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5以內的加減法》教案(通用3篇)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5以內的加減法》教案 篇1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開學了,校園里開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為了能使這些花開的更鮮艷,拿著水壺前來澆花。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來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掛圖)
二、知識探索
1、看圖,先讓學生表述題意:3個同學在澆水,又走來2人,一共有5人。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來是5人”上。
2、告訴學生,把3人和2人合起來可以用加法計算。
3、教學加號、加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4、教學例2,讓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體驗計算方法,例題是兩幅內容連續的圖,要讓學生明白圖意,體會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計算。
三、知識鞏固
“想想做做”要讓學生自己看圖,討論、交流,或者通過學具操作,學習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對于實際問題,要重視讓學生說一說圖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能力。
1、第1題可以指導學生說說圖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組里交流。
2、第2題可以讓學生相互合作,擺一擺小棒并算出得數。擺小棒能幫助學生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3、第4題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連續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說一說再寫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義,感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4、第5題是開放題。要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圖意,都要鼓勵,使學生體會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過程。要鼓勵學生多列一些算式,培養他們仔細觀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時,可以讓學生說說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個小朋友甩繩,3個小朋友跳神;2只鳥在樹上,又飛來1只鳥;路左邊有2朵花,右邊有2朵花等。
四、課堂總結
五、能力檢測
練習與測試
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
昨天我們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園里澆花,今天他們又來了。你們看……(出示掛圖)
二、知識探索
1、看掛圖,弄清圖意。從連續的兩幅圖中了解原來有5個同學澆花,走掉2人后,還剩下3人。
2、教學減法的一些知識。對5 – 2 =3的含義,要學生從具體情境里體會、感受。5 – 2 的計算,讓學生自己說說算法,可以聯系具體問題想,也可以用分與合的方法去想。
3、試一試。多數學生會列出算式3 –2 =1,也有可能一些學生會列出算式3 – 1 =2。只要解釋符合圖意,就應該肯定。
三、知識應用
1、第1題、第2題要先說一說或擺一擺,再填寫算式,并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2、第4題先要說一說圖意,弄清條件和問題,再寫出算式并計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減法算式的含義。
3、第5題要讓同學之間合作練習。還要根據班級實際,創設一些學生喜歡的練習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鞏固2——5的加減法。
四、知識總結
五、能力檢測:練習與檢測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5以內的加減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來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
2.讓幼兒掌握5的加減法。
3.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4.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5.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難點
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孩子的興趣。
二、復習5的組成
三、出示直觀教具
四、引導幼兒口述5的加減法應用題
五、玩“誰最快”游戲
六、書寫算式
七、教師進行小結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5以內的加減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來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
2. 讓幼兒掌握5的加減法。
3. 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分析 問題的能力。
4.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分析 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孩子的興趣。
2、復習5的組成
3、出示直觀教具
4、引導幼兒口述5的加減法應用題
5、玩“誰最快”游戲
6、書寫算式
7、教師進行小結
1、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2、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3、要使學生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