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精選15篇)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象征著生機與活力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江畔獨步尋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杜甫的其他情況?
二,學習古詩
1理解詞語
把你自學的內容講給大家聽。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感情朗讀
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讀,評)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榮。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請大家閉上眼睛,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條小路,小路兩旁繁花似錦,蝴蝶在飛舞,黃鶯在歌唱,望著這一美景,我們真想把他畫下來。(畫畫,展示)
四,課后作業
積累描寫春景的古詩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郁頓挫,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4.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引導學生創作。
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1)指名讀這一句
(2)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四娘家花的多?
(3)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指名讀這一句
(2)問:黃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3)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4)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三、遷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四、作業
抄寫古詩。
簡評:
在學生充分誦讀詩句,深入地體會詩句的意境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進行簡單仿寫詩句。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首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悅的心情。
教學重點:
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涵的詩人之情感。
教學準備:
春天畫面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認識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人稱“詩圣”,他寫的詩被稱為“詩史”。這位詩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一首描寫美麗的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
二、初讀,指導讀正確、有節奏感
1.老師下面要來小組讀詩比賽,要求是:響亮、正確、有節奏。想獲得為本組爭光的機會嗎?那就練習讀幾遍。
2.指名讀,隨機糾正字音、節奏。
3.齊讀。
三、精讀,入詩境,悟詩情
1.詩我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同學們,詩人來到江邊,看到哪些景物?
板書:花 蝶 鶯
2.這些景物中你最喜歡什么?能不能結合詩句,發揮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師這里的句式說一說,結合理解詞語“花滿蹊”“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嚴嚴實實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壓彎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紅的似火,白的如雪,黃的勝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來了呢。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語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飛碟舞,說到現在的花,你們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師放課件,邊放《春到江邊》的音樂,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錦的美景啊,你們看,杏花開了,遠遠看去,就像天邊粉紅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臉粉粉的;梨花擠滿枝頭,仿佛一夜間枝頭墜落了滿樹的白雪,香氣四溢,引來了蝴蝶在花叢翩翩起舞,黃鶯飛落枝頭,自由自在地唱起動聽的歌。
美吧,這情景讓蝴蝶醉了,黃鶯醉了,我們也醉了。下面同學們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表情、動作讓老師感受到你們的陶醉吧!
4.賽讀。
四、深化,體會詩情
1.讀到這,老師心頭不禁有個疑問:你們看,詩中寫到花不僅多,而且美,這景色在春天隨處可見,只要一出門就可以看到,為什么要“尋”呢?
2.是不是該把詩題再讀讀,讀出詩人心情的歡愉。
3.讓我們用自己的誦讀讀出詩人對春天美景的喜愛吧。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4
(—)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漢語特點 最完美的結合,是中華民族精神氣質最完美的呈現。根據新課程理念,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通過朗讀吟詠,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畫面,設法讓詩人的畫面和詩人的情感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作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
(二)教學背景分析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具有情趣的寫景詩。它描繪了春天繁花似錦,蝶舞鶯歌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快樂、愉快的心情。通過讓學生想象、朗誦、繪畫等形式來進一步的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讓詩人創作時的意境再現學生心中。
學生分析:古詩的廣闊意境給學生留下了自由開掘的空間,而多元化的積累則能激活學生富有色彩的智慧,因此,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發揮他們的特長,通過演繹讓個性在唐風古雨中盡情沐浴,潛能在詩情畫意間從容釋放。
(三)教學目標設計:
1、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通過學生朗讀、繪畫、描述等方式來進一步理解詩意,讓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
3、通過對詩歌的理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意愛之情。
(四)、教學過程與資源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誘趣:
春天繁花似錦,萬物復蘇是一個令人陶醉的季節,今天咱們一起到江畔去看一看那里的景色,好不好?
