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教學設計(通用9篇)
《湖》教學設計 篇1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2、學習文中比喻句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聽過這句詩嗎?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知道說的是哪兒嗎?對,就是杭州西湖。師板書課題:6 西湖。齊讀課題。今天,咱們就來認真學習這篇描寫西湖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陳老師知道,小朋友們都非常認真的預習了這篇課文,這篇課文長,生字又多,挺難讀的,是不是啊?我們小朋友待會要在這么多老師面前好好展示,先自己練練吧。聽清要求:大聲的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好嗎?
2、出示生字詞。
鑲嵌 掩映 悠揚 遠眺 蕩漾 蔥綠 輕柔 圍繞 吹拂 一幅畫 蘇堤
指名讀。指導讀好:一幅畫 和“副”比較。吹拂 蘇堤。(圖)
師簡單介紹蘇堤、白堤。
3、剛才的詞語難不倒大家,現在來點高難度的。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四字詞語。
你找到了嗎?
出示: 柳絲輕拂 層層疊疊 連綿起伏 (出示圖)
秀美典雅 心曠神怡
夜幕初垂 明月東升 輕風徐來
指名讀。讀得準。預設:你為什么“秀美典雅”讀得這么輕柔。繉,你不但讀準了字音,還讀出了畫面感,真了不起。自由讀,指名讀。
4、同學們,下面我們把詞語送到到課文中去。第一排三個詞,出現在課文的第二小節,誰來讀?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這是作者在哪兒看西湖?你從哪個詞知道的。(放眼遠眺)。板書:遠眺。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我們就能發現,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5、那第二行詞在第幾小節?同樣的方法指名請學生讀三、四小節。分別板書:近賞 夜游
6、 你最喜歡哪個自然段,就好好讀一讀,待會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
根據孩子的回答相機學習段落。
學習第二小節
1、指名讀,你為什么喜歡這個部分?學生談感受。
“作者先看的是哪兒?他是怎么看的?引導學生讀課文,認識到作者是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依次看到山,水, 白鷗,你理解“放眼遠眺”這個詞了嗎?并且讓生考慮:如果讓你寫,你會按照什么順序寫呢?從而使生明白寫一處景物,有多種寫作順序。
2、師引導:你覺得這山怎樣?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引導理解:層層疊疊,讀一讀、連綿起伏、)這連綿起伏的山顏色也很有層次,(看圖引說,這山綠,--有濃--有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
。 那你能把這優美的景色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齊讀。) 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3、“猶如” 可以換成“好像,仿佛”,為什么把湖面看作“銀鏡”?(抓住“平靜的湖面”)對啊,這樣的比喻多貼切。∧隳苡“猶如”說句話嗎?
評價: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這兩句讀好嗎?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指名讀,齊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7、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
8、難怪都說.齊讀。出示: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配樂朗讀。
學習第三小節
1、課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圈畫一下。
2、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你喜歡西湖中的什么景點呢?
a:十里名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顏色很美,看多么秀麗雅致的孤山。。┬〗Y:西湖周圍全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木。孤山在碧水之間,顯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險峻,十分典雅。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它的美嗎?(指名讀)
b: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這里的白堤和蘇堤就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和蘇軾兩位詩人。(板書:湖堤)似青綢綠帶的長堤在漂浮波動的水面上,有著一種動態的美(朗讀體會)
出示: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c;湖心——仙境一般。(朗讀體會)小島在樹木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十分迷人。(板書:小島)
出示: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d:這連綿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綢綠帶的湖堤,樹木掩映下的小島,仿佛仙境一般?戳撕笪覀兏械绞质鏁,真是——“心曠神怡”!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讀最后一句。
你能當小導游介紹介紹嗎?
出示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學習第四小節
1、有人喜歡白天的西湖,月夜下的西湖也別有一番景象。
。1)游客們,月下的西湖美嗎?你們看到了什么?
華燈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讀這個比喻句。“宛如”可以換成什么?(猶如、好像等)你覺得用哪個詞更合適?
(2)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還缺點什么?對,如果你伴著悠揚的琴聲,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2、指名讀(電腦出示畫面)
3、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同學們,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
齊讀第一段。
背誦。
孩子們,喜歡西湖嗎?將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好嗎?
四、總結
師:無論是遠觀還是近賞,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西湖就是鑲嵌在杭州這座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板書:
6 西湖
遠眺
近賞 孤山 蘇堤 白堤 小島
夜游
《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和圖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圖文結合,體會打比方手法的表達效果,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全文,積累語言。圖文結合,欣賞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感受西湖的湖光山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圖文結合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能有感情地讀背課文!
