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 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
2、“神舟五號”的順利發射及其偉大意義。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的實錄或圖片;重點語句的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揭題質疑:
同學們,能說說你們的夢想是什么嗎?同學們的夢想真是五彩紛呈,我衷心的祝愿每個同學的夢想能夠實現。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與一往篇與夢想有關的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指名讀課題,再齊讀課題,質疑:說說你有什么疑問,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自讀自悟 理清條理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同時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認讀,教師指導學生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遨游 蒼穹 宛若 振奮不已 震耳欲聾 積勞成疾 風華正茂 猝然長逝 堅持不懈 鍥而不舍 嫦娥奔月 鯤鵬展翅 九天攬月 炎黃子孫
3、學生匯報自讀收獲:
學生可能有以下認知(僅例舉)。
萬戶是明代官員,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乘火箭上天的人,萬戶被國際航天史學家公認為人類升空探索的先驅。
我國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國大地。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號飛船發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沒有航天工程人員的辛勤努力就不會有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
第四和第六自然段是過渡段。
文章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第七自然段“有的人……猝然長逝”是排比句。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首尾照應。
……
4、梳理課文結構,理清課文條理:
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學知道的內容真多,那么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呢?你們能概括出來嗎?教師相機板書體現文章線索的事情。
古代產生夢想、明代萬戶飛行、人造衛星上天、神州飛船飛天,歷時數千年,終于成功了,載人航天夢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實現的,真可謂千年夢圓在今朝呀。
三、研讀重點 感悟精神
1、你們通過讀課文,知道作者描述最詳細的是哪件事情嗎?
2、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經過航天工作人數十年的努力實現了,這該是多么讓人引以自豪的事情啊!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神舟五號”飛天的情景呢?
請看:課件播放“神五”飛船發射情景。
3、你們看,一瞬間的改變,一瞬間的飛躍,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
同學們,看到這個場面,你有何感觸?
千年夢圓在今朝,“神舟五號”能順利升天,你認為應該歸功于誰?請你仔細讀讀課文,在有感觸的地方圈圈畫畫,特別有感觸的地方可以寫上批注。
4、交流感觸:(結合回答相機出示句子,并相機補充板書表示精神品質的詞語。)
是呀!為了能圓航天夢有多少人在為此而努力著,到底有多少無名英雄?能說具體點嗎?
(出示句子1)為了順利完成這項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制、建設和發射任務,而參與這項工程的協作單位,則多達三千多個。
(1)從這句話中你看到了什么?“一百一十”、“三千多個”,這么多單位,這么多的工作人員要共同來完成同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2)是呀!只有大家團結合作,同心協力,才能完成“神舟五號”這樣大的系統工程。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每個人都將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給了集體,飛天成功既是千萬人的個人努力,更是千萬人共同合作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3)誰能用你的朗讀讓人感受到“神舟五號”能順利升天是千萬工作人員團結合作的結果?
(出示句子2)實驗的精細與艱難,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
(1)你從這句話中的“夜以繼日”和“苦戰攻關”看出了航天工作人員的什么精神?
(2)這樣的一群人,不禁讓我們產生怎樣的感情?你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這種感情嗎?
(3)為了神舟五號,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在默默奉獻,他們付出的是時間,是智慧,甚至是生命…… 讀了這句話,相信大家對航天工作人員崇高的精神品質會有更深的理解。
(出示句子3)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1)引導理解“積勞成疾”“風華正茂”“華發早生”“猝然長逝”四個詞語,
(2)體會這一句所表達的意思。理解這些詞語寫出了航天工作人員為了航天事業無私奉獻、廢寢忘食、不懈奮斗的高貴品質。
(3)根據所學的知識,你能體會出句子中省略號的作用嗎?這個省略號,也可體現出航天工作人員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與艱辛,你還能想像出他們當時不懈奮斗的情景嗎?
5、“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讓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但是通過剛才同學們的理解,我們又不難看出:一個英雄的背后往往還站著無數的無名英雄。你們知道嗎?為了保證“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科學家們共設計了20種救生方案保證航天員安全,針對飛船系統的故障對策有139個,8位科學家未見飛天身先死,這些科學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車上,有的犧牲在實驗室,他們努力了數十年,卻沒能看到飛天的壯麗場景。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朗讀這段話,表達我們心中的敬意吧!