板書:江畔獨步尋花
二、參與探究:
1:誰能解釋一下課題?(詩人獨自在江邊散步尋找春天美麗的景色。)
2、詩配樂范讀古詩。思考:古詩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
花、小路、蝴蝶、黃鶯
(設計意圖:通過對全詩整體上的了解,讓學生體會詩人是如何用簡煉的語言,把這些景物描繪得如此生動,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3、輕聲朗讀 ,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4、指導朗讀。一聲、二聲為平聲讀時聲音延長,三聲、四聲為仄聲讀時縮短聲音,但讀時聲停氣不停。
黃四娘家――花――滿蹊―― ,
千朵﹨萬朵﹨壓枝――低――。
流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表示平聲,﹨表示仄聲。)
(設計意圖:把音律引入誦讀,指導學生按照“平長、仄短”的規律朗讀古詩,會更好的體現古詩的音韻之美,引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
5、播放優美的古箏樂曲,讓學生自讀自悟,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這首古詩。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句的景象,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的朗讀;喜歡畫畫的可以用畫來表達。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現美景,意圖在于把結合,以求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6、匯報交流:
(1)播放音樂,指名描述:春天到了,黃四娘家的小路旁,有許多種花爭先恐后的都開了,有紅的、有黃的、還有白的等等,它們把花枝壓彎了腰,蝴蝶看到了說:“姐妹們快來呀,這里好美呀!咱們一起來跳舞吧!小黃鸝們也高興的唱起歌來,那聲音婉轉悠揚,十分動聽,這里的美景把他們都吸引住了,誰也不愿意離開。
(2)這位同學描述得怎樣?好在哪里?(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
(3)引導學生說出“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是如何在畫面中表現出來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如果用畫來展示,需要畫出許多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花才能突出花多的景象,而詩中用一個“滿”字便把整個繁花似錦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讓學生體會到古代語言精煉之美。)
(4)朗讀:指名讀,集體評價。引導學生想象在百花叢中蝴蝶的姿態和小黃鸝的神態是什么樣子的?邊范讀邊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點撥,在品味詩句中把誦讀想象融匯其中進入情境悟出品味,品出詩的畫面美、意境美、語言美。)
三、回歸整體: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結合書中的圖畫,指名回答
2、(1)當你尋覓春天的時候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指名讀 注意讀出輕松、愉快的語氣。)
(2)當你獨自漫步于江邊時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指名讀)
(3)當你心情十分煩悶的時候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指名讀)
(4)當你心情愉悅的時候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指名讀)
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悅的心情齊讀這首古詩!
四、質疑問難:誰還有不懂的地方?
預設問題既然本詩描寫的是春天為何一個春字都沒提?從詩句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五、分層練習:誰能背幾首描寫春天的詩句?
六、拓展練習:想一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詞變成你自己的嗎?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積累。)
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流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五)教學流程圖:創設情境 激疑誘趣(播放音樂,進入古詩)→ 參與探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歸納概括(談談自己學習古詩的收獲)→質疑問難(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層練習(背誦自己知道的,描寫春天的古詩)
(六)教學效果評價:通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發揮其特長,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充分發揮,以求收到更好的效果。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蹊”,會正確書寫“留、嬌、鶯、恰”4個生字。
2、通過多形式的反復朗讀,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通過走進古詩,在朗讀中賞析古詩,感受詩中描寫的春景和表達的春意,體會詩人贊美春天的感情。
4、通過理解詩意,學習詩人融情于景的表達方式,了解古詩寫法的特點。
5、懂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感受美好,感受詩情與畫意。
二、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理解詩句意思,體悟詩情。
三、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詩中用蝶和鳥襯托花之繁茂的寫法。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誰來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
(生回答、交流)
師:是啊,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鳥語花香、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此時,我們正處于這草長鶯飛的二月天!
(課件出示關于春天的圖片。)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一位大詩人面對春天的盛景,寫下了一首至今膾炙人口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師介紹詩人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是唐代詩人,人們稱他為“詩圣”,和李白并稱為“大李杜”。(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古詩,全班齊讀。
2、生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可以采用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
3、師范讀,教學生有節奏的讀古詩。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4、生自由練習有節奏的讀古詩。(先自讀再同桌互讀,然后分組讀。)
5、再讀古詩,有節奏的、有感情的讀。(指名讀)
(三)品讀古詩,揣摩寫法,體悟詩情
1、解詩題,說題意
“江畔獨步尋花”:詩人獨自一個人在錦江邊上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師:從題目上看,詩人“尋”什么呢?
詩人又尋到了什么?(生答:花、蝶、鳥)
我們一起走入詩中,跟著杜少陵一起去尋找吧!
2、作者又是怎樣寫花、寫蝶、寫鶯的呢?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讀詩。
再次問:詩人尋到了什么?
(生答:花、蝶、鳥)
(師板書:花蝶鳥)
3、全班交流,逐句賞析: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
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
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
(師板書:滿蹊)
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
(師板書:千朵萬朵壓枝低)
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
“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
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師板書:留連時時舞)
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
“嬌”是形容鶯歌動聽婉轉。“恰恰”是頻繁不斷之意,恰恰當作頻頻、時時解。
3自由自在的黃鶯叫聲婉轉動聽。
(師板書:自在恰恰啼)
5、體會古詩寫法,感受詩情。
(1)動靜結合
(2)襯托
師: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
小路上花團錦簇,長滿花朵的枝條被壓得低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從這里,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黃鶯啼唱著婉轉動聽的歌聲,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蝶舞”與“鶯啼”更加襯托出花的鮮艷芬芳。詩人用“時時”、“恰恰”這些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畫面充滿了動感。同時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朗朗上口,也通俗易懂。
(師板書:動、靜、襯托)
在這首詩中,你感受到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生答:贊美春天;對新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憧憬。)
師:詩人杜甫也正是借著春景來抒發對春天的喜愛,以及對未來新生活的向往。
就讓我們帶著對春的喜愛,對春的贊美,再次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吧!
