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9-05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25-126頁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意識和習慣,認真地審題,正確地進行口算、筆算,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認真做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深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培養學生良好計算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會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方法:

  教法:質疑引導,組織練習;學法:小組合作,獨立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同學們,我們要想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并且能夠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就必須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須掌握好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方法和運算定律)。

  今天我們就來復習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

  教師板書課題: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點。

  請積極舉手說一說想起了哪些知識點?看誰想得多?

  教師表揚發言積極的同學,然后指出上述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

  能否用一個知識結構圖描述上述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呢?

 。ㄔO計意圖: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用表揚鼓勵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復習狀態。)

  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嘗試建立知識結構網絡。

  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情況。

  請各小組成員介紹本組的討論情況。

  師生共同分析,評價各小組建構的知識網絡圖。

  3、師生共同分析建構出一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羅更多相關知識的知識結構圖。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識網絡,讓每一個小組成員介紹討論構建情況。然后,師生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知識網絡圖。這樣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一)、復習小數四則運算。

  1.出示問題: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

  2.學生同桌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3.集體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的加減法遵循相同的運算規律,即都滿足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小數的加減法需要特別注意小數點的位置,必須將兩個數的小數點的位置對齊,才能相加減。

  4.同學們,要想保證計算的正確率就必須做到什么?

  教師講明:首先要認真細心地進行審題,然后再計算,計算后要進行檢驗。

  5.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對小數的加減法進行檢驗呢?

  師(出示教科書第125頁第4題):請同學們看這一題,你能用什么方法進行檢驗呢?

  指名學生回答后,讓學生進行檢驗。

  這一題正確嗎?你是用什么方法檢驗的?

  師生交流。

  6、出示練習題

  計算并且驗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并檢驗。

  集體訂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屬于什么運算?指名學生回答。

  那么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進行交流。

  師小結: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內的運算,再算括號外的運算。

  學生獨立計算上面兩題。

  8、完成練習二十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ㄔO計意圖:由于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在計算方法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因此讓學生比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旨在使學生鞏固小數

  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運算。此外,還注意了復習驗算方法,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策略進行驗算,進一步培養檢驗的習慣。)

  (二)、復習運算定律。

  1、復習運算定律。

  我們學過那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怎樣用字母表示出這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利用運算定律有什么好處?

  (使運算簡便)。

  2、出示練習二十一第7題。

  請同學們根據正確的運算定律進行填空。

  你是怎樣填的?是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的?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3、用簡便方法計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進行的簡便運算。

  4、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題。

  題目中的圖給我們繪出了太陽系的幾大行星,請同學們說一說有哪幾大行星?

  學生觀察回答。

  看了這個圖,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教科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數據表,表中的數據是各個行星和太陽的距離。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請同學們想辦法計算出你的問題的答案。

  5、完成練習二十一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說明題意,獨立完成。

 。ㄔO計意圖:結合具體的練習題復習學過的幾種常用的簡便運算的方法,并讓學生說明進行簡便運算時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這樣更加鞏固了運算定律的運用。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教師下發作業紙,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題目如下:

  1、運算下列各題,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計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噸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時分

  560000平方米=公頃

  3、水果店運來一批水果,蘋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學生完成后,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檢測的情況進行總結。

 。ㄔO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三個題目,自我評價,自我鑒定,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教師根據檢測情況進行總結,使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有待加強。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熟記順序

  四則混合運算認真審題保證正確率

  進行檢驗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使運算簡便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學反思

  通過復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92~93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梳理,讓學生回顧本冊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框架,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性,初步感受復習方法。

  2.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意義,熟練地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與100以內加法與減法的相關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讀、寫及大小比較;100以內加減法的含義及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數位及數位上數的意義;良好的計算習慣與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顧梳理:

  師:同學們,我們這學期的新知識已經學完了,本學期我們學了哪些數學知識。

  1.學生自主梳理,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整理;課件分步呈現P92頁的4幅圖。

  3.教師板書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認識圖形——分類與整理——認識人民幣——找規律——解決問題

 。ǘ┙涣鞲惺埽

  1.你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讓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學生自主發言。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么新的發現等。

  3.師質疑:這學期我們學的知識真多!你對這些知識都已經完成掌握了嗎?我們有必要來將這些知識復習復習嗎?

  4.點明課題:本學期學的知識這么多,我們今天就來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共同梳理,讓學生簡單回顧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并通過讓學生談學習體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復習應用

  (一)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這節課哪位小朋友的表現最棒!

  1.復習數位:出示計數器

 。1)誰來說一說:計數器從右邊起,每個數位分別是什么位呢?

 。2)這些數位上的一個珠子分別表示多少?為什么同樣都是一個珠子,所表示的數卻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個珠子相當于個位的幾個珠子?百位的一個珠子又相當于十位的幾個珠子呢?那我們就可以說: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又是多少?

  2.復習數的組成:

  (1)教師在計數器上拔出57,問:誰來說一說這個數的組成?它個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2題。

  3.復習數數、數的順序和大小:

  (1)你會數數嗎?我們在數數時可以怎么數?引導學生說出:可以1個1個地數,可以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地數。

 。2)你能用計數器拔出57前面的一個數嗎?那57后面一個數是多少?這三個如果從大到小排,應該怎么排?

  (3)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1、3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應用意義,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二)復習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

  1.奪紅旗比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4題。

 。2)學生匯報結果,學生互相檢驗是否正確。

  (3)討論:

 、龠@8道題可以分為哪幾類?引導學生發現:有不退位減法與退位減法;有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

 、诿恳活惙謩e有什么好的計算方法?