6、大家知道作者為什么將“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寫得這樣的具體嗎?這件事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呢?(課件出示第9段話)注意“執著”的詩意及“鍥而不舍”的意思。
結合蘇聯和美國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了解中國是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結合“航天回顧”課件的播放了解中國航天事業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以及為什么“神舟五號”飛行的成功意義特別重大(“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是幾代人數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奮斗的結果,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勇于挑戰的精神。)。
7、正是中國航天工作人員有著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才得以實現,也正因為如此,繼“神舟五號”之后,2005年10月11日,“神舟六號”再次飛行成功,使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勝利。(相機理解“里程碑”)
不僅如此,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的成功飛行中,航天員還能夠出艙活動,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又取得了一個進步。載人航天夢想的實現,讓炎黃子孫產生了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齊讀最后一段。
四、回歸整體、學習寫法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這個美好的夢想所進行的不斷嘗試和追求,而且我想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一定明白了,現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個人努力之外,還需要什么?
2、剛才這些道理,是作者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讓人感悟到的,這種在具體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既有說服力又具體感人,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除此這外,你們還發現作者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呢?(時間順序、前后照應、過渡段、排比句、詳略得當等)
五、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
1、解放軍軍官作家蔡桂林在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實現了之后創作了一首詩《炎黃飛天夢》下面請大家一齊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炎黃飛天夢》
2、片斷練習:
給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寫一封信,說說自己的理想。
練筆可以采用前后照應的方法,按照時間順序談自己的近期想法及人生志向。
【板書設計】
19、千年夢圓在今朝
飛離地球 遨游太空 夢想
萬戶飛行 沒有成功 嘗試
衛星上天 振奮不已 執著
神州飛船 成功飛天 夢圓
勇于探索 堅持不懈 團結合作 鍥而不舍 默默奉獻 熱愛祖國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瑰麗、嘗試、火箭、捆綁、探索、慘重、穿越、振奮、規模、協作、精細、宛若、概括、評價、魄力、嫦娥奔月、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學習重點:
培養學生在快速默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體會炎黃子孫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明白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學新課,請大家齊讀課題。通過預習,誰能說一說,題目中的“夢”指的是什么?“圓”是什么意思?那整個題目的意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圓了,它體現在哪些事件上?(神五、神六、神七成功飛天)當你知道我們的飛天夢圓了,你什么心情?好,就讓我們自豪的告訴全世界-----(再次齊讀課題)
(二)自讀自悟:
教師:飛天夢想的實現并不是僅僅經歷了十年、幾十年,而是歷經了數千年之久,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種激動、自豪的感情走進炎黃子孫千年緣夢的歷程,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收獲更多的情感。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書105頁,在讀文之前,我們先看看文前的閱讀提示,誰愿意為大家讀一遍。這個閱讀提示比較繁雜,老師整理了一下,誰愿意讀一遍。(出示幻燈片)
閱讀提示:
(1)默讀課文,想一想,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2)在炎黃子孫實現飛天夢的過程中,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邊讀邊思考,畫出讓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悟.
教師:閱讀要求讀懂了嗎?好,開始自己學習,如果有拿不準的地方,可以小組內研究研究。
(三)交流、感悟。
1、教師:看大家學得非常投入,誰愿意第一個說一說i,我們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教師相機板書)
2、飛天的夢想從古到今歷經了千年之久,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夢感悟到了什么呢?
學生匯報讀書感悟,教師相機點撥,提升感悟,指導朗讀。(根據學生的匯報,重點地方做成投影片,適時出示)
如:
“實驗的精細與艱難,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醫院;有的年輕人雖然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與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教師:a.我們注意觀察文中這些紅色的詞語,你是怎樣理解他它們的?
b.你說的真不錯,你能把自己對航天工作者的敬意讀出來嗎?
c.孩子們,這是一個什么句式?排比句有什么特點?就讓我們用朗讀來體會一下排比句的特點。(老師和學生一起分組讀)
d.孩子們,你夢發現了沒有,在這個排比句的后面有一個省略號,它在這里有什么作用呢?
e.你們能不能結合資料,仿照這個排比句再說一說其他航天工作者的感人事跡呢?
教師:(相機播放幻燈片)成千上萬的人為了飛天夢的實現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他們有的獻出了青春,有的獻出了才華,更有的獻出了生命。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600多位航天英雄,知道嗎?他們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看,這座墓地的主人是聶榮臻元帥,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是科技事業,特別是國防科技事業的奠基人,聶榮臻元帥的骨灰便埋葬在酒泉。看,這座墓地的主人是王萊,王萊是一名普通的航天工作者。40年前的一個黃昏……同學們,這一座座墓碑不會說話,卻記載著航天工作者感天動地的精神,就讓我們滿含著對他們無限的敬意,齊讀這段話。
(四)激qing再現。
教師:(出示幻燈片)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遼闊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那穿越蒼穹的《東方紅》樂曲,讓海內外華人振奮不已,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
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了,孩子們,當你們讀到這時,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師:1970年,中國在科技、經濟等綜合國力方面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相差極其懸殊,中國在世界上還是一個極其貧困、落后的國家,中國人也要搞人造衛星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1970年,中國人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完全屬于自己的人造衛星,你們能想象一下嘛,當時人們是什么心情?