2.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教學難點:感受打比方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和圖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3.結合觀賞順序“遠觀、近賞、夜游”理清文脈。初步感受西湖不通側面的美。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1.(出示幻燈片)同學們一定都看到了上面這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出示句子)“蘇杭”指哪里,你知道嗎?(板書:杭州 “杭”是生字,跟讀)。
2.而西湖(板書: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樣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說明蘇州、杭州像天堂一樣美。你知道嗎,杭州向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稱。(出示文字)指名讀,齊讀。這句話中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嗎?(理解:素有選擇詞義)
4.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出示文字)
齊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鑲嵌結合生活中媽媽的戒指理解)
。ㄏ茸屓ミ^杭州的學生說說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聊一聊對西湖的印象,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讓沒去過西湖的同學對那里產生了想了解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面請大家跟隨老師的攝像圖片去游覽一下西湖,好嗎?請大家一邊看一邊聽課文錄音,等會兒請大家來說說看過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燈片,同時播放課文錄音)
生談感受!
。ㄍㄟ^幻燈片的放映,課文的配音朗讀,讓學生游覽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了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激情。)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組成的詞語多讀幾遍,并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輕輕用鉛筆打個問號!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帶拼音):誰來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素有 淡 猶如 格外 鑲嵌 漂浮 掩映 一般
柳絲輕拂 華燈初上 連綿起伏 心曠神怡 夜幕初垂 泛舟湖上 掠過湖面
、 重點指導:前鼻音:綿、淡、掩、般翹舌音:初 后鼻音:令
認讀, 體會四字詞語的節奏之美。結合《補》第三大題理解詞語:連綿起伏、心曠神怡。動作理解:掠過湖面。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了解大意,理清文脈: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文中按什么順序寫西湖美景?
遠觀 近賞 夜游
2.播放圖片,教師描述:
遠看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 (學生讀第二自然段)
近賞西湖湖水柳絲飄逸的湖堤,黛綠的小島,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讀第三自然段)
夜游西湖,泛舟湖上,琴聲悠揚,湖波蕩漾。(讀第四自然段)
因此人們常說——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學習生字“素”,換詞理解“素有”的意思!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換一換:綿——棉 猶——優、憂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鈴、嶺、冷、領
2.如何把字寫漂亮?
重點提醒:掩:左窄右寬,“大”要舒展,蓋住“電”;
般:注意“舟”的筆順;右上部分不要寫成“幾”;
初:左右部分的起筆一樣高。
五、作業設計:
1.鋼筆生字描紅!
2.練習朗讀課文!
3.完成《補充習題》一、二、三
六、板書設計:
西湖 (天堂明珠)
遠觀
近賞
夜游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圖文結合,體會打比方手法的表達效果,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借助圖畫和課文脈絡提綱背誦全文,積累語言!
3.圖文結合,欣賞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感受西湖的湖光山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過渡導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書: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西湖風光吧?,遠處就是西湖!
出示“西湖”的圖片,眼前的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柳絲輕拂的圖片)(學生自由說)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自由讀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讀書
a:你覺得這山怎樣?(板書: 山巒)
這連綿起伏的山顏色也很有層次,看圖引說,這山綠,--有濃--有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
山勢之美:層層疊疊、連綿起伏
山色之美:一山濃,一山淡
。悄隳馨堰@優美的景色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齊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完成本課《補》第五大題第2小題!
b:西湖山美水也美。(板書:湖水)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覺得水怎樣?美在哪里?
“猶如”可以換成“好像,仿佛”,"碩大"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湖面看作“銀鏡”?
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這兩句讀好嗎?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指名讀,齊讀!
2.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第2自然段。)(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這美麗的山水景色)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遠觀不如近賞。課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歡的景點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呢?
2.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所有這些景點都在這綠色的鑲邊之中。(看圖片,綠色鑲邊)
3.你喜歡西湖中的什么景點呢?完成填空,品讀詞句:
a:十里名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 )
小結:西湖周圍全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木。孤山在碧水之間,顯得格外秀美典雅。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它的美嗎?(指名讀)
b: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 )!
這里的白堤和蘇堤就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和蘇軾兩位詩人。(板書:湖堤)
似青綢綠帶的長堤在漂浮波動的水面上,有著一種動態的美(朗讀體會)
c;湖心的三座小島( )(板書:小島)
這連綿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綢綠帶的湖堤,樹木掩映下的小島,仿佛仙境一般?戳撕笪覀兏械绞质鏁常媸——“心曠神怡”啊!