  ③說一說每一類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在練習之后,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自主梳理各種計算方法,溝通各種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練習二十一第5、6題。

  【設計意圖:這兩題也是“數的運算”的不同形式的練習,教師要注意:在做這兩題前要創設故事情境,如第4題可以用“孫悟空巧變>、<、=”,第5題可以用“豬八戒吃西瓜”,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

 。ㄈ┚C合應用,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新百數表”:

  1.建構“新百數表”

  (1)觀察表格,發現規律:這張百數表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2)完成表格。

  2.觀察比較

  (1)再次觀察,發現規律:

  ①橫著看,每一行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②豎著看:每一列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2)新舊百數表進行比較:課件呈現新舊兩個百數表,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不同?只要學生說出的發現是對的,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解決第(3)題。這題解決后,可再讓學生仿照這個問題再提出幾個問題,繼續練習。

 。2)解決第(4)題。

  (3)解決第(5)(6)題:

 、賹W生完成后,要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選的是第1行的第幾個數和第8行的第幾個數,它們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問: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完成后,可模仿這兩個問題繼續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復習數的認識,并綜合了找規律的內容,讓學生在經歷新百數表的建構、新舊百數表的對比與探究及應用新百數表中規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質疑反思

 。ㄒ唬┤n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二)質疑反思

  1.對于本節課復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你認為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或者你覺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錯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當然,你也可以將自己成功的經驗拿來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與質疑反思,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初步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學生在本冊已經學會了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物體位置,今天對于位置與方向的復習,進一步回顧了方向與位置。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們具有很好的記憶力和較強的總結能力,并熱衷于參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戰性的活動。基于對教材以及學情的分析,制訂出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解決問題,回顧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位置的方法。并總結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找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回顧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說教法與學法

 。ㄒ唬┙谭ǚ治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1)回顧情境教學法。通過一系列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設計,既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也更好地服務了我們的教學活動。(2)逐層練習、及時反饋法。通過學與練的緊密結合,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也幫助學生鞏固了舊知。

 。ǘ⿲W法分析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觀察、比較、發現的學習方法。在比較中,學生有所發現,獲得思維的進步與發展。

  六、說教學程序的設計

 。ㄒ唬┰O置情景

  1、投影出示臺風照片。

 、磐瑢W們對這個例題有什么印象?

 、撇シ庞嘘P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

 。▎l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

  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

  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切〗Y確定位置的方法。

  1、確定觀測點。

  2、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

  3、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ㄈ┲R反饋,鞏固延伸

  1、警察局收到臥底送來的示意圖。(圖略)

 。ㄒ跃炀譃橛^測點,找出三個犯罪分子的位置)

  2、連連看

  3、填空(找出物體的位置及方向和距離)

  4、完成書上練習。

  (四)課堂小結七、板書設計:

  確定物體的位置

  1、確定觀測點。

  2、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

  3、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5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分為五部分:小數的乘、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觀察物體,可能性。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旨在通過具體的生活實例向學生滲透“編碼”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初步感受、體會數學的魅力,不作具體要求,因此,在本單元沒有單獨安排復習內容。

  總復習的內容在編排上,同時考慮了《標準》規定的知識領域和前面教學內容的順序,并把有些分散學習的內容適當歸并,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這樣,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把小數的乘法和小數的除法集中復習,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同時,把小數乘、除法與整數乘、除法進行比較,加強兩者計算法則的聯系。

  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把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對所學的概念、計算法則、規律性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代數思想、空間觀念、統計觀念得以進一步發展,獲得自身數學能力提高的成功體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建議

  這部分內容可分4課時進行復習,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1.復習“小數的乘、除法”時,可先讓學生完成總復習第1題,讓學生根據具體的題目說一說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除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再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也可以帶著復習一下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對小數四則運算的法則進行全面的整理。

  2.復習“簡易方程”時,要注意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會代數的思想,鞏固一些特殊的寫法,例如,數字與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一個數的平方的意義和寫法,等等。

  3.復習“多邊形的面積”時,除了要求學生正確應用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回憶這些公式的推導過程,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4.復習“觀察物體”時,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想像等活動去辨認幾何形體在不同方向的投影。

  5.復習“可能性”時,要結合具體實例綜合復習涉及到的相關知識,如總復習第9題中要判斷游戲規則是否公平,首先要用組合的知識列出兩枚硬幣朝上圖案的所有可能結果,進而求出朝上圖案相同的可能性大小,使學生學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

  第一課時

  課題:小數乘法和除法

  教學目的:

  1、整理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小數乘、除法。

  2、理解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結果與第二個因數和除數的關系。

  3、應用運算定律能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簡便運算。

  4、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會用循環小數表示商。

  5、能用進一法和收尾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要對本學期所學和知識進行總復習。今天這節課我們首先復習小數乘除數計算。[板書課題]

  二、整理復習

  1、口算:

 。1)120頁第1題

  填書。

  (2)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簡要小結。

  2、在計算中理解法則。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計算小數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簡便運算

  (1)123頁第2題

  填書,集體訂正時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乘法的運算定律.

 。2)用簡便方法計算。

  0.25×32×1.2510.1×85

  2.85×5.2+2.85×5.8-2.853.6÷0.25÷0.4

  3、計算結果有幾種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環小數?

  三、在判斷中辨析概念。

  1、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它的積是兩位小數。

  2、M×0.98的積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環小數。

  4、2.5×17+2.5×13=2.5×(17+13)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每天看35頁,要看4天。

  四、在運用中掌握方法。

  師:學會小數乘除法,還要學會運用知道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1、120頁第2題

  學生審題,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說一說怎樣想的。

  2、123頁第4題

  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3、李老師用200元買字典,每本40.8元,可以買幾本?