學生帶著自己感情試背這首古詩。請生背誦,并做評價指導。
(四)拓展延伸
1、補充介紹《獨步江畔尋花》其五
師:《獨步江畔尋花》是一組詩,共七首,本詩是第六首。之前我們一起背誦的'是第五首。生齊背。
2、多角度感受不同的古歌中春天的美麗
師:春,是四季的序語,是一年中播種的時節,更是播撒希望的季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人被春之景所打動,為抒發情懷,寫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春天的詩歌呢?
(生自由發揮,教師適時點評補充,主要引導學生抓住詩人各是通過哪些食物來描寫春景,表達春意的。)
出示一些耳熟能詳的關于春天的古詩。(學生誦讀)
3、體會“詩情”與“畫意”。
師:有一個詞語叫“詩情畫意”,大詩人杜甫的這首詩的畫面感很強,根據你們自己的理解給古詩配畫吧。(根據課堂時間靈活安排,課上也可作為作業)
4、作業:嘗試用詩表情達意。
師:觀察你身邊的春天,哪些景色最打動你的心,嘗試用學習這首古詩的寫法,課后寫一寫。
4
六、教學策略與方法:
在本課時的教學策略運用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以往的古詩教學方法,充分運用“金鑰匙”即,也就是提問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問題一:詩人尋花,尋到了什么?(學生可在詩中做標記。)
問題二: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些景物?想象一下詩人看到怎樣的畫面。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6
(一)比賽說詞,引入課題。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個詞語比賽吧?
1、你們知道描寫春天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春風送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百花齊放,這真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啊!
2、春花有哪些顏色,你知道嗎?
這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啊!
3、春花除了顏色艷麗,還有什么特點?(數量多)那你們能送個詞給這么多的花嗎?
這真是一個萬紫千紅的世界啊!
(二)介紹由來,解詩題。
1、指著事先寫好的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齊讀課題 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對課題的說法有什么疑問嗎?
(誰一個人到江邊來尋花?為什么一個人到江邊來尋花?他到江邊尋到花了沒有?)
(三)初讀,感悟詩情。
1、大家帶著疑問自由讀詩。要讀得字正腔圓、通順。讀的時候,還要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注釋 。 自由讀,開始。
2、讀了古詩,你們知道是誰一個人到江邊來尋花了嗎?(杜甫)
3、唐朝大詩人杜甫生在戰亂歷經磨難,看盡人間離苦、紅塵悲情,擅用七律、排律憂黎民,憂天下;他晚年曾“飄泊西南”,臆想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任一腔喜悅隨風潛入;也曾立于草堂賞早春,聽兩個黃鸝鳴翠柳,望一行白鷺上青天,把遞進的豪情隱藏;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被稱為“詩圣”,和李白齊名“李杜”。他憂國憂民直面戰亂后由盛而衰的現實,用沉郁頓挫的風格記錄歷史。今天,我們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
4、好,哪個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5、讀得正確,流利,非常好。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6、老師對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覺,我想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朗讀,去那個鶯歌蝶舞的地方 。
7、同學們,睜開眼睛。在老師讀的過程中,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8、很好,請看大屏幕,詩中的景物花、蝶、鶯是很多人都看到過,但是作者卻能將這些景物寫成了千古傳唱的名篇,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處呢?讓我們隨著詩人慢慢前行,邊賞邊品吧!
(四)品讀。
1、齊讀古詩
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么景物?(花、蝶、鶯)
哪幾句是具體寫花的?
2、出示圖和“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誰來讀第一句?這句中點明了什么?(尋花的地點)地點在哪兒?(黃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注釋上寫著“蹊:小路。”)什么樣的小路?還描寫了哪些景物?(花)什么樣的花?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陽光下,你漫步在鄉間小路上,看到“黃四娘家———(花滿蹊)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啊?(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是啊,讓人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嚴嚴實實的!”指名讀。你們能像我這樣說一說嗎?
