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通用13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發布時間:2023-09-01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通用13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以“角度”為主題的第八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寫了“我”因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這句話,常欺負牛,怕鵝。在遭到鵝襲擊時,怯懦、不敢還擊,金奎叔將鵝制服,鼓勵我不要怕鵝,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說明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結果大不一樣。

  教學目標:

  會讀寫生字、新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生字新詞,讀準除生字外,一些易讀錯字的讀音。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中一處破折號的作用;體會作者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好處;學習準確使用動詞使文章更生動;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悟出這樣的道理:“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從中受到教育,指導今后的行為。

  教學重點:

  繼續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特別是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理解語言、體會文章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教會學生由讀文——理解課文——領悟到“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這個道理的過程。

  教學構想:

  文章內容涉及到動物,學生可能會非常喜愛。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寫了他小時候的事,便于學生與作者心靈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因為“我”看問題的角度變了,與牛和鵝的接觸的情形前后比較變化明顯,學生易于理解。從本文獲得的啟示學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師點撥,同學間互相交流啟發的基礎上完成。

  教學準備:

  制作包含圖片、重點詞句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悟其中的道理:“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片,你看這是什么?(牛和鵝)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么特點?

  2. (課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請你讀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么啟發。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型,把課文讀通順。

  生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板書學生詢問的生字。(如:吁、吭、臂)

  2. 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①(課件出示,指名開火車讀)

  ②男女生賽讀

  ③指讀象聲詞

  ④指讀課文中較難讀的詞語

  3.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4. 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說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5. 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 是的,作者一開始就點明大家的這個認識: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呢?請你讀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度的句子,多讀幾遍。(生讀,師巡)

  2. 誰來說說你畫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學們找得很正確!就像大家所說的,對于強壯的牛,作者一點也不害怕,可是對于小小的鵝,作者卻害怕極了。后來作者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請你認真讀讀5-11自然段,在小組內說說到底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內互說)

  3. 誰來說說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通過這件事讓作者改變的看法。)

  4. 請同學們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孩子們大喊了一聲,急急逃跑。這使鵝追的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吭,吭”地趕上我, “吭,吭”地張開嘴,一口就咬住了我當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

  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鴨子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體會到鴨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鴨子!

  你能讀出鴨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狽不堪嗎?自己練一練!

  同學們練習的很投入,誰想讀給大家聽聽?

  5. 我們害怕鴨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請你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他飛快地走了過來,一把握住鵝的長脖子。鵝用腳爪劃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氣是那么大,他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老雄鵝害怕了,好不容易掙脫束縛,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鴨子動作的詞語,你能體會到什么?

  指名回答:“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語生動地再現了老雄鵝害怕的樣子。你能讀出鵝的害怕嗎?自己練習讀讀,誰想讀給大家聽聽?我們一起讀讀。

  6. 不可一世的老雄鵝被金奎叔趕跑了,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過這件事,作者對牛和鵝的認識發生了什么變化?請你讀讀11、12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

  7. 好,同學們很會讀書,能運用不同的符號做出標記!誰來說一說作者發生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作者記住了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度和做法。對牛,不再無緣無故的欺負它;對鵝,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話讓作者永遠難忘!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

  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從這句話中,你有什么啟發?誰來說說?(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不管別人是怎么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

  是的,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在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回答)同學們能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錯!

  四、總結升華

  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抄寫詞語

  板書設計

  牛 和 鵝

  欺負 怕

  我

  不欺負 不怕

  牛 和 鵝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語,做《同步探究》的題目,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1.聽寫本課的生字詞。

  2.同位互批。

  3.評價并改錯。

  二、做《同步探究》的題目。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中的這點指的是是什么?

  3.金奎叔的話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發?

  三、小資料:

  牛和鵝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個放大鏡似的,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馴良、溫順。而鵝則相反,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縮小了。在鵝的眼睛里,人比自己還要小。所以鵝不怕人,常常主動去啄人,企圖嚇唬人。然而適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腳。

  四、小練筆;

  對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從事實出發;同時,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結果就大不相同。你能不能結合周圍發生的事情寫一寫。

  (讓學生通過漫畫演示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帶著固有思想看問題這一點,為后面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真正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中,共同提高。)

  五、總結升華

  (課件出示,配樂)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作業設計:

  老師還想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閱讀中的《兩個農夫》,他們各有各的打算,一個賣牛,一個買牛,這可是兩個農夫的才智和計謀的較量啊!請你在課后讀一讀。

  板書設計:

  牛和鵝

  牛和鵝的眼睛

  尊重客觀事實

  換個角度看待問題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抓住鵝追人的有趣情節,體會鵝的神氣十足和“我”的狼狽不堪,初步感受兒童文學的特點。

  3、懂得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結果就會不同。懂得用端正的心態,正確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重點:

  抓住鵝追人的有趣情節,體會鵝的神氣十足和“我”的狼狽不堪,初步感受兒童文學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題,引導觀察:大屏幕上的課題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老師為什么這樣處理,大家能從課文中找到依據嗎?

  (指生答)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檢查預習。出示“掙脫束縛、吁哩哩哩、胳臂”指生認讀,指導詞中多音字的讀法。

  2、初讀課文,說說本文主要講了關于鵝的什么事?

  3、學生瀏覽課文,總結文章主要內容,教師指導方法。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趣。

  (一)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用標出自己覺得最有趣的情節反復讀一讀,把有趣勁讀出來。

  2、想一想,從這些情節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學課文。

  (二)討論交流,體會鵝的有趣。

  1、教師引導: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關于鵝的事,誰標出的是描寫鵝的情節?讀給大家聽一聽。

  2、指生讀自己畫出的描寫鵝的情節,教師相機指導。

  (1)指生讀“鵝聽見了”一句,引導學生抓住“一搖一擺”等詞語想象當時鵝的樣子(或表演再現),引發思考:

  你眼前浮現了一只怎樣的鵝?如果你是那只鵝,當時你在想什么?

  (引導學生用神氣十足、目中無人等詞語評價鵝的行為,初步體會鵝的有趣)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總結讀書方法(抓住詞語,想象畫面)。

  (2)依法指生讀“帶頭的老雄鵝”一句,指導學生抓住“啪嗒啪嗒、吭吭、一口”等詞語體會鵝的膽大妄為,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方法(適當重讀一些詞語)。

  (以上兩個環節應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現)

  3、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小小的鵝為什么會這樣目中無人,膽大妄為?(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用課文中語句回答)

  4、課件出示“人 鵝——鵝的角度”

  (三)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我”的有趣。

  1、指生讀自己畫出的描寫“我”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掉、脫、又哭又叫”等詞語想象當時“我”狼狽不堪、怕得要死的樣子,體會文章語言的情趣。

  2、知道有感情的朗讀“忙亂中”一句。

  3、引導學生找出其它能體現“我們”怕鵝的詞語,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我們”見到鵝后的內心感受。

  4、引發思考:“我們”為什么這么怕鵝?(引導學生結合第一自然段體會“我們”輕信傳言,竟然以鵝的視角看待問題的幼稚心理)

  5、回顧“鵝追我”的情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初步體會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生動,充滿童趣的特點。

  四、讀描寫金奎叔言行的段落,總結哲理。

  1、自由讀8——11自然段,思考,和我們相比,金奎叔的不同是什么?

  2、指生讀金奎叔的話,總結:“人比鵝小”只是從鵝的角度看,而從人的角度看則是“人比鵝大,比鵝強”(課件出示“人 鵝——人的角度)。

  3、讀到這兒,你想對怕鵝的“我”說些什么?

  4、觀察課件,你還有什么發現和收獲?(課件出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同)

  5、思考:“我”不再怕鵝了,為什么也不再欺負牛了呢?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點:

  通過感悟課文,了解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圖片:

  (牛)的圖片:這是什么?你對牛有什么印象?

  (鵝)的圖片:這是什么?你對牛有什么印象?

  2、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請你讀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牛和鵝》,看看從這篇文章中你會得到什么啟發?

  板書課題:《牛和鵝》 齊讀課題。

  老師從同學們差異的眼神中讀懂了,同學們可能在想:老師為什么把“牛”字寫得那么小,“鵝”字寫得那么大呢?讀課文,你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都預習了吧?找幾個同學來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以跟著在心里默讀,邊讀邊想,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請你來談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可以用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的順序來敘述)

  師:你現在知道老師問什么把“牛”字寫小,“鵝”字寫大了吧?

  生:自由回答:(因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

  師:作者相信這與話嗎?他用什么態度來對待牛和鵝的呢?

  板書:欺負 文中哪些詞來體現我們對牛的做法?

  害怕 文中哪些詞來體現我們對鵝的做法?

  這就是我們對待牛和鵝的態度啊!

  師:后來,對待牛和鵝的態度有變化嗎?

  生:有。(不再害怕鵝,也不再欺負牛)

  師: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發生了一件事,我記住了金奎叔說的話,而且直到現在還記得他的話,金奎叔的話真有魔力呀,對作者產生了如此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到底金奎叔說了什么?你能快速地把它找出來嗎?

  金奎叔說:“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記著,下次可別再怕它們了。”

  師:那么,關鍵是其中的哪句話影響了作者的一生?