教師:誰想把你體會到的情感用朗讀表現出來?
教師:正是這么多年的執著追求,正是這么多人的無私奉獻,才迎來了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的日子。孩子們,你們想感受一下當時那激動人心的情景嗎?
(播放“神舟五號”發射成功視頻)
教師:我看到你們情不自禁的鼓掌,看到有人眼里含著淚花。此情此景,孩子們,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教師:此時的心情無以言表,就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我們這激動、興奮的心情吧!請找出文中最能表達你心情的語段,盡情的讀出來。
(孩子們讀)
當有孩子讀到“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成功時,教師可引導,神六的成功有著重大的意義,你認為哪個詞最能說明這一點?神六與神五相比,你知道成功在哪兒?(結合本文或課外資料談均可)
教師:僅僅兩年的時間,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就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其實,自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老師把這些成功時刻串聯在了一起,一起來感受,相信你們的激動、自豪之情能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遼闊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那穿越蒼穹的《東方紅》樂曲,讓海內外華人振奮不已,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
¡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國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成為了美好的現實。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實驗活動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
(教師讀引言,男、女分讀)
五、情感升華。
教師:(播放幻燈片)是的,夢圓這一刻是讓人幸福的,是讓人快樂的。但是,孩子們,為了這個“圓”字,我們中華民族整整奮斗了數千年。從大膽想象到嘗試,到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發射成功,這個“圓”字,實在承載了太多太多的艱辛!
它記載著我們炎黃子孫的激qing與夢想,記載著華夏兒女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不放棄的執著與追求,記載著一代代國家領導人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也要搞航天工程的豪情壯志,記載著一代代航天工作者不怕困難,不計功名利祿,不怕犧牲的科學情懷。正是他們,真是他們,才讓我們迎來了舉國歡慶,千年夢圓的時刻。
教師:孩子們,當我們再次面對這直沖九天的神州飛船,再次面對這個“圓”字的時候,你最想說些什么呢?
教師:千年的飛天夢圓了,但我們的飛天夢是否就止步了呢?
教師:千年的飛天夢圓在今朝了,但更高更遠的飛天夢卻緣起今朝。孩子們,就讓我們滿懷激qing,滿懷感恩,踏上圓夢之路吧!老師會等著為你們明天的精彩表現喝彩!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瑰麗、嘗試、火箭、捆綁、慘重、穿越、振奮、規模、協作、精細、概括、評價、魄力、嫦娥奔月、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二、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板書課題。
1、2003年10月15日9時,在我國九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巨響,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飛船被送入太空。請看,這就是“神五”飛天的壯觀一幕。
2、播放視頻。
3、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4、現在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乘上時空飛船,一起去追尋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吧!(教師出示課題)
5、帶著你的自豪齊讀課題。
(二)、自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請同學們看看閱讀提示,看看提示中向我們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三)、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弄清數千年的夢想是怎么變為現實的?
(四)、檢查交流。
1、指名讀生字詞。(出示多媒體課件)
2、課文寫了什么夢?
3、這個飛天夢是怎么一步一步變為現實的?(學生交流,教師隨機出示課件)
(五)、品讀感悟重點部分,深入理解文本。
1、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在今天變為現實是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他們為之付出的努力讓我們動容。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語句,在旁邊寫上你的批注。
2、待學生交流完畢后,教師引導學生依次理解重點句。
(1)、“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
(a)、學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b)、假如你就是楊利偉,請向全國人民表達出你對航天工作人員發出內心的稱贊。
(2)、“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
(a)、指名讀。
(b)、說說讓你感動的地方。
(c)、教師小結并有感情的讀出你的體會。
(3)、“為了順利完成這項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制、建設和發射任務,而參與這項工程的協作單位,則多達三千多個。”
(a)、說能說說這句讓你感動的地方。
(b)、這么多的單位和工作人員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團結合作)
(c)、對,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完成“神舟五號”這樣大的系統工程。誰能通過讀表現出來。
(4)、 “實驗的精細與艱難,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與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早逝……”
(a)、指名讀。
(b)、指名聯系上下文說說四字詞的意思。
(c)、透過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從中你看到的是一種什么精神?教師相機板書:勇于探索、鍥而不舍、默默奉獻。
(d)、這段話的結尾用了“……”,你們能說說省略的是什么嗎? (e)、是的,老師搜集了一段資料,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航天工作人員的默默奉獻吧!