出示:“花真 啊, !”(引導學生從花的顏色、氣味、數量、姿態等進行自由表達。)
(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嚴嚴實實的了。)
(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壓彎了。)
(花真美啊,你看,紅的似火,白的如雪,黃的勝金……)
(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來了呢。)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語言真美。那里的花多、花美,你們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好一派繁花似錦的美景啊,你們看,杏花開了,遠遠看去,就象天邊粉紅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臉粉粉的;梨花擠滿枝頭,仿佛一夜間枝頭墜落了滿樹的白雪,香氣四溢。
3、孩子們,當杜甫一個人來到江邊,看到這繁華盛開的景象之時,他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呀?(高興的,喜悅的,贊嘆的)是呀,那你就應該帶著這種感覺去讀呀!
4、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麗的花兒,還看到哪些景物?詩中是怎樣形容蝴蝶和黃鶯的呢?(展示課件)
出示:“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男同學讀“留連戲蝶時時舞”。這一句中寫了什么景物?蝶兒在做什么啊?如果我是杜甫,你是蝶兒,你會怎么對杜甫說呢?
對話:杜甫:蝶兒啊,你為什么在這兒飛來飛去啊?
蝶兒:
蝶兒:先生啊,你為什么 ?
杜甫:
(舍不得離去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為他舍不得那五彩繽紛的花,那五顏六色的花,那散發著陣陣香氣的花呀。)
(是呀!蝴蝶在花叢中時而起,時而落,時而左,時而右。)
看來,鮮艷芬芳的春花不僅吸引了蝴蝶,讓彩蝶蹁躚不舍離開,也讓詩人因此留連忘返。真是“留連——(戲蝶時時舞。)”
留連繁花的除了蝴蝶、詩人,還有什么?女同學讀“自在嬌鶯恰恰啼。”句。這一句提到了什么景物?黃鶯正在做什么呢?如果你是杜甫,你會對黃鶯怎么說?
對話:杜甫:黃鶯啊,
黃鶯:
聽到黃鶯的鳴叫,詩人認為黃鶯是特意為自己歌唱的。由此可見,詩人此時心情十分——(歡愉)確實是“自在——(嬌鶯恰恰啼。)”
5、岷江岸邊,春光無限。鮮艷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黃鶯,也留了詩人。讓我們一起讀出詩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齊讀:(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五)指導吟誦。
1、同學們,《江畔獨步尋花 》品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無邊的歡樂,那么你們能連起來讀一讀嗎?
2、聽得出,你們已經陶醉在色彩濃麗的意境之中了,你們的思緒也隨著那鶯歌蝶舞飛到了迷人的岷江邊了。
看,小路彎彎,百花爛漫。萬紫千紅,芬芳四散。杜甫獨步西郊,不禁高興地吟道――全 詞 (學生齊讀)
看,彩蝶蹁躚,留連不去;聽,黃鶯啼囀,嬌柔輕軟。杜甫獨步西郊,不禁歡快地吟道――全 詞 (學生齊讀)
這就是獨步尋花時那陶醉的杜甫,這就是獨步尋花時杜甫的陶醉。
(六)拓展
1、同學們,讀到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詩題,齊讀詩題。讀了詩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詩中寫到花不僅多,而且美,這景色在春天隨處可見,只要一出門就可以看到,為什么要“尋”呢?
2、介紹寫作背景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可分4個時期。
裘馬清狂, 漫游吳越,曾期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仕途失意,憂國憂民,曾憤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戰亂被俘,歷盡艱苦,曾傷悲——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辭官赴蜀,輾轉流亡——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后,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3、現在,大家知道杜甫為什么要江畔尋花了嗎?(戰亂中哀鴻遍野、滿目瘡痍,難得見到這如畫的美景。詩人更沒心情去尋找這種美景。)詩人尋找的僅僅是花嗎?(他尋找的是一份遠離戰亂的安寧與和諧。)
4、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詩人心中久違的欣慰與歡愉吧!