  4、工地上有171噸貨物,用載重8噸的汽車要運多少次?

  五、復習小結

  今天這節課復習了哪些內容?還有什么問題?

  六、作業

  P123頁第1、3題,P125頁第13、15題。

  課后反思:

  本課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完成了計算部分的復習(包括口算、筆算、對計算結果取近似值)、相關概念的判斷。第二課時完成簡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復習。

  在第一課時,建議筆算選取學生易錯的幾類題型進行針對性練習。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錯誤:轉化成整數后是兩位數乘三位數的小數乘法。如:1.4乘1.32;整數乘小數,且整數未尾有0的乘法。如:140乘1.3;商中間有0的小數除法,如:89.44÷43。

  在第二課時,對于簡便運算中乘法分配律的靈活應用應適當加強,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根據實際情況對計算結果取近似值,即去尾法或進一法教材的練習中沒有涉及,教師要有意識地補充相關內容,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課時

  課題:簡易方程復習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6

  一、設計思想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與數有關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數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等)已經比較熟悉。本學期所學的計算主要有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其中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不論是數范圍,還是計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每一個計算的問題,學生應能根據已學知識,迅速、準確地判斷出怎樣計算,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本節課的目的是: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較好地體現數學學習是"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的特點。

  二、教材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與數有關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數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等)已經比較熟悉。因此,這部分內容復習的重點是:20以內數的順序,數的序數的含義和20以內數的組成。"20以內數的順序"主要使學生熟悉0~20各數排列順序,以及各數之間的相互關系。"數的序數含義"主要使學生進一步鞏固11~20各數序數含義。"20以內數的組成"重點是使學生熟練掌握11~20各數是由1個10和幾個1組成的。本學期所學的計算主要有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其中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不論是數范圍,還是計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這部分內容復習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于每一個計算的問題,學生應能根據已學知識,迅速、準確地判斷出怎樣計算,并很快說出得數。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學情分析

  20以內數的復習,可以著重復習2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和序數。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掌握得比較好,因此,在復習可以多讓學生說一說,甚至讓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先概括"本學期都學習了哪些數"、"這些數的順序是什么"、"它們是怎么組成的"等等,如果出現疏漏,再讓其他學生補充。開始復習加法時,可以先通過直觀復習一下加法的含義,使學生更加明確: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過直觀復習一下相加的兩個數調換位置得數一樣,遇到小數加大數計算有困難時,可以想大數加小數,從而較快地算出得數。進行上述復習時都不要求學生說概括性的條文。要把一位數加法的所有情況都復習到,不要只是把課本中題算一算。發現有不熟練的或容易出錯誤的式題,還要反復練習。練習形式注意多樣化,除教材中練習形式,教師還可以補充其他的學生比較有興趣的練習方式。對于計算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只要學生能正確、迅速地進行計算就可以了。

  四、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序數含義及數的組成。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2、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自覺整理知識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難點

  1、20以內數的順序,數的序數的含義和20以內數的組成。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采取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而且每一個游戲都用大象博士的話來連接,讓學生在課中,猶如置身與童話王國之中。激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七、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相應的音樂。

  學具準備:算式卡片、彩色筆、人手一枚的小胸針。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提出要求。

  師: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們班請助手。(播放大象的圖像和大象的錄音。)"小朋友們,大家好,由于現在大家重視環境的保護,我們森林王國中,動物的數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請一些小助手,幫我分擔一些工作。當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掛上這枚美麗的胸針,第二,可以到美麗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當的,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考驗才能夠爭取到這一個名額。"

  【設計意圖:游戲是一年級學生十分喜愛的一種活動。教師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拿學生感興趣的事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參與活動的急迫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關:填數

  (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第一關,填數。小朋友睜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細了。"

  1、集體填卡片。

  教師出示填數卡

  8111519

  師:該怎樣來填出這一張卡片呢?(請學生說說怎么來填數。然后集體來填出這張卡片。)

  【在做題之前,先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可以讓學生在練習中更加地得心應手,而且也不會讓復習顯得很生硬!

  2、獨立完成填數卡。

  教師相繼出示填數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學生獨立完成以上填數卡,然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說自己是怎么填出來的。

  【設計意圖:在這個游戲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可供創作的學習材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并且安排學生進行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關:看圖,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恭喜小朋友,第一關順利通過,第二關是看圖,填空。

  課件出示:☆☆☆☆☆☆☆☆☆☆☆☆☆

  1、一共有( )個五角星。

  2、從左數起,紅星星在第( )個,紅星星的右邊有( )個星星。

  3、把左邊7個星星圈起來。

  4、把右數第6個星星涂成綠色。

  【設計意圖:利用看圖填空游戲 ,復習20以內的數序和序數,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把鞏固知識的練習巧妙地溶入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中練習、思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20數的順序,加深對20以內數的理解,還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當中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

  (四)第三關:檢車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小朋友們真是能干,連著兩關都沒有難住你們,好接下來,要開始上我們森林王國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師給你們放在抽屜里的車票吧。不過光有車票還不行,你必須先把車票上的算式算出來,并且在寫上得數。記住上車一定要遵守紀律,不遵守紀律的小朋友,我們有權禁止你上車。(小朋友們拿起老師事先準備的一面寫有算式的卡片"車票",寫好得數,準備上車。)