(5)、出示多媒體課件9
(a)、請學生讀文字。
(b)、這段文字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些科研人員對祖國、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讓我們把對他們的崇敬之情讀出來吧!老師引讀,你們接讀。
師:戈壁灘上的燦爛朝陽,火紅的晚霞,他們無暇欣賞,仍然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
生:有的人……
師:電話里父母的叮囑,妻兒的思念,他們全都拋在了腦后,仍然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
生:有的人……
(6)、學到這里,我想問問同學們:飛天夢的成功除了個人的努力,還需要什么?
師小結:飛天夢的成功靠的是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智慧。
(六)、升華情感。
師:正因為有了成千上萬中華兒女的不懈努力,中華飛天夢才得以實現,我們才迎來了“神五”的發射成功。此時所有的炎黃子孫都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與喜悅,紛紛用各種方式抒發內心的自豪和驕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08頁,用我們的自豪讀讀蔡桂林所做的詩《炎黃飛天夢》
生:請四位同學朗讀。
師:夢了千年,盼了千年,“神舟五號”成功飛天,讓我們激動地告訴全世界:
生:千年夢圓在今朝!
師:神舟六號安全返回,讓我們自豪地告訴全世界:
生:千年夢圓在今朝!
師:嫦娥一號探月成功,讓我們驕傲地告訴全世界:
生:千年夢圓在今朝!
師:神舟七號漫步太空,讓我們神奇地告訴全世界:
生:千年夢圓在今朝!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體會并學習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學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神舟五號”發射與飛行過程的錄像資料,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關于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有夢嗎?(學生交流)我們中華民族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夢,你們知道至今為止我們已圓了哪些夢嗎?(教師板書:圓)
2.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跨越歷史的長河,去追尋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補充課題)指名讀,齊讀。
3.“千年夢”指什么?“圓在今朝”又指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劃出能解釋課題的句子。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交流:
(1)文中哪句話準確地表明了題目的意思?誰來說一說。[課件出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指名讀,齊讀)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學生交流)
(2)是啊,[出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齊讀)數千年的夢想終于實現了,中華民族是何等的自豪與驕傲啊。
3.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2——10自然段,用簡潔的話概括中華民族實現千年夢的過程。
三、細讀課文,品味艱辛
1.隨著神舟五號飛天,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向學生出示楊利偉穿著太空服的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楊利偉在走下飛船接受采訪時候說的三句話。[課件出示]飛船飛行正常。 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范讀)你怎么理解這三句話?(學生交流)簡單的三句話,讓我們明白了[出示句子]:沒有他們的辛勤努力,就不會有這飛行正常,使人感覺良好的飛船,就不會有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這里的他們是指哪些人呢?
2、請同學們讀課文第7自然段,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3.交流:
(1)為了順利完成這項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制、建設和發射任務,而參與這項工程的協作單位,則多達三千多個。(抓住“一百一十”、“三千多個”,從這兩個數字中你讀懂了什么)(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 ,團結合作)
(2)實驗的精細與艱難,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你體會到了什么?