  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

  師:“憑這點”是指鵝憑借哪一點來欺負人?鵝把我們看得比它小

  是啊,鵝總是憑這點來欺負人,所以我們總是(遠遠的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鵝,就得繞個大圈子才敢走過去。)

  師:可是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我們最怕的事情偏偏容易碰到,你看,作者和鵝便狹路相逢了。到課文中去找相應的段落。

  (生讀5、6自然段) 你抓住那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生可能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子,體會鵝的[神氣])

  孩子們大喊一聲,……鵝要咬死我了(體會到鵝的霸道、神氣、囂張)

  師:你能試著讀出鵝的神氣、霸道嗎?

  師:你還抓住那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體會到我得狼狽不堪,)你能試著讀出來嗎?

  師:誰能完整地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即把鵝的神氣、霸道,又把我的狼狽讀出來,其他同學閉眼傾聽,在你的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從鵝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小)

  師:在你的想象中,由這只神氣的、霸道的、囂張的鵝,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那些自以為強大的人的形象)生活給了我們觀察的機會,書籍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我們要學以致用)

  師:當這只鵝,這些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該怎樣做?心甘情愿的被欺負嗎?金奎叔怎么說的?(那咱們可不贊成)

  師:好,我們來看看金奎叔面對這只鵝時是怎么不答應的?

  他飛快的走了過來,……逃命了。

  師:自由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寫鵝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

  (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生動再現了老雄鵝害怕的樣子。

  師:你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指名讀

  師:從金奎叔的表現中,你體會到什么?

  (在強者面前不畏懼)

  師:是啊,正如金奎叔所說,“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

  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確實比它強啊。

  師:因為從鵝的角度出發,(生)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師:但從人的角度出發,(生)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

  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確實比它弱啊。

  師:從牛的角度出發,(生)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師:但從人的角度出發,(生)可我們實在比它弱啊!

  師:此刻,你得到了什么啟發?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

  師總結:再次出示金奎叔的話

  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得到了啟迪,直到現在,仍記者金奎叔的話,其實他是記住了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生命應該互相尊重,不論他是強者還是弱者。(修改板書:牛鵝)

  師:我們都應平等地對待,不存在欺負與害怕,只要我們時時換角度看問題,想問題,這樣,你曾經討厭的同學是否也變得可愛了許多?你曾經反感的父母的嘮叨是否也親切了許多?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4

  [教材解讀]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課文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致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在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經歷積累、感悟、運用的過程是教學重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是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文章內容涉及到動物,會受到學生的喜愛。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寫了他小時候的事,便于學生與作者心靈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因為“我”看問題的角度變了,與牛和鵝的接觸的情形前后比較變化明顯,學生易于理解。從本文獲得的啟示學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師點撥,同學間互相交流啟發的基礎上完成。

  [教學目標預設]

  1. 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懂課文內容,重點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著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3. 通過反復讀議課文,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包含圖片、重點詞句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教學理念]

  創設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學生獨立鉆研文本,潛心會文,使學生經歷閱讀實踐。在師生與文本平等對話的過程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將“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入情入境,讀得更有滋有味,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升他們情感的價值。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學著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既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人文性,使二者達到和諧的統一。

  第一課時

  [本課時目標預設]

  學習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掃除閱讀障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預設]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出示一張牛的圖片、一張鵝的圖片]      板書課題:牛和鵝

  提問: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對它們的印象分別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牛和鵝》。讀課題。角度,這是本單元的主題。那《牛和鵝》與“角度”又有什么關系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文章吧。

  3. 瀏覽網站,介紹作者任大霖。(對“任”進行正音)

  〖學情預設〗

  1.估計學生會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牛和鵝的形體特點,以及平時與人的相處情況。

  2.任大霖的姓“任”是個多音字,有可能讀錯。

  〖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談對牛和鵝的印象。

  2.“任”字讀錯,及時正音。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設計旨在引導學生追憶生活經驗,走近文本中的動物,與動物有關的話題勢必能激發學生興趣。激趣的第二步就在于出示單元主題,“角度”與“牛和鵝”似乎風牛馬不相及,在這種矛盾中學生就更有了閱讀興趣。這也為下課時中心的理解做了鋪墊。

  語文課要關注與語文相關的知識,“任”字雖小,但是作為姓氏讀音要變化這一知識點是應該及時傳遞給學生的。

  二、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查工具書,有疑惑的句子旁打個問號。

  〖學情預設〗

  處于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有能力自讀課文,并能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學策略〗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讀。

  〖設計意圖〗

  要讓學生能讀懂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也讀出疑惑。

  2、逐節指名讀,正音,說說對帶有生字的詞語的理解,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3. 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練習用按“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的順序練習分段,并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學情預設〗

  預計學生有可能在讀 “惹、握、掐、縛”等字以及文中的象聲詞、“結實”等含有多音字的詞語時出錯;另外文中有些長句子學生在讀時也可能會出錯。

  在概括課文內容,分段中需要教師指導。

  〖教學策略〗

  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相機進行正音,并逐節引導初步理解新詞,說說每個自然段的大意。以提問 “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來引導練習分段,并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是對學生自讀課文的一個檢測,從中發現問題,針對問題及時地給與指導,從而掃清閱讀障礙,理清文章思路。

  三、熟讀課文,引導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學情預設〗

  預計學生的問題有“那《牛和鵝》與本單元的主題“角度”又有什么關系呢?”“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鵝小?”“如何理解‘日積月累’中‘我’的那句話” “我對牛和鵝的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轉變?怎么會有這樣的轉變的?”等。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教師再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設計意圖〗

  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鞏固新知

  1.抄寫詞語。交流生字記憶方法。

  2.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

  3.通過閱讀學習網站中的有關材料或者網絡搜索了解“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鵝小?”

  〖學情預設〗

  由于版本的差異,本課課后出示的9個生字中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只需要重點學習“屁、碗、扳、縛、掐”等5個字,其余4個已經學過了。

  〖教學策略〗

  引導他們大膽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引導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通過閱讀學習網站中的有關材料,對“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鵝小?”一問有初步了解。

  〖設計意圖〗

  自能識字。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積累語言。涉及知識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解決。

  板書設計

  ?

  角度

  牛和鵝

  任大霖

  第二課時

  [本課時目標預設]

  復習文中的生字,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詞語。讀懂課文內容,重點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學著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一、復習舊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牛和鵝

  2齊讀課題

  3了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

  課件出示含有本課要求認識和要求學會的生字的詞語,學生認讀。

  第一行:無緣無故     一搖一擺

  第二行:結實   胳臂     欺負

  第三行:束縛   惹怒     衣襟

  第四行:似的   掙脫   盡管   扇動

  4根據上課時學生質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我”對牛和鵝的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轉變?怎么會有這樣的轉變的?

  〖學情預設〗

  學生在讀詞語時含輕聲音節、平翹舌音的字詞,含有多音字的字詞時容易出錯的。

  〖教學策略〗

  若學生讀時出現錯誤現象,教師示范引導正音;若學生多音字出現讀錯的現象,教師在利用課件顯示正確讀音引導正音。

  根據上課時學生質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讓學生能帶著問題進入對課文的學習。

  〖設計意圖〗

  雖然生字與詞語的學習不是高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本課時的一開始引導學生認讀生詞,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音。

  二、細讀課文 順學而導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寫下批注。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地讀讀課文。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邊寫下批注。

  〖學情預設〗

  學生能要求閱讀課文。

  〖教學策略〗

  給學生充分的閱讀空間與時間。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上課伊始就閱讀全文,對課文有整體印象。

  2前后聯系,產生疑惑,產生期待。

  引導閱讀課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聯系第十二自然段,產生閱讀疑惑。

  〖學情預設〗

  學生能讀懂人們對牛、鵝的不同印象及由此帶來的表現。也能讀懂后來“我”的轉變。可能會針對這一轉變產生疑惑“是什么促使我對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呢?”

  〖教學策略〗

  引讀第一、二自然段,先聯系句子中“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和“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體會牛是怕人的,鵝是不怕人。再扣住兩個“都”字引導學生聯系課前閱讀的傳說和小資料思考“為什么大家都這樣說,而且我們都很相信這句話?”

