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外交事業的發展(通用2篇)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外交事業的發展 篇1
外交事業的發展
[課程目標]
① 講述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
② 以我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為例,說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的背景和出現轉機的原因,并說出中美關系改善過程中的三件大事。
(2) 掌握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時間。
(3) 掌握上海APEC會議的時間、主題、意義等。
(4) 通過了解新中國外交事業的成就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及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作用。
(5) 列舉和分析70年代中國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的史實,培養學生概括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 安排學生課前 搜集有關資料。
(2) 課上播放錄像資料,自我展示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國際地位在不斷提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70年代中國對外關系重大發展的史實表明從50年代美國孤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了新局面。
(2) 新時期中國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正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點]
1、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
2、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
3、中國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難點]
不同時期新中國外交方針的調整
教學思路:
[教學過程]
(導入①)
錄相《石廣生部長在中國加入WTO后的現場講話》
(導入②)
歷史照片《周恩來與尼克松的握手》教師帶感情地朗讀《尼克松回憶錄》中的一段描寫。
(導入③)
學生模擬尼克松發表計劃訪問北京的電視講話。
(導入④)
復習舊課
[講授新課]
一、 中美關系正常化
[議一議]
從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到尼克松主動與周恩來握手,中國與美國之間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那么從拒絕到主動握手其間的原因有哪些?
(教師歸納)
美:敵對態度——美蘇爭霸——陷入越戰泥潭
中:中蘇交惡——對外方針變化——國際地位提高
共同要求改善關系
(故事會)
乒乓外交的幾個故事(或排小品“大球帶動小球”)
基辛格訪華的故事
[練一練]
請列舉中美建交過程中的三件大事
(補充)
中美建交后中美關系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歧、中國臺灣問題等都是不協調的聲音。
二、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提問)
(1)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間?
(2)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如何化解的?
(3) 你從喬冠華的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中日建交和新中國建交熱潮的出現
(1) 中日建交
由照片《田中首相訪華》提問:這張照片反映了什么史實?
中日建交的時間?
(2) 新中國建交熱潮的出現
從1971年7月到1972年底,一年多的時間里,又有28個國家同中國建交。
三、 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大顯身手]
學生小品:APEC會議上海籌備會現場采訪
[歸納小結]
1、APEC會議在中國召開說明了什么?具有什么意義?
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事業取得了哪些成就?
[小結]
以表格形式歸納新中國在三個時期的外交成就。
第六單元 科技教育與文化
建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累累碩果:兩彈一星、雜交水稻是其代表。
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例,介紹我國的863計劃。以此說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世界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新技術革命。
科技的基礎在于教育。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
新中國的誕生,我國的文學藝術步入了新的時代。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代表了中國崛起的新形象。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外交事業的發展 篇2
教學重點 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關系改善,兩過逐漸走向“雙嬴”
教學難點 中美關系改善和中國外交成就輝煌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復習舊課,討論回答:周恩來在建國初期的外交活動有哪些主要貢獻?
(A.訪問印度、緬甸,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參加萬攏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出席日內瓦會議,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協議的簽定。)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周恩來“改變了萬隆會議的航程”,又在日內瓦會議上努力緩和了東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連美國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動了。周恩來當時就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后來繼續作出很多貢獻,不僅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有助于聯合國處理國際關系中的棘手問題。1976年1月9日,周恩來的逝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損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損失,所以聯合國大廈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盛贊周恩來:“他卓有成效地管理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己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女;他為中國巨大的國民經濟殫精竭慮,不知經手過多少錢財,卻沒有在外國銀行里給自己存人一分錢……”
周恩來在最后的歲月里,帶病進行了哪些意義重大的外交活動?他所開創的新中國外交事業后來又有怎么樣的發展?請大家閱讀課文。(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中美關系正常化
1原先美國怎樣敵視新中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政治上孤立。)
·教師強調:他們的國務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許美國官員在外交場合同周恩來握手。可是后來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 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怎樣改善關系?
(A. 美國總統尼克松承認了新中國的發展及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B. 毛澤東批準用“小球影響大球”,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我國。C. 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同周恩來舉行了會談。 D. 尼克松正式訪華,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會談,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E.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組織學生討論并完成《歷史填圖冊》21頁1、2兩題。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指導學生根據《歷史填圖冊》22頁的題目,觀看《歷史地圖冊》19——21頁《五星紅旗在聯合國總部升起》、《毛澤東和周恩來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中國代表在加入WTO協議上簽字》、上海《APEC領導人合影》以及《宣讀》等圖片,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討論回答并完成作業:
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時候、什么會議上得到恢復?(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
·把《活動課二》83 頁[紀實示例]《喬的笑》提前到這里,組織學生閱讀和討論。
2你對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為祖國的迅速崛起和興旺發達而自豪)
3這件大事引發什么熱潮?(許多國家紛紛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中日兩國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
中國承辦APEC會議
1 “APEC”是什么意思?(組織學生看79頁 注解:亞太經濟體合作組織的英文是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這些英文的縮寫。)
2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3根據這個主題,上海APEC會議取得哪些成果?(會議通過了《上海共識》,還宣讀了《領導人宣言》,成為我國迄今舉行的規模、規格的多邊外交活動。)
4后來又成立了第一個由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叫作什么?(包括中、俄、哈、吉、塔、 烏等六個 國家的“上海合作組織”)
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
1完成課本80頁“練一練”:
(A. 1971年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 在世界上形成與我國建交的熱潮中,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C. 中美關系逐漸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正式訪華,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會談,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 完成《歷史填圖冊》22頁各題。
3 根據《新學案》41——43頁,掌握[知識網絡],完成[自我測評]。
4 提醒學生預習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