(3)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4)出示三個句子: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剛才研究的這一組句子,你能感受到了什么?(團結合作、同心協力、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
(5)出示圖片激情:夢圓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讀讀這段文字[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們犧牲時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有的人為了尋找飛船的殘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為了攻克技術難關,年輕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為了排除險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同學們這一座座墓碑不會說話,卻告訴我們很多很多,誰來說一說。(指名交流)
四、補充拓展,深化情感
1.千年的歷程,千年的努力,才迎來了這夢圓的一刻,就讓時光倒流到2003年10月15號,我們一起回顧神五飛天激動人心的一刻。(播放神五飛天的視頻)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
2.作為炎黃子孫中的一員,你不想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嗎?(齊讀課題)
3.“千年夢圓在今朝”,我們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解放軍軍官作家蔡桂林在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實現了之后創作了一首詩《炎黃飛天夢》 (配樂朗讀)
4.雖然我們的千年夢圓了,但我們依然沒有停止追夢的腳步,在載人航天事業上,我們又取得了哪些成功?(請生介紹)
5.載人航天夢想的實現,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有了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我們還想圓哪些夢?(請學生說)出示句子(接讀):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遠的太空。
6.有夢就有希望,有夢就有追求,圓夢的任務將落在你們的肩上,讓我們為中華民族更高遠的夢想,時刻準備著吧!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5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潘爺爺給我們做得精彩報告中,神五、神六飛天的場面。看著那場面,再想想嫦娥奔月的神話,鯤鵬展翅、九天攬月的傳說,我想,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會熱血沸騰。昨天我們預習的第27課《千年夢圓在今朝》,我感覺這句話說出了華夏兒女的心聲。來,說出我們的心聲(齊讀課題),寫出我們的心聲(板書課題)。
二、交流預習收獲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課文,準備交流預習收獲。
1、需要注意讀音的詞語
猝然長逝 蒼穹 參與
2、需要理解的詞語
3、課文主要內容
▲可以總結課文主題思想,也可以用時間表列舉航天大事
明代:萬戶嘗試飛天失敗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三、課文賞析
1、六人小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2、全班展示賞析
▲重點段的朗讀處理:
第八段(賞析略)
“那天早晨九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劃過一道道絢麗的曲線,看起來宛若一條蜿蜒的蒼龍,瞬間便消失在了蒼穹之中。”
自由讀、新聞播報的形式讀、向不知道這個喜事的好朋友說的形式讀,看神五飛天的錄像片段,再次表達我們的心情朗讀
第九段(賞析略)
“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航天技術的國家。”
向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人宣布;向曾經看不起我們的人宣布;向未能等到成功便猝然長逝的航天人宣布。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這不僅是炎黃子孫的自豪之感,更是對成千上萬的航天人的贊揚)
三個大組分別贊揚,齊聲贊揚,熟讀成誦
四、以第十段總結
孩子們,在神州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兩年后的2005年10月12日我們又成功發射了神舟六號,記得潘爺爺說,預計2020年中國人將成功登上月球,也可能更早,大家要做好準備,在這個時間表上還有很多震撼地球的日子等待著你們去填寫。
五、課外拓展
詩人蔡桂林在祖國實現飛天夢的這一刻,揮筆寫下一首詩:《炎黃飛天夢》,(師生齊誦)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魅麗、慘重、魄力、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增強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
2、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教學難點:
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質疑引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激情導入。
20__年10月15日上午9點,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一瞬間的改變,一瞬間的飛躍,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
2、啟發表達。
同學們,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生自由發言)
3、出示課文題目,質疑問難。
現在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沿著時間的隧道,乘上時空飛船,一起去追尋數千年的飛天夢。(板書課文題目:千年夢圓在今朝)一起讀課文題目。說說你從課文題目中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生質疑:千年的“夢”是指什么?“圓”是什么意思?千年的“夢”是怎么圓的?為什么說千年的“夢”今朝圓了?)
二、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學習提示: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思考提出的問題。
(2)認讀生字詞,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詞典,聯系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2、出示詞語:
瑰麗 嘗試 火箭 捆綁 慘重 穿越 振奮 規模 協作 精細 概括 評價 魄力 嫦娥奔月 炎黃子孫 積勞成疾 風華正茂
(1)指名認讀。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自由選一個詞語說話。
(3)學生齊讀。
3、通過讀文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
4、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中國人為了飛離地球、遨游太空進行了不斷努力,最終成功的事。)
三、深入挖掘,研讀感悟
(一)出示探究提示:
1、默讀課文思考:這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是怎樣變成現實的?(提示:古人→萬戶→)人們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2、找一找,畫一畫,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
(二)學生交流匯報:
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愿望
2、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1)從萬戶乘坐火箭飛天的事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中國古代人們已經開始嘗試飛天的夢想了。他勇于實踐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2)萬戶的火箭飛行是以失敗告終,那么炎黃子孫放棄了這飛天夢想了嗎? 出示句子:盡管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這句話有幾層意思?
(兩層意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萬戶火箭飛行的失敗說明中華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夢想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了很多的失敗和挫折;另一方面開啟下文,說明中華民族并沒有因為失敗放棄飛天的夢想,而始終堅定執著,不斷努力。)
3、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4、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1)載人航天工程是怎樣的工程?