  導讀第三自然段,透過三個“敢”字(敢,甚至敢,還敢),抓住“拍、摸、觸、刮、扳、叫、騎”等詞語品讀出“我們看到牛,一點不害怕”; 導讀第四自然段,透過兩個“才敢”,抓住“總是、遠遠地、安全的地方、要是……就……、繞個大圈子”等詞句讀出“我們看到鵝,那就完全兩樣了——害怕。緊密聯系第一自然段中對應的語句感受兩者的因果關系,并在反復朗讀中加深體會。

  教師順勢小結:我們對身軀龐大的牛一點不害怕,甚至還去欺負它;對小小的鵝卻心懷畏懼。可是后來呢?引導學生速讀課文第十二自然段,找找答案。

  聯系第十二自然段,引導學生讀懂我對鵝不再害怕,對牛也不再欺負。

  前后聯系質疑“是什么讓我有這樣大的轉變呢?”自然過渡“這和我經歷的一件事情有關。”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在對比朗讀明白在一般人眼中對牛、鵝的不同印象及由此帶來的表現。聯系第十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產生閱讀疑惑,即對中間的部分課文產生閱讀期待。

  3 精讀故事,讀出情趣,讀出差異。

  引導閱讀課文第五——十一自然段。

  〖學情預設〗

  學生能通過對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讀出“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等。但是對于金奎叔的話理解上有一定難度。

  〖教學策略〗

  先請學生輕聲讀課文的第五——十一自然段,看看在鵝的面前“我”表現得怎樣。對故事有個整體感。

  然后,引導學生交流,相機出示有關語句。學生的回答可能不按敘述順序。等他們找到這些語句后再逐句導讀。

  第一句:“我們馬上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他們看見了會追過來。”扣住“馬上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很害怕、怕”等詞句讀出我的“怕”。

  第二句:“孩子們大喊了一聲,急急逃跑。”要學生聯系鵝的表現:“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搖一擺地、神氣地朝我們走過來;還伸長脖子,“吭吭”地叫著,撲打著大翅膀,就像眼里根本沒我們似的”來理解,緊緊抓住寫鵝動作、神態的詞句,“就像眼里根本沒我們似的”引導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對應的句子。從而體會孩子們的“急”。

  第三句:“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聯系帶頭的鵝前后的表現,尤其是描寫生動的動作詞句,抓住“我”的想法與語言體會“我”的狼狽。

  再引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的課文,聯系第一段中的有關語句,從而感受到鵝的不可一世,“我”有怕到急到狼狽不堪的變化過程。

  先請學生輕聲讀課文的第八——十一自然段,看看在鵝的面前金奎叔的表現。

  引導學生交流,相機出示有關語句“飛快地走了過來,一把握住了鵝的長脖子。”“可是金奎叔的力氣是那么大,他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抓住句中“飛快地走、一把握住、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等詞句以及他的話“鵝有什么可怕的!會把你嚇成這樣。”聯系寫鵝的語句,如“鵝用腳爪劃他,用嘴啄他”“老雄鵝害怕了,好不容易掙脫束縛,張開翅膀,連飛帶跳“拍拍拍”地落到了池中。這一下,別的鵝也怕了,紛紛張開翅膀,跳到池里,逃命了”體會金奎叔對鵝不怕,而鵝卻相反懼怕金奎叔了。

  在對比朗讀中加深體會金奎叔不怕鵝,我怕,而鵝對我倆的態度也是截然相反的。

  由此,引導學生思考鵝還是那群鵝,而“我”和金奎叔在它們的面前表現得怎么會截然不同?通過品讀第九——十一自然段的對話加深感悟。重點引導讀懂金奎叔的話,“憑這點”聯系上文“我”的話理解,“咱們可不答應”聯系上面寫金奎叔對付鵝的語句以及下面的“掐”、“扔”“別再怕”等理解。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在對比朗讀明白由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而形成了不同的結果。

  這樣的理解可以說是分層次理解。

  3 品讀末尾,聯系實際,讀出道理。

  引導閱讀課文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學情預設〗

  學生能通過閱讀課文第十二段中的語句感受到“我”對牛和鵝的態度轉變,但是對于“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一句的理解有難度。對于含蓄的末尾理解上也有困難。

  〖教學策略〗

  “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的理解引導要分前后兩部分進行,引導學生思考兩半句分別是從誰的角度說的,各有什么看法?以接讀的方式理解因為從鵝的角度出發,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但從人的角度出發,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此外還要引導讀懂“我”對牛不再欺負了。

  從最后一段中引導學生品味出金奎叔的話對“我”的影響之大。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在對比朗讀明白由于金奎叔的話引發了我的思考和轉變,在對比朗讀中加深體會 “我”經歷這事前后對于鵝和牛的態度的不同。

  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讀懂課文內含的道理。

  三、回顧課文,總結升華。

  〖學情預設〗

  學生在回顧全文的基礎上能就《牛和鵝》與本單元的主題“角度”的關系有一些想法。

  學生對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結果”這一主題在以往的語文課文、數學、藝術中都已經初步涉及。

  〖教學策略〗

  再次啟發學生回顧全文,思考交流《牛和鵝》與本單元的主題“角度”的關系。引導學生聯系文本來談,教師可相機出示本課中有關的內容:例1:對于人,牛怕與鵝不怕的。對應的,人對于牛不怕,對鵝怕。例2:對于鵝, 金奎叔不怕,我怕。例3:“我”經歷這事前后對于鵝和牛的態度的不同。引導學生聯系學習、生活經驗來談,他們以前在語文、數學等學科中接觸過的相關內容,如語文已經學過的《蘋果里的五角星》、數學課中的《觀察物體》等。相機出示含蓄的結尾,在朗讀中明白要像“我”一樣以之自勉

  〖設計意圖〗

  一堂完整的閱讀課應該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過程,這個環節旨在讓學生再次回歸整體,并且經歷由表及里,由文悟理的過程。從而加深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結果”這一中心的理解和感悟。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拓展閱讀: 讀與“角度”這一主題有關的故事《丟失的駱駝》、《兩個農夫》、《煩惱的老太太》;書法兩位詩人登山游覽時不同感受的詩歌《登飛來峰》《題西林壁》。

  2“暢所欲言”談談當自己和師長就某事的看法不一致時該怎么辦?

  3“筆下生花”以“假如”為題寫寫自己和大人們不同的見解。

  〖學情預設〗

  拓展閱讀安排的文章與詩歌都與“角度”有關,學生聯系課文能讀懂;學生聯系生活能說說自己的獨特看法;在讀了網站中的詩歌后學生能完成半命題練筆“假如”寫寫自己的心聲。

  〖教學策略〗

  拓展閱讀選擇的是學生喜歡的故事與詩歌;“暢所欲言”“筆下生花”選擇的也是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

  〖設計意圖〗

  通過讀、說、寫的語文實踐,對主題加深感悟,引導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全面客觀地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全面提高語文的能力。

  板書設計     

  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結果

  牛 和 鵝

  不怕    怕

  ?

  不欺負    不怕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進一步體會文章蘊涵的道理。

  2.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感悟課文,了解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上節課,文章圍繞牛和鵝講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說 評價

  2.那么起初,文中的“我”是怎樣對待對牛和鵝的?

  【板書: “我” 牛 鵝】

  自讀3-4自然段,找出相關的語句。

  指名讀,談體會

  牛——不怕 【板書: 不怕】

  ——從哪兒體會到的?

  ——牛長得那么結實,強壯,作者為什么還敢欺負它?

  【板書: 欺負】

  ——回答,引讀第一句“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

  ——因為“我”站在牛的角度,我們比牛大,所以我們敢欺負牛

  鵝——怕 【板書: 不怕】

  ——從哪兒體會到怕?

  ——談體會

  ——我們連強壯的牛都敢欺負,為什么這么怕一只小小的鵝呢?

  ——回答,引讀第一句“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

  ——因為“我”站在鵝的角度,我們比它小得多,所以在一個小孩子的心中,他是那么怕鵝。

  朗讀:男聲讀第三段。女生讀第四段。

  過渡:可是后來,我對牛和鵝的態度又是怎樣呢?

  1.齊讀12自然段

  2.指名說 【板書:不怕 不欺負】

  3.總結板書

  二、細讀課文5——11段、感悟理解

  1.自由出聲讀5——11段,思考: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說

  從哪里看出我怕鵝?

  1.默讀5——7段,用橫線畫出我怕鵝的語句,你對這些句子有什么體會,讀完可以在旁邊用簡短的語言做批注。

  2.匯報交流 讀句子,談體會

  (1)當看到四只大白鵝時——“我們馬上就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們看見了會追過來。”

  指導:

  從哪兒體會到我怕鵝?

  “馬上不響了”

  放學的路上,也許我們正有說有笑,也許我們正追逐嬉戲,當一看到鵝,我們立刻收住聲音,放輕腳步,屏住呼吸……

  還從哪兒體會到我怕鵝?

  貼著”“悄悄” 為什么不用“沿著”墻壁而用“貼”呢? 兩句對比讀。

  看見鵝,我們大氣都不敢出,足見有多可怕。

  指名讀——再輕點,要不然就把鵝引來了,再指讀——引齊讀。

  過渡(情境):我心里這么怕鵝,一心想躲開它的視線,可我躲過去了么?

  (2)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搖一擺地、神氣地朝我們走過來;還伸長脖子,“吭吭”地叫著,好像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

  這是一群怎樣的鵝?(神氣十足,目中無人。)

  從哪體會到它很神氣?

  一搖一擺地、神氣地——神態中體會到什么

  “吭吭”——叫聲中體會到什么

  (對比鵝聽見了,就抬起頭來,直著眼睛看了看,——動作中體會到什么)

  (對比扇著大翅膀——動作中體會到什么)

  指名讀

  這還是一群怎樣的鵝?

  你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目中無人

  齊讀——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只神氣十足,目中無人的鵝。

  鵝為什么這么神氣、目中無人?

  過渡——鵝越是不把我們放在眼里,我們就越害怕了

  還從哪里看出我怕鵝?