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讀最后一句!
4.看圖結合提綱,指導背第三自然段!
5.小結:你還知道哪些景點嗎?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介紹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點。(曲苑風荷 柳浪聞鶯)
西湖的美景使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每當秋高氣爽,湖面平靜如鏡,明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別有一番景象,F在,請隨我一起去游賞月下的西湖吧! (板書:夜游)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配樂范讀第四自然段!
。1)游客們,泛舟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結合文中語言,看圖說一段話
。2)華燈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讀這個比喻句。(板書:華燈)
2.指名讀(電腦出示畫面)
配樂讀背這一小節。完成《補》第五大題第3小題!
同學們,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
齊讀第一段。
五、總結,拓展、積累!
1.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讓我們以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補充習題》中詩句: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西湖景美,《西湖》課文也美,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精妙的打比方。
完成書后練習4和《補》第四大題!
3.拓展閱讀《美麗的西湖》,回答問題。
六、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七、板書設計
西湖 (明珠)
遠眺:山巒 湖水
近賞:孤山 湖堤 小島
夜游:華燈 琴聲
《湖》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勝,在于西湖。西湖,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地上,三面青山一面城,遠山含黛,湖光旖旎。它是大自然和我們人類共同創造的杰作。許多聲名顯赫的文人賢士曾用詩一般的心境整治、疏浚西湖,方才造就了今天西湖“長堤數痕、島浮幾點”的基本格局!疤K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都呈現出各自特有的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靜之美。
西湖秀麗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暢的水彩畫,二者在審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課整體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觀為內容,以水彩畫的技巧技法為形式,兩者有機結合,既讓學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畫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又培養了他們熱愛西湖、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課內容編排上,先讓學生在古人贊譽西湖的詩詞佳句和西湖圖片的欣賞中感受西湖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尋找表現形式,既而轉到對水彩畫的欣賞。
水彩畫有系統、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本課盡量避開這一點,從比較容易掌握的水彩風景畫切入。色彩調和等知識、技能、技巧,安排學生在嘗試探索中自主獲得。在呈現順序上較之傳統的水彩畫教學有了較大轉變,如先出示各種各樣的小技法,再由學生說說這些技法最適合表現什么。降低了難度,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風景畫的基礎知識。
2.初步掌握水彩風景畫的技法,學習用濕畫法、干畫法表現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畫的技法,體會水彩畫的美感。
難點:掌握水彩畫技法中的濕畫法、干畫法以及對樹木、景物的造型與表現。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西湖的傳說、詩詞等
。ń處煟┮魳、有關西湖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從西湖的神話傳說導入課題,揭示課題,板書《美麗的西湖》
2、感受西湖
。1) 我們班有沒有同學游過西湖?老師想請他們為沒游過西湖的同學做個小導游,談談西湖的美景,及對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導向:三潭印月(出示圖片:月西湖之美)、斷橋殘雪(出示圖片:雪西湖之美)。。。。。。
。2)還有哪些詩詞也是贊譽西湖之美的?
學生討論、教師導向: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示圖片:雨西湖之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ǔ鍪緢D片:晴西湖之美)
。。。。。。
教師評價:西湖是歷代文人賢士共同筑建的一個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不同的情景會給人不同的美感。,
。3)由學生講述、討論他最喜歡什么時候的西湖,它具有怎樣的美。
教師小結:西湖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秀麗的美、淡雅的美、恬靜的美。
3、欣賞作品
你覺得下面這些水彩畫是否把西湖的那種秀美感覺描繪出來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水彩畫《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滿湖曲折》。
(1)欣賞課本中的《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感受水彩畫是通過怎樣的效果表現出西湖春意盎然。 (畫面表現出的是淡雅、輕快、朦朧的效果,水色交融,雨霧朦朧。簡介并板書濕畫法)
這種效果是怎樣表現的?(學生看畫面效果討論,師生交流)
。2)欣賞《滿湖曲折》,可以通過與“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進行對比欣賞,
。ó嬅姹憩F出的是淡泊、簡單、蕭疏的美。線條畫在底色上不滲化且很干枯,簡介并板書干畫法)
這種效果是怎樣表現的?(學生看畫面效果討論,師生交流)
夕陽余輝下,西湖的殘荷別具一番風味,讓人感受到了“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但是同一景點和事物,往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取決于作者當時的心境與對大自然的不同感受。
4、嘗試與探索
帶著干、濕畫法的效果如何表現的問題,請四組同學分別按相應的四個要求做一些嘗試與探索:
第一組:將整張紙弄濕,也可以弄濕一小塊地方,向紙中分別滴入或涂上不同顏色觀察其效果。
第二組:將含水量較多的顏色抹在紙上,趁濕往上滴清水或另一種顏色,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第三組:將含水量較多的顏色抹在紙上,趁濕緊挨邊上畫上另一種顏色,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第四組:將含水量較少的顏色抹在紙上,干后緊挨邊上畫上另一種顏色,或這兩種顏色相互的疊加,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1)注意觀察畫面的變化,并請每組選出代表談談你發現了什么?