出示句子: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
(三個“最”字可以體會到這項工程難度是非常大的,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決心非常堅定。“跨世紀重點工程”可以看出這項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2)為了實現飛天的夢想,為了完成這跨世紀的重點工程,工作者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①出示句子:為了順利完成這項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制、建設和發射任務,而參與這項工程的協作單位,則多達三千多個。
(“一百一十多個單位”“三千多個”這兩個龐大的數字可以看出這項工程是非常復雜的。中國人民是非常團結的。)
②出示句子:實驗的精細與艱難,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
(“夜以繼日”這個詞語讓我們看到了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苦戰情景,體現出他們忘我的工作精神。)
③出示句子: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與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從“積勞成疾”這個詞語可以體會出工作人員為了研究,長期勞累,幾次住進醫院。可能還沒有康復就又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了。
從“風華正茂”“華發早生”可以看出他們本應是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卻長出了白發,他們付出了太多。
從“猝然長逝”這個詞語可以體會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中國航天人為了
實現飛天的夢想不惜付出僅有的一次生命,他們太偉大了。
從這個排比句可以體會到為了實現夢想,航天人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條件,忘我地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板書:默默奉獻)
5、“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巨大的成功
(1)隨著“神舟五號”的飛天,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
(2)孩子們,楊利偉在走下飛船接受采訪的時候用三句話概括了他21小時的太空旅行,這三句話你們找到了嗎?
出示句子: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
(3)楊利偉在告訴我們什么?
(三)情感升華
1、提升感悟:“神舟五號”的成功航天飛行,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許多單位和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么多單位和工作人員要完成同一件事,需要的`是什么精神?(勇于實踐、不懈努力、團結合作、默默奉獻。)
2、小結:是啊,為了“神舟五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獻,他們付出的是時間、是智慧,甚至是——生命。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7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神舟五號”發射與飛行過程的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神舟五號”有關資料,課件出示“神舟五號”發射與飛行過程的錄像。
2、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課文追尋奮斗者的足跡,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探求去思考。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看看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哪些閱讀建議。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三、圍繞提示,自讀自悟
1、學生圍繞閱讀提示中的思考題“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是怎樣變為現實的,在說說自己從中感悟到了什么?”來自主學習。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
四、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學習體會,教師組織學生就重點內容進行全班交流與研討。
1、關注追尋飛天夢的人們帶給我們的思索和啟示。
2、關注語言,句式,具體的數字。
3、關注文章的敘述順序,文章的詳略。
五、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獲,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
2、搜集資料,辦一張關于“以中國航天事業”為主題的手抄報。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
2、“神舟五號”的順利發射及其偉大意義。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在人飛船發射的有關情景。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現在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沿著時間的隧道,乘上時空飛船,一起去追尋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
1、“圓”是什么意思?“圓”就是使完滿,使周全的意思
2、齊讀課題,說說你有什么疑問,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千年的“夢”是指什么?千年“夢”是怎么圓的?為什么千年的“夢”今朝圓了?課文寫了什么夢?怎么圓的?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三、自讀自悟,合作交流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2、小組合作,互檢互評自學效果。
3、全班交流。
(1)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輪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2)交流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順勢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行文線索。
四、拓展讀寫,升華情感
1、“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課件出示)
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的偉大意義,是幾千年的夢想變成現實,是幾代人數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奮斗的結果,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勇于挑戰的精神。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高興自豪的感情),并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的歷史意義。
3、“千年夢圓在今朝”,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并結合課文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中國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體炎黃子孫自豪的事。(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讀了后用一個詞語說說你剛才的感受?),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神舟五號” 飛行成功僅僅三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又飛上了太空。想不想看看“神舟六號”發射的現場?(播放多媒體課件)同學們,神舟六號的發射場面課文沒有具體的描寫,請你來為本文作者填補這一空白:把“神舟六號” 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也寫進課文中,加在你認為合適的地方。
5、請1~3名學生讀一讀自己寫下的文字,互相評議。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被讀記“瑰麗、嘗試、火箭、捆綁、慘重、穿越、振奮、規模、協作、精細、概括、評價、魄力、嫦娥奔月、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國航天副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中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關于居里夫人的文章——《跨越百年的美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比百年更長久的文章——《千年夢圓在今朝》。
誰能說一說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抓住“千年”“夢圓”“今朝”幾個詞加以理解。
相機板書:
千年夢
圓
在今朝
二、讀課文思考:我們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是什么?我們是如何“圓”夢的?(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今朝”我們中華民族又有了怎樣的夢想?