  (3) “孩子們大喊了一聲,急急逃跑。”

  指名讀 談體會。

  看到鵝后慌忙逃竄,我逃掉了么?

  鵝追得更快了。

  還從哪里看出我怕鵝?

  (4)“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

  剛才還說敢騎在牛背上呢,現在見到鵝就腿軟無力,我都這么害怕了,鵝有沒有就此罷休呢?

  (5)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吭吭”地趕上了我,“吭吭”地張開嘴,一口就咬住了我當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除了目中無人,神氣十足,這又是一只怎樣的鵝?

  “啪嗒啪嗒”是形容鵝跑的聲音,“吭吭”形容鵝的叫聲,從象聲詞中,你體會到什么?

  這還是一只怎樣的鵝?

  從哪看出鵝的膽大妄為?還從哪看出?

  一口就咬住、拉住我不放。

  男生讀,讓大家再來見識見識這只膽大妄為的老雄鵝。

  (4)連人都敢咬,真是膽大妄為!我又是怎樣的反應呢?

  “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

  指導:

  指名讀,談體會

  看圖:作者怕鵝怕到什么程度?

  眼神——驚慌失措

  用手擋——不敢看鵝,不光是怕啄,更不敢面對這一切

  身子向后,快要倒地——怕到極點

  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扣子掙脫了——顧得上撿嗎?敢去撿嗎?

  此時此刻,作者心里會想什么?

  聽老師讀,閉眼想象,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指名讀

  師旁白,生讀我的話。

  再看圖,鵝又是什么反應?

  指名說。

  我越是膽小,鵝就越是膽大,我越是哭叫,反而還把這只老雄鵝激怒了

  引讀——只見,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來啄我——并且扇動翅膀來撲打我,我幾乎被它拖倒了——因為當時我還很小,只不過和它一樣高呢!況且還有別的幾只鵝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

  從老雄鵝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

  讓我們通過讀再次感受我的害怕與狼狽,鵝的神氣與大膽

  女生讀我 男生讀鵝 老師來讀其他句子

  我怕鵝怕的膽戰心驚,怕的魂飛魄散——我為什么這么怕鵝呢?回歸首段。

  我十分恐懼,時間似乎突然凝住了,我的腦子里亂亂的,只聽見心兒撲撲地直跳——就在這時,池里劃來了一只小船,捉魚的金奎叔從船里跳上岸。——引讀8-11

  (六)讀8-11段

  1.同樣對鵝,金奎叔是怎么做的?

  2. 剛才那只膽大妄為的鵝見了金奎叔是怎樣的反應?

  3.金奎叔為什么不怕鵝?

  指名說。

  因為站在人的角度看,……,所以……

  ——引讀:金奎叔說——

  4. 再讀兩遍,看看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

  指導“這樣看”指的是誰怎么看?

  那我們呢,我們該怎么看?

  5.對!鵝有什么可怕?它雖然把我們看的比他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實在”可以換成什么詞?

  我們人比鵝強在哪兒?

  是啊!鵝怎么看我們,那是鵝的事,可我們確實比它大,比它強!

  怕它干嘛?我們——不要怕它!

  6.這以后,我不再怕鵝,鵝呢?——

  指名讀

  鵝沒有變,還是那么吭吭的叫著,可我對鵝的態度變了,它便不敢再欺負我了。

  所以我看到牛,也不再欺負它了,因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實在比它弱呀!

  7.回歸板書,從我對牛和鵝的態度變化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角度不同,結果不同。

  8.除此之外,你還有什么收獲?

  引——第一段第二段——不要總相信固有的觀念,要敢于嘗試。《小馬過河》

  從牛和鵝的故事中,你還有什么收獲?

  一是不應該因為鵝把我們看得小,我們就把自己看得小,我們要站在正確的角度去看到自己。

  二是不要因為我們比人強就去欺負他們。

  “不以己強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懼人”

  三、總結升華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角度決定看法,看法決定想法,想法決定做法,而做法決定了結果。”

  四、推薦閱讀

  老師還想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兩個農夫》,他們各有各的打算,一個賣牛,一個買牛,這可是兩個農夫的才智和計謀的較量啊!

  板書設計

  牛和鵝

  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

  牛 不怕——欺負——不欺負

  我

  鵝 越來越怕————不怕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 研讀課文重點語句(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體會鵝的心理和情感;

  二 通過重點語句的研讀,明白角度決定行動,決定結果;

  三 通過重點語句的研讀,明白對同一事物,角度有很多,有的正確,有的錯誤,要學會變換角度、調整角度;

  四 運用對“角度”的收獲,到鏈接材料《牛狼之念》中去運用,學會變換角度去重新認識熟知的事物;

  五 讀寫思緊密結合,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思維。

  教學重點:

  一 研讀課文重點語句(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體會鵝的心理和情感。

  二 鏈接閱讀有關牛的材料,學會變換角度重新認識熟悉的事物。

  教學難點:鏈接閱讀有關牛的材料,學會變換角度重新認識熟悉的事物。

  教學準備:

  一 ppt“課文三句重點研讀語句”

  二 閱讀材料《牛狼之念》。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全文

  1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學生齊讀課題。

  2 師:看看老師的板書,用你的讀來突出重點。學生再讀課題,突出了課文的主體:“牛”、“鵝”。

  3 通過初步學習,你知道了牛和鵝有兩個什么有趣的特點?

  4 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5 師:牛大鵝小,為什么我們卻怕鵝欺牛?

  生:因為它們看人的角度不同。

  6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鵝在這種奇特的角度的影響下,如何對人兇的?

  二 研讀鵝,體會錯誤的角度導致的荒唐結果

  1 課文的哪些部分在具體描寫這只鵝在他的角度的影響下,對我的兇惡表現?請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體會體會他的心理。

  句子(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

  交流:

  生a:我從“一搖一擺”看出鵝很神氣, 根本沒把我們放在眼里。

  生b:我從“撲打著翅膀”看出鵝很兇,追得很厲害。

  生c:“鵝看了看我們”,就好象在說:“這么小的小人兒,膽敢來招惹我。”根本沒把我們放在眼里。

  ……

  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

  生a:我從“一口”這個詞看出,鵝已經被激怒了,非常生氣,狠不得一口把我吞了。

  生b:我從“腿也軟了”看出我被嚇壞了,都走不了了。

  生c:我從“大喊了一聲”,看出我們很害怕。

  生d:我們一定喊:“呀!鵝來了!”

  師:真像“狼來了!”

  ……

  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

  ……

  2 師: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只怎樣的鵝?

  生:這是一只兇猛的鵝。

  師:這是一群什么樣的鵝?

  生:這是一群兇神惡煞的鵝。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這是一個膽小如鼠的人。

  師:是什么讓鵝變得像狼一樣兇?是什么讓人變得像鼠一樣膽小?

  生:是他們看問題的角度。

  3 這只鵝真的有那么厲害嗎?繼續讀課文,談談你的看法,并找出相關的句子證明你的觀點。

  句子(4)“鵝用爪劃他……跳進池里,逃命了。”

  ……

  4 金奎叔的角度是什么?學生研讀金奎叔的話,得出他的角度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即是“讓它這樣看好了。”

  5 小結:看同一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有的角度對,有的角度錯。我們要注意選擇角度。

  三 鏈接《牛狼之念》,學會試著變換角度認識熟悉事物

  1 鏈接閱讀《狼牛之念》;

  2 在文后寫出自己對牛的新的看法和理解,互相交流評論。

  生a:牛并不是膽小的動物,而是一種能保護主人的有智慧、 非常高尚的動物。它值得我們去尊重它,因為它和我們一樣,也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動物。

  生b:牛其實并不是怕人的,它只是不想跟我們斗,因為它知道我們斗不過它。牛有生命,又情感,我們不該欺負它,而應該保護它。

  ……

  四 總結

  從牛和鵝身上,我們明白了什么?這對于你做人和做事有什么啟發?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反復朗讀課文,學會分層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重點、難點:

  1、反復讀課文,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教育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出發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2、學生學會分層次理解課文內容,并學會慎重地對待疑問。

  3、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圍繞提綱梳理課文層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牛、鵝圖片,啟發談話。

  同學們,圖上的這兩只動物你們認識嗎?你覺得哪一只更可愛,為什么?