  2、小朋友們以小組為單位排好隊準備上車。每一位小朋友高舉起自己的車票,讓老師檢票。(檢完車票后,小朋友交換小組坐,算是上車了。隨即郊游的音樂響起,小朋友隨音樂拍手或舞蹈。)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融知識的掌握和課中間的休息為一體,并且在大象的連接語中還強調了紀律的重要性,學生興趣應該會很高漲。]

  (五)第四關:說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小朋友們經過這么多考驗,終于順利來到森林王國了。等不及想當我的小助手了吧?還有最后一關大家就可以別上老師手中這一枚美麗的胸針了。別急,別急!你只要說出自己手上車票得數的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組練一練,說一說吧。

  2、先分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有秩序地練說一遍,教師巡回指導。

  3、一小組為單位,上來說組成,其余小組的人員當小老師,如果同意他們的說法,而自己的車票剛好也是這個得數,可以上來和該小組的人員站在一起。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可以節省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重復,避免課堂上出現學生沒興趣的場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幫助下,佩上胸卡,在音樂聲中,回座位。

  (六)課堂小結

  (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在這節課中我們闖過了許多的關口,最后終于當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們知道嗎,其實我們在每一個游戲當中都運用了一個知識點,誰來說一說,都運用了什么知識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數卡復習的1到20的順序。

  生2:我明白了檢車票上大巴是檢驗我們做20以內加減法的速度。

  生3:......

  (學生反饋,教師隨即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在這一塊內容中,我設計讓學生將游戲與運用的內容一一對應,旨在讓學生從游戲中跳出來,能夠從知識的高度去審視這節課,反思這節課,如果學生能夠將游戲與知識點一一對應了,那本節課的目標就實現了。]

  九、板書設計

  總復習(一)

  第一關:填數 第二關:看圖,填空

  1--20數的順序 1--20的序數

  第三關:檢車票,上大巴 第四關:說組成,得胸牌

  1--20的加減法 11--20各數的組成

  十、作業設計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個十和( )個一。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7

  一、復習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復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于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復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復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5.培養學生的良好審題、書寫、檢查作業的學習習慣。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較高,比較喜歡游戲形式的學習活動。在游戲中他們不僅玩得開心,而且真正學習到知識。大部分學生對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但個別學生因注意力和學習主動性等問題,而使他們的學習有較大的困難,特別是計算比較差,加減法的計算還要通過數手指來完成,還有有較多的學生常出現抄錯數字、看錯符號,而且很少有做完題檢查的習慣。

  三、復習重點

  1.熟練口算20以內加法和20以內不退位減法。

  2.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

  3.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復習難點

  1.根據算式排列規律熟練計算相關加減法。

  2.按要求拼搭正方體,并且會數個數。

  3.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復習要點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六、復習措施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梢宰寣W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里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么內容。也可以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的復習方法。這樣學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復習輔導指明方向。

  2.以游戲活動為主進行總復習。游戲是一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復習,在復習中玩,在玩與復習相結合中發展。如復習2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玩猜數、對口令、接龍等游戲,加深數感。又如加減法計算的復習,不能出現單純的題海練習,這樣學生會厭倦的。可以設計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戲活動,學生邊玩邊熟練加減法的正確計算。

  3.與生活密切聯系。復習時同樣要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可以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畫面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梢宰寣W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學生不僅感受生活即是數學,數學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4.把本學期所學知識分塊歸類復習,針對單元測試卷、復習冊、作業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復習、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復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

  5.關注后進生的學習,進行耐心地輔導。

  七、復習時間安排

  1.回顧與反思本學期的學習情況。(1課時)

  2.0——20各數的認識及相應的加減運算。(7課時)

  3.分類。(2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2課時)

  5.機動復習。(5課時)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復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

  2、進一步掌握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筆算乘除法。

  3、鞏固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

  4、鞏固常用的計量單位以及相互之間的進率關系,進一步建立噸、千克、克的概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2、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計量單位進行回顧和整理;能夠采用比較法、排除法等方法結合實際,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3、通過復習,激發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設計:

  1、談話激趣:

  同學們,到今天為止,我們三年級上學期的新課程全部結束了。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對本學期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到了現在,我們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幫助其他同學進行復習鞏固?凑l最認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顧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利用開火車形式快速計算。

  (2)強化口算方法:指名說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計時訓練:我們開始一個小競賽,看誰做的又對又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總復習的第1題,準備好,“開始!”交流,訂正。

  3、回顧整理筆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學們做得又對又快,筆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書上的第5題的算式。

 。2)交流,評價。

  4、整理回顧兩步計算式題。

 。1)在以前我們學生的兩步計算試題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試著做一做第9題。

 。3)全班訂正。

 。4)出示改錯題:判斷下列各題計算是否正確,為什么?

  5、復習常用的計量單位。

 。1)剛才,同學們計算題掌握的都非常好!這學期我們不僅學會了口算、筆算、兩步計算式題的一些計算方法,而且我們還學會了好多的計量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學期我們都學過哪些計量單位?

 。2)指名回答,師板書:

  時間單位:年、月、日

  質量單位:克、千克、噸

 。3)請同學們自己完成第2題。填完后再小組內進行交流。

 。4)全班訂正。

 。5)做第3題。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復習的相應的單元內容看一看,有沒有疑難問題,可以詢問老師或其他同學。

  板書:常用計量單位:1年=12個月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9

  第一課時

  復習內容:因數和倍數。

  復習目標:

  1:通過整理復習,使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掌握求因數、倍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復習重點:自主梳理知識,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復習難點:辨析和理解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步驟

  一、鞏固相關概念,理解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同學們回憶一下,有關因數與倍數我們學到了什么?介紹了哪些概念?