學生合作學習。
提示:可以讓學生給課文簡單地分段來理解。
三、逐層學習課文,體會實現夢想的艱辛和我國航天工作人員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所表現來的精神。
采取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進行適時的引導。
提示:通過三層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中國航天工作者為實現夢想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體會中國航天工作者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了解炎黃子孫更高更遠更絢麗的夢想。
一定要抓住關鍵的語句加以理解,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見解。
重點語句理解:
盡管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出慘重代價,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這句話一方面承接上文,用萬戶的火箭飛行失敗說明中華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夢想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了很多的攅筆挫折;另一方面開戶下文,說明中華民族并沒有因為失敗放棄飛天的夢想,而始終堅定執著,不斷努力。
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
句子中的三個“最”字,充分說明了載人航天工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顯示出的巨大的勇氣和決心,也充分說明了中國航天工作者將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
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的偉大意義,是幾千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是幾代人數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奮斗的結果,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勇于挑戰的精神。
板書設計:
千年夢 飛離地球、遨游太空 (無數次失敗、慘重的代價)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 熱愛祖國、團結協作
圓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飛行成功 默默奉獻、探索火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飛行成功 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在今朝 更高更遠更絢麗的夢想: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遠的太空
附詞語理解:
九天攬月:攬,采摘。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常形容壯志豪情。
絢爛:光彩炫目。
先驅:在前面開路引導,也指引導的人。
積勞成疾:積勞,長期勞累過度;疾,病。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
風華正茂: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堅持不懈:懈,松懈。堅持到底,一點不松懈。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學習作者在具體的事實描訴中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理念:
《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想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夢圓,熱情地贊揚了中國航天人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鍥而不舍的精神。
教學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二是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在具體的事實描訴中說明道理的寫法;三是拓展續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繼承發揚航天人的光榮傳統。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激情導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點,在我國九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制的“神州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一瞬間的改變,一瞬間的飛躍,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
2、同學們,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
4、教師小結:
現在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沿著時間的隧道,乘上時空飛船,一起去追尋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定目標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結合本單元學習重點和課文前的提示,自己來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全班交流,確定本節課的共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自讀自悟,合作交流
1、自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學習目標。
2、小組合作,互檢互評自學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輪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2)交流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教師相機出示(課件):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夢想
↓
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
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
“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巨大的成功
(3)把大屏幕上的話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誰來試試?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4)教師小結:
飛天夢的實現是靠幾代人、數十年的努力,才使夢想變為現實。你們是從哪體會到的?這種在具體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既有說服力,又具體感人,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文章舉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筆墨,而是做到了詳略得當。
4、仔細讀這幾個事例,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勾勾畫畫,做上批注。
5、學生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1)萬戶飛天:壯志未酬身先死,雖敗猶榮,激勵著后人勇于探索,人類飛天史上的先驅
(2)人造衛星:激動不已(蘇聯、美國、法國、日本)感情朗讀,快速瀏覽課文,那些語段還能表達這種激情?為什么喜歡讀這段。
(3)“最”: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黨中央的決心和勇氣,航天員將付出的代價。
(4)“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規模大,人數多:可追問這么多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什么精神?(團結協作)
(5)“夜以繼日”:忘我精神,(默默奉獻)
(6)排比句:具體寫出了航天工作人員付出的努力與代價,抓重點詞四字詞語。說說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更多人的代價),仿照排比句說說。
(7)(播放課件)師:這座烈士陵園安息著600多航天烈士,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25歲,雖然一座座豐碑不會說話,但銘記著航天人感天動地的獻身精神?此時此刻,你的心中浮現了怎樣的字眼?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心中的感情吧!
(8)“成千上萬、終于” :想像飛天情景——壯觀
(9)楊利偉的三句話:看似平淡,對幕后英雄包含著崇高的敬意,對祖國飽含著無限的熱愛。
6、教師小結:
是啊,正是中華兒女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才使得中華飛天夢從古到今一刻也沒有停歇過;正是中國航天工作人員有著團結協作默默奉獻的精神,使的幾千年的飛天夢在今朝實現。
四、拓展讀寫,升華情感
1、“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并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的歷史意義。
3、“千年夢圓在今朝”,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并結合課文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神州五號” 飛行成功僅僅三年,“神州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又飛上了太空。(播放課件)
同學們,請你來為本文作者填補這一空白:把“神州六號” 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也寫進課文中,加在你認為合適的地方。
5、指名讀一讀自己寫下的文字,師生評議。
五、總結全文,感情朗讀
1、教師總結:
時至今日,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有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學生齊接)——“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遠的太空。”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11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有夢嗎?老師指著黑板中的一個“夢”字問?