  2、生回答后再次談話。

  實際上在很多熟悉它們的孩子中,都是不怕牛而更怕鵝。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任大霖先生的一篇文章《牛和鵝》,看看他在故事中對牛和鵝的態度有什么變化,體會一下作者通過這兩種動物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簡介作者。(出示課件)

  任大霖(1929~1995),浙江省蕭山縣人,讀書時就曾發表兒童故事、童話、兒歌。工作后堅持業余創作,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后出版了兒童散文集《紅泥嶺的故事》,中篇兒童小說《我們的田野》,短篇小說集《秧田發綠的時候》,兒童劇《桃子熟了》等。1953年調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此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童年時代的朋友》《山岡上的星》,短篇小說集《繡娟姑娘》以及作品選集《蟋蟀及其他》等。此外,還出版了中篇小說《喀戎在掙扎》《哥哥廿四我十五》,以及《任大霖文選》等。作品多次獲獎。

  三、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師出示自讀要求:

  (1)找出生字詞拼讀。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在不理解字詞上做記號,和同桌討論或解決。

  (4)讀通讀順課文。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字音:出示課件指名讀文中生字詞,正音。

  (2)字形:掐字右半部分下邊不要寫成日。

  (3)詞語:①無所謂:不在乎。

  ② 束縛:捆綁,比喻受到限制。

  ③掐:用手的虎口及手指緊緊握住。

  ④無緣無故:沒有任何原因地。

  (4)指名分讀課文,正音。

  4、全班有感情齊讀課文。

  四、默讀課文,梳理脈絡。

  1、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讀文,完成以下問題(出示自學要求):

  (1)按照提綱給課文分段。

  (2)說說課文的敘述順序。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提綱,學生根據提綱的內容劃分課文段落。

  (1)由于牛和鵝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們對待它們的態度、做法也不同。

  (2)我們在回家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

  (3)我記著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度和做法。

  3、學生默讀,自主學習交流。

  4、指名匯報,理清課文脈絡。

  (1)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

  (2)課文的敘述順序:事情的發展順序。

  (3)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金奎叔趕走了鵝,并告訴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牛和鵝。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掃清了字詞障礙,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給課文分了段。本文作者對牛和鵝的態度、做法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轉變呢,課文又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讓我們下節課繼續來學習。

  六、板書設計:

  提出共識

  牛和鵝 具體描述

  改變認識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圖片:(牛)的圖片:這是什么?你對牛有什么印象?

  (鵝)的圖片:這是什么?你對鵝有什么印象?

  2、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請你讀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牛和鵝》,看看從這篇文章中你會得到什么啟發?

  板書課題:《牛和鵝》 齊讀課題。

  老師從同學們差異的眼神中讀懂了,同學們可能在想:老師為什么把“牛”字寫得那么小,“鵝”字寫得那么大呢?讀課文,你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并且想想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書中的生字新詞都認識了嗎?那我要考考你們,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出示詞語:任大霖   屁股   飯碗    池塘     惹怒     吭吭     無緣無故    握     掐住   

  扳牛角   吁哩哩哩    掙脫束縛

  師:請你來談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可以用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的順序來敘述)

  師:你現在知道老師問什么把“牛”字寫小,“鵝”字寫大了吧?

  生:自由回答:(因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

  三.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師:作者相信這與話嗎?他用什么態度來對待牛和鵝的呢?

  板書:欺負   文中哪些詞來體現我們對牛的做法?

  害怕    文中哪些詞來體現我們對鵝的做法?

  這就是我們對待牛和鵝的態度啊!

  師:后來,對待牛和鵝的態度有變化嗎?

  生:有。(不再害怕鵝,也不再欺負牛)

  2、師: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發生了一件事,我記住了金奎叔說的話,而且直到現在還記得他的話,金奎叔的話真有魔力呀,對作者產生了如此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到底金奎叔說了什么?你能快速地把它找出來嗎?

  生說,(出示課件)[金奎叔說:“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記著,下次可別再怕它們了。”

  師:那么,關鍵是其中的哪句話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

  師:“憑這點”是指鵝憑借哪一點來欺負人?[鵝把我們看得比它小]

  是啊,鵝總是憑這點來欺負人,所以我們總是(遠遠的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鵝,就得繞個大圈子才敢走過去。)

  3、師:可是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我們最怕的事情偏偏容易碰到,你看,作者和鵝便狹路相逢了。到課文中去找相應的段落。

  (生讀5、6自然段) 你抓住那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生可能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子,體會鵝的[神氣])

  課件出示:[孩子們大喊一聲,……鵝要咬死我了]

  (體會到鵝的霸道、神氣、囂張)

  師:你能試著讀出鵝的神氣、霸道嗎?

  師:你還抓住那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體會到我得狼狽不堪,)你能試著讀出來嗎?

  師:誰能完整地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即把鵝的神氣、霸道,又把我的狼狽讀出來,其他同學閉眼傾聽,在你的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從鵝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小)

  師:在你的想象中,由這只神氣的、霸道的、囂張的鵝,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那些自以為強大的人的形象)生活給了我們觀察的機會,書籍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我們要學以致用)

  師:當這只鵝,這些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該怎樣做?心甘情愿的被欺負嗎?金奎叔怎么說的?(那咱們可不答應)

  師:好,我們來看看金奎叔面對這只鵝時是怎么不答應的?

  [課件出示:他飛快的走了過來,……逃命了。]

  師:自由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寫鵝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

  (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生動再現了老雄鵝害怕的樣子。

  師:你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指名讀

  師:從金奎叔的表現中,你體會到什么?(在強者面前不畏懼)

  師:是啊,正如金奎叔所說,“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

  [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確實比它強啊。]

  師:因為從鵝的角度出發,(生)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師:但從人的角度出發,(生)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

  同樣的道理:[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確實比它弱啊。]

  師:從牛的角度出發,(生)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師:但從人的角度出發,(生)可我們實在比它弱啊!

  師:此刻,你得到了什么啟發?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

  三.總結:

  [再次出示金奎叔的話]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得到了啟迪,直到現在,仍記著金奎叔的話,其實他是記住了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生命應該互相尊重,不論他是強者還是弱者。(修改板書:牛鵝)

  師:我們都應平等地對待,不存在欺負與害怕,只要我們時時換角度看問題,想問題,這樣,你曾經討厭的同學是否也變得可愛了許多?你曾經反感的父母的嘮叨是否也親切了許多?

  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板書設計:

  牛和鵝

  欺負           害怕

  不欺負           不害怕

  不同角度           不同結果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9

  《牛和鵝》教學反思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角度”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致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最后,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第二課時在處理重點詞句的引導方面,我抓住“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語讓讓學生感受鵝的害怕以及“飛快”“提”“握住”等詞語感受金奎叔對鵝的不害怕,并采用多形式的朗讀內化詞語加深體會。另外在設計中能始終圍繞文本思想內涵組織教學,語文人文性特點落實到實處。

  《牛和鵝》教學反思

  教學一篇課文重整體感悟,最好有一條貫穿、統領教學設計的線索,以達到“牽一發動全身”之效。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龍睛”,能夠從一點輻射全篇。再次多遍研讀課文。我發現:

  課文其實就是通過牛和鵝眼里感覺到的人,與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這就造成了牛和鵝對人的不同的態度。也就是牛和鵝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反映也不一樣。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去看鵝。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觀的事實—— 在人的眼里,鵝比人小,沒什么可怕。他從人的角度去看鵝,所以他不怕鵝;而我卻偏信了大家的傳言——在鵝的眼里,人比鵝小,惡不怕人。卻忽視了人實際上是比鵝大的事實。我站在了鵝的角度去看人,覺得人應該怕鵝,導致了我見鵝就怕,還遭到了鵝的圍攻。

  我覺得編者是想通過語言文字本身,告訴學生: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2、應該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而這些正是通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與鵝對我們不同態度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因此,課文的5-11自然段應該是課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態度改變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內容是束縛我正確思維的固定思想,正因為我被這個固定的思想束縛了,我才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對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因此導致了錯誤的結果。然而金奎叔的話正是對我所經歷的這件事情的一個高度的理論提煉,是“點睛”之筆。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為證實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讓我有了真切的體驗,然后用簡單而富有道理的話語,點亮了我的思維。讓我從鵝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時也作出了不再欺負牛的舉措。因此大家一致認為的觀點和金奎叔的話,是我站錯角度和重新認準角度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覺得課文的重點應該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后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牛和鵝》一課教學反思

  經過近一個月的年級組授課、研討。《牛和鵝》這一課我在年級組里上了四次。四次中都有不同的感悟,也都有不同的收獲。

  第一次上課在二班,跟學生課前沒有接觸,直接授課。在授課過程中,學生非常配合,上課過程中感覺學生有很大的興趣,我也的情緒也非常高。一堂課講起來非常順。學生好像知道我的設計一樣,一步一步非常到位。進行的非常快。唯一遺憾的是在話題交流時我設計的問題是:“說說你身邊還有哪些變換角度的事情”這一問學生被我問住了。我考慮到問題可能過深了。學生不知道從何答起。我就引導學生一年之中有四季,有的人喜歡夏天有的人喜歡冬天,他們都有不同的理由。有的人覺得夏天很美,有鮮花有水果。不喜歡夏天的人卻覺得夏天蚊子很多。冬天很美,白白的世界,可以滑雪滑冰。可有人卻認為冬天很冷,不喜歡。所以個人站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一樣。在我的引導下。有一位站起來大概意思是說:在生活中有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她就想我還是比較幸運的。這樣想想就會越來越快樂。生活中就是這樣如果你遇事都往開處想就會越來越快樂。否則,就會鉆進牛角尖。孩子說的多好啊。但是大多數同學都覺得這個問題很難。我想可能由于第一課時不是我上的緣故。進入寫話環節。孩子寫的也不太理想。可能前一部分太順了。后面反而不知道怎么引導了。課程比預計的提前五分鐘下課。第二次上課在四班。這次有了前一次教學經驗。在前一次備課基礎上修改了細節描寫。借鑒了網上老師上《牛和鵝》這課的經驗。在四班上課覺得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踴躍,但我能很清楚的感覺到孩子們喜歡聽我上課。他們的眼神告訴我,他們喜歡我。我的激情沒有因為下午孩子的情緒而受到影響。我的精神狀態非常飽滿。前一部分出現了在二班沒有出現的幾個問題,但都被我靈活的解決了。我暗自得意自己的教學越來越老練了。但到了話題部分又卡殼了。這部分總是處理不好。看來要改變一下提法了。我在心里暗暗下了決心。后面寫話部分學生交流的較上一個班級好些了。這次我注意了引導。寫話部分時間不夠了,剩下的留在課下交流了。