  板書概念名稱,并讓學生說出每個概念及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相關概念,并形成相應的知識網絡。

  二、鞏固練習

  1、復習自然數、整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數,是奇數,是偶數,是質數,是合數。

  (2)教材第138頁第2題。

  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寫出答案,并集體交流。

  將其中的合數分解質因數。

  問:質數與分解質因數有什么不同?

  (3)師小結:自然數按能否被2整除分為奇數和偶數。自然數(0除外)按因數的個數分為1、質數和合數。

  2、復習因數、倍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和互質數。

  判斷。完成141頁第1題(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補充:(1)一個數的倍數都比它的因數大。

  (2)4.2÷0.6=7,我們說4.2是0.6的倍數。

  說明:“4.2是0.6的7倍”是對的,但幾倍與倍數是有區別的。因數和倍數只在整數范圍內研究。所以,我們不能說0.6是4.2的因數,4.2是0.6的倍數。

  (3)24÷6=4,我們說24是倍數,6是因數。

  (4)是互質數的兩個數一定是質數。

  問:互質數與質數有什么不同?

 。5)兩個質數相乘的積一定是合數。

  (6)如果一個自然數是6的倍數,那么它一事實上是2的倍數。

  小結:一個數的因數個數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3復習2、3、5的倍數的特征。

  做教材138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4、復習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完成第141頁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小結:當兩個數是互質數時,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1,最小公總人倍數數是它們的.乘積。當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倍數時,較小數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較大數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三、全課總結(略)

  四、作業:

  課后反思

  復習課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某一階段,以鞏固、疏理已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這與我們教研組以前提出的復習課要進行“知識梳理、查漏補缺、鞏固提升”是基本一致的。本節課的流程也是“知識梳理、查漏補缺、鞏固提升”這樣三步驟。

  一節課下來,通過討論和自己的進一步思考,覺得還是有一些不足。

  1.課堂不夠開放。

  開放的數學課堂已經成為當前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的主流。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體驗。在復習課的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回憶”、“自我整理”、“質疑問難”、“自我反思”的空間。這與傳統的復習課中,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系統的知識結構圖呈現在學生面前,供學生復習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節課中,學生的自我知識的整理,還可以進一步放手?梢酝耆蓪W生自己來完成,一個人完成不了的,可以小組合作完成。只有通過真正的自我整理,學生才會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

  在回憶了知識點之后,還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開放題:請你從7、14、21、25、35這列數中找出與眾不同的一個,并說明理由。這樣可以充分激起學生的知識儲備,靈活主動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思還不夠。

  讓學生對復習的結果進行評價與反饋。教育心理學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認為通過教學評價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方法。老師可以這樣提問促進學生反思:你認為哪些地方是容易搞錯的?或者說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梳理,讓學生回顧本冊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框架,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性,初步感受復習方法。

  2.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意義,熟練地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與100以內加法與減法的相關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讀、寫及大小比較;100以內加減法的含義及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數位及數位上數的意義;良好的計算習慣與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顧梳理:

  師:同學們,我們這學期的新知識已經學完了,本學期我們學了哪些數學知識?

  1.學生自主梳理,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整理;課件分步呈現P92頁的4幅圖。

  3.教師板書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認識圖形——分類與整理——認識人民幣——找規律——解決問題

 。ǘ┙涣鞲惺埽

  1.你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讓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學生自主發言。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么新的發現等。

  3.師質疑:這學期我們學的知識真多!你對這些知識都已經完成掌握了嗎?我們有必要來將這些知識復習復習嗎?

  4.點明課題:本學期學的知識這么多,我們今天就來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共同梳理,讓學生簡單回顧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并通過讓學生談學習體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復習應用

  (一)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這節課哪位小朋友的表現最棒!

  1.復習數位:出示計數器

  (1)誰來說一說:計數器從右邊起,每個數位分別是什么位呢?

 。2)這些數位上的一個珠子分別表示多少?為什么同樣都是一個珠子,所表示的數卻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個珠子相當于個位的幾個珠子?百位的一個珠子又相當于十位的幾個珠子呢?那我們就可以說: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又是多少?

  2.復習數的組成:

  (1)教師在計數器上拔出57,問:誰來說一說這個數的組成?它個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2題。

  3.復習數數、數的順序和大。

 。1)你會數數嗎?我們在數數時可以怎么數?引導學生說出:可以1個1個地數,可以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地數。

  (2)你能用計數器拔出57前面的一個數嗎?那57后面一個數是多少?這三個如果從大到小排,應該怎么排?

  (3)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1、3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應用意義,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ǘ⿵土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

  1.奪紅旗比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4題。

  (2)學生匯報結果,學生互相檢驗是否正確。

 。3)討論:

 、龠@8道題可以分為哪幾類?引導學生發現:有不退位減法與退位減法;有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

 、诿恳活惙謩e有什么好的計算方法?