⑴ 你們一定有很多夢,你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圓了哪些夢嗎?(教師板書:圓。)
⑵ 神州五號飛天,征服珠穆朗馬峰、申奧成功……
2、今天我們就來回顧我們的飛天之夢:
⑴ 讓我們激動地告訴全世界……(學生讀課題:夢圓飛天)
讓我們自豪地告訴全世界……(學生讀課題:夢圓飛天)
讓我們驕傲地告訴全世界……(學生讀課題:夢圓飛天)
讓學生在教學開始就了解自我閱讀課文的習慣、方法。同時也從各個角度去感受朗讀給自己帶來的收獲與體驗。
⑵ 這篇課題究竟是什么意思嗎?老師相信大家讀了課文一定能夠明白的。請大家大聲地讀讀課文,第一遍讀很重要,請大家好好地讀,爭取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⑶ 學生讀。
二、新授
1、指名讀生字詞:
乳白色、執行、滑坡、控制、僑胞、邊緣。
2、齊讀生字詞。
3、我們再把這些生字寫正確。再看看這幾個生字,想寫哪個就寫哪幾個?先好好地觀察一下,不要急著動筆。
4、學生描紅。
5、指名問貳為什么要描“緣”這個字呢?(學生說)是的,老師和你有同感,和老師一起寫這個字。教師黑板范寫,學生書空。
⑴ 猜猜這個“緣”是什么意思?
⑵ “緣份”:是啊,今天老師和大家在一起學習,也真一種“緣份吶”!
⑶ 你想到了我們文章的一個詞語。
教師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也是我們在小學階段的一個教育重點。特別是讓學生讀好書,寫好字的能力的培養在本課堂教學開始更為突出。
6、請大家再拿起你的閱讀材料,把你覺得難讀的地方,再讀一遍:
⑴ 學生讀。
⑵ 大家讀得很認真,請你把覺得難讀的部分讀一遍。
⑶ 指名學生讀:(讀得真好,請他掌聲)。
⑷ 再指名讀(你讀的時候,老師閉著眼睛在聽,真是太美了)。
⑸ 再指名讀。
讀通語句是本次教學中教師緊抓的又一個重點。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是讀懂課文的基礎、前提。通過扎實的訓練,學生在朗讀上有了明顯的進步與到位。
7、聽了這遍讀書之后,你們知道夢圓飛天的意思了嗎?
⑴ 指名說。中國人民做了幾千年飛天夢終于實現了。
⑵ 誰圓了誰的什么夢?(學生說)
此處教師還注意了讓學生說話的準確性。
⑶ 文中有一句話準確地表明的題目的意思,請大家把他找出來。
說到這里,你們想對楊利偉叔叔說些什么嗎?
學生說:“今天我能看見這么美麗的畫面,十分感謝楊利偉叔叔。”
讓我們一起感謝楊利偉叔叔。
學生說:我們全國人民都應該感謝楊利偉叔叔。
教師點評。
這些又是一個內化的情結,是學生自豪感產生的又一個“點”。教師在可樣中反復使用了“直觀—理性”的理解方式,想讓學生真正從內心達到“自豪”、“激動”、“感動”……
三、小結
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感受到了……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感受文中中的內涵,神州五號成功了,六號也成功了,七號的發射更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 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
2、“神舟五號”的順利發射及其偉大意義。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在人飛船發射的有關情景。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1、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激情導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點,在我國九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一瞬間的改變,一瞬間的飛躍,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
2、同學們,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
4、教師小結:現在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沿著時間的隧道,乘上時空飛船,一起去追尋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
1、“圓”是什么意思?“圓”就是使完滿,使周全的意思
2、齊讀課題,說說你有什么疑問,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千年的“夢”是指什么?千年“夢”是怎么圓的?為什么千年的“夢”今朝圓了?課文寫了什么夢?怎么圓的?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三、自讀自悟,合作交流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2、小組合作,互檢互評自學效果。
3、全班交流。
(1)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輪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2)交流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順勢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行文線索,教師相機板書: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夢想
↓↓
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
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巨大的成功
四、拓展讀寫,升華情感
1、“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課件出示)
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的偉大意義,是幾千年的夢想變成現實,是幾代人數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奮斗的結果,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勇于挑戰的精神。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高興自豪的感情),并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的歷史意義。
3、“千年夢圓在今朝”,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并結合課文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中國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體炎黃子孫自豪的事。(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讀了后用一個詞語說說你剛才的感受?< 自豪>),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神舟五號” 飛行成功僅僅三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又飛上了太空。想不想看看“神舟六號”發射的現場?(播放多媒體課件)同學們,神舟六號的發射場面課文沒有具體的描寫,請你來為本文作者填補這一空白:把“神舟六號” 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也寫進課文中,加在你認為合適的地方。
5、請1~3名學生讀一讀自己寫下的文字,互相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