  這課已經上過兩次了。但從心里我對這課還是非常的不滿意。這次我決定做課件在電教室上。于是我連夜制作了課件。第二天我決定在三班上這一課。沒想到上了三次的課,這次是最不滿意的一次。我考慮了很久看問題處在什么地方了。我把這課進行了大的調整。為了突出重點,刪掉留在課上的閱讀題,當作回家作業。為了吸引學生。我把《牛鵝換眼》的故事錄成了童聲,配上了圖片,使故事繪聲繪色。至于總是出現卡殼的問題,我換成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且圍繞單元重點讓學生展開說話設置了“實話實說”欄目。我換的話題是:你是怎樣看待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的?你是怎樣看待父母嘮叨的?你是怎樣看待老師的批評的?這樣學生都能結合自身的實際展開說話。學生不但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鍛煉了說話能力,還深化了本課本單元的重點。可謂一舉兩得。在授課時我重在文章的對比,對待牛和鵝前后不同態度的對比,引出本文的學習。鵝和我和金奎叔的對比。我前后態度變化的對比。重點指導了文章的朗讀,在朗讀中學生感受了鵝的囂張,我的狼狽不堪,金奎叔的勇敢。特別強調練讀了“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這句。在讀中使學生感受語文的文本作用。在讀中讓學生重感悟,做批注。這樣的學習,把孩子當成了學習的主人。交流話題是本課的亮點。在話題交流時我看到我班一個平時學習有些吃力但最近進步很大的學生在高高的舉著手,我就讓他來回答。他回答的是“你是怎樣看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他站起來說:“我以前就是一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那時我就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是個差生,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但又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美國有個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但有一次卻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從此以后他對自己有了自信,改變了他的一生。從那以后我也不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了。我也要改變我自己。于是我就發奮學習。現在我也進步了。”聽著他的回到答,不知道怎么那一刻我有多么感動,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種想落淚的感覺。想想我們的后進的孩子吧,他們有多么渴望被老師被同學承認啊,多么渴望被老師被同學關注啊!我的眼淚在眼圈中,我走到他身邊忍不住伸手摸摸他的頭,哽咽地說:“老師相信你。老師從來沒有嫌棄過你,相信你今后還會有更大的進步!同學們讓我們給鼓勵。”那一刻掌聲響起在我的課堂。現在想起來。當時我如果什么都不說先帶頭鼓掌效果可能會更好吧。“快樂習作園”中學生練筆時,我課件放了舒緩音樂。隨著音樂孩子們筆尖在不停地寫著。那一刻我才體會到作為一名學生喜愛的語文老師是多么的重要。學生的思維很廣,從各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這節課,總的看來上的還是成功的,訓練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整堂課不是空架子,而是注重了課堂的時效性,是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

  這次授課雖然覺得修改的次數比較多,自己也覺得比較辛苦。但每次的修改對自己都是一個提高。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能夠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也喜歡自己永遠是孩子們喜歡的王老師,孩子們能在我的語文課中學到真正的知識!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角度”單元的第一課,這篇文章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隨意的家常談話中,又蘊涵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哲理的文章。這篇文章放在“角度”這一主題單元,從教材的編排意圖來看,強調讓學生懂得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篇文章的編排價值,不光體現了它的人文性,知識性,更多的還是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載體。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生動,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鵝追趕的一次經歷中,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全都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以及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因此,本課的可讀性非常強,課上,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感情朗讀,積累優美、生動的語句,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想象畫面、場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達、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以及作者用生動的故事為依托,闡釋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學情分析;

  1、進入五年級下學期,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獨立閱讀能力,在閱讀實踐中能運用一些閱讀的技能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讀,自悟、勾畫、批注、交流、評價的閱讀方法有一定的積淀,這節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進行閱讀實踐的更好歷練機會。

  2、針對這篇文章來說,雖然故事的確是淺現生動的,但文章并沒有具體闡釋出作者要表達的意圖,并沒有對故事進行太多的.分析,也沒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學生必須聯系上下文,找到重點關鍵的、含義深刻語言文字中作對比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的:

  1、掌握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無緣無故、胳臂”等詞語。

  2、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

  3、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讀課文,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教育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出發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方法:導入法探究法交流法

  教具:有關牛、鵝追認的錄像短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提綱:

  1、激趣導入,走進文本

  2、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3、深入文本,研讀品悟

  4、深化主旨,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走進文本

  1、(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片,你看這是什么?(牛和鵝)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么特點?

  2、課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請你讀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么啟發。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課件出示詞語: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無緣無故、胳臂、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

  ①指名開火車讀

  ②男女生賽讀

  3、小組讀課文。

  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中除了牛和鵝外,還寫到了人物是誰?(我和金奎叔)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人對牛和鵝的?(態度)。

  三、深入文本,研讀品悟

  課文中我和金奎叔對鵝的態度有什么不同?鵝對金奎叔和我的態度又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潛心默讀課文4-11自然段,找出相關的語句。在書旁寫上自己的感受。

  (一)抓住“我”與“鵝”的不同態度

  1、相信同學們在認真品讀課文后,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在那難忘的經歷中,我對鵝抱有怎樣的態度呢?(怕鵝)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A.我怕鵝:

  1、可是當我們看到鵝,那就完全兩樣了:總是遠遠地站到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鵝,就得繞個大圈子才敢走過去。

  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我害怕的心理?

  抓住“遠遠的”、“繞個大圈子”體會我生怕碰到鵝。

  2、我們馬上就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們看見了會追過來。

  抓住“馬上就不響了”“貼著”“悄悄地”“很害怕”“怕”等詞語體會,我們怕被鵝發現的心理。

  3、不知誰大喊了一聲,大家就急急逃跑。這使鵝追得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

  抓住“急急逃跑”“嚇得腿也軟了”等詞語體會我被鵝追趕時驚慌失措的樣子。

  4、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

  A、抓住“掉”“脫”體會我的狼狽;

  B、通過我的想法和我的哭叫,尤其是兩個感嘆號來感受我被鵝拉住后那種極度恐懼的心理。

  5、小結:在鵝前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我?用一、兩個詞來形容我的丑態。(極度恐懼、膽小如鼠、狼狽不堪、驚慌失措)

  6、過渡:那么鵝到底對我們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令我害怕呢?

  B.鵝不怕我

  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搖一擺地、神氣地朝我們走過來;還伸長脖子,“吭吭”地叫著,撲打著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

  此時,你眼前出現了一些怎樣的鵝?你還從哪里感受到的?

  引導學生抓住表示鵝動作、神態、聲音的詞語,通過朗讀來體會“鵝”的神氣活現,目中無人。

  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吭,吭”地趕上了我,“吭,吭”地張開嘴,一口就咬住了我當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這只老雄鵝,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來啄我,并且扇動翅膀來撲打我,我幾乎被它拖倒了——因為當時我還很小,只不過和它一樣高呢!況且還有別的幾只鵝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

  引導學生繼續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抓住“追、趕、張、咬、拉、拖、啄、撲打”等動詞及“吭吭、啪嗒啪嗒”兩個擬聲詞來體會鵝的囂張氣焰。

  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鵝,用一兩個詞來形容它。(目中無人、傲慢、囂張)

  C.一找原因

  過渡:在我們看來,鵝并不大,但為什么膽子這么大,我們又這樣懼怕他呢?

  1、師引:原來大家都說媒體出示第1、2自然段:

  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我們都很相信這句話。

  2、從這兩段話中,你讀出了什么?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我們對這句話的確信嗎?(深信不疑)

  3、我為什么會“深信不疑”(因為大家都說,我們都很相信)

  (二)抓住“金奎叔”與“鵝”的不同態度

  過渡:但有一個人卻不相信大家說的話,他就是——金奎叔。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看,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呢?面對金奎叔,鵝又是怎樣表現的呢?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A.金奎叔不怕鵝

  1、他飛快地走過來,一把握住了鵝的長脖子。

  2、可是金奎叔的力氣是那么大,他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

  引導學生抓住金奎叔的動作與前文我的害怕進行比較,來體會在金奎叔的眼里,鵝就是一種小動物,根本不需要害怕。

  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金奎叔對待鵝的態度嗎?