。2)說說哪組是濕畫法?哪組是干畫法?
(3)這些效果分別在以上欣賞的畫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5、深入了解
。1)結合潘天壽先生的《荷花圖》 ,請學生說說水彩畫與我國傳統水墨畫有什么相同之處。
。2)根據水彩畫的藝術特點,由學生談談它還適宜表現什么樣的景物。
6、課堂總結
附:課件
《湖》教學設計 篇4
我今天要說的課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課《西湖》。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2.學生分析:學生都沒有到過西湖,對西湖的美景毫無感知,再加上學生只有九歲,常規教學中,單憑語言文字的描述他們是不能夠完全領會西湖如詩如畫的美景的。因此,根據學生特點,我在本節課主要應用了信息技術手段,解決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要求,我設計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步:
其中前兩個是我在本節課中整合點的主要表現部分。具體我是這樣操作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風光,隨著播放,學生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發他們對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勢導入新課。
。ǘ、研讀課文,領略西湖風光。
首先我讓學生認真傾聽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讀,讓他們從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麗,再結合圖片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鑲嵌”和“明珠”的意思;接著我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讓他們從優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麗風光。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只是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是無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麗的。這時我就想到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親自到西湖體驗一回。因此我為學生展示了由聲音、文字和圖片組成的畫面…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學會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我為學生展示了夕陽斜射和華燈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將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后我讓學生配樂朗讀,提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這也是對教學重點的鞏固。
(三).全課小結:
我以蘇軾的古詩>結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覽,也為本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幾個西湖的相關網址,讓學生課后自由發揮,,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西湖的興趣,也增大了本節課的信息量,使語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
《湖》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開篇總起全文,點名西湖是杭州"天堂"的一顆明珠,緊接著,第2,3自然段介紹了遠山和湖面的風景,生動描繪了西湖主要景點的旖旎風光.最后還描寫了月光下西湖給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弄清作者觀察的時間和地點.欣賞比喻句,掌握比喻的基本特點.進行欣賞性閱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放映西湖的錄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言辭優美的語言材料
4,利用專題學習網站,自主學習.
情感目標: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多媒體課件設計策略】
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弘揚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生活經驗,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式,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情景,將音樂,畫面和文字融為一體,使學生充分地朗讀,感悟,體會意境,豐富語言及文化積累.
創設情境,營造"場"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用powerpoint抽象的文字為直觀的色彩鮮明的圖畫,輔之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借助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入境的,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配樂朗讀,渲染"場"
以音樂為讀渲染氣氛,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體驗,受到情感熏陶.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拓展空間,內化"場"
專題學習網頁(格式:html)是存儲于www服務器上集文本,圖像于一體用html和asp語言編寫的超媒體教學軟件.只要啟動netscape ,internet explorer等瀏覽器就可以使用使用網頁.
通過《西湖》專題學習網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興趣的學習需求."學習資源"是采用asp數據庫,是一個開放的資料架.這里既有和諧的圖案美,又有高雅的音樂美,動靜結合,加強了語文教學對學生美感的熏陶. "學學議議"是個論壇,管理者可以開設,更改,刪除討論的話題.網絡的出現增加了學生"共有知識量",也是網絡的出現使學生能夠分享這些"共有知識量",學習在學生愉快的交流中進行.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后利用"學學議議"這個論壇,老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就西湖某個知識點進行分組討論學習.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適度的探究,學生之間進行活而有序的交流,知識,信息通過網絡在"奔騰".學生體味到了生活的美好,享受到了知識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留言"為瀏覽專題學習網站的一切人員提供了一個簡便,有效的交流平臺, 真正內化為個人的知識素養,培養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6,西 湖
一,談話,導入課題
板書,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對西湖的了解情況,根據學生的了解,教師及時總結:出示西湖資料——音樂錄像,讓學生充分感知西湖美景.
〔設計說明: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對本課所展示的西湖美景有所了解,特設計這一環節.〕
三,學習課文,精讀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描寫.
