。而且,我們的生活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如果我們都能像這只青蛙一樣,心里裝著美好,美好的事物就無處不在了。
(三)、朗讀,感受“獨占井”的快樂;評說,展現自己的幸福觀。
師:接下來,我們來讀一讀“獨占井欄”的部分,(生讀:“而且……”)讀完這一句以后,你想對青蛙說點什么?
生:我覺得青蛙太自以為是了。
師(打斷):現在我就是這只青蛙,你直接對我講。
生1:我覺得你的井水太臭了,你還覺得快樂,真是太笨了!
師:我反對,我現在在講跨井欄、倚井欄的樂趣,你干嗎老盯著我的井水不放呀。
生2:我覺得剛才給你說的人太壞了,萬一你本身嗅覺不好呢?而且,青蛙的見識也小,跳出井外就覺得很稀奇,當然就感到快樂了。
生3:有沒有朋友來看你,他們沒看你的時候,你孤獨嗎?
師:我不孤獨呀,我不是還有朋友嗎?(環顧四周)我希望一個剛才沒有發過言的同學能夠勇敢地舉起手來。
生4:我覺得你確實太自以為是了,外面的世界比你這個更好呢!
師:和鱉想的一樣,我心里有一點難受了。
生5 :我勸你還是徹底搬家,搬到東海去吧!
生6:我反對剛才同學意見,你不能聽剛才同學的意見,因為海里沒有淡水,你不適合那里生存。
師:謝謝你,我沒有試過,我還不確定你說得對不對。
師:現在我們把手放下。同學們,我們讀完這句話就有這么多的話想給青蛙講,我們真了不起!現在我們交流了青蛙的四種快樂,可是讀完以后,我們卻有很多不同的感受,這只青蛙就這樣快樂著、驕傲著、幸福著、也自以為是著……來,我們一起把這些感受放到文章里,把青蛙說的話完整地讀一遍。
生(齊讀):“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樂!……”
《井底之蛙》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井底之蛙》講的是生活在淺井里的青蛙孤陋寡聞、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當它知道鱉生活的東海無限寬闊之后無地自容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滿的人。課文內容比較簡單,但語言介于古文和白話文之間,而且蘊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自己提出問題,提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并且學會與小組同學共同交流解決問題。
3.通過淺井與大海的對比,體會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淺,感悟寓意。
三、教學重點
加強朗讀訓練,通過淺井與大海的對比,體會青蛙的目光短淺。
四、教學難點
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學生已有經驗,體會大海的遼闊與深遠。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查找大海的資料。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同學們,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向我們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課前咱們一起交流交流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從這些故事中你又明白了怎樣的道理?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大聲讀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同學們在閱讀當中發現哪些字詞容易出錯?來提醒提醒大家。
躍出 攀緣 倚井欄
旱澇(有這樣兩個詞大家注意了沒有?什么意思?)
浸沒沒有沒過夏禹時代,十年九澇,海面卻沒因此增高;商湯時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沒因缺雨而降低。
瞠目結舌[(1)找找這個詞在課文中的哪個地方?一起讀讀。(2)在句子中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你能來表演表演嗎?(3)我們在《田忌賽馬》中學過一個詞,也是這個意思。(4)淺井之蛙聽了誰的話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覺得自己非常渺小?]
3.我請同學讀讀課文,了解青蛙和海鱉之間在談論什么?
板書:快活渺小
小結:這只井底之蛙開始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快活啊,當它聽了海鱉的介紹才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三)讀書感悟
1.自由讀讀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青蛙的快活?畫出這樣的句子。
與同位交流交流你劃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全班一起來交流交流。隨機出示課件
(1)你從哪句話體會出了青蛙的快活?[課件出示]
[指導讀,讀出快活。重點指導1、2句]
(2)用什么樣的語氣讀?除了“快活”少點兒什么?書上是怎么說的?[夸耀]指生讀。
(3)出示青蛙圖片,感受青蛙的快活及炫耀自己的得意神情。
(4)誰想讀青蛙的話?想讀的同學一起讀。[可以加上表情、動作]其他同學仔細聽。
2.青蛙這么快樂,后來為什么又覺得自己渺小了呢?讓我們來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不懂的詞語或難理解的句子,先在小組中交流交流,解決不了的待會兒在全班提出來。
[隨機解決]哪個小組有不懂的問題?哪個組解決了這個問題?