  .B.鵝怕金奎叔

  過渡:面對金奎叔,鵝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媒體出示:

  老雄鵝害怕了,好不容易掙脫束縛,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這一下,別的也怕了,紛紛張開翅膀,跳到池里,逃命了。這時,你看到一只怎樣的鵝?(落荒而逃)

  鵝在“我”和金奎叔前面完全不同的形象,是為什么?對鵝眼看人小,這種做法金奎叔是怎樣的看的?(引出金奎叔的話)

  C、二找原因,進行對比:

  過渡:為什么金奎叔不怕鵝呢?

  1、媒體先出示:

  金奎叔說:“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記著,下次可別再怕它們了。”

  (1)讀這一句話,你讀出了金奎叔怎樣的態度?金奎叔為什么不在乎鵝怎么看人的?

  再出示: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我們都很相信這句話。

  2、認真讀讀這兩段話,想想金奎叔說的話和大家說的話有什么不同?從這不同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1:我之所以怕鵝,是因為我很相信大家的話,沒有自己去思考

  2、金奎叔不相信大家的話,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

  3、小結:我們不用去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們要從事實出發,正確地看待問題。

  過渡:所以說,鵝有什么可怕的!(引讀)“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三)“我”態度的轉變:

  1、出示第12自然段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11

  《牛和鵝》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寫了“我”因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這句話,常欺負牛,怕鵝。在遭到鵝襲擊時,怯懦、不敢還擊,金奎叔將鵝制服,鼓勵“我”不要怕鵝,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致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單元主題入手,導入“角度話題”,引出新課,板書課題。這樣做可能有兩種好處,一是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更有利于使學生融入課堂;二是輕松導入新課,初步使學生建立“角度”意識,為后面的教學作鋪墊。

  接著,從本文作者的簡介入手,引出兒童文學作品的童趣特點,一方面使學生對作者的生平創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順利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再從“童趣”著眼,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有童趣的段落,學習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體會欺牛與怕鵝,反復練習朗讀,讀出欺牛時的毫不在乎,被鵝欺時的狼狽不堪,加強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然后,由欺牛怕鵝導出課文第一自然段:“人們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是不怕人的。”這樣學習可能會容易讓學生對本文的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接下來是引導學生學習最后幾個自然段,重點研讀金奎叔的話,學習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鵝到后來的不欺牛也不怕鵝的,從而使學生悟出同樣一件事,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個道理。

  最后是由這個道理拓展開來,向學生講述一個故事:一個老太太,兒子染布,女兒賣傘,天晴時老太為女兒當心,下雨時老太為兒子當心,整天愁眉苦臉,弄得疾病纏身,后來聽了一個哲人的話后,心情豁然開朗,病也好了。再從這個故事,引向學生過去學的有關角度的詩句,引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提出希望,結束本課。

  本課導入比較順暢,課堂教學的的脈絡比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夠多。

  二是沒有使用課件教學,使課堂減少了許多生氣,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三是教學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學欺牛段落時使用過多的時間,加上沒用上課件,導致后來的時間不足,金奎叔的話分析的不透徹,拓展部分沒來得及教學,草草入場

  通過這次比賽,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讀教材是備課必要的一個過程。一篇課文,就像《牛和鵝》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通過不同的方法去組織教學,當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然而,什么才是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最好的角度,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究、爭論、反思,從而達成共識。

  2.網絡這一現代信息技術的平臺,已成為現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間、跨越時間的局限,將有著同一個目標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研究、相互評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而在這樣的.平臺上,人與人之間變得更簡單了,評議變得更真誠了,研究更貼近實際了,成效就更明顯了。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12

  這課已經醞釀了很久。如果是一串葡萄,那么現在應該是釀成葡萄酒的時候了!不過,滋味卻是那樣酸澀!

  因為南崗區教師招聘需要部分教師來出題,我有幸被抽中,在出題點“關押”了五天之久,然后是批卷,直到周六8點多才回家。因此,本應是上一周該做的事情,只好挪到這周一來做了。

  第三節課,復興五年一。

  開始上課了,按照既定方案,先給孩子們講一個故事,一個關于牛和鵝眼睛的故事。當然,這是一個神話傳說。孩子們聽得有趣,自然放松下來,同時,也引入了本文的第一段。這樣過渡到課文內容,自己覺得比較自然。

  學生初讀課文,隨著讀我隨著講自己的感受:有趣,讀著讀著會樂出聲。大家也會有這種感受吧?這是情感的滲透吧,也是一種交流。果然,孩子們讀著讀著,也樂起來,忍不住樂出聲兒。為什么會這樣呢?說說感受吧:被鵝追、咬時的狼狽樣特別生動有趣;金奎叔趕鵝那一段有意思;還有前面欺負牛的那一段,覺得有意思。

  這是預料之中的。接下來做什么呢?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隨時將學生的發言整理成板書:我怕鵝,鵝追我,金奎叔趕鵝……在這個基礎上請學生結合板書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也是幫助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一個方法。只是放在這里,還略顯不自然。

  比較亂的地方出現在后面的環節中。我一直沒有想好的,本來應該直接切入到金奎叔的話,但怎么切入卻沒有思路。于是,讀事情的過程。為什么要讀也并不清楚。只是含糊地說感受生動的語言。每想到這里便覺得發堵,不舒服。甚至現在都有寫不下去的感受。不過,為了當初的承諾,我還是要寫出來。講好了給大家當樣子,不好是靶子,給大家借鑒。

  重點于是在體會我的表現,鵝的表現;金奎叔的表現,鵝的表現。因為,在此處我總認為是有比較的,正是這種比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不能因為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而決定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或者進一步認識到“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決定著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這次講的時候,我便引導著孩子對比著來讀,讀出我的害怕,再讀出鵝的神氣;讀出金奎叔的不怕,再讀出鵝的害怕。反復指導朗讀,這里用了大概十二、三分鐘罷。后來想想,這里花的氣力顯得大了些,尤其是前面的問題不明確的情況下,學生對這些描寫生動的語句如此反復誦讀也還處在一種無意注意的狀態下,效果未必好。

  再就讀到金奎叔的話了,抓住“這樣看”和“這點”兩處讓學生說清楚,然后說說句子的意思,再聯系生活談談啟示。基本就是這樣的思路下來吧。層次不清楚的感覺始終有,所以課上下來覺得比較累。不知自己怎么講下來的。

  五年三,第二節、第三節

  又講這一課。這回在比較上下了功夫,另外我還調整了一下順序,先理解金奎叔的話,但只是從字面上明白這段話的意思;再讓孩子們讀一讀課文,然后圈畫“我”、“金奎叔”、鵝的態度表現,看看通過比較他們的表現有什么發現。

  這時,孩子們邊讀邊進行思考:把我的表現同鵝進行比較;把我的表現同金奎叔進行比較;把鵝的表現同金奎叔的表現比較;把鵝前后不一樣的表現進行比較。通過這些比較,孩子們說了很多想法和體會:鵝不怕我是因為我怕鵝;鵝怕金奎叔是因為金奎叔不怕它;鵝這動物欺軟怕硬……在比較中,邊談邊讀,邊讀邊談,這回感覺自然了許多。在充分的交流朗讀之后,我再讓孩子們談談對金奎叔那句話的體會,這回孩子們的認識又深了一層:其實,鵝把我們看得小沒有什么,它要是靠著這點欺負人可不行,“憑這點”說明鵝只是依靠把人看得小這點來欺負人,是沒有實際的本領的,實際上人的本領要比它強得多;也有的孩子說,其實鵝對我們什么態度不要緊,關鍵看我們是如何看它。于是,引出下文“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幾聲,扇幾扇翅膀,就搖搖擺擺走開了。”想想看,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發生變化?仔細閱讀后,我們會發現,其實鵝的態度并沒有變,還是和前文中一樣“吭吭叫、撲打翅膀、一搖一擺”,只是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鵝在我眼中也就有了變化。現在,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來談談啟發了。

  再談《牛和鵝》一課的教學

  這課成了一個心結了!但有時,課真的是需要磨的。反復思考下來,對這一課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記錄在這里,供大家借鑒。

  先大概說一說課的流程吧。

  一、神話故事導入。

  二、由神話引入課文第一自然段:“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1.由神話故事到這段話,再到課文講的故事。請學生自由讀文,看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檢查生字詞語:

  (1)吁哩哩哩、吭吭,這兩個詞重點是讀準。強調“吁”是多音字,簡單講講另兩個讀音組成的詞。(呼吁、氣喘吁吁)

  (2)“惹”,擴詞。

  (3)“掙脫束縛”,注意“掙”是四聲,表示努力擺脫的意思;“縛”是四聲。指導學生讀準確,再回到課文中讀句子。

  (4)通過做動作、做比較,弄懂“扳、握、掐”在課文中的意思。

  3.瀏覽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我”被鵝追,金奎叔把鵝趕跑,“救”了“我”的事情。)

  三、精讀主要內容。

  1.結合課文主要內容及神話故事引出矛盾,激起疑問。

  (說明:前面通過神話故事,學生得出“鵝”不怕人這一結論。而通過整理課文內容得出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這樣問題自然形成了:為什么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呢?看似簡單,但孩子們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大人和孩子外在身體上的差距,而沒有注意到內在態度的不同。這正是課文要引起我們思考的地方。由此進入下面細讀的環節。)

  2.圍繞問題“為什么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默讀課文5——11自然段。邊讀邊用不同符號畫出“我”、金奎叔、鵝的表現,再讀一讀,看看有什么發現。還可以比較一下,也許你會有新的思考和收獲。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長時間,如果直接來回答問題,結果往往是單一而簡單的。學生容易直奔答案而去,不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同時,在這里也是教給孩子比較閱讀的方法。利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并能夠有更多的學生更充分地發表看法。)

  3.交流。

  (基本上在第一課時能夠交流一個方面內容:或者是關于“我”怕鵝的,或者是金奎叔的表現,或者是鵝的表現。然后第二課時繼續交流。

  交流時主要抓下面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得出“我”非常怕鵝這個結論,要讀好;二是得出鵝不怕我,讀出鵝的神氣來。三是金奎叔的不怕和鵝的怕,這部分處理宜輕。可以不再讀了。四是比較“我”和金奎叔的態度,比較鵝前后的變化——由神氣到狼狽。

  通過這樣四個層次的分析、品讀、思考,相信學生會得出問題的答案了:之所以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是因為“我”太怕鵝了,而金奎叔卻不怕鵝。)

  四、體會金奎叔的話,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其中的道理。

  1.由前面內容,教師進一步提問:那么,我們對待鵝的正確態度應該怎樣呢?