5、(展示課件)出示有關描寫春天的詩歌,拓展閱讀。
早春 春日
【唐】韓愈 【宋】朱熹
天街小雨潤如酥, 勝日尋芳泗水濱,
草色遙看近卻無。 無邊光景一時新。
最是一年春好處, 等閑識得東風面,
絕勝煙柳滿皇都。 萬紫千紅總是春。
大林寺桃花 江南春
【唐】白居易 【唐】杜牧
人間四月芳菲盡, 千里鶯啼綠映紅,
山寺桃花始盛開。 水村山郭酒旗風。
長恨春歸無覓處,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不知轉入此中來。 多少樓臺煙雨中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7
【教材分析】
《江畔獨步尋花》以春花為題材,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寫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整首詩對仗工整,作者落筆于一大片花,用戲蝶、嬌鶯,側面描寫花的嬌艷芬芳,表達自己喜悅和贊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朗讀詩文。
(2)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古詩描繪的美麗景色,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過程與方法:
(1)品讀詩句,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鳥襯托花之繁茂的寫法。
(2)體會、把握古詩的韻味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誦讀詩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與美麗,體驗詩人的喜悅與贊嘆,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追求。
【教學重難點】誦讀詩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與美麗。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鳥襯托花之繁茂的寫法。
【教學策略】品讀詞句,抓住景物體會人物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讀一讀”中的《春日》,引讀背誦。
師:孩子們,伴著校園的第一抹新綠,我們走進了明媚的春天。(出示1:《春日》,齊讀。)
2、師:春日的泗水濱清風拂面,萬紫千紅。黃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讀的——(板課題)
(出示2:《江畔獨步尋花》)
二、讀出古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的對仗美。
孩子們,古詩與音樂一樣也有節奏美,韻律美。這首詩你們已經背熟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可以試著用“/”做記號。
1、自讀做記號。
2、指名讀古詩,師生點評,引導。(評價: 抑揚頓挫,有古詩的味道)
出示3:(標有停頓的詩)
二、理解古詩的意思。
1、課前預習成果交流。
師:課前,小組長帶著組員探究了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哪幾個小組愿意與大家分享學習成果?其他同學注意聽,隨時可以表達自己的不同理解。指名匯報。
2、隨機出示4:(教師整理的詩意)
師:這是老師的理解,自由讀兩遍,讓這段話留在你的記憶中。
三、感受春天的美麗,體會作者的情感。
(一)切入主體問題,整體感知。
孩子們,自讀課文,要善于提出問題。課前你們都采用“金鑰匙”的方法(出示5:“金鑰匙”)對這首詩提出了問題,老師把你們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提煉出兩個最有價值的問題:出示5:
1、問題一:
(1)出示6:
問題一:詩中描寫的景物是什么?(學法推薦:快速瀏覽課文,用 “○”畫出相關詞語)
(2)指名匯報,板書“花”“蝶”“鶯”。
2、解決問題二:
(1)出示7:
問題二:詩人怎么描寫這些景物?詩人為什么要描寫這些景物?(學法推薦:默讀古詩,抓住重點詞句讀一讀,回想自己賞花的經歷,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行簡單的批注。
(2)指名匯報,相機指導感情朗讀有關句子。
【a、描寫“花”:滿 千朵萬朵 壓 低,這樣描寫,是為了說明花多、大、美、繁茂)
b、描寫“蝶”:戲 時時舞 ; 描寫“鶯”:嬌 恰恰啼
(戲蝶為什么“流連舞”?嬌鶯為什么“自在啼”?)(因為花多,自然就引來了五彩繽紛的蝴蝶好鳥兒,所以,作者寫蝶和鳥是為了襯托花的繁茂。)
c、感情朗讀引導:
1——2句:
第一次:孩子們,挨挨擠擠的春花姹紫嫣紅,嬌艷芬芳,讓一路尋來的詩人感到——(學生接:滿心歡喜、無比驚喜、眼前一亮、贊嘆……)誰愿意當歡樂使者,把作者的滿心歡喜傳遞給大家?(指名一生讀)。(點評:歡喜之情溢于言表,不愧是大詩人派來的歡樂小天使。)
第二次:你也來試試。(再指名一生讀)
繁花似錦,蓋滿了小路,壓彎了枝條,此情此景,怎能不讓詩人驚喜(齊)——“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3——4句:
第一次:引導想象:彩蝶流連戲舞,嬌鶯自在鳴叫,猜猜看,它們此時的心情怎么樣?(驚喜不已、被春花陶醉了,迷戀春花……)
孩子們,老師特別想從你們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它們的迷戀、它們的驚喜,前兩排孩子來試試。
后兩排同學敢挑戰嗎?好,讀起來——
3、小結:孩子們,你們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你們是詩人的知音哪!