  ③說一說每一類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在練習之后,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自主梳理各種計算方法,溝通各種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練習二十一第5、6題。

  【設計意圖:這兩題也是“數的運算”的不同形式的練習,教師要注意:在做這兩題前要創設故事情境,如第4題可以用“孫悟空巧變>、<、=”,第5題可以用“豬八戒吃西瓜”,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

 。ㄈ┚C合應用,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新百數表”:

  1.建構“新百數表”

 。1)觀察表格,發現規律:這張百數表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2)完成表格。

  2.觀察比較

 。1)再次觀察,發現規律:

 、贆M著看,每一行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谪Q著看:每一列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2)新舊百數表進行比較:課件呈現新舊兩個百數表,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不同?只要學生說出的發現是對的,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解決第(3)題。這題解決后,可再讓學生仿照這個問題再提出幾個問題,繼續練習。

 。2)解決第(4)題。

 。3)解決第(5)(6)題:

 、賹W生完成后,要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選的是第1行的第幾個數和第8行的第幾個數,它們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诓⑻釂枺和ㄟ^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完成后,可模仿這兩個問題繼續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復習數的認識,并綜合了找規律的內容,讓學生在經歷新百數表的建構、新舊百數表的對比與探究及應用新百數表中規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質疑反思

 。ㄒ唬┤n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二)質疑反思

  1.對于本節課復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你認為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或者你覺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錯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當然,你也可以將自己成功的經驗拿來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與質疑反思,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初步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102頁“總復習”,練習二十二的第1~11題,整理和復習0~20各數的認識及加減法。

  教學提示:

  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組織復習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 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和序數及進一步鞏固“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 培養學生數數、讀數、寫數以及數的大小比較的能力。能正確、迅速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減法。

  3. 讓繼續感知整理和復習的作用,感受“學生文化”。進一步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數的序數含義、數的順序及數的組成,能正確、迅速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計算20以內加減法。

  教具準備:

  課件、磁性數字卡片。

  學具準備:

  作業本等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建議:可以預設幾個情景來進行導入。如

  回憶小故事導入法、游戲導入法、談話導入等。

  回憶小故事導入法:教師可以選擇最近發生的一些數學小故事導入本課。比如

  師:我講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誰再講一遍?

  學生回答。

  師:x同學的把這個故事講得準確又完整,請其余同學向他學習。……

  【設計意圖】這個導入法承上啟下,既可以讓學生回憶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新內容的興趣。

  游戲導入法

  師:我們做個口算接龍的游戲好嗎?從第一行開始,第一個算1+1,第二個算前一個算式得數+1,算到到20后。游戲開始。

  改變第二個加數計算!

  【設計意圖】在游戲中,烘托出熱鬧、有競爭性的學習氣氛,提高數學課的趣味性。

  談話導入法

  師:同學們,本學期的學習即將結束,想一想在這個學期中我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師:我們這學期學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內容是20以內的數,第二個內容是20以內的加減法,第三個內容是認識圖形。這節課我們來復習前兩個內容:(板書)20以內的數和加減法。

  二、復習20以內的數

  1.我們先來將20以內的數數一遍。誰能倒數一遍?

  一起順數,指名倒數。教師注意調控課堂,注意走神的學生。

  2、教師引導學生復習這些20以內數的意義。

  教師課件出示下圖問:這些數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說。

  預設: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捆數、盒數、瓶數等。

  3、復習數位。

  教師:在這個數位表中,左邊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學生接答。

  4、復習10以內的數的組成。

  師出示數字卡片,學生說數的組成。

  三、鞏固提高

  完成課本第103頁第1、2、5、6題。

  第1題練習時,可通過第2幅圖讓學生說說 1個十是多少, 通過第 4幅圖讓學生說說14的個位上的數是幾,十位上的數是幾等。

  第二題讓學生說說怎么比較多少。

  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 可讓學生說說每組數有什么規律, 你是怎么發現的。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呢?哪些內容已經掌握了,怎樣掌握的,還存在哪些問題?你覺得哪些同學值得你學習?

  【設計意圖】復習告一段落,結束前讓學生回憶復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已經掌握了,怎樣掌握的,還存在哪些問題,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復習成果。這樣學生不但將學到的知識有條不紊地儲入到“知識庫”,而且培養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進反思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加強。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學習的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從正面、側面、上面三個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質量單位千克、克、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周長的測量與計算,年、月、日的認識,可能性等知識。

  2、經歷整理與復習的全過程,發展初步的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對知識的整理與復習,逐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好習慣,并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總復習的內容是: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從正面、側面、上面三個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千克、克、噸的認識;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周長的認識,周長的測量與計算;年、月、日的認識;可能性。

  總復習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提供了涵蓋了各單元知識點的“練習題”。目的是使復習的知識,在具體的練習中得到應用、鞏固和深化,有利于學生查缺補漏和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部分是“本學期你學到了什么”,根據前面的復習,對本學期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反思與整理。第三部分是解決“問題銀行”中的問題。總復習是對整冊教材內容的全面回顧和整理。

  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逐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好習慣。通過復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溝通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把收獲寫在書后面的“本學期你學到了什么”這一頁上,同時把問題與困難寫在“問題銀行”這一頁上,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在組織總復習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進行操作活動等,切勿搞機械性的訓練。在復習時,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樹立自信心,使所有學生通過復習都得到進一步發展。復習時,還要靈活運用總復習中的練習題,提高練習效率,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突出重點,不能平均用力,既做到全面、系統,又突出重點。對總復習中的練習題,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既可以打亂順序,也可以適當地調整、分解和補充?倧土曋蓄}目的難度和范圍,體現了本冊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知識技能評價的基本范圍,教師要注意把握。在做總復習題時,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整理與總結與之相關的知識。復習結束后,可引導學生看一看“問題銀行”中哪些問題自己通過總復習得到了解決,哪些問題在同伴的幫助下得到了解決。通過復習仍舊解決不了的問題,允許繼續存放在“問題銀行”待以后解決。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13

  一、 復習內容:

  1、萬以內的加減法。

  2、有余數的除法。

  3、多位數乘一位數。

  4、四邊形。

  5、時、分、秒和千米和噸。

  6、分數的初步知識。

  二、復習目標:

  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 復習重點:

  1、萬以內的加減法。2、多位數乘一位數。

  四、復習難點:

  1、萬以內加減法中連續進位加法和連續退位減法。

  2、有余數的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分數的含義。

  五、 復習方法:

  講練結合,點線結合。(先各個知識點突破,再知識點綜合,最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逐步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復習時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規范各個小組,教給學生如何進行小組學習。進行習題練習時規范學生的書寫,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檢查的好習慣,對速度比較慢的同學多鼓勵,為他們訂立小目標,逐步提高做題速度。及時反饋,及時訂正,使復習確實有效,使大部分學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六、復習措施

  教師方面:

  1、針對本班的學習情況,制定好復習計劃,備好、上好每一節復習課。

  2、采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注意知識的`整合性、連貫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3、在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總結與反思的態度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復習作業的設計體現層次性、綜合性、趣味性和開放性,及時批改,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做到知識天天清。

  5、注重培優補差工作,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與家長加強溝通。

  學生方面:

  1、要求在態度上主動學習,重視復習,敢于提問,做到不懂就問。

  2、要求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發言,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

  3、要求課后按時、認真地完成作業,及時進行自我反思。

  補差措施

  1、對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對癥下藥,從態度、習慣、知識、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標,目標要小、細、實。

  2、將課內課外補差相結合,采用“一幫一”的形式,發動學生幫助他們一起進步,同時取得家長的配合,鼓勵和督促其進步。

  3、時刻關注這些學生,做到課上多提問,作業多輔導,練習多講解,多表揚、鼓勵,多提供表現的機會。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14

  復習目的

  1.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

  2.通過復習結合加、減法含義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分析、綜合概括等能力,發展他們初步的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

  1.水果式題、應用題的相關課件。

  2.20以內退位減法的減法表掛圖。

  復習過程

  一、復習算法。

  課件演示水果式題;

  提問:20以內的退位減法,你是怎樣計算的?

  讓生暢所欲言后,師肯定他們答案,小結出方法:

  1、想加算減:想9加2等于11,11減9等于2,8加5等于13,13減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減數與被減數的個位數差l得9。

  減數與被減數的個位數差2得8。

  3、10—2=8 8+1=9即:11—2=9

  lO-5=5 5+3=8即:15—3=8

  師讓他們選擇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題的其它題目。

  二、復習減法表。

  出示20以內退位減法表掛圖。板書: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師隨意指一道式題,讓生熟練回答。(可采用開火車、舉紅旗、爬山比賽、信鴿投信等多樣形式活躍氣氛)

  三、復習加、減法應用題。

  讓生觀察圖形,嘗試自己編題。根據生編題情況,師再出示課本第95頁第6題: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用減法算?(因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須從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數,所以用減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幾只?

  (1)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為什么用減法算?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樣提問題?(蝴蝶比蜻蜒少幾只?)

  為什么也用減法計算?

  3.你還能提怎樣的問題呢?

  根據學生編的加法應用題,分析列式解答,并強調為什么用加法來解答。

  四、課堂練習。

  1、口算題。

  退位減法表里隨機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100以內數的讀寫法、加減法

  復習目的

  1.通過復習使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掌握數的組成,熟練地數、讀、寫lOO以內的數,掌握IOO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大小。

  2.通過復習,使生比較熟練地口算lOO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3.初步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筆算lOO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4.初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

  數的組成、順序、比大小的課件、計數器。

  復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

  這節課我們一齊來復習lOO以內數的讀寫法以及加、減法。板書課題:lOO以內數的讀、寫法,加減法。

  二、復習數數和數的組成

  1、填空題:

  (1)從右邊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個兩位數個位上的數是3,十位上的數是5,這個數是( )。

  (3)46里有( )個十和( )個一。

  (4)100里有( )位數,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數數:

  (1)從27起,一個一個數到43。

  (2)從60起,十個十個數到lOO。

  (3)從48起,兩個兩個數到60。

  (4)從35起,五個五個數到65。

  (5)從92起,往前一個一個數到78。

  三、復習lOO以內數的讀寫法。

  1.看圖讀數、寫數。(出示計數器)

  分別撥45、33、60、lOO四個數

  (1)指名讀數后,寫在黑板上。

  (2)這四個數里,兩位數是幾,三位數是幾?

  2.發散練習。

  (1)45的個位是幾?還有哪些兩位數的個位也是5?

  板書:15、25、35、45、55、65、75、85、95。

  (2)33這個兩位數有什么特點?(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字一樣,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個十)個位上的3表示什么?(3個一)還有哪些兩位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一樣,誰能撥出來?

  板書:ll、22、33、44,55、66、77、88、99。

  (3)60這個兩位數有何特點?誰能報出個位上的數是0的兩位數?

  板書;10、20、30、40、50、60、70、80、90。

  (4)還有一個數,它的個位的數也是0,這個數是多少?它是幾位數?(100,三位數)

  四、復習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比大小。

  1、按順序在空格里填數。

  2、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問:兩個兩位數怎樣比較大小?(先看十位數,十位數大的數比較大。)

  再問:如果兩個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怎樣比較大小?(先看十位數,如果一樣大小,再看個位數,個位數大的數比較大。)

  3、課堂練習。

  課本第95頁1、2、3、4補充完整。

  五、復習20以內加、減口算題,100以內加減口算題。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說一說怎樣算:

  1.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

  2.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進位、退位)

  3.兩位數加、減整十數

  小結: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不同數位上的數不能直接相加、減。

  六、復習100以內的筆算。

  1、復習筆算兩位數加,減應注意什么?(注意三點:①數位對齊;②從個位算起;③進位加法,個位滿10向十位進l,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

  2.只有加、減法的兩步式題,應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3.課本第96頁第7、8題補充完整。

  第三課時元角分的認識

  復習目的

  1、使生初步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及相互間的進率關系,并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2.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培養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的有關掛圖

  復習過程

  一、復習元、角、分的認識。

  1.我們學過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們來復習元、角、分的認識。

  板書:元角分的認識。

  2.師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幣

  (1)說出各人民幣的名稱

  (2)回答它們間的進率

 、1張2元可以換幾張1元?