2,交流優美的句,段,結合課件,采用手勢,配樂等方法指導學生深入地朗讀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
抓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等句子,展示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說明:通過優美的圖片把同學們帶入情境.然后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么,給每個學生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建力去填補文本空白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接納文本.
板書:遠 山巒 真像 山水畫
湖面 猶如 銀鏡
(2)第三自然段中:
抓住"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明靜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課件,讓學生表演讀,小組內合作讀,挑戰讀,并學著來夸夸西湖的美等手段,進一步理解其意境.
板書:近 湖堤 就像 綢帶
倒影 仿佛 仙境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組織而又比較自由的學習方式.競賽又再次激發使學生的學習張力擴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書,盡情地說話,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遠處,不時飄來悠揚的琴聲"等句子,出示圖畫,加以音樂,學生進行欣賞性朗讀,充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配樂,進一步賞讀和背誦本部分.(誰愿意背誦可以隨便站起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板書:夜 華燈 宛如 銀蛇
琴聲 悠揚
(設計說明:通過語言的描述,音樂的渲染,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感悟,體驗月光下西湖的美.在這里,學生的想象在馳騁;情感在激蕩;思維在飛躍,受到了美的熏陶)
3,概括總結;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并進一步板書:是一顆明珠
〔設計說明:本部分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在具體教學中,結合課件中的畫面和音樂,充分再現文中所描繪的景色,讓學生有所依,有所感.同時,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進而背誦課文,加深課文的體會.整個環節,學生始終沐浴在溫馨,優美的環境里,不僅學習興趣空前高,學習效果達到極佳,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
四,總結全文,展示課件,配樂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布置作業:
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家人聽;寫一段描寫家鄉的短文.
進入專題"西湖"專題學習網頁,了解更多關于西湖的材料,小組合作出一份小報.
《湖》教學設計 篇6
說教學目標:
1、學會“紋、追、琴、蛙、捧、野”6個字,會認“景、微、旋、播、啄、敲、假”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讀課文,感悟湖邊景色的美麗,鼓勵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說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湖邊景色的美麗,學會感受生活。
教學難點: 通過讀課文,感悟湖邊景色的美麗,鼓勵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說教學準備:
配樂磁帶
說教法: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通過朗讀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湖》,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后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于讀的方法!逗愤@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么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湖》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多次讓學生朗讀課文,讀順,讀熟,并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受欣賞湖光的美
說學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借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創造情境,激趣激情
1、同學們,老師有個愛好,喜歡出去旅游,走近大自然的懷抱,享受她的美麗風景,常常讓我心曠神怡。你有過旅游的經歷吧,有哪一處風景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說一說,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2、學生暢談旅游中的風景。
3、老師也來介紹一處風景:有這樣一片美麗的樹林,有這樣一池圓圓的湖水,樹綠油油的,水亮晶晶的,當微風吹過的時候,水波會輕輕地蕩漾。聽,這湖邊還有聲音呢!
4、課件播放自然界的聲音(鳥鳴、蟲鳴等),隨即指名說聽到的什么聲音。
5、是啊,美麗的風景吸引來了好多小動物,真是個度假的好地方。詩人金波看到這么美的風景,聽到這么動聽的聲音,情不自禁寫下了一首詩《湖》(板書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讀這首詩。
6、齊讀課題:3 湖
7、你想走近這片湖嗎?你想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嗎?請你輕輕地打開書,借助拼音自由地讀一讀吧,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一定要把課前預習中圈的生字讀準確。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的第一段的復習,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讀得這么帶勁,連湖里得小魚兒也仁不住要來湊熱鬧,瞧它們肚子上還寫著字寶寶呢,想和魚兒做朋友嗎?必須得都會它們肚子上得字寶寶,請同桌做搭檔,輪流讀生字,聽一聽同桌是否讀準了,不準就幫幫他。
《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詩歌,通過讀詩,感悟湖邊景色的美麗,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詩句,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美麗風景和湖邊的美妙音樂,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CAI課件、音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金波先生描繪的湖景,這節課讓我們隨著金波先生的腳步去湖邊慢慢欣賞、細細體會吧。去的路上和我們的生詞朋友打個招呼吧。
CAI課件出示詞語: 風景 翡翠 鏡子 微風 旋轉
播送 彈琴 青蛙 假日 野果
捧著 追著 唱片 波紋 啄木鳥
二、學習第一部分(1——4行)
1、指名讀1—4行。
2、我們來到湖邊看到什么?