三、回歸全詩,整體感知
1、創設情境:
(1)出示9:資料再現。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飽受離亂之后,總算有了比較安定的生活,詩人為此感到欣慰。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著江畔散步,在黃四娘家的小路旁,詩人滿心歡喜地尋找到了姹紫嫣紅的花朵,這清麗歡快的情景讓一路走來的作者驚喜不已——(女生)
(2)此時此刻,詩人迷醉了。春花、戲蝶、嬌鶯給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美麗與生機。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輕松、愉快的詩人已經與春天融為一體,他也要把這感受告訴全體男生——(起來帶上動作誦讀)
(3)讀著這首詩,我們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詩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齊讀)
2、出示10:觀賞花的圖片、聽歌曲《江畔獨步尋花》
3、多美的春色圖呀,你能用哪些詞語描繪剛才看到的情景?指名說一說(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出示11:
錦上添花 花好月圓 花團錦簇 花枝招展 鳥語花香
姹紫嫣紅 國色天香 含苞待放 嬌艷欲滴 美不勝收
四、小結
師:積累的詞語真不少呢。孩子們,這首詩沒有寫人,但好像處處有人。詩人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連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連戲舞,黃鶯也是自在鳴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已經與春天融為一體,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個“尋”字了得!為了更深層地了解作者的感受,建議大家在課外補背:
出示12:
《江畔獨步尋花》(之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五、課堂檢測
出示13:
《江畔獨步尋花》以春花為題材,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過對花、蝶、鶯、人的描寫,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和美麗,抒發了作者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1、孩子們,這節課有收獲嗎?同桌兩人先試著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
六、課外語文實踐:
出示14:
1、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花,并搜集相關資料,向老師和同學介紹。
2、到大自然中觀賞花草,想辦法用花草打扮我們的教室。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8
一. 文章概述
《江畔獨步尋花》寫的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獨自漫步成都錦江江畔,欣賞春天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動人景象。
二. 分析理解
古詩雖離我們較遠,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也是不難理解的。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學習:
(1)讀詩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聯系所查資料和上下詩句理解難句,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反復吟誦、背誦,加深理解。
《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有幾個生字、新詞,通過預習查字典已經初步掌握了它們的意思:
江畔:江邊。
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蹊:小路。
留連:舍不得離開。
恰恰: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下面請你連起來說說句意。
1.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句詩的意思是: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千朵萬朵,壓得枝條都低低彎下了身。
2.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句詩的意思是:戲鬧的蝴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宛轉動人。
你知道詩人所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象嗎?這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詩人所描繪的是春天的景象,讀了這首詩,眼前仿佛出現了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美麗而自由、歡快的景象。
如果你就是詩人,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會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非常喜歡這美麗的景象,一定會陶醉其中,細細觀賞。
但是你知道詩人杜甫嗎?
杜甫是唐代詩人,被后人稱之為“詩圣”。他的詩敢于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安史之亂后,杜甫棄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邊的草堂。這首詩就是寫草堂附近的鄰居黃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所以這首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抒發了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的喜悅心情。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十分優美。
《作業指導》
《江畔獨步尋花》描寫了哪些景物?
《江畔獨步尋花》主要寫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飛舞、黃鶯歌唱。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的:熟讀詩歌,感受春光的美好。
一、導入
1、師:沒有一種情感是孤立的,沒有一種思想是無源的,人的情感和思想總與他的生活、與他生活的時代息息相關的。
2、上元二年(761),當時,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江畔獨步尋花》此詩雖題為尋花,實為遣愁散悶,因而隱藏著悲的情調。這里所選的一首,是七絕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現的是桃花之美和詩人愛花、賞花的審美心理。
二 、誦讀詩歌《江畔獨步尋花》
1、出示詩歌《江畔獨步尋花》,師范讀。
師:喜歡這首詩嗎?想不想自己來讀一讀?(學生自由讀)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2、指名讀。
師:現在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名讀)
3、逐句學讀。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師:從哪些字詞中你感受到了詩人的憂傷?(黃師塔前 無主)
(“黃師塔前”句,在制造氛圍方面,尤為重要。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說道:“蜀人呼僧為師,葬所為塔,乃悟少陵‘黃師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夾雜著幾分悲愴之情。)
然而詩人畢竟在尋春,風和日麗,春光怡人,不覺困倦,且倚微風,以寄雅懷。詩人以一“倚”字,就將自己與大好春光融合為一,達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4、男女生分讀
-----師生合作讀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已經看到了杜甫在花海的海洋里徜徉。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10
《江畔獨步尋花》一文是是第3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結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的古詩,杜甫通過對黃四娘家花叢的描寫,生動的再現了春天里繁花盛開、蝴蝶飛舞、黃鶯高歌的景象,表現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贊美之情。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量)、壓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寫花之狀態。后兩句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流連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轉為寫動態,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在教學設計時中我原想做到:
1、由圖入手,由直觀感受入手,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