(1)仞:7尺或者8尺為1仞,用“千仞之高”是來形容什么?(大海很深)
夏禹時代:夏朝禹做君王的時代。……
(2)海鱉對青蛙說了什么?指生讀聽了海鱉的話你對大海有什么了解?(大海是那么的遼闊、那么深。)
(3)你對大海的遼闊和深還有哪些了解?
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小結:的確,大海是一片遼闊的天地,生活在這里有無窮的樂趣,這就是海鱉所謂的大快樂吧。
3.我請兩位同學分別來讀讀青蛙和海鱉說的話,大家注意聽,看看有沒有新的認識。
指生分角色讀。
聽了這兩位同學的朗讀,你對青蛙夸耀的話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板書:井淺、小海深、遼闊
4.所以,聽了海鱉的話,青蛙才會?最后一段:(瞠目結舌,覺得自己非常渺小。)
5.學習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老師也和同學們一樣,有自己的收獲:不僅知道了大海的廣闊、深遠,而且也明白了做事不能夠目光短淺、盲目自大,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要知道走出去才能有更廣闊的天地。
6.老師這兒有一段小古文,大家讀一讀,待會兒請你談談讀古文的感受。
(1)學生自由讀
(2)談談讀古文有什么感受?
(3)那怎樣才能把古文讀好呢?
老師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
學習古文就要經常抑揚頓挫地誦讀。注意停頓、語氣的高低變化,課后多讀相信一定能讀好。
(四)布置作業
這兒還有一篇古文寓言小故事《夜郎自大》,[課件出示]
老師已經將這篇文章發到了校園網的寶貝書屋中,課后同學們可以自己上網學習,看看這篇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當然,有興趣同學可以在課后查閱資料更多的寓言小故事也發放到校園網上,供同學們一起學習交流。
《井底之蛙》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的“渺小”。
2.認識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書寫寫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難點: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朗讀、理解課文
1、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板書課題]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檢查讀音。
二、讀課文,理解青蛙和鱉對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樣的地方,鱉住在什么樣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樣的井里?它的態度是什么樣的?畫出相關的句子,談談你的認識
3、鱉住在什么樣的環境里,他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的態度是怎樣的?和相關的詞句談談你的感受
4、鱉和青蛙的.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
三、對青蛙和鱉的不同見識,感受青蛙的淺陋無知
1、提問:他們的生活環境差別這么大,青蛙卻仍然自吹自擂,盡情的夸耀
2、誰愿意告訴大家,鱉和青蛙為什么對井有不同的態度?
3、聽了鱉的話青蛙有什么表現呢?
[板書]
“井底”、“大海”
4、指板書小結:青蛙盲目自大是因為它的見識淺薄。
5、同學們討論一下,生活當中有沒有像青蛙一樣沒見過世面卻又安于現狀,容易滿足的人
四、指導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意思
1、放幻燈及教學錄音。
你最喜歡讀幾句,讀給大家聽聽。
第二課時
一、指讀課文
二、談談這篇課文給你的啟發
三、表演“井底之蛙”,進一步體會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來到海邊之后,你會看見些什么,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2、帶上頭飾即興表演,大家評議。
3、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小結:小鳥和青蛙都是說的實話,可是由于它們所見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井底之蛙”是一個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狹小、自以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啟發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對比古文,體會文言文的韻律
師范讀古文:
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對照古文找出課文中相關段落。
跟讀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頓和朗讀的節奏
五、課堂練習
1、提問:
(1)你在學習這課生字時有什么發現沒有?誰能告訴大家?