3、學生交流。
。1)我看到了湖很圓。(板書:圓)
指導朗讀:林中有一池圓圓的湖水。(評價——多么圓的湖水;能再圓一點嗎)
(2)我看到湖水很亮。(板書:亮)
、僦该x:湖水亮得像面鏡子,照得見人,假如我們把頭一伸,都可以看見自己的---身影了!
②引讀:那這面鏡子能照出人的身影,還能照出——白云、青山、樹木、小草……
、壑笇Ю首x:湖水亮得像面鏡子。(評價——亮得再耀眼些;在閃閃發光呢)
。3)我看到了湖水很綠。(板書:綠)
、倬G得像什么?
、谝娺^翡翠嗎?(CAI:翡翠)
、蹘煟鹤髡哂么虮确降膶懛ㄗ屛覀冋归_豐富的聯想,我們仿佛親眼看到了這片翠綠的湖水。
④你能用自己話來描述或說一說這綠色的湖水嗎?
4、過渡:這是一池圓圓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它亮得像面鏡子,綠得像塊翡翠,真美呀。–AI出示:它亮得像面鏡子,它綠得像塊翡翠)師生合作讀2—4行!
5、師:這一池圓圓的湖水,亮如明鏡,綠如翡翠,天上的白云、遠處的青山、旁邊的花草樹木都忍不住把自己的影子映照在湖里,難怪詩人稱贊道——(生齊答:這里的風景最美)(CAI出示)
三、學習第二部分(5——8行)
1、過渡: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湖面平靜時的美景,咦?好涼快啊,起風了,大家快來看看湖面有變化嗎?請同學讀5—8行。
2、誰來說說湖面的變化?
3、當微風吹過,湖面泛起了陣陣漣漪,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CAI出示:波紋一圈追著一圈)
4、從“追”體會到什么?(活潑可愛)
5、當微風吹過湖面時,水波擴散開來,波紋一圈一圈,又一圈,真是一圈追著一圈。多有趣呀?誰還想讀讀?(感情朗讀)
5、波紋一圈追著一圈像什么?(大唱片)
6、什么是大唱片?(CAI出示)
7、這是什么句?(比喻句)
8、是啊,水波紋一圈追著一圈,就好像----一張大唱片。陽光灑在湖面上的時候,湖面波光粼粼的,真美。。–AI出示)
(1) 女、男生分別讀。
(2) (CAI播放音樂)體會湖的美。拿起書,一起讀讀1—8行吧!
四、學習第三部分(9——16行)
1、過渡:這圓圓的湖水就像一張發光的大唱片,在林中草地上旋轉,鳥類和昆蟲也加入例如這場音樂會。聽,它為我們播送出了好聽的音樂呢。自己讀讀9—16行。
2、你聽到了哪些聲音?[貼——蟋蟀、小鳥、啄木鳥 、青蛙的圖片]
3、下面在小組里和組員交流一下:你喜歡哪種音樂,為什么?(生交流并模仿)
4、聽聽這段音樂,你還能聽到什么聲音呢。–AI:這四種動物發出的聲音)
5、剛才大家模仿的,聽到的這些聲音在書上用象聲詞表達出來了,在我們的寫作當中,適當地運用這些象聲詞就能使我們的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6、這段話寫得如此生動,不僅是進行了象聲詞的描寫,還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擬人)
7、琴聲,歌聲,敲大聲奏響了一首動聽的交響樂,現在,咱們一起去奏響這首曲子吧!(感情朗讀)
8、你們讀得這么帶勁,讓我都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這一部分了,行嗎?咱們看著屏幕,合作著讀讀吧。–AI出示)
五、學習第四部分(17——20行)
1、過渡:這里簡直就是鳥與昆蟲棲息的天堂!看著這優美的風景,聽著這優美的音樂,我情不自禁地坐了下來,我的旁邊也來了一群孩子,他們在干什么呢?自己讀讀課文的17—20行。
2、他們在干什么?
3、“美妙”是什么意思?能在文中找到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好聽)
4、“一面……一面……”可以換個什么詞?(一邊……一邊……)
5、如果你來到這么美的湖邊,你會做什么?(仿照書上的句子練習說話)
6、感情朗讀。(CAI出示)
六、總結全文
1、過渡:在湖邊走完了這圈,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和感受呢?
2、師:我和你們一樣都深深地陶醉在這美麗的畫卷,好聽的音樂中了。那讓咱們合著音樂再感受一番吧!(CAI配樂)
3、欣賞湖的圖片。(CAI出示)
4、發散思維:你知道武漢有多少湖嗎?你知道哪些湖?