古詩以誦讀為主,要求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意思,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描繪的景象,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會讀到會吟誦再到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這節課,試圖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通過喚起記憶,引出今天要學的這首古詩。而后,通過班班通創設情景,為他們創造體驗、感悟的條件,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
2、力爭抓住關鍵字,反復“品”,體會詩人的感情
在學習難點的設計上,我想順勢引導,隨機應變,引導學生仔細品讀。在詩歌中,我想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人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贊美之情。總之,古詩的教學,應以感悟為重。小學古詩教學,目的在使他們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詩人的感情。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1、教師的心理素質較差,不能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這主要歸結于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有欠缺,平時學習不夠。
2、對教材的把握不深,對古詩教學的幾大步驟過于僵化,不能靈活,板書不及時。
3、教師的教學準備不足,教學目標沒有真正達到,學生的理解也是皮毛一二。
4、對于一些重點詞語滲透和感悟不深,只能說是隔靴搔癢,淺嘗輒止。對詩人的情感也是泛泛而談,讀不深,悟不夠,失去了語文教學藝術的內涵。
這些人為的因素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更談不上高效課堂。今后將慢慢的通過學習和借鑒,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也希望各位老師能實事求是的進行評課,說一些真知灼見。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11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4、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引導學生創作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錄音
四、板書設計 :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花多
留連戲蝶時時舞 花美
自在嬌鶯恰恰啼
五、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不行的話,請看詩后注釋⑴,指名學生說說詩題意思。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⑴指名讀這一句
⑵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⑴指名讀這一句
⑵問:黃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⑷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三)遷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學生的詩:
⑴植物園獨步尋花
植物園內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⑵學校獨步尋花
楊園小學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花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⑶尚湖獨步尋花
尚湖公園花滿蹊
………………………
四、作業
抄寫古詩
簡評:在學生充分誦讀詩句,深入地體會詩句的意境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進行簡單仿寫詩句。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12
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1、學會本課生字,在語言環境中懂得每個生字的意思,學會寫這些字。
2、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
染。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詩的文字想象畫面,讀出詩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悅之情。
教學準備:
反映古詩美景的教學掛圖。(學習課外收集杜甫資料。)
教學設計:
教學效果
一、激趣導入,開啟學生想象思維的大門
1、同學們,以前我們已經通過課內課外接觸了不少古詩,這些古詩語言簡潔,節奏明快,富于感情,膾炙人口,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畫面。讀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我們的頭腦中就會展開一幅美景:兩岸青山相對聳立,江水與天相接的遠處,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緩緩飄移過來。
2、請同學們自己回憶曾經讀背過的古詩,口中吟誦詩句,頭腦中想象詩所描寫的畫面。
3、抽2~3名學生背古詩句。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詩句所展示的畫面。
二、學習本課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1出示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2教師范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讀正確。
3 重點解決“倚yǐ”的讀音。注意“簇”字的讀音。
4讀誦這首詩。
5理解本詩意思。
(1)解題:這首詩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時所作。同學們收集了杜甫的相關生平,能在班上將`你收集的資料交流交流嗎?
(2)學生交流杜甫生平資料。
(3)教師歸納介紹:杜甫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后來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開,他獨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麗景色,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題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錦江,“尋花”是賞花的意思。
(4)理解詩的第一、二行。
①學生借助預習,理解“黃師塔”、“江水東”。
②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的一、二行所描寫的景象。
③教師歸納小結這兩行詩的大意:在黃師塔前,錦江水向東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風,讓人感覺困倦。
(5)理解本詩的三、四行。
①理解“無主”的意思。
②師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詩的大意:不知是誰家的一簇桃花開得十分艷麗,讓人不知是欣賞深紅色的好呢,還是欣賞淺紅色的好。
(6)引導學生美讀全詩。
①展示體現本詩意境的教學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生看圖聽教師朗誦。
②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用自己的話簡述全詩大意。
③抽學生單個朗讀,教師對學生的停頓、節奏相機作指導。
④讓全班學生閉眼想象全詩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7)體會詩的感情。
①同學們感覺全詩寫出的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寫賞花,寫得花兒艷麗,景致明快,可見其心情怎樣?字里行間,看出杜甫對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種什么態度?
③引導學生帶著贊美、喜愛的感情,吟誦全詩。
教后反思: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正確書寫生字新詞。
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正確書寫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解釋詩句。
2、背誦《寒食》、《泊船瓜州》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讀題目,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3、小組自學
4、交流匯報
(1)檢查出示詞語
(2)誰來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啟發想象,指導朗讀
1、讀了這首詩,你眼前會浮現出哪些景物?(鮮花、小路、蝴蝶、嬌鶯)
2、你能結合詩句想象一下什么樣嗎?(學生描述)
3、當我們自己融入這花的海洋,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聽著悅耳的鳥鳴,你想說什么?