2、聽寫生詞
3、寫一寫:為什么青蛙原來覺得自己很快活,后來為什么覺得自己很渺小呢?
板書設計:
井底之蛙
跨井欄 倚井欄
東海之鰲
住在東海
快樂
《井底之蛙》教案 篇14
之一
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 孫鳳霞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的“渺小”。
2.認識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書寫寫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難點: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大家都喜歡讀寓言故事,咱們就來做個看圖猜寓言,說寓意的游戲吧!
出示課件:圖片
《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夜郎自大》、《坐井觀天》。
2、聽過這個故事嗎?誰來幫大家回憶一下。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語。
過渡:就是這只小青蛙,躍出井外,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天空,它的思想就改變了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這只井底之蛙。板書課題:《井底之蛙》,齊讀課題。
1、自讀課文。
過渡:你要想知道這個故事,請讀讀課文,你可以大聲讀,也可以小聲讀,還可以默讀,你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學一起讀,要把字音讀準。
2、檢查生字。
(1)生字讀準了嗎?同桌互相讀一讀。
(2)全班匯報。
3、理解生詞。
“澇”與“旱”反義詞,出示圖片。
瞠目結舌:
4、詞語都理解了嗎?誰愿意為大家讀課文?指名,朗讀評價。
三、學習課文。
1、體會井底之蛙的快活。
(1)你用什么語氣讀小青蛙的話?為什么要這樣讀?
哦,你知道朗讀的語氣要和小青蛙的心情聯系。這是一個朗讀的小竅門,還需要用什么語氣?
(快樂、自大、驕傲滿足……)
(2)看,同學們讀書的體會多豐富!你是從那些詞語看出它滿足、驕傲、快活的?
(沒有誰)這說明什么?哎呀,簡直目空一切呀!
(獨占)哪里是井底之蛙!簡直是井底大王!
(極點)極點說明什么?
在青蛙眼里快樂的極點是什么?
板書:跨井欄、倚井欄
(3)看,就是這些關鍵詞,把青蛙那得意樣兒表現的生動、形象,他們能幫助我們把課文讀得更美嗎?
老師有個小竅門,重讀關鍵詞,小青蛙會更加活靈活現。
(4)自己練習朗讀第一自然段,一會兒我要看看那只小青蛙最快活,學生練習朗讀。
2、體會東海之大。
過渡:這么快樂的小青蛙最后怎么樣了?(覺得自己很渺小)跨井欄、倚井欄,不是應該到了快樂的極點了嗎?怎么還會覺得自己渺小?
(遇到了螯)哪里來的鰲?(板書:東海之鰲)
(1)為什么鰲的一番話,讓青蛙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小組里讀懂鰲的話,討論這個問題。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千仞:廣闊的看不到邊際,深的沒法量,這樣的大海和那一眼枯井,一坑淺水怎么樣?沒法比。
旱澇:連大地都干裂,連城市都會淹沒,卻看不出大海增減。這說明什么?
大快樂:在東海之鰲的眼里,快樂是什么?也是跨井欄、倚井欄的樂趣嗎?
板書:住在東海
總結:
(1)青蛙曾經很滿足,覺得自己最快樂,但在東海之鰲的對比之下,才發覺自己的竟是如此的渺小。(板書:快樂)
(2)讓我們一起讀讀鰲的話,記住他對井底之蛙的教誨。
小結:淺井之蛙聽了這些話,瞠目結舌,覺得自己非常渺小。
3、體會寓意。
故事讀到這里,你最想把它送給誰?
這則寓言就是在諷刺這些盲目自大,見識短淺的人。
四、總結。
但愿這個故事能象一顆健康的種子,種在你心里,讓你見識更廣,讓你的目光更遠,讓你不自大,讓你更謙虛,讓你更好學,讓你們找到屬于你們的快樂。
附板書設計 :
井底之蛙
跨井欄 倚井欄
東海之鰲
住在東海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