5、拓展作業:畫或者寫你最喜歡的武漢的湖。
七、書寫指導。
附板書設計:
湖
圓圈(亮、綠)
四周的圖片
《湖》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課后練習中的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想象,感受湖光山色的美麗。
3.能背誦課文,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4.拓展知識,多了解一些湖的名字。
教學重點:
重點是認識并書寫課后生字。
教學難點:
難點是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并理解課文中的詞。
教學準備:
1.學生回家收集有關湖的資料。
2.老師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孩子們,你們知道哪些湖?(生列舉)老師今天帶來一些美麗的湖的圖片,你們想看嗎?(課件展示湖的圖片。)
你們發現這些湖美在哪里?(學生講,諸如水、花木、倒影、動物等。)
今天,老師要向你們介紹一池美麗的湖水。它哪點美呢?學了課文的第一課你就知道了。今天我們就共同來欣賞這首詩歌——湖。(板書課文題目并齊讀。)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師:現在請你們讀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勾畫出生字和生詞,并多讀幾遍。(師板書:1.讀文;2.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勾畫出生字和生詞;3.讀字詞。)
。2)(卡片)抽一組開小火車檢查讀生字。
。3)(卡片)再抽一組開小火車,前一個學生讀字,后一個說出生詞。(生詞讀準了,師翻過背面的生詞來,全班跟讀兩遍。并把生字卡片用磁石貼到黑板上。)讀到“翡翠”時讓生看實物來理解詞,并教會再解詞的方法!凹y”和“假”要求學生擴詞。
(4)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記生字,師相機指導學生上臺在黑板上把生字分類。(“蟋、蟀”是蟲字旁;“嘟、啄、咯”是口字旁;剩的字用特殊方法記,如編兒歌,加一加,減一減等。)
三、理解大意——想象情境說話——美讀課文
。1)讓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邊讀邊想:你喜歡這個地方嗎?為什么?(生說到景色美,或是動物唱歌,或是好玩,師相機問問是從第幾節知道的,并板書。)
(2)選自己喜歡的一節讀讀。
。3)抽生來讀自己喜歡的一節。師相機就引導全班同學讀那一節。
第一節
(1)生自己讀第一節,師提要求:勾畫出喜歡的句子,并把句子讀一讀,想想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2)抽生說說自己勾畫的句子,師引導朗讀。
(3)在“亮得像面鏡子,綠得像塊翡翠”一句中,為什么說“湖”像鏡子和翡翠?引導學生觀看大屏幕“美麗的湖水”,理解打比方的句子,引導學生說說想到的畫面。
。4)抽一個學生來讀整節詩,其他同學評一評,再讀。(相機引導理解“大唱片”。)
(5)完整地美美地讀讀整節詩。
第二節
。1)抽生讀。師提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想小動物們奏樂時的樣子。
(2)演一演:這四種小動物是怎么奏樂的?(師相機播放動物聲音,讓生邊學動作邊發聲。)
。3)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讀讀,其他學生做動作,學動物的聲音。
(4)自己邊美讀邊做動作。(試著背背這一節。)
(5)全班邊做動作邊美美地背背這一節。
。6)讓生想象還有哪些動物會來表演什么節目,并布置課后作業:將自己的想象畫下來。
第三節
動物們的音樂很美,風景很美,我們的小朋友也玩得很高興。
(1)抽喜歡第三節的孩子站起來讀讀。
。2)師問:想一想,假如你來到湖邊,你最想做什么?
。3)引導生用“一面……一面”造句,說說自己想做的事。
(4)引導學生感受在湖邊游玩的感覺,抽生美美地讀本節詩。
通讀全詩:喜歡哪一節的就站起來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詩歌描繪的圖景。
四、寫字
1.學生看要求寫的字,讓學生自己讀讀。
2.師引導:寫字三步驟——先要觀察結構,并描紅。然后再照著寫。讓生同桌討論:有哪幾種結構的字。
3.師抽問,引導學生分析字的結構特點,怎么寫。
4.師問:你認為有什么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5.師相機提出難字:“旋”和“假”注意右邊的筆畫筆順,指導寫。可自評、互評寫字要領。
6.剩下的字,學生當堂自己寫。
五、作業,選做一題(課件)
1.背一背:美美地背詩歌。
2.畫一畫:根據詩的第二節,加上自己的想象,畫一幅畫。
3.寫一寫:把你想寫的詞語或句子寫一寫,并完成課后填空題。
《湖》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6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7個生字。
2.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閱讀詩句,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美麗風景和湖邊的美妙音樂。
4.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1 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6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7個生字。
2 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詩句,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美麗風景和湖邊的美妙音樂,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準備:
CAI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搿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到湖邊去瀏覽了一番,大家還記得我們去湖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湖水很綠、很亮、很圓。(2-3名學生發言)師相機板書:亮、綠
師:(出示課件)是啊,湖水亮得像面鏡子,綠如翡翠,這里的景色美嗎?(美)是啊,這里的風景最美,誰能來讀讀第一行?
