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送玩具回家(精選2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送玩具回家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無害的,孩子的行為習慣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而形成和鞏固的。在孩子的一日活動中蘊涵著許多看似平常的活 動,其實這正是培養各種好習慣的大好時機。本班幼兒對玩具非常感興趣,而在收玩具的行為習慣方面有所欠缺。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送玩具回家》,通過收 整玩具,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活動目標:
1、游戲結束后能主動的收整好習慣。
2、按玩具的種類進行分類并保持玩具家的清潔、整齊。
活動準備:
玩具柜、各種玩具、卡紙、水彩筆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主題。
1、提問:誰知道玩具的家在哪兒?
2、教師向幼兒介紹玩具柜。(玩具柜是玩具的家,是專門擺放玩具的)二、幼兒觀察玩具柜中的凌亂的玩具進行討論。
師:玩具柜中的玩具為什么很亂,亂了怎么辦?
幼:擺擺好。
幼:一樣一樣擺放。
幼:分分類。
三、師以設疑的方法引導幼兒送玩具回家的方法。
師:怎樣讓玩具的家變得很整齊?
幼:分分家。顏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幼:方的放在一起,圓的放在一起;幼: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幼:相同的放在一起;幼:做標記;幼:用盒子裝,因為有的玩具太小,用盒子裝起來就整齊了。
(評析:此環節,教師未采取直接的語言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肯定與否定,此環節為幼兒提供了想像的機會,使幼兒感想、敢說。)四、將玩具分類,教師總結并選出的方法。
1、幼兒商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玩具。
2、通過實踐活動確定分玩具的方法。
師:剛才我們用了很多方法進行分玩具,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合適,為什么?
幼:顏色放在一起的不合適,里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看起來很亂;幼:圓的放在一起,方的放在一起不合適,里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找的時候很難 找;幼: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最合適,看起來很整齊;(評析: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從中找到了擺放玩具的方法。)3、師對分玩具的方法進行小結五、引導 幼兒做標記1、提問:今天,我們將玩具進行了分類,過了幾天如果小朋友忘記了,怎么辦呢?
幼:做標記;幼:把標記貼在玩具家里,以后擺放的時候一看就知道了;2、幼兒制作標記六、送玩具回家幼兒按標記分玩具七、延伸活動:幼兒根據標 記收整為玩具(評析:本次活動的取材來源于日常活動,活動中幼兒對玩具始終保持飽滿的情緒,活動中的氛圍比較活躍,活動中教師的相關問題起到了引領的作 用,問題的設置為幼兒提供了想像、表達的機會,孩子們通過想想、說說、議議,實踐等活動從中找到了擺放玩具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本節 活動的實踐幼兒通過反復的練習,能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送玩具回家 篇2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入園后,為了安撫孩子們的情緒,我們收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創設了一個玩具區。隨著活動的開展,我們發現很多孩子不能自覺地收拾好玩具,總是由我們老師跟在后面收拾。為了讓幼兒養成自覺收拾玩具的好習慣,我們設計本節社會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不僅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幫助我們學到本領。
2.知道要愛護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并擺放整齊。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1個;
2.各種玩具若干,玩具柜3張(上面貼有相應的標記);
3.幼兒在家收拾玩具的錄像2個;
4.歌曲《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小玩具,你為什么哭了?
(1)說一說玩具。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玩玩具嗎?(喜歡!)你為什么喜歡玩玩具呢?
幼1:因為玩具好玩……
幼2:玩具會唱歌(師:你也跟著玩具學會唱歌嗎?幼兒點頭表示同意。)
師:玩玩具時,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幼兒:很高興;很開心……
師小結:大家都喜歡玩玩具,因為玩玩具不僅讓我們感到高興,還能學到本領呢。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才行。
(2)小玩具哭了。
師:聽!這是誰在哭呀?(哭聲響起。)讓我們去看一看! (播放課件1:玩具在哭。)
幼兒:是玩具哭了……
師:哦,原來是玩具寶寶在哭。猜猜它們為什么要哭呀?
幼:放得不好,亂七八糟的;它們沒有家了……
師:我們一起來問問玩具寶寶吧!
幼齊問:“玩具寶寶,你為什么要哭啊?”(播放課件2:玩具說話。)
師:玩具寶寶究竟為什么哭呀?
幼:他要回家,小主人沒有把它送回家,它想媽媽了……
師:他的家在哪?
幼:柜子里。
師:我們一起叫小主人把他送回家吧!
幼齊說:小主人!快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吧! (師點擊課件3:玩具回家。)
師:咦!玩具寶寶回家了,可是它們為什么還在哭呀?