  由這個問題過渡到金奎叔說的話。思考“讓它這樣看好了”、“要是憑這點欺負人”,弄懂金奎叔話里的含義。此時,要孩子進一步思考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示時卻是有困難的。

  2.讀第12自然段,再比較前后“我”的變化以及鵝的變化,看看又有什么收獲?

  此時,學生應該可以發現“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往往是由我們的態度決定的”了。

  3.下面的環節引用落英繽紛的做法,由不再無緣無故欺負牛入手,回顧第二自然段內容:

  “我教時臨時發現一種講法,說來也是受大哥啟發,我讓學生劃出我們欺侮牛的動詞:拍,摸,觸,刮扳,騎.第一步,讓學生讀詞說體會;第二步,學生思考調整詞的順序行不行,說理由.學生體會出,我們由不怕牛到欺負牛的過程,也領悟到牛的忍讓促成了我們的行為.引完后讓學生自學第二部分,劃詞,批注鵝如何一步步欺負我的課文,自悟“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決定著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效果較好,學生挺愛學的。”

  五、總結。

  《牛和鵝》教學反思其四

  呵呵,其實不知是第四還是第五了,或許是第三?不在于第幾,關鍵是思考吧。

  今天在跟一位老師備課時,忽然想起了當時教學中的一個片段:教學本課的生字詞語有這樣一些,“吁哩哩哩、吭吭、惹、掙脫束縛、扳、握、掐”。教學最后幾個表示動作的生字時,我有意想通過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積累。于是我走到第一排一個男孩子跟前,抓住他的手,做出掰腕子的動作。然后讓大家說說我們在做什么 ——順勢講到,這也叫扳手腕。這個動作——我一邊說一邊將那個男孩子的手腕扳向一邊——就叫扳,后面的孩子都站起來看,一邊看一邊笑著。

  這時,我又握住男孩子的手,用力搖了搖。“這個動作是——”

  “握手!”孩子們大聲回答著。

  “哈——”孩子們忽然哄堂大笑起來。而被我握著手的男孩子紅著臉,使勁要把手抽出去。嘿嘿,我回頭看看剩下的“掐”字,也忍不住樂了。這群小家伙,一定以為我接下來要掐這個倒霉的男孩子呢!

  “哦。‘掐’是什么動作?看看,這一定是女孩子的拿手戲!男孩子學學。”

  話音未落,男孩子們就裝模作樣地在女孩子身上(離著一定距離)比劃起來。看著他們的動作,我便學著他們的樣子,用大拇指和彎曲的食指在空中一夾,再一轉 ——“是這樣嗎?”“對。”“不對。”——“這是什么?”——“是擰~~”男孩子們特意把“擰”字拖了一個長長的拐彎。“那這樣是掐嗎?”我走到第三排一個男生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另一手的大拇指甲和食指的指甲做出一個掐的動作。“對——”笑聲似乎比回答更響亮。

  “哦?果真如此?”我清了清嗓子接著說,“請大家找找書里的話,看看書里是怎么說的?”

  “金奎叔一把握住了鵝的長胖子——”學生讀。

  我一把抓住了旁邊一位同學的胳膊。“這就是鵝脖子。我現在的運用就是——握。”孩子們笑得更歡了。“另一句呢?”

  “那咱們就得掐住他的脖子,把它扔到河里去……”

  “哦,是這樣掐嗎?”我重復著剛才那個“掐”。對于鵝的脖子來說,這樣的掐恐怕是無濟于事的。“不是這樣?那是什么樣?”學生做出用力握的姿勢。

  看到自己的目的基本達到。于是就趕緊把話題扯回來。“對,這里的掐和握意思相近。在感覺上掐的力量更大些,更集中些。”說到這兒,我的話題一轉:“其實,我們理解詞語時就要像剛才這樣把詞語放在語言環境中體會它的意思。因為漢字的歧義是比較多的,所以我們只有聯系課文內容才能準確地理解。記住,千萬不要望文生意喲。”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 篇13

  《牛和鵝》是著名兒童文學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從怕鵝到不怕鵝的經歷,告訴我們: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可能改變對待事物的態度,最后導致改變事物的結果。本課的主要目標是:要讓學生體會“我”由怕鵝到不怕鵝的思想轉變過程,明白:要站在正確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懼,也不盲目的欺負別人。

  教學時,我抓住課題“牛和鵝”導入,提問:“你們怕牛嗎?你們怕鵝嗎?”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接著我便追問:“課文里的我怕牛和鵝嗎?”孩子們又開始議論了,我繼續追問:“作者為什么怕鵝?為什么不怕牛?”孩子們開始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這樣,在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追問下,孩子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段,讓學生從“我”怕鵝與不怕鵝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學習,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到相關句段,感受“我”怕鵝時被鵝欺負的情景,并與不怕牛,并且欺負牛的情景進行對比,從而體會“我”對牛和鵝的態度。

  到課文最后,金奎叔說的話,讓“我”明白了,鵝把我們看得小,可我們實際上比它們大啊,所以我們不應該怕鵝,當然也不應該欺負牛,盡管牛把我們看得比它大!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角度”,主要讓學生體會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就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些抽象,稍有難度,對于學困生,較難理解。所以,在課堂上,遇到學生不易理解時,我便會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去設身處地的理解,舉例子的方法可以讓抽象的哲理變得通俗易懂!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牛和鵝》教案(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語文園地一》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積累優美語句,認真地抄錄在摘抄本上。2、積累含近義詞的四字詞語,并能用它們說句子。3、學會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教學重、難點: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教案(精選2篇)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同學們,誰來說說,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樣的呢?(自由、天真、無憂無慮……)在同學們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樂也好辛酸也罷,都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2篇)

    1、讀準讀通課文內容,了解故事脈絡。2、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3、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 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反思(通用13篇)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

  • 五年級下冊語文刷子李教學反思(通用8篇)

    一、以學定教,突顯學生主體地位:我們要追求真實有效的教學,必須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許多老師常常把學生的學習起點設為“零”,在沒有考證學情的情況下,盲目地按照既定的教學思路開展學習活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

  • 五年級下冊語文《刺猬》教案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16個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通過學習,知道課文采用了“總——分”的結構,介紹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3、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介紹一種小動物。...

  •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精選7篇)

    《打電話》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通過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打電話這一生活素材,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方案、并從中尋找最優方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隱含的數學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 五年級下冊語文貓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學準備搜集有關貓的資料。...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案(精選16篇)

    一、導入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學生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學生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學生丙:我發現了彩虹。...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梅花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大抵、精神、品格、靈魂、骨氣、民族、氣節、磨難、欺凌、境遇、畢竟、梳理、衰老、珍藏、華僑、能書善畫、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低頭折節、淚眼蒙...

  • 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合集(精選12篇)

    [教材分析]:《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的情景,祖父的園子就像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莊稼、...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文,了解生字,正確讀“逝、隆、頓、轉瞬即逝、善良淳厚這幾個詞語。2、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詩歌的表達方式。3、使學生知道微笑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與人之間應當和諧相處。...

  •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通用12篇)

    教學目標能快速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重點句進行學習,想像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教學難點抓住重點句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教學過程讀詩...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 教案(精選15篇)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教案(通用17篇)

    一、復習導入,重溫“風光美”1.出示課題。2.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滾動)。3.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新津县| 庆阳市| 永修县| 岗巴县| 阜康市| 五常市| 冷水江市| 永泰县| 纳雍县| 武城县| 仁怀市| 台湾省| 偏关县| 广安市| 麦盖提县| 元朗区| 黔东| 博白县| 松滋市| 油尖旺区| 邛崃市| 开阳县| 霞浦县| 墨江| 承德县| 河北区| 洪泽县| 武安市| 裕民县| 佛坪县| 自贡市| 阳高县| 武冈市| 涞源县| 天门市| 嘉峪关市| 同德县| 长寿区| 资阳市|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