4、帶著對春天的熱愛來讀。
四、背誦練習
五、布置作業
改寫《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14
《江畔獨步尋花》教學反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描繪的是一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景圖,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幸福的無限向往。
課前,我讓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作者杜甫的資料。同學們有的查書,有的上網,還有的翻閱報紙,積極性很高。
課上,小組內交流、整理時,教室里一下熱鬧起來,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十分濃厚。 “現在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班上進行匯報交流。”我的話音剛落,三名同學便同時站了起來,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只好另做要求,從第一組開始,依次匯報,從發言中,我感到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了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遺憾的是:課堂結構不嚴謹,教師調控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通過這一片段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相信同學們有能力,并敢于大膽地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他們,只有這樣同學們的潛能才能得以發揮。
《江畔獨步尋花》教學反思
今天,我與孩子們一起走進了唐代詩人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濃,思維活躍,讀、說、聽、寫的能力得到了培養,教學效果較好。但對于自己的課堂,我也有不少的思考: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體現了課標的要求,舉辦了科學合理的特性。課前,我多次研讀課標,也認真分析了本班孩子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結合北師大教材的編寫特點,確立了“三維目標”。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在40分鐘內順利達標,體現了學習的主體性,與以往比較,課堂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比較恰當,也比較到位。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金鑰匙”,向學生推薦了兩種最基本、最恰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有法可用,并據此進行讀、悟、說、批注、思考、想象,充分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體會文章“用蝶和鳥襯托春花之繁茂的寫法”,讀出了古詩的韻味,悟出了作者凝聚于詩中的情感,使自己也融入到詩中,也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實現了作者、文本、讀者的三方融合。
三、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這堂課是有效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用“故事描寫的景物是什么?”作為課堂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找到文本中要落實的知識點——“用蝶和鳥襯托春花之繁茂”。
2、用“作者怎么樣描寫這些景物?為什么要描寫這些景物?”引導學生默讀古詩,想象意境,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體會詩人的喜悅與贊嘆,進而將自己也融入到這美好的春光中。這一活動,可以說是找準了文本中語文技能的訓練點、情感的滲透點和延伸點,尤其是“情景再現”的出示,更是將文本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點、文本的銜接點有機地鏈接到一起,扎扎實實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四、不足之處。古人講究“煉字”、“推敲”。在本詩教學中,如果能將一些重點詞句再次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復品味、咀嚼,一定可以更扎實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欣賞古詩的水平。
第二單元《江畔獨步尋花》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的古詩,杜甫通過對黃四娘家花叢的描寫,生動的再現了春天里繁花盛開、蝴蝶飛舞、黃鶯高歌的景象,表現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贊美之情。教學是在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的情況下,說說知道了什么:學生說黃四娘家院子里的花開放了很多,把路都占滿了。從“滿”字看出花多!千朵萬朵壓枝低,也能看出花茂盛多!我就相機引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很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貼切、生動、形象描繪出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一句就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學生又說“留連戲蝶時時舞”中的“留連”看出蝴蝶被花吸引了,都舍不得離開。也可以看出花多、花香、花茂盛。我又相機引導詩人把花當做為“我”開、蝶為“我”舞、鶯為“我”啼,向學生們介紹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整體來說教學效果不錯,同樣是抓住關鍵字詞體會是人的情感!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江畔獨步尋花》教案范文 篇15
《江畔獨步尋花》是一首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我每次吟詠時春的氣息撲面而來。但現在生活中已經到了涼爽的秋季,我面對的又是二年級這樣年齡較小的學生。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導入時選擇了《春天在那里》這首孩子們都很喜歡的歌曲,讓他們聽音樂,說說自己眼睛里的春天,以此來把孩子們帶入那個五彩繽紛的季節。接下來,初讀自主學習生字,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再讀畫出節奏,掌握古詩基本韻律;精讀感悟詩情,體會詩人愛春的情感;配樂讀情感升華,此時學生對春的情感自然而生。在層次性的誦讀中感悟詩的意境,這也是我這節課的重點。
本節課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和我配合得相當默契,對這首優美的古詩領悟較快,都能感受到春之美,春之可愛!在課下好多學生告訴我他們都會背誦了。學生要求我下節課還要我給他們上課。(我是借班上課)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再有一點就是孩子們敢于評價,善于評價,雖然他們的評價語言還很稚氣,很平實,但經過老師在今后教學中的正確引導肯定會有所提高,有所完善。
本節課也有些令人遺憾的地方,畢竟是新課,有預設也有生成,在畫出節奏這一環節比我計劃的時間要多花費幾分鐘,這里一個原因是學生年齡較小學過的古詩不多,對古詩韻律掌握經驗不足,在一個原因可能是學生有自己的獨特體驗。致使有一個機動環節沒有完成。以后在教學中將繼續努力,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歷練自己,提高自己。