幼:玩具寶寶沒放好,沒放整齊……
師:那我們怎樣送玩具寶寶回家,玩具寶寶才會不哭呢?
幼:放整齊,放放好,還要放到原來的地方……
師:我們一起把玩具寶寶重新送回家吧!
(3)送玩具回家
師:你想送哪個玩具回家呢?
幼兒送玩具。
(分別請個別幼兒上來送玩具。說:“我想送飛機(小免……)回家:”同時只要用手點擊飛機課件,飛機就會自動跑到玩具柜子里擺放好。)
師小結:小玩具都回到家了,而且放得很整齊!它們真開心哦!
點評:此環節為情感體驗環節,分三個小環節進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從幼兒喜歡玩玩具和喜歡的原因開始聊起,讓幼兒在交流中感受到玩具真是我們的好朋友。接著老師又讓孩子們在與生動形象的課件互動中,強烈地感受到小玩具沒有回家和擺放不好時那種傷心的感覺和小玩具被孩子們送回家后的那種快樂感覺。這種對比讓孩子們的心中自然萌發出玩完玩具后一定要送回家并擺放好的責任意識。
2.小玩具,我來和你玩一玩。
(1)師介紹:
師出示三個柜子,里面放滿三種玩具:布絨;電動;積木。
師:又到了我們游戲的時間了。你們瞧!老師這兒有許多玩具,分別放在三個柜子里,這兒就是玩具寶寶的家:指(1)柜的標記,這是布絨玩具的家;’指(2)柜的標記,這是電動玩具的家;指(3)柜的標記,這是積木玩具的家。現在請你們玩一玩。記住哦,你的玩具是放在哪里的,它是怎樣擺放的,等會兒你玩過之后還要這樣放放好哦!
(2)幼兒玩(玩一段時間后,師宣布游戲時間結束,幼兒收拾玩具。)
(3)師小結:你們都很棒!已經會把玩具放回原處,而且會自己擺放得很整齊!玩具寶寶們可喜歡你們啦!希望你們以后繼續努力!
點評:此環節為行為實踐練習。幼兒獲得第一環節的情感體驗后,在收拾玩具時不用老師任伺提醒,個個都能將所玩玩具擺放得非常整齊。有些孩子發現玩具有一點點歪,都得去擺擺好,讓人看了忍俊不禁,感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和教育的巨大魅力。
3.小玩具,在家我會收好你。
(1)互動交流
師:除了在幼兒園里經常玩玩具,還會在哪里經常玩玩具呢?(家里。)
師:你們在家里玩完玩具后會不會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呢?老師采訪了幾位小朋友的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位寶寶在家里是怎樣做的?
(2)播放錄像。(觀看兩位在家很會整理玩具的幼兒錄像。)
(3)師小結:電視里播放的是誰?(小布丁和貝貝)他們在家是怎么做的? (玩完玩具會送它們回家,還會放放好……)這兩位小朋友真棒!老師希望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像小布丁和貝貝一樣,在家也會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
點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本環節,老師就充分運用幼兒身邊的榜樣,將他們拍成直觀的錄像,播放給所有孩子以示范,從而幫助孩子獲得在園、在家都要養成收拾玩具的情感認知。
4.小玩具,我們一起唱首歌。
師:小朋友,我們都學會整理玩具了。老師把收拾整理玩具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唱唱吧! (幼兒邊聽邊唱歌曲《送玩具回家》。)
點評:《送玩具回家》是一首簡單、生動、有趣的歌曲,它將孩子們玩玩具時的做法和要求,形象、簡捷地展現出來,孩子們在聽聽、唱唱、演演中獲得了更深的認識。
活動思考
本節活動中,教師針對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幼兒學習狀況和年齡特點,采用了多種有效的教育手段,使枯燥的道理和要求在形式豐富的活動中愉快地內化為幼兒的需要和自覺行為,達到了預想的教育效果。
1.在生動的多媒體互動中獲得體驗。本節活動教育形式多樣,生動形象的多媒體使用是本節活動的一大亮點。教師在第一環節中讓幼兒在與多媒體的有效互動中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和認知。由于多媒體的靈活性和生動性,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得非常投入。第三環節觀看幼兒在家的錄像片段,留給了孩子們深刻的印象,為孩子們樹立了身邊的學習榜樣。
2.在導行的操作活動中獲得提升。教育是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而本節活動就充分彰顯了這個理念。為了讓幼兒在獲得情感體驗和認知后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教師創設了一個很好的實踐活動情境,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的認知獲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