 、1張1元可以換幾張5角?

  ③1張1元可以換幾張1角?

 、1張5角可以換幾張1角?

 、1張1角可以換幾張1分?

  (3)總結進率

  (4)1元2角=( )角15角=( )元( )角

  3、課本96頁第9題填寫完整。

  二、課堂練習。

  1、課本第96頁第10題。

  第四課時圖形分類統計

  復習目的

  1.使學生初步體會在平面上確定位置需要兩個條件,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會數方塊圖,并根據圖形排列找出一定規律。

  3.初步分析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推斷,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具準備

  1.課件:位置圖及對話內容、統計圖。

  2.實物方塊。

  復習過程

  一、復習圖形。

  實物出示七巧板。(課本第94頁第2題圖)。

  (1)用4個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學過的圖形拼出一個有趣的圖案嗎?

  二、復習分類。

  出示課本第94頁的圖形。

  師:該怎么分呢?

  讓生討論,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練習鞏固

  1、課本97頁第14題。

  分類后完成表格。

  回答問題。

  2、課本98頁第15題。

  分類后完成表格;卮饐栴}。

  第五課時解決問題

  復習目的

  1、通過復習,使生熟練掌握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通過復習,會解答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有序性。

  復習過程

  一、復習“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第96頁第7題和第8題。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怎樣列式?

  2.完成課本第98頁第16題。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怎樣列式?

  3.完成課本第99頁第17題。

  4.完成課本第99頁第18題。

  5.完成課本第99頁第19題。

  討論,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6.完成課本第99頁第20題。

  同桌互相說一說,她們分別可能套中哪個圈?

  二、歸納總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大家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內容:

  1、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練習三十四第1、3、4題)

  2、折扣、納稅、利息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解答。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有關稅款、稅后利息等實際應用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 10萬元的5%是多少?(2)一個數的80%是100,求這個數。

  (3)500減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數多10%,求某數?

  二、知識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數比女生少10%。

 、僬l是單位“1”。

  ②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垡阎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兩題進行比較,然后小結。

  3、課本104頁第3題,105頁第1題。

  二、 稅款的計算方法,利息的計算公式。

  1、復習稅款的計算方法。

  2、復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定期整存整取通常還要叫20%的利息稅,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 什么利息不納稅?利息與稅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樣?

  三、鞏固與深化練習

  1、課本104頁的第4題。

  2、課本105頁的第6題。

  四、作業

  課本105頁練習二十四第2、3、5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新課標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秒的認識》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2、能力目標: 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

  •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范文(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創設情境,引導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多種感官參與,幫助學生建立“1秒”概念;2、創設游戲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幾秒”,并從中培養學生估算時間的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驗證等數學活...

  •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有多重》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人教新課標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幾分之一》教學設計(精選4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學習“幾分之一”的分數,了解它的產生和應用,會讀會寫,知道各部分名稱。...

  •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有多重》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有多重》教案(精選3篇)

    教材分析:教材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并結合活動滲透了一些統計的初步知識。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并且明確要...

  • 2019新課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寒假作業參考答案

    大家期盼已久的寒假已經到來,2019的寒假可能比往年長,你是否有計劃呢?可別忘記寫寒假作業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寒假作業參考答案,希望在自己做完之后再參考答案,這樣學習效果會更佳!1.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幾分之一》說課稿范文(精選13篇)

    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認識幾分之一,是蘇教版20xx秋季版三年級上冊第87—88頁例1、例2。(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幾分之一》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認識幾分之一,是蘇教版20xx秋季版三年級上冊第87—88頁例1、例2。(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

  •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

  • 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教案(精選14篇)

    教學內容:P1617例6、例7要求: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那位上商0教學過程:一、引入1、出示1044=41610034=40124164=□40124=□先求出積,再轉化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點?二、展開這兩道...

  • 小學三年級數學《減法塔》優選教案模板(精選4篇)

    從課本的內容安排來看,例1第一小題要求用1、2、3、5、7、9六張數卡擺最大的三位數和最小的三位數并計算它們的差。第二小題則是構成另兩個三位數求差,交換數卡位置后再求差。...

  •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精選9篇)

    教學時間1課時(40分鐘)學情分析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會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課也通過學生拼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觀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進而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體會引入復式統計表的必要性,體會復式統計表的優點。初步了解復式統計表的格式,能正確地填寫表格,并對表中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轉折點。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建湖县| 定襄县| 贡觉县| 平果县| 丰县| 邮箱| 富蕴县| 内乡县| 绥德县| 湖北省| 龙口市| 图木舒克市| 永兴县| 隆林| 新源县| 西乌| 修水县| 亳州市| 开原市| 西贡区| 平乐县| 黎城县| 三门峡市| 繁峙县| 庆阳市| 北碚区| 永康市| 米林县| 洞口县| 麦盖提县| 江川县| 河源市| 嘉峪关市| 曲沃县| 八宿县| 建宁县| 和静县| 庆安县| 汨罗市|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