指名2--3名學生讀,然后齊讀。師板書:景美
過渡:這里不僅有最美的風景還有好聽的音樂,大家想不想聽?那我們趕快出發吧!
。ǘ⿲W習詩歌9--16行。
1、請看大屏幕,出示自學提示:
。1)請大家自由地讀讀詩歌9--16行,邊讀邊想在湖邊你聽到哪些聲音?請把它們作上記號。
(2)讀后請把你聽到的聲音與同桌學一學,說一說。
2、學生自主學習,師巡視輔導。
3、班級交流:
①在湖邊你聽到什么聲音?請把你聽到的聲音讀出來。
、谏,(先說后讀出相應的句子)師相機板書貼圖
、圻^渡:這里的聲音真多,這里有蟋蟀彈琴,小鳥唱歌,啄木鳥敲木魚,青蛙打著不鼓,你最會學哪種聲音呢?誰來學一學?
生1:我最會學青蛙的聲音,呱呱呱,咯咯咯(出示課件)
生2:我學小鳥的聲音:嘰嘰喳喳,布谷布谷、咕咕咕
。◣煶鍪鞠鄳恼n件讓學生欣賞)
師:你們聽小鳥的聲音真好聽,就像是給我們唱歌一樣,
生3:我學啄木鳥敲木魚的聲音:嘟嘟嘟
(出示啄木鳥捉蟲的視頻讓學生欣賞)
生4:我學蟋蟀的聲音。
師:蟋蟀彈琴,它真的是抱著琴在彈嗎?哦,原來是它的兩只翅膀摩擦發出的聲音,就像琴聲一樣,十分悅耳!(出示蟋蟀打斗的視頻)
4、過渡:湖邊真熱鬧!這里蟋蟀彈琴,這里小鳥唱歌,這里啄木鳥敲著木魚,這里青蛙打著小鼓,聽聽這段音樂,你覺得這聲音好聽嗎?(課件出示聲音)
生:聲音很美妙!師板書:美妙
師:這里的聲音真美,那誰來讀讀這一句:(多么好聽的音樂)
指名讀。
師:琴聲、歌聲、敲打聲奏響了一首動聽的交響樂,現在讓咱們一起去奏響這首曲子吧!
課件出示9--16行,生齊讀。
師:你們讀得這么帶勁,讓我都忍不住想加入你們一起讀這一部分,行嗎?咱們看大屏幕合作著讀讀吧!我讀有字體的地方,你們讀空白的地方。
師生合作讀。
師:現在咱們換一種方式:男女生合作讀。
(三)學習詩歌17--20行。
1、看著這優美的風景,聽著這美妙的音樂,你們想干些什么?我和你們有一樣的想法,這里的景色吸引了我,吸引了你,也吸引來了一群小朋友,自己讀讀詩歌17--20行,看看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2、“一面……一面……”其實和我們平時說的哪個詞最像?
3、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4、齊讀。(假日里,我們坐在湖邊一面吃著野果一面聽著這美妙的音樂,真是一種享受呀!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讀讀這句吧。ㄕn件顯示17--20行)
。ㄋ模┛偨Y全文,配樂誦讀。
1、在湖邊走完了這圈,我和你們一樣都深深地陶醉在這美麗的畫卷、美妙的音樂聲中了,我們想情不自禁地說這里的風景最美!讓我們合著音樂再來美美的感受一番吧!(配樂)
2、生齊讀。
。ㄎ澹┲笇П痴b全文。
1、這么美的詩歌,想把它背誦下來嗎?請大家再讀詩歌,試著背誦下來吧!會背后與同桌相互背一背。
2、學生試背。
3、指名背。
4、齊背。
。┳衷~樂園。
1、大家的表現真不錯!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讓得上節課我們學過的詞語嗎?請看大屏幕,請大家自由地小聲地讀一讀。
2、指名讀,齊讀。
3、出示生字:紋、琴、追
指名讀,指導識記生字。
4、學生寫生字。
六、教學結束:
作業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到湖邊觀賞了湖的美景,欣賞了美妙的音樂,大自然是一幅美麗的畫卷,請大家下課后做一做這作業,